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妇人科KK1中华典藏网

脉∶《脉经》曰∶寸关调如故,而尺脉绝不至者,月水不利,当患小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臆也。寸口脉KK1中华典藏网

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尺脉来而断绝者,月水不利。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肝脉沉,主月KK1中华典藏网

水不利、腰腹痛;少阴脉弱而微,微则血少。脉来至,状如琴弦,若小腹痛,主月不利,孔窍生疮,胃脉涩、KK1中华典藏网

少阴脉微而迟,微则无精,迟则阴中寒,涩则血不来,此为居经,三月一来,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生疮;少KK1中华典藏网

阴脉数,则气淋、阴中生疮;少阴脉弦者,阴中必挺核;少阴脉浮而动,浮则为虚,动则为痛,妇人则漏下。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生死脉诀∶KK1中华典藏网

《脉经》曰∶妇人漏下赤白,且下血数升,脉急数者死,迟者生。妇人漏下赤白不休,脉小虚滑者生,大KK1中华典藏网

紧实数者死。妇人新生乳子,脉沉小滑者生,实大弦急者死。妇人疝瘕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弱者死。妇人生KK1中华典藏网

产,因中风寒热病,喘鸣而肩息,脉实而浮缓者生,小急者死。妇人生产之后,寸口脉焱疾不调者死,沉细附KK1中华典藏网

骨不绝者生。金疮在阴处,出血不绝,阴脉不能至阳者死,接阳而复出者生。怀孕六七月,脉实大牢强弦急者KK1中华典藏网

生,若沉而细者死。KK1中华典藏网

丹溪曰∶产前脉细,小产后脉洪数者死。又曰∶产前当洪数,既生而洪数如故,岂得不死。(此亦大概言KK1中华典藏网

之,亦有洪数而生者。)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调经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诸病者,多是气盛而血虚也。KK1中华典藏网

调气养血汤 专治妇人、室女血气不和,胎前产后诸病。盖妇人以血为主,殊不知血气先不调,然后KK1中华典藏网

血脉不顺,即生诸病。KK1中华典藏网

香附米(炒,一钱) 乌药(一钱) 砂仁(一钱) 当归 川芎 熟地黄(姜汁浸炒。各一钱) 白芍KK1中华典藏网

(酒炒)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枣煎服,或丸或散皆可。气痛加吴茱萸;痰盛加二陈汤全服。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经水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逾不来,或一月两来者,俱是不调之故也。KK1中华典藏网

千金调经散 治妇人经水不调,或曾经小产,或带下二十六病,腹痛口干,或发热、小腹痛急、手足KK1中华典藏网

烦热、六腑不调、时时泄血、经水不调、久不怀孕。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各二钱) 人参 阿胶(炒) 牡丹皮 肉桂(各一钱) 吴茱萸(炒,一钱)KK1中华典藏网

麦门冬(去心) 半夏(姜制。各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先期而来者,血虚有热也。(治当补血清热,经自准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一钱半) 川芎(五分) 白芍(酒炒八分) 生地黄(一钱) 阿胶(炒,五分) 艾叶(三分)KK1中华典藏网

条芩(一钱) 黄芩(姜炒,八分) 黄柏(五分) 知母(五分) 香附(一钱) 甘草(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过期不来作痛者,血虚有寒也。(治当温经养血,痛自止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一钱半) 川芎(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 熟地黄(一钱) 桃仁KK1中华典藏网

(二十个,去皮尖研) 红花(三分) 香附(一钱) 肉桂(五分) 蓬术(一钱) 苏木(一钱KK1中华典藏网

木通(八分) 甘草(五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气滞也。(腹中阵阵作痛,乍作乍止,气血俱实,治当行经顺气,痛自止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黄连 香附 桃仁(去皮尖) 玄胡索 牡丹皮 莪术(各等分) 红花KK1中华典藏网

(减半)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发热加柴胡、黄芩。KK1中华典藏网

经行着气,作心腹腰胁疼痛者,乃瘀血也。(治当顺气消瘀,痛自止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桃仁(去皮尖) 红花 玄胡索 莪术 青皮(各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过期而来,紫黑成块者,气郁血滞也。(治当调经顺气,经自准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桃仁(去皮尖) 红花 牡丹皮 青皮 香附 玄胡索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过期而来,色淡者,痰多也。(治当活血化痰,经自调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陈皮 半夏(姜炒) 白茯苓(去皮) 甘草(各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过期而来作痛者,血虚有热也。(治当生血清热,痛自止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黄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 红花 木香 玄胡索 香附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水煎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过多,久不止者,成血崩也。(治当凉血补血,经自止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黄 白术 条芩 阿胶(炒) 白茯苓(皮不用) 山栀 地榆 荆芥KK1中华典藏网

香附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水煎,空心服。久不止者,加茅根汁磨墨同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行后作痛,气血虚也。(治当调养气血,痛自止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黄 人参 白术(去芦) 干姜(炒)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去多、久不止,发肿满者,是脾经血虚也。(治当补血健脾、利小水,肿自消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木香 熟地黄 茯苓 白术 砂仁 大腹皮 陈皮 浓朴(姜汁炒) 苏子KK1中华典藏网

猪苓 木通 香附 玄胡索 牛膝(去芦)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月久不行、发肿者,是瘀血渗入脾经也。(治当活血健脾行气,肿自消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桃仁(去皮) 红花 牡丹皮 干姜 肉桂 浓朴 枳壳(麸炒) 木香 香附KK1中华典藏网

牛膝(去芦) 玄胡索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剂,水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月久不行,腹胁有块作疼者,是血作结 瘕也。(治当调经止痛,块渐消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砂仁 木香 小茴 乳香 枳实(麸炒) 浓朴(姜炒) 桃仁 红花 牡丹皮 肉桂KK1中华典藏网

香附 玄胡索 牛膝(去芦)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剂,水煎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错经妄行于口鼻者,是火载血上,气之乱也。(治当滋阴降火、顺气调经,经自准也。脉必芤涩,久而不KK1中华典藏网

治,乃成虚怯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黄芩 山栀 牡丹皮 阿KK1中华典藏网

胶(炒) 犀角 白茯苓(去皮) 麦门冬(去心) 陈皮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行身痛麻痹、寒热头疼者,乃触经感冒也。加减五积散,治妇人遇经行时沿身疼痛、手足痹麻,或KK1中华典藏网

生寒热头痛、目眩等症。根据本方去干姜,加羌活、独活、牛膝,姜枣煎服。(方见中寒。)KK1中华典藏网

经水不调,或腹痛白带,或淋沥不止,或肌瘦者,此血气俱虚也。KK1中华典藏网

大补经汤 治妇人气血虚弱、血海寒冷,经水不调,或时心腹疼痛,或下白带如鱼脑髓。或似米泔色KK1中华典藏网

错乱不分,信期每月淋沥不止,面色痿黄,四肢无力,头目眩晕,肌体羸瘦。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 白芍 香附(各六分) 川芎 熟地黄(各五分) 白术(去芦) 白茯苓 黄 陈皮KK1中华典藏网

玄胡索(各四分) 人参 砂仁 阿胶(炒) 沉香(另研) 小茴(酒炒) 吴茱萸(炒) 肉桂 粉甘KK1中华典藏网

(炙。各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经验调经汤 治妇人经水或前或后、或多或少。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熟地黄 香附(各一钱二分) 白芍(酒炒) 吴茱萸(炒) 大腹皮 紫荆皮 肉苁蓉(各一钱)KK1中华典藏网

川芎 条芩(各七分) 粉草(五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待经至之日服起,一日一剂,服至四剂而止,即经对期。KK1中华典藏网

艾附暖宫丸 治妇人经水不调,小腹时痛,赤白带下,子宫虚寒。KK1中华典藏网

南香附米一斤(四两醋浸,四两汤浸,四两童便浸,四两酒浸。各浸一宿,焙干) 北艾叶(焙干捣烂,KK1中华典藏网

去灰,醋浸炒,四两)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黄(姜汁炒。各一两) 玄胡索子(炒,二两)KK1中华典藏网

甘草(生用,八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汤下,酒亦可。KK1中华典藏网

调经八物丸 养血调经,如期,除赤白带,久服立孕。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二两) 南芎(盐汤浸,切,一两) 白芍(酒炒,一两半) 熟地黄(酒浸,二两)KK1中华典藏网

白茯苓(去皮,一两) 白术(米泔浸焙一两) 橘皮(盐汤洗晒,一两) 牡丹皮(一两) 条芩(酒炒,KK1中华典藏网

一两) 玄胡索(酒炒,一两)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淡盐汤下;寒月酒下。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晡热、肢体瘦倦、食少无味、月经不行、或鼻衄、或血崩,半载矣。或用顺气、清热等剂不应,KK1中华典藏网

更加寒热,且时欲作呕。余以为郁怒亏损,脾胃湿火,错经妄行而然耳。遂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丸,各KK1中华典藏网

数剂,半载而痊。(方见补益。)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经行遇怒,其经即止,甚则口噤、筋挛、鼻衄、头痛、痰气搐搦、瞳子上视,此肝火炽甚。以小KK1中华典藏网

柴胡汤加熟地黄、山栀、钩藤而愈,(方见伤寒。)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多怒,经行旬余方止,后淋沥无期,肌体倦瘦,口干内热,盗汗如洗,日晡热甚,皆由肝脾亏损,KK1中华典藏网

无以生发元气。用补中益气汤加茯神、远志、酸枣仁、麦门、五味、牡丹皮、龙眼肉治之即痊。(方见补益。)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经行感冒风邪,昼则安静,夜则谵语,此热入血室也。用小柴胡汤(方见伤寒)加生地黄治之顿KK1中华典藏网

安。但内热头晕,用补中益气(方见补益)加蔓荆子而愈。后因怒恼寒热、谵语、胸胁胀痛、小便频数、月经KK1中华典藏网

先期,此肝火血热妄行。用加味逍遥加生地黄而愈。(方见妇人虚劳。)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经闭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壮盛经闭者,此血实气滞,宜专攻也。KK1中华典藏网

通经丸 治经闭并干血气。KK1中华典藏网

斑蝥(二十个,糯米炒) 大黄(五钱) 桃仁(四十九个)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七丸;甚者十五丸。如血枯经闭者,四物汤送下。KK1中华典藏网

通经甘露丸 治妇人经血不通,崩漏肠风,赤白带下,血气五淋,产后积血,男女五劳七伤及小儿骨KK1中华典藏网

蒸劳热,夫妇阴血阳精不交,诸疾神效。KK1中华典藏网

大黄(四两,用头红花四两,入水取汁浸一日,不用红花;四两,童便入盐二钱,浸一日取出晒干,不用KK1中华典藏网

童便;四两,用好酒浸一日,令软,切片如杏核大,晒干,入巴豆,去皮,三十五粒,同炒黄色,去巴豆不用;KK1中华典藏网

四两,用当归四两,入淡醋浸一日,晒干,不用当归) 上四分共合一处,入南木香二两、百草霜五钱,共为KK1中华典藏网

细末,以当归、醋红花水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温酒下。KK1中华典藏网

反经丸 治妇人经闭不通,不论新久。KK1中华典藏网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巴豆(去壳) 葱白(各五分) 斑蝥(五个)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共捣为丸,绵裹三层,系放筒上,将线系住,送入阴hu内三四寸许,俟一炷香时,经水即下。KK1中华典藏网

一粒仙丹 治妇人干血痨,并赤白带下,种子如神。KK1中华典藏网

巴豆(一百二十个,去壳,用新砖一块,将豆纸包放砖上,捶去油,令净如面白,方好用) 斑蝥(六十KK1中华典藏网

个,去翅足为末) 穿山甲(五钱,油煎过,为末) 皂角(一两,刮粗皮,火炮为末) 苦葶苈(末,一两)KK1中华典藏网

大黄(末,一两)KK1中华典藏网

上合一处,以枣煮,去皮、核,丸药如弹子大。用绵茧张开裹药在内,穿入三寸竹简上,头后仍留系二三KK1中华典藏网

寸余,挽一转,不令药气出外。用时先以温水洗阴内,令洁净拭干;KK1中华典藏网

却以葱汁浸湿药头,送入子宫极深处整一日一夜取出,药不用。此药用后,少间耳,冷气下行,发寒发热如伤KK1中华典藏网

寒之状不怕,饮食任意食用无妨,半日即通,或鲜血,或死血,一切恶物悉下。忌生冷发物。自此,子宫和暖KK1中华典藏网

而交媾则有孕矣。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虚弱经闭者,此血脉枯竭,宜补,经自通也。KK1中华典藏网

通经调气汤 治妇人经闭虚弱者。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黄(酒浸) 香附(童便炒,各一两) 牡丹皮(八钱)KK1中华典藏网

柴胡(六钱) 黄柏(酒炒) 知母(酒、童便炒,八钱) 黄芩(酒炒,六钱) 牛膝(去芦酒洗,八钱)KK1中华典藏网

桃仁 红花(二味量入)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作十剂,水煎,空心一服,临卧一服。KK1中华典藏网

牡丹皮汤 治室女经闭,咳嗽发热。KK1中华典藏网

牡丹皮(一钱半) 当归(一钱半) 川芎(八分) 白芍 生地黄 陈皮 白术 香附(各一钱) 柴胡KK1中华典藏网

黄芩(各一钱) 甘草(四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养真汤 治妇人经闭不通,脐下一块,已经三载,颜色如故,百药无功。服此数剂经行,又投数服而KK1中华典藏网

块消矣。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益母草 香附(酒、醋、米泔、童便同浸,炒) 熟地黄(姜汁炒)KK1中华典藏网

山茱萸(去核) 白茯苓(去皮) 栀子(炒) 小茴(酒炒) 陈皮(各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六剂,水煎服尽。经通后,此作丸服。KK1中华典藏网

六味地黄 治妇女经闭发热或咳嗽等症。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半虚半实经闭者,宜攻补兼施也。KK1中华典藏网

通经汤 治妇女经闭者。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大黄 官桂 浓朴 枳壳 枳实 黄芩 苏木 红花 乌梅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调经养血丸 治妇女经脉不行或不调,或前或后,赤白KK1中华典藏网

带下,久不成孕。服此有孕,任服。KK1中华典藏网

香附(十二两,酒、醋、盐汤、童便各浸三日,取出,炒)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各二两)KK1中华典藏网

川芎(一两) 生地黄(酒洗,二两) 茯苓(去皮) 白芷(一两) 牡丹皮(酒洗,二两) 干姜KK1中华典藏网

(炒,一两) 肉桂(一两) 红花(一两) 桃仁(泡去皮、一两) 玄胡索(六钱) 没药(一两)KK1中华典藏网

半夏(香油炒,一两) 甘草(蛤粉炒成珠,一两) 小茴(炒,三钱) 莪术(煨,醋炒,五钱) 阿胶KK1中华典藏网

(炙,五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醋糊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白汤、黄酒任下。KK1中华典藏网

妇女经闭有积块者,宜养血破积也。KK1中华典藏网

四物调经汤 治妇女或十五六岁经脉不行,日夜生寒热, 手足麻痹,饮食少进,头痛恶心呕吐,腹中KK1中华典藏网

忽然结一块。冲动痛者宜。此误食生冷感而致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柴胡 枳壳(去穣麸炒。各八分) 黄芩 熟地黄(酒浸) 陈皮KK1中华典藏网

莪术(醋炒) 三棱(醋炒) 白术(去芦) 白芷 小茴(盐水炒) 玄胡索(各五分) 香附(童便炒,KK1中华典藏网

一钱二分) 青皮(麸炒) 砂仁 红花 甘草(各四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葱白三根,水煎温服。若有块不通,须与调经丸间服;遍身疼痛加羌活、独活;咳KK1中华典藏网

嗽加杏仁、五味子各五分;肚痛加炒干漆七分,疟疾加草果、常山;泄泻去枳壳,加肉蔻。KK1中华典藏网

调经丸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二两) 川芎 熟地黄(姜汁炒) 青皮(麸炒) 陈皮 枳壳(去瓤炒) 白术(去芦)KK1中华典藏网

浓朴(姜汁炒) 小茴香(炒) 艾叶(去筋,各一两) 香附(醋炒,五两) 三棱(煨醋炒) 莪术KK1中华典藏网

(煨醋炒) 砂仁 白芷 牛膝(去芦,酒洗) 玄胡索(各一两) 粉草 琥珀(各五钱,另研入)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米汤下,酒亦可。若肚痛加苍术、白术。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经通之后,宜调理之剂也。加减四物汤加香附、陈皮之类。(方见补益。)KK1中华典藏网

滋阴百补丸 治女人劳伤,气血不足,阴阳不和,乍寒乍热、心腹疼痛、不思饮食、 羸乏力。KK1中华典藏网

香附(一斤,炒去毛,分四制,酒、醋、盐汤、童便各浸四两,俱炒焙干) 益母草(八两,捣末)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六两,酒浸) 熟地黄(酒洗) 白术(去芦,各四两)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玄胡索KK1中华典藏网

(各二两) 白芍(三两,炒) 甘草(炙,一两) 川芎(二两)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宿砂汤下,或酒、醋、白滚水任下。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胃气素弱,为哭母,吐血咳嗽、盗汗发热、经水三月不行。余以为悲则伤肺,思则伤脾,遂朝服KK1中华典藏网

补中益气汤(方见补益)加桔梗、贝母、知母;夕用归脾汤(方见健忘)服六味丸而愈(方见补益。)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久患疟疾,作则经不行,形虚脉大、头痛懒食、大便泄泻、小便淋沥、口干唇裂、内热腹胀,盖KK1中华典藏网

由久疟,正气已虚,阴火独旺。用补中益气汤治之寻愈。唯不时头痛,乃加蔓荆子而痛止;又兼六味地黄丸而KK1中华典藏网

经行。(方见补益。)KK1中华典藏网

魏宪副宠夫人,患逆经吐血不止。予诊六脉微涩有力,此血虚火盛也。以四物去熟地、用生地共一两,加KK1中华典藏网

酒蒸大黄一两同煎,入童便服之。服后,血止经通矣。KK1中华典藏网

徐宪副宠夫人,患经闭,人皆拟有孕。乃七八个月渐觉黄瘦,腹中左右有块如鼓,发热面赤,不思饮食。KK1中华典藏网

余诊六脉微涩,此血枯气郁也。以四物汤加香附、牡丹皮、白术之类十数服,又加桃仁、红花又数服,方与四KK1中华典藏网

炒枳壳丸,不三四服,打下血块若许,始愈。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血崩KK1中华典藏网

脉∶带下崩中,脉多浮动;虚迟者生,实数者重。KK1中华典藏网

崩漏者,有新久虚实之不同也。初起属湿热者,宜解毒也。黄连、黄芩、黄柏、生地黄、蒲黄。上锉一剂KK1中华典藏网

,水煎,空心服。KK1中华典藏网

治妇人血崩。年四十以上,悲哀太甚,则心闷急,肺叶举焦,而上焦不通,热气在中,故血走崩而面黄肌KK1中华典藏网

瘦。慎不可服燥热之药。盖血热而流行,先以黄连解毒汤,后以凉膈散合四物汤调治,效。KK1中华典藏网

稍久属虚热者,宜养血而清火也。KK1中华典藏网

温清散 治妇人经脉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痿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白芍 熟地黄 川芎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各一钱半)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KK1中华典藏网

日久属虚寒者,宜温补也。KK1中华典藏网

益母汤 治妇人血崩。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黄(姜汁炒) 条芩 陈皮 香附(醋炒) 阿胶(蛤粉炒。各一钱)KK1中华典藏网

益母草 白术(去芦,各一钱半) 玄参 蒲黄(炒。各八分) 甘草(四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KK1中华典藏网

五灰散 治血不止成血崩。KK1中华典藏网

莲蓬壳 黄绢 血余 百草霜 棕皮KK1中华典藏网

上各烧灰,加山栀炒黑、蒲黄炒黑、墨、血竭,共为细末调入,煎药服之。或炼蜜为丸,每服五十丸,清KK1中华典藏网

米汤送下。KK1中华典藏网

秘传经验治血崩杂方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 用干黑驴粪为粗末,入坛内烧烟,令崩妇坐其上,烟熏,久久自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 用京墨烧烟尽为末,服二钱,黄酒送下。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 用管仲烧存性为末,黄酒调下。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 用刺刺芽汁加童便和酒服。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 用干漆三钱、五灵脂一钱,研为末,同黄酒下。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 用柿饼烧灰,二钱,白熟水下。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 用棉花子仁炒黄色,甘草、黄芩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黄酒下。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 用香附炒,四钱;五灵脂炒,二两;归尾一两二钱;共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黄酒下。或米糊为丸,KK1中华典藏网

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醋汤下。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漏不止。用槐子烧存性为末,空心温熟水下三钱即止。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崩漏如神。童子发焙干,小桃红子不拘多少,共为细末,黄酒送下。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经崩不止。狗头骨烧灰,末罗细,用好无灰黄酒一钟,用灰一分;二钟用二分;三钟用三分。如KK1中华典藏网

不止者,照常服酒七钟,用七分,神效。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崩漏,面黄或赤,时觉腰间、脐下痛,四肢困倦,烦热不安,其经行先发寒热、两胁如束。此乃脾KK1中华典藏网

胃亏损,元气下陷,与相火、湿热下迫所致。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芍药、炒黑黄柏,兼服归脾汤而愈。KK1中华典藏网

(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归脾汤方见健忘。)KK1中华典藏网

一女子,漏下恶血,月经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或白带脱漏不止。皆因饮食不节、劳倦所伤;KK1中华典藏网

或素有KK1中华典藏网

心气不足,致令心火乘脾,必怠惰嗜卧、困倦乏力、气短气急。脾主滋荣周身者也。脾胃虚而心胞乘之,故漏KK1中华典藏网

下月水不调也,况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当除湿去热抑风气,土伸以胜其湿。又云∶火郁则发之。用补中KK1中华典藏网

益气汤去陈皮、人参、白术,加苍术、 本、防风、羌活、独活、蔓荆子。KK1中华典藏网

补遗方KK1中华典藏网

樗白汤 治崩漏不止。KK1中华典藏网

樗白皮(即臭椿根皮二钱,涩血) 枯芩(一钱半,凉血) 熟地黄(一钱,补血) 当归头(一钱半,KK1中华典藏网

止血) 地榆(一钱,收血) 川芎(一钱) 白芍(酒炒,八分) 生地黄(七分) 伏龙肝(一钱)KK1中华典藏网

艾叶(炒,六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二钟,醋一匙,煎八分,空心服。三五剂即止。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带下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赤白带下者,皆因月经不调、房色过度,或产后血虚、胃中湿痰流下,渗入膀胱而带也。腰酸、头晕、KK1中华典藏网

眼花、小腹胀痛、四肢无力、困倦而虚。用八物汤加减,吞下止带丸。肥人多痰有带症,瘦人多火亦有之。带KK1中华典藏网

与梦遗同法。KK1中华典藏网

带下属气血虚者。KK1中华典藏网

加减八物汤 治妇人赤白带下。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黄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山药 杜仲(酒炒)KK1中华典藏网

香附(各等分,炒) 甘草(减半) 乌梅(一个)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枣煎,食前温服。肥人加半夏;瘦人加黄柏;饱闷去人参,加砂仁;腹痛加小茴、玄胡,去KK1中华典藏网

人参;冬加煨干姜少许。KK1中华典藏网

止带丸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 川芎 白术(去芦) 人参(去芦) 山药 杜仲(姜汁,KK1中华典藏网

酒炒去丝) 香附(醋炒) 青黛(减半) 牡蛎(火 ) 破故纸(酒炒) 续断 椿根皮(此药大治白带,KK1中华典藏网

酒炒。各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清米汤吞下。腹痛加玄胡素、茴香,去人参;饱闷KK1中华典藏网

加砂仁,去人参;夏月加黄柏;冬月加煨干姜少许,肥人加姜汁、半夏;瘦人加酒炒黄柏。KK1中华典藏网

带下属虚寒者,五积散治妇人赤白带下,(方见中寒。)根据本方加香附子、小茴香、吴茱萸。KK1中华典藏网

四仙散 治妇人白带。KK1中华典藏网

苍术(一两,酒浸去黑皮炒干) 白芷 川芎 大附子(面包裹,去皮脐,各五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五分,空心,好酒调下。KK1中华典藏网

香术丸 治妇人白带,脐腹胀痛。KK1中华典藏网

香附(醋浸煮干,八两) 苍术(米泔浸,四两) 陈皮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KK1中华典藏网

熟地黄(姜汁,酒浸焙。各二两。)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KK1中华典藏网

带下属湿痰者,加味二陈汤。KK1中华典藏网

带下属湿热者。KK1中华典藏网

固经丸KK1中华典藏网

黄柏(酒浸炒) 香附(炒。各一两) 山栀(炒黑,二两) 苦参(五钱) 白术(去芦) 白芍KK1中华典藏网

(酒炒。各七钱半) 山茱萸(酒蒸去核) 椿根皮(酒炒。各五钱) 贝母(去心) 干姜(炒。各二钱)KK1中华典藏网

败龟板(酒炙,二两)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白滚水下。KK1中华典藏网

加减六合汤 治妇人上有痰火,下有白带,腹痛。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一钱) 白芍(酒炒,八分) 川芎(盐水浸,八分) 熟地黄KK1中华典藏网

(酒洗焙,一钱) 橘红(盐水洗去白,八分) 白茯苓(去皮,七分) 甘草(炙,四分) 半夏(姜制,KK1中华典藏网

七分) 贝母(去心) 糯米(拌炒,七分) 白术(去芦,二钱) 黄柏(酒浸,七分) 知母(酒浸,KK1中华典藏网

七分) 椿根皮(酒炒,一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空心热服。若上痰火盛,加枯芩七分,临卧服。KK1中华典藏网

收带六合丸(一名益气固肠丸) 治赤白带下、肚腹疼痛。和脾胃、燥中宫之湿、提下陷之气、化痰KK1中华典藏网

清火。KK1中华典藏网

白术(米泔浸焙) 苍术(米泔浸焙) 白茯苓(去皮) 陈皮(盐水炒去白) 当归(酒洗) 白芍KK1中华典藏网

(酒炒。各二两) 熟地黄(酒洗) 半夏(姜制。各一两半) 椿根白皮(洗炒) 牡丹皮 黄柏(酒炒。KK1中华典藏网

各一两二钱) 防风(九钱) 甘草(炙,一两) 升麻(八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汤下,盐汤亦可。一方加香附、枳壳。KK1中华典藏网

滋荣收带丸 治崩后气下陷,或白带,小腹胀满痛甚等症。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苍术(米泔制) 白茯苓(去皮) 黄柏(酒炒) 椿根皮(焙,各一两)KK1中华典藏网

白术(二两) 半夏(姜制,八钱) 川芎(盐汤浸,切,七钱) 香附米(盐水浸,炒,六钱) 防风 升麻KK1中华典藏网

青皮(醋炒。各五钱) 木香 大甘草(炮。各四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二十丸,空心,盐汤、米汤、白汤送下。KK1中华典藏网

双白丸 治白带如神。KK1中华典藏网

锻石一两 白茯苓二两为末,水丸。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水送下。KK1中华典藏网

专治赤白带下 荞麦面不拘多少,用鸡子清为丸。每服三五十丸,白汤送下即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头晕吐痰、胸满气喘,得食稍缓,苦于白带二十KK1中华典藏网

余年,诸药不应。此气虚而痰饮也,痰饮愈而带自愈。遂朝用六君子汤,夕用六味丸,不月而验。(方见补益。)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带下,四肢无力。余曰∶四肢者,土也。此脾胃虚弱,湿痰下注。以补中益气、归脾二药治之而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年逾六十,内热口干,劳则头晕吐痰、带下。或用化痰行气,前症益甚,饮食愈少,肢体或麻;KK1中华典藏网

恪服祛风化痰、肢体常麻,手足或冷或热,日渐消瘦。余曰∶症属脾气虚弱而不能生肺,祛风之剂复损诸经也,KK1中华典藏网

当滋化源。遂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二十余剂,脾气渐复,饮食渐加,诸症顿愈。(方见补益。)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虚劳KK1中华典藏网

脉∶脉来数大,或虚细弦急。KK1中华典藏网

虚劳者,多因气结、忧思惊恐,或清欲动心,或经水不调,变成诸病。上盛下虚,脚手心热,或皮焦骨热,KK1中华典藏网

或午后怕寒、夜间发热,或日夜不退,盗汗减食、嘈杂怔忡、呕哕烦躁、胸腹作痛、饱闷作泻、痞块虚惊、面KK1中华典藏网

白唇红。头目眩晕、腰背酸疼、四肢困倦无力、小水赤色;重则虚火上攻,两颊颧红、骨蒸劳热,阴虚火动也。KK1中华典藏网

治之宜养血健脾以治其本,降火清郁以治其标,以逍遥散、茯苓补心汤之类,选而用之。KK1中华典藏网

虚劳吐血者。KK1中华典藏网

清肺饮子 治妇女虚劳发热、咳嗽吐血。先服此清热止血,后服逍遥散加减调理。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 川芎 黄芩 贝母(去心) 知母(蜜水炒) 阿胶珠 蒲黄(炒) 陈皮(各八分)KK1中华典藏网

白芍(酒炒) 生地黄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前胡(各一钱) 薄荷(六分) 枳壳(麸炒,KK1中华典藏网

五分) 藕节(十片)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炙,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一钟半,煎至一钟,食后,徐徐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虚劳热嗽有汗者。KK1中华典藏网

逍遥散 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眩,或怔忡不宁、烦赤口干,或月经KK1中华典藏网

不调,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白术(土炒) 白茯苓 柴胡(酒炒。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煨姜一片、薄荷少许,水煎服。加牡丹皮、栀子炒,名加味逍遥散。KK1中华典藏网

滋阴至宝汤 治妇人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经脉不调,肢体羸瘦。此药专调经水、滋血脉、补虚劳、KK1中华典藏网

扶元气、健脾胃、养心肺、润咽喉、清头目、定心慌、安神魄、退潮热、除骨蒸、止喘嗽、化痰涎、收盗汗、KK1中华典藏网

住泄泻、开郁气、疗腹痛、利胸膈、解烦渴、散寒热、祛体疼,甚有奇效。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 白术(去芦) 白芍(酒炒) 白茯苓(去皮) 陈皮 知母(生用最能泻虚中之火)KK1中华典藏网

贝母(去心) 香附(童便炒) 地骨皮(去骨) 麦门冬(去心。各八分) 薄荷 柴胡(酒炒)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各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用煨生姜三片,水煎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虚劳热嗽无汗。KK1中华典藏网

茯苓补心汤 治妇人以血旺气衰为本。心生血、肝藏血,今血衰而气盛者,由心气虚耗,不能生血,KK1中华典藏网

又不能制乎肺金,使肺气得以乘乎肝木;肝之亏损,则不能藏血,渐至枯涸不荣经络,故月信不调矣。此药专KK1中华典藏网

补心元之虚,抑其肺气之盛,调和荣卫,滋养血脉,其疾自愈。兼治去血过多,虚劳发热及吐血咳嗽、痰喘上KK1中华典藏网

壅、胸膈不利。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 陈皮 半夏(姜炒) 白茯KK1中华典藏网

苓(去皮) 桔梗 枳壳(麸炒) 前胡(去芦。各一钱) 干葛 紫苏(各七分) 人参 木香(各五分)KK1中华典藏网

甘草(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滋阴地黄丸 治妇人经水不调或不通,虚劳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发热、咳嗽、盗汗、痰喘,KK1中华典藏网

一切虚损瘦怯之病。KK1中华典藏网

熟地黄(姜汁浸、焙,四两) 山药(一两) 山茱萸(酒蒸去核,二两)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KK1中华典藏网

(去皮) 泽泻(去毛。各一两半) 天门冬(去心) 生地黄(酒洗) 麦门冬(去心) 知母(酒炒,去毛)KK1中华典藏网

贝母(去心) 当归(酒洗) 香附米(童便浸、炒。各二两)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汤下;痰吐,淡姜汤下。KK1中华典藏网

乌骨鸡丸 治妇人虚弱,咳嗽吐痰,或骨蒸劳热,或赤白带下,或经水不调、形体瘦倦无力,或口干KK1中华典藏网

舌燥。KK1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五钱) 当归(酒洗) 熟地(姜汁浸、焙) 白芍(酒炒)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KK1中华典藏网

香附(童便浸,炒,一两) 川芎 陈皮 秦艽 玄胡索 贝母(去心) 牡丹皮(七钱) 甘草(五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俱锉成饮片听用。用黄 为末,拌饭喂鸟鸡,喂至肌肥,眼生眵,缢死。燥去毛,破开取出肠胃,好酒KK1中华典藏网

洗净,入前药饮片在鸡肚内,线缝住。用酒、醋等分,煮鸡烂如泥,捞起焙干,或晒干,为细末。将鸡汁打面KK1中华典藏网

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清米汤吞服。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为哭母吐血咳嗽、发热盗汗、经水不行,此悲伤肺、思伤脾。朝服补中益气加桔梗、贝母、知母,KK1中华典藏网

夕服归脾汤(方见健忘),送下六味丸而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女子,怀抱素郁,胸满食少,吐血面赤。用六味丸及归脾加山栀、贝母、芍药而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素勤苦,冬初咳嗽、发热、吐血、盗汗、遍身作痛,或寒热往来。用化痰降火之药,口噤筋挛,KK1中华典藏网

此血本虚而药复损之耳。予用八味丸为主,佐以补中益气、麦门、五味、山药,年余而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患劳嗽,不时发热;或时寒热。或用清热之剂,其热益甚,盗汗口干,两足如炙,遍身皆热,昏愦KK1中华典藏网

如醉,良久,热止方苏,或晡热至旦方止,此阴血虚而阳气弱也。余朝用六味丸一料,夕用十全大补汤,月余,KK1中华典藏网

诸症稍愈,更兼以补中益气,两月余而痊愈。(以上方俱见补益。)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求嗣KK1中华典藏网

脉∶求嗣之脉,专责于尺,右尺偏旺,火动好色;左尺偏旺,阴虚非福。唯沉滑匀,易为生息。微涩精清,KK1中华典藏网

兼迟冷极。若见微涩,入房无力。女不好生,亦尺脉涩。KK1中华典藏网

一气既分两仪,肇判万物之中,而唯人最灵。通天地之幽微,达圣贤之蕴奥,审神仙之法术,穷造化之根KK1中华典藏网

源,无所不知矣。自盘古及今,逮羲农之为帝,分阴阳运会之源流,有夫妇人伦之道理,故普天率土之姓,贵KK1中华典藏网

贱穷达之人,无子复宗,绝嗣者宁不恻然而痛哉!则夫男女之生,本阴阳自然之奥理。若非智术,勉强之为也。KK1中华典藏网

但世情早立嗣者,以为常;未立嗣者,以为变。滔渎鬼神,斋僧布施,以求获嗣,其愚甚矣。其实,万户之候,KK1中华典藏网

无能以继百亩之田,无后孰能与守是诚,可悲也。无嗣有不动心求者寡矣。故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KK1中华典藏网

诚哉是言也。求嗣者,不若求之于己,其理甚明,人所易晓。愚窃闻黄帝之论,验百家之仙方秘诀,虽乃不经KK1中华典藏网

之言,是或一种之道。唯取其生育立昭之理,胎月合配之妙,虚阴老阳之说,其道专生乎男,其诀不生乎疮疹,KK1中华典藏网

其子且寿而弗夭,胎连生女而转男。乏嗣者效之,每每经验,百无二谬。好事者,潜心于此,不唯得嗣子,凡KK1中华典藏网

兴阳采战、固精取药、养身之术,无不在其中矣,岂指专论事而已哉?人间大道,乃我众仙师之秘诀,诚不可KK1中华典藏网

轻泄而易露也。珍之!重之!轩辕曰∶妇人有彻老不生男女者,何也?多因房事损动脏腑,或天癸不通、子宫KK1中华典藏网

挟寒,或男子事狂,阳弱精少,清寒不能射,又不能济而相胜,此所以不生长故也。或有正生产当年,便断六KK1中华典藏网

七年,数岁不生,何也?亦由女人上有数疾,劳损身体,以致经脉不调,虽有亦微弱,亦难以容纳阳精。如主KK1中华典藏网

请客而无备,客来多而不管待,此宾主不能相欢,客何以久留,此又难以生长也。须要阳事举、经脉匀、子宫KK1中华典藏网

暖、精纯熟,且壮射而相济,然后可成。故足月生者中道,不足月生者贫薄,过月生者,其子贵重决矣。KK1中华典藏网

交合月日时刻佳期论∶KK1中华典藏网

凡女人生长十三岁为始,至四十九岁为终。五十岁生者,四十九岁受胎来也。每年十二月,有生男生女之KK1中华典藏网

月不同。按妇岁数有三十七图交合,可拣生男之月,以待妇人经水来时,有两日半净者、三日净者,亦有女人KK1中华典藏网

血旺气盛六七日净者,不可拘定。但观宝田,看经水之颜色何如耳。乃以洁白之物,或绵或帛,夹之于户口取KK1中华典藏网

而目之。金色者,乃佳期也,鲜红者未净,不及也;浅淡者,太过也。唯以败血去净、新血生如金者为佳期。KK1中华典藏网

此时交合,无不成矣。若先期而交者,纵便施精,则金水太盛,子宫淤塞,且无受精之处,胎亦难成;后期而KK1中华典藏网

交者,则子宫已闭,施精亦无门而入,胎岂有成也哉?所谓败血已净,子宫空虚,新血复生,正等阳时,乃是KK1中华典藏网

干道之日。以此时施精,如炉炼金,如浆点腐,立胎个个成矣。又云∶经水净后,单日下种则成男,双日下种KK1中华典藏网

则成女,四日KK1中华典藏网

以后不成矣。施精亦要在子时后方可也。盖子时后夜气清明,一阳发生。古语云∶一阳动处外兴工是也。此时KK1中华典藏网

施精,顺则成人也;此时修炼,逆则成丹也;此时再遇天晴月朗、风日清和,又是成定吉日,又逢天月二德,KK1中华典藏网

合日行房,不唯成子,而子且贵,神气清秀、聪明必过人矣。或拣生女月交合却生男、拣生男月交合却生女何KK1中华典藏网

也?盖阴阳运会之差,以致胎气之错。如女胎当以男名唤,男胎当以女名唤,易名呼唤,可保长生矣。KK1中华典藏网

结胎交合妙诀∶KK1中华典藏网

美子要摘金丹,先要点穴动情。结胎若要都成,须明交合之道。要兴阳、要动情、要耐战、要采药、要顿KK1中华典藏网

挫、要斟酌、要谨慎、要用功,然后胎可成。未交之先,要种子,先将红印纸剪切烧灰,用无根水调,女人面KK1中华典藏网

东服之,然后交接。使夫妇各饮微醺,乃有兴趣,或以言语引戏、手足抚摩,挑挽皮面相猥,女人面赤,用手KK1中华典藏网

抱搂,可见欲动矣。如男子阳事未举,却取月华秀气以意运下兴阳,再战蟠桃,煨炉铸剑,走马抚琴,以招凤KK1中华典藏网

至。然后交合,望凤而进龟。第一要藏神,只可体交,不可神交。令鼎气端睡正卧,甚勿偏斜。如泄精,却用KK1中华典藏网

五字之诀∶FS 、FS 、FS 、FS 、FS ,以使神于利害怒恶之地进退交合。以待女人乐生,果见∶目瞑、身颤、KK1中华典藏网

两颊KK1中华典藏网

赤热、鼻口凉气、两手若紧抱,美子亦开弓,鼻口接吸女人真气,却用神交,着力深入,直撞凤凰灵台,女人KK1中华典藏网

肢体不收,滑精流溢,此则女子快美之极,子宫正开之际,男子亦泄精。阳先至裹阴定生女,阴先降包阳定生KK1中华典藏网

男,此所谓阴阳固济相盛,一种一子,百种百男,胎皆成也。切记泄精之时,猛咬女人上唇,令其自惊,仍用KK1中华典藏网

男呼女吸,如忍大小便之状,则精始混融而成胎矣。殊不知子宫有一穴,男在左穴,女在右KK1中华典藏网

穴。入炉偏于左,施精亦在于左。交合毕,令女人稳睡,勿动,屈左足而左侧卧者,男胎多成;若屈右足而右KK1中华典藏网

侧卧,而女胎多成。顿饮时节,不可动身。如交之时,令鼎器先去小便,交后不可小解,此胎定成无错矣。且KK1中华典藏网

若不用壮阳败阴之手段,假若阴盛之妇而遇衰老之夫,将何以使yin精之先至而必于生男哉?KK1中华典藏网

胎成禁忌秘诀∶KK1中华典藏网

胎既成矣,则阴阳之精且纯,浑融一气,已无杂气。脉精血蕊嫩而未老,动之易克而易化,第恐风邪感入,KK1中华典藏网

损伤胎气。切忌复后连交、挟持重物、过险超壑,深怒、大笑、大惊、高语是何也?盖以胎婴之结,一月如白KK1中华典藏网

露,二月如桃花,三月之后男女分,可当静以守之,逸以待之,故曰“静而有常”故也。且如连交一次,则胎KK1中华典藏网

息反被动摇,感受风邪入于子宫。譬如果木开花,若遇风寒雾露,花定不能结果,纵有结成,必定生虫风落。KK1中华典藏网

结胎后,若要连交,亦不能以成子耳。纵有一成,亦不能以结实完真,非小产则脐风,非生虫落而何将产?若KK1中华典藏网

连交,则胎受毒秽,产后满头生疮之必然也。慎之!忌之!KK1中华典藏网

未及三月转女成男妙诀;KK1中华典藏网

东南桃枝作斧柄,亲夫张目自作成。KK1中华典藏网

孕妇床下刀向上,无人见之男孕成。KK1中华典藏网

若置抱鸡巢下安,满巢尽是鸡之雄也。KK1中华典藏网

雄黄一块坠骑当,真阳朝上产仙郎。KK1中华典藏网

宜男萱草发左簪,此花 带产儿童。KK1中华典藏网

弓弦系腰百日间,转女成男有万千。KK1中华典藏网

夫发手足指甲剪,身铺席下男即转。KK1中华典藏网

雄鸡长尾扯二茎,插安床下男即定。KK1中华典藏网

轩辕野云传至今,此诀种种皆曾应。KK1中华典藏网

人伦大道是真诀,不遇明传莫与命。KK1中华典藏网

画八卦算生男女诀∶KK1中华典藏网

父母之年上下举,坐胎之月为中主;KK1中华典藏网

干坎艮震定是男,巽离坤兑决是女。KK1中华典藏网

算男却生女,三六九岁死;KK1中华典藏网

算女却生男,终久鬼来缠。KK1中华典藏网

若是正胎者,寿考不须言。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之道,始于求子。求子之法,莫先调经。每见妇人无子者,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将行作痛、KK1中华典藏网

或行后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调。不调则血气乖争不能成矣。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无子,多因血气俱虚,不能摄养精神故也。KK1中华典藏网

肥人痰多,躯脂满溢,闭塞子宫,治消痰养血顺气,四物汤加白术、茯苓、陈皮、枳实、半夏、砂仁、香KK1中华典藏网

附、甘草、竹沥;瘦人火多,子宫干燥无血,治宜清热补血,四物汤加人参、茯苓、黄芩、山栀、香附、生地、KK1中华典藏网

甘草、陈皮。KK1中华典藏网

调经种玉汤 (调经种子,百发百中。)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 川芎(各四钱) 熟地黄(六钱) 香附(炒,六钱) 白芍(酒炒,三钱) 白茯苓KK1中华典藏网

(去皮,三钱) 陈皮(三钱) 吴茱萸(炒,四钱) 牡丹皮 玄胡索(各三钱) 若过期而经水色淡者,KK1中华典藏网

乃血虚有寒也,加官桂、炒干姜、熟艾各二钱;若先期三五日色紫者,加条芩三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作四剂,每一剂用生姜三片、水一碗半,煎至一碗,空心温服。渣再煎,临卧服。待经至之日服起,KK1中华典藏网

一日一KK1中华典藏网

服,药尽经止,则当交媾,即成孕矣。纵未成孕,经当对期,候经来再服四剂,必孕无疑矣。KK1中华典藏网

种子济阴丹 (常服,顺气养血、调经脉、益子宫、疗腹痛、除带下、种子屡验。)KK1中华典藏网

香附米(四两,四制∶一两醋、一两酒、一两米泔、一两童便,各浸三日,焙干为末) 益母草(二两)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一两半) 川芎(一两) 白芍(盐、酒炒,一两三钱) 熟地黄(二两,姜汁炒) 陈皮(KK1中华典藏网

去白,一两) 半夏(姜汁浸,香油炒,一两) 白术(去芦,土炒,一两半) 阿胶(蛤粉炒成珠,一两)KK1中华典藏网

艾叶(醋煮,一钱) 条芩(酒炒,一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 没药(五钱) 牡丹皮(酒洗,一两)KK1中华典藏网

川续断(酒洗,一两) 小茴(盐、酒炒,五钱) 玄胡索(四钱) 吴茱萸(炮炒,五钱) 炙甘草(二钱)KK1中华典藏网

白茯苓(去皮,一两)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汤下。KK1中华典藏网

螽斯胜宝丸 治妇人经水不调、脐腹冷痛、赤白带下,一切虚寒之疾,久无子嗣,服之即孕,屡用屡KK1中华典藏网

验。KK1中华典藏网

黄 (蜜炙)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KK1中华典藏网

肉桂 大附子(面裹,火煨,去皮) 干姜(炒) 胡椒 小茴香(盐、酒炒) 破故纸(酒炒) 艾叶(醋炒)KK1中华典藏网

乌药(炒,以上各二两) 吴茱萸(三两,盐水炒) 香附(六两,醋炒) 苍术(四两,米泔浸炒)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炙,一两)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作片,用白毛乌骨鸡一只,重一斤半或二斤者,吊死,水泡去毛。肠屎,并头、脚、翼尖不用;将鸡KK1中华典藏网

放砂锅里,将前药片盖上,入好酒煮烂为度;取去骨,同药在锅焙干为末,将煮鸡酒汁打稀米糊为丸,如梧桐KK1中华典藏网

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好酒吞下。KK1中华典藏网

女金丹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白茯KK1中华典藏网

苓(去皮) 桂心 本 白薇 白芷 牡丹皮 赤石脂(另研) 玄胡索 没药(另研) 甘草(各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各等分,除石脂、没药另研,其余皆以醇酒浸三日,烘干,晒亦可,为末,足秤十五两。外用香附米去KK1中华典藏网

皮毛,以水、醋浸三日,略炒为末,足秤十五两。上共十二味,和合重罗筛过,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瓷器收封KK1中华典藏网

。每取七丸,空心,鸡未鸣时服一丸。先以薄荷汤或茶灌漱咽喉,后细嚼,以温酒或白汤送下。咸物干果压之。KK1中华典藏网

服至四十九丸为一剂,以癸水调平受孕为度。孕中三日一丸,产后二日一丸。百日上尽人事,而不孕焉天矣。KK1中华典藏网

一方去没药,加沉香,治妇人久虚无子及胎前产后一切病患,男子积年血气,手足麻痹、半身不遂。血崩带下、KK1中华典藏网

产后腹中结痛、吐逆心痛,并妇人诸虚不足、心腹疼痛并治。一方去桂、用熟地黄,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KK1中华典藏网

,空心,温酒或白汤送下,干物压之。KK1中华典藏网

百子建中丸 女人服此药,调经养血、安胎顺气,不问胎前产后、月事参差、有余不足诸症,悉皆治KK1中华典藏网

之。KK1中华典藏网

真阿胶(二两,蛤粉炒成珠) 蕲艾叶(二两,去筋梗,醋煮汁) 香附米(十二两,杵去皮毛,醋浸炒KK1中华典藏网

干) 熟地黄(姜汁浸焙,二两) 南川芎(二两) 白芍药(酒炒,二两) 当归(酒洗,二两)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白沸汤点醋少许下;内寒者,温酒下。KK1中华典藏网

六味地黄丸(方见补益) 治妇人久无孕育者,加香附二两,童便炒用,殊效。男子无嗣必用之药。KK1中华典藏网

固本健阳丹 凡人无子,多是精血清冷,或禀赋薄弱;间有壮盛者,亦是房劳过甚,以致肾水欠旺,KK1中华典藏网

不能直射子宫,故令无子。岂可尽归咎于血之不足与虚寒耶?KK1中华典藏网

菟丝子(酒煮,一两半) 浸,去心,二两)KK1中华典藏网

续断(酒浸) 远志(制) 蛇床子(炒,去壳。各一两半) 加人参(二两) 枸杞子(三两)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盐汤送下,酒亦可。临卧再进一服。若妇人月候KK1中华典藏网

已尽,此是种子期也,一日可服三次无妨。如精不固,加龙骨、牡蛎火 ,盐酒淬三五次,各一两二钱,更加KK1中华典藏网

鹿茸五钱。KK1中华典藏网

刘小亭公,年四十无子嗣,阳事痿弱,精如水冷,求治于予。曰∶“君留神调理,倘生子,愿当重极”。KK1中华典藏网

因诊,两寸脉洪、两尺脉沉微无力,此真元衰惫,乃斫丧过度所致也。以固本健阳丹加人参、附子、枸杞子、KK1中华典藏网

覆盆子各二两,制一料服尽,觉下月暖如前;又制一料,服至半料而乃止。果孕,生一子,渠甚悦。遂成莫KK1中华典藏网

逆焉。后传之于刘柏亭、刘敏庵俱服之,皆生子。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妊娠KK1中华典藏网

脉∶妊孕初时,寸微五至,二部平匀,久按不晰。妊孕三月,阴搏于阳,气衰血旺,脉正相当;肝横肺弱,KK1中华典藏网

心滑而洪;尺滑带散,久按益强;或关滑大,代止尤忙;洪且脉迟,其胎必伤。四月辨质,右女左男;或浮或KK1中华典藏网

沉,疾大实兼;左右俱盛,胎有二三;更审经脉,阴阳可参。但疾不散,五月怀耽;太急太缓,肿漏为殃。六KK1中华典藏网

七月来,胎喜实长;沉迟而涩。堕胎当防;脉弦寒热,当暖子房。八月弦实,沉细非良;少阴微紧,两胎一伤;KK1中华典藏网

劳力惊怔,胎血难藏;冲心闷痛,色青必亡。足月脉乱,反是吉祥。KK1中华典藏网

经脉不行已经三月者,尺脉不止,则是胎也。KK1中华典藏网

验胎散 川芎为末,每服一钱,空心艾叶煎汤调下。觉腹内微动,则有胎也。若服后一日不动,非KK1中华典藏网

胎,必是经闭。KK1中华典藏网

艾醋汤(如凭月难明有无,如月数未足难明) 用好醋绞艾,服半盏后,腹中番大痛是有孕;不为痛KK1中华典藏网

定无。KK1中华典藏网

安胎者,养血健脾清热也。KK1中华典藏网

素有热者宜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半) 生地(一钱) 益母草(一钱) 白术(二钱) 条芩(一钱)KK1中华典藏网

砂仁(八分) 香附米(童便炒,一钱) 苏梗(一钱) 黄连(炒,八分) 甘草(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安胎丸(妊娠常宜服之)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条芩(各一两) 白术(去芦,五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汤任下,空心服,日进三服。此方,养血清热之药也。瘦KK1中华典藏网

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惯半产者,皆宜服之,以清其源而后无患也。KK1中华典藏网

素虚弱者宜KK1中华典藏网

芎归补中汤 治妇人怀孕,血气虚弱,不能荣养,以致数月而堕,名半产。KK1中华典藏网

黄 (蜜炙) 人参 白术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干姜(煨炒) 阿胶(炒) 五味子 杜仲KK1中华典藏网

(酒炒) 木香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剂,水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千金保胎丸 凡女人受胎经二月而胎堕者,虽气血不足,乃中冲脉有伤。中冲脉,即阳明胃脉,供应KK1中华典藏网

胎孕。至此时,必须节饮食、绝欲、戒怒,庶免小产之患,服此可以保全。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二两) 川芎(一两) 熟地(姜汁炒,四两) 阿胶(蛤粉炒,二两) 艾叶(醋煮)KK1中华典藏网

砂仁(炒,五钱) 条芩(炒,二两) 益母草(二两) 杜KK1中华典藏网

仲(去粗皮,姜汁、酒炒,四两) 白术(土炒,四两) 陈皮(一两) 续断(酒洗,一两) 香附米KK1中华典藏网

(二两,酒、醋、盐水、童便各浸二日炒)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汤下。KK1中华典藏网

恶阻者,恶心阻其饮食也。当归 白芍(煨) 陈皮 香附(炒) 白术(去芦) 半夏(姜汤泡,KK1中华典藏网

香油炒过,不伤胎气) 白茯苓(去皮) 藿香 神曲(炒) 砂仁(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剂,生KK1中华典藏网

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子烦者,心神闷乱也。白茯苓(去皮,二两) 防风(一钱) 麦门冬(去心) 黄芩(各一钱半)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竹叶五片,水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子痫者,目吊口噤也。当归 川芎 防风 独活 茯苓 五加皮 薏苡仁 杏仁 酸枣仁 木香 羚羊角KK1中华典藏网

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子悬者,心胃胀痛也。(胎前诸病,总宜此方加减。)当归 川芎 白芍 人参 紫苏 陈皮 大腹皮KK1中华典藏网

(水洗) 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葱白七寸,同煎服。腹痛加香附、木香;咳嗽加枳壳、桑白皮;热加KK1中华典藏网

条芩;呕加砂仁;泻加白术、茯苓。KK1中华典藏网

子肿者,面目虚浮也。当归 川芎 白芍 地黄 茯苓 泽泻 白术 条芩 栀子 麦门冬 浓朴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剂,水煎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子气者,两足浮肿也。天仙藤(即青木藤洗略炒) 紫苏 陈皮 香附 乌药 木香 甘草 上锉,生姜KK1中华典藏网

煎服,加苍术尤良。KK1中华典藏网

子淋者,小便涩少也。麦门冬 赤茯苓 木通 淡竹叶 上锉水煎,空心服。KK1中华典藏网

转胞者,卒不得小便也。冬葵子(五钱) 山栀子(五钱) 木通(三钱) 滑石(五钱) 上锉一剂,KK1中华典藏网

水煎温服,外用山栀子、冬葵子、滑石为末,田螺肉捣膏,或生葱汁调膏贴脐中,立通。KK1中华典藏网

崩漏者,属血虚漏下也。KK1中华典藏网

芎归汤 治胎漏下血不止,或心腹胀,一服立效。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尾 川芎(各五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酒煎,入童便一盏,同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胶艾四物汤(一名安胎饮,治胎漏下血腹痛。)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 阿胶(炒) 条芩 白术(去芦) 砂仁 香附(炒) 艾叶(少许)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剂,糯米一撮,水煎,空心服。KK1中华典藏网

胎动者,因有所伤也。KK1中华典藏网

佛手散 治妊娠五七个月,因事筑磕着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痛不已、口噤欲绝。用此药探之,KK1中华典藏网

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即便遂下。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六钱) 川芎(四钱) 益母草(五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入酒一盏,再煎一沸,温服;如人约行五里,再进一服。KK1中华典藏网

胎逆喘急者,火动也。条芩 香附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KK1中华典藏网

妊娠伤寒护胎法 井底泥 青黛 伏龙肝 上为末搅匀,涂于孕妇脐中二寸许;如干,再涂上,以保KK1中华典藏网

胎孕也。KK1中华典藏网

一妊妇下血,服凉血之药,下血益甚,食少体倦,此脾气虚而不能摄血。余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因怒而KK1中华典藏网

寒热,其血仍下,此肝火旺而血沸腾。用加味逍遥散血止;用补中益气汤而安。KK1中华典藏网

一妊妇下血,发热作渴、食少体倦,属脾气虚而肝火所侮。用四君加柴胡、山栀,血止。因怒复作,用六KK1中华典藏网

君加柴胡、山栀、升麻而安。KK1中华典藏网

一妊妇胎六月,体倦懒食、面黄晡热而胎不长,因劳欲KK1中华典藏网

坠,此脾气不足也。用八珍汤倍加参、术、茯苓三十余剂,脾胃渐健,胎安而长矣。KK1中华典藏网

一妊妇,堕胎昏溃、不时吐痰,自用养血化痰之剂,昏愦不省,自汗发搐,痰涎壅出。彼以为中风,欲用KK1中华典藏网

祛风化痰。予曰∶此属脾气虚寒所致。遂用十全大补汤加炮姜,二十余剂,寻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妊妇,因怒吐血,两胁胀痛,小便淋涩,此怒而血蓄于上,随火出也。用小柴胡合四物,四剂血止;用KK1中华典藏网

六君子、安胎饮调理而安。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经闭八月,肚腹渐大,面色或青或黄,用胎症之药不应,余诊视之曰∶面青脉涩、寒热往来,肝KK1中华典藏网

经血病也。此郁怒伤脾肝之症,非胎也。不信,仍用治胎散不验。余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各二十余剂,诸症KK1中华典藏网

稍愈。彼欲速效,别服通经丸一服,下血、昏愦、自汗、恶寒、手足俱冷、呕吐不食。余用人参、炮姜二剂渐KK1中华典藏网

愈,又用十全大补汤五十余剂而安。(以上俱见补益。)KK1中华典藏网

刘尚书宠夫人,有孕患恶阻,呕吐不止、饮食不下、心中烦躁、头目眩晕。诸医以和脾胃之药,二陈汤、KK1中华典藏网

藿香正气散、保生汤之类,遍投罔效。余诊左脉微数、气口数,此血虚气盛有火也。若不养血则火不降,火不KK1中华典藏网

降则呕不止。以茯苓补心汤加姜汁、炒黄连、竹茹,二服痊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每怀孕至三个月必堕,不肯服药。余以四五年老母鸡煮汤,入红谷、小黄米煮粥食之,不数次而KK1中华典藏网

胎固,至月满而生男。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产育KK1中华典藏网

脉∶临产六至,脉号离经;或沉细滑,若无即生。浮大KK1中华典藏网

难产,寒热又顿。此时凶候,急于色征。面颊唇舌,忌黑与青。面赤母活,子命必倾,若胎在腹,子母归冥。KK1中华典藏网

夫产育之难者,此由产妇不曾预闻讲说生育道理,临事怆惶,用力失宜,遂有难产之患。是故有逆产者,KK1中华典藏网

则先露足;有横产者,则手先露;坐产者,则先露其臀,此皆用力太早之过。夫当脐腹疼痛之初,儿身才转而KK1中华典藏网

未顺,用力一逼遂致横逆。若手足先露者,用针刺儿手足心一二分深,三四刺之,以盐涂其上,轻轻送入。儿KK1中华典藏网

得痛惊转一缩即顺生矣。或先足下者,谓踏莲花生,急以盐涂儿脚底,又可急搔之,并以盐摩母腹上,则正生KK1中华典藏网

矣。KK1中华典藏网

凡胎衣不下,乃母生儿讫,流血入衣中,衣为血所胀,故不得下。治之稍缓,胀满腹中,以次上冲心胸,KK1中华典藏网

痛疼喘急,必致危笃。若偶得此症,急系脐带急断之,以物坠住,使其子血脉不潮入胞中,则胞衣自当痿缩而KK1中华典藏网

下;纵淹延数日,亦不害人。只要产母心怀安泰,不可轻信稳婆妄用手法,多因此而损者,良可叹哉!又胞衣KK1中华典藏网

不下,因产母元气衰薄者,用芎归倍桂以温之,自下。KK1中华典藏网

凡妊妇欲产,痛阵尚疏,经三两日不生,或产母气之委顿,产道干涩,致令难产。才觉腹痛,但破水后,KK1中华典藏网

便可服以五积散加杏仁七粒、木香磨、顺流水、姜枣煎,调百草霜末一钱服之。未经破水者勿服。KK1中华典藏网

凡生产先知此十证,庶免子母之命折于无辜也。世之救生者,少有精良妙手,多致倾命。余因伤痛而备言KK1中华典藏网

之∶KK1中华典藏网

一曰正产∶正产者,言怀胎十月,阴阳气足,忽然作阵疼痛,胎至谷道,浆破血下,儿即正产。KK1中华典藏网

二日伤产∶伤产者,言怀胎未足月,有所伤动,以致忽然脐腹疼痛,或服催药过早,或产母努力太早,逼KK1中华典藏网

儿错路不KK1中华典藏网

能正生。凡分娩,须待儿身转顺,头对产门,努力一送,儿即正生。KK1中华典藏网

三曰催生∶催生者,言欲产时,儿头至产门,方眼药催之。或经日久,产母困倦难生,宜服药以助其血气,KK1中华典藏网

令儿速生。KK1中华典藏网

四曰冻产∶冻产者,言天气寒冷,产母血气迟滞,儿不能速生。故衣裳宜浓,产室宜暖,背心亦宜温和,KK1中华典藏网

庶儿易生。KK1中华典藏网

五曰热产∶热产者,言盛暑之月,产妇当温凉得宜。热甚,产母则头疼、面赤、昏晕。若产室人众,热气KK1中华典藏网

蒸逼,亦致前患,名曰血晕。若夏月,风凉阴雨亦当谨避。KK1中华典藏网

六曰横产∶横产者,言儿方转身,产母用力逼之故也。凡产母,当令安然仰卧,稳婆先推儿身顺直,头对KK1中华典藏网

产门,以中指探其肩,不令脐带羁扳,方用药催之,继以产母努力儿即生。KK1中华典藏网

七曰倒产∶倒产者,言儿未能转身,产母努力故也。当令产母仰卧,稳婆推入,候儿自顺。若良久不生,KK1中华典藏网

令稳婆手入产户一边,拨儿转顺近产门,却服催药,并努力即下。KK1中华典藏网

八曰偏产∶偏产者,言儿回身未顺生路,产母努力,逼儿头偏一边,产虽露顶非也,乃额角耳。当令产母KK1中华典藏网

仰卧,稳婆轻手正其头向产门,却令产母努力,子即下。若儿顶后骨偏在谷道露额,令稳婆以绵衣炙暖裹手于KK1中华典藏网

谷道外傍轻手推正,令产母努力,儿即生。KK1中华典藏网

九曰碍产∶碍产者,言儿身已顺,门路已正,儿头已露,因儿转身,脐带绊其肩,以致不能生。令产母仰KK1中华典藏网

卧,稳婆轻推儿向上,以中指按儿肩,脱脐带,仍令儿身正顺,产母努力,儿即生。KK1中华典藏网

十曰坐产∶坐产者,言儿之欲生,当从高处牢系手巾一KK1中华典藏网

条,令产母以手攀之,轻轻屈坐,令儿生下。不可坐抵儿生路。KK1中华典藏网

十一曰盘肠产∶赵都运恭人,每临产则子肠先出,然后产子,其肠不收,名曰盘肠。稳婆以醋水半盏,默KK1中华典藏网

然产妇面背方收,不可不知。KK1中华典藏网

子死腹中∶夫子死腹中者,多因惊动太早,或触犯禁,或抱腰太重,或频探试水胎衣先破,血水先尽而胎KK1中华典藏网

干涸故耳。其候产母唇舌青黑者,子母俱死。若舌黑,或胀闷甚者,然其子已死矣。先以平胃散一两,酒水各KK1中华典藏网

半煎,却投朴硝半两(即熟皮硝)服;或用硝一两,以童便调下亦妙。KK1中华典藏网

平胃散KK1中华典藏网

苍术(米泔浸) 陈皮 浓朴(姜汁炒)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酒水煎,加朴硝再煎一二沸,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如因难产,或大寒时,急以大油纸捻,徐徐断其脐带。虽儿已死,令暖气入腹,多得复生。切不可用刀断之。KK1中华典藏网

产生难者,燥涩紧敛也。(催生只用芎归汤,最稳当又效捷。)KK1中华典藏网

催生饮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大腹皮(洗) 枳壳(麸炒) 白芷(各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此五味下胎催生立应。KK1中华典藏网

柞木饮 催生,亦治横生逆产、死胎烂胀不下者,服之立下如神。KK1中华典藏网

柞木生枝如小指大者一握,净洗锉碎,一叶一刺,处处有之 甘草(五寸)。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大剂,水一碗半,砂锅内纸二重密封,慢火煎至一半。候产母腹痛甚时,温饮一杯,不过一二服,KK1中华典藏网

觉下重即生。KK1中华典藏网

催生汤 候产母腹痛腰痛、见胞浆水下方服。KK1中华典藏网

桃仁(炒,去皮) 赤芍 牡丹皮(净) 官桂 白茯苓(去皮。各一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热服。KK1中华典藏网

如神散 催生屡效灵妙,于理固难通,于事实殊效。KK1中华典藏网

临产时,令人路上寻草鞋一只,取耳烧灰,温酒调下三钱。如得左足者生男,右足者生女,复者儿死,KK1中华典藏网

侧者有惊。此药委是神奇。KK1中华典藏网

催生散 治难产并胞衣不下。KK1中华典藏网

白芷 伏龙肝 百草霜 滑石(各等分) 甘草(减半)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用芎归汤入酒、童便少许,调前末服之,二次立效。KK1中华典藏网

脱衣散 治胞衣不下。KK1中华典藏网

川牛膝(三钱) 归尾(二钱) 木通(三钱) 滑石(四钱) 冬葵子(二钱半) 加枳壳(二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剂,水煎热服。KK1中华典藏网

有胞衣不下,因产母元气虚薄者,用芎、归倍桂以温之自下。KK1中华典藏网

补遗方KK1中华典藏网

治妇人难产 用蛇蜕一钱,焙存性为末,黄酒调下即生。KK1中华典藏网

治横生逆产 服诸符药不下者,灸右足小指尖头三炷,艾炷如小麦大。KK1中华典藏网

治死胎不出 麝香(五分、另研) 官桂末(三钱) 作一服,黄酒调下,须臾,如手推下效。KK1中华典藏网

治胎死腹中,疼痛不已 鹿角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三钱,温黄酒送下。KK1中华典藏网

一孕妇,交骨不开,产门不闭,皆由元气虚弱,胎前失于调摄,以致血气不能运达而然也。交骨不开,阴KK1中华典藏网

气虚也,用加味芎归汤、补中益气汤。产门不闭,气血虚也,用十全KK1中华典藏网

大补汤。(加味芎归汤,即芎、归各一两,加自死龟板一个酥炙、妇人头发一握烧存性,为散。每服五钱,水KK1中华典藏网

煎服,如人行五里即生。如胎死亦下。灼过龟板亦可。)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小产KK1中华典藏网

小产重于大产,将息当过十倍。大产乃栗熟自脱,小产如采生栗,破其皮壳,去其根蒂,非自然者。盖胎KK1中华典藏网

脏损伤,胞系腐烂,然后胎堕,岂不过于大产?但多以小产为轻,以致损命。大抵小产宜补血、生肌肉、养脏KK1中华典藏网

气、生新血、去瘀血。KK1中华典藏网

补气养血汤 治小产气虚、下血不止。KK1中华典藏网

人参 黄 (蜜炒) 当归 白术(去芦) 白芍药(酒炒) 艾叶 炙甘草 阿胶(炒) 川芎 青皮KK1中华典藏网

(去瓤) 香附(炒) 砂仁(各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KK1中华典藏网

补血定痛汤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酒炒,各一钱) 玄胡索(七分) 桃仁(去皮研细) 红花(各三分)KK1中华典藏网

香附 青皮(炒) 泽兰 牡丹皮(各五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用水一盏半,入童便、酒各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若以手按腹愈痛,此是瘀血为患,宜用KK1中华典藏网

此药。若按之反不痛,此是血虚,宜用四物汤、参苓白术,若痛而作泻,此是脾虚,宜六君子加破故纸(炒)、KK1中华典藏网

肉豆蔻(煨)、姜枣煎服。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产后KK1中华典藏网

脉∶产后缓滑,沉细亦宜;实大弦牢,涩疾皆危。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产毕,饮热酒、童便共一钟,闭目少坐,上床倚高,立膝仰卧,不时唤醒及以醋涂鼻,或用醋浇炭及KK1中华典藏网

烧漆器,更以手从心扞至脐下,使恶露不滞。如此三日,以防血晕、血KK1中华典藏网

逆。酒虽行血,亦不可多,恐引血入四肢,且能昏晕,宜频食白粥少许。一月之后,宜食羊肉、猪蹄少许。KK1中华典藏网

仍慎言语、七情、寒暑、梳头洗足,以百日为度。若气血素弱者,不计日月,否则患手足腰腿酸疼等症、名KK1中华典藏网

曰蓐劳,最难治疗。初产时,不可问是男女,恐因言语而泄气,或以爱憎而动气,皆能致病。不可独宿,恐致KK1中华典藏网

虚惊。不可刮舌,恐伤心气。不可刷齿,恐致血逆。须血气平复,方可治事。犯时微若秋毫,或病重如山岳,KK1中华典藏网

可不戒哉!KK1中华典藏网

产后诸疾,以末治之,大补气血为主也。KK1中华典藏网

芎归补血汤 治产后一切诸病,气血虚损,脾胃怯弱,或恶露不行,或去血过多,或饮食失节,或怒KK1中华典藏网

气相冲,以致发热恶寒、自汗口干、心烦喘急、心腹疼痛、胁肋胀满、头晕眼花、耳鸣、口噤不语,昏愦等症。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熟地黄 陈皮 乌药 香附(童便炒) 干姜(炒黑)KK1中华典藏网

益母草 牡丹皮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温服,看病加减于后∶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恶寒发热、头疼体痛、脉大无力者,是气血俱虚也。根据本方加人参、黄 ,去川芎、牡丹皮、益KK1中华典藏网

母草。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早起劳动,发热恶寒,根据本方加人参、黄 。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恶露不尽,胸腹饱闷疼痛,或腹中有块,恶寒发热,有恶血也。根据本方加桃仁、红花、肉桂、牛KK1中华典藏网

膝、枳壳、木香、玄胡索、童便、姜汁少许,去熟地黄。KK1中华典藏网

一、恶血去后,腹不满、不硬、不痛,但虚热不退,根据本方加人参,去牡丹皮、益母草。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恶露不尽,瘀血上冲,昏迷不醒,腹满硬痛者,当去恶血。根据本方加桃仁、红花、肉桂、玄胡索、KK1中华典藏网

牛膝、童KK1中华典藏网

便、姜汁少许。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腹软、满不硬痛者,不是瘀血,乃是脾虚故也。根据本方加人参、砂仁、浓朴,去益母草、牡丹皮。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恶露不尽,败血流入肝胃二经,或腹胁刺痛,或发肿满。根据本方加远志、红花、浓朴、玄胡、肉桂KK1中华典藏网

、青皮、木香,去熟地。久不愈,成血鼓。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血去不止,是血虚血热。根据本方加人参、黄 、生地黄、炒栀子、荆芥、阿胶、乌梅,去益母草、KK1中华典藏网

牡丹皮、乌药。血甚不止,加地榆,次茅根汁、磨墨调。血久不止成血崩,服五灰散(方见血崩。)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去血过多,大肠干燥无血,大便闭结不通,根据本方加麻黄、生地、桃仁、杏仁、黄芩、枳壳、浓KK1中华典藏网

朴、红花,去川芎、白术、茯苓、乌药、干姜、益母草、陈皮。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气大脱、血虚极,昏晕不醒者,切不可惊哭叫动,则惊散真气乘昏晕死。可用热米汤布按元气复KK1中华典藏网

醒。根据本方加人参、黄 ,去牡丹皮、益母、乌药,先将热醋熏即醒。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泄泻,脾虚发肿,根据本方加人参、苍术、浓朴、砂仁、猪苓、木通、大腹皮、白芍炒,去熟地黄、KK1中华典藏网

川芎、乌药、益母草、牡丹皮;泻甚不止,加肉蔻、柯子、乌梅,去浓朴;久不愈,成产后脾泻中满。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食伤脾胃,饱闷泄泻,后变痢者,难治。根据本方加砂仁、木香、山药、苍术、浓朴,白芍炒,去KK1中华典藏网

熟地、川芎、益母草、牡丹皮、乌药。泻甚不止,加肉蔻、诃子(煨)、乌梅,去浓朴、木通。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恶心、呕哕不止,若去血过多,乃是脾胃虚寒、血少之故。根据本方加人参、半夏、乌梅,去益母KK1中华典藏网

草、牡丹皮、香附、乌药。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恶露去少、呕哕恶心、胸胀、或胸膈疼痛,是恶血冲胃。根据本方加肉桂、砂仁、浓朴、红花,去KK1中华典藏网

熟地、白术、茯苓。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因怒伤肝,胸胁刺痛、饱胀、不进饮食、发热,根据本方加砂仁、木香、浓朴、青皮、玄胡索、茴KK1中华典藏网

香,去熟地黄、白术、茯苓、益母草、牡丹皮。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血虚,发烦躁、虚惊、睡卧不宁、错语失神,根据本方加人参、酸枣仁、竹茹、炒山栀、麦门冬、KK1中华典藏网

辰砂,去乌药、牡丹皮、益母草、干姜。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口眼 斜、手足牵引,或筋惕肉 ,或惊悸、战掉不止,或作寒热,脉或大无力,或虚细,皆是KK1中华典藏网

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脉。根据本方加人参、黄 、辰砂,去乌药、干姜、益母草、牡丹皮。若脉来浮紧有力,KK1中华典藏网

恐血虚中风,本方去黄 、辰砂,加防风、荆芥、羌活。不可全作风治,以风散气,误矣。有痰加竹沥、姜汁KK1中华典藏网

少许、半夏姜炒,去黄 ,二三服药除防风、荆芥、羌活,根据本方加减调理。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心血空虚、神无所根据,或因悲思郁结、怒气忧惊。惊则神舍空,舍空则生痰,是神不守舍,使人KK1中华典藏网

惊狂烦乱、时骂欲走、悲歌妄笑,头摇手战。根据本方加人参、竹茹、酸枣仁、麦门冬、山栀、贝母、枳实、辰KK1中华典藏网

砂、竹沥、姜汁,去川芎、乌药、干姜、益母草、牡丹皮。KK1中华典藏网

产后血少,脾虚生痰,痰迷心窍,使人昏迷,不能言语。根据本方加栝蒌、贝母、枳实、人参、菖蒲、桔梗、KK1中华典藏网

竹沥、姜汁少许,去香附、乌药、干姜、益母草、牡丹皮。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心血空虚,心无血养,口不能言,精神短少,根据本方加人参、酸枣仁、石菖蒲、远志、茯神、生KK1中华典藏网

地、桔梗、麦门、竹沥、姜汁少许,去牡丹、益母、乌药、干姜、香附。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去血过多,血虚发肿者,根据本方加砂仁、大腹皮、浓朴、猪苓、木通,去牡丹皮、益母草、乌药、KK1中华典藏网

干姜。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恶血去不止,流入脾经,发肿满者,根据本方加红花、大腹皮、浓朴、砂仁、木香、猪苓、木通,去KK1中华典藏网

益母草、乌药、白术、茯苓。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脾虚,饱闷不进饮食,根据本方加砂仁、白豆蔻、浓朴、益智、木香,去川芎、益母、牡丹皮、乌KK1中华典藏网

药、干姜。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血虚,烦渴不止,津液枯竭,根据本方加人参、麦门、五味子、天花粉、葛根、莲肉、乌梅、白芍,KK1中华典藏网

去川芎、干姜、牡丹皮、益母草、乌药、香附。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脾虚,发痰喘气急。根据本方加沉香、木香、苏子、浓朴、白芍、砂仁、枳实、贝母、竹沥、姜汁KK1中华典藏网

少许,去益母草、牡丹皮、干姜、白术、香附、乌药。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因去血过多,遍身骨节痛难转侧,是血虚不能荣养筋骨。根据本方加生地黄、白芍、红花、人参、KK1中华典藏网

牛膝、乳香、薄桂少许,去益母草、牡丹皮、乌药、干姜。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因去血过多,血虚发 者,根据本方加黄 、人参、生地、白芍,去益母、牡丹皮、姜汁、乌药。KK1中华典藏网

发热加柴胡、黄芩少许;有痰加栝蒌、贝母、枳实、竹沥、姜汁少许,去熟地黄。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形体壮盛,手足瘫痪,遍身疼痛,难以动缩者,是血虚有风痰也。根据本方加贝母、枳实、薄桂、KK1中华典藏网

牛膝、炒黄芩、羌活、苍术、白芍、竹沥、姜汁少许,去益母草、牡丹皮、干姜、乌药、白术。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初起腹中有块,升举作痛,无寒热者,俗云儿枕,七日痛自已。或腹痛、块痛、作寒热者,痛不KK1中华典藏网

移处,是死血痛,当去恶血,痛自止矣。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初起蒸乳发寒热者,根据本方加枳实、通草。KK1中华典藏网

益母丸 治妇人胎前产后,或难产、胎肥不下,血晕不醒,或恶露不尽,俱可服之。五月五日午时取KK1中华典藏网

益母草阴干,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圆眼大。每服一丸,童便、好酒各半研化服之。不饮酒,姜汤化下。KK1中华典藏网

回生丹(长葛孙奎亭经验)KK1中华典藏网

大黄(一斤,为末) 苏木(二两,锉,用河水五碗,煎汁三碗,去渣不用,存汁) 红花(三两,炒黄KK1中华典藏网

色,入好酒一大壶,同煮三五滚,去红花不用,存汁用) 黑豆(三升,煮熟取汁三碗,去豆不用、只用豆KK1中华典藏网

汁) 先将大黄末以好米醋三四碗搅匀,以文武火熬成膏,如此二遍。次下红花酒、苏木汤、黑豆汁,搅开,KK1中华典藏网

大黄膏入内,又熬成膏取出。如有锅粑再焙干,入后药∶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茯苓(去皮)、苍术(米泔KK1中华典藏网

浸)、香附米、乌药、玄胡索、桃仁(另研)。蒲黄、牛膝(去芦,各一两)、白芍(酒炒)、甘草、陈皮、KK1中华典藏网

木香、三棱、五灵脂、羌活、地榆、山萸(酒浸去核。各五钱)、人参、白术(去芦)、青皮(去穣)、木瓜KK1中华典藏网

(各三钱)、良姜(四钱)、乳香、没药(各一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用大黄膏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酒顿化通口服。若产后头疼、身热、有汗,谓之伤风,KK1中华典藏网

加桂枝末三分,姜葱煎汤顿化服之;若产后头疼、身热、无汗,谓之伤寒,加麻黄末三分,姜葱煎汤,顿化服KK1中华典藏网

之,若产后无乳加天花粉三分、当归尾三分、穿山甲炙三分、黄连三分,为末,同入酒内化开,不拘时服。令KK1中华典藏网

乳母将ru头揉千余转,其乳如涌泉自出。KK1中华典藏网

保生论回生丹功效∶KK1中华典藏网

养胎益血和子,治妊妇失宜、劳复胎动,或胎漏恶露时下;脏极寒、久不成胎、痿燥不长、过期不产;日KK1中华典藏网

月虽满,动作无力,或致损坠;产时未至,恶露先下,胞终枯燥,致KK1中华典藏网

令难产;或逆痼闷乱,连日不产,子死腹中,腹上冰冷,口唇青黑,出冷沫;恶露上攻,昏闷不省,喘促汗出;KK1中华典藏网

及血未尽,脐腹冷痛,寒热往来;或因产劳虚损,身羸而黄、体瘦心怯、盗汗、饮食不进,渐成劳疾。八月常服KK1中华典藏网

,壮气养胎顺产,KK1中华典藏网

滋阴养血,调和阴阳,密腠理、实脏腑治风,虚实痼冷。闺门宝鉴经验医方,治妊妇胎前产后,崩漏带下,室KK1中华典藏网

女绝闭,月水不调。KK1中华典藏网

第一∶子死腹如何?答曰∶妊母因染热病,六七日经传,脏腑热极,以致子死腹中,坠脐下不分离,命在KK1中华典藏网

须臾,急服回生丹三丸便生。KK1中华典藏网

第二∶难产如何?答曰∶缘胎气已成,子食母血,临月足余,血化成块,俗呼为儿枕。临产时儿枕先破,KK1中华典藏网

及将生时,枕破,血裹其子,故难产。但服此药,遂去败血,须臾自生,横生逆产同治。KK1中华典藏网

第三∶产后胎衣不下如何?答曰∶母子分解既讫,母受其寒,产血入胎衣中,被血所胀。此胎衣不下,令KK1中华典藏网

人胀闷、饮食不进。去衣中败血,自然下矣。KK1中华典藏网

第四∶产后血晕,起止不得,眼见黑花如何?答曰∶产后三日,血气未定,还走五脏,奔克于肝。医人不KK1中华典藏网

识,呼为暗风,差矣。宜此丹治之即愈。KK1中华典藏网

第五∶产后口干心闷如何?答曰∶产后七日以来,血气未定,因三日食面,面与血结,积聚在心,是以烦KK1中华典藏网

渴。医人不识,呼为胸膈壅闷。但服此药,万无一失。KK1中华典藏网

第六∶产后寒热似疟如何?答曰∶产后虚羸,血入于心肺,热入于脾胃,则寒热极反渴。医人不识,呼为KK1中华典藏网

疟疾,误伤产妇,不可胜纪。若服此救之,百发百中。KK1中华典藏网

第七∶产后四肢浮肿如何?答曰∶败血走注,五脏转满,KK1中华典藏网

四肢停留,回转不得,乃化为浮肿,遂致四肢俱肿。医人不识,遂呼为水肿与血肿,不问水肿气闭而小便涩;KK1中华典藏网

血肿气竭而四肢寒。先服此丹去败血,后用利水气药。KK1中华典藏网

第八∶产后血邪,如见鬼神、癫狂、言语无度如何?答曰∶产后败血,热极冲心,所以烦躁、言语癫狂。KK1中华典藏网

医人不识,呼为风邪。若以风治之,是庸医误人。若急服此丹,万无一失。KK1中华典藏网

第九∶产后失音不语如何?答曰∶心有七孔三毛,败血冲心,流入孔中,被血所闭,言语不得。医人不识,KK1中华典藏网

呼为脱阳。脱阳失音,甚是为难,无方下药。除不审视产妇败血行与不行、顺与不顺,令血气妄行,流入心孔,KK1中华典藏网

却反为难语。若服此,万无一失。KK1中华典藏网

第十∶产后泄痢腹痛如何?答曰∶妊妇未盈月,误食酸冷坚硬之物,与血相搏,流入大肠,不得克化,或KK1中华典藏网

泄脓血,或作污刺,不得安稳,但服此即愈。KK1中华典藏网

第十一∶产后百节酸疼如何?答曰∶生产妊妇,百骨脂中开张,产后余血流入经络,停留日久,结聚不散,KK1中华典藏网

壅滞虚胀,是以百节酸疼。医不识此,呼为湿症,用药误损者多矣。但服此丹二三服,去其滞血即痊。KK1中华典藏网

第十二∶产后小肠尿如鸡肝如何?答曰∶产妇月中调理失宜,饮食不得应时,兼以气怒,以致余血流入小KK1中华典藏网

肠,闭却水道,是以小便涩结、血似鸡肝;流入大肠,闭却肛门,遂致大便涩难。医人不识,呼为五脏淋沥,KK1中华典藏网

伤损心肝,以致瘀血成块,形如鸡肝。殊不知败血流入大肠,闭塞水谷,以致如此。但服此药立痊。KK1中华典藏网

第十三∶产后下血似崩中如何?答曰∶产后败血恶露尽止之间,亦当服药以调五脏。或食酸咸之物,寒热KK1中华典藏网

不一,因此荣卫不得调和,以致腹中,便作漏崩。形如肝色、浑身潮KK1中华典藏网

热、背膊拘急、心中烦闷。医人不察,云为崩下,但妇人癸水将至,暴下不止,愆期过度,故曰崩下。产妇血KK1中华典藏网

气正行,失于保养,以成此疾。但服此丹,其病即痊。KK1中华典藏网

第十四∶产后胸膈气满、呕逆不定如何?答曰∶产后血停于脾胃,食充气充,心气不安,胸膈胀满,呕吐KK1中华典藏网

偏多。医人不识,呼为翻胃,口不容受饮食,故曰翻胃。况妊妇血停于脾,心气相冲,而为呕逆。如何,谓之KK1中华典藏网

翻胃,但服此丹三二丸,百无一失。KK1中华典藏网

第十五∶产后咳嗽、寒热往来如何?答曰∶产后不能忌口,食面结痰为块,气喘咳嗽、四肢寒热、心闷口KK1中华典藏网

干、浑身烦躁、睡梦多惊、体虚无力、经水不来,名曰血闭。肠痛面赤,因此难治。变作骨蒸,治须仔细。若KK1中华典藏网

服此丹不应,卢医不起。KK1中华典藏网

第十六∶产后喉中似蝉声如何?答曰,败血冲遏于心,转入肺,气与血并,结成块入喉中,作声似蝉鸣,KK1中华典藏网

人以为怪产。得此病者,十不救一。KK1中华典藏网

第十七∶产后面黄舌干、鼻中流血、遍身色点生斑如何?答曰∶产后败血入五脏六腑皆满,流入肌肤,败KK1中华典藏网

血出入,流走四肢,热结流注,传送不得,故有此疾。可畏可慎!产后有此,十无一活。但此疾百中无一二,KK1中华典藏网

如遇此丹,可保无虞。KK1中华典藏网

第十八∶产后眼涩,腰痛似角弓如何?答曰∶产后百日之后,方得脱体。今在月中,七日以来食麦、爽口KK1中华典藏网

之物,以致烦躁,不得安宁。因循不肯服药调理,兼百日之内过伤房事,或久病,或坐卧当风,取其一时快乐,KK1中华典藏网

殊不知产后血气亏损,倘一犯之,则不能免此患也。KK1中华典藏网

第十九∶产后小便涩、大便不通如何?答曰∶血入肠中谁得知,小便淋沥大便迟;乍寒乍热常多汗,如醉KK1中华典藏网

如痴似鬼迷;花发目前如碎锦,病缠身内总成虚;只消一粒回生药,KK1中华典藏网

产妇从今免困危。KK1中华典藏网

产后诸疾补遗∶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妇,略闻音响,其汗如水而昏愦。诸药到口即呕。余以为脾气虚败。用参附末为细丸,时含三五粒,KK1中华典藏网

随液咽下,乃渐加之,至五钱许,却服参附汤而痊。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后生肠不收,皆由气虚血弱,所以悬下。但养气和血,其物自收。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陈皮,加川KK1中华典藏网

芎升提之;用热手心常熨腰肚,气暖,其物自收。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妇,阴脱肿痛,脉滑数,欲作脓也。用十全大补汤而脓成,又数剂而溃。但小便频数,患处重坠,此KK1中华典藏网

元气虚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而寻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妇,生门不闭,发热恶寒,用十全大补加五味,数剂而热退,用补中益气加五味,数剂生门闭。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妇,血崩因怒,其血如涌,仆地,口噤目邪,手足搐搦,此肝经血耗生风。余用六味丸一料,诸症悉KK1中华典藏网

退。但食少、晡热,佐以四君子、柴胡、牡丹皮而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妇泄泻,四肢、面目浮肿,喘促恶寒。余谓脾肺虚寒,用六君子加姜、桂而泄泻愈;又补中益气而脾KK1中华典藏网

胃健。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妇,泄痢腹痛日久,形体骨立、内热晡热、自汗盗汗、口舌糜烂、吐痰,脉洪大,重按全无,此命门KK1中华典藏网

火衰、脾土虚寒而不能摄痰归元。用八味丸补火以生土;用补中益气汤兼补肺金而痊。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妇,牙关紧急、腰胀、背反张、四肢抽搐、两目连札,此血去过多、元气亏损、阴火炽盛。用十全大KK1中华典藏网

补汤加炮姜一剂而苏,数剂而安。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妇,筋挛臂软、肌肉抽掣,皆属气血虚。用十全大补汤而痊。(以上诸方,俱见补益。)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乳病KK1中华典藏网

乳汁不通,结核成饼不散,寒热作痛者,宜速揉散,乳汁亦通,饼核自消。如不消,结成乳痈,急用连须KK1中华典藏网

葱捣成饼,搭乳上,用炭火一罐盖葱上,须臾,汗出立消。KK1中华典藏网

乳汁不通者,有盛有虚也。KK1中华典藏网

盛宜∶桔梗(二钱) 瞿麦 柴胡 天花粉(各一钱) 通草(七分) 青皮 白芷 木通 赤芍 连翘 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频服,更摩ru房。KK1中华典藏网

虚宜∶王不留行 木通 天花粉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各等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用 猪蹄膀肉四两,煎汤二钟,入药同服。先将葱汤频洗ru房。KK1中华典藏网

涌泉散 治乳汁不通,不问虚盛,先用木梳频刮ru房,后服药,效。KK1中华典藏网

穿山甲(炒) 白僵蚕(炒) 肉豆蔻(面包煨熟。各四钱) 皂角(五钱) 胡桃仁(去皮,四两)KK1中华典藏网

芝麻(外半斤)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不拘多少,温酒调下,任意食之。KK1中华典藏网

治乳汁不通KK1中华典藏网

王不留行 天花粉 甘草(各三钱) 当归 穿山甲KK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猪蹄汤或热酒调下,其乳即通。KK1中华典藏网

乳痈发痛者,血脉凝注不散也。天花粉 金银花 皂角刺 穿山甲(土炒) 当归尾 白芷梢 栝蒌仁KK1中华典藏网

贝母 甘草节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酒煎服。此方治吹乳、乳痈痛肿不可忍者。KK1中华典藏网

栝蒌散 治妇人乳疽、乳痈、奶劳。KK1中华典藏网

黄栝蒌(子多者,不去皮,研烂) 当归(五钱) 乳香(一钱,研碎) 没药(一钱,研) 生甘草KK1中华典藏网

(五钱)KK1中华典藏网

上合一剂,好酒三碗,于银、石器中,慢火熬至碗半,分为二次,食后服。如有乳劳,便服此药,杜绝病KK1中华典藏网

根。如毒瓦斯已成,能化脓为黄水。毒未成,即内消。疾甚者,再合一服,以愈为度。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吹乳,用黍子一合,黄酒下即散。KK1中华典藏网

治妇人吹乳硬肿、身发热、憎寒、疼痛难忍、不进饮食者,服之良验。鹿角一两,炭火 存性,为末,分KK1中华典藏网

作二服。先将末药五钱入锅,次下无灰酒一碗,滚数沸,倒在碗内,乘热尽饮,临卧服。汗出即安。KK1中华典藏网

治吹乳仙方 用葱一大把捣成饼,一指浓摊乳上;用炭火一罐覆葱上。须臾汗出,肿痛立消。KK1中华典藏网

一产妇劳役,忽乳汁如涌,昏昧吐痰,此阳气虚而厥也。灌以独参汤而苏∶更以十全大补汤而安。KK1中华典藏网

(方见补益。)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血气方盛,ru房作胀,或无儿饮,胀痛、憎寒发热。用麦芽二三两炒熟,水煎服,立消。其耗散气KK1中华典藏网

如此,何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方中多用之。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乳岩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乳岩,始有核肿,如鳖,棋子大,不痛不痒,五七年方成疮。初便宜多服疏气行血之药,须情思如意KK1中华典藏网

则可愈。如成之后,则如岩穴之凹,或如人口有唇,赤汁脓水浸淫胸腹,气攻疼痛。用五灰膏去蠹肉,生新肉,KK1中华典藏网

渐渐收敛。此疾多生于忧郁积忿,中年妇人。未破者,方可治;成疮者,终不可治。宜服十六味流气饮。KK1中华典藏网

十六味流气饮 治乳岩。KK1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黄 人参 官桂 浓朴 桔梗 枳壳 乌药 木香 槟榔 白芷 防风 紫苏KK1中华典藏网

甘草 乳痈KK1中华典藏网

加青皮。亦治痘疹余毒作痈瘤。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临卧频服。KK1中华典藏网

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诸病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与鬼交通者,由脏腑虚,神不守舍,故鬼气得为病也。其状不欲见人,如有对晤,时独言笑,或时悲KK1中华典藏网

泣是也。脉息迟伏,或为鸟啄,皆鬼邪为病也。又脉来绵绵,不知度数,而颜色不变,此亦是斯候也。宜灸鬼KK1中华典藏网

哭穴。以患人两手拇指相并,用线扎紧,当合缝处半肉半甲间灼艾灸七壮。若果是邪祟病者,即乞求免灸,云∶KK1中华典藏网

我自去矣。KK1中华典藏网

茯神散 治妇人与鬼交通,妄有见闻,言语杂乱。KK1中华典藏网

白茯神(一钱半) 白茯苓(去皮) 人参 石菖蒲(各一钱) 赤小豆(五分)KK1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服。外用辟邪丹祛之。(方见瘟疫。)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白,夜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也。小柴胡汤(方见伤寒),KK1中华典藏网

根据本方加生地黄。一方用四物汤去熟地黄,用生地黄,加柴胡,各等分煎服,亦治此症。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阴肿者,是胞络虚,为风邪所客也。KK1中华典藏网

黑白散 治阴中肿痛。KK1中华典藏网

小麦 朴硝 白矾 五倍子 葱白KK1中华典藏网

上件煎汤频洗。一方用马鞭草捣烂涂之。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阴痒者,是虫蚀阴hu也。治阴痒,用蛇床子、白矾煎水淋洗即止。一方用牛肝或猪肝三寸,纳入阴中,KK1中华典藏网

其虫尽入肝内,取出立效。KK1中华典藏网

妇人阴中生疮者,是湿热也。KK1中华典藏网

疗女人阴中生疮 杏仁 雄黄 矾石(各二分) 麝香(二分半)KK1中华典藏网

上研细,敷入阴中。一方单用硫黄敷之亦效,研细末。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素郁闷,阴内痛痒,不时出水,饮食少思,肢体倦怠,用归脾汤加牡丹皮、山栀、芍药、柴胡、KK1中华典藏网

生甘草主之而安。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病愈后,小便出屎,此阴盛失于传送,名大小肠交也。先用五苓散二剂而愈;又用补中益气汤而KK1中华典藏网

安。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阴中寒冷,小便澄清,腹中亦冷,饮食少思,大便不实,下元虚寒。治以八味丸月余,饮食渐加,KK1中华典藏网

大便渐实;又月余,诸症悉痊。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每交接出血作痛,此肝火动脾而不能摄血。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汤而愈。若出血过多而见KK1中华典藏网

他症,但用前药调补脾肝。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阴中挺出一条五寸许,闷痛重坠,水出淋沥,小便涩滞。夕与龙胆泻肝汤分利湿热,朝与补中益KK1中华典藏网

气汤升补脾气,诸症渐愈;再服归脾加山栀、茯苓、川芎、黄柏,间服调理而愈。后因劳役或怒气,下部湿痒,KK1中华典藏网

小便不利,仍用前药即愈。亦有尺许者,亦有生诸虫物者,皆用此治。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小便自遗,或时不利,日晡益甚,此肝热阴挺不能约制。用六味丸料加白术、酒炒黑黄连七分、KK1中华典藏网

知母五分,数剂,诸症悉愈。若误用分利之剂,愈损真阴,必致不起。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有孕,小便不利,小腹肿胀,几至于殒。用八味丸一服,小便淋沥;再以前丸之料加车前子一剂即KK1中华典藏网

利,肚腹顿宛而安。KK1中华典藏网

一妊妇,无故自悲,用大枣十枚、甘草、小麦各三两,分三剂,水煎服而愈。后复患,又以前汤佐以四君KK1中华典藏网

子加山栀而安。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身颤振、口妄言,诸药不效。余以为郁怒所致。KK1中华典藏网

询其故,盖为素嫌其夫,而含怒久矣。投以小柴胡汤稍可;又用加味归脾汤而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惊悸怔忡、无寐、自汗盗汗、怠惰嗜卧、饮食不甘。用归脾汤而愈。至年余,怀抱郁结,患前症,KK1中华典藏网

兼衄血、便血,仍用前汤而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忽昏愦发谵语,自云,为前生赖某人银两,其神责我,将你解往城隍理问。两脚踝膝臀处皆青,KK1中华典藏网

肿痛不可忍,口称苦楚。次日方苏,痛尚不止。用金银藤两许,水煎服即愈。KK1中华典藏网

一女子,年二十岁,未婚。每见男子,即咬住不放,后昏倒,阴hu流出冷精,顷间即醒。其厥阴肝脉弦出KK1中华典藏网

寸口,乃阴盛、思男子不可得也。余令其父母用棍痛责,因思痛而失欲也,后服抑阴丸而愈。KK1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