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许地山编。1934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新版,收入“终极关怀系列”第十一。作者是台湾台南人,1934年于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完成此书。书的副标题为“道的源起与发展”,分为七部分。一《道的意义》;二、 《道家思想的建立者——老子》,分析老子的道论及人生论,老子的思想与《道德经》;三、 《老子以后的道家》,写关尹子、杨子、列子;四、 《道家最初的派别》、讲彭蒙、田骈、慎到的静虚派,庄子一流的全性派,庄子及其门人的思想,假托太公的阴谋派等;五、《秦汉的道家》,叙述《吕氏春秋》及养生说,《淮南子》及阴阳五行说;六、 《神仙的信仰与追求》;七、 《巫觋道与杂术》,内容包括尸与巫的关系,巫的职掌,秦汉的巫祠,杂术等。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遥远的旅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川端康成不被时间遗忘的传世之作,永远孤独的文学旅行者川端康成极为真挚的情感书写,以大师的细腻笔触,揭秘世间复杂难解的情感纠葛——关于爱情。当所有人都迷失在人生旅途中,而旅途即将到达终点时,等待人们的会是幸福吗? 我们终其一生,独自前行。寻找爱,也被爱找寻。
刘因诗词集
诗词集。刘因,元学者。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旧容城县)人。诏征为右赞善大夫,未几即辞归。后更拒绝应聘,有一定民族意识;但又肯定君臣大义“自万古而不可易”,主调和朱(熹)陆(九渊)两派,和许衡同有元代“北方两大儒”之称。诗歌风格豪放,多写古今兴亡之感。著作有《静修集》。为便于查阅,诗集按“五言”、“七言”、“杂体”、“词”重新排序分卷。
明仁宗宝训
明仁宗朱高炽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宣德五年(1430)成书,与《仁宗实录》同进。六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二卷。凡四十一子目,前有宣德五年明宣宗序。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记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记,2卷,日本 圆珍撰。编号二一九四。
弘觉忞禅师语录
二十卷。清·木陈道忞说,显权等编。清·顺治十七(1660)年敕刊。收在《禅宗全书》第六十四册。道忞禅师,为密云圆悟之法嗣,系大力弘扬临济宗风之宗匠,曾住持天童山,历住各州之道场,后奉召入内说法,蒙清世祖赐号‘弘觉’,康熙十三年(1674)示寂。门人集录其开示法语而成本书。卷一至卷三收录师驻锡天童山之语录,卷四收录驻锡明州灵峰寺及越州云门寺之语录,卷五至卷六收录驻锡台州广润寺之语录,卷七收录驻锡越州大能仁寺之语录,卷八收录驻锡湖州护圣万寿寺之语录,卷九至卷十收录驻锡青州法庆寺之语录,卷十一收录再住天童山之语录,卷十二收录法语及广录,卷十三收录示众垂代、因事垂代,卷十四收录举古垂代,卷十五收录对众机缘,卷十六收录颂古,卷十七收录赞,卷十八收录偈,卷十九收录佛事、小佛事,卷二十收录小佛事、杂着。
修行道地经
梵名Yoga -ca^rya-bhu^mi-su^tra 。凡七卷。略称修行经。印度僧伽罗刹(梵Sam!gharaks!a )作,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书纂集众经所说有关瑜伽观行之大要。现行本共三十品,品目如下:集散、五阴本、五阴相、分别五阴、五阴成败、慈、除恐怖、分别相、劝意、离颠倒、晓了食、伏胜诸根、忍辱、弃加恶、天眼见终始、天耳、念往世、知人心念、地狱、劝悦、行空、神足、数息、观、经学地、无学地、无学、弟子三品修行、缘觉、菩萨。三十品中,最后三品乃据法华经而来,古本无。六朝初期,即鸠摩罗什入关以前,已盛行讲究本经。异译本有后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一卷、后汉支曜译小道地经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