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

作者:杜光庭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唐末杜光庭删定,系早期天师道阅箓仪改编本。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出身中上仙上灵即“阅箓”之科仪。

猜你喜欢的书

葆光集

葆光集

诗集。元尹志平撰。三卷。志平,沧洲(今河北沧县)人,为丘处机弟子,袭掌道教十三年,或与道友唱和,或述怀遣兴,集而成书,取名于所居“葆光轩”。依次为七言绝句二百五十余首,五言诗四十六首,古调诗三首,语录、直言各一则;词一百五十多首。自云诗有四炼,即字、句、格、意,而以意为主。认为诗作不在字精句健、风骚属时,而力主美于德,尚于志。故谓“心中实行真为保,口内虚词未足奇”。除宣讲道教教义、劝人为善外,亦有写景抒情内容,如《乙未季秋至介休县洪山明霞观作》七绝:“洪山佳景洞天幽,下枕清岩瀑布流。更上高原三四里,兴来闲步到泉头。”情景交融,颇有意境。有《(正统)道藏》本。

搜神后记

搜神后记

志怪小说集。又作《续搜神记》、 《搜神续记》,是《搜神记》的续书。旧题东晋陶潜撰。十卷,一百一十七则。对此,明代沈士龙说: “其为伪托,固不待辨。”但又言“文词古雅,非唐以后人所能。”梁慧皎《高僧传序》已称“陶渊明《搜神录》”, 《搜神录》即为《搜神后记》。由此可见,此书题名陶著,自梁已然,远在《隋志》之前,书约成于南朝宋时,内记有宋永初、元嘉中事。今存十卷本,疑为明人纂辑,最早收入明万历年间胡震亨辑刊《秘册汇函》内。《四库全书总目》谓六朝人遗书,鲁迅认为伪托,今人汪绍楹以为唐后人纂辑。

慈湖诗传

慈湖诗传

二十卷,宋杨简著。其原书早佚,清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但缺《总论》一卷,《公刘》以下16篇。又从《慈湖遗书》补录《自序》一篇,《总论》四条,《攻媿集》所载楼钥与杨简论《诗》解《书》一通,附于卷首。其他论辨若干条,各附本解之下。 以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之说为本,反复发明。据《后汉书》之说,以《小序》出自卫宏,不足深信。又以《左传》不可据,《尔雅》多误,陆德明好异音,郑玄不善属文,其说偶有附会。但于一名一物一字一句,斟酌去取,往往旁征博引;考核六书,自《说文》、《尔雅》、《经典释文》、史传音注,无不采集;订正训诂,于《毛诗》和齐、鲁、韩三家,以至方言杂说,无不征引。多能折衷异同,而成一家之说。

孝经纪事

孝经纪事

《孝经》、《论语》,圣贤教人之书也。而《孝经》尤简约,朝廷以此试士,本以圣贤之教教天下,而士但以为考试题目而已。世之劝人为善者,乃至取巫觋语而刊布之,不亦慎乎?古人尊信《孝经》之事,群书所载甚多。今取其见十七史者若干条,抄而刻之,其余更俟续刻焉。咸丰十一年二月。

幽梦影

幽梦影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张潮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全书收录作者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等219则,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体验和感受,蕴涵着破人梦境、发人警醒的用心。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

一卷,失译。十诵律即萨婆多部之百一羯磨也。附宋录,属十诵。十诵虽云即萨婆多,实与萨婆多不全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