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真君还丹歌注

作者:陈抟
阴真君还丹歌注

古代内丹术书。旧题宋希夷陈抟注。注解根据阴阳五行、四时运转的理论,说明脏腑的位置,修炼的时机、方法和功效;还对内丹术语,如河东、金砂、甲乙、朱雀、金华、子卯、龙虎、鼎器、火候、炉室、真砂、真汞等作了解释。阴真君为阴长生,传说为东汉和帝阴皇后之曾祖。《还丹歌》盖后人依托其名,述内丹术,重金华及炉室等。陈抟注阐发之,继承 《黄庭经》,并述阴丹。《宋史·艺文志》著录《阴真君还丹歌》,收入《道藏》第五九册。

猜你喜欢的书

古庙集

古庙集

散文集。章衣萍著。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出版。有作者《小序》。收散文29篇,大多为文艺随笔。其中有关于诗词的漫评,如《记濮永昶的词》、《记石鹤舫的词》、《感叹符号与新诗》等;有关于作家的印象记,如《鲁彦走了》、《高尔基及其他》等;有为诗歌、小说、散文集写的序跋,如《〈平民诗选〉序》、《〈深誓〉自序》、《跋〈情书一束〉》、《〈断片的回忆〉小序》和秋野社刊物《秋野》的发刊词等。

震川先生集

震川先生集

诗文别集。四十卷。明归有光撰。刻于清康熙年。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人称震川先生。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卒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因家住昆山项脊泾,故又自称项脊生。三十五岁应天乡试中第二名举人,以后屡试不第,直到六十岁时,才中进士,授职长兴知县。隆庆三年为顺德府马政通判,后迁南京太仆寺丞,留北京内阁制敕房,纂修《世宗实录》。文学上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人被称为“唐宋派”。包括正集三十卷,别集十卷。附录一卷。内容有经解、序、论说、杂文、题跋、书、记、墓志铭、碑、状、传、赞、哀词、古今体诗、应制论、应制策等。为“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当七子炽盛之时,不为所屈,直斥王世贞为“妄庸巨子”。为文受司马迁、欧阳修影响很深,笔触简洁,善于叙事,每以一二细事传神,黄宗羲《明文案序》推为“明文第一”。《项脊轩记》、《寒花葬志》等篇尤脍炙人口。通行有清康熙间归庄等刻本及光绪间归彭福重刻本等。

一个劳动者的死

一个劳动者的死

短篇小说。杨华著。写于1924年11月29日,系作家的处女作。初载1935年2月1日的《台湾文艺》第2卷第2号。后收入1979年7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4)》。小说描写铁工厂工人施君,在恶劣环境中,在工头怒骂鞭打下,拼命干活的情景。他终于积劳成疾,又无钱医治,致使病情急剧恶化,最后离别了这痛苦、龌龊的人间。施君的死“劳力过度是唯一的导火线”!作家怀着悲愤难抑的心情,谴责这不平而势利的世界,矛头直指殖民地统治下毫无人性的资本家。厂主像吸血鬼一样地榨取工人的血汗,“把劳工们劳力的结晶统统掠夺了,把他们的心血统统吸干了”。他们当畜牲一般地役使工人。工人住的是贫民窟,吃的粗糟劣食,穿的是百结鹑衣,终日劳累不堪,致使生命早丧。面对这一切,作家愤怒地斥责:“我真不解何以窃人钱袋要受法律的严惩,而窃人的生命与幸福却反逍遥法外”。小说还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揭露资本家“鲜衣美食、华屋大厦、娇妻美妾”的生活,是建筑在工人累累尸骨上的。如此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鞭挞,在当时的作品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在环境气氛的描写上,小说也相当出色。阴森恐怖的夜晚,肆虐凶暴的寒风,黯淡微弱的路灯,使人感到窒息。作家着意描写环境的阴森可怕,以此展示施君的惨死悲剧。作品直抒胸臆,急于渲泄感情而议论太多,形象的描写和刻画较弱,显得直露有余,含蓄不足。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唐代僧百丈怀海(720~814)撰。据全唐文卷四六六陈诩所撰之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并序谓,百丈语录之编集者为门人神行梵云,然百丈语录曾一度散轶,至明代始再行编印,而编者姓名不详。本书今分别以语录、广录等名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四家语录卷二、卷三),及第一一八册古尊宿语录卷一、卷二。内容皆系长文之垂示,百丈引用报恩、涅槃、迦叶、宝积等经,及宝志、傅翕、僧肇等人之语句,并论述华严、金刚、般若等经之说,由此诸说可略窥百丈思想之一斑。

增一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故名。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尽录偈颂。但译文未能尽善,故由僧伽提婆加以修订。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别译零本现存30种。《增一阿含经》与南传《增支部经典》大体相应,后者收经比前者为多。此经原为四分八诵,但现行本除“牧(放)羊品”下标有“第四分别诵”外,蓁各分均不标诵。全经共有52品,472部经。其中《序品》一经,以颂文概叙本经意旨,以及嘱付流布等事。蓁各品次第系一未能至十一法。此经记述佛陀和其弟子们的事迹;阐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和对俗人修行的规定;论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义等。因经中有“六度”、“三乘”等词句,承认菩萨大乘,近乎大众部的主张,故一般认为是大众部的传本。此经的重点在说施戒涅槃等事及各种因缘故事,故又为劝化者所专习。本书同其他三部阿含一样,系记载原始佛教教义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佛教产生以及当时北印度政治、宗教、哲学等提供了资料。

相应相可经

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一卷,西晋法炬译。说善恶之人,各以类相聚。出单卷之杂阿含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