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医话
作者:浅田宗伯猜你喜欢的书
赵氏易说
南宋赵善誉撰。善誉字静之。释经之作。是书流传不广, 故 《经义考》 称已佚。今有 《四库全书》据 《永乐大典》辑成本,但缺豫、 随、无妄、大壮、晋、睽、蹇、解、中 孚等九卦。《宋史·艺文志》及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俱作二卷。四库馆臣 以文繁而厘为四卷。《丛书集成》亦收 入,四卷。该书推画卦命名之意,以贯 通六爻之旨。于诸卦取义相似者,多参 互以尽其变,往往有精理。
金丹就正篇
书共3篇,其要旨在阐述成大丹必须阴阳双修的观点。认为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予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则生人,逆之则成丹」。同时指出男子修丹,必须得先天其一之气方成,而真一之气必须向外求之,这进一步阐明阴阳双修才为内丹之正统。
凤池吟稿
十卷。明汪广洋(?—1379)撰。汪广洋,字朝宗,江苏高邮人,流寓安徽太平(今黄山)。汪广洋少师余阙,淹道经史,善篆录,工为诗歌。元末举进士。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官至右丞相,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 (1379),坐贬云南广南县,于中途赐死。其事迹具载《明史》本传。著有《凤池吟稿》十卷。此集共十卷。辑录广洋所作之诗。其诗作开爽朗秀,自成一家,一洗元人纤媚之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曾摘其“平沙谁戏马,落日自登台。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怀人当永夜,看月上疏桐。对客开春酒,当门扫落花。天垂芳草地,渔唱夕阳村”等句数十联,认为可入唐人主客图。王世贞评其诗“如胡琴羌管,虽非太常乐,琅琅有致。”可见其诗虽当时为宋濂诸人盛名所掩,世不甚称。然终不愧为一代开国之音。有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华严不厌乐禅师语录
清道乐说,德晋记录。卷首收序、行由;卷一收住贵州兴隆卫龙山寺语录。住四川遵义府南隅里玉泉寺语录、住重庆府华严禅寺语录;卷二收小参、机缘、拈颂;卷三收单颂、杂著、印偈、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达摩多罗禅经
原名《禅经修行方便》或《修行方便禅 经》,亦作《修行道地经》《不净观经》。佛教经典。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义熙六年(410)或七年(411)译出。介 绍罽宾高僧达摩多罗和佛大先(佛陀斯那)的禅法,而以佛 大先的禅法为主。佛大先受禅法于婆陀罗,婆陀罗受学于 来罽宾的天竺僧达摩多罗,而达摩多罗所传属上座部禅 法。主要讲五门禅,或称五停心,指不净观、慈悲观、界分 别观、因缘观、数息观。
悲华经
亦称《悲莲华经》。佛教经典。北凉昙无谶译。十卷。“悲华”,意为“慈悲的白莲花”,是对释迦牟尼的赞誉。与净土类经典广为宣扬庄严净土相对,本经着力宣扬释迦牟尼于秽土成佛、普度众生的故事,从而突出释迦牟尼的大慈大悲。经中并叙述了大量的本生故事。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闲居经》一卷(或十卷),已佚;北凉龚道译《悲华经》十卷,已佚;三秦失译的《大乘悲分陀利经》八卷。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另有梵文本和藏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