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疟疾Fcg中华典藏网

脉∶疟脉多弦。弦而数者多热,宜汗之;弦而迟者多寒,宜温之;弦而紧实者,宜下之;弦而虚细者,宜补Fcg中华典藏网

之;弦而实大者,宜吐之。弦短者多食;弦滑者多痰。疟脉迟缓者,病自愈,久疟不愈者,脉必虚,宜养正祛邪。Fcg中华典藏网

夫疟者,因外感风寒暑湿,内伤饮食劳倦,或饥饱色欲过度,以致脾胃不和,痰留中脘。然无痰不成疟。脾Fcg中华典藏网

胃属土,有信来去,不失其时。若移时,或早或晚者,是邪无容地,疟将好也。疟疾来时,呵欠怕寒、手足冷、发Fcg中华典藏网

寒战、大热口渴、头痛、腰胯骨节酸疼,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单寒单热,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一日Fcg中华典藏网

一发,受病浅也,容易治。间日发者,或二日连发,住一日者,皆难痊。治宜在表无汗者,散邪汤为主;有汗者,Fcg中华典藏网

正气汤为主;在半表半里者,柴苓汤为主;分利阴阳而未已者,人参养胃汤加减,后方可截之;若用截药吐出黄胶Fcg中华典藏网

水者,疟自愈也。不可一二日早截,早则邪气闭塞而成坏症;又不可迟截,迟则元气衰惫而成虚怯;当在三四日就Fcg中华典藏网

截为好。须待热退身凉,方可饮食也。切不可带热饮食,恐不消而成痞,一名疟母,痞散成鼓者有之矣。Fcg中华典藏网

大凡疟初起者,散邪正气为先也。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Fcg中华典藏网

散邪汤 治疟疾初发,憎寒壮热、头疼身痛无汗。Fcg中华典藏网

川芎 白芷 麻黄 白芍 防风(去芦) 荆芥 紫苏 羌活(各一钱)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葱白三根,水煎去渣,露一宿,次早温服。有痰加陈皮;有湿加苍术;夹食加香附。Fcg中华典藏网

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Fcg中华典藏网

正气汤 治疟疾初发,憎寒壮热,头疼口干有汗。Fcg中华典藏网

柴胡 前胡 川芎 白芷 半夏(姜炒) 麦门冬(去心) 槟榔 草果(去壳) 青皮(去穣) 茯苓Fcg中华典藏网

(去皮。各一钱) 桂枝 甘草(各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预先热服。Fcg中华典藏网

疟发寒热作渴者,宜分利阴阳也。Fcg中华典藏网

柴苓汤 治疟发寒热,病在半表半里,阴阳不分。Fcg中华典藏网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肉桂 甘草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寒多加官桂;热多加黄芩。Fcg中华典藏网

虚人患疟者,养正邪自除也。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养胃汤 治暴疟初起,服二帖后,用人参截疟饮加减截之。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 茯苓(去皮) 陈皮 半夏(姜汁炒) 浓朴(姜汁炒) 苍术(米泔浸) 藿香 当归 川芎Fcg中华典藏网

草果(去壳,各八分) 甘草(三分) 乌梅(一个)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温服。寒多加官桂;热多加柴胡;汗多去苍术、藿香、川芎,加白术、Fcg中华典藏网

黄;饱闷加青皮、砂仁,去人参;渴加麦门冬、知母,去半夏,泻加炒白术、芍药,泻不止加肉豆蔻,去浓朴Fcg中华典藏网

、草果;呕哕加白术、山药、炒砂仁、炒米,去草果、浓朴、苍术;痰多加贝母、竹沥,去半夏、草果;内热盛Fcg中华典藏网

加炒黄芩,去半夏;Fcg中华典藏网

长夏暑热盛加香薷、扁豆,去半夏、藿香。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竹沥饮 治虚疟昏倦,汗多痰盛、舌大,语言混杂不清、脉虚大无力。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当归 生地黄 酸枣仁(炒) 麦门冬(去心) 知母 陈皮Fcg中华典藏网

芍药(各一钱) 乌梅(一个)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入竹沥半盏、姜汁少许同服。Fcg中华典藏网

风暑入阴在脏者,喑疟也。Fcg中华典藏网

柴胡芎归汤 治夜间阴疟,引出阳分则散,后服人参截疟饮止之。Fcg中华典藏网

柴胡 桔梗(去芦) 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浓朴(姜汁炒) 白术(去芦) 干葛 茯苓(去皮) 陈皮Fcg中华典藏网

(各一钱) 红花 甘草(各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二枚、乌梅一个,水煎,食远服。Fcg中华典藏网

人虚者,截补兼用也。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截疟饮 治虚人截疟,一切疟疾并可截之。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当归 青皮(去穣,麸炒) 浓朴(姜汁炒) 柴胡 黄芩 知母(去毛。各Fcg中华典藏网

八分) 桂枝(三分) 常山(酒浸) 草果(去壳。各八分) 鳖甲(醋炙,八分) 乌梅(一个)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二枚、桃脑七个,水煎,露一宿。临发日五更,空心温服。渣待日午再煎服,糖拌乌梅下Fcg中华典藏网

药。切忌鸡、鱼、豆腐、面食及房劳、怒气,戒之即痊。此方俱照前人参养胃汤后开治,加减法相同,截疟饮加酒少许Fcg中华典藏网

尤妙。Fcg中华典藏网

人壮盛者,宜单截也。Fcg中华典藏网

不二饮 治一切新久寒热疟疾,一剂截住,神效。Fcg中华典藏网

常山 槟榔(要一雄一雌者重二钱余药。各二钱) 知母 贝母(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每八钱酒一钟,煎至八分,不可过熟,熟则不效。露一宿;临服日,五更温服,勿令妇人煎药。Fcg中华典藏网

常山七宝饮 治壮健人疟疾可截之。Fcg中华典藏网

常山 草果(去壳) 槟榔 青皮(去穣) 浓朴(姜汁炒) 知母 苍术(米泔制。各一钱) 鳖甲Fcg中华典藏网

(一钱) 乌梅(一个)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桃脑七个,水煎入酒少许,露一宿,临发日,五更温服,午间渣再煎服。汗多加白Fcg中华典藏网

术,去苍术;热多加柴胡、黄芩;寒多加桂枝,口渴加麦门冬、天花粉;痰多加贝母。Fcg中华典藏网

疟久不止者,先截而后补也。Fcg中华典藏网

如圣散 人参(三钱) 常山(三钱) 丁香(二十四个) 甘草(二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用好酒一钟、乌梅一个,煎熟露一宿。临发日,五更温服,用糖拌乌梅下药,时时可食之。Fcg中华典藏网

雄黄截疟丸Fcg中华典藏网

人言(一钱) 雄黄(三钱) 辰砂(三钱) 甘草(二钱) 绿豆粉(一两五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药各为细末,用绿豆粉打糊为丸,如白豆大,外用朱砂为衣。临发日五更,井花水吞服二丸,小儿一丸,Fcg中华典藏网

勿多服。Fcg中华典藏网

疟以后者,须调养血气也。Fcg中华典藏网

参归养荣丸 治疟疾截住后,用此汤药调养血气。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 当归 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陈皮 砂仁 浓朴(姜汁炒) 山药(炒) 莲肉(炒)Fcg中华典藏网

芍药(酒炒) 熟地黄 甘草(炙。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大枣二枚,水煎,温服。疟热虚汗加黄 ,去砂仁。Fcg中华典藏网

腹中有块者,疟母也。凡疟发时,切不可带热饮食,恐不消而成痞块,痞散成鼓者有之矣。Fcg中华典藏网

参归鳖甲汤 治老疟,腹胁有块成疟母。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五分) 青皮(去穣) 黄 (蜜水炒) 鳖甲(醋炙) 当归(酒洗) 茯苓 白术(去芦)Fcg中华典藏网

浓朴(姜汁炒) 香附 抚芎(各八分) 砂仁 山楂(去子) 枳实(麸炒。各五分)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二枚、乌梅一个,水煎,食前温服。如制丸药,加阿魏醋煮化,和前药末,再用Fcg中华典藏网

水醋少许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汤吞下。Fcg中华典藏网

十将军丸 治久疟不瘥,有疟母者。Fcg中华典藏网

三棱(炮) 莪术(生) 青皮(去穣) 陈皮(去白) 草果(去壳) 砂仁 槟榔 乌梅肉 半夏(泡七Fcg中华典藏网

次。各一两) 常山(酒蒸,二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先将常山、草果二味锉,用好酒、醋各一碗入瓦器内,先浸一宿,后入八味药同浸至晚,入瓦铫内炭火煮Fcg中华典藏网

,取出晒干。若无日色,用火焙干为末,半酒半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吞下,日进三服Fcg中华典藏网

。忌生冷、Fcg中华典藏网

鱼腥、酸咸、油腻、面食、炙爆、诸死毒物。服至四两至八两即除根。凡有积聚及烟瘴湿地方,更宜服之。一方加Fcg中华典藏网

苍术、香附醋炒各一两。Fcg中华典藏网

一平素虚弱,兼以劳役内伤夹感寒暑,以致疟疾寒热交作、肢体倦怠、乏力少气,用补中益气汤加黄芩、芍药、半Fcg中华典藏网

夏。有汗及寒重加桂枝,倍黄 ,热盛倍柴胡、黄芩;渴加麦门冬、天花粉。Fcg中华典藏网

大凡久疟多属元气虚寒。盖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阴火下流则寒热交作,或吐涎不食、Fcg中华典藏网

战栗泄泻、手足厥冷,皆脾胃虚弱,但服补中益气汤,其诸证悉愈。(方见补益。)Fcg中华典藏网

大抵久疟,气血俱虚而三日一发者,用十全大补汤。盖邪气在阳分者,浅而易治;邪气在阴分者,深而难治,Fcg中华典藏网

(方见Fcg中华典藏网

补益。)Fcg中华典藏网

一妇人,疟后形体骨立、发热恶寒、自汗盗汗、胸膈痞满,日饮米汤少许,服参术药益胀,卧床半年矣。余Fcg中华典藏网

以为阳气虚寒,用大剂补中益气加附子一钱。二剂诸症渐退,饮食渐进,又二剂痊愈。(方见补益。)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痢疾Fcg中华典藏网

脉∶痢脉多滑,按之虚绝,尺微无阴,涩则少血,沉细者生,洪弦者死。Fcg中华典藏网

痢疾不分赤白,俱作湿热治之明矣。赤属血、白属气,赤白相兼,脓血杂痢,皆因脾胃失调,饮食停滞,Fcg中华典藏网

积于肠胃之间多。其暑湿伤脾,故作痢疾,起于肚腹疼痛,大便里急后重,小水短赤不长,身凉脉缓者易治,身Fcg中华典藏网

热脉弦急者难治。痢疾初起一二日,元气壮实者,先用玄白散,虚弱者,用芍药汤疏通积滞。三四日以后,元气Fcg中华典藏网

渐弱,调和饮食加减治之。如不止,服参归芍药汤调理脾胃、补益元气。久不愈,方可服人参养脏汤加减治之。Fcg中华典藏网

切不可骤用粟壳等药,止塞太早,恐内积气未尽,成休息痢,亦恐毒攻上,胸腹饱闷作疼,恶心呕哕发呃,难治,Fcg中华典藏网

因毒瓦斯攻胃故也。先水泻,后脓血者,是肾传脾,难愈;先脓血,后水泻者,是脾传肾,易愈。又有痢下鲜血者,Fcg中华典藏网

如尘腐色者,如屋漏水者,大孔如竹筒者,呕哕发呃、烦躁身热者,俱难治也。如鱼脑髓者,身热脉数大,半生半死Fcg中华典藏网

也。大抵治痢疾一二日,元气未虚,治宜疏通积滞,此通因通用之法;三四日后,不可疏通,恐元气虚也,Fcg中华典藏网

当清热解毒、调养脾胃为主。经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若大肠积滞壅实而后重,法当疏导之,若Fcg中华典藏网

大肠气虚下陷而后重,法当升补之。Fcg中华典藏网

初下痢者,不分赤白,皆湿热也。壮盛人初痢宜利之。Fcg中华典藏网

玄白散 治痢疾初起,里急后重,腹痛脓血窘迫,壮盛人一剂即愈。Fcg中华典藏网

牵牛(赤痢用黑、白痢用白,赤白相杂,黑白兼用,半生半炒捣碎) 生地黄 赤芍 归尾 槟榔 枳壳(去瓤,Fcg中华典藏网

麸炒) 莪术(煨) 黄连(各一钱) 大黄(二钱) 暑月加香薷(一钱,炒)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以利二三次为度。Fcg中华典藏网

虚弱人初痢宜清之。Fcg中华典藏网

芍药汤Fcg中华典藏网

芍药(二钱) 木香(一钱) 当归(一钱) 枳壳(去穣,一钱) 黄芩(去朽,一钱) 槟榔(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黄连(二钱) 甘草(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下痢稍久者,宜调和也。Fcg中华典藏网

调和饮Fcg中华典藏网

白芍(三钱) 当归(一钱) 川芎(二钱) 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桃仁(一钱) 升麻(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如红痢根据本方;如白痢,用吴茱萸一钱、芩连用酒炒,赤白痢加白术、茯苓、陈皮、香Fcg中华典藏网

附各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痢因热积而气滞者,宜清热顺气也。Fcg中华典藏网

立效散 治赤白痢疾,脓血相兼,里急后重,疼痛,一服立止。Fcg中华典藏网

净黄连(四两,酒洗,吴茱萸三两同炒,去茱萸不用) 陈枳壳(二两,去穣,麸炒)Fcg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黄酒调下;泄泻,米汤下;噤口痢疾,陈仓米汤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下痢发热不退者,肠胃中有风邪也。Fcg中华典藏网

仓廪散 治痢疾赤白,发热不退,肠胃中有风邪热毒及时行瘟疫,沿门阖境,皆下痢噤口者,服之神Fcg中华典藏网

效。即人参败毒散加黄连、陈仓米三百粒,姜枣煎服。如痢后手足痛加槟榔、木瓜;噤口痢加陈仓米一撮、石莲Fcg中华典藏网

肉七枚。Fcg中华典藏网

下痢发热,便闭者,表里有实热也。六一顺气汤。(方见伤寒。)治痢不问赤白相杂,肚痛,里急后重,浑Fcg中华典藏网

身发热,口干发渴,用此通利即止。Fcg中华典藏网

下痢噤口不食者,脾虚胃热甚也。Fcg中华典藏网

参连汤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五钱) 黄连(一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终日时呷之。如吐,再强饮,但得一口呷下咽喉,即好,加石莲肉三钱尤效。外以田螺捣Fcg中华典藏网

烂脐中,引药下行故也。Fcg中华典藏网

开噤汤 治噤口痢疾。徐元济传。Fcg中华典藏网

砂仁(一钱,研) 砂糖(七钱) 细茶(五钱) 生姜(五片)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二钟煎至八分,露一宿,次早面北温服。外用木鳖子二钱去壳、麝香二分,共捣置脐中即思食。Fcg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噤口痢、米谷不下者神效。Fcg中华典藏网

用石莲肉为末,每服二三钱,用陈仓米汤调下即效。呕加生姜汁二三匙。Fcg中华典藏网

下痢久不止者,宜调养气血兼升涩也。Fcg中华典藏网

参归芍药汤 治痢久一二十日,痢多不止,用此调养气血自愈。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一钱) 当归(酒洗,二钱) 茯苓 白术(一钱) 砂仁(七分) 山药(炒) 陈皮(各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甘草(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乌梅一个、灯草一团、莲肉七个,水煎温服,照后加减。噤口痢不食者,胃口热极故也,加炒黄Fcg中华典藏网

连、莲肉、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炒米、乌梅,清热开胃为主。下痢腹痛、里急后重者,是热极气滞也。又云∶里急者,腹中不宽快也。Fcg中华典藏网

亦有虚坐而大便不行者,皆血虚也。血虚则里急后重,如四物汤之类治之,加木香、槟榔,和消积气则后重自除。Fcg中华典藏网

久痢后重不除者,虚气坠下也。治痢用下药挨积仍后重者,乃阳不升也,用升麻为君,加人参、当归,芍药Fcg中华典藏网

为君,升麻少许提气。Fcg中华典藏网

大凡痢作痛者,热流下也,加炒芩、芍药清之。Fcg中华典藏网

痢后发热不止,或积少但虚坐努力者,俱是血虚故也,倍加当归、芍药、地黄滋养阴血,其热自安。Fcg中华典藏网

积中有紫血者,是瘀血也,加芍药、红花生血和血,则便血自愈。Fcg中华典藏网

痢下如绿豆汁者,是湿也,加苍术、白术渗湿利小便。Fcg中华典藏网

实肠散 治久痢去多,不分赤白,用此末药换出黄粪来。Fcg中华典藏网

干山药(炒黄色,一两) 好莲肉(炒,去心,一两) 炒黄米(一合)Fcg中华典藏网

上共为细末,用砂糖调热汤和匀前药末,不干不稀。渐渐调服,后用清米汤漱口,常服之最效。Fcg中华典藏网

汤泡饮 治久痢不愈,无分赤白,俱可服。Fcg中华典藏网

粟壳(蜜水炒,三钱) 乌梅(一个,去核) 甘草(三分) 蜜(三匙)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碎,用滚水一钟,泡浸一时,去渣,三次服之。Fcg中华典藏网

真人养脏汤 治大人小儿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或如脓血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或脱肛下坠、酒毒Fcg中华典藏网

便血并皆治之。Fcg中华典藏网

肉桂(五分) 人参(去芦) 当归 诃子(煨去核) 木香 甘草(炙) 肉豆蔻(面裹煨,各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芍药 白术(各一钱) 枳壳(蜜炙,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食前温服。脏寒者加附子一钱制。Fcg中华典藏网

痢疾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思饮食,瘦弱之甚者,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炒芍、泽泻、木香、砂仁、白Fcg中华典藏网

蔻、地榆、米壳醋炒。Fcg中华典藏网

大抵久痢不止,多属血气虚弱,宜用八珍汤。若脾气虚而血弱者,用四君子汤;若胃气虚而血弱者,用补中Fcg中华典藏网

益气汤。大凡此症久而不愈,或变症百出,但守前法,久之自愈。一血痢及下血久不止,用六味丸加地榆、阿胶、Fcg中华典藏网

黄连、黄芩、生地黄。(以上四方俱见补益。)Fcg中华典藏网

补遗方Fcg中华典藏网

狗皮膏 贴泻痢如神。Fcg中华典藏网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木鳖子(十个) 杏仁(四十九个) 桃枝(四十九节,二指长) 柳枝Fcg中华典藏网

(四十九节,如箸大)Fcg中华典藏网

上用香油七两,将木鳖子以下四味入油炸,浮捞起渣,下好黄丹飞过三两,熬将成膏,用槐枝不住手搅,滴水Fcg中华典藏网

成珠退火,再入乳香、没药,加麝香一分搅匀。退火毒以狗皮摊膏贴脐上。Fcg中华典藏网

泻痢膏Fcg中华典藏网

赤石脂(四两) 诃子(四两) 罂粟壳(四两) 干姜(五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以上为细末,用真麻油二斤四两,熬去四两,止吊二斤,再熬滚入上好飞黄丹一斤,熬黑色,滴水成珠,方入Fcg中华典藏网

后四味药∶龙骨二两、乳香五钱、没药五钱、麝香一钱,俱为细末,入内搅匀退火。出火毒,摊贴脐上,每一个Fcg中华典藏网

重三钱。冬月可加肉蔻五钱。Fcg中华典藏网

秘方 治痢久不愈者,用白萝卜取汁一钟,蜜一钟,共煎滚调匀,温服立止。Fcg中华典藏网

又方Fcg中华典藏网

用阴干陈久萝卜英煎汤服之,止痢如神。Fcg中华典藏网

又方Fcg中华典藏网

用大团鱼一个,水煮去肠甲,加生姜七片、砂糖一小块,不用盐酱,少入米粉作羹吃一二碗,其痢立止。Fcg中华典藏网

大司寇春冈刘公,年近古稀,患痢脓血腹痛,诸医弗效。余诊六脉微数,此肥甘太过,内有积热,当服酒Fcg中华典藏网

蒸大黄一两清利之。公曰∶吾衰老恐不能,唯滋补、平和之剂可也。余再四宽释,公意始从,遂服之,逾日而愈。Fcg中华典藏网

通府竹峰何公,患痢赤白,昼夜无度,遍身瘙痒,心中烦躁。予诊六脉大数,人迎偏盛,此风邪热毒也。Fcg中华典藏网

以人参败毒散加防风、荆芥、黄连,去人参,二服即愈。又诊六脉仍前大数,余曰∶数则心烦,大则病进,将来Fcg中华典藏网

必有痰喘之患不起。后逾月,果如其言。Fcg中华典藏网

一人痢后两足浮肿、胸膈胀满、小便短少。用分利之剂,遍身肿兼气喘。余曰∶两足浮肿,脾气下陷也,Fcg中华典藏网

胸膈胀满,脾虚作痞也;小便短少,肺不能生肾也;身肿气喘,脾不能生肺也。用补中益气加附子而愈。半载后,Fcg中华典藏网

因酒食劳倦两目浮肿、小便短少,仍服前药顿愈。(方见补益。)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泄泻Fcg中华典藏网

脉∶泻脉自沉。沉迟寒侵,沉数火热,沉虚滑脱,暑湿缓弱,多在夏月。Fcg中华典藏网

泄泻之症,只因脾胃虚弱,饥寒饮食过度,或为风寒暑湿所伤,皆令泄泻。治须分利小便、健脾燥湿为主。Fcg中华典藏网

若泻太多而不止者,当用补住为要。若泻不止,手足寒、脉虚脱、烦躁发呃、气短、目直视、昏冒不识人者,皆死Fcg中华典藏网

症也。若泄泻初起,不可就用补塞,恐积气未尽而成腹疼饱闷、恶心烦躁发呃而死。直待泻去四五次方可补住。此Fcg中华典藏网

大法也。Fcg中华典藏网

泄泻清浊不分者,湿多成五泻也。Fcg中华典藏网

胃苓汤 治脾胃不和,腹痛泄泻,水谷不化,阴阳不分。Fcg中华典藏网

苍术(米泔制)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猪苓 泽泻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白芍(煨。各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肉桂 甘草(炙。各二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枣子煎,空心温服。水泻加滑石;暴痢赤白相杂,腹痛里急后重去桂,加木香、槟榔、黄Fcg中华典藏网

连,水煎服;久泻加升麻;胜湿加防风、升麻,食积加神曲、麦芽、山楂;气虚加参、术。Fcg中华典藏网

寒泄者,悠悠腹痛,泻无休止,色青,脉沉迟是也。Fcg中华典藏网

理中汤 治寒泻症。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去芦) 干姜(炒。各一钱) 官桂 甘草(炙。各五分) 陈皮 藿香 茯苓(去皮)Fcg中华典藏网

良姜(各七分) 乌梅(一个)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灯草一团,水煎温服。寒极手足冷,脉沉细,加附子去良姜、官桂;腹痛加Fcg中华典藏网

浓朴、砂仁、木香,去人参,呕哕恶心加丁香、半夏,去良姜、官桂;泻不止加苍术、山药;泻多不止加肉蔻、Fcg中华典藏网

诃子、附子,去良姜、官桂;虚汗加黄 ,去藿香、官桂;饱闷加浓朴、砂仁,去人参、良姜、官桂。Fcg中华典藏网

火泻者,腹中痛一阵,泻一阵,后去如汤,后重如滞,泻下赤色,小水短赤,烦渴脉数是也。(即火泻也。)Fcg中华典藏网

四苓散 治火泻热泻。Fcg中华典藏网

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苍术(炒) 山药 芍药 山栀(炒) 陈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乌梅Fcg中华典藏网

(一个)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灯草一团,水煎温服。饱闷加浓朴、砂仁,去山药,腹痛加浓朴、砂仁、木香、茴香,去白术,呕Fcg中华典藏网

哕恶心加藿香、乌梅、莲肉、砂仁、人参;小水短赤加木通、车Fcg中华典藏网

前,去泽泻,口燥烦渴加黄连、麦芽、莲肉、乌梅、干葛,去泽泻、苍术;泻多元气虚脱昏倦加人参、黄 ,Fcg中华典藏网

去泽泻、苍术;夏月暑泻加香藿、扁豆;泻多烦躁加炒黄连、人参、辰砂、乌梅,去苍术、泽泻;泻多不止Fcg中华典藏网

加肉蔻、乌梅、人参,去泽泻、山栀,发热脉数加柴胡、炒黄芩、乌梅。Fcg中华典藏网

暑泻者,夏月暴泻如水,面垢、脉虚、烦渴、自汗是也。香薷饮(方见中暑。)根据本方加人参、白术、Fcg中华典藏网

茯苓、白芍、陈皮、甘草,炒米一撮、乌梅一个、灯芯一团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湿泻者,泻水多而腹不痛,腹响雷鸣,脉细是也。Fcg中华典藏网

五苓散 治湿泻症。Fcg中华典藏网

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猪苓 泽泻 山药 陈皮 苍术(米泔制) 砂仁(炒) 肉蔻(面包煨,Fcg中华典藏网

捶去油) 诃子(煨,去核。各八分) 官桂 甘草(炙。各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乌梅一个、灯芯一团,水煎温服。照前理中汤加减同前。Fcg中华典藏网

风泻者,泻而便带清血,脉浮弦是也。Fcg中华典藏网

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客于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肠虚满,肠鸣疼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Fcg中华典藏网

下瘀血并治有效。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炒) 人参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肉桂(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入粟米一撮,水煎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食积泻者,腹疼甚而泻,泻后痛减,脉弦是也。香砂平胃散,根据本方去枳壳,加白术、茯苓。Fcg中华典藏网

痰泻者,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脉沉滑是也。Fcg中华典藏网

二陈汤 治痰泻症。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苍术(米泔制) 砂Fcg中华典藏网

仁山药(炒) 车前 木通 浓朴(姜汁炒) 甘草(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灯草一团,水煎温服。泻不止加肉蔻、诃子,去浓朴,照香砂六君子汤Fcg中华典藏网

加减相同;滑泻不止,灸百会一穴、天枢二穴、中脘一穴、气海一穴。Fcg中华典藏网

虚泻者,饮食入胃即泻,水谷不化,脉微弱是也。Fcg中华典藏网

参苓白术散 治气虚泄泻。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山药(炒) 砂仁(研) 藿香 陈皮 干姜(炒) 莲肉(去心皮)Fcg中华典藏网

诃子(煨) 肉蔻(煨去油) 甘草(炙。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灯芯一团,水煎服。呕哕恶心加半夏、乌梅;若元气虚脱昏倦加黄 、升麻少许,去Fcg中华典藏网

砂仁、藿香;饱闷加浓朴,去肉蔻、诃子;小水短涩加木通、车前,去干姜;泻甚不止加炒苍术、乌梅、熟附子Fcg中华典藏网

少许。Fcg中华典藏网

脾泻者,食后到饱,泻后即宽,脉细是也。Fcg中华典藏网

香附六君子汤 治脾泻症。Fcg中华典藏网

香附(炒) 砂仁 浓朴(姜汁炒) 陈皮 人参 白术(去芦) 芍药(炒) 苍术(炒) 山药(炒)Fcg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一片、乌梅一个,水煎温服。腹痛加木香、茴香,去人参、山药;渴加干葛、乌梅;小水赤短Fcg中华典藏网

加木通、车前;呕哕恶心加藿香、乌梅、半夏;夏月加炒黄连、白扁豆;冬月加煨干姜,去芍药。Fcg中华典藏网

滑泻者,日夜无度,肠胃虚寒不禁,脉沉细是也。(即滑泻也。)Fcg中华典藏网

八柱汤 治肠胃虚寒滑泻不禁。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肉蔻(煨) 干姜(炒) 诃子(煨) 附子(面裹煨,去皮脐) 粟壳(蜜炒)Fcg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乌梅一个、灯草一团,水煎温服。照前理中汤加减相同。Fcg中华典藏网

温脾散 治久泻米谷不化,水谷入口实时直下,下元虚冷滑脱。Fcg中华典藏网

黄 (蜜炒) 人参(去芦) 白术(土炒) 白茯苓(去皮) 山药(炒) 干姜(炒) 诃子(煨去核)Fcg中华典藏网

肉蔻(煨去油) 粟壳(蜜炒) 草果(去皮) 丁香 肉桂 大附子(制) 黄连(姜汁炒) 砂仁 陈皮Fcg中华典藏网

浓朴(姜汁炒) 甘草(炙。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枣煎,空心服。Fcg中华典藏网

八仙糕 治脾胃虚损,泄泻不止,理脾胃、消饮食,最益老人小儿。Fcg中华典藏网

枳实(去穣,麸炒,四两) 白术(陈壁土炒,四两) 白茯苓(去皮,二两) 陈皮(炒,二两) 干山药Fcg中华典藏网

(四两) 莲肉(去心皮,二两) 山楂肉(去核,二两) 楝参(一两,气盛者砂仁一两代之)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用白粳米五升、糯米一升半打粉,用蜜三斤入药末和匀。如做糕法,先就笼中划小块蒸熟,取出火烘干,Fcg中华典藏网

瓦罐收贮封固。取三五片食之,以白汤漱口。Fcg中华典藏网

一、因内伤劳倦,饮食化迟作泻及脾胃素蕴湿热,但遇饮食劳倦即发,而肢体酸软沉困泄泻者,用补中益气汤Fcg中华典藏网

去当归,加芍药、茯苓、苍术、猪苓、泽泻、姜枣煎服。(方见补益。)Fcg中华典藏网

凡泄泻病误服参、 等甘温之药,能生湿热,故反助病邪;久则湿热甚而为疸矣。唯用苦寒泻湿热、苦温泻湿Fcg中华典藏网

寒则愈。泻止后,脾胃虚弱,方可用参、 等药以补之。(湿热宜用茵陈五苓散,方见中暑。)Fcg中华典藏网

一、肾虚久泻不止,用六味丸加五味子、破故纸、肉豆蔻,吴茱萸。若久泻,脾胃虚寒不禁者,用六君子汤加Fcg中华典藏网

炮干姜、肉桂(方见补益;)若命门火衰而脾土虚寒者,用八味丸(方见补益;)若脾肾气血俱虚者,用十全大补Fcg中华典藏网

汤送四神丸;若大便滑利、小便闭涩,或肢体渐肿、喘嗽唾痰,为脾肾气血俱虚,Fcg中华典藏网

用十全大补汤送四神丸;若大便滑利、小便闭涩,或肢体渐肿,喘嗽唾痰为脾胃亏损,用金匮加减肾气丸。Fcg中华典藏网

(方见补益。)Fcg中华典藏网

大抵久泻多因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泄。若非补中益气汤、四神丸滋其本Fcg中华典藏网

源,后必胸痞腹胀、小便淋沥,多致不起。Fcg中华典藏网

四神丸 治脾胃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或泻痢腹痛等症,兼治肾泄,清晨溏泄一二次,经年弗Fcg中华典藏网

止者。Fcg中华典藏网

破故纸(四两,酒浸炒) 吴茱萸(一两,泡过炒) 肉豆蔻(二两,面裹煨) 五味子(二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用生姜八两切片,同枣一百枚煮烂,去姜取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半,淡盐汤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一方去吴茱萸、五味子,加木香、茴香炒,各一两。Fcg中华典藏网

治泄泻三五年不愈者,唯灸百会穴五七壮即愈。Fcg中华典藏网

补遗方Fcg中华典藏网

治水泻痢疾神效。Fcg中华典藏网

石莲肉(为末,二钱) 细茶(五钱) 生姜(三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茶、姜二味,煎汤调莲绞肉服。Fcg中华典藏网

又方 治泻痢。Fcg中华典藏网

莲肉(二两,为末)Fcg中华典藏网

五更空心,无根水调服。忌半日勿饮食,仍忌荤腥生冷一切。Fcg中华典藏网

除湿健脾汤 久泻色苍而齿疏倦怠,食减下坠。Fcg中华典藏网

白术(去芦,炒,一钱半) 苍术(米泔浸,炒、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白芍(醋炒,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八分) 浓朴(去皮,姜炒,六分) 陈皮(八分) 猪苓 泽泻(各七分) 柴胡 升麻(各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防风(去芦,六分) 甘草(炙,四分) 久泻加南星(面包煨,七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早晚热服。Fcg中华典藏网

参术健脾丸 滋养元气、补理脾胃、益肾水、温下元、进饮食、调中下气,脐腹冷痛、泄泻年久不止,Fcg中华典藏网

此药补温脾肾、除寒湿、大补诸虚。Fcg中华典藏网

苍术(八两,二两盐水浸,二两米泔浸,二两醋浸,二两葱白炒) 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Fcg中华典藏网

干山药(炒) 破故纸(酒炒) 枸杞子(去梗) 菟丝子(酒制,焙) 莲肉(去心。各二两) 川楝子Fcg中华典藏网

(取肉) 五味子 川牛膝(去芦。各一两半) 川椒(去目,炒) 小茴香(盐炒) 陈皮 木香(不见火)Fcg中华典藏网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各五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盐汤送下,以干物压之。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霍乱Fcg中华典藏网

脉∶霍乱吐泻,滑而不匀,或微而涩,代伏惊人,热多洪滑,弦滑食论。Fcg中华典藏网

夫霍乱者,有湿霍乱、有干霍乱,皆是内伤饮食生冷、外感风寒暑湿而成。湿霍乱,忽时心腹疼痛,或上吐,Fcg中华典藏网

或下泻,或吐泻齐作,搅乱不安,四肢厥冷,六脉沉欲绝,此名湿霍乱,俗云虎野狼病。因风则伯风有汗;因寒则Fcg中华典藏网

怕寒无汗;因暑则热烦躁闷;因湿则身体重着;因食则胸腹饱闷。治用正气散加减。若吐泻烦渴躁不止、厥冷痛甚、Fcg中华典藏网

转筋入腹者死。夏月因伏暑热,伏暑霍乱吐泻者甚多,手足虽厥冷,脉虽虚小,切不可用姜附热药治,在暑症香Fcg中华典藏网

薷饮内治之。有干霍乱者,最难治,死在须臾,俗云搅肠痧。忽然心腹绞痛、手足厥冷、脉沉细或沉伏、欲吐不得Fcg中华典藏网

吐、欲泻不得泻,阴阳乖隔,升降不通,急用盐汤探吐及刺委中穴出血,治用理中汤加减。慎勿用米汤补住邪气难Fcg中华典藏网

治。直待吐泻后,方可用清米汤补接元气。若吐泻不出,胸腹胀硬,面唇青,手足冷过肘膝,六Fcg中华典藏网

脉伏绝,气喘急,舌短囊缩者,死症也。Fcg中华典藏网

湿霍乱者,吐泻腹痛,脉沉伏欲绝也。Fcg中华典藏网

藿香正气散 治四时不正之气、寒疫时气、山岚瘴气、雨湿蒸气,或中寒腹痛吐利,中暑冒风吐泻,中Fcg中华典藏网

湿身重泄泻,或不服水土,脾胃不和,饮食停滞,复感外寒,头痛憎寒,或呕逆恶心、胸膈痞闷,或发热无汗者Fcg中华典藏网

并皆治之。Fcg中华典藏网

藿香(二钱) 紫苏 陈皮 浓朴(姜汁炒) 半夏(姜汁炒)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桔梗Fcg中华典藏网

大腹皮 白芷 甘草(炙。各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枣煎,温服。霍乱转筋加木瓜;腹痛加炒芍药,寒痛加官桂,冷甚加干姜,饮食不化,心下Fcg中华典藏网

痞闷加香附、砂仁;米谷不化加神曲、麦芽;肉食不化加山楂;心下痞加枳实、青皮;中暑冒风加香薷、扁豆;Fcg中华典藏网

时气憎寒壮热加柴胡、干葛;发热加麦门冬、淡竹叶;口渴作泄,小便不利,合五苓散;湿热相搏,霍乱转筋,烦Fcg中华典藏网

渴闷乱,合黄连香薷散,心腹绞痛加木香;若频欲登厕不通利者,加枳壳。Fcg中华典藏网

夏月暑热霍乱者,吐泻烦渴、自汗脉浮也。香薷饮(方见暑症。)夏月暑热明知,多食生冷、瓜果、面食,却Fcg中华典藏网

于风凉处坐卧,以致饮食停滞,胸腹饱胀作痛,或吐或泻,手足冷,脉沉细,或伏暑,是湿霍乱。用前正气散内加Fcg中华典藏网

减治之。不可作夏月伏暑。霍乱吐泻腹痛、口渴烦躁、自汗面垢、脉虚躁乱不宁者,此是伏暑霍乱也,香薷饮加减Fcg中华典藏网

治之。Fcg中华典藏网

干霍乱者,心腹饱胀绞痛,不吐不泻,脉沉欲绝也。(先用盐汤探吐,急用此方。)Fcg中华典藏网

理中汤 治干霍乱,心腹饱胀、绞痛、不吐不泻,脉沉欲绝。Fcg中华典藏网

藿香 苍术(米泔制) 浓朴(姜汁炒) 砂仁 香附 木香 枳壳(麸炒)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Fcg中华典藏网

干姜 官桂(各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磨木香调服。夏月干霍乱不吐不泻、胸腹绞痛、烦渴自汗,不可用姜桂;心腹Fcg中华典藏网

绞痛、面唇青、手足冷、脉伏欲绝加附子、茴香,去苍术;心腹饱闷硬痛结实者,加槟榔、枳实、山楂、栝蒌、Fcg中华典藏网

萝卜子,去甘草、枳壳、苍术,胃寒呕哕发呃加丁香、茴香、香附、良姜,去官桂、甘草、苍术;虚汗加附子,Fcg中华典藏网

去苍术;外用炒生姜渣揉法,急用盐汤探吐,得物出为好,及刺委中穴,血出甚妙。Fcg中华典藏网

霍乱吐泻止后,发热头疼身痛、口干脉数者。Fcg中华典藏网

参胡三白汤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五分) 柴胡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白芍(炒) 当归 陈皮 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Fcg中华典藏网

(十粒) 山栀子 甘草(各五分) 乌梅(一个)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枣一枚,灯草一团,水煎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有异乡人初到地方不服水土,或吐或泻、胸腹饱闷,或肿胀不吐泻者,宜服。Fcg中华典藏网

加减正气散Fcg中华典藏网

藿香 苍术(米泔浸炒)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砂仁 香附 半夏(姜汁炒) 甘草(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一枚、灯芯一团,水煎温服。泻加白术炒、山药、乌梅、炒米,呕吐同上;腹痛加Fcg中华典藏网

木香、茴香;饱闷加益智仁、大腹皮;发肿气喘加苏子、桑白皮、木通、猪苓、大腹皮、木香,去甘草;小水短Fcg中华典藏网

赤加木通、猪苓、山栀、车前,去半夏、甘草;胸腹饱胀,或四肢浮肿,如不吐泻者,加萝卜子、枳壳、大腹皮、Fcg中华典藏网

木通,去半夏、甘草;内热烦渴加葛根、黄连、山栀、乌梅,去半夏、甘草,内寒手足冷、脉沉细,加干姜、官Fcg中华典藏网

桂。Fcg中华典藏网

补遗方Fcg中华典藏网

治霍乱吐泻,用绿豆粉和白砂糖少许,服之即愈。Fcg中华典藏网

干霍乱不得吐者,用淡汤一碗,入皂角末三分,盐一撮调服探吐之。慎勿与米汤吃,反动邪气则难治矣。Fcg中华典藏网

治霍乱吐泻Fcg中华典藏网

干姜 胡椒 胡黄连(各三分)、绿豆粉(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三分,沸汤点服。Fcg中华典藏网

阴阳汤 用井水和百沸汤各半碗同服,神效。Fcg中华典藏网

洗法 治霍乱转筋,蓼一把,去两头,水煎熏洗。Fcg中华典藏网

灸法 治霍乱已死,腹中有暖气者,用盐纳脐中,灸七壮。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呕吐Fcg中华典藏网

脉∶呕吐无他,寸紧滑数,微数血虚,单浮胃薄,芤则有瘀,最忌涩弱。Fcg中华典藏网

呕吐者,有声有物,胃气有所伤也。Fcg中华典藏网

保中汤 治呕吐不止,饮食不下。Fcg中华典藏网

藿香梗 白术(去芦,各一钱) 陈皮 半夏(姜制) 白茯苓(去皮。各八分) 黄连(土炒) 黄芩Fcg中华典藏网

(去朽,土炒) 山栀(姜汁炒,各一钱) 砂仁(三分) 甘草(二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长流水和胶泥澄清二钟,煎至一钟,稍冷顿服。Fcg中华典藏网

呕哕清水冷涎,脉沉退者,是寒吐也。Fcg中华典藏网

理中汤 治胃寒呕吐清水冷涎。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 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干姜(炒) 陈皮 藿香 丁香 半夏(姜汁炒) 砂仁(炒)Fcg中华典藏网

官桂(各二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徐徐温服。寒极手足冷,脉微、吐不出者,加附子,去官桂,烦躁Fcg中华典藏网

加辰砂、炒米。Fcg中华典藏网

烦渴脉数呕哕者,是热吐也。Fcg中华典藏网

黄连竹茹汤 治胃热烦渴呕吐。Fcg中华典藏网

黄连(姜汁炒) 山栀(炒黑) 竹茹(各一钱) 人参(五分)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 白芍(炒) 麦门冬(去心) 甘草(三分) 炒米(一撮) 发热加柴胡。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乌梅一个、枣一枚,水煎。徐徐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呕哕痰涎者,是痰火也。Fcg中华典藏网

二陈汤 治痰火呕吐也。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 半夏(姜炒) 茯苓(去皮) 甘草 加人参、白术、竹茹、砂仁、山栀(炒)、麦门冬Fcg中华典藏网

(去心,各等分)、乌梅(一个)。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一枚,水煎,不拘时徐徐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水寒停胃呕吐者,宜燥湿也。Fcg中华典藏网

茯苓半夏汤 治水寒停胃呕吐。Fcg中华典藏网

茯苓(去皮) 半夏(姜汁炒) 陈皮 苍术(米泔浸炒) 浓朴(姜汁炒。各一钱) 砂仁(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藿香(八分) 干姜(炒,三分) 乌梅(一个)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一钟、生姜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时涂徐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饱闷作酸呕吐者,是停食吐也。香砂平胃散,治停食呕吐。(方见伤寒)。Fcg中华典藏网

久病呕吐者,脾胃不纳谷也。Fcg中华典藏网

六君子汤 治久病胃虚呕吐。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白芍(炒) 山药(炒) 当归(各一钱) 藿香 砂仁Fcg中华典藏网

(各五分) 莲肉(十粒) 乌梅(一个) 半夏(姜汁炒) 陈皮(各八分) 甘草(三分) 炒米(百粒)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徐徐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恶心者,心中兀兀然无奈,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此为恶心,非心经病。胃口有寒、有热、有痰火、有Fcg中华典藏网

胃虚、有停Fcg中华典藏网

食、有水饮,与呕吐同治法。Fcg中华典藏网

梁太府乃因患头晕呕吐,闻药即呕。诸医措手。余以伏龙肝为末,水丸塞两鼻孔,用保中汤以长流水入胶Fcg中华典藏网

泥搅澄煎,稍冷,频服之而安。Fcg中华典藏网

信陵府桂台殿下夫人,患因性气不好,一怒即便呕吐、胸膈不利、烦躁不睡、腹痛便闭、食下即吐,已经Fcg中华典藏网

八日,心慌喘急垂危,后事已备,举家哭泣。召余诊,六脉虚微,此血虚胃弱,气郁痰火也。以二陈汤加姜连、Fcg中华典藏网

酒芩、炒栀、当归、酒芍、香附、竹茹、白术,入竹沥、姜汁,二服而安。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翻胃Fcg中华典藏网

脉∶反胃噎膈,寸紧尺涩,紧芤或弦虚寒之厄,关沉有痰,浮涩脾积,浮弱虚气,涩小血弱,若涩而沉,七Fcg中华典藏网

情所搏。Fcg中华典藏网

夫膈噎翻胃之症,皆由七情太过而动五脏之火,熏蒸津液而痰益盛,脾胃渐衰,饮食不得流行,为膈、为噎Fcg中华典藏网

、为翻胃也。丹溪云∶年高者不治。盖年少之人,气血未虚,用药劫去痰,虽得暂愈,其病立复。所以然者,气Fcg中华典藏网

虚则不能运化而生痰,血虚则不能滋润而生火也。又云∶此症切不可用香燥之药而浓滋味。盖症属热燥,故不可Fcg中华典藏网

用香燥之药。香能散气,燥能耗血,浓滋味能助火而生痰也。粗工不识病源,但见斯疾,便以峻剂拨之而取刻效,Fcg中华典藏网

以图浓贿。不思病危,复而不救,可不叹哉!Fcg中华典藏网

大凡膈噎翻胃,不可服辛热香燥,最能耗血。粪如羊屎者不治,大肠无血故也。口吐白沫者不治,气血俱惫Fcg中华典藏网

故也。Fcg中华典藏网

翻胃者,胃虚吐食而不纳也。Fcg中华典藏网

安胃汤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五分) 白术(三分) 茯苓(去皮) 山药(炒) 当归 陈皮 半Fcg中华典藏网

夏(姜汁炒) 藿香(各一钱) 砂仁(五分) 黄连(姜汁炒) 莲肉(各八分)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乌梅一个,水煎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顺气和中汤 治呕吐翻胃、嘈杂吞酸、痞闷噫气、噎膈、心腹刺痛、恶心吐痰水。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盐水浸炒,一钱) 半夏(姜汁炒,七分) 白茯苓(去皮,七分) 白术(去芦,土炒,八分)Fcg中华典藏网

枳实(麸炒,五分) 香附(醋浸炒,一钱) 砂仁(炒,三分) 黄连(姜汁和猪胆汁拌炒,六分) 山栀(姜Fcg中华典藏网

汁炒黑,一钱) 神曲(炒,六分) 甘草(炙,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长流水入胶泥搅,澄清水一钟,煎至七分,入竹沥、童便、姜汁,不拘时,细细Fcg中华典藏网

温服。如气虚加黄 、人参各八分;如血虚加当归七分、川芎五分;如气恼或气不舒畅加乌药五分、木香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如胸膈饱闷加萝卜子炒六分;如心下嘈杂醋心加吴茱萸四分,倍黄连、白术;如呕吐不吐加藿香梗七分。Fcg中华典藏网

太仓丸 治噎膈翻胃,脾胃虚弱,不思饮食。Fcg中华典藏网

白豆蔻(二两) 砂仁(二两) 陈仓米(一升,黄土炒熟)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淡姜汤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气血虚而翻胃者,宜攻补兼济也。Fcg中华典藏网

王道无忧散 治翻胃膈噎。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 白芍(炒) 川芎 生地黄(各八分) 赤芍(五分) 白术(土炒) 白茯苓(去皮。各一钱二分)Fcg中华典藏网

赤茯苓 砂仁 枳实(麸炒) 香附 乌药 陈皮 半夏(姜汁炒) 藿香 槟榔 猪苓 木通 天门冬(去心)Fcg中华典藏网

麦门冬(去心) 黄柏(人乳炒) 知母(人乳炒) 黄芩(炒,各八分) 粉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年老之人,阴血枯槁,痰火气结,升而不降,饮食不下者,乃成膈噎之病也。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养血汤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 白芍(炒) 熟地黄 茯苓(去皮。各一钱) 贝母(去心) 栝蒌(去壳) 枳实(麸炒)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 浓朴(姜汁炒) 香附 抚芎 苏子(炒、各七分) 沉香(五分) 黄连(用吴茱萸同炒,去茱萸,Fcg中华典藏网

用连八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一枚,水煎,竹沥磨沉香调服。Fcg中华典藏网

年少之人,有患膈噎者,胃脘血燥不润,便闭塞而食不下也。Fcg中华典藏网

生津补血汤 治年少胃脘血燥,故塞。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 白芍(炒) 熟地黄 生地黄 茯苓(去皮,各一钱) 枳实(麸炒) 陈皮 黄连(炒) 苏子Fcg中华典藏网

贝母(去心。各七分) 砂仁 沉香(各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一片、枣一枚,水煎,竹沥、沉香同服。Fcg中华典藏网

翻胃因气恼者,宜顺气化痰清火也。Fcg中华典藏网

四子调中汤 治翻胃,或小便赤、大便闭及痰气壅盛者。Fcg中华典藏网

青皮(五分,去穣,麸炒) 陈皮(五分) 枳实(麸炒,一钱) 香附(炒一钱) 黄连(姜汁炒,七分)Fcg中华典藏网

半夏(姜汁炒,二钱) 栝蒌仁(炒,一钱) 苏子(炒) 白芥子(炒) 桃仁(去皮尖。各一钱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茯苓(去皮) 木通(各一钱) 沉香 芒硝(各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稍热服。Fcg中华典藏网

五子散 治气膈鼓胀噎食。Fcg中华典藏网

白萝卜子 紫苏子 白芥子(各五钱) 山楂子(去核) 香附子(去毛。各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各为末,合一处,作芥末用。Fcg中华典藏网

秘方神妙不测者,有起死回生之功也。Fcg中华典藏网

夺命丹Fcg中华典藏网

裘(一个) 麝香(一分) 孩儿茶(二分) 金丝黄矾(三分) 朱砂(春二分、夏四分、秋六分、冬八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裘乃土糖裘,即蜣螂所滚之弹丸,粪土之下皆有。用弹中有白虫者如指大与大蛴螬一样,将弹少破一点,Fcg中华典藏网

盖住火 过大黄色存性,不要烧焦了。入前药内,并弹共为末,烧酒调,空心服。如觉饥,用大小米煮粥,渐Fcg中华典藏网

渐少进,一日二三次,不可多吃,一日徐徐进一碗半足矣。慎不可多服,多则病复不可治矣。忌生冷酱炒、浓味Fcg中华典藏网

葱蒜、酒面炙爆等物,及气恼五十以后,一二服即效。Fcg中华典藏网

二豆回生丹 治翻胃噎食。Fcg中华典藏网

硼砂(二钱) 雄黄(二钱) 乳香(一钱) 朱砂(二钱) 黑豆(四十九粒) 绿豆(四十丸粒) 百Fcg中华典藏网

草霜(五钱,微火炒过用)Fcg中华典藏网

上共为细末,用乌梅三十个,取肉和丸,如指顶大,朱砂为衣。每噙化一丸良久,将面饼一个茶泡烂与食之。Fcg中华典藏网

不吐乃药之效。若吐,再噙化一丸。忌油腻、盐醋、怒气、房劳。Fcg中华典藏网

神灸翻胃法 以男左女右手拿棍一条,伸手拄棍在地与肩一般高,肩上有窝名肩井穴,灸三炷即效。Fcg中华典藏网

灸法 治翻胃神效。Fcg中华典藏网

膏盲(二穴,令病患两手交在两膊上,则脾骨开,以手揣摩第四椎骨下,两旁各开二寸,四肋三间之中,按Fcg中华典藏网

之酸痛是穴,灸时手搭两膊上不可放下,灸至百壮为佳) 膻中(一穴,在膺部中,行两乳中同陷中,仰卧取之,Fcg中华典藏网

灸七壮,禁针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 外 两筋间,灸七壮。)Fcg中华典藏网

收功保后者,宜调养血气也。Fcg中华典藏网

养血助胃丸 治呕吐翻胃愈后,用此养元气,健脾胃、生血脉、调荣卫、清郁气,收功保后。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一两) 川芎(一两) 白芍(盐酒炒,一两) 人参(去芦,五钱) 扁豆(姜汁炒,六钱)Fcg中华典藏网

白术 山药(炒,一两) 蓬肉(去心皮,一两) 甘Fcg中华典藏网

草(炙,三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白滚水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补遗秘方Fcg中华典藏网

七伤通气散 治十膈五噎、腹内久积、气块伤力、呕吐膨胀,此散诸病皆治。Fcg中华典藏网

牙皂(二两,火 ) 大黄(二两,面包烧熟) 砂(二钱) 巴豆(六钱,去油,二钱) 当归(二Fcg中华典藏网

钱半)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眼一分或二分,量人大小虚实加减用之。引用好酒一口调服,不饮酒者,滚白水亦可。引不许多Fcg中华典藏网

,引多动一二行。此药服之,不吐则泻,不泻则吐。兼治小儿惊风痰响、上窜天吊,吐痰即愈。(又治中风不语。)Fcg中华典藏网

刘海田治翻胃方 用马蛇儿(即野地蝎虎),用公鸡一只,笼住饿一日,只与水吃,换净肚肠,把蛇儿Fcg中华典藏网

切烂,与鸡食之,取粪焙干为末。每服一钱,烧酒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治噎食效方 用醋蛾晒干为末,每服一钱,用酒空心下即愈,永不再发。Fcg中华典藏网

治噎食秘方 用活蝎虎一个入烧酒内,浸七日,将酒顿熟,去蝎虎,只饮酒即愈。治虫亦同。Fcg中华典藏网

治噎食病并回食病(回食者,食下即吐也)Fcg中华典藏网

用初出窑锻石矿投入锅中滚水内化开去渣,止用清水煮干,炒黄色为度,黄色难得,牙色即可。用罐收贮Fcg中华典藏网

,黄蜡封口,勿令泄气,过一二年的无用。凡人四十内外,身体壮健者用四分;如年老体弱者,止用二分或二分Fcg中华典藏网

半、三分为止。以好烧酒一二钟,能饮者三四钟调服。此方专治回食病,哽咽年深,或吐出虫,或下虫,其疾即Fcg中华典藏网

愈,如不吐不下,遇发再服一次,不发不必服,自然痊好。Fcg中华典藏网

治噎食方Fcg中华典藏网

皮硝(二钱,飞过) 孩儿茶(一钱) 麝香(半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作三服,黄酒送下,永除根不发。Fcg中华典藏网

治噎膈方Fcg中华典藏网

新锻石(三钱) 大黄(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用黄酒一钟煎,去渣服酒。Fcg中华典藏网

八仙膏 专治噎食。Fcg中华典藏网

生藕汁 生姜汁 梨汁 萝卜汁 甘蔗汁 白果汁 竹沥 蜂蜜Fcg中华典藏网

上各汁一盏加一处,盛饭甑蒸熟,任意食之。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呃逆Fcg中华典藏网

脉∶呃逆甚危,浮缓乃宜;弦急必死,结代促微。Fcg中华典藏网

发呃者,气逆上冲而作声也,呃,一名咳逆。若胃火上冲而逆,随口应起于上膈,病者知之易治也;自脐Fcg中华典藏网

下上冲,直出于口者,阴火上冲,难治。俗名谓之打呃是也。Fcg中华典藏网

胃口虚寒、手足冷、脉沉细,是寒呃也。Fcg中华典藏网

丁香柿蒂汤Fcg中华典藏网

丁香 柿蒂 良姜 官桂 半夏(姜汁炒) 陈皮 木香(另磨) 沉香(另磨) 茴香 藿香 浓朴Fcg中华典藏网

(姜汁炒) 砂仁(各等分) 甘草(减半) 乳香(为末)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磨沉、木香,调乳香末同服。寒极手足冷、脉沉细加附子、干姜,去良姜、官桂。Fcg中华典藏网

发热烦渴脉数者,是热呃也。Fcg中华典藏网

小柴胡汤 治身热、烦渴、发呃。Fcg中华典藏网

柴胡 黄芩 山栀 柿蒂 陈皮 砂仁 半夏(姜汁炒) 竹茹(各一钱) 藿香(八分) 沉香 木香Fcg中华典藏网

(各三分) 茴香(五分)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一片、乌梅一个,水煎,磨沉、木香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一切发呃,用柿蒂、沉香、木香、乳香、砂仁为细末。每服一钱,淡姜汤调服最效。如口燥渴、身热不可服。Fcg中华典藏网

胃中痰火发呃者。Fcg中华典藏网

黄连竹茹汤 治胃中痰火发呃。Fcg中华典藏网

黄连 竹茹 麦门冬(去心) 山栀 陈皮 半夏(各一钱) 砂仁 沉香 木香 茴香(各五分) 苏子Fcg中华典藏网

(八分) 甘草(二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一片,乌梅一个,水煎,磨沉香、木香调服。Fcg中华典藏网

水寒停胃发呃者。Fcg中华典藏网

茯苓半夏汤 治水寒停胃发呃。Fcg中华典藏网

茯苓 半夏(姜汁炒) 浓朴(姜汁炒。各一钱) 干姜(炒) 丁香 官桂 砂仁(各五分) 陈皮(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藿香(八分) 柿蒂(一钱) 茴香(七分) 沉香 木香 甘草(各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磨沉香、木香同服。Fcg中华典藏网

脐下气上升发呃者,阴火也。滋阴降火汤,治阴火上升发呃。(方见虚症。)根据本方加砂仁、茴香、沉香、木Fcg中华典藏网

香、山栀、柿蒂、辰砂。Fcg中华典藏网

中气不足,脉虚微,气不相续而发呃者,补中益气汤加生脉散、黄柏,以降阴火,或少加附子。(方见内伤。)Fcg中华典藏网

阳明内实失下而发呃者,六一顺气汤下之。(方见伤寒。)Fcg中华典藏网

伤寒传经热症,医者误用姜桂等热药助其火邪,痰火相搏而为咳逆者,黄连解毒、白虎汤及竹沥之类治之。Fcg中华典藏网

(方见伤寒。)Fcg中华典藏网

凡泻痢发呃与伤寒结胸发黄又发呃者,俱难治也。Fcg中华典藏网

大抵发呃不止,将乳香纸卷烧烟熏鼻中及灸中脘、膻中、期门三处即效。Fcg中华典藏网

咳逆丸 花椒微炒出汗,去目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Fcg中华典藏网

大。每服十五丸,醋汤下。Fcg中华典藏网

伤寒发热而呃逆者,用黄荆子不拘多少,炒,水煎服,立止。Fcg中华典藏网

嗅法 治咳逆服药无效者。Fcg中华典藏网

硫黄 乳香Fcg中华典藏网

上各等分,为细末,以酒煎,急令患人嗅之即止。Fcg中华典藏网

又方Fcg中华典藏网

用雄黄二钱、酒一盏煎七分,急令患人嗅之愈。Fcg中华典藏网

灸咳逆法Fcg中华典藏网

乳根二穴,直乳一寸六分,妇人在ru房下起肉处陷中灸七壮,效如神。Fcg中华典藏网

又方 灸气海三五壮亦效。气海在脐下一寸半。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嗳气Fcg中华典藏网

脉∶嗳气嘈杂,审右寸关,紧滑可治,弦急则难;两寸弦滑,留饮胸间;脉横在寸,有积上栏。Fcg中华典藏网

嗳气者,乃嗳胸膈之气上升也。Fcg中华典藏网

嗳气有胃中有火、有痰者,宜二陈汤。(方见痰饮。)根据本方加炒山栀、砂仁、白豆蔻、木香、Fcg中华典藏网

益智仁、枳实、黄连、炒浓朴、姜炒香附米。Fcg中华典藏网

星半汤 治症同前。Fcg中华典藏网

南星 半夏 软石膏 香附 炒桅子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或作丸亦可。盖胃中有郁火、膈上有稠痰故也。Fcg中华典藏网

嗳气有胃寒者,宜理中汤。(方见中寒。)根据本方加木香、茴香、益智仁、陈皮。浓朴、香附,去人参、茯苓。Fcg中华典藏网

破郁丹 治妇人嗳气胸紧,连十余声不尽,嗳出气心头略宽,不嗳即紧宜服。Fcg中华典藏网

香附米(醋煮、四两) 栀子仁(炒,四两) 黄连(姜汁炒,二两) 枳实(麸炒,二两) 槟榔(一两)Fcg中华典藏网

莪术(一两) 青皮(去穣,一两) 栝蒌仁(一两) 苏子(一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共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食后滚水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吞酸Fcg中华典藏网

脉∶吞酸脉形多弦而滑;或沉而迟,胸有寒饮;或数而洪,膈有痰热。Fcg中华典藏网

吞酸与吐酸不同,吞酸水刺心也;吐酸者,吐出酸水也。俱是饮食入胃,气虚不能运化,郁积已久,湿中生热,Fcg中华典藏网

湿热相蒸,故作酸也。用香砂平胃散加减治之。譬如谷肉在器,湿热则易为酸也。若是吞酸吐酸、嘈杂心烦,久而Fcg中华典藏网

不治成膈噎翻胃症也。Fcg中华典藏网

吞酸者,湿热在胃口,上为酸也。Fcg中华典藏网

清郁二陈汤 治酸水刺心及吞酸嘈杂。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各一钱) 苍术(制,八分) 川芎(八分) 香附(一钱) 神曲(炒,五钱)Fcg中华典藏网

枳实(麸炒,八分) 黄连(炒) 栀子(炒。各一钱) 白芍(炒,七分)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香砂平胃散 治吞酸吐酸。(方见伤食。)根据本方加炒黄连、山栀、吴茱萸、去枳壳、木香;有因心痛服Fcg中华典藏网

热药过多,后患吞酸病,本方加炒黄连,有因热药过多,涌出酸苦黑水如烂木耳汁者,心痛既愈,乃频作酸,块痞Fcg中华典藏网

自胸筑上咽喉甚恶,炒黄连煎浓汁,常服一二匙自安。Fcg中华典藏网

平肝顺气保中丸 治郁火伤脾,中气不运,胃中伏火,郁积生痰,致令呕吐吞酸嘈杂、心腹闷。常服顺气Fcg中华典藏网

和中、开胃健脾、进食化痰消痞。Fcg中华典藏网

香附米(童便浸三日,炒,三两) 小川芎(二两) 陈皮(去白,三两) 白术(土炒,四两) 枳实Fcg中华典藏网

(麸炒,二两) 黄连(姜汁炒,二两) 吴茱萸(汤泡,一两) 神曲(炒,一两) 麦芽(炒,七钱)Fcg中华典藏网

木香(三钱) 栀子(姜汁炒,一两) 莱菔子(炒,一两) 半夏(姜汁炒,一两半) 白茯苓(去皮,一两)Fcg中华典藏网

砂仁(炒,四钱) 干生姜(一两) 竹茹(一两) 甘草(炙,四钱) 一方加山楂(去核,一两)、青皮Fcg中华典藏网

(清油炒,六钱),去吴茱萸、竹茹。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竹沥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白汤送下,一日进二次。Fcg中华典藏网

吐酸者,吐出酸水,肝木之味也。Fcg中华典藏网

苍连汤Fcg中华典藏网

苍术(米泔制) 黄连(姜汁炒) 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 神曲(炒。各一钱) 吴茱萸Fcg中华典藏网

(炒) 砂仁(各五分)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治吐清水Fcg中华典藏网

苍术(壁土炒) 白术(炒) 陈皮 白茯苓(去皮) 滑石(炒)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水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嘈杂Fcg中华典藏网

嘈杂者,俗谓之心嘈也。有胃中痰因火动而嘈者,用二陈汤加减;有心血少而嘈者,用当归补血汤加减;有因Fcg中华典藏网

食郁而嘈者,用香砂平胃散治之。Fcg中华典藏网

嘈杂有痰因火动者多也。Fcg中华典藏网

化痰清火汤Fcg中华典藏网

南星(姜汁炒) 半夏(姜汁炒) 陈皮 黄连 黄芩 栀子 知母 石膏 苍术(米泔浸) 白术(去芦)Fcg中华典藏网

白芍(各等分) 甘草(一钱半)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二陈汤 治痰火而嘈。(方见痰症。)一根据本方加炒山栀、黄Fcg中华典藏网

连、竹茹、人参、当归、白术、酸枣仁、辰砂、乌梅、大枣、生姜一片,水煎,竹沥调辰砂末同服。Fcg中华典藏网

心血虚而嘈杂者,宜养血以清火也。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补血汤 治心血少而嘈,兼治惊悸怔忡。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 芍药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三钱) 人参(五分)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麦门冬(去心)Fcg中华典藏网

山栀仁(炒) 陈皮(各八分) 甘草(三分) 辰砂(研末,临服入二分) 乌梅(一个,去核) 炒米Fcg中华典藏网

(百粒)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枣二枚,水煎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食郁而作嘈者,宜消食以开郁也。香砂平胃散治食郁而嘈。(方见伤食。)根据本方加炒黄连、山栀、川芎、Fcg中华典藏网

白芍、辰砂,去枳壳、藿香。Fcg中华典藏网

交泰丸 治胸中痞闷嘈杂,大便稀则胸中颇快,大便坚则胸中痞闷难当,不思饮食。Fcg中华典藏网

黄连(一两,姜汁浸,黄土炒) 枳实(一两,麸炒) 白术(去芦,土炒,一两) 吴茱萸(汤泡微炒,二两)Fcg中华典藏网

归尾(酒洗,一两三钱) 大黄(用当归、红花、吴茱萸、干膝各一两煎水,洗大黄一昼夜,切碎晒干,仍以Fcg中华典藏网

酒拌晒之,九蒸九晒,用四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八十丸,不拘时,白滚水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消食清郁汤 治嘈杂闷乱、恶心、发热头痛。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 半夏(姜汁炒) 白茯苓(去皮) 神曲(炒) 山楂(去核) 香附米 川芎 麦芽(炒) 枳壳Fcg中华典藏网

(麸炒) 栀子(炒) 黄连(姜汁炒) 苍术(米泔浸) 藿香 甘草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诸气Fcg中华典藏网

脉∶下手脉沉,便知是气。沉极则伏,涩弱难治;其或Fcg中华典藏网

沉滑,气兼痰饮。Fcg中华典藏网

人身之气,一身之主也,要在周流顺行而无病矣;逆则诸病生焉。男子宜养其气,以全其神,妇人宜平气,Fcg中华典藏网

以调其经。若内伤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也。喜则气散,怒则气逆,忧则气陷,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Fcg中华典藏网

怯,惊则气耗也。外感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也。风伤气者为疼痛,寒伤气者为战栗,暑伤气者为热闷,湿伤气Fcg中华典藏网

者为肿满,燥伤气者为闭结。有虚气、有实气。虚者,正气虚,用四君子汤;实者,邪气实,用分心气饮。丹溪Fcg中华典藏网

有云∶气实不宜补,气虚宜补之。虽云气无补法,若痞满壅塞实胀,似难于补;若正气虚而不补则气何由而行。Fcg中华典藏网

故经云∶壮者气行而愈,怯者着而成病。此气之确论也。Fcg中华典藏网

一切七情之气为病者,宜顺气饮。Fcg中华典藏网

分心气饮 治男子妇人诸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忿怒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遂意,使抑郁之气Fcg中华典藏网

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吞酸嗳气,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Fcg中华典藏网

倦怠,面色痿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见羸瘦,或大肠虚闭,或因病之后胸中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Fcg中华典藏网

木通 官桂 茯苓(去皮) 半夏(姜制,各三钱) 桑白皮 大腹皮(水洗) 青皮(去穣) 陈皮Fcg中华典藏网

(各五钱) 紫苏(二两) 羌活(五钱) 甘草(二钱半) 赤芍(三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灯芯一团,水煎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又方 加枳壳、槟榔、香附,治气百病,最能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屡用屡验,其功难以尽述。又随Fcg中华典藏网

症加减法于后。一方治忧思郁闷、怒气痞满,去芍药、羌活,加枳壳、桔梗、木香、槟榔、香附、藿香、莪术;Fcg中华典藏网

水气面目浮肿加猪苓、泽Fcg中华典藏网

泻、车前、木瓜、葶苈、麦门冬;气块加莪术;性急加柴胡;多怒加黄芩;食少加砂仁、神曲;咳嗽加桔梗、Fcg中华典藏网

半夏,胸膈紧加枳实、香附;三焦不和加乌药;气闭加萝卜子、枳壳;气滞腰疼加木瓜、枳壳;上焦热盛加黄Fcg中华典藏网

芩;下焦热甚加山栀;翻胃加沉香磨服。Fcg中华典藏网

上下分消导气汤 功胜分心气饮,常患气恼之人,可用此作丸,常服甚妙。Fcg中华典藏网

黄连(姜汁炒,二两) 半夏(水泡,姜汁浸炒) 栝蒌(去壳。各一两) 枳壳(麸炒) 桔梗(各二两)Fcg中华典藏网

桑白皮(蜜炙) 川芎 茯苓(去皮) 浓朴(姜汁炒) 青皮(去穣) 香附(童便浸炒。各二两) 泽泻Fcg中华典藏网

木通 槟榔 麦芽(炒。各一两)、甘草(三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作剂,生姜三片,水煎服。或作丸,以神曲糊为丸,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汤送下,淡姜汤亦可,名分消丸。Fcg中华典藏网

一切气滞食积腹胀痛者,宜消导也。Fcg中华典藏网

利气丸 治一切滞气,心腹胀闷疼痛、胁肋胀满难消、呕吐酸水痰涎、头目眩晕,并食积酒毒及米谷不化,Fcg中华典藏网

或下利脓血、大小便结滞不快,气壅积热、口苦咽干,烦躁、涕唾稠粘。此药最能流湿润燥,推陈致新,滋阴抑阳,Fcg中华典藏网

败郁破结,活血通经,治气分之圣药也。Fcg中华典藏网

大黄(生,四两) 黑牵牛(头末,四两) 香附米(炒) 木香 槟榔 枳壳(麸炒) 青皮(去穣)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 莪术(煨) 黄连(各二两) 黄柏(三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一百丸,临卧时淡姜汤送下,以利为度;如不利,再加丸数。Fcg中华典藏网

一方加黄芩,当归各一两尤妙。Fcg中华典藏网

神仙一块气 治诸气食积及噎塞痞满、胸胁刺痛、 瘕疝气,并皆治之。Fcg中华典藏网

青皮 陈皮 三棱(炒) 莪术 香附(童便炒。各一两) 神曲Fcg中华典藏网

麦芽(炒) 萝卜子(炒) 白丑(头末) 槟榔 郁金 黄连(各五钱) 枳实(三钱) 皂角 百草霜(各二钱半)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视疾之上下为食之先后,热酒姜汤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一切气虚为病者,宜补气也。Fcg中华典藏网

四君子汤 治气虚症。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砂仁 茯苓(去皮) 陈皮 浓朴(姜汁炒) 当归 甘草(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二枚,水煎,不拘时服。气虚甚加黄 。Fcg中华典藏网

调理气郁之病者,此药虽平易而有殊效也。Fcg中华典藏网

交感丹 治一切诸气,公私拂情,名利失志,抑郁烦恼,七情所伤,不思饮食、面黄形羸,胸膈诸症极Fcg中华典藏网

有神效。Fcg中华典藏网

香附米(一斤,长流水浸三日,捞起炒干,忌铁器) 白茯苓(去皮木,为净末,四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为末搅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清晨细嚼一丸,白滚汤送下,或陈皮汤亦可,抑气汤尤妙。Fcg中华典藏网

补遗秘方Fcg中华典藏网

一粒金丹Fcg中华典藏网

鸦片(二钱半,即哑芙蓉) 阿魏(一钱) 木香(九分) 沉香(五分) 牛黄(二分半)Fcg中华典藏网

上将沉香、木香、牛黄为末,以鸦片放碗内滴水溶化、阿魏溶化,和蜜为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每一粒,Fcg中华典藏网

热气痛,凉水下;冷气痛,滚水下。忌酒醋青菜,一旦夕神效。Fcg中华典藏网

管藩相夫人,患因气郁生火,每至夜半不睡,口干烦渴吐粘痰,必欲茶水漱口,舌上赤黑皮浓,胸闷嘈杂,Fcg中华典藏网

饮食少思。余诊两寸脉洪数,两尺脉代虚,右气口盛,此上盛下虚、Fcg中华典藏网

血虚气郁有火也。以四物汤加生地黄、黄连、麦门冬、知母、贝母、天花粉、玄参、栀子、桔梗、枳实、青皮、Fcg中华典藏网

甘草,数剂奏效。又以六味地黄丸加生地黄、麦门冬、知母、玄参、天花粉、贝母、五味子、黄连,一料全安。Fcg中华典藏网

周宾崇亲家,患因气恼得咽喉噎塞如有所碍,胸膈痞闷,时吐痰唾,耳若蝉鸣,头目不清。予诊六脉沉数。Fcg中华典藏网

丹溪云∶下手脉沉,便知是气。以清火豁痰丸服之而安。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青筋Fcg中华典藏网

夫青筋之症,原气逆而血不行,并恶血上攻于心也。多由一切怒气相冲,或忧郁气结不散,或恼怒复伤生冷,Fcg中华典藏网

或房劳后受寒湿,以致精神恍惚、心慌气喘、噎塞上壅、呕哕恶心、头目昏眩、胸膈痞满、心腹刺痛、胁肋腰背痛、Fcg中华典藏网

头痛脑疼、口苦舌干、面青唇黑、四肢沉困、百节酸痛,或憎寒壮热、遍身麻痹不仁、手足厥冷颤掉、默默不语、Fcg中华典藏网

不思饮食等症,皆恶血攻心而致之也。自古以来,无人论此,但有患此疾者,无方可治。唯以砭针于两手曲池青筋Fcg中华典藏网

上刺之,出瘀血不胜其数。而疾有即愈者,有不愈者,而变为大患者,常惯病此者,或有一月一次,或二三次者,Fcg中华典藏网

屡患屡刺,莫之能愈。愚唯虑人之生命以气血为主,故丹溪曰∶气血和,一疾不生;亏则百病生焉。况此病先伤于风Fcg中华典藏网

而后复损其血,不致于夭枉者盖亦鲜矣。虽然未有退血之法,又不得不刺,不刺则恶血攻心,须臾不救。余制一方,Fcg中华典藏网

屡获效验,名曰白虎丸。白虎者,西方肺金之谓也;青筋者,东方肝木之谓也。以白虎而治青筋,是金能克木故耳,Fcg中华典藏网

何病之不愈哉?此方之妙,不唯代刺青筋之苦,愈青筋之病,而亦免后日之患。其惠也不亦大乎?此方兼治男子久患Fcg中华典藏网

痢疾便血,妇人崩漏带下,并一切Fcg中华典藏网

打扑内损,血不能散,心腹痛欲死者服之,其效不啻桴鼓之影响也。按此青筋之症,北人多患之,南人有此即Fcg中华典藏网

痧症也。Fcg中华典藏网

白虎丸 白虎仙丹、古锻石,谷神子制,救人灾, 中为末,水飞过手上成丸,日晒,来引宜烧酒一Fcg中华典藏网

二盏。每服须吞五十枚,保全男妇青筋症,广积阴功遍九垓。Fcg中华典藏网

千年锻石(不拘多少,刮去杂色、泥土,为末,水飞过。)Fcg中华典藏网

上晒干量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看轻重加减,烧酒送下。此药能顺气散血、化痰消滞,治青筋初Fcg中华典藏网

觉,头疼恶心、或腹痛、或腰疼、或遍身作痛、不思饮食。即进一服,当时血散。若过三五日,青筋已老者,多Fcg中华典藏网

服取效。又治心腹痛及妇人崩漏带下,或因气恼致病,或久患赤白痢疾,或打扑内伤血不能散,服之大效。Fcg中华典藏网

断痧散 治青筋。Fcg中华典藏网

甘草 干姜 川乌(炮) 枯矾 炒盐(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水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灸断青筋法∶于打青筋出血眼上用新黑驴粪些须涂破眼上,艾灸一壮,永不再发。Fcg中华典藏网

治男妇惯打青筋(王春元传)Fcg中华典藏网

五灵脂 蒲黄(各一钱半)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黄酒调下,永不再犯。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痞满Fcg中华典藏网

脉∶痞满滑大,痰火作孽;弦伏中虚,微涩衰劣。Fcg中华典藏网

夫痞满者,非痞块之痞也,乃胸腹饱闷而不舒畅也。有气虚中满,有血虚中满,有食积中满,有脾泄中满,Fcg中华典藏网

有痰膈中满,皆是七情内伤、六淫外侵,或醉饱饥饿失节、房劳过度,则脾土虚而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Fcg中华典藏网

不能运化,Fcg中华典藏网

故阳自升而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痞不通泰也。盖阴伏阳蓄,治用香砂养胃汤、加减枳壳丸,调养脾胃,使心肺Fcg中华典藏网

之阳下降,肝肾之阴上升而成天地交泰,是无病也。Fcg中华典藏网

痞者,心下痞满而不能食也。(仲景云∶满而不痛为痞,满而痛为结)Fcg中华典藏网

养胃汤 治胸腹痞满。Fcg中华典藏网

香附 砂仁 木香 枳实(麸炒。各七分)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半夏(姜汁炒) 陈皮(各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白豆蔻(去壳,七分) 藿香 浓朴(姜汁炒。各七分) 甘草(炙,二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食后服。瘦人心下痞闷,加炒黄连,去半夏;血虚中满,加当归、白芍,Fcg中华典藏网

去半夏;食积中满加炒神曲、山楂、麦芽,去白术、半夏;肥人心下痞闷加苍术;气虚中满加人参,去半夏;痰膈Fcg中华典藏网

中满加栝蒌仁、贝母、桔梗、竹沥、姜汁少许,去白术、半夏;脾泄中满加炒苍术、炒白芍、去半夏。Fcg中华典藏网

内伤元气而痞满者,宜大补气也。加减补中益气汤,治内伤心下痞满。(方见内伤。)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Fcg中华典藏网

黄连,脉弦、四肢满闷、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甘草、柴胡;大便闭燥加黄连、桃仁,少加大黄、当归身;心下痞饱Fcg中华典藏网

闷加白芍、黄连;心下痞腹胀加白芍、砂仁、五味子,如天寒少加干姜、官桂;心下痞或中寒者加附子、黄连;心下Fcg中华典藏网

痞呕逆者加陈皮、生姜、黄连,冬月加黄连,少加丁香、藿香;能食而心下痞加枳实三钱、黄连五分,如不能食心下Fcg中华典藏网

痞者勿加之,只根据本方;食以后心下痞者,则服橘皮枳实丸。Fcg中华典藏网

大消痞丸 治一切心下痞及年久不愈者。Fcg中华典藏网

黄连(去芦须,土炒) 黄芩(去朽,土炒。各六钱) 枳实(麸炒,五钱) 半夏(泡) 陈皮 浓朴Fcg中华典藏网

(姜汁炒。各四钱) 白术(去芦) 姜黄(各一两) 猪Fcg中华典藏网

苓泽泻 砂仁(各三钱) 干生姜(二钱) 人参(四钱) 神曲(炒) 甘草(炙。各二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白汤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解郁和中汤 治胸膈痞满,内热夜不安卧,卧则愈闷。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去白,一钱二分) 赤茯苓(一钱) 半夏(八分) 青皮(去瓤,醋炒,五分) 香附米(童便炒,Fcg中华典藏网

一钱) 枳壳(麸炒,一钱) 栀子(一钱) 黄连(姜汁炒,七分) 神曲(炒,七分) 浓朴(姜炒,七分)Fcg中华典藏网

前胡(八分) 苏子(研碎,七分) 生甘草(四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五片,水煎热服。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鼓胀Fcg中华典藏网

脉∶胀满脉弦,脾制于肝;洪数热胀,迟弱阴寒;浮为虚胀,紧则中实;浮大者生,虚小危急。Fcg中华典藏网

夫胀者,由脾胃之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致水谷聚而不散,故成胀也。然饮食失节,不能调养则清气下降,Fcg中华典藏网

浊气填满胸腹,湿热相蒸,遂成胀满。经曰∶鼓胀是也。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小便短涩不利,其病胶固难以治疗Fcg中华典藏网

。用分消汤加减治之,健脾顺水宽中为主也。不可大用猛烈之药反伤脾胃,病再复来不可治也。若脐凸肉硬、肚Fcg中华典藏网

大青筋、足背手掌俱浮,男从脚下肿上,女从头上肿下,并皆不治。Fcg中华典藏网

腹胀者,肚腹胀起、中空似鼓是也。Fcg中华典藏网

分消汤 治中满成鼓胀,兼治脾虚发肿满饱闷。Fcg中华典藏网

苍术(米泔浸炒) 白术(去芦) 陈皮 浓朴(姜汁炒) 枳实(麸炒。各一钱) 砂仁(七分) 木香Fcg中华典藏网

(三分) 香附 猪苓 泽泻 大腹皮(各八分) 茯苓(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灯草一团,水煎服。气急加沉香;Fcg中华典藏网

肿胀加萝卜子;胁痛面黑是气鼓,加青皮去白术;胁满小肠胀痛、身上有血丝缕是血鼓,加当归、芍药、红花、Fcg中华典藏网

牡丹皮,去白术、茯苓;嗳气作酸、饱闷腹胀是食鼓,加山楂、神曲、麦芽、萝卜子,去白术、茯苓;恶寒手足Fcg中华典藏网

厥冷、泻去清水是水鼓,加官桂;胸腹胀满有块如鼓者,是痞散成鼓,加山楂、神曲、半夏、青皮、归尾、玄胡、Fcg中华典藏网

鳖甲,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Fcg中华典藏网

腹胀脾胃气血俱虚者,宜半补而半消也。Fcg中华典藏网

行湿补气养血汤 治气血虚弱,单腹鼓胀浮肿。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去芦)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敛胀,各一钱) 苏梗 陈皮(泄满) 浓朴(姜炒)Fcg中华典藏网

大腹皮(敛气) 萝卜子(炒) 海金沙 木通(利水。各八分) 木香(运气) 甘草(生。各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气虚倍人参、白术、茯苓;血虚倍当归、川芎、白芍;小便短少,Fcg中华典藏网

再加猪苓、泽泻、滑石;服后肿胀俱退,唯面足不消,此阳明经气虚,倍用白术、茯苓。Fcg中华典藏网

和荣顺气汤 治脾弱血虚,心腹胀闷、两足虚肿。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酒洗,一钱) 川芎(六分) 白芍(酒浸) 白术(土炒。各一钱) 茯苓 乌药 苍术(米泔浸)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去白) 枳实(炒) 神曲(炒) 香附(醋炒) 木瓜 牛膝(酒洗) 独活(酒洗) 泽泻 薏苡仁Fcg中华典藏网

(炒) 木通(各一钱)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腹胀元气脾胃两虚者,宜补多而消少也。Fcg中华典藏网

调中健脾丸 治单腹胀及脾虚肿满、膈中闭塞及胃口作痛,并皆治之,神效。Fcg中华典藏网

黄 (蜜炒) 人参(去芦。各二两) 白术(六两,黄土拌炒) 茯苓(二两) 陈皮(二两,盐水炒)Fcg中华典藏网

苏子(二两半,微炒) 萝卜子(一两半,炒) 山楂肉(三Fcg中华典藏网

两,炒) 草豆蔻(二两半,酒拌炒) 泽泻(三两半) 薏苡仁(三两,炒) 沉香(六钱,另为末)Fcg中华典藏网

五加皮(三两,炒) 栝蒌(一两,用大栝蒌二个,钻一孔,每个入川椒三钱,多年粪 二钱敲米粒大,俱纳Fcg中华典藏网

入瓜内,外以绵纸糊完,再用纸筋、盐泥封固,炭火内 红为度,取出择去盐泥,其黑色一并入药。)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为细末,煎荷叶、大腹皮汤,打黄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日进三次,白汤下。此药不伤Fcg中华典藏网

元气,大有补益,勿轻视之。Fcg中华典藏网

热胀腹有积聚者,宜分消也。Fcg中华典藏网

广术溃坚汤 治中满腹胀有积聚如石坚硬,令人坐卧不宁,二便涩滞,上气喘促,或通身虚肿。Fcg中华典藏网

浓朴(姜制) 黄连 黄芩 益智仁 草豆蔻 当归(各五分) 半夏(七分) 广术 升麻 红花Fcg中华典藏网

吴茱萸(各三分) 生甘草 柴胡 泽泻 神曲(炒) 青皮 陈皮(各三分) 口干加干葛(四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煎,食远服。忌酒醋湿面。Fcg中华典藏网

中满分消丸 治中满鼓胀、气胀、水胀、大热胀,不治寒胀。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 姜黄 猪苓(去黑皮) 炙甘草(各一钱) 白芍 砂仁 干生姜(各二钱) 泽泻 陈皮Fcg中华典藏网

(各三钱) 知母(炒,四钱) 枳实(麸炒) 半夏(泡) 黄连(炒。各五钱) 黄芩(炒,一两二钱)Fcg中华典藏网

浓朴(姜炒,一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熟白汤下,食远服。Fcg中华典藏网

寒胀不喜饮食,宜温散也。Fcg中华典藏网

香朴汤 治老人中寒下虚,心腹膨胀,不喜饮食,脉浮迟而弱,此名寒胀。Fcg中华典藏网

浓朴(姜炒,一两) 大附子(炮去皮脐,七钱半) 木香(三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七片、枣一枚,水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血气凝结积聚而成腹胀者,宜专攻也。Fcg中华典藏网

四炒枳壳丸 治气血凝滞,腹内鼓胀积聚,此药宽中快膈快气,消导饮食。Fcg中华典藏网

枳壳(四两,米泔浸,去瓤切片,分四处炒之∶)一分(苍术一两同煮干、炒黄色,去苍术),一分Fcg中华典藏网

(萝卜子一两水同煮干、炒黄色,去萝卜子),一分(小茴香一两水同煮干、炒黄色,去茴香),一分(干漆一Fcg中华典藏网

两水同煮干、炒黄色,去干漆)香附(二两)槟榔(一两)玄胡索(一两,微炒)三棱(二两,同莪术法制)莪Fcg中华典藏网

术(一两棱、莪二味用童便一钟浸一宿,次日用完巴豆仁去壳三十粒同水煮干,炒黄色,去豆不用。)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用苍术、茴香、萝卜子、干漆煮汁,好醋一碗同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清米汤下。Fcg中华典藏网

腹胀因于气者,宜顺气也。分心气饮(方见诸气)。根据本方,如水气浮肿因于气者加猪苓、泽泻、车前、Fcg中华典藏网

葶苈、木瓜、麦门冬。Fcg中华典藏网

金陵酒丸 治鼓肿。Fcg中华典藏网

真沉香(一两) 牙皂(一两) 广木香(二两半) 槟榔(一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用南京烧酒为丸。每服三钱,重者四钱,五更烧酒下。水肿,水自小便而出,气鼓放屁;水鼓Fcg中华典藏网

加苦亭苈五钱煎,酒送下再服。Fcg中华典藏网

金蟾散 治气鼓如神。Fcg中华典藏网

大虾膜一个,以砂仁推入其口内,使吞入腹,以满为度,用泥罐封固,炭火锻,令红透烟净取出,候冷去泥,Fcg中华典藏网

研末为一服,或酒、或陈皮汤送下。候撒屁多乃见其效。Fcg中华典藏网

宽中养胃汤 治胸膈胀满,饮食少用。Fcg中华典藏网

苍术(炒,四分) 香附(七分) 枳壳(麸炒,五分) 浓朴(姜炒,五分) 藿香(五分) 山楂(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一钱) 砂仁(三分,细) 神曲(炒,四分) 槟榔(三分) 麦芽(炒,四分) 青皮(去瓤,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枳实(麸炒,四分) 半夏(五分) 茯苓(五分) 甘草(炙,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食远服。Fcg中华典藏网

春元李河山,患腹左一块,数年不愈。后食派饼过多,得腹胀满闷。余诊六脉洪数,气口紧盛。以藿香正Fcg中华典藏网

气散加山楂、神曲,二剂而愈。逾月又因饮食失节,腹胀如初,而仍以前正气散数剂弗效,又易行湿补气养血汤Fcg中华典藏网

二十余剂始安。余嘱曰∶病虽愈而体未撤消,务要谨守,勿犯禁戎。逾数月,过余曰∶凡有病,皆天与也,不在服Fcg中华典藏网

药,不在谨守,若当时颜子亚圣岂不能保养,何短命死矣。我今保养半年,未见何如,岂在保养服药者哉?予不能Fcg中华典藏网

对,渠遂放肆无忌。未经数旬,忽患痢赤白,里急后重,痛不可忍、昼夜无度。渠自制大黄一剂,数下勿效,复求Fcg中华典藏网

予诊。六脉洪数,先以调中理气汤二剂,又以补中益气汤加白芍、黄连微效。渠欲速效,遂易他医。其医不审病原,Fcg中华典藏网

数患内伤鼓胀之疾,辄用下药。不愈,又易一医,又下之。前后约三十余度,将元气愈惫而下脱,肛门痛如刀割,腹Fcg中华典藏网

胀如鼓。然医不知元气下陷,陷深则痛愈深,当大补元气、升提为主,非百剂不可。今以素损元气者,欲速效;岂可Fcg中华典藏网

得也。嗟夫!医者不补而反泻,病者不慎而欲速,安得不死也?信两误耳。Fcg中华典藏网

补遗方Fcg中华典藏网

化龙丹 治单腹胀。Fcg中华典藏网

用大鲤鱼一个、巴豆四十粒,将鱼FS 了,将鱼脊割开两刀,将巴豆下在两刀路合住,用纸包裹,慢火烧熟,Fcg中华典藏网

去豆食鱼,米汤下。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水肿Fcg中华典藏网

脉∶水肿之病,有阴有阳。阴脉沉迟,其色青白,不渴而泻,小便清涩;脉或沉数,色赤而黄,燥粪赤溺,兼渴为Fcg中华典藏网

阳。沉细必死,浮大无妨。Fcg中华典藏网

水肿者,通身浮肿,皮薄而光,手按成窟,举手即满者,是水肿也。初起眼胞上下微肿如裹水。上则喘咳Fcg中华典藏网

气急,下则足膝浮肿,大小便短涩不利,或大便溏泄,皆因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停于三焦,注于肌肉,渗于皮肤Fcg中华典藏网

而发肿也。治用健脾利水以为上策。久则肌肉溃烂,阴囊足胫水出,唇黑,缺盆平,脐口肉硬,足背手掌俱平Fcg中华典藏网

者,是脾气惫也。Fcg中华典藏网

水肿气急而小便涩,血肿气满而四肢寒。朝宽暮急是血虚,暮宽朝急是气虚,朝暮急气血俱虚,大凡水肿Fcg中华典藏网

者,宜健脾去湿利水也。Fcg中华典藏网

实脾饮 治水肿。Fcg中华典藏网

苍术(米泔制) 白术(土炒) 浓朴(姜汁炒) 茯苓(连皮用) 猪苓 泽泻 香附 砂仁 枳壳Fcg中华典藏网

(麸炒) 陈皮 大腹皮 木香(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灯芯一团,水煎,磨木香调服。气急加苏子、葶苈、桑白皮,去白术,发热加炒山栀、黄连,去Fcg中华典藏网

香附;泻加炒芍药,去枳壳,小水不通加木通、滑石,去白术;饮食停滞加山楂、神曲,去白术;恶寒手足厥冷Fcg中华典藏网

、脉沉细,加官桂少许;腰上肿加藿香,腰以下加牛膝、黄柏,去香附;胸腹肿胀饱闷加萝卜子,去白术。Fcg中华典藏网

加减胃苓汤 治水肿。Fcg中华典藏网

苍术(米泔制,一钱半) 陈皮(去白,一钱) 浓朴(姜制,八分) 猪芩(去皮) 赤茯苓(去皮)Fcg中华典藏网

泽泻 白术(去芦。各一钱) 大腹皮(六分) 神曲(炒,八分) 甘草(炙,三分) 山楂(去核,七分)Fcg中华典藏网

香附(姜炒,六分) 木瓜(一钱) 槟榔(八分) 砂仁(七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二钟、生姜三片、灯芯一团,煎至一钟,食远温服,渣再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水肿腹有积块者,宜半消而半补也。Fcg中华典藏网

木香流气饮 调顺荣卫、流通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治诸气痞滞不通,胸膈膨闷、口苦咽干、Fcg中华典藏网

呕吐食少、肩背腰胁走注则痛、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胀、大便闭结、小便赤涩;又治忧思太过,怔忡郁Fcg中华典藏网

积、香港脚风湿、结聚肿痛、胀满喘急、水肿等症,并皆治之。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一钱四分) 青皮(去瓤) 香附 紫苏(各一钱二分) 赤茯苓 木瓜 白术(去芦) 麦门冬Fcg中华典藏网

大黄(各二钱五分) 白芷 枳壳(麸炒。各三分) 草果 人参(去芦。各一钱半) 官桂 蓬术 大腹皮Fcg中华典藏网

丁皮 槟榔 木香 沉香(各四分半) 木通(六分) 甘草 半夏(姜汁炒) 浓朴(姜汁炒。各一钱二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不拘时热服。Fcg中华典藏网

消肿调脾顺气汤 治水肿,消胀满,顺气和脾,除湿利水。Fcg中华典藏网

苍术(米泔浸) 陈皮 浓朴(去皮姜炒) 草果 砂仁 猪苓 泽泻 木香 槟榔(男雌女雄) 香附Fcg中华典藏网

枳壳(麸炒) 桔梗 三棱 莪术 官桂 大茴香 木通 人参 木瓜 桑白皮 牵牛(男用白,女用黑) 大腹皮Fcg中华典藏网

大黄 甘草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剂,生姜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水肿因气恼者,宜顺气也,分心气饮。(方见气症。)根据本方加猪苓、泽泻、车前、葶苈、木瓜、麦门冬。Fcg中华典藏网

湿热作肿胀滑泄者,宜清热除湿利水也。Fcg中华典藏网

葶苈木香散 治湿热内外甚,水肿腹胀、小便赤涩、大便滑泄,此药下水湿、消肿胀、止泻、利小便之Fcg中华典藏网

圣药也。Fcg中华典藏网

猪苓(一钱半) 泽泻(五分) 白术(二钱半) 茯苓(二钱半) 官桂(二钱半) 葶苈(二钱半)Fcg中华典藏网

木通(五钱) 木香(五钱) 滑石(三两) 甘草(五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食前服。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泄看,此乃湿热痞闷深而攻之不开是反为注Fcg中华典藏网

泄,乃Fcg中华典藏网

正气已衰,多难救也。Fcg中华典藏网

水肿元气壮盛者,宜消导也。Fcg中华典藏网

三消丸 治肿胀。Fcg中华典藏网

甘遂 木香 巴豆(去壳。各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共研为末,寒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量人虚实用之。实者每服二分,虚者每服分半。先服五芩散加Fcg中华典藏网

瞿麦、车前、木通、滑石煎服,后服此三消丸。消上用陈皮汤下,消下用葱白汤下。隔一日进一服,三服止。若Fcg中华典藏网

动三五次,以冷粥补之。消完后用白术(三两)、陈皮(三两)、甘草(炙,三两),浓朴(姜炒,二两)Fcg中华典藏网

皂矾(三两),用面炒尽烟,或用醋炒皂矾三五次,同前药研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每日进三服,忌恼怒、戒煎炒及无鳞鱼诸般发物,连服四十九日而安。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积聚Fcg中华典藏网

脉∶五积属阴,沉伏附骨,肝弦、心芤、肾沉急滑、脾实且长、肺浮喘卒。六聚结沉,痼则浮结。又有 瘕,Fcg中华典藏网

其脉多弦。弦结瘕积,弦细 坚,沉重中散,食成癖 。左转沉重,气 胸前,若是肉 ,右转横旋。积聚 瘕,Fcg中华典藏网

紧则痛缠。虚弱者死,实强者痊。Fcg中华典藏网

痞块者一名 瘕。不能移动者,是 块;能移动,或左或右者,是瘕块。五脏五积,六腑六聚。积在本位,Fcg中华典藏网

聚无定处。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是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此理晓然。且中为痰饮,左为血块,右为食Fcg中华典藏网

积,俱用溃坚汤,丸加减,消痰活血、顺气健脾为主也。积者有常所,有形之血也;聚者无定位,无形之气也;Fcg中华典藏网

积块者,痰与食积死血也。Fcg中华典藏网

溃坚汤 治五积六聚、诸般 瘕、 癖血块之总司也。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 白术(去芦) 半夏(姜汁炒) 陈皮 枳实(麸炒) 山楂肉 香附 浓朴(姜汁炒) 砂仁Fcg中华典藏网

木香(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一片,水煎,磨木香调服。左胁有块加川芎;右胁有块加青皮;肉食成块加姜炒黄连;粉面Fcg中华典藏网

成积加神曲;血块加桃仁、红花、官桂,去半夏、山楂;痰块加海石、栝蒌、枳实,去山楂;饱胀加萝卜子、Fcg中华典藏网

槟榔,去白术;壮健人加蓬术;瘦弱人加人参少许。Fcg中华典藏网

溃坚丸 根据本方加海石、楞子、鳖甲,各为细末,将阿魏用醋煮化和前药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Fcg中华典藏网

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服,黄酒送下,清米汤亦可。Fcg中华典藏网

真人化铁汤 治五积六聚、癖 瘕,不论新久、上下左右。Fcg中华典藏网

三棱 莪术 青皮 陈皮 神曲(炒) 山楂肉 香附 枳实(麸炒) 浓朴(姜制) 黄连(姜汁炒)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桃仁(去皮) 红花 木香(各三分) 槟榔(八分) 甘草(二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积块属热者,宜清化也。Fcg中华典藏网

柴胡汤Fcg中华典藏网

柴胡 黄芩 半夏(姜汁炒) 苍术(米泔浸) 浓朴(姜炒) 陈皮 青皮(去瓤) 枳壳(麸炒)Fcg中华典藏网

神曲(炒) 山楂肉 三棱 莪术(各等分) 甘草(减半)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化痞丹 消积块专攻之剂。Fcg中华典藏网

大黄(四两,米醋浸一七,日晒夜露一七) 木鳖子(去油,一两) 穿山甲(土炒,三两) 香附米Fcg中华典藏网

(童便浸,炒,一两) 桃仁(去皮,研,一两) 红花(三钱,生) 青黛(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将大黄醋煮成糊为丸,如豆大。每服五十丸或六十丸,茅根、葛根煎汤送下。忌花椒、胡椒、煎Fcg中华典藏网

炙、糯米等物。Fcg中华典藏网

化铁金丹 化一切积块如神。Fcg中华典藏网

黄 人参 白术 当归 川芎 陈皮 青皮(去瓤) 香附 乌药 槟榔 枳壳(麸炒) 枳实(麸炒)Fcg中华典藏网

木香 沉香 苍术(米泔浸) 山楂肉 神曲(炒) 草果 麦芽(炒) 草豆蔻 萝卜子 苏子 白芥子Fcg中华典藏网

三棱 莪术 浓朴(姜汁炒) 小茴香 白矾 牙皂 黄连 赤芍 柴胡 龙胆草 甘草(以上各五钱)Fcg中华典藏网

大黄(生用,六钱) 牵牛(用头末,八钱) 乳香 没药 阿魏 砂(用瓷罐煨过。各五钱) 皮硝(一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酽醋打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送下,午间白水下,夜白水下,日进三Fcg中华典藏网

服。Fcg中华典藏网

积块属寒者,宜温散也。Fcg中华典藏网

大化气汤 治五积六聚,状如 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疼痛,上气窒塞,小腹胀满,大小便Fcg中华典藏网

不利。Fcg中华典藏网

三棱 莪术 青皮(去瓤) 陈皮 桔梗 藿香 香附 益智仁 肉桂 甘草一方加大黄、槟榔,治诸般Fcg中华典藏网

痞积,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皆缘内有虫积,或好食生米、壁泥、茶炭、咸辣等物。用水煎,露一宿,空心温Fcg中华典藏网

服,不得些少饮食,则虫积不行矣。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心脾痛加乌药、枳壳;脾滞合四圣散。Fcg中华典藏网

胜红丸 治脾积气隔满闷、气促不安、呕吐酸水,丈夫酒积,妇人血积气滞,小儿食积,并皆治之。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 莪术(二味同醋煮) 青皮(去瓤) 三棱(醋煮) 干姜(炮) 良Fcg中华典藏网

姜(各一两) 香附(炒去皮毛,二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食前服。Fcg中华典藏网

男子积块痛者,宜化气也。Fcg中华典藏网

千金化气汤 治男子腹中气块疼痛。Fcg中华典藏网

青皮 陈皮 枳壳(去瓤) 香附 砂仁 白豆蔻(各一两) 木香(五钱) 丁香(三钱) 半夏(姜制)Fcg中华典藏网

草果 干姜(各七钱) 槟榔(一两五钱) 川芎 白芷 三棱(醋炒) 莪术 玄胡索(各一两) 小茴香(五钱)Fcg中华典藏网

浓朴(姜汁炒) 大腹皮 白芍(各一两) 甘草(三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半空心服。Fcg中华典藏网

女子积块痛者,宜导气也。Fcg中华典藏网

千金导气汤 治妇人满腹气块,游走不定,漉漉有声,攻作疼痛,久年不愈者神效。Fcg中华典藏网

丁香 木香 砂仁 白豆蔻 香附 乌药 枳实(焙) 当归 川芎 白芷 白芍 白术(去芦) 青皮Fcg中华典藏网

(去瓤) 陈皮 桔梗 肉桂 浓朴(姜炒) 干姜(炒)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 角茴 小茴Fcg中华典藏网

牛膝(去芦) 红花 杜仲(姜炒) 干漆(醋炒净烟) 乳香 没药 甘草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半水半酒,姜葱煎,热服。饱闷不食加山楂、神曲、麦芽;有热加柴胡、黄芩。Fcg中华典藏网

积块兼虚者,宜半消半补也。Fcg中华典藏网

消积保中丸 顺气化痞,理脾消滞,散痞结、除积块、进饮食、清郁热。Fcg中华典藏网

陈皮(去白,二两) 青皮(清油炒,四钱) 白茯苓(去皮,一两半) 白术(土炒,三两) 香附Fcg中华典藏网

(醋炒,二两) 半夏(一两,泡七次,姜汁炒) 木香(三钱,不见火) 槟榔(七钱) 莪术(醋浸炒,Fcg中华典藏网

八钱) 三棱(醋浸炒,八钱) 莱菔子(微炒,一两) 砂仁(四钱) 神曲(炒,一两) 麦芽(炒,六钱)Fcg中华典藏网

白芥子(炒,Fcg中华典藏网

一两) 黄连(姜汁炒,一两) 真阿魏(醋浸,三钱) 山栀仁(姜汁炒,一两) 干漆(炒净烟,五钱)Fcg中华典藏网

加人参(五钱尤效)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姜汁、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后白汤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血积块者,宜专攻也。Fcg中华典藏网

神化丹 消癖积、破血块、下鬼胎、通经脉及诸痞积血气块。Fcg中华典藏网

砂 干漆(炒) 血竭(各三钱) 红娘(二十个,去翅) 乳香(一钱半) 斑蝥(二十个,去翅足)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枣肉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至三五丸,临卧,或枣汤、姜汤,或红花苏木汤下。Fcg中华典藏网

凡积块内服药而外贴者,乃兼济也。Fcg中华典藏网

五仙膏 治一切痞块积气、癖疾肚大青筋、气喘上壅,或发热咳嗽、吐血衄血。Fcg中华典藏网

大黄 肥皂角 生姜(半斤) 生葱(半斤) 大蒜(半斤)Fcg中华典藏网

上共捣烂,用水煎,取出汁去渣,再煎汁熬成膏,黑色为度,摊绢帛上,先用针刺患处,后贴膏药。Fcg中华典藏网

神仙化痞膏 专治一切积聚痞块,一贴即消,应验如神。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赤芍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各一钱) 红花 肉桂 丁香 生地黄 草乌 巴豆(去壳。Fcg中华典藏网

各五钱) 大黄(二两) 苏木 川乌(各一两) 穿山甲(二十片) 蜈蚣(六条) 白花蛇(一条或Fcg中华典藏网

一两) 桃枝 柳枝 枣枝(各二寸)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细,香油二斤浸五七日,桑柴慢火熬至焦黑色,去渣,起白光为度。放冷,滤净澄清,取一斤半再入锅Fcg中华典藏网

,桑柴火熬至油滚,陆续下飞过黄丹炒黑色一两、烧过官粉一两,水Fcg中华典藏网

飞过炒褐色密陀僧一两,仍慢火熬,极沸止,再加嫩松香四两、黄蜡半斤,熬至滴水成珠,用浓绵纸时时摊药贴,Fcg中华典藏网

贴自己皮上试之,老漱得所,方住手离火,待微温下后细药∶松香(先以油少许入锅溶成汁入膏内方佳)、Fcg中华典藏网

乳香(一两,箬叶炙过)、没药(一两,炙)、血竭(五钱,咀之如蜡,嗅之作栀子味方佳)、天竺黄(三钱、Fcg中华典藏网

轻粉(三钱)、 砂(一钱半)、胡黄连(三钱)、阿魏(五钱,取一豆大,火化滴铜器上,上头变白者佳、Fcg中华典藏网

麝香(一钱)。上九味,共为细末,陆续入膏内,不住手搅匀,以冷为度。铲出以温水洗去浮腻,埋在阴地Fcg中华典藏网

二十一日,去火毒,狗皮摊膏,先以白酒煮朴硝洗患处,良久方贴药。时时炭火烤热,手摩熨之,一贴可愈。Fcg中华典藏网

贴时尤当戒浓味、生冷及房欲、怒气。又以多服药饵,不可专恃贴药也。Fcg中华典藏网

一、五积六聚, 瘕痞块,元气虚弱,肌体瘦怯,饮食不进,四肢沉困,用补中益气汤加三棱、莪术、青Fcg中华典藏网

皮、香附、桔梗、藿香、益智、肉桂。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五疸Fcg中华典藏网

脉∶五疸实热,脉必洪数,其或微涩,症属虚弱。Fcg中华典藏网

黄胆症者,虽有五疸,俱是脾胃水谷湿热相蒸,故发黄也。胸腹饱闷、面目俱黄、小水短赤如皂荚汁者,Fcg中华典藏网

就如 曲相似,湿热而生黄也,用茵陈四苓散加减。发黄口渴、大便实者,用茵陈大黄汤下之,黄自退也。小Fcg中华典藏网

水清白为愈。疸散成鼓者多矣。Fcg中华典藏网

五疸者,湿热郁蒸于脾也。Fcg中华典藏网

茵陈散 治湿热发黄。Fcg中华典藏网

茵陈 栀子 赤苓 猪苓 泽泻 苍术 枳实 黄连 浓朴 滑石(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灯草一团,水煎服。身热加柴胡;小水短赤加黄柏;胸膈饱闷加萝卜子、茯苓,饮酒人加栝蒌仁、Fcg中华典藏网

干葛、砂仁,去滑石。此成酒疸者多。Fcg中华典藏网

茵陈大黄汤 治黄胆大便结实。Fcg中华典藏网

茵陈 大黄 枳实 山栀 浓朴 滑石(各等分) 甘草(减半)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灯草一团,水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枣子绿矾丸 治黄胆胖病。Fcg中华典藏网

针砂 绿矾(炒) 苍术(米泔制) 浓朴(姜炒) 陈皮 神曲(炒。各一两) 甘草(五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或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米汤送下。切忌荞麦、羊肉、Fcg中华典藏网

母猪肉。食之急死无医。Fcg中华典藏网

四宝丹 治黄病吃生米、茶叶、黄泥、黑炭者宜服。Fcg中华典藏网

生米∶用麦芽一斤(炒) 使君子肉(二两) 槟榔 南星(各二两,姜汁制)Fcg中华典藏网

茶叶∶用茶叶一斤(炒) 使君子肉(二两) 槟榔 南星(各一两,姜汁制)Fcg中华典藏网

黄泥∶用壁土一斤(炒) 使君子肉(二两) 槟榔 南星(各一两,姜汁制)Fcg中华典藏网

黑炭∶用黑炭一斤(炒) 使君子肉(二两) 槟榔 南星(各一两,姜汁制)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清早砂糖水送下,大效。Fcg中华典藏网

治黄病方 黑矾不拘多少,日晒夜露二十一日为末,枣肉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九丸,早、午、晚各Fcg中华典藏网

进一服,日进三服,二十一日即止。小儿服三九。Fcg中华典藏网

治黄肿病方 七月七日采水花干为末,每服一钱,黄酒下效。Fcg中华典藏网

治气黄病方 以蛇蜕用棍子挑于灯上点火着,滴成珠,多年陈麻楷圃烧灰各等分为末,黄酒调服效。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痼冷Fcg中华典藏网

凡阴症身静而重,语言无声,气少难以喘息,目睛不了了,口鼻冷气,水浆不入,大小便不禁,面上恶寒Fcg中华典藏网

有如刀刮,先用葱熨法,次服四逆汤。(方见中寒。)Fcg中华典藏网

痼冷者,寒之甚也。Fcg中华典藏网

加味理中汤Fcg中华典藏网

大附子(面包煨去皮壳)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干姜(炒) 肉桂 陈皮 茯苓(去皮。各等分)Fcg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减半)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二枚,水煎热服。Fcg中华典藏网

固阳汤 治阳症归阴,阴囊缩入,手足厥冷,腹痛胀,汗冷出,脉或反洪弦。Fcg中华典藏网

黄 人参(各二钱) 白术(去芦) 茯苓(各四钱) 干姜(八钱) 良姜(三钱,腹痛倍用) 白姜Fcg中华典藏网

(八钱) 浓朴(三钱,姜汁炒) 大附子(炮,四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热服。Fcg中华典藏网

治阴症方Fcg中华典藏网

胡椒(三十粒) 黄丹(一两) 干姜(一块)Fcg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为末,用醋调涂放男左女右手心内,合在小便上一时,盖被出汗即已。Fcg中华典藏网

治阴症腹痛 灸小指外侧上纹尖,艾炷如小豆大,灸三壮,男灸左,女灸右。Fcg中华典藏网

治阴症冷极,热药救不回者,手足冰冷、肾囊缩入、牙关紧急,死在须臾。用大艾炷灸脐中,预将蒜捣汁Fcg中华典藏网

擦脐上,后放艾多灸之。其脐上下左右各开八分、四分,用小艾炷灸至五壮为度。如玉jing缩入于内,速令人捉Fcg中华典藏网

定,急将蕲艾丸如绿豆大,在gui头马口灸二壮,其茎即出,仍服附子理中汤即效。Fcg中华典藏网

治阴症方Fcg中华典藏网

老桑树皮(烧存性) 牡蛎(火 ) 干姜 胡椒(各二钱) 胆矾(一钱) 麝香(少许)Fcg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用阴阳唾调涂于两手心内夹腿腋,不时遍身汗出即瘥。Fcg中华典藏网

治冷阴方Fcg中华典藏网

枯白矾 百草霜(各一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一丸,黄酒送下。Fcg中华典藏网

治阴症腹痛面青甚者∶鸽子粪一大抄,研末,极热酒一盏冲入,搅匀少澄饮之,去渣,顿愈。Fcg中华典藏网

三仙散∶治阴症。干姜 大附子(炮去皮脐) 官桂Fcg中华典藏网

上共为细末,每服三钱,滚酒调服,神效。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斑疹Fcg中华典藏网

凡斑既出,须得脉洪数有力,身温足温者易治。若脉沉小,足冷元气虚弱者难治。Fcg中华典藏网

发斑红赤为胃热,若紫不赤为热甚,紫黑为胃烂,故赤斑半生半死,黑斑者九死一生。大抵鲜红起发稀朗Fcg中华典藏网

者吉,紫黑者难治,杂黑斑烂者死也。Fcg中华典藏网

凡斑欲出未出之际,且与升麻汤先透其毒。脉虚加人参,食少而大便不实加白术。Fcg中华典藏网

斑见已出,不宜再发也。斑不可汗,斑烂不宜下。如脉洪数,热甚烦渴者,人参化斑汤,若消斑毒,犀角Fcg中华典藏网

玄参汤。Fcg中华典藏网

凡发斑疹,先将红纸点灯照看病患面部、胸膛、背上、四肢,有红点起者,乃发斑也。若大红点发于皮肤Fcg中华典藏网

之上谓之斑;小红靥行于皮肤不出起者谓之疹。盖疹轻而斑重也。先将姜汁喷于斑上,以后照阴阳虚实寒热而Fcg中华典藏网

用药。Fcg中华典藏网

凡丹疹皆是恶毒热血蕴蓄于命门,遇君相二火合起即发也。如遇热时,以防风通圣散辛凉之剂解之;寒月Fcg中华典藏网

以升麻葛根汤等辛温之剂解之。凡丹疹先从四肢起而后入腹者死。Fcg中华典藏网

发斑者,热毒蕴于胸中也。Fcg中华典藏网

升麻汤 治阳毒赤斑,出狂言吐脓血。Fcg中华典藏网

升麻(二钱) 犀角屑 射干 人参 生甘草(各一钱)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化斑汤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一钱) 石膏(二钱) 知母(三钱)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服。斑盛加大青。Fcg中华典藏网

犀角玄参汤Fcg中华典藏网

犀角(一钱) 升麻(二钱) 香附(一钱) 黄芩(一钱半) 人参(五分) 玄参(一钱) 甘草Fcg中华典藏网

(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加大青,水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隐疹者,红点如蚤螫之状也。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Fcg中华典藏网

升麻葛根汤Fcg中华典藏网

升麻(二钱) 葛根(二钱) 芍药(二钱) 甘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犀角消毒汤Fcg中华典藏网

牛蒡子 荆芥穗 防风 甘草 犀角(一钱半,镑为细末,不入汤煎。)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至一盏,调犀角末服。Fcg中华典藏网

Fcg中华典藏网

发热Fcg中华典藏网

《脉经》曰∶脉大无力为阳虚,脉数无力为阴虚。无力曰虚,有力曰实。Fcg中华典藏网

夫发热者,谓怫怫然发于皮肤之间,则成热也,与潮热、Fcg中华典藏网

寒热若同而异。潮热者,有时而热,不失其时;寒热者,寒已而热,相继而发;至于发热,则无时而发也。Fcg中华典藏网

血虚有汗潮热者。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养荣汤 治积劳虚损,四肢倦怠,肌肉消瘦而少颜色,吸呼气短,饮食无味也。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 当归 陈皮 黄 (蜜炙) 桂心 白术(去芦) 甘草(炙,一钱) 白芍(酒炒,Fcg中华典藏网

二钱) 熟地黄(酒浸) 茯苓(去皮) 五味子(各七分半) 远志(去心,炒五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Fcg中华典藏网

气虚有汗潮热者,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Fcg中华典藏网

乌鸡丸 治童男室女身发潮热、吐血痰、出盗汗、饮食少进、四肢无力。Fcg中华典藏网

黄 (蜜炙)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当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生地 陈皮 秦艽 柴胡Fcg中华典藏网

银柴胡 前胡 黄芩 胡黄连 黄柏(去粗皮) 知母(去毛) 贝母(去心) 桑白发 地骨皮 麦门冬Fcg中华典藏网

(去心) 五味子(各一两。)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细片,用乌骨白鸡一只,耳有绿色、脑有金色者佳,重一斤者,以麻子喂七日,缢死,去毛并内肠杂,Fcg中华典藏网

纳药于内,用绿豆一斗五升浸润,放入小甑内三寸浓,又将青蒿四两衬之放鸡在上,仍以绿豆盖之,蒸极熟,Fcg中华典藏网

将鸡折碎,同药晒干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清米汤下。Fcg中华典藏网

血虚无汗潮热者,茯苓补心汤。(方见妇人虚劳门。)Fcg中华典藏网

气虚无汗潮热者。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清肌散 治男妇气虚无汗潮热。Fcg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赤芍 柴胡 半夏 葛粉 甘草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女子血虚有汗潮热者,茯苓补心汤。(方见妇人虚劳门。)Fcg中华典藏网

气血两虚,无汗潮热者,逍遥散。(方见妇人虚劳门。)Fcg中华典藏网

男妇四肢发热,筋骨间如火烙手者,郁遏阳气于脾胃之中也。Fcg中华典藏网

升阳散火汤 治男妇四肢发热,肌表热如火烙,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气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Fcg中华典藏网

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即火郁则发之,即火郁汤。Fcg中华典藏网

升麻 葛根 白芍 羌活 独活 人参(各五钱) 柴胡(八钱) 防风(三钱半) 生甘草(二钱)Fcg中华典藏网

炙甘草(三钱)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忌寒凉生冷之物,月余。Fcg中华典藏网

伤寒发热者,是外之寒邪伤卫也。九味羌活汤(方见伤寒。)Fcg中华典藏网

伤暑发热者,是外之热邪伤荣也。清暑益气汤(方见中暑。)Fcg中华典藏网

内伤发热者,是阳气自伤,属脾肺也。(其脉大而无力。)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Fcg中华典藏网

阴虚发热者,是阴血自伤,属心肾也。(其脉数而无力。)滋阴降火汤(方见虚劳。)Fcg中华典藏网

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小柴胡汤加栀子、黄连、知母、地骨皮。Fcg中华典藏网

昼则静,夜则发热者,此热在血分也。四物汤加知母、黄柏、黄连、栀子、牡丹皮、柴胡。Fcg中华典藏网

昼夜俱发热者,此热在血气之分也。四物汤合小柴胡汤加黄连、栀子。Fcg中华典藏网

子午潮热者,加减逍遥散加黄芩、胡黄连、麦门冬、地骨皮、秦艽、木通、车前子、灯芯,水煎服。Fcg中华典藏网

一切发热憎寒者,邪在半表半里也。柴苓汤,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饮 治劳心生热,鼻少见血,五心烦热。Fcg中华典藏网

当归(一钱二分) 芍药(一钱) 川芎(五分) 生地黄(一钱) 牡丹皮(一钱) 黄连(酒炒,Fcg中华典藏网

七分) 麦门冬(去心,二钱) 地骨皮(七分) 酒黄芩(七分) 炒栀子(六分) 柴胡(六分) 生甘Fcg中华典藏网

草(三分)Fcg中华典藏网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热服。Fcg中华典藏网

一 仆人,五月间病热口渴、唇干谵语。诊其脉细而迟,用四君子加黄 、当归、芍药、熟附子,进一服,Fcg中华典藏网

热愈甚,狂言狂走。或曰附子差矣。诊其脉如旧,仍增附子进一大服,遂汗出而热退,脉还四至矣。Fcg中华典藏网

一 妇人,夏间病热,初用平调气血兼清热和解之剂。服二三剂不应,热愈甚,舌上焦黑,膈间有火,漱Fcg中华典藏网

水不咽。诊其脉,两手皆虚微而右手微甚,六七日内谵语撮空、循衣摸床,恶症俱见。后用四物汤加黄芩、人Fcg中华典藏网

参、白术、陈皮、麦门冬、知母、熟附子。服之一二时,汗出而热退。次日复热,再服仍退。又次日复发,知Fcg中华典藏网

其虚汗也,遂连进十服,皆加附子而安。Fcg中华典藏网

一 男子发热烦渴头痛,误行发汗,喘急腹痛,自汗谵语。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治之,熟睡唤而不醒,及Fcg中华典藏网

觉诸症顿退,再剂而痊。Fcg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