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读卷七

  丁香二百七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辛,温,无毒。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温脾胃而止霍乱,辟邪恶而杀虫 ;消 癖而除发灰白之痘疮,除虚寒之呕哕。虚寒呕逆者,急服之。有实火者,忌服。dSn中华典藏网

  生东海及昆仑。二三月花开,紫白色。七月成实,小者为公丁香,大者为母丁香云。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吐乳,同陈皮煎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吐泻。同上。(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呕逆,虚寒,同dSn中华典藏网

  丁香二百七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鸡舌香dSn中华典藏网

  即母丁香。dSn中华典藏网

  辛,温,无毒。除风水毒肿,止霍乱心痛。吹鼻孔而杀脑疳,入香品而香肌肤。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降真香二百八十dSn中华典藏网

  止血定痛,消肿生肌。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一切邪恶气。dSn中华典藏网

  生南海、两广、云南诸处。似苏方木,烧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最良。以紫而润者为良。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白檀香二百八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辛,温,无毒。入手太阴、足少阴。消风热肿毒,除噎膈吐食。止心腹腰肾之痛,杀鬼恶虫消面 。dSn中华典藏网

  白檀香二百八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紫檀香dSn中华典藏网

  敷猝肿,涂恶毒,治金疮,疗淋沥。dSn中华典藏网

  生南海、广东、云南诸处,今岭南诸处皆有之。树叶皆似荔枝。有数种:皮实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为紫檀。其木坚重淡香,白者尤良。近市人所货,并无香气,乃江淮河溯所生之檀耳。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乌药二百八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辛,温,无毒。入足阳明、少阴。一切冷气疝瘕,除诸般气痛攻冲。止吐呕而停泻痢,消宿食而解疫瘴;除霍乱而平痈疖,杀虫蛊而解白浊。消肿胀之喘急,止便尿之频数。dSn中华典藏网

  生岭南、江南诸处,今台州、雷州、衡州皆有之。以天台者为胜。木似茶,高丈余,一叶三六月结实。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气痛,同茴香、青皮、良姜为末,酒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小肠疝气,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煎服。(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血痢,烧末丸服,米汤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心腹气痛,磨汁,入陈皮、苏叶,煎服。(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乌香散dSn中华典藏网

  香附 乌药(等分)dSn中华典藏网

  为末。每服二钱。男妇疝痛,茴香汤下。产后心脾痛,童便下。饮食不进,姜、枣汤下。dSn中华典藏网

  疟疾,干姜白盐汤下。腹中有虫,槟榔汤下。妇人冷气,米汤下。(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白胶香二百八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辛,苦,平,无毒。止痛生肌,活血解毒。治一切痈疮金疮,疗诸般浮肿风痒。吐衄最良,所在大山皆有之,今南方及关陕最多。木甚高硕,似白杨。叶圆而作歧,有三角而香。dSn中华典藏网

  二月有花,白色。霜后叶丹可爱,昔汉宫殿多植之。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恶疮,白胶香、松香各一两,香油、黄蜡各三钱,同熔化。入水,扯千遍,摊贴。dSn中华典藏网

  (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诸疮不合,同轻粉、猪脂合敷。(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恶疮疼痛,同轻粉为末,浆水洗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乳香二百八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去油用,或生用。同灯草研之,则易细矣。dSn中华典藏网

  辛,温,无毒。入手少阴经。活血定痛,舒筋长肉。祛风下气,补肾催生。消痈疖而平折疡出南番诸国。其木类松。以斤斫树,脂溢于外,结而成香。有自流出者。以圆大如乳头、透口目歪斜,烧烟熏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冷心痛,同胡椒为末,姜水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没药二百八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去油用。dSn中华典藏网

  辛,苦,无毒。散血消肿,定痛生肌。疗诸疮金疮杖疮,破症瘕宿血瘀血。平产后血刺,兼亦解痔漏。dSn中华典藏网

  生波斯国,今南海及广州咸有之。树大如松。采时掘树下为坎,用斧伐其皮,脂流于坎,旬者。其块大小不定,黑色,似安息香。dSn中华典藏网

  妇女腹痛,酒服一钱。(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月经作禽兽形,用棉塞住阴户,没药末一两,用白汤dSn中华典藏网

  点舌丹dSn中华典藏网

  乳香 没药 硼砂 明雄黄 熊胆 真血竭 葶苈 真沉香 梅片(各一钱) 麝珠(各二分)dSn中华典藏网

  共为末,另用蟾酥二钱,以人乳化开,丸绿豆大,金箔为衣。每用一丸,入葱白内打碎,酒送服,取汗。外敷亦可。治一切红肿热毒、初起疔疮,并实火牙痛、喉痛、口舌诸疮,及小儿惊风。若慢惊及一切虚症不治。(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血竭二百八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凡使勿用海母血,真相似。只是味咸并有腥气耳。麒麟竭。朱力。dSn中华典藏网

  甘,咸,无毒。手足厥阴药也。与走血多。止血散瘀,生肉除痛。敷一切恶疮,平诸般折伤南番诸国,及广州皆有之。木高数丈,婆娑可爱,叶似樱桃而有三角。其脂液从木中流出,色如血。采无时。亦或斫伐其皮,使流出。欲验真伪,嚼之不烂如蜡者为上。又云以透指甲者为真,又云烧之有赤汁滴出,久而灰不变本色者为真也。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安息香二百八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辛,苦,平,无毒。烧之通神,辟一切邪魅。烧之聚鼠者为真。dSn中华典藏网

  出西戎。状如松脂,而兼黑色,作块。或曰生南海、波斯国。树中脂也,状如桃胶,秋月采黑黄色,叶有四角,经寒不凋。开黄色花,不结实。刻其树皮,其胶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苏合香二百八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达诸窍,通神明。除鬼恶、蛊虫,一切邪寐。dSn中华典藏网

  出苏合国,因以名之。又曰出中台川谷。今从西域及昆仑来者,紫赤色,与紫檀相似,极芳香,惟重如石,烧之灰白者良。今广州亦有,但类苏木,无香气。又曰大秦国人采得苏合香,先煎其汁以为膏,乃卖其渣与诸国,是以来中国者,不大香也。俗传苏合香是狮子屎,则谬矣。其膏名苏合油。dSn中华典藏网

  苏合香丸dSn中华典藏网

  苏合油(一两) 安息香(二两) 白术 香附 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丁香 荜茇诃子 麝香 朱砂 犀角(各二两) 冰片 乳香(各二两)dSn中华典藏网

  以香膏加炼蜜丸之。治传尸骨蒸,疰忤鬼气,猝心痛,暴痢霍乱,瘀血月闭, 癖疔肿,惊狸等病。(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片脑二百八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冰片、梅片、龙脑香。)dSn中华典藏网

  辛,苦,无毒。聪耳明目,镇心秘精;通窍催生,散瘀除邪。祛目赤浮翳,内外障眼。dSn中华典藏网

  治三虫五痔,骨痛肠脱。解喉痹而止脑痛,除鼻息而疗齿痛。伤寒舌出最良,小儿痘陷亦效。dSn中华典藏网

  出婆律国。树形似杉木。今惟南海番舶贾客货之。南海山中亦有之。木高七八丈,大可六七围,叶圆而背白,结实如豆蔻,皮有甲错,香即木中脂也。今人多以樟脑升打乱之,不可不知。dSn中华典藏网

  目生浮翳,真龙脑日点三五度。(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舌出过寸,梅片为末,掺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冰硼散dSn中华典藏网

  冰片(五分) 硼砂(五钱) 朱砂(六分)dSn中华典藏网

  为极细末。治咽喉一切肿痛与口舌诸疮。(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樟脑二百九十dSn中华典藏网

  即樟树脂也,一名潮脑。dSn中华典藏网

  辛,热,无毒。通塞利滞。除中恶邪气,平霍乱腹痛。祛疮癣之风瘙,消脚气之肿满。dSn中华典藏网

  最解寒湿,兼杀虫蠹。dSn中华典藏网

  出潮州、漳州。状似龙脑,白色如雪。每用一两,用二碗合住,湿纸糊口,文武火灼之,半时许取出,冷定,即俗所谓潮片,亦名樟冰。可入风热眼药。人多以乱片脑,不可不知。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阿魏二百九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辛,平,无毒。破症消肉,辟瘟治疟。去臭气,下恶气。除邪鬼蛊毒,治风邪鬼疰、传尸冷生西域及昆仑。有二种:有草生者,出西域,似白芷,捣根汁,煎作饼者为上,截根暴干者次之;木生者,出南番,取其脂汁凝之。然性极臭,而能止臭,亦奇物也。或类蒜头伪充者。以半钱放熟铜器上一宿,至明沾魏处白如银者,真也。dSn中华典藏网

  尸气入腹,此尸疰也。阿魏三两,每用二钱,用面包作馄饨十余枚,煮熟食之,日三。dSn中华典藏网

  (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腹痛莫忍,此恶疰也。为末,酒下二钱,立止。(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痞块积聚,阿魏五钱,灵脂炒黑五钱,以雄黄、狗胆汁作丸粟米大,空心唾津下三十丸。dSn中华典藏网

  (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芦荟二百九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苦,寒,无毒。足厥阴药也。消风退热,明目镇心。治小儿诸般惊痫,五种疳热。解脑疳而除鼻痒,敷 齿而治湿癣。最杀三虫,且愈疮 。dSn中华典藏网

  生波斯国。状似黑饧,乃树脂也。今惟广州有来者,苦如胆者为真也。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脾疳,同使君子末,米汤同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胡桐泪二百九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咸,苦,寒,无毒。解大毒热,软诸硬物。疗风牙虫牙,杀火毒面毒。吐心腹之烦满,扫咽喉之热痛,愈骨槽之风劳,治 齿之风疳。dSn中华典藏网

  出肃州以西平泽及山谷中。形似黄矾而坚实。有夹烂木者,云是胡桐树脂沦入土石碱卤地者杨、青桐、桑辈。以黄土色者为上。又有木泪、石泪之殊。木泪乃树脂流出者,状如膏油。dSn中华典藏网

  石泪乃脂入土石间者,其状成块,以其得碱斥之气,故入药又以石泪为胜。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黄柏二百九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蜜炙用。恶干漆,伏硫黄。dSn中华典藏网

  苦,寒,无毒。入足厥阴、少阴、太阴经。补肾壮水,泻火治疮。却腰脚之痿痹,除骨蒸之住痢疾之血下。乃治口疮仙剂,为救瘫痪良药。dSn中华典藏网

  生汉中川谷,今处处有之。以蜀出肉浓色深者为佳。一种小柏,一名子柏,亦名山石榴,其多刺,皮亦黄。并主口疮。dSn中华典藏网

  敛疮生肌,为末,面糊合敷。(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中自死畜肉毒,为末水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冻疮痛裂,为末,乳汁合敷。(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下血,同赤芍丸服,米汤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热泻,米汤丸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梦遗有热,黄柏一两,冰片一钱,蜜丸服。(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消渴多尿,黄柏代茶饮之。(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目昏眩,每旦含黄柏一片,吐津洗之。(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猝喉痹痛,黄柏片含之,又以酒煎半斤,空心饮。(第九。)dSn中华典藏网

  口舌生疮,口含之良,又同干姜末掺之。(第十。)dSn中华典藏网

  口疳臭烂,同铜绿掺之。(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鼻生疮,同槟榔、猪脂合敷之。(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唇疮痛裂,黄柏末,以蔷薇根汁合敷,立效。(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囟肿,为末敷足心。(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手足肿痛欲断,黄柏五斤,水煎渍之。(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痈疽乳发初起,以黄柏末、鸡子白合敷。(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脓疮不干,遍身,为末,入枯矾少许,掺之。(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男子阴疮,煎洗之,蜜涂之。(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疮热疮,蜜炙,末,搽之。(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尿闭腹胀睛凸,渗利不效,黄柏、知母,稍加肉桂,水煎服,立通。(二十。)dSn中华典藏网

  大补丸dSn中华典藏网

  黄柏水丸。治阴火为病。血虚,四物汤下;气虚,四君子汤下。(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浓朴二百九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姜炙用。干姜为使。恶泽泻、硝石、寒水石,忌豆。色紫味辛者乃真也。去粗皮dSn中华典藏网

  用。dSn中华典藏网

  温,苦,无毒。健脾温胃,浓肠和中,除烦化痰,止呕消胀。破宿血而化水谷,导宿食而开水结,定霍乱而止喘咳,除反胃而疗吐酸。解风热之头痛,却膨满之腹痛。泄痢淋露之疾,寒热惊悸之 。能泄五脏诸气,兼安胎产诸病。dSn中华典藏网

  生交趾、冤句。三、九、十月采皮。洛阳、陕西、湖南、江淮、蜀川山谷中往往有之。dSn中华典藏网

  木高三四丈,四季不凋,红花而青实。皮极鳞皱,肉浓色紫而味辛者为胜。今伊芳阳及商州亦有之,但薄而色淡,不如梓州者浓而紫色有油也。近世一种,其貌颇似之,全失气味,未知何木皮也。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杜仲二百九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盐水炒去丝用。恶元参、蛇皮。dSn中华典藏网

  甘,温,辛,平,无毒。补中益精,坚筋润肝。除腰膝痛重,疗阴下湿痒。小便之余沥,脚生上虞山谷及上党、汉中。二、五、六、九月采皮。商州、成州、峡州大山中亦有之。木高数丈,叶似辛夷,其皮折之有白丝相连。川产者良。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椿樗白皮二百九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苦,温,无毒。除一切下血、血崩、血痢、肠风、脏毒,杀诸般疳虫、蛔虫、疥虫、鬼疰、精尿遗泄之 。dSn中华典藏网

  二木南北皆有之。椿木皮粗而木赤,其叶香甘可茹。樗木皮细而木白,其叶臭恶不可食。dSn中华典藏网

  利清血腹痛,椿根白皮,醋酒丸豆大,米汤下三十丸。(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下痢赤白,椿木皮为末,每米汤下一钱。(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脏毒下血,椿皮酒丸服。(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积年下血,樗白皮,煎、丸俱可。(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白带,椿木皮、南滑为末,丸服。又同黑姜为末,黑芍、黑柏诸味,以丸服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男子白浊。同上。(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肠风纯血,樗荚,半生半烧,末服。(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白带,椿白皮、白鸡冠、白棕子灰共为末,用白糖、沸水冲服之。(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下痢赤白,樗根白皮两、茶叶两、红白糖各两、胡桃二个、大枣七个去核,水煎。(第九。)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干漆二百九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炒熟用,或烧存性。半夏为使,畏鸡子,忌油脂。dSn中华典藏网

  辛,平,有小毒。止嗽消瘀,通经杀虫。削年深坚结之积滞,破日久凝结之瘀血。dSn中华典藏网

  生汉中山谷。夏至采,干之。梁州、广州、峡、襄、歙州皆有之。近世人多种之,春分前移栽易成。其身如柿,其叶如椿,金州者为佳。以斧斫其皮开,以竹管承之,滴汁则成漆也。dSn中华典藏网

  极黑者良,涂于干竹上,荫之速干者佳。今人多以桐油乱之,不可不知也。dSn中华典藏网

  女人经闭,绕脐疝痛,干漆一两,炒烟尽,为末,牛膝末一两,以地黄汁煎熬成丸,丸如豆以绍兴酒下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苦楝子二百九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酒蒸去皮核。金铃子,即楝树实也。dSn中华典藏网

  苦,寒,有小毒。除大热狂烦,利小便水道,止心腹疝痛,退疥疡虫患。dSn中华典藏网

  苦楝子二百九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根皮dSn中华典藏网

  苦,微寒,微毒。杀蛔利肠。洗小儿壮热,涂一身疥癣。风热风疹,恶疮疥癞,烧末敷之,生荆山山谷,今处处有之,以蜀川者为佳。木高数丈,叶密如槐而长,三四月开花,红紫色十二月采实。dSn中华典藏网

  楝实丸dSn中华典藏网

  川楝子(四十九个,取肉,分七处)dSn中华典藏网

  用小茴、防风、黑丑、食盐、莱菔子、巴豆、斑蝥七味,每二钱五分,各同炒楝子肉七个,三味,入青木香、广木香、肉桂各二钱五分,酒丸豆大,每盐汤下三十丸。治外肾肿大,麻木痛破,及奔豚疝气。(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金铃丸dSn中华典藏网

  木香 乳香 没药 附子 小茴 元胡 楝子 台参汤丸俱可。治疝气外肾痛肿,或兼小腹痛,即偏坠也。(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槐角子三百dSn中华典藏网

  铜器捶碎,牛乳蒸熟用。dSn中华典藏网

  苦,寒,无毒。祛风退热,明目益气,凉中润肝,堕胎催生。治五痔疮 ,疗阴疮湿痒。dSn中华典藏网

  消急痛。解眩晕之如倒,疗汤火之暴伤。除涎唾而杀虫,消风热而除烦。dSn中华典藏网

  目热昏眩,同黄连蜜丸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大热心闷,烧末,酒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槐角丸dSn中华典藏网

  槐角(一两,炒) 地榆 当归 防风 黄芩 枳壳(各半两)dSn中华典藏网

  酒丸豆大。每米汤下三十丸。治五种痔疮,外痔粪前血,内痔粪后血,谷道四周弩肉曰痔疮内有虫曰虫痔也。(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槐米三百零一dSn中华典藏网

  苦,平,无毒。治五种痔疮,解一切血症。肠风泻血,吐衄崩漏。疗失音而除喉痹,止心痛热,杀腹脏之虫蛊。dSn中华典藏网

  舌衄出血,为末敷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咯血吐血,炒末,每糯米水下三钱,仰卧。(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尿血,同郁金炒末,汤下,立效。(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大便下血,同荆穗为末,酒下。又同柏叶煎服。(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酒毒下血,同山栀末,新水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妇人漏血,烧末,酒下。(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血崩不止,同黄芩末,酒下。(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中风失音,炒末,三更仰卧嚼咽。(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白带不止,同蛎末粉,每酒下三钱。(第九。)dSn中华典藏网

  外痔长寸,煎洗兼服之。(第十。)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痈发疔毒, 痛者皆治,酒煎,汗之,未成已成俱效。(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牙根肿痛,欲成骨槽风,槐米三钱,焙,苦参三钱,焙,蛇皮半条,焙,共为末,蜜一两,丸三粒,每服一丸,用老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槐白皮三百零二dSn中华典藏网

  苦,平,无毒。淋阴囊坠肿,漱口齿疳 ,除皮肤麻木,浴阴下痒痛。一切恶疮,五般痔煎膏,除痛生肉,消肿止血。根皮尤良。dSn中华典藏网

  槐白皮三百零二dSn中华典藏网

  槐枝dSn中华典藏网

  性同槐白皮。洗阴下湿痒,解赤白崩漏。 黑揩牙,烧沥涂癣,酿酒疗风,烧灰沐发。dSn中华典藏网

  洗疮最良,浴痔亦效。dSn中华典藏网

  槐白皮三百零二dSn中华典藏网

  槐蛾dSn中华典藏网

  辛,平,无毒。治五痔脱肛下血,疗妇人阴下生疮,止心痛而破血,益气力而去风。dSn中华典藏网

  风热牙痛,槐枝烧热,烙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九种心痛,当太阳取新槐一把,去两头,水煎服。(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赤白崩中,槐枝烧灰,酒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胎动催生,取槐枝东引者,令产母把之,即易生。(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阴疮湿痒,取槐枝北面者,煎洗,频易。(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阴下湿痒,槐白皮炒,煎水日洗。(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痔疮作痒,或出脓血,有虫者,取槐白皮水煎,先熏后洗。又为末,绵包纳下部。(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破伤中风,背阴槐白皮,旋刻一片,艾灸百壮,不痛至痛,痛至不痛。(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中风身直,不得屈伸,取槐白皮酒水煮,徐服。(第九。)dSn中华典藏网

  肠痔下血,槐蛾为末,水饮服。(第十。)dSn中华典藏网

  崩中下血,槐蛾为末,酒下。(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产后血痛欲死。同上。(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蛔虫心痛,同上,水服。若不止,服热水至一升,则虫立出。(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月水不断,人黄瘦者,槐蛾烧黄,赤石脂各一两,为末,每热酒服二钱。(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脏毒下血,槐蛾同干漆烧末。酒下。(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秦皮三百零三dSn中华典藏网

  恶苦瓠、防葵、吴茱萸,大戟为之使。dSn中华典藏网

  苦,寒,无毒。足厥阴、少阳经药也。明目除热,益精止带。治热痢下重,祛赤目肿痛。dSn中华典藏网

  退风湿。dSn中华典藏网

  生庐江川谷及冤句水边。二八月采皮。陕西及河阳亦有之。其木似檀,枝干皆青绿色,叶如匙头许,大而不光,并无花实,根似槐根,俗呼为白 树。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皂角三百零四dSn中华典藏网

  捶碎,去子、弦、蜜炙、酥炙,或绞汁或烧灰,各依方用。忌铁器。柏仁为使,恶dSn中华典藏网

  麦冬,畏空青、人参、苦参。即皂荚。dSn中华典藏网

  辛,咸,温,有小毒。入手太阴、阳明。祛风化痰,消肿通窍,破症杀虫,通肠坠胎。dSn中华典藏网

  疗胀满而消谷,除咳嗽而定喘。开中风之噤口,熏久痢之脱肛,起风痹之死肌,解喉痹之塞满。取精汁熬膏,贴一切肿毒,合苍术烧烟,辟诸般瘟疫。确有明目益精之能,操治癞平疥之权。dSn中华典藏网

  生雍州山谷,今在处处有之。其树有极高硕者,叶如槐叶,瘦长而尖,枝间多刺,夏开细黄小如猪牙,一种长而肥浓,多脂而粘,一种长而瘦薄,枯燥不粘。以多脂者为佳。有不结实者,树凿一孔,入生铁数斤,泥封之,即结荚矣。dSn中华典藏网

  中风噤口痰壅,炙黄为末,每酒下一钱。(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口 ,为末酒下。左 敷右,右敷左。(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中暑不省,烧末,同甘草末以水煎,灌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魇死,为末吹鼻。(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缢死。同上。(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水溺死,为末,布包纳下部。(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骨哽咽,为末吹鼻。(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积年疥疮,皂角入猪肚煮熟,去皂角,食肚。(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大风诸癞,炙,去皮、子,丸服。(第九。)dSn中华典藏网

  足疮痒甚,炙熟烙之。(第十。)dSn中华典藏网

  便毒痈疽,醋熬膏敷之。(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脚气肿痛,同赤小豆末,酒醋合敷。(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身面猝肿,炙黄去皮,酒煎服。(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二便不通,烧末,饮下立通。(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痰喘咳嗽,皂角三条,去皮子,一条入巴豆十粒,香油制;一条入杏仁十粒,姜汁制;一条入半夏十粒,蜜制。入一处,火炙黄色,为末。每用一字,安手心,卧时姜汁调下,神效也。(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咳逆上气,唾浊不卧,皂角去皮、子,为末,蜜丸豆大,每三丸,枣膏汤下。(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痰气,皂荚烧末,莱菔子炒末,入姜汁、蜜丸豆大,每十丸汤下。(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妊妇一乳或两乳肿痛,作寒热内吹,皂角一条,烧枯存性,为末,酒下立消。(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皂角三百零四dSn中华典藏网

  皂角子dSn中华典藏网

  煮熟,用铜刀去皮去内黄,取白肉用。dSn中华典藏网

  辛,温,无毒。和血润肠,祛风退热。瘰 、肿毒、疮癣。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皂刺三百零五dSn中华典藏网

  即皂角针也。dSn中华典藏网

  辛,温,无毒。治痈肿妒乳,疗风痒恶疮。下胎衣而杀虫,溃疮痈而涂癣。dSn中华典藏网

  大风恶疾,目昏眉落鼻崩,皂刺三斤,烧灰,蒸一时久,晒干为末,大黄汤下,十日当全愈。(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胎衣不下,烧末,酒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重舌,烧灰。入朴硝掺之,涎出自消。(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痢因伤风,伤风不已,而下痢脓血,同枳壳、槐米,蜜丸豆大,每三十丸。(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诃子三百零六dSn中华典藏网

  酒煮去皮核用。dSn中华典藏网

  苦,酸,涩,温,无毒。消痰下气,开胃化食,生津除烦,敛肺涩肠。消心腹胀满,破胸膈结气,止呕吐霍乱,除崩带泻痢。最利久嗽,兼止诸痛。dSn中华典藏网

  生交州、爱州、岭南,而广州最盛。花白色,七月子成似栀子,青黄色,皮肉相着。dSn中华典藏网

  下气消食,诃子一枚为末,水煎,入少盐,食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气嗽日久,生诃子一枚,含之咽汁,病后不知味,并槟榔服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滑痢,末服、汤服、丸服皆可。(第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柳枝三百零七dSn中华典藏网

  苦,寒,无毒。祛风止痛,消肿疗疮。煎汤洗风肿瘙痒,小儿寒热,煎服治黄胆白浊,痰热淋疾,酒煮熨一切痛肿,风虫齿牙。dSn中华典藏网

  柳枝三百零七dSn中华典藏网

  柳叶dSn中华典藏网

  苦,寒,无毒。煎洗除恶疥漆疮,作膏能续筋长肉。天行热病,传尸骨蒸,心腹血瘀,汤火疗白浊而平丹毒。最止疼痛,亦治疔疮。dSn中华典藏网

  柳枝三百零七dSn中华典藏网

  柳絮、柳花、柳实、柳子dSn中华典藏网

  苦,寒,无毒。柳絮治风水黄胆,头面黑热,痂疥恶疮,金疮出血。柳花疗肢挛膝痛,止血消渴。dSn中华典藏网

  黄胆初起,柳枝煎汁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一块猝肿,酒煎柳白皮熨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一块急痛。同上。(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走注痛急。同上。(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齿根肿痛,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杨白皮,水煎漱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风虫牙痛,柳白皮卷如指大,含咀之。以其汁渍牙根间。(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乳痈初起,柳根白皮坚紫者,捣烂火温,白布包熨之,冷再易。(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反花恶疮,柳枝叶煎如饧,日三涂之。(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赤丹从背起,柳木炭,水合敷。(第九。)dSn中华典藏网

  小便白浊,清明柳叶,煎汤代茶。(第十。)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丹毒,柳叶一斤,煮汁拓洗,日七次。(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眉毛脱落,柳叶为末,姜汁夜夜调敷。(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猝得恶疮,人不识者。柳叶煮汁,入少盐频洗之。白皮亦可。(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面上恶疮。同上。(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痘烂生蛆,嫩柳叶铺席上,卧之,蛆尽出。(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吐咯血,柳叶焙末,米汤下一钱。(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金疮出血,柳絮封之即止。(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面上脓疮,柳絮、轻粉为末,灯中油合敷。(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白杨白皮三百零八dSn中华典藏网

  性酸,冷,无毒。去风痹宿血,治扑损折伤,除脚气肿满,疗四肢缓弱。退皮肤之风痒,开筋骨,煎汤能止妊痢。漱齿口之疼痛,消项下之瘿瘰。dSn中华典藏网

  白杨白皮三百零八dSn中华典藏网

  青杨dSn中华典藏网

  苦,辛,无毒。金疮乳痈,诸肿痘疮。枝叶治久痢赤白。dSn中华典藏网

  妊娠下痢,白杨白皮一斤,水煎分服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口吻烂疮,白杨嫩枝,铁上烧炭,和脂合敷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腹满坚癖如石,白杨东引枝数斤,去粗皮,切细熬黄,以酒淋讫,用绢袋盛渣,还纳酒中,密封再宿服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榆白皮三百零九dSn中华典藏网

  甘,平,滑利,无毒。通二便而利水道,滑胎孕而解 喘,治头疮而敷癣疮,消乳肿而退痈热;最行津液,善治淋沥。dSn中华典藏网

  喘不止,煎如胶,日二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五淋涩痛。同上。(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渴而尿多。同上。(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临月易产,同上,临月频频服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下死胎、生胎,水煎服。(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瘰 ,捣封之,频易。(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苏木三百一十dSn中华典藏网

  切细蒸用。dSn中华典藏网

  甘,咸,无毒。破血消肿,行瘀止痛。开症癖而除恶露,止霍乱而解呕逆。dSn中华典藏网

  自南海、昆仑来,而交州、爱州亦有之。叶似榆叶而无涩,抽条长丈许,花黄,子青熟黑。dSn中华典藏网

  产后气喘,(因恶露不行。水煎冲参末服。)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棕皮灰三百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苦,涩,平,无毒。止吐衄崩带,解赤白痢下。生肌止血,破症通尿。最治金疮,亦疗疥癣。笋及子、花治同。dSn中华典藏网

  生岭南、西川,今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无枝条。叶大而圆,有如车轮,萃于树杪。dSn中华典藏网

  其下有皮重叠裹之,每皮一匝为一节。每岁必两三剥之,剥则后生,否则树死或不长也。dSn中华典藏网

  血崩不止,淡酒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鼻衄,吹鼻即止。(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血淋不止,水冲服。(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水谷痢下。同上。(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巴豆三百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芫花为使,畏大黄、黄连、芦笋、藜芦、冷水,反牵牛。有用仁、用壳、用油,麸dSn中华典藏网

  炒、酣煮、烧末之异。布包压去油,谓之巴霜。新者佳。用之去皮及心。dSn中华典藏网

  辛,温,有毒。破症瘕结聚、痰癖留饮,除鬼毒蛊 ,平恶疮息肉;消十种水气,宣一切滞。荡涤五脏,扫清六腑,通利关窍,消除生冷。泻痢惊痫之疾,喉痹牙痛之 。通经坠胎,破血排脓,祛风导气,消肿杀虫。解寒热之温疟,止心腹之急痛。乃斩关夺门之将,有健脾开胃之能。dSn中华典藏网

  生巴郡山谷。八月采实。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叶如樱桃而浓大,花发成似大枫子壳而脆薄,子及仁似海松子。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积滞,巴豆一两、蛤粉二两、黄柏二两,丸绿豆大,每五丸水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食疟积疟,巴豆去心二钱、皂角二钱,丸豆大,每冷水下一丸。(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积滞泻痢,腹痛里急,巴豆、杏仁各四十九粒,去皮心烧末,熔蜡丸约绿豆大,每次三钱,用大黄汤下之可也。(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下血不止,以鸡子开孔,巴豆一粒入,煨熟,去豆分食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夏日水泻不止,巴豆一粒,针头烧末,化蜡作一丸,倒流水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包塞鼻,男左女右,痰即下。(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点除黑痣,巴豆、锻石、人言等分,糯米少许,炒研点之。(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痈疽恶肉,炒焦研膏点之。(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大枫子三百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去壳。dSn中华典藏网

  辛,热,有毒。攻蚊杀虫,除风癣疥癞,杨梅疮毒。dSn中华典藏网

  生海南诸番国。dSn中华典藏网

  扫除疥疮,为末,同水银拭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桑根白皮三百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木皮亦可。焙末用,忌铁器,出土上勿用,续断、桂心、麻子为使。dSn中华典藏网

  甘,平,无毒。手太阴肺药也。泻肺下气,消痰止渴,开胃化食,利水杀虫。消水肿腹胀,泻,除虚劳客热。利二肠而散血,敷鹅口而息崩。肺虚及小便利者忌用。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重舌,煎汁,乳上饮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流涎,脾热也。取自然汁敷胸上立止。(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鹅口,取汁敷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唇肿,同上。(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润发,同柏叶煎汁沐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产后下血,水煎服。(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瘦脚息痛,桑白皮四钱、朴硝五钱、乳香二钱,水煎洗足。(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泻白散dSn中华典藏网

  桑皮(炒) 骨皮(炒,各一两) 甘草(炒,五钱)dSn中华典藏网

  为末。每服二钱。治肺热嗽喘,面肿身热。(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桑叶三百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家桑经霜者良。dSn中华典藏网

  苦,寒,有小毒,家桑叶无毒。浓汁服治脚气水肿,尤利二肠,水煎服治霍乱腹痛,更住吐并敷风痛,研汁涂小儿吻疮,兼疗金疮。炙熟煎饮,代茶止渴。熬热而止汗,治劳热而除嗽,利五脏而通关,退诸风而下气。最能明目长发,尤解蜈咬蛇伤。dSn中华典藏网

  赤目涩痛,为末纸卷,烧熏鼻。(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令发速长,同麻叶煎汁沐之,七次,可长尺余。(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手足麻木,霜桑叶煎水频洗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汤火伤疮,烧末,油合敷,三日愈。(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疮口不敛,为末敷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穿掌肿毒,新桑叶研烂,函 之即愈。(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霍乱转筋入腹,水煎服。(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渴疾,煎熟代茶。(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风眼下泪,腊后不落桑叶,煎水洗之。(第九。)dSn中华典藏网

  青盲洗法:青桑叶焙干,烧存性,水煎澄清,水洗至百度,神效。逐月按日:正月初八,二月初八,三月初六,四月初四,五月初六,六月初二,七月初七,八月二十九,九月十二,十月十三,十一月初二,十二月三十日。(第十。)dSn中华典藏网

  桑叶三百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桑枝dSn中华典藏网

  苦,平,无毒。祛风除湿,消食利水,聪耳明目,泽颜止渴。洗风痒干燥,疗水气脚气,除水气脚气,炒香,煎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风热臂痛。同上。(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遍身风痒,水煎洗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四肢拘挛,内服外洗。(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桑叶三百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桑蛾dSn中华典藏网

  甘,平,有小毒。止崩中带下,衄血泻血;开 癖症瘕,月闭血凝。dSn中华典藏网

  桑叶三百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桑寄生dSn中华典藏网

  益血安胎,止崩下乳。平痈肿而治金疮,强筋骨而疗腰痛。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枳实三百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麸炒。陈久者良。dSn中华典藏网

  苦,酸,微寒,无毒。入足阳明经。下气消食,开积破结。除胸胁痰癖,疗心腹痞满。dSn中华典藏网

  退皮内之风痒,除胃中之湿热。止泻痢而平喘嗽,通停水而散败血,长肌肉而利脏腑,除阴痿而止胁痛。逐痰饮,消痞食,有冲墙破壁之力也。dSn中华典藏网

  生河内川谷,洛西江湖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木如橘而小,高五七尺,叶如橙,多刺。dSn中华典藏网

  春月采者为实,皮浓而小。九十月采为壳,完大而薄。dSn中华典藏网

  猝胸痹痛,末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久痢。同上。(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妇人阴肿坚痛,炒碎,包熨奔豚气痛,炒末服。(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头疮,烧灰,猪脂合敷。(dSn中华典藏网

  枳术散dSn中华典藏网

  枳实 白术散服。治心下坚硬如盘,症脉实者。(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枳薤桂枝汤dSn中华典藏网

  枳实 浓朴 栝蒌 薤白 桂枝治心胸结满,胁下抢心。(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枳实芍药散dSn中华典藏网

  枳实 白芍为末。治产后腹痛。(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枳壳三百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麸炒。陈久者良。dSn中华典藏网

  苦,酸,微寒,无毒。治泄痢里急后重。余治同枳实,但力稍缓耳。dSn中华典藏网

  风疹作痒,水煎,内服外敷。(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产后肠出,水煎浸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气积,枳壳三斤,去穣,每个入巴豆仁一粒,合定。水煮一日,汤减再加热汤,怕入冷水,汁尽去末,丸豆大,每三十丸。(第三。) 胎胞欲瘦,同甘草末服,或同白术丸服。(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枳壳丸 枳壳(四两,分四分子服) 苍术(一两,与枳壳一两同煮干,炒黄,去术) 莱菔子(一两) 小茴(一两) 干漆(一两,各配枳壳一两同煮,如前。再用) 香附(二两)dSn中华典藏网

  槟榔(一两) 元胡(一两) 三棱(二两) 莪术(一两,上二味童便浸) 巴豆仁(三十粒)dSn中华典藏网

  同煮干,去豆炒黄,丸豆大。每五七十丸,白汤下。治气鼓。(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山栀子三百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炒则不吐。dSn中华典藏网

  苦,寒,无毒。入心、肺、肝、脾、膀胱经。降心火而通小便,利五淋而泻三焦。止吐衄淋痢诸血,清肺胃头目诸热。烦恼懊 之疾,损伤血瘀之 。善吐胸膈浊瘀,最退皮肤熏黄。dSn中华典藏网

  生南阳川谷。九月采实。今处处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浓硬,二三月白花六出,甚香痢下鲜血,烧灰,水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酒毒下血。同上。(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衄血,烧灰,水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血淋涩痛,生末、南滑末,葱汤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霍乱转筋胀满,未得吐下。烧末酒下立愈。(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冷热腹痛,同川乌丸服,姜水下。痛在下而热在上是也。(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心下热痛,炒七枚为末,姜水下,立效。(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折伤肿痛,同白面捣敷,甚效。(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水肿兼热,炒末。每米汤下二钱。(第九。)dSn中华典藏网

  冲发心胁刺痛,缠绵无时,五尸疰病也。烧末,水下。(第十。)dSn中华典藏网

  汤烫火烧,同鸡子白扫之。(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酒 鼻,炒末,黄蜡丸弹大,每茶下一丸。忌煎炙物,忌酒。(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栀子豉汤dSn中华典藏网

  山栀 香豉水煎,取吐。治胸中窒、烦热。又治虚烦不眠,懊 。(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酸枣仁三百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睡多生用,不睡炒用。dSn中华典藏网

  酸,辛,无毒。足厥阴、少阳、手足少阴药也。温胆益肝,止汗解渴。除虚烦不眠,开寒热结气,助筋骨坚强,止手足酸痛。祛湿痹而息久泄,辅阴气而补中宫。dSn中华典藏网

  生河东川泽。八月采实。有树大如枣者,实无常形。但枣中味酸而形圆者是。dSn中华典藏网

  胆虚不眠,心多惊悸,一两,炒捣,每竹叶汤下二钱。(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胆风多睡,一两,生捣用末,姜茶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骨蒸不眠,同生地取汁,煎,入大米作粥食。(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刺入肉不出,烧末,水下立出。(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躁烦不安,循村而走,炒枣仁、黑栀、竹茹、枳壳、麦冬。(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病呼难受,乃心烦也。炒枣仁、黑栀、麦冬、枳壳。(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酸枣仁汤dSn中华典藏网

  枣仁 茯苓 川芎 知母 甘草治虚劳虚烦不眠。(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蕤核仁三百二十dSn中华典藏网

  汤浸去皮尖,劈,与芒硝、木通同水煮,取仁研膏用。dSn中华典藏网

  苦,平,无毒。治一切眼疾,除心腹结热结痰。dSn中华典藏网

  生函谷、巴西等处,壅州、河东、并州诸处亦有之。木高五六尺,茎间有刺。叶似枸杞而狭紫赤色,大如乌豆,形圆而扁,有纹理。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山茱萸三百二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去核酒蒸。蓼实为使。恶防风、防己、桔梗。dSn中华典藏网

  酸,平,无毒。入足厥阴、少阴。强阴益精,破积通窍。缩小便而温肝,暖腰膝而助水。dSn中华典藏网

  除生汉中及琅琊、冤句。九月、十月采实。海州、兖州亦有之。木高丈余,叶似榆,花白色。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金樱子三百二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去刺及子,炒用。dSn中华典藏网

  酸,涩,无毒。缩小便而涩精,止泄痢而敛气。dSn中华典藏网

  在处有之。类蔷薇而有刺。四月开白花。实大如指头,状如石榴而长,其核细碎而有白毛。dSn中华典藏网

  补血益精,焙末,用砂仁、蜜丸,酒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郁李仁三百二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汤浸去皮尖,用生蜜浸宿一夜,阴干,研膏用。dSn中华典藏网

  辛,苦,无毒。润肠逐水,破血消食。除水肿浮肿,导结气癖气。dSn中华典藏网

  山野处处有之。叶花及树并似大李,惟子小如樱桃,甘酸而香。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女贞实三百二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苦,温,无毒。补中养神,强阴明目,扫除百病,平安五脏。健腰膝而变发,肥肌肤而轻身处处有之。其叶不凋,凌冬茂盛,颇似冬青。五月细花,青白色。九月实成,似牛李子。dSn中华典藏网

  或而二种耳。dSn中华典藏网

  女贞实三百二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鬼箭羽dSn中华典藏网

  去赤毛,酥炒用。卫矛。dSn中华典藏网

  苦,平,无毒。镇邪祛鬼,退蛊杀虫;通经落胎,行瘀破症。止崩带下血,息皮肤风肿。dSn中华典藏网

  所在山谷有之。小株成丛,春生嫩条,条上四面有羽,如箭羽,叶似山茶。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茎条。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五加皮三百二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远志为使,恶元参、蛇皮。dSn中华典藏网

  辛,温,无毒。治一切痿痹,除诸般风湿。舒肢节挛急,助筋骨坚强。dSn中华典藏网

  生汉中及冤句。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有数种类,大抵类蔷薇、金樱等辈。五叶者良,四叶、三叶者次之。dSn中华典藏网

  三四月开白花,结青子。dSn中华典藏网

  男妇脚气,同远志为末,酒丸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行迟,同牛膝、木瓜末,散服。(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油煎散dSn中华典藏网

  加皮 丹皮 赤芍 当归为末。每服一钱,用青钱一文,蘸油入药煎之。治妇人风血劳,憔悴困倦,喘满虚烦,少气有汗,口干舌涩,不思饮食是也。(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地骨皮三百二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苦,寒,无毒。入足少阴、手少阳经。退热除蒸,解渴凉血,坚筋助骨,益精祛痹。退传尸有汗之骨蒸,祛在表无定之风邪。除骨槽之风病,疗金疮之折伤,降肺胃之伏火,解肾肝之虚热。善漱齿衄,亦止吐血。dSn中华典藏网

  处处有之。苗叶如石榴而软薄,茎高三五尺作丛。六七月小红紫花,结实如枣核,生青熟红灵诸处,并是大树,子圆如樱桃。dSn中华典藏网

  地骨皮三百二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枸杞子dSn中华典藏网

  酒润,捣烂用。dSn中华典藏网

  甘,平,无毒。滋肾润肺,益精明目;坚筋立骨,除风治劳。嗌干心痛最宜,渴饮消中亦效热劳如燎,骨皮三两,柴胡一两,每麦冬汤下二两。(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带下脉数,骨皮半斤,生地半斤,煮酒服。(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妇人阴肿或有疮,骨皮煎洗。(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骨蒸烦热及一切烦热,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炙草半斤,每用姜作引,水煎五钱。(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赤目生翳,净枸杞取汁点之,神效。(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注夏病,枸杞子、五味子研细,滚水泡封三日,代茶饮,甚效。(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足趾鸡眼骨皮、红花为末,敷之。(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骨槽风,槐米二两、骨皮一两,蜜丸弹大,每服一丸。初起者发汗即愈,溃后者点服。dSn中华典藏网

  (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石南叶三百二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加皮为使,恶小蓟。dSn中华典藏网

  辛,苦,平,无毒。助肾益阴,逐风杀虫。利筋骨毛皮,疗脚弱阴痿。女子禁久服,令思男生华阴山谷。三四月采叶。今南北皆有之。叶似枇杷而小,有小刺,凌冬不凋,春生白花成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蔓荆子三百二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去蒂下白膜,打碎用之,或酒蒸。恶乌头、石膏。dSn中华典藏网

  辛,平,无毒。明目坚齿,凉血搜风。解风寒头痛脑痛,除筋骨湿痹拘挛。长须发而利关窍虚头痛及胃虚者忌之。dSn中华典藏网

  汴京、秦、陇、明、越诸州多有之,茎蔓延长丈余。春园旧枝而生小叶,五月叶成,似李叶月有实,黑斑,大如梧子而虚轻。dSn中华典藏网

  头风作痛,渍酒七日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乳痈初起,炒末酒服,以渣敷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紫荆皮三百二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苦,平,无毒。入手、足厥阴经。破血通淋,消肿行经,活血长肤,通气解毒。消一切肿毒伤,蛇虺蚕犬。最通小肠,亦解飞尸。梗、花同。dSn中华典藏网

  处处有之。高树柔条,其花甚繁。以川中浓而紫色,味苦如胆者为胜。dSn中华典藏网

  妇人血气刺痛,为末醋丸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鹤膝风挛,酒煎服。(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木槿皮三百三十dSn中华典藏网

  甘,滑,无毒。活血润燥。治赤白带下,止肠风泻血,洗目中昏暗,解痢后热渴。肿痛能温,无毒。止肠风泻血,疗赤白下痢。消疮肿而利小便,除湿热而治风虚。dSn中华典藏网

  南北皆有之,人家多种植之。花有紫、白二种,朝开暮敛,四月始开,延绵至秋。从川中来赤白带下,槿根皮二两,切,赤用白酒,白用黄酒,煎服。甚妙也。(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牛皮癣,槿皮一斤、大枫子仁十五个、半夏半斤,河水、井水浸七日,入轻粉一钱,入水中,秃笔脱肛,槿皮或用叶煎水熏洗,后用白矾、五倍子末敷。(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头面钱癣,槿皮为末,醋合,重汤煮如胶,敷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下痢噤口,槿花红者为末,煎面饼醮末食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痔疮肿痛,槿根皮煎水熏洗。(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反胃吐食,槿花为末,糯米汤下。(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风痰壅逆,槿花为末,沸汤下。(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芙蓉叶三百三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辛,平,无毒。清风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行瘀止痛。一切痈疽良剂,恶疮灵丹。dSn中华典藏网

  处处有之。插条即生小木也。其干丛生,高者丈许。叶大如桐。秋花似牡丹、芍药,有红、白、黄诸色。霜后取叶。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痈疽恶疮,已成未成,已穿未穿,俱可为末以蜜合敷之,神效。(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赤眼肿痛,为末,水合敷太阳穴。(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经血不止,同莲蓬壳为末,米饮下二钱。(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偏坠作痛,同黄柏为末,木鳖子仁醋磨合敷。(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杖疮肿痛,同皂角末、鸡子清合敷。(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密蒙花三百三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酒浸蜜蒸用。dSn中华典藏网

  甘,平,微寒,无毒。足厥阴药也。治一切目疾。疗青盲而去浮翳,退赤脉而息羞明。dSn中华典藏网

  消赤蜀中州郡皆有之。木高丈余,经冬不凋,花微紫色。春月采花。dSn中华典藏网

  目中障翳,(同黄柏丸服。)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柞木三百三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苦,平,无毒。催生利窍。治鼠 ,疗黄胆。dSn中华典藏网

  处处山中有之。高者丈余,叶小而有细齿,其木及叶丫皆有针刺,经冬不凋。五月开细白花色。dSn中华典藏网

  鼠 ,作木皮一斤,水煎分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柞木饮dSn中华典藏网

  柞木叶 干荷叶心中蒂 萱草根 甘草 地榆(各四两)dSn中华典藏网

  每水煎半两服。治一切痈疽发背,已成未成俱效。(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茯苓三百三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去皮、木用。马兰为使,恶白蔹,畏地榆、雄黄、秦艽、龟甘,平,无毒。入足阳明、太阴、少阴、膀胱经。开心益志,健胃暖脾,利水燥湿,泄饮消痰。善安惊悸,最解烦满。退胸胁之逆气;除心腹之结痛,消气水之肿胀,止水饮之燥渴。dSn中华典藏网

  淋癃泄利神品,呕吐遗带妙剂。治奔豚必用,安胎孕亦良。赤苓,破气结,利水道。茯苓皮,消水肿,利水道。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茯神三百三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甘,平,无毒。疗风眩风虚,止惊悸健忘,除心下痛坚,解小肠涩淋,辟一切不详,补五般精神。dSn中华典藏网

  生大山大松下,二八月采,所在大松处皆有之。出泰山者理小,不复采用。出华山者形极粗大。壅州南山亦有之,不如华山者。出大松下,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作块,皮黑而皱,内坚而白。在土底下。大者数斤。有赤白二种。或云松脂变成,或云假松气而生。又曰茯苓皆自作块,不附着根,茯神块小,包根而生。此说为胜。盖假松气而生也,千年者有神。近世所用,皆自云南来者。又曰下有茯苓,则上有灵气,如丝之状,山人亦时见之,非菟丝子之丝也。dSn中华典藏网

  山间独汗,茯苓末,水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胸胁气逆腹满,茯苓同参煎服。(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梦泄成白浊,茯苓末,米汤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五苓散dSn中华典藏网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桂枝治微热而渴,小便不利,脉浮数,此水停也。又治渴饮水,水入即吐,此水逆也。(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半夏加茯苓汤dSn中华典藏网

  半夏 生姜 茯苓治呕而不渴者。(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茯苓甘草汤dSn中华典藏网

  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治汗出不渴者。(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茯苓饮dSn中华典藏网

  茯苓 人参 白术 枳实 陈皮 生姜治吐水后,胸满不食者。(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dSn中华典藏网

  桂枝汤原方,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治头痛发热,无汗,心下满,小便不利者。(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茯苓泽泻汤dSn中华典藏网

  茯苓 泽泻 甘草 桂枝 生姜治呕而饮水者。(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琥珀三百三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以布拭热,或手心磨热,吸得芥草者,方为真也。dSn中华典藏网

  甘,平,无毒。安神散瘀,通淋破瘕,壮心明目,清肺利尿。治金疮止血生肌,定魄魂辟邪去蛊毒而平癫痫。dSn中华典藏网

  枫脂入地,千年变为琥珀,不独松脂变也。南海林邑多出之。松脂沦入地所化,有琥珀则旁而出茯苓处并无琥珀,不知出琥珀处复有茯苓否耶。dSn中华典藏网

  琥珀三百三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猪苓dSn中华典藏网

  生用忌铁dSn中华典藏网

  甘,平,无毒。入足太阴、太阳经。治肿胀腹痛,除湿热心烦,解淋肿脚气,退妊娠子淋。dSn中华典藏网

  疟而解毒蛊;止浊带之遗沥,解寒温之大热。dSn中华典藏网

  生衡山、济阴、冤句、蜀州、习州等渚。是木之余气所结,如松之余气结茯苓之义。他木皆肉白而实者佳。dSn中华典藏网

  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猪苓五两为末,白水下三钱,日三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妊娠肿渴,从脚至腹,小便不利。同上。(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妊娠子淋。同上。(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身肿如软绵,木通二钱、猪苓三钱、茯苓二钱、槟榔二钱、灯心少许、白术三钱,水煎服。(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猪苓汤dSn中华典藏网

  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治热渴便癃脉浮,又治呕渴心烦不眠。(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猪苓散dSn中华典藏网

  猪苓 泽泻 白术为末。治呕后思水饮。(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雷丸三百三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甘草水浸,酒蒸用。荔实、浓朴、蓄根、芫花为使,惟苦,寒,有小毒。杀诸虫蛊毒,逐癫狂风邪。久服令人阴痿。dSn中华典藏网

  出石城山谷及汉中土中。八月采。乃竹之苓也。大小如栗,状如猪苓而圆,皮黑肉白,并无苗蔓。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淡竹叶三百三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甘,寒,无毒。除新旧风邪之烦热,止喘促气胜之逆冲。止渴消痰,凉心益脾。治热狂烦闷出血,洗肛脱不收。失音不语之风,惊痫鬼疰之邪,头痛壮热之表,dSn中华典藏网

  淡竹叶三百三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淡竹茹dSn中华典藏网

  甘,微寒,无毒。除呕哕气逆,止吐衄血崩。妇人胎产,小儿痫热,伤寒劳复,肺痿唾血。dSn中华典藏网

  上气发热,竹叶同陈皮煎服,三日一剂。(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天行发黄,竹叶、小麦、石膏,水煎频服。(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女劳复病,腹痛,卵肿股肿,竹茹水煎。(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产后烦热短气,竹茹同参、苓、甘草煎服。(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月水不断,竹茹炒末,水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牙根宣露,竹茹、归尾为末。煎,入盐合漱。(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头痛,竹茹煎水,煎鸡子三枚食之。(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淡竹叶三百三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淡竹沥dSn中华典藏网

  甘,寒,无毒。清热除烦,消痰止渴。治中风失音,解风痹胸热。dSn中华典藏网

  中风口噤,同姜汁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子烦,频服。(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重舌,同黄柏时时点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目赤,点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天竹黄三百三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甘,寒,无毒。治小儿惊风天吊,客忤癫痫,疗中风风热痰壅,失音不语。制药毒热发,息明目亦良。dSn中华典藏网

  今天竺国,诸竹内往往有之。人多烧诸骨及葛粉伪之,不可不知。或曰是南海边竹内尘沙结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疗疾,此说得之。小儿惊热,同雄黄、黑丑丸服,薄荷汤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黄绢三百四十dSn中华典藏网

  乃蚕吐黄丝所织,非染丝也。dSn中华典藏网

  煎水洗痘疮溃烂,烧灰止血痢吐崩。解病患消渴,疗产妇脬损。dSn中华典藏网

  产妇脬损,不小便而淋涩不断,黄绢一尺,丹皮、白芨为末各一钱,煎至绢烂,服之,不宜作声。(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血崩,黄绢灰、棕子灰、京墨灰、荷叶灰,水酒合服即止。(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四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棉花 布,用蓝靛染者。dSn中华典藏网

  炙热熨目痛不瞑,亦熨目赤;烧灰敷积年恶疮,亦敷灸疮。渍水取饮,解一切物毒烦毒丹毒裂唇疮口臭。水浸贴阳热之烙胸,醋煮搽转筋之入腹。与蜜蜡同烧,熏恶疮,入水不烂,卷艾雄至炷,治 疮,流浆则愈。疮伤风水,熏取恶汁,嗽因风热,熏坠浊痰。dSn中华典藏网

  黄绢三百四十dSn中华典藏网

  木棉dSn中华典藏网

  即棉花也。丝绵尤良。dSn中华典藏网

  止一切血症。dSn中华典藏网

  霍乱转筋腹痛,醋煮熨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吐衄诸血,好绵烧灰,入面打糊,酒调服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血崩不止,好绵、头发共烧灰,入百草霜、酒下。入棕灰尤良。(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脐疮不干,烧灰敷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耳中出汁,故绵灰,棉包塞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黄绢三百四十dSn中华典藏网

  裤裆灰dSn中华典藏网

  即亵衣近裆处。dSn中华典藏网

  入足少阴、太阳经。治女劳疸、复,阴阳易疾。dSn中华典藏网

  烧裆散dSn中华典藏网

  取妇人裤裆烧灰,水下。治伤寒阴阳易病,身重气少,少腹满,里急,或阴中筋挛,热上冲花,膝胫拘急者。女取男裆。(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麻鞋底三百四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入药宜用旧者,即人所者之鞋也。dSn中华典藏网

  疟疾不止,去两头烧灰,井水服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鼻塞不通,烧灰吹之,立通。(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血衄不止。同上。(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子死腹中,本妇麻鞋底,炙热熨肚脐上下,十次即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胎衣不下。同上。(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常恶梦魇,卧时以鞋一仰一覆,着身旁。(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接骨断,市上乞儿破麻鞋一只,烧灰,白面等分,好醋调成打糊敷,以绢束之,杉木夹定,须臾止痛。(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麻鞋底三百四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皮鞋底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头疮,故皮鞋底烧灰,入轻粉少许,香油合敷。(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牛皮癣,同上。(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瘰 已溃。同上。(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身项粉瘤,皮底洗净,煮烂成冻子,常食之,瘤自破如豆腐。(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肠风下血,与胡桃壳、红鸡冠花烧灰,酒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麻鞋底三百四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故草鞋dSn中华典藏网

  浑身骨痛,烧灰,香油合敷。(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行路足肿,被石垫伤者,用尿浸之,烧砖令赤,置草鞋于上,以足踏之,令热入里即消。dSn中华典藏网

  (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疮溃烂,洗净烧灰,入轻粉末敷之。须先以盐水洗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催生,烧灰酒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霍乱,去两头,洗净,水煎服。(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麻鞋底三百四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毡dSn中华典藏网

  夜梦魇寐,红毡一尺,以枕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故梳篦三百四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吃虱成症,梳篦各一,破两半,一半烧灰,一半水煎,合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霍乱转筋,入腹,败小梳一件,烧灰酒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噎膈不通,木梳一,烧灰,锁匙煎水,下二钱。(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小便淋痛,故木梳烧灰,冷水下。男用女,女用男者。(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发梗咽中,久梳烧灰,酒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乳汁不行,内服通乳药,外周遭以梳梳百遍。(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犬咬伤,故梳同韭根煎服。(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败蒲席、扇三百四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五色游丹,烧灰,合鸡子白敷。(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痈疽不合,烧灰,蜡脂油合纳孔中。(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小便不利,烧灰同滑石末服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盗汗,烧灰酒下,用蒲扇良。(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月水不断。同上。(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蜂蜜三百四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入水四分之一,炼熟用。dSn中华典藏网

  甘,平,无毒。入足阳明、太阴、手阳明经。养脾和胃,清热解毒;润燥止痛,除烦和中。dSn中华典藏网

  治赤白痢下,止心腹血刺。善和诸药,尤疗诸疮。dSn中华典藏网

  阴头生疮,蜜煎甘草,敷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热油烧痛,涂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产后口渴,炼蜜,水调服。(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难产横生,同香油各二两,煎服立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痘疹作痒,以翎扫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瘾疹瘙痒,好酒调服。(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误吞钱骨,频频服之。(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蜜煎导dSn中华典藏网

  蜜炼干作挺,纳谷道中。治津竭便硬,小便利而出汗。(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黄蜡三百四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甘,微温,无毒。治下痢脓血,金疮 疮。生肌止痛,补中续绝,益气耐饥。dSn中华典藏网

  黄蜡三百四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白蜡dSn中华典藏网

  治脓痢后重,安胎产下血。能补绝伤,尤利小儿。dSn中华典藏网

  白蜡与蜜蜡之白者不同,乃小虫食树汁所作也。四川、湖广、滇南、闽岭、吴越皆有之。dSn中华典藏网

  蜡树枝叶似冬青,四时不凋,五月开白花成丛。其虫大如虮虱,芒种后则延缘树枝,食汁吐涎,粘于枝茎,化为白蜡。处暑后则剥取,炼化滤净,待凝成块,即为蜡矣。蜜蜡之白者,乃经水炼过,或悬于风日中所变化耳。dSn中华典藏网

  肝虚雀目,黄蜡熔汁取出,入蛤粉相合,每用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入药在内,扎定煮熟,急乘其热以熏眼,至温,并肝食之,日二次,以平安不发为度者也。(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代指疼痛,黄蜡、松香相合,火炙笼指即瘥。(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手足冻疮,煎黄蜡敷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汤火疮烂,香油一两,当归三钱,煎焦去渣,入黄蜡三钱,贴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妊娠胎漏,黄蜡一两,酒化服,立止。(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霍乱吐痢。同上。(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疮,黄蜡一两,香油二两,黄丹半两,同化开,顿冷。瓶收,以之摊贴可也。(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金疮。同上。(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汤火疮。同上。(第九。)dSn中华典藏网

  调气饮dSn中华典藏网

  黄蜡(三钱) 阿胶(三钱,同化)dSn中华典藏网

  入黄连末五钱,分三服。治赤白痢腹痛下重。(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胶蜡汤dSn中华典藏网

  黄蜡(六钱) 阿胶(六钱,同化) 当归(二钱五) 黄连(三钱) 黄柏(一钱) 陈廪米(二两)dSn中华典藏网

  先煎米熟,去米入药,煎服。治热痢、产后痢。(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移疮方dSn中华典藏网

  地龙(一个)dSn中华典藏网

  入丝瓜内, 焦共为末,每用三钱,再入元香一钱,乳香五分,没药五分,雄黄一钱,蟾酥一分,黄蜡一两,为末,以蜡为丸,每服三分。治疮在紧要处,可移于闲散处。在上部宜用甘草二钱,桂枝二钱,麻黄二钱,黄酒煎送药下,可移于手而散。在脊上要处,用防风三钱,姜引水煎下,可移于背上。在下部用牛膝二钱,灵仙二钱,陈皮二钱,独活二钱,姜引水煎,可移于足上矣。(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露蜂房三百四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炒熟用。恶干姜、丹参、黄芩、芍药、牡蛎。树上大蜂房佳。dSn中华典藏网

  甘,平,有毒。手、足阳明药也。除惊痫螈 ,解癫狂蛊毒,杀鬼精邪恶,祛蜂毒肠痔。dSn中华典藏网

  附骨,并猪脂煎研作膏,涂瘰 成 。烧灰酒服,主玉茎痿弱,并下牙风虫,又洗乳痈。狐刺恶疮并疗,下痢遗尿亦禁。dSn中华典藏网

  风痒瘾疹,煎汁入芒硝敷之,日五次。又同蛇蜕炒末,酒服一钱。(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牙肿连头,烧末酒合。含漱。(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风虫牙痛,醋煎热漱。(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崩漏五色,炒末酒下,大效。(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阴痿不起,烧末,新水下二钱,大效。(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阴寒痿弱,烧灰敷上,即热而起。(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重舌肿痛,烧灰酒合敷。(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虫白蜡三百四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甘,温,无毒。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为外科要药。dSn中华典藏网

  非蜜蜡之白者,乃小虫伏蜡树食汁叶涎,化为白脂。当秋刮取,水煮溶滤,入冷水则块矣。dSn中华典藏网

  头上秃疮,蜡烛频敷。勿令日晒,久则发自生矣。(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五倍子三百四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一名川文蛤。宜 研用。dSn中华典藏网

  酸,涩,咸,寒,无毒。入手太阴、足太阳。敛肺降火,生津化痰,除咳止血,解渴敛汗。dSn中华典藏网

  子肠下坠,收诸般湿烂,脓水牙宣,痔 下血。住泄痢而止呕吐,乌须发而止肿毒。目赤喉痹最宜,口疳鼻蚀亦良。dSn中华典藏网

  在处有之,以蜀中者为胜。乃小虫伏盐肤子木,食汁结巢,渐渐长坚。山人霜降后采取,蒸矣。dSn中华典藏网

  虚劳遗浊,佐茯苓、龙骨丸服,盐水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盗汗,同荞麦面作饼,煨熟,夜卧时干吃,勿饮水。又为末津合,敷脐上缚定。(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泻痢不止,半生半熟,丸服。赤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泻米汤下。又为末,每下一钱。(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肠风下血,同白矾丸服,忌酒。(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耳疮肿痛,为末,水合敷。湿则干掺。(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耳中出脓,为末吹之。(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牙缝出血,为末敷之。(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疮不收口,焙末。醋合,敷四围。(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肿毒初起,炒末,蜜合敷。(第九。)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疮,同黄柏末敷之。(第十。)dSn中华典藏网

  下部疳烂,同枯矾搽之。(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天行口疮,为末掺之,吐涎。(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阴户疳烂,同红褐子、黄茧、黄扣线焙末敷之。(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脱肛,同苦参、壁土煎洗,次用木贼末搽之,或蛎粉末亦可。(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文蛤散dSn中华典藏网

  文蛤为散,沸汤下。治欲饮不渴,肉上粟起而烦者。又治渴欲饮者。(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冲翳散dSn中华典藏网

  五倍子(五钱) 苦参(四钱) 升麻(二钱) 草决明(二钱) 薄荷(一钱) 防风(一钱) 荆芥(一钱) 白芷(一钱) 川芎(一钱) 羌活(一钱)dSn中华典藏网

  水煎。秋冬入大碗中,宜在屋内,日夕时;春夏在天井。向西偏南吹药,冲目去浓翳。dSn中华典藏网

  每日吹之,一日一服,或七八服,或十余服,或二十、三十、四十服。用苇筒。(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五倍子三百四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百药煎dSn中华典藏网

  酸,寒,微甘,无毒。清肺化痰,定嗽解热,生津止渴,收湿消酒。口鼻疳蚀,便溺血脱,一切风湿诸疮。dSn中华典藏网

  将五倍子十斤,水渍舂细,用瓷缸盛贮,稻草盖, 七日夜。取出再捣,入桔梗、甘草末每仍,满七次。取出捏饼晒干,即为百药煎。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桑螵蛸三百五十dSn中华典藏网

  炙黄用。货者多用桑枝胶伪之。dSn中华典藏网

  甘,咸,无毒。足少阴、太阳药也。止遗尿失精,疗疝瘕腰痛。起阴痿而通淋,益精气而固遗精白浊,同龙骨末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遗尿,炙末水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螵蛸散 桑螵蛸 远志 菖蒲 人参 茯神 当归 龟甲末服。治尿数如淋,或赤白浊淋。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白僵蚕三百五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炒净丝用。恶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 诸味。dSn中华典藏网

  咸,辛,无毒。祛风化痰,散结行瘀。疗头风齿痛,止喉痹咽肿。瘰 结核,丹毒瘙痒,小儿惊疳,妇人崩带。治中风之失音,除久疟之结痰;退茎囊之痒痛,消皮肤之风疮。灭疮瘢而拔疔根,息金疮而疗风痔。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风痰,七个焙末,姜汁灌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惊风,同蝎梢、附子尖为末,姜汤灌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酒后痰咳,焙末,茶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急喉风痹,焙末,姜汤灌之。或加南星。(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金疮,焙末敷之,立愈。(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鳞体,去嘴为末,水煎洗之。一加蛇皮。(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白僵蚕三百五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蚕茧dSn中华典藏网

  甘,温,无毒。治血淋血崩,止消渴反胃。疗诸疳疮,杀诸蛔虫。烧灰酒服,治痈肿无头,二枚出二头也。dSn中华典藏网

  痘疮疳蚀,脓水不止,用一枚,白矾末填满, 枯为末,搽之神效。(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口舌生疮,五枚,包硼砂瓦上焙焦,为末搽之,效验如神。(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反胃吐食,十枚,煎汁烹鸡子三个食之,酒下神效。(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妇人断产,蚕子故纸一尺,烧末酒下,终身不产。即蚕之运也。(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白僵蚕三百五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未连雄蚕蛾dSn中华典藏网

  固精强阳,交接不倦。焙末丸服。(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蚕沙三百五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原蚕者良。乃第二番蚕也。dSn中华典藏网

  甘,辛,温,无毒。祛风除湿,散瘀破症;止崩通经,解渴消疹。炒热熨偏风瘫痪,手足不痹。炒黄浸酒亦良。dSn中华典藏网

  半身不遂,作二袋蒸熟,更互熨患处。(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瘾疹作痒成疮,水煎洗浴,避风。(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头风白屑作痒,烧灰淋汁洗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血崩,炒末,酒下三五钱。(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月经久闭,炒黄四两,酒煎沸去渣温服。(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扭伤闪出骨窍,炒黄四两,绿豆粉四两炒黄,枯矾二两为末,醋合敷之,绢包缚定,数易之。(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心痛莫忍,滚汤泡一两,去渣服清汤,即止。(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斑蝥三百五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糯米同炒,去翅足用。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甘草、豆花。dSn中华典藏网

  辛,寒,有毒。外用蚀死肌,敷疥癣恶疮,内用破石淋,拔瘰 疔毒。利水道而坠胎,除疝下鬼疰蛊毒。靛汁、黄连、黑豆、糯米等能制其毒。芫青、亭长、地胆治略同。dSn中华典藏网

  壮妇经闭血干,斑蝥二十个,大黄五钱,桃仁四十九个,酒丸豆大,每酒下五七丸,用四物汤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新旧经闭,斑蝥五个,乳香、没药、儿茶、巴豆、葱白各五分,为丸,绵包系放筒上缚住,送入阴户中,一炷香时,经当下。未生子者,不可用也。(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血疝便毒斑蝥三个,南滑三钱,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汤下。如服后小便痛,以车前、木通、灯芯草、猪苓、泽泻等利之。(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疔疮拔根,斑蝥一个,捻破,以针划疮上作米字形,封之,即出根矣。(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痈疽拔脓,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合贴之,脓出去药。(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全蝎三百五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辛,甘,有毒。治诸风眩掉,惊痫抽掣;疗偏风不遂,目口斜歪。大人 疟耳聋,女子带下瘾疹疮痒之 。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一切惊风,炙焦为末,薄荷汤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妇人乳痈积乳,没药三钱,乳香二钱,蜈蚣半条,全蝎二个焙焦,为细末,黄酒冲服,发汗。(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水蛭三百五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锉细炒熟用之。畏锻石、食盐。dSn中华典藏网

  咸,苦,微寒,有毒。足厥阴药也。破积血而通经,化坚症而坠胎。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蜘蛛三百五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檐角悬网者是也。dSn中华典藏网

  微寒,无毒。足厥阴药也。能消偏坠,兼疗狐疝。dSn中华典藏网

  蜘蛛散dSn中华典藏网

  蜘蛛 桂枝为散。饮服。治狐疝偏坠,有大小,时时上下。(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蛴螬三百五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焙干研粉用,糯米同炒尤良。畏附子。dSn中华典藏网

  咸,平,有毒。足厥阴药也。化瘀血而通月经,消症块而破胁血。dSn中华典藏网

  木竹入眼,捣涂之,立出。(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断酒不饮,焙末酒服,永不饮。(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蝉蜕三百五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浆水煮过,晒干用,去翅足。dSn中华典藏网

  咸,甘,寒,无毒。除风热,发痘疹,退目翳,治哑病。解小儿肺热惊痫,噤风天吊,夜啼肤痒头眩,久痢消渴。dSn中华典藏网

  蝉蜕三百五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蝉dSn中华典藏网

  性同。坠胎落胞,通乳杀虫。治小儿惊痫壮热,痫喑不言。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阴茎头肿,用半两,水煎洗之,仍服五苓散即消。(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痘疮作痒,同炙草煎服。(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皮肤风痒,同薄荷叶为末,酒下,日三。(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洗净为末,冷水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惊啼,二七个为末,入辰砂末,蜜调与吮之。(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头风旋晕,一两为末,酒下,白汤亦可。(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痘后目翳,为末,每一钱,猪肝汤下。(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大蜣螂三百五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蒸熟收贮,临用去足火炙之。畏羊角、羊肉与石膏。dSn中华典藏网

  咸,寒,有毒。治小儿惊痫螈 ,腹胀寒热。治大人癫疾阳狂,腹满奔豚。塞下部引痔虫尽出,敷金疮令箭头自拔。利二便燥结,治泻痢赤白。涂一切恶疮疔毒,解诸般疳蚀 虫。除鼻下息肉,点舌下重舌。最坠胎孕,亦疗脱肛。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疳疾,煨熟食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急慢惊风,用一个,杵烂,以水一盅,于百沸汤中烫热,必去渣服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赤白下痢,烧末,酒下五分,甚效。(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重舌,烧末,唾合敷舌上。(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恶疮,为末,香油合敷。(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灸疮出血,烧末,猪脂合敷。(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附骨疽漏,用七枚,用大麦捣敷。(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 疾,烧末醋合敷之。(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大小便秘,欲死者,烘一个,烘干,当中断,大便不通用上半,小便不通用下半,细末井水下。dSn中华典藏网

  二便俱不通,全用即愈。(第九。)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蝼蛄三百六十dSn中华典藏网

  去翅足炒用。dSn中华典藏网

  咸,凉,有小毒。溃痈肿而下哽噎,消水肿而通石淋;平瘰 而治恶疮,出肉刺而催难产。dSn中华典藏网

  水肿甚效。其性最急,虚人戒之。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水肿喘满,五枚,焙末,白汤下,小便利为效。(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气水面肿,焙末,同轻粉吹鼻,以黄水下为效。(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石淋疼痛,七个,食盐二两,新瓦上铺盖焙干,去盐,每服一钱,七日愈。(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小便不通,取下半截,焙末水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胎衣不下。同上。(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针刺入肉,杵汁滴上,三五日自出。(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箭入肉。同上。(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竹木入肉,为末,白面合敷即出。(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虫三百六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炒枯存性研用。其极小者名鼠妇,即俗云湿生虫也。畏皂角、菖蒲。dSn中华典藏网

  酸,微咸,寒,无毒。足厥阴药也。消瘀破症,下乳通经。疗折伤而续筋骨,祛积血而治口dSn中华典藏网

  虫三百六十一dSn中华典藏网

  鼠妇dSn中华典藏网

  利水道而坠胎,破症结而通经。除久疟之寒热,解风虫之齿牙。治小儿之惊风,起痘疮之倒折伤接骨,土鳖焙末,每服三钱,神效。一方生者研汁酒服。一方同自然铜火 醋淬七次为末,每酒下二钱。又方土鳖一个,新瓦上焙干,巴豆一斤去壳,半夏一斤生用,乳香半分,没药半分,自然铜火 醋淬七次用,些须为细末,每服一厘,黄酒送下。不可多用,多则补得高起,其神效非常。用端午日制药,最忌妇女及鸡犬等物。(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大黄 虫丸dSn中华典藏网

  虫(二十枚,去足) 桃仁(二十枚) 大黄(二两)dSn中华典藏网

  炼蜜分四丸,每酒下一丸,当下干血。治产妇积血腹痛。(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虻虫三百六十二dSn中华典藏网

  去翅足炒用。恶麻黄。此虫善吮牛血。dSn中华典藏网

  苦,微寒,有小毒。逐瘀破症,通经坠胎。dSn中华典藏网

  生胎欲去,用十枚烧末酒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蟾蜍三百六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泥固 用。有癞者。dSn中华典藏网

  辛,凉,微毒,足阳明药也。疗诸般痈疽发背恶疮,治一切五疳八痢肿毒。杀疳虫而平鼠小儿疳积,腹大黄瘦,取大者一枚,去首、足、肠,清油涂之,用阴阳瓦焙熟,末食之。dSn中华典藏网

  连服五六枚。(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小儿疳泻,腹大黄瘦。取一枚烧末饮服。(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发背肿毒未成者,用活蟾蜍一枚,系于疮上,半日必昏愦,置水中救其性命;再易一枚,其蟾蜍如旧,则毒散矣。又势重者,破开可连肚合疮上。(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疳积,烧末醋敷。(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金蟾散dSn中华典藏网

  大蟾(一枚)dSn中华典藏网

  拣砂塞满腹,用黄泥固济,烧红去泥,为末酒下,分数服。治单腹胀。(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蟾蜍三百六十三dSn中华典藏网

  蟾酥dSn中华典藏网

  辛,温,大毒。疗一切恶肿,发背疔疮,小儿劳瘦,疳疾脑疽。dSn中华典藏网

  蟾酥丸dSn中华典藏网

  蟾酥(三钱) 轻粉 铜绿 胆矾 枯矾 寒水石 乳香 没药 雄黄(各一钱) 麝香(七分) 朱砂(三钱) 蜗牛(二十一个)dSn中华典藏网

  先将蜗牛研烂,入各药末,丸绿豆大。每三丸,葱白嚼烂裹药,黄酒送下,出汗。治一切疔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蜈蚣三百六十四dSn中华典藏网

  去头足炙用。赤足者良。dSn中华典藏网

  辛,温,有毒。入足厥阴经。治脐风撮口,惊痫瘰 ;疗蛇症甲肉,症癖毒蛊。最坠胎孕,出南方,今西南处处有之。dSn中华典藏网

  趾甲肉突,焙末敷之,以南星末醋合敷四围。(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手上蛇头,烧烟熏之。或为末蛇症吐食常饥,食物即吐,焙末酒下一枚。(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白颈蚯蚓三百六十五dSn中华典藏网

  蛐 。dSn中华典藏网

  咸,寒,有小毒。除一切大热狂烦,除诸般风痫水肿。dSn中华典藏网

  赤游丹毒,蛐 粪水合敷。或者加皮硝。(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蜗牛三百六十六dSn中华典藏网

  俗名毒波落。每秋夏时雨后出。dSn中华典藏网

  咸,寒,有小毒。解热消毒。除风痫脐风撮口,消肿毒痔漏喉痹。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龙骨三百六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赤用。同人参、牛黄良。畏石膏。青白者良也。dSn中华典藏网

  甘,涩,微寒,无毒。入手、足少阴、手阳明、足厥阴经。固肠益肾,安魂镇惊,辟邪解毒痢,止吐衄崩带。止虚汗而定喘,生肌肉而敛疮。dSn中华典藏网

  出晋地山谷中,及太山岩水岸上穴中。采无时。dSn中华典藏网

  劳心梦泄,同远志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服之。(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久痢脱肛,为末敷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脐疮,同上。(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阴囊汗痒,同蛎粉扑之。(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龙骨三百六十七dSn中华典藏网

  龙齿dSn中华典藏网

  寒,涩,无毒。镇心安魂,除寒退热。止一切惊痫癫狂,解诸般精物蛊毒。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山甲三百六十八dSn中华典藏网

  蛤粉炒用,沙炒亦可。dSn中华典藏网

  咸,微寒,有小毒。入足厥阴、阳明经。通经下乳,消肿止痛,排脓通窍,杀虫除惊。dSn中华典藏网

  解痰疗蚁 疮癞,平疥癣痔漏。dSn中华典藏网

  生湖广、岭南、及金、商、均、房诸州,深山大谷中皆有之。形似鼍而短小,又似鲤而有四岸,张开鳞甲如死状,活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因接而食之。dSn中华典藏网

  热疟不寒,同干枣末,服三钱。(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乳汁不通,为末酒服,外以梳梳之。(第二。)dSn中华典藏网

  乳痈。同上。(第三。)dSn中华典藏网

  痘子变黑,末服酒下,入元香少许,即发红,如神。(第四。)dSn中华典藏网

  便毒,佐猪苓为末,每酒下二钱,外山甲末同轻粉及香油敷,神效。(第五。)dSn中华典藏网

  瘰 溃坏,烧研敷之。(第六。)dSn中华典藏网

  眉间癣,合轻粉、香油敷之。(第七。)dSn中华典藏网

  一切大痛不止,乳痈、腹痈、耳中大痛或聋、便毒等症,青皮四钱,陈皮四钱,蒌仁二钱,净花一钱,穿山甲二钱,连翘一钱,甘草二钱,汤及散服俱可也。(第八。)dSn中华典藏网

  山甲(五钱) 乌头(五钱)dSn中华典藏网

  为末,捣葱白汁合成,敷足心,布中缚定,以足浸滚水稍热盆中,待身麻汗出,急去药,避一次除根。治瘫痪手足不举。(诸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蛤蚧三百六十九dSn中华典藏网

  去头足,焙黄用。dSn中华典藏网

  咸,平,有小毒。补肺润肾,定喘止嗽,除渴通淋,益精助阳。住咳嗽之血逆,通闭结之经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大守宫。守宫即俗名蝎虎子也。大抵即世俗所称马车子dSn中华典藏网

  dSn中华典藏网

  蛇蜕三百七十dSn中华典藏网

  皂角水洗净,烧用。dSn中华典藏网

  甘,咸,有小毒。除一切恶疮惊痫肿毒,杀诸般邪魅蛊虫恶气。dSn中华典藏网

  耳忽大痛,烧末吹之,立止。(验方第一。)dSn中华典藏网

  生产横逆,烧末酒下,立顺。(第二。)dSn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