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易始末
作者:毛奇龄
四卷。清毛奇龄撰。奇龄既作《仲氏易》之后,又取汉、唐、宋代以来言《易》之涉及卦变者,另加综合核对,编成此书。取名为《推易》,大概本《系辞传》“刚柔相推”一语,依照《仲氏易》“移易”义而作。大旨说朱熹《本义》尽管在卷首载有卦变图,但只是孔子之易,未能著为文王、周公之易,因此上稽干宝、荀爽、虞翻各家,凡是有卦变卦综之说,与宋代以后相生、反对各图全列于卷内,而把推易折衷之图附在后面。朱熹说卦变是易中之一义,但毛奇龄却认为是演画系辞的本旨,未免有所偏执。然易义深广宏大,触类旁通,见智见仁,各明一理。因此此书亦能够与所撰 《仲氏易》相互发明。收入 《四库全书》。有《西河合集》本、《龙威秘书》本。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有影印四库本。
毛奇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壁画
短篇小说。滕固著。发表于1922年11月《创造季刊》1卷3期。主人公崔太始在东京学画五年,颇有些艺术天才,因不满父母的包办婚姻以及由此产生的家庭给他带来莫大的痛苦,一直单恋着业师的大女儿和日本模特儿少女,但一片恋情终于成为泡影。从此,他性情孤僻,放浪形骸,最后在亲戚的一次宴会上因饮酒过渡而呕血。归寓后,他用自己的鲜血在壁上涂了一幅画,画面上的一个女子站在一个僵卧的男子腹上狂舞,以发泄自己失恋的悲哀。作品受唯美主义艺术的影响,通过青年人的性的苦闷曲折地反映一代青年的迷惘。文笔奇峭,感情浓烈,是创造社为艺术倾向的一篇代表作。
乐府补题
词选。原书未署编者姓氏。元陈旅《安雅堂集》卷十二《陈行之墓志铭》,谓陈恕可有遗著《乐府补题》;而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著录“仇远《乐府补题》一卷”。《乐府补题》或是陈、仇二人所辑。此书为宋末遗民词人之咏物词专集。宋亡之后,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李居仁、陈恕可、唐珏、赵汝钠、张炎、仇远等14位遗民词人,先后在宛委山房、浮翠山房、紫云山房、馀闲书院和天柱山房结词社唱和,分别以《天香》、《水龙吟》、《摸鱼儿》、《齐天乐》、《桂枝香》五调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最终结集为《乐府补题》。因每次唱和并非诸家同时参与,故全书所录仅37阕。集中咏物诸词,皆寄托遥深。因词作主旨隐晦曲折,故自清初以来,论词者每欲追寻其创作本事。宋亡后,元僧杨琏真伽曾带人盗发会稽(今浙江绍兴)宋帝陵墓,劫取珍宝,毁弃遗骨。当时宋遗民唐珏、林景熙等人事后曾潜入墓地,收葬骸骨。清人厉鹗以为《乐府补题》诸词所指即与此事有关。近人夏承焘作《乐府补题考》,又申此说,以为王沂孙诸人之词均为杨琏真伽盗掘宋帝陵墓后作,“大抵龙涎香、莼、蟹指宋帝,蝉与白莲则托喻后妃”。然亦有持异议者,以为《乐府补题》诸词虽深含故国之思,然其创作与宋帝陵墓被盗事无关。此书元刻本已佚。今存最早之本为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然在明代并无影响。清初朱彝尊发现此书后,携至京师,蒋景祁见后激赏不已,遂付梓刊行。此书行世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清初词风为之一变。蒋景祁《刻瑶华集序》谓:“得《乐府补题》而辇下诸公之词体一变,继此复拟作‘后补题’,益见洞筋擢髓之力。”今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疆村丛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又名《包龙图智勘 后庭花》。简名《后庭花》。杂剧剧本。元郑廷 玉作。四折,末本。剧写宋仁宗以王翠鸾赐廉 访使赵忠,鸾母同去侍候。赵妻妒忌,命家人王 庆害死翠鸾母女,王转令下属李顺下手。时王 与李妻张氏有私。张氏为害李,怂其放走二人, 王遂以李“违误官司”为由,逼令出具休书。李 悟其奸,欲告状,王惧事泄而杀李,投尸井内。 鸾途中与母散失,只身投宿狮子店,被店小二 持斧逼奸吓死,投入井中。鸾母与书生刘天义 亦来店寄宿,鸾魂与天义相晤,互赠《后庭花》 词。鸾母见天义手持鸾词,即疑天义藏鸾。赵 忠因翠鸾母女走失,遂请包公断案。是时鸾母 亦向包公控告,呈上《后庭花》词为证。包公见 词有“不见天边雁,相侵井底蛙”,疑鸾死于井 中,词为阴魂所作;经查访,从李顺家井中捞出 李尸,由李顺哑子证实王庆即凶手;又在狮子 店井中捞出鸾尸,于是抓获凶犯,案情大白。有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明 沈璟《桃符记》传奇即敷衍《后庭花》故事。
诗演义
梁寅撰 梁寅 (1309—1390),元末明初江西新喻(今新余)人,字孟敬。世业农,家贫力学,博通《五经》。累举不弟,遂弃去。辟集庆路儒学训导。元末战乱,隐居教授。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他就征。在礼局中以讨论精审为众所推服。书成,将授官,以老病辞归,结庐石门山,学者称为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曾谓“清、慎、勤”为居官三符。著有《礼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考义》、《周易参义》、《石门集》等。其《诗演义十五卷》推演朱子诗传之义,故以演义为名。前有自序,称此书为幼学而作,博稽训诂以启其塞,根之义理以达其机,隐也使之显,略也使之详。其书浅显易见,切近不支。元儒之学,主于笃实,犹胜虚谈高论,横生臆解者。今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经部诗类》。
缘起赞
《缘起赞》,亦译《缘起颂》,全名《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关于撰写的缘起,在宗喀巴传记中有一段描述:宗喀巴从青海来到西藏求法期间遇到了许多问题,尤其面对十几种缘起性空观不知如何选择,在苦苦思索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目睹文殊菩萨显身,获得授记说:将来您依龙树、提婆两位论师的加持可以开悟。后来,他梦见龙树、提婆、佛护、月称、清辨,佛护论师亲手将自己的《中论注》放在他的头上。梦醒后立即找来这部论著,读至“外境于名言有,自性于胜义无”一句时开悟了,对缘起法门产生了无比的信心,对中观性空义及佛护、清辨、月称之见的异同有了清楚的认识,于是写下《缘起赞》一文,表明他对缘起性空的理解。这年是藏历第七饶迥的土虎年,即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宗喀巴42岁。
集大乘相论
觉吉祥智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十波罗密,十地,十八空,三十七菩提分,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四等至,八解脱,三摩钵底先行,三解脱门,六神通,陀罗尼,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四声闻果,了知一切相,真如实际,无相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