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楼观紫云衍庆集

作者:朱象先
古楼观紫云衍庆集

古楼观紫云衍庆集。元朱象先编撰。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录古楼观唐、元碑记及唐、宋、元人题咏。

朱象先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自我与本我

自我与本我

古典精神分析学基本著作。弗洛伊德著。最初发表于1923年。后编入《弗洛伊德全集》(12卷本)第6卷,1924—1934年在维也纳出版。本书有前言和5章,3万余字。1—5章题目依次为:“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自我和本我”、“自我和超我”、“两类本能”、“自我的从属关系”。书中系统地论述了“三部人格结构”理论和“两类本能”学说。书中把人格或心理区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它是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的,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它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始终力图获得满足。“自我是本我在外部世界的直接影响下通过知觉一意识的作用发生变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性和常识,接受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因此它根据现实原则行事。其大部分精力用以控制和压抑来自本我的非理性冲动。它主张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它通过迂回的途径来满足这种要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它是儿童通过自我作用将双亲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内化的产物。它以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人格的动力学就在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交互作用。书中还认为,储存在本我中的能量就是生和死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即性本能或爱的本能,包括自我保存和种的保存诸种本能。死的本能表现为破坏、毁灭、侵犯等冲动,其任务是“把机体的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的状态”。这两种本能也是自我和超我能量的泉源。本书提出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前期人格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他的理论进入成熟阶段。国际学术界人士认为,本书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的描述不仅是“新颖的”,而且是“革命性的”。至少从使用的术语看,其后发表的所有精神分析著作无一不带有它的烙印。

金粉之谜

金粉之谜

故事是从一个姑娘在河边失踪和一个男人在一座鸽子楼前遭到枪杀展开的。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失踪的姑娘却突然悄悄地溜进亚森·罗平的寓所,于是这个大侦探就开始了一场错综复杂的、险峻的侦察活动,终于揭穿了十分奇妙的金粉之谜。此作充满了神秘色彩。枪杀活人的竟是死人!

台湾三字经

台湾三字经

本书全一卷,王石鹏撰。石鹏字箴盘,别号了庵主人。因感于「尔小子,生于斯,地理志,宜先知」(引本书首语);用「三字经」体,采诸家之杂说编为韵语,成此书。「自序」并作提要云:『首序位置、名称、治乱、沿革,继叙番部种族、山川、物产及经济上之事;莫不略举其端;虽曰地理,而历史寓焉」。书中每一小段,加有分注;或援据故实、或说明方位、或引申辞义,称简要。书成于清光绪二十六年时,卷首并列有「旧政府行政机关图」,载二十一年割地前之行政区划系统。书后,另附「台湾说略」一卷,不着撰人。其内容与第一八五种「台湾地舆全图」所载各府县舆图说民略文字相同,惟各题略去「舆图」二字(因未附图)而已。

长安志

长安志

城镇志。北宋宋敏求(1019—1079)纂。二十卷。敏求字次道, 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熙宁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长安(今西安)为周、秦、汉、唐都城,历史悠久。敏求以唐韦述《两京记》仅详古迹,余多阙如,乃创体例,遍搜传记诸书,于熙宁九年(1076)成此书,约十五万字。记事以秦、汉、唐等前代事迹为主,兼及本朝。搜集与长安有关的史部实录、传记、家谱、古志、古图、碑刻、笔记等整理、编纂成书。详细记载了唐代长安城郭、宫室、坊市。另附元人李好文所绘图3卷。清人将图并入《长安志》。卷一为总述,述分野、土产、土贡、风俗、四至、管县、户口,卷二述雍州、京都、京兆尹、府县官,卷三至六为宫室,分述周秦汉唐长安诸宫、诸殿、苑囿、唐宫城,卷七至十述唐皇城及京城各坊,卷十一至二十,述京兆府所管长安等等

紫信笺

紫信笺

“那时候是在半夜过后,十二点钟已经敲过了好一会。昨天上半天下了一阵疏疏的秋雨,午后两三点钟虽住了雨点,天色仍是阴沉沉的。到了晚饭后八点钟光景,忽又下起大雨来,足足注泻了三个多钟头。虽然不能把‘倾盆’的字样形容那雨势,但屋檐下的水溜中奔流不绝,屋后的两只大缸都已储满了水,便可见雨势的一斑。但到了十一点过后,呼呼的风声转了方向,雨脚便渐渐地收束。

琼楼吟稿节钞

琼楼吟稿节钞

琼楼吟稿节钞,一卷,清陶善(女)著,彭绍升序,弟子节钞,附輓诗、祭文、事畧。以上四种出彭居士法集,见新编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