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青金灵砂丹

作者:佚名
九转青金灵砂丹

九转青金灵砂丹,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制九转灵砂丹之法。先用水银、硫磺炒制青金头。以青金头为料,入炉鼎烧炼,得到伏火灵砂,是为第一转。然后以前转所炼丹药为料,再加硫黄烧炼。依次得到第二转重游丹、三转紫霞丹、四转丹、五转丹、六转丹、七转还丹、八转丹、九转真阳丹。至此九转丹成,祭谢天地神明,用红枣泡汤服丹。本书内容与《九转灵砂大丹》一书大同小异。

猜你喜欢的书

咸宾录

咸宾录

罗日褧编著。此书分八卷,计《北虏志》一卷,《东夷志》一卷,《西夷志》三卷,《南夷志》三卷。书中所称虏,即指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夷,即指东南亚向明王朝通贡的国家和地区,是以明王朝为中心,东、西、南、北为四夷之意。此书综合了历代史书记载,笔记资料及野史中的逸闻轶事,详尽地记述了各国、各地区的山川、物产、气候、风俗,与中国的往来渊源及通贡情况。引用书目达三百四十余种。资料丰富。且各篇记后多有因感而发的论曰。但因不熟外国地理实况,故有关外国的资料难免有以讹传讹的现象。此书刻于明万历。书首有万历十九年(1591)刘一祐撰的序、凡例及引用诸书的目录。书尾附有胡思敬及魏元旷两人的跋、校记两篇。书中提供了大量有关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料和中外关系史及东西洋各国史地资料。此书为明万历刻本。有《豫章丛书》刊本,是据千顷堂藏明钞本翻刻。

困学纪闻

困学纪闻

南宋王应麟撰。为作者读书杂记,凡二十卷。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诗文评三卷、杂识一卷。共二千余条目。考订典籍,言必有据,多发人所未发,于宋人同类书中向称精审。关于河渠、漕运、田制等方面记载亦颇有史料价值。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颇有价值的工具书。全书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伦理思想,倾向陆九渊心学,认为仁义道德为人心所固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仁,人心也。人而不仁,则天地之心不立矣。为天地立心,仁也。”卷首有自叙云“幼承义方,晚遇艰屯。炳烛之明,用志不分”,当成于入元后。其论学无门户之见,故所考切实可据,为时所重。

理虚元鉴

理虚元鉴

二卷。明汪绮石 (生卒年不详)撰。汪绮石,事迹不详,据其门人为此书所作序言,当为明末人。此书上卷论虚劳诊断、病原、治证。下卷论虚劳之证病机、方药等。书中提出虚有三本,即肺、脾、肾。前人治虚,李东垣主张补脾,朱丹溪主张滋阴,而薛己则主张补火。三家各有所偏,此书参合折中而用。因前人于补脾补肾已多有论述,故此书独于清金保肺详加阐明。治虚之法,归于二统,即阳虚统于脾,阴虚统于肺。认为专补肾水,不如补肺以滋其源;专补命火,不如补脾以健其中。作者于虚损之证,独有发挥,不泥古,不偏执,对后世颇有启迪影响,为医家所重。有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慈溪何氏刊本,光绪中钱塘葛氏重刊本,1939年上海卫生局铅印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81年江苏科技出版社铅印校注本。

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圆通章

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圆通章

道源法师讲述,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国土,乃释尊“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此一法门之殊胜,历代诸师,赞叹备至。尤以永明大师称为“万修万人去。”蕅益大师则谓“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又叹为“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过去的祖师大德们,修此法门而现前见佛报尽生西者,史不绝书。我国大乘八宗,最能普遍社会深入人心者,亦惟净土。这是有其必然的道理的。

北京楚林禅师语录

北京楚林禅师语录

清上睿说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潭州南云兴化禅林语录、住南云放光山毗卢禅寺语录;卷二卷三收住郢州潼泉山法兴禅寺语录;卷四收住北京慈明寺语录、住北京翊教寺语录;卷五卷六收颂古。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菩提资粮论

菩提资粮论

六卷,龙树菩萨造,自在比丘释,隋达摩笈多译。明般若波罗密为菩提初资粮,布施波罗密为第二资粮,次明持戒、忍辱、精进、禅那、方便、愿、力、及智。次明慈、悲、喜、舍,及五悔胜行,勿于他菩萨起瞋心,勿谤所未解甚深经,善修三解脱门,应勤精进,持戒,习定,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种三十二大人相业,及诸种种菩萨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