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
作者:翁葆光翁葆光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吴中金石新编
八卷。 明陈暐撰。 陈暐,字耀卿,河南人。明弘治 (明孝宗朱祐樘年号)间,官苏州通判。他与吴县知县邝璠,举人浦应祥、祝允明等人、共同采集郡中石刻,并汇录成此书。书分为七类,按学校、官宇、仓驿、水利、桥梁、祠庙、寺观诸碑,分类编辑。共著录一百余篇,俱载全文。此书力求搜集那些别人没有发现、别的书里没有载录的碑刻,特别是采集明初的一些碑刻,著录于书中。所录的“济农永农仓储记”、“许浦湖川塘诸记”,都是陈述郡中有关事件的石刻。至于那些歌功颂德的碑文和谄谀墓志,都削而不登,其用意颇为严谨。其中有些碑刻,其他书籍均未载,独赖此书的刊载才流传下来。传本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印说
篆刻论著。明周应愿著。 周应愿,字公谨,吴江 (今属江苏) 人。此 书成于明万历三年 (1575) 王常辑的 《印薮》 刊行后不久。全书共分20章。内容丰富,于 印学源流及篆法、刀法等论述颇详,特别是 结合书法中的笔法来谈论篆刻中的运刀,触 类旁通,而切中肯綮。如第一次提出 “篆之 三害、刀之六害”,“除此九害,然可通于印” 的观点,还首开 “印品” 之先例,将印分为 神、妙、能、逸四个等次,以逸品中的 “法 由我出” 为最高标准,反映出艺术贵在创造 的思想。王穉登为之作序,时称: “其旨奥, 其辞文,其蕴博,其鉴深,其才宏,以论郁 而沉。称名小,取类大,寓哉言乎。”此书为 明代具有开拓性和代表性的印学理论著作。 《印说》 还独具匠心地运用各姊妹艺术的手 段,从理论上对印章艺术加以探讨,认为诗、 书、画 “与印一也”。故愈能左右逢源,高屋 建瓴,超出一般印论之上。因其多骈体铺陈, 时人亦有 “言多迂阔,不切事情” 之评。加 上后来杨士修的 《印说删》、赵宦光的 《篆学 指南》删节本盛行。致使该书如璞玉藏深山, 湮而不彰了。
解愠编
笑话集:明佚名撰。不分卷。作者原署“乐天大笑生纂集,逍遥道人校刊”,不知编校者真实姓名。文前有“粲然子”评语:“古今漫录,雅俗兼收,义存箴警,一笑舒忧。”可见该书内容与编者意图。书中收笑话一百余篇,其中多数从民间流传中记录下来,虽经编者润色而不失原貌。内容多讽刺贪官污吏、官衙黑暗,语言清新活泼,构思多有艺术性。有万历间刊本。路工《访书见闻录》可资参考。
氾胜之书
西汉农学家氾胜之所著,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汉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均有提及。全书18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农学专著。唐人贾公彦认为:“汉时农书有数家,氾胜为上”。该书在宋元时期失传,今仅有辑自《太平御览》、《齐民要术》等书的片断,约有3700多字。该书总结了西汉后期我国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的农作技术。书中包括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有不少宝贵经验,并且大都符合科学原理。现存文字的内容涉及早禾、晚禾、麦、稻、稗、黍、大豆、小豆、麻、瓠、桑等农作物,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农作物栽培技术、区种法、整地技术、选种和留种技术、施肥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项目。其中最突出的是区种法和溲种法,还有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技术水平。另外象穗选法、稻田中控制水流以调节水温的方法、桑苗截干法等,也很突出地标志着西汉关中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梦记
唐代传奇小说。 1卷。白行简撰。现存本最早见于原本《说郛》所收。《五朝小说》、《唐人说荟》、《龙威秘书》、《香艳丛书》、《唐宋传奇集》、《丛书集成初编》、《晋唐小说畅观》、《唐人小说》、《旧小说》都收有本篇。所谓“三梦”,指3个异常之梦的故事:其一为刘幽求远出夜归,途经寺院外,见其妻与十余人在寺中宴饮,掷瓦击之,忽不见。急归家,其妻自述梦中被瓦击醒, 这属于“彼有所梦而此遇之者”。其二为白行简,白居易等某日同游慈恩院,10余日后,收到远在梁州的稹寄来《纪梦诗》,叙其梦中见白氏兄弟游慈恩院、日期完全吻合。这属于“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其为窦质、韦旬一同入秦,宿潼关旅舍。窦梦至华岳祠遇一赵姓女巫请求为他祝神,醒后告知韦旬。次日果在华岳祠见赵姓女巫为之祝神。更奇的是赵巫也事先梦到窦质、韦旬即将来到,也曾告知同辈。这属于“两相通梦者”。接着,便以“行简曰”,议论三梦。全篇记事简明。篇后又有“行简曰”,叙张氏女梦中被召一事,明显超出本篇结构范围,时间又在会昌二年(842),当时自行简已卒多年,显然是后人伪托。三梦中刘幽求的故事较有影响。《河东记》中“独孤遐叔”事、《纂异记》中“张生”事,皆源出于此而稍详。
梵网经述记
梵网经述记,卷一,首缺,真如题记,编号二七九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