卷六

脱疽一百十九PSt中华典藏网

(丁生手足指。或足溃而自脱。故名脱疽。有发于手指者。名蛀节。丁重者痛者。除湿攻毒。更隔蒜灸至不痛。PSt中华典藏网

痛或不痛者。隔蒜灸。更用解毒药。若色黑急割去。速服补剂。庶可救。黑延上者不色赤 痛者。托里消毒更兼灸。PSt中华典藏网

作渴者。滋阴降火。色黑者不治。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足指患此。 痛色赤发热。隔蒜灸之。更以人参败毒散去桔梗。加金银花、白芷、大黄二剂痛止。又十宣散去桔梗、官桂。加天花粉、金银花。数剂而平。(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年逾四十。左足大指赤肿 痛。此脾经积毒下注而然。名曰脱疽。喜色赤而肿。以败毒散去人参、桔梗。加金银花、白芷、大黄二剂。更以栝蒌金银花、甘草节四剂顿退。再以十宣散去桔梗、桂。加金银花、防己数剂愈。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患此。色紫赤不痛。隔蒜灸五十余壮。尚不痛。又明灸百壮方知。乃以败毒散加金银花、白芷。数剂而愈。PSt中华典藏网

一膏粱年逾五十亦患此。色紫黑。脚 痛。孙真人曰。脱疽之症。急斩之去。毒延腹必。色黑不痛者亦不治。喜其饮食如故。动息自宁。为疮善症。遂以连翘败毒散(二六)六剂。PSt中华典藏网

更以金银花、栝蒌、甘草节二十余剂。患指溃脱。更以芎、归、生、 、连翘、金银花、白芷二十余剂而愈。PSt中华典藏网

次年忽发渴。服生津等药愈盛。用八味丸而止。PSt中华典藏网

大抵此症。皆由膏粱浓味。或房劳太过。丹石补药所致。其发于指。微赤而痛可治。治愈。急斩去之。庶可保。否则不治。色紫黑。或发于脚背亦不治。或先渴而后发。或先发而后渴。色紫赤不痛。此精气已竭。决不可治。PSt中华典藏网

一刍荛左足指患一泡。麻木色赤。次日指黑。五日连足黑冷。不知疼痛。脉沉细。此脾毒所致。进飞龙夺命丹一服。翌日令割去足上死黑肉。割后骨始痛。可救治。以十全大补汤而愈。(此因症肉黑知为毒盛。不在于脉也。)PSt中华典藏网

盖死肉乃毒瓦斯盛拒截荣气所致。况至阴之下。血气难达。经曰。风淫末疾是也。向若攻伐之。则邪气乘虚上侵。必不救矣。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足指患之大痛。色赤而肿。隔蒜灸之痛止。以人参败毒散去桔梗。加金银花、白芷。大黄而溃。更以仙方活命饮而痊。(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此症情势虽小。其恶甚大。须隔蒜灸之。不痛者宜明灸之。庶得少杀其毒。此症因膏粱浓味酒渴者。皆肾水涸、不能制火故也。初发而色黑者不治。赤者水未涸尚可。若失解其毒。以致肉死色黑者。急斩去之。缓则黑延上足必死。而患不问肿溃。惟隔蒜灸有效。亦有色赤作痛溃者。元气未脱易治。夫至阴之下。血气难到。毒易腐肉。药力又不易到。况所用皆攻毒之药。未免先干肠胃。又不能攻敌其毒。不若隔蒜灸。并割去。最为良法。孙真人云。在指则截。在肉则割去。即此意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足指患之。色黑不痛。令明灸三十余壮而痛。喜饮食如常。予谓急割去之。速服补剂。彼不信。果延上。遂致不救。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脚背患之。色黯而不肿痛。烦躁大渴。尺脉大而涩。此精气已绝。不治。后殁。PSt中华典藏网

又有手指患此。色黑不痛。其指已死。予欲斩去。速服补药。恐黑上臂不治。彼不信。PSt中华典藏网

另服败毒药手竟黑。遂不救。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足指患之。色紫不痛。隔蒜灸五十余壮。尚不知痛。又明灸百壮始痛。更投仙方活命饮四剂。乃以托里药溃脱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脚背患此。赤肿作痛。隔蒜灸三十余壮痛止。以仙方活命饮四剂而溃。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足指患之。色赤 痛。作渴。隔蒜灸数壮。以仙方活命饮三剂而溃。更服托里药。PSt中华典藏网

及加减八味丸溃脱而愈。PSt中华典藏网

一妇修伤次指。成脓不溃。 痛至手。误敷冷药。以致通溃。饮食少思。彼为毒瓦斯内攻脉沉细。此痛伤胃气而然。遂刺之。服六君子加藿香、当归。食进。更以八珍汤加黄 。白芷。桔梗。月余而愈。(此凭症脉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伤拇指。色紫不痛。服托里药。及灸五十余壮。作痛。溃脓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幼女因冻伤两足。至春发溃。指俱坏。令取之。服大补药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女患嵌甲伤指。年余不愈。日出脓数滴。予谓足大指乃脾经发源之所。宜灸患处。使瘀肉去。阳气至。疮口自合。否则不治。彼惑之。不早治。后变劳症而殁。PSt中华典藏网

盖至阴之下。血气难到。女人患此。多因扎缚。致血脉不通。或被风邪所袭。则无血气。遂成死肉。惟当壮脾胃。行经络。生血气则愈。有成破伤风。以致牙关紧急。口眼 邪者。先玉真散(百二三)一二服。然后投以生血通经则可。PSt中华典藏网

卷六PSt中华典藏网

面疮一百二十PSt中华典藏网

(附颐毒)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年逾三十。夏月热病后患颐毒。积日不溃。气息奄奄。饮食少思。大便不禁诊脉如经曰。脉息如无似有细而微者。阳气衰也。齐氏曰。饮食不入。大便滑利。肠胃虚也。以六君子加炮姜、肉豆蔻、破故纸数剂。泄稍止。食稍进。更加黄柏、当归、肉桂。溃而脓水清稀。前药每服加熟附一钱。数剂泄止。食进。脓渐稠。再以十全大补汤加酒炒芍药、白蔹。PSt中华典藏网

月余而愈。(此凭脉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年逾四十。胃气素弱。面常生疮。盗汗发热。用黄 建中汤少愈。更用补中益气汤而平。(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东垣云。气虚则腠理不密。邪气从之。逆于肉理。故多生疮。若以甘温之剂实其根本。PSt中华典藏网

则腠理自固。即无他疾。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年三十。面患疮。溃已作渴。自服托里及降火药不应。脉浮而弱。丹溪曰。溃疡作属气血俱虚。遂以参、 各三钱。归、 、术各二钱。数服渴止。又以八珍汤加黄 数剂。PSt中华典藏网

脉敛而愈。(此凭脉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年四十。头面生疮数枚。 痛饮冷。积日不溃。服清热消毒不应。脉数。按之即实。用防风通圣散(六)二剂顿退。又以荆防败毒散(七)而愈。(此凭脉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年逾六十。素食浓味。颊腮患毒未溃而肉先死。脉数无力。此胃经积毒所致。然颊属胃经。未溃肉死。则胃气虚极。老人岂宜患此。果殁。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此之谓也。PSt中华典藏网

卷六PSt中华典藏网

口齿一百二十一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齿痛。脉数实。便秘。用防风通圣散即愈。(此凭脉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齿痛甚。胃脉数实。以承气一剂即止。(此凭脉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老齿痛。午后则发。至晚尤甚。胃脉数而实。以凉膈散加荆芥、防风、石膏。一剂而瘳。(此凭症脉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齿痛。胃脉数而有力。以清胃散加石膏、荆芥、防风二剂而痊。(此凭脉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齿痛。脉浮无力。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连、生地黄、石膏治之。不复作。(此凭脉症一人齿痛。脉数无力。用补中益气加生 、牡丹皮而愈。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齿肿痛。 至颊腮。素善饮。治以清胃散数剂而愈。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齿痛。服清胃散不应。服凉膈散愈盛。予用补肾丸(四六)而愈。(此条因治不效而知为肾虚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颊腮肿。 至牙龈。右关脉数。此胃经风热上攻也。治以犀角升麻汤而消。(此凭一妇常口舌糜烂。颊赤唇干。眼涩作渴。脉数。按之则涩。此心肺壅热于气血为患。名热劳症也。当多服滋阴养血药。彼欲速效。用败毒寒剂攻之。后变瘵而殁。PSt中华典藏网

良方云。妇人热劳者。由心肺壅热伤于气血。气血不调。脏腑壅滞。热毒内积。不得宣所致也。其候心神烦躁。颊赤头痛。眼涩唇干。四肢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神思沉昏。嗜卧少寐。饮食无味。举体酸疼。或时心怔。或时盗汗。肌肤日渐消瘦。故名热劳也。PSt中华典藏网

卷六PSt中华典藏网

口舌疮一百二十二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胃弱痰盛。口舌生疮。服滚痰丸愈盛。吐泻不止。恶食倦怠。此胃被伤也。予以香砂六君子汤(二百三六)数剂少可。再以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二十余剂而愈。PSt中华典藏网

夫胃气不足。饮食不化。亦能为痰。补中益气。乃治痰之法也。苟虚症而用峻利之药。PSt中华典藏网

鲜有不殆。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年逾四十。貌丰气弱。遇风则 。劳则口舌生疮。胸常有痰。目常赤涩。服八味丸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脾胃虚。初服养胃汤、枳术丸有效。久服反虚。口舌生疮。劳则愈盛。服败毒药则呕吐。此中气虚寒也。PSt中华典藏网

治以理中汤少愈。更以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月余而平。PSt中华典藏网

夫养胃汤。香燥药也。若饮食停滞。或寒滞中州。服则燥开脾胃。宿滞消化。少为近理。枳术丸。消导药也。PSt中华典藏网

虽有白术。终是燥剂。故久服此二药。津液愈燥。胃气愈虚。况胃气本虚而用之。岂不其病哉。亦有房劳过度。真阳虚惫。或元禀不足。不能上蒸。中州。不运。致食不进者。以补真丸。(三六)治之。使丹田之火上蒸脾土。PSt中华典藏网

则脾土温和。中焦自治。饮食自进。经曰。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食不消。大府溏泄。此皆真火不能上蒸脾土而然也。若肾气壮。则丹田之火上蒸脾土。则无此病矣。PSt中华典藏网

一方 小儿口疮。江茶、粉草为末。敷之。PSt中华典藏网

一方 用黄丹。PSt中华典藏网

又方 苦参 黄丹 五倍子 青黛等分。研为末敷。PSt中华典藏网

又方 青黛 芒硝 为末。敷。PSt中华典藏网

胎毒口疮 五倍子 黄丹 江茶 芒硝 甘草等分。为末。敷。PSt中华典藏网

又方口疮 黄柏 细辛 青盐等分。为末。敷之。三日即愈。PSt中华典藏网

卷六PSt中华典藏网

咽喉一百二十三PSt中华典藏网

疼痛或寒热者。邪在表也。宜发散。PSt中华典藏网

肿痛痰涎壅盛者。邪在上也。宜降之。PSt中华典藏网

痛而脉数无力者属阴虚。宜滋阴降火。PSt中华典藏网

肿痛发热便秘者。表里俱实也。宜解表攻里。如症紧急。便刺患处。或刺少商穴。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咽痛脉数。以荆防败毒散加黄连二剂少愈。乃去芩、连。又六剂而愈。(此凭脉症一人乳蛾肿痛。脉浮数。尚未成脓。针去恶血。饮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咽喉作痛。痰涎上壅。予欲治以荆防败毒散加连翘、山栀、玄参、牛蒡子。彼自服降火之药。反加发热。咽愈肿痛。急刺少商二穴。仍以前药加麻黄汗之。诸症并退。惟咽间一紫泡仍痛。此欲作脓。以前药去麻黄一剂。脓溃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凡咽痛之疾。治之早或势轻者。宜荆防败毒散以散之。治之迟或势重者。须刺少商穴。PSt中华典藏网

已结。必刺患处。亦有刺少商。咽虽利而未痊消者。必成脓也。然脓去则安。若有大便秘结者。虽经针刺去血。必以防风通圣散(六)攻之。然甘寒之剂。非虚火不宜用。PSt中华典藏网

一妇咽喉肿痛。大小便秘。以防风通圣散(六)一剂。诸症悉退。又荆防败毒散(七)三剂而安。(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治此。轻则荆防败毒散、吹喉散、重则用密钥匙。及刺患处出血最效。否则不救。针少商二穴亦可。但不若刺患处之神速耳。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咽喉肿痛。脉数而实。以凉膈散一剂而痛止。再以荆防败毒散加牛蒡子二剂而肿退。以荆防败毒散二剂。又以甘桔、荆防、玄参、牛蒡子四剂而平。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嗌痈肿痛。脉浮数。更沉实。饮防风通圣散(六)一剂。泻一次。势顿退。又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消。(此凭症脉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咽喉肿秘。牙关紧急。针不能入。先刺少商二穴出黑血。口即开。更针患处。饮清咽利膈散一剂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大抵吐痰针刺。皆有发散之意。故多效。不用针刺。多致不救。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咽喉肿闭。痰涎壅甚。以胆矾吹咽中。吐痰碗许。更以清咽利膈汤四剂而安。(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咽喉肿痛。药不能下。针患处出紫血少愈。以破棺丹噙之。更以清咽消毒散(六五)PSt中华典藏网

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咽喉干燥而痛。以四物汤(九)加黄柏、知母、玄参四剂少愈。再用人参固本丸(二百四一)一剂。不复发。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口舌生疮。服凉药愈甚。治以理中汤(二七)而愈。(此因治误而变。)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咽痛。午后益甚。脉数无力。以四物汤(九)加黄柏、知母、荆、防四剂而愈。仍以前药去荆防。加玄参、甘、桔数剂。后不再发。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口舌糜烂。服凉药愈甚。脉数无力。以四物加酒炒黄柏、知母、玄参一剂顿退。四剂而痊。(此凭脉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口舌生疮。饮食不甘。劳而愈甚。以理中汤顿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口舌生疮。脉浮而缓。用补中益气汤(十六)加炮干姜。更以桂末含之。即愈。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患之。劳而愈甚。以前药加附子三片。二剂即愈。PSt中华典藏网

丹溪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气不足。虚火从上无制。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PSt中华典藏网

一弱人咽痛。服凉药或遇劳愈甚。以补中益气汤(十六)加芩、连四剂而愈。乃去芩、连又数剂不再发。(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常治午后痛。去芩、连加黄柏、知母、玄参。亦效。PSt中华典藏网

一老咽痛。日晡甚。以补中益气汤(十六)加酒炒黄柏、知母。数剂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乳蛾肿痛。饮食不入。疮色白。其脓已成。针之脓出。即安。(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咽喉肿痛。予欲针之。以泄其毒。彼畏针。只服药。然药既熟。已不能下矣。始急针患处。出毒血。更以清咽消毒药而愈。PSt中华典藏网

一患者其气已绝。心头尚温。急针患处。出黑血即苏。如鲍符卿、乔侍郎素有此症。每患。针去血即愈。PSt中华典藏网

大抵咽喉之症。皆因火为患。其害甚速。须分缓急。及脓成否。若肿闭及壅塞者。死如。宜用密钥匙吹患处。吐出痰涎。气得流通则苏。若吐后仍闭。乃是恶血或脓毒。须急针患处。否则不治。前人云。喉闭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待。治喉之方固多。惟用针有回生之功。PSt中华典藏网

学人不可不察。PSt中华典藏网

一妇咽间作痛。两月后。始溃。突而不敛。遍身筋骨作痛。诸药不应。先以萆 汤数剂而敛。更以四物汤(九)倍用萆 、黄 二十余剂。诸症悉退。(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弥月小儿。先于口内患之。后延于身。年余不愈。以萆 为末。乳汁调服。母以白汤调服。月余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咽间先患。及于身。服轻粉之剂稍愈。已而复发。仍服之。亦稍愈。后大发。上。与鼻相通。臂腿数枚。其状如桃。大溃。年余不敛。神思倦怠。饮食少思。虚症悉具。投以萆汤为主。以健脾胃之剂兼服之。月余而安。(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妇患之。脸鼻俱蚀。筋骨作痛。脚面与膝各肿一块。三月而溃。脓水淋漓。半载不敛。治以前药。亦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先以清咽消毒散(六五)二服。更以玄参升麻汤而愈。(此凭一人咽喉作痛。午后尤甚。以四物加酒炒知母、黄柏、桔梗治之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喉闭。服防风通圣散。肿不能咽。此症惟针乃可。牙关已闭。刺少商出血。口即开。以胆矾吹患处。吐痰二碗许。仍投前药而愈。尝见此疾畏针不刺。多毙。(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喉闭。肿痛寒热。脉洪数。此少阴心火。少阳相火。二脏为病。其症最恶。惟刺患血为上。彼畏针。以凉膈散(二六)服之。药从鼻出。急乃愿针。则牙关已紧。遂刺少商二穴。以手勒出黑血。口即开。仍刺喉间。治以前药。及密钥匙(四八)吹之顿退。又以人参败毒散(六四)加芩、连、玄参、牛蒡子四剂而平。PSt中华典藏网

经曰。火郁发之出血。亦发汗之一端。河间曰。治喉闭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怠。尝闭不去血。喉风不去痰。以致不救者多矣每治喉咽肿痛。或生疮毒。以荆防败毒加芩连。重者用防风通圣散。并效。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患此。劳则愈盛。以补中益气加玄参、酒炒黄柏、知母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口舌常破。如无皮状。或咽喉作痛。服清咽利膈散愈盛。治以理中汤而愈。(此因治不应而更方也。)PSt中华典藏网

精要曰。凡痈疽失于治疗。致令热毒冲心。咽咙口舌生疮。甚至生红黑菌。难于治疗。PSt中华典藏网

宜琥珀犀角膏。PSt中华典藏网

生犀角屑 真琥珀(研) 辰砂(研) 茯神(去皮木) 酸枣仁(去壳研) 人参 各一钱(研一字)PSt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入乳钵研匀。炼蜜搜为膏。瓷器盛贮。疾作。每服一弹子大。浓煎麦门冬汤化下。一日连进五服。或先服犀角散以解之。生犀角屑、玄参、(去芦)升麻、生黄、赤芍药、麦门冬、生甘草、当归(各一两)、大黄(微炒二两)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PSt中华典藏网

卷六PSt中华典藏网

诸哽一百二十四PSt中华典藏网

诸骨哽。用象牙末吹患处。或取犬涎。徐徐咽下。立效。用苎根捣烂。丸如弹子大。PSt中华典藏网

就将所鲠物煎汤化下。PSt中华典藏网

又方。食橄榄。用核为末。含之亦效。PSt中华典藏网

谷麦芒在咽不出。取鸡鹅延含之。立消。PSt中华典藏网

误吞金银等物。多食诸般肥肉膏滑。自从大便出。PSt中华典藏网

误吞铜钱。用炭末白汤调服。多食蜜食饴糖。自从大便出。或多食荸荠。或胡桃肉。钱误吞针。用磁石如枣核大。磨令光。钻一孔。用线穿。含之。针自口出。PSt中华典藏网

卷六PSt中华典藏网

伤损脉法一百二十五PSt中华典藏网

(附破伤风)PSt中华典藏网

经云。肝脉转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转。因血在胁下。令人呕逆。PSt中华典藏网

金匮云。寸口脉浮。微而涩。当亡血。若汗出者。当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PSt中华典藏网

脉经云。金疮出血太多。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金疮出血。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斫刺出血不止者。脉来大者。七日死。滑细者生。PSt中华典藏网

从高颠仆。内有瘀血。腹胀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PSt中华典藏网

破伤有瘀血在内。脉坚强实则生。虚小弱者死。皆为脉病不相应故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妇臀痈。疮将愈。患破伤风。发热搐搦。脉浮数。治以当归地黄汤。不信。乃服发散败毒药。果甚。始信而服之。至数剂而痊。PSt中华典藏网

脉浮数而发表。今用发表而病重。可见脉之浮数。亦有主阴虚者、必兼症参之为稳。认作阴虚。由臀痈后也。PSt中华典藏网

夫破伤风症。须分表里。别虚实。不可一概治之。原病式云。破伤中风之由。因疮热甚结而荣卫不得宣通。怫热因之遍体。故多白痂。是时疮口闭塞。气难通泄。热甚则生风也。PSt中华典藏网

不已。则表传于里矣。但有风热微甚兼化。故殊异耳。PSt中华典藏网

大法。破伤中风。风热燥甚。怫郁在表而里气尚平者。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时或恶寒筋畅而播。脉浮数而弦者。宜辛热治风之药。开冲结滞而犹伤寒。表热怫郁。而以麻黄汤。PSt中华典藏网

辛热发散者同也。凡用辛热开冲风热结滞。宜以寒药佐之则良。免致药虽中病。而风热转甚也。如治伤寒发热。用麻黄、桂皮、加黄芩、知母、石膏之类足也。若世以甘草、滑石、葱、豉寒药发散甚妙。若表不已。渐伤入里。里又未大。甚而脉在肌肉者。宜以退风热开结滞之寒药调之。或微加治风辛热亦得。犹伤寒在半表半里。以小柴胡和解之意也。若里热已甚。而舌强口噤。项背反张。惊搐惕搦。涎唾涸枯。胸腹满塞。而或便溺秘结。或时汗出。脉洪数而弦也。然汗出者。由风热郁甚于里。而表热稍罢。则腠理疏泄。而心火热甚。故汗出也。法宜除风散结寒药下之。后以退风热开郁滞之寒药调之。而热退结散。则风自愈矣。凡治此。亦宜按摩导引。及以箸斡开牙关。勿令口噤。使粥药得下也。PSt中华典藏网

病机云。破伤风者。有因卒暴损伤。风袭之间。传播经络。致使寒热更作。身体反张。PSt中华典藏网

不开。甚者邪气入脏。有因诸疮不瘥荣卫俱虚。肌肉不生。疮眼不合。邪亦能外入于疮。为破伤风之疾。有诸疮不瘥。举世皆言着灸为上。是为熟疮。而不知火热客毒。逐经传变。不可胜数。微则发热。甚则生风而搐。或角弓反张。口噤目斜。亦有破伤不灸。而病此者。因疮着白痂。疮口闭塞。气难通泄。故阳热易为郁结。热甚则生风也。徐用诚云。此论所因有四。一者因疮口入风。似属外因。一者因灸逐热。似属不内外因。一者因疮口闭塞。内热生风似属内因也。又云。破伤风症。古方药论甚少。岂非以此疾与中风同论。故不另立条目也。唯河间论。与伤寒表里中三法同治。用药甚详。其言病因。有因外伤于风。有因灸及内热所作者。然与中风相似也。但中风之人。尚可淹涎岁月。而破伤风者。犯之多致不救。盖中风有在经、在脏、在腑之异。独入脏者最难治。破伤风或始而出血过多。或疮早闭合。瘀血停滞。俱是血受病。属阴五脏之所主。故此风所伤。始虽在表。随则必传入里脏。故多死也。此病或疮口袒露。不避风寒。而有所伤。或疮口闭合。密被风邪而及。病已十分安全而忽有此。大抵皆由内气虚而有郁热者得之。若内气不虚而无郁热者。虽伤而无所害也。PSt中华典藏网

卷六PSt中华典藏网

跌仆一百二十六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坠马。两胁作痛。以复元活血汤二剂顿止。更以小柴胡加当归、桃仁二剂而安。(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老坠马。腹作痛。以复元通气散。用童便调进二服少愈。更以四物加柴胡、桃仁、红花四剂而安。(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跌仆。皮肤不破。两胁作疼发热。口干。自汗。须先饮童便一瓯。烦渴顿止。随进复血汤。倍用柴胡、青皮一剂。胀痛悉愈。又剂而安发明经曰。从高坠下。血流于内。不分十二经络。圣人俱作风中肝血。留于胁下。以中风疗之。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痛甚则必自有汗。但人汗出。皆为风症。诸痛皆属于肝木一人青肿作痛。以萝卜汁调栀予末敷之。以四物汤加柴胡、黄芩、天花粉、穿山甲。二剂少愈。更以托里散、健脾药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卷六PSt中华典藏网

杖疮血热作痛一百二十七PSt中华典藏网

胸膈胀满宜行血。老弱者宜行气活血。更饮童便酒。肠痛者宜下血。血去多而烦躁者补血。如不应。独参汤。(四五)瘀肉不溃。或溃而不敛。宜大补气血。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杖疮。瘀肉不腐。乃大补之。渐腐。更以托里健脾药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风入杖疮。牙关紧急。以玉真散一服少愈。再服而安。PSt中华典藏网

一官谏南巡受杖。瘀血已散。坏肉不溃。用托里药稍溃。脓清。此血气虚也。非大剂参、不能补彼恐腹满。予强之。饮食稍思。遂加大补。肉溃脓稠而愈。(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一尝治。被杖数人。皆先散。其瘀血渐用排脓托里之药。俱愈。 夫叫号伤气。忍痛气血虚明矣。况脾主肌肉。脾气受伤。饮食必减。血一冰则肌肉不生故必理脾脾健肉自生。PSt中华典藏网

非参、术、归、 之类培养脾土。则肌肉何由而生。 又须分人虚实。及有无瘀血。盖打扑坠堕。皮肉不破。肚腹作疼者。必有瘀血在内。宜复元活血汤(三三)攻之。老弱者。加桃仁、红花、穿山甲。补而行之。 若血去多而或烦躁。此血虚也。宜独参汤补之。(四五) 有打扑坠堕稍轻。别无瘀血等症。但只痛不止者。惟和气血。调经脉。其痛自止。更以养气血健脾胃。无有不效。 亦有痛伤胃气作呕。或不饮食。以四君子加藿香、砂仁、当归治之。PSt中华典藏网

若有瘀血。不先消散。而加补剂。则成实实之祸。设无瘀血。妄行攻利。则致虚虚之祸矣。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因杖臀膝俱溃。脓瘀未出。时发昏愦。此脓毒内作也。急开之。昏愦愈盛。此虚也八珍汤(十四)一服少可。数服死肉自溃。顿取之。用猪蹄汤洗净。以神效当归膏涂贴。再服十全大补汤。两月而愈。若更投破血之剂。危矣。(此凭症也。)PSt中华典藏网

大抵杖疮。皆瘀血为患。宜速治疗。浅者砭之。深者刺之。更以活血流气药治之。内溃之。有腐肉取之。以壮胃生血药托之。可保无危。 有伤筋骨而作痛者。以没药降圣丹治之。若牙关紧急。或腰背反张者。以玉真散治之。并效。PSt中华典藏网

杖疮热血作痛。凉血去瘀血为先。须下鸡鸣散之类。 黄柏 生地黄 紫金皮皆要药。PSt中华典藏网

膏药 紫金皮 生地黄 黄柏 乳香 没药 大黄之类 又方 大黄 黄柏为末。生地汁调敷。干则易。PSt中华典藏网

又方 野苎根嫩者。不拘多少。洗净。同盐擂敷。伤重多用盐。效。PSt中华典藏网

尝见覆车压伤者。七人仆地呻吟。一人未苏。俱令以热童便灌之。皆得无事。又曾被重伤。瞀闷。良久复苏。胸满如筑。气息不通。随饮热童便一碗。胸宽气利。惟小腹作痛。与复元活血汤(三三)一剂。便血数升许。痛肿悉退。更服养血气药而痊。PSt中华典藏网

大凡损伤。不问壮弱。有无瘀血。俱宜热童便以酒佐之。推陈致新。其功甚大。 若胁或作痛。或发热烦躁。口干喜冷。饮热童便一瓯。胜服他药。他药虽亦取效。但有无瘀血。PSt中华典藏网

不能尽识。反致误人。惟童便不动脏腑。不伤血气。闻操军或坠马伤者。服之亦佳。又凡肿痛。或伤损者。以葱捣烂热罨之。尤妙。本草云。葱治伤损。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坠马伤头并臂。取葱捣烂。炒热罨患处。以热手熨之。服没药降圣丹(百六)而愈。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误伤去小指一节。牙关紧急。腰背反张。人事不知。用玉真散、(百二三)青州白丸(百八)各一服。未应。此亦药力不能及也。急用蒜捣烂裹患指。以艾灸之。良久觉痛。仍以白丸子一服。及托里散数服而愈。PSt中华典藏网

夫四肢受患。风邪所袭。遏绝经络者。古人所制淋渍贴 镰刺等法。正为通经络。导引PSt中华典藏网

卷六PSt中华典藏网

火疮一百二十八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火疮。骤用凉药敷贴。更加腹胀不食。予以人参败毒散。(四六)加木通、山栀。外用柏叶。炒为末。麻油调搽。渐愈。PSt中华典藏网

尝用煮大汁上浮脂调银朱。更效。若用凉药逼火毒入内。多致不救。 汤火疮以淋了第二次灰渣敷患处。PSt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腊月猪胆涂黄柏。炙干为末。敷。PSt中华典藏网

热油汤火伤皮烂肉大痛冷霜散 牡蛎( )寒水石(生) 明朴硝 青黛(各一两) 轻粉(一钱)。掺上新水。或油调湿则干贴。痛立止。PSt中华典藏网

卷六PSt中华典藏网

漆疮一百二十九PSt中华典藏网

一人漆疮作呕。由中气弱。漆毒侵之。以六君子加砂仁、藿香、酒炒芍药。彼不为然。PSt中华典藏网

服连翘消毒散。呕果盛。复邀治。以前药。外以香油调铁锈末涂之而愈。PSt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