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贞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顺治宝鸡县志
清顺治十四年(1657),周愃纂,三卷,无凡例。第一卷天纪,下分星野、沿革两目。第二卷地纪,下分疆域、城池、山川、风俗古迹(残存两行)、景致、土产、编里、户口、田亩、税粮、站徭、公署、县治、庠校、庙社、祠祀、陵墓、武备十九目。第三卷人纪,分秩序、宦绩、科贡、封荫、人物及外志。此志体例比较独特。全书按天、地、人分成三大门类,颇与百余年后章学诚创立的“三书体”有点相似(章氏《湖北通志》分通志、掌故、文征三部分)。由于是周愃离任前,奉上宪之命修志,只好搜集旧志“遗牒”,“鳞集成篇”,成书仓卒,因而内容相当简略、缺陋。如“人物”除姓名外,仅有数字或数十字事迹介绍。“秩官”仅列姓名而无任职年代。“土产”记货物,竟说“无特产可述”。“风俗”则云:“人性勤俭、务稼穑、遵教化,有先王之遗风。”寥寥数字。原书共九十一页。雕版粗劣,字迹不清,是现存《宝鸡县志》中年代最久远的。流传极少,全国仅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
集验背疽方
一卷。宋李迅(生卒年不详)撰。李迅,字嗣立,南宋时泉州(今属福建省)人,官大理评事,以医著名,尤精外科。李迅持心近厚,医德高尚,广收方书,多蓄药味,有问方者必告,有求药者必予,毫不吝啬,积平生经验,潜心所得,著成此书。原本刊于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久佚无传,《四库全书》从 《永乐大典》中采掇,并补以缺佚之方,辑成一卷。此书虽仅万言,但专论背疽,对此证受病之源,发病之形及用药次第,节宣禁忌等,一一论说;至于诊候虚实,治疗节度等,则无不斟酌轻重,辨析毫芒,使读者了如指掌。与一般庸医治疗此证只凭剽窃一二丹方,不辨情况,妄施刀针,而鲜有疗效绝不相同,此书特别注意辨证施治原则。书中所载五香连翘汤、内补十宣散、加料十全汤、加减八味丸及立效散等,皆为传世良方。而忍冬丸与治乳痈发背神方皆只金银花一味,用药至简至精。此书原佚而后补入的麦饭石膏尤为神妙,现代科技亦予以特别重视。诚如《四库全书·提要》所言,此书堪称疡科中善本。有艺海楼依阁抄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1930年上海国医书局铅印《国医小丛书》单行本。1986年福建科技出版社校注本。
庆芝堂诗集
《庆芝堂诗集》18卷,收录诗文1312首。
元亨释书
僧传。自6世纪前半叶佛教传到日本,至日本镰仓时代已有700余年,但尚无一部完备的僧传。作者虎关师鍊(禅僧,1278—1346)有感于此,于元亨2年(1322)奋力写成。共30卷,前19卷为僧传,记400余僧人的传记、史实。20—26卷为年表,写钦明天皇至顺德天皇的有关事项。27卷以下主要论及佛教诸宗的教义、诸大寺院的缘起和佛教音乐等。全文用汉文写成,是 “五山文学” 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湛然圆澄禅师语录
湛然圆澄禅师语录,八卷,明圆澄说,明凡录,葛寅亮序,有塔铭,行状。附宗门或问并序一卷,柳浈等编,(序题禅宗或问,尾题参禅释难或问,附补遗,尾题补问。)又附达观和尚招殃传。补录或问及招殃传。收上堂等语录。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三十一套。
内藏百宝经
一卷,后汉支娄迦谶译。文殊师利问佛沤和俱舍罗(译言善巧方便)所入之事。佛答以随世间之习俗而入,示现种种之事。其实佛无种种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