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医话
作者:浅田宗伯猜你喜欢的书
货币、信用与商业
该书共分四编。第一编从货币的定义、职能与购买力的计量等方面对货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现金余额说作了初步的概述。第二编从国内信用与国际信用紧密联系出发,并作为国际贸易思想的准备,沦述了信用体系、银行理论和交易所理论。第三编用很大的篇幅讲国际贸易问题,对运输工具、贸易历史、国际贸易的一般特征和国际汇兑、关税等问题都作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编分析了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与工商业波动的关系。书中还用了几个附录的旧线、数学方法对以上货币、国际贸易各方面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补充说明。
全三国文
《全三国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75卷,是一部三国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三国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草堂诗余
唐宋词选集。4卷。南宋人编,不著姓氏。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云:“《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没有指出编集者为谁。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刻本《草堂诗余》。则题为“建安古梅何士信君实编选”。明言编选者姓氏。今此两说并存。此书编于何时,巳不可知,其流传则当在南宋中叶以前。《四库全书总目》云:“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则此书在庆元以前矣。”据王楙小序,《野客丛书》一书,完成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三月。《草堂诗余》的开始流传,当以此为下限。此书异本颇多,名称不尽相同,内容也有差异。元刻何士信编选本,题名《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前后集各2卷。卷首总目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节序、天文、地理、人物、人事、饮馔、器用、花禽等12类而不记调名。卷内注明“新添”者若干首。各词下有笺注,后附词话。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遵正书堂又据元至正辛卯本重刻。此本前后2集,各分上下卷。分为11类(饮馔、器用合并),每类各有若干子目,共66目。各类中多有“新增”或“新添”之词。共辑词367首,词下有笺注,后附词话,计作家95人。以宋词为主,其中周邦彦、柳永、苏轼、秦观作品为多;唐五代作家作品很少。以上两种刻本,可以代表《草堂诗余》“分类本”的情况。此外,还有“分调本”。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顾从敬刻《类编草堂诗余》4卷,开始以“小令”,“中调”、“长调”分编,间采词话。是为“分调本”。此后,许多刻本都出自此书。《草堂诗余》虽然编选和笺注等被讥为“芜杂”和“取便时俗”,但因“名章隽句,亦往往而在”,宋以来,一直与《花间集》并行,而且流传更广。现在通行本有商务印书馆印《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印《四部备要》本。1958年6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吴昌绶双照楼翻明洪武本铅印传世。
八大人觉经译注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八大人觉者,有八法为菩萨声闻缘觉大力量人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 ,亦称“八大人念”、“大人八念”。佛教用语。指修习佛教达到解脱者所觉悟的八种教法。据《八大人觉经》是:世间无常觉、多欲为苦觉、心无厌足觉、懈怠堕落觉、愚痴生死觉、贫苦多怨觉、五欲过患觉、生死炽然(燃)苦恼无量觉。据《中阿含经·八念经》等,八觉也作:少欲、知足、远离、精进、正念、正定、正慧、不戏论。
报恩论
报恩论,卷首一卷、卷正二卷、卷附一卷,清沉善登述并序。
禅林备用清规
凡十卷。又称备用清规、泽山清规、至大清规、备规。元代僧泽山一咸于武宗至大四年(1311)编成。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一咸汇集古来禅林丛规、礼法等,列举圣节升座讽经、坐禅、楞严会、专使请住持、百丈龟镜文、持犯轨仪、当代住持涅槃、日用清规等,计一六九项禅门规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