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音法事
作者:佚名
《玉音法事》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道教音乐之声乐谱集,大约问世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5年)。玉音法事,原不著撰人。内载宋真宗、徽宗所制词曲,殆为北宋末或南宋人编集。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是书为道士举行斋醮法事时歌唱赞颂之词曲范本。载有各类步虚词、奉戒颂、白鹤词、散花词、三清乐、华夏赞等等。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和卷中载赞词及其曲谱,卷下载斋醮法事及赞词。《玉音法事》上卷、中卷所载声赞使用的谱式非常独特,它既不是古琴所用的减字谱,也不是琵琶用的工尺谱,而是一种形似曲线婉蜒之状的曲线谱,亦称曲折谱,或步虚谱。只在字旁标注四声或和声,并于字下画屈曲蜿蜒符号,以示声调之抑扬转折。是一种源远流长、传播广远的中国古老的乐谱形式,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与道教音乐有密切关系。其初始至迟可追溯到汉代,《汉书.艺文志》所载二十八家歌诗篇目中即有声曲折之名。《玉音法事》共辑道曲五十首,现收入于《正统道藏》第三百三十三册。由于时代久远,且曲谱晦涩深奥,至今《玉音法事》所用之乐谱无人能识,还是一部有待破译的天书。
猜你喜欢的书
老学庵笔记
笔记。 南宋陆游(1125—1210)撰。十卷。游有《陆放翁全集》已著录。陆游晚年书室称老学庵,故名。此编以平时所录趣闻为正续篇,陈振孙称其书“所记见闻,殊有可观”。《宋史·艺文志》入杂史类,《文献通考》入“小说家”。其内容广涉两宋朝野历史掌故、典章制度、民间风俗习惯等。作者晚年退居山阴时所作,内容主要是记载遗闻轶事、考订诗文等,间亦采民间传说。书中对南宋帝王的奢侈、昏庸,权奸秦桧势力之大以及岳飞被杀害后临安人民闻而痛哭等重要历史事实有所反映。作者因长期居蜀,故书中记蜀事颇多。有《稗海》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四库全书》本、涵芬楼校排《宋人小说》本等。 另《续笔记》二卷,今仅存《说郛》本一卷。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李剑雄、刘德权点校本,将《续笔记》附入,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三则。
兵经
清揭暄撰。此书分三卷,上卷《智篇》、中卷《法篇》、下卷《术篇》。由一百个字作目,每字条下,正文阐述基本理论,后附史事相证。上卷《智篇》,有先、机、势、识等二十八字条,言以谋制胜的原则。如言“先”云:“先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认为二军所交,“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即抢得战争的主动权,所言甚有理。中卷《法篇》,有兴、任、将、辑等四十四字条,言组织指挥和治军的原则、方法。如第五十字“利”字条云:“夫兵之动也,必度益国家、济苍生、重威能,苟得不偿失,即非善利。”用兵的目的要 “益国家、济苍生”云云,是可取的。下卷《术篇》,有天、数、辟、妄等二十八字条,言作战应注意的问题。如第八十五字“持”字条,云战争中己方不轻进、不退走,坚守相持,待机破敌等等颇多精论。通观全书,每篇多者三四百字,少者仅八字。文字简洁凝练,内容通贯古今,富于哲理,是一部有价值的兵书著作。此书因以一百字作子目,故又称 《兵经百篇》、《兵经百字》、《兵经百言》、又称《兵法圆机》。此书虽成于明末清初,但向只有抄本流传,咸丰后出现刊本,江西省图书馆藏有咸丰九年 (1859)本,浙江省图书馆藏光绪十八年 (1892)刊本,书名作《兵法圆机》三卷一册。此书 《皇朝经世文编》和 《兵书七种》 皆收入。
太上卫灵神化九转丹砂法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法唐人所撰,与《阴阳九转成紫金点化还丹诀》所述外丹术完全相同,但较详。述丹砂九转。
易像钞
明胡居仁(1434—1484)撰。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今属江西)人。其事迹见《明史·儒林传》。是书前有居仁自序,称读《易》二十年,有所得则抄积之,手定成帙,取先儒图书论说合于心得者录之。
魔力
这案子发生在一个我还没有和霍桑分居的夏天。
正午时分,保火一般热的太阳满照在街心。那黄澄澄一片的砂石马路,给薰炙得如同烙铁一般。黄包车夫们赤着双足,在烈日中挣扎卖命。他们的足底上虽然起了厚茧,神经的感觉似乎比较地迟钝一些,但是究竟不会完全麻木。瞧他们的脚在烙铁般的路上拼命地起落交换,不敢稍稍停顿,就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脚如果起换得迟些,也许就要忍不住地面上热灼的痛炙。但他们的足越换得快,他们背心上的汗珠也越见得粗大,也越容易滚泻下来!
楞严经证疏广解
楞严经证疏广解,十卷,明凌弘宪点释并序,俞王言刻标指序,袾宏摸象记引,乐纯跋,三色套印,前有像讚。佛典注疏。明天启元年(1621)凌弘宪点释。是界澄撰《楞严经证疏》的注释书。收集了宋代以来贤首、天台十余家议论,以补《证疏》之缺略。其编排方式较独特。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