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劄记

作者:杨名时
周易劄记

三卷,明逯中立著。其书是读书笔记一类,多采自他人之说,偶以己意论说。但去取较为精审,以义理为主,至“中孚”诸卦,又参用《易纬》卦气说及值六日七分说。书前为《启蒙集略》,次分上经为一卷,下经为一卷,《系辞》以下为一卷,都不载经文,只标卦名、篇名。《明史 ·艺文志》、《经义考》不著录。原与其奏议合为一书,《四库全书》始分别著录。是书系作者读《易》笔记,不录经文,只记卦名、篇名,分条札记。卷首有《启蒙集略》。第一卷为上经,第二卷为下经,第三卷为《系辞》以下诸传。为说主于义理。

杨名时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青年同盟

青年同盟

《青年同盟》(1868—1869)是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剧本,是易卜生在德国用散文写的第一个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为了掌握适当的戏剧艺术表现方法,追求新时代的艺术效果,剧作家为创作这出喜剧整整工作了一年。 这个剧本取材于挪威现实社会生活。《青年同盟》直接表现了自由主义政客和投机分子的嘴脸,折射了挪威社会政治制度的丑恶。他借剧中人物之口,提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只有靠不住的人才能当政客!”对于揭露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和资产阶级政客的嘴脸,这是一语中的经典台词。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

本书是柴田炼三郎以日本战国时期统一全日本的丰臣秀吉一生为蓝本的小说。其实就秀吉的一生而言,浓缩在这样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的确稍显单薄,但因为是小说题材,写的非常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个人演绎的成分很少,而且大的事件节点也都有记载,算是比较忠实地遵循了史实。如果对日本历史或丰臣秀吉这个人比较感兴趣,这本书是可以作为入门读物的。

平斋文集

平斋文集

诗文别集。一作《平斋集》。三十二卷。宋洪咨夔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洪集。《宋史》本传但言有“外内制、奏议、诗文行于世”,未云集名。《宋史·艺文志》未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二部,一为九册,一为八册,均注残缺。其书传世不广。《四库全书》所收的《平斋文集》,虽为三十二卷,然无诗;卷一至六为讲义,卷七至八为故事,其馀各卷收各体文四百五十多篇。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洪氏晦木斋为校勘刊行之,并附录《拾遗》,计收赋一篇,诗四十八首、词四十三首,各体文三十四篇。然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本仍在,国内亦有影宋抄本(残),藏瞿氏铁琴铜剑楼。1934年,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为影印问世,收入《四部丛刊》续篇。《丛刊》本卷一为赋,凡四篇;卷二至卷八,为编年诗,凡一千零四十多首,卷九至卷三二收各体文八百六十多篇。以《四部丛刊》本较《四库全书》本,可见后者“编次分卷,颠倒脱漏”(张元济跋),《丛刊》本远胜四库本。然晦木斋本辑佚诗文,亦间有出《丛刊》本之外者。

伤寒论宗印

伤寒论宗印

伤寒论著作。清张志聪撰。八卷。志聪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已著录。张氏认为:能医伤寒则可医诸病。遂潜心研究十余年,对仲景之文加以分析注释,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内容为辨脉法、平脉法、辨痉湿暍脉证、辨六经脉证、辨霍乱、辨阴阳易、瘥后劳复、辨不汗与可汗、辨不可吐与可吐、辨不可下与可下等,后附伤寒例。书中每篇先录仲景原文,多以内经理论加以注释,间有按语,概言其要。后附仲景原方,并有方解,对药物作用说明较详。论述详尽,但多以经解经。对经典著作,过分推崇,反映张氏浓厚的尊经思想。有康熙二年武林张志聪手抄本(典藏中国医学科学院),康熙间刻本。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

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阅读《资治通鉴》及历史的议论。书成于王夫之晚年,盖读史有感,随事触发,初无意于为文,故每篇皆不立题目;而于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均有论列。全书30卷,包括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四篇为“卷末”,约六十余万字。《读通鉴论》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王夫之从69岁开始执笔,“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直到康熙三十年(1691年)逝世前完成,用意在于“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在四库全书中为史部史评类。目前中华书局所刊印的《读通鉴论》采用曾国藩金陵刻本为底本。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

全一卷。元代沙啰巴译。乃属密教白伞盖佛顶法之经典。又称白伞盖陀罗尼经、白伞盖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叙说白伞盖佛顶之陀罗尼及其功德。又本经之类本有真智等译之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