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补 方
补剂可统括各剂,各剂为治病之本,补剂又为各剂之本。各剂有兼补剂者,补剂亦有兼各剂者,更有以补剂完成各剂,以各剂完成补剂者。曲会旁通,恰中奥窍。若见病治病,以补为补,特呆钝的补法。病机各有不同,补法讵能一致。不补之补,乃妙于补。普泛补法,或清补、或温补、或补气、或补血、或补上、或补下,或下而求之上,或上而之下等,古今补剂甚多。本编甚简,珊海不无遗珠,推类尽致,化而裁之,使自宜之,可以通于无穷,作补方解。
一、小建中汤方(《金匮》)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此方《金匮·血痹虚劳篇》用治虚劳里急,悸,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症。
查此方乃桂枝加芍药,再加胶饴,变治外为治内。虚劳至阴趋于下,阳浮于上,阴阳气并竭,扶阳则阴灭,益阴则阳绝,无可着手。而立小建中一法,调以甘药,以听阴阳气血之自为资始资生。桂枝强心暖营,增高血压,促助循环,加强体温。芍药中含安息香酸,功能窜透,又多液汁,苦降走里,故仲景《伤寒》《金匮》腹痛均加芍药。本方加倍芍药,既可助桂枝兴奋,又可戢桂枝飞扬。化刚为柔,免犯阳盛汗多热炽之明戒。又加胶饴,甘以缓之,滋培中土水谷精气,直抉到生化源头。真机欲熄,非阳不化。徐灵胎谓此方,正与阴虚火旺之病相反,殊少体会。《金匮》虚劳血痹合篇,血痹重者,用大黄虫丸;血痹轻者,用此方。盖润沃枯朽,而氤氲以鼓荡之,发陈蕃秀,此为正轨。纯阴涸液,化机或几乎熄,学者不可不辨。
二、炙甘草汤方(《千金翼》)
干地黄一斤 麦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三两 炙甘草四两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三十枚 阿胶二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此方原出《伤寒论》,一名复脉汤。孙处士用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等症。林亿以附《金匮·血痹虚劳》之末。
按,此方见《丹溪心法附余》,方下注出《医方集成》,用治劳损五脏,补真气等。
查此方为脏器疗法之最切当者。紫河车即胎衣,外红紫,内淡绿而灰,十九皆然。前人谓有绿红紫三种,紫色入药为胜,殊不尽然。大抵产母无梅毒,又无他病者为佳。此药在治疗上,颇有价值,为现代内分泌之一种,近时新的组织疗法,运用尤广。盖得先天精血之气结成,故能以类相从,补后天精血亏损之病。《本草拾遗》名混元母,方之命名,殆即本此。
他项动物脏器疗法,尚隔一层,此则以人治人,尤为亲切。佐人参、肉苁蓉,则益气填髓功用,更为浓厚。茯苓以引之,沉香以达之,再加乳香、安息香,香窜醒豁,靡幽不达。朱砂含水银百分之八十四,化学上谓之硫化汞,有直接扑灭梅毒菌之能力,在他剂中不过和百药,在本方中,则有特殊作用。
《局方》《永类铃方》《乾坤精蕴》均有与此同似之河车丸,各各致力不同。虚劳至无可着手,医药不疗,草木无灵,此等方或亦在所取裁,录殿补方之末,聊备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