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仙传
作者:沈汾
一称《续神仙传》。古代神仙传记。南唐沈汾撰。三卷。约成书于五代南唐时期(937—975年)。沈汾,一作沈玢。唐末五代南唐时期人。官至溧水县(今属江苏)令兼监察御史。吴淑《江淮异人录》载有唐末侍御沈汾退居乐道游戏坐蜕事,亦属道家者流。据《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录该书序,自称“生而慕道,常愧积习。及长,游历宦途,周游寰宇。凡接高尚所说,或览传记,兼复闻见,皆铭于心,而书于牍”。上卷以张志和为首,载飞升十六人(其中女真三人);中卷以孙思邈为首,载隐化十二人;下卷以司马承祯为首,载隐化八人。据作者称:感于神仙之事,国史不书,事散于野,惧其失传,故编录之,名曰《续仙传》,用显真仙。收入《正统道藏》。
沈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智者
古希腊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的后期著作。该书以对话形式讨论了3个问题:一是采用二分法下定义。他认为技术包括生产技术与掌握技术,其中生产技术又分为人与为神两种。其中为人的生产技术又分造实物的与造物象的等等。智者则分为教授富人子弟、贩卖心灵所仿造货物者;以无知伪装成知识渊博以骗取青年者。二是肯定无形物:“灵魂”、“正义”、“智慧”、“能力”及“理念”等的存在。三是论述了“通种论”。柏拉图认为“存在”、“非存在”、“动”、“静”、“同”、“异”是6个最普遍的范畴(种),它们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动和静都存在着,存在分有动和静,动和静统一于存在;但动静是相反的,动不是静,静不是动,即二者各有差异;异不是同,同不是异,但各与自身相同而和其它范畴相异,其它范畴又和自身相同,所以,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存在、动和静都和自身相同,和其它范畴相异;于是,它们彼此既相同、又相异。但是,动非静,同非异,而静、异是存在的,非静、非异亦即非存在,人们说某物是非存在时,也就肯定了它的存在。因此,存在与非存在彼此分有。相对于动而言,静是非存在;相对于静,动是非存在等等。它们彼此结合,相互排斥,对立统一。该书是研究柏拉图辩证法的重要著作。
情迷佛罗伦萨
美艳动人的玛丽•潘顿一年前失去了她深爱的浪荡子丈夫,好在丈夫因为车祸死得早,还为她剩下了点财产,加上她手头的一些珍贵首饰,倒也足可逍遥度日了。埋葬了丈夫,清理完家产后玛丽来到佛罗伦萨,租下近郊小山上的一幢美丽的古董别墅休养身心。玛丽多年的仰慕者、“大英帝国的建造者”埃德加爵士多年来飞黄腾达,即将荣任孟加拉总督,在受命前特地赶来佛罗伦萨向她求婚。但是一天深夜,只不过由于玛丽的一时情难自己,却导致了一出梦魇般的暴力事件。危急关头她不得已求救于声名远播的浪荡子劳利•夫林特,而通过他,她终于认识到否定了爱情——以及包蕴于其中的所有激情与冒险,也就等于否定了生活和生命本身。 毛姆最为成熟的小长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塑造鲜活生动,对人性的洞察更是入木三分。
治痢南针
罗振湘著于公元1932年。南针,即南星。南星,味辛、苦,性温,有毒。入心、肺、胃经。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散寒,止咳平喘。
唯识学概论
两部,熊十力著。 《唯识学概论》系熊先生讲授唯识学的讲义,1923年由北大印制。本书忠实于此前在南京支那内学院所学,以玄奘、窥基之学为旨归,简明扼要地概述唯识学的思想体系,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为唯识学的入门书,亦可作为研究《新唯识论》的参考。第二部是熊十力在北京大学讲授唯识学的第二种讲义印本,是熊十力改造唯识学的第一个里程碑,标志熊氏离开并批评旧唯识学,转向自创《新唯识论》的立场。
曼殊室利焰曼德迦万爱秘术如意法
全一卷。唐代一行撰。又作大威德万爱法、焰曼德迦万爱如意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为杂密轨,大威德法。首先细说六面六臂六足、乘水牛之像,图示所成就法、一印真言、曼荼罗及法成就之地符、天符。
宋高僧传
佛教史书。原名《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宋释赞宁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撰,至端拱 元年(988)书成。继《续高僧传》之后,记述自唐高宗时至宋雍熙年的僧人共五百三十二人,附传一百二十五 人(原书“序”谓正传五百三十三人,附传一百三十人)。 全书分十科,名目与《续高僧传》同,但于每人传后附以 论述,分为“系”(论述)、“通”(答问),以申明作者之旨。 本书记传授源流最为赅备。材料所本多为碑铭,于诔铭 记志摭采不遗,实称详博。其“习禅篇”除云门文偃外于 禅宗内各派重要人物皆有专传,对禅宗内部各派之争 亦不讳言,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本书宋、元、明、 清各藏及《四库全书》皆著录。扬州刻经处有单刻本,题 《续高僧传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