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卷之六

卢国秦越人撰临川晞范子李駉子野句解PED中华典藏网

四十七难曰:PED中华典藏网

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PED中华典藏网

人头面独能禁耐寒如何。PED中华典藏网

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PED中华典藏网

详见头者诸阳之会图。PED中华典藏网

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PED中华典藏网

手少阴从心系侠咽,又上肺,出腋下,下循懦内后康。足少阴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出络心,注胸中。手太阴从肺系出腋下,下循燸内。足太阴从胃上膈,注心中。手厥阴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下循燸内。足厥阴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后。PED中华典藏网

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PED中华典藏网

诸阴皆不至头,惟诸阳至头。PED中华典藏网

故令面耐寒也。PED中华典藏网

阳气在头面,故耐寒。PED中华典藏网

虚实邪正第七#1PED中华典藏网

四十八难曰:PED中华典藏网

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PED中华典藏网

人有三般虚、三般实如何。PED中华典藏网

然:有脉之虚实。PED中华典藏网

豚有虚有实。PED中华典藏网

有病之虚实。PED中华典藏网

病有虚有实。PED中华典藏网

有诊之虚实。PED中华典藏网

诊视有虚有实。PED中华典藏网

脉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紧牢者为实。PED中华典藏网

濡者阴豚也,故日虚;紧牢阳豚也,故日实。PED中华典藏网

病之虚实者。PED中华典藏网

有三。PED中华典藏网

出者为虚,入者为实。PED中华典藏网

一则阴阳者,主其内外也,今阳不足,阴出乘之,故出为虚。阴不足,阳入乘之,在外俱阳,故入为实。PED中华典藏网

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PED中华典藏网

二则肺主声,入心为言,故言为虚。肝主谋虑,入心即不言,故不言为实。PED中华典藏网

缓者为虚,急者为实。PED中华典藏网

三则阳主虚,阳即急,皮肤满急为实。阴主静,阴即缓,皮肤宽缓为虚。PED中华典藏网

诊之虚实者。PED中华典藏网

有四。PED中华典藏网

濡者为虚,牢者为实。PED中华典藏网

则#2皮肤濡缓为虚,皮肤牢强为实。PED中华典藏网

痒者为虚,痛者为实。PED中华典藏网

二则身体痒痒为虚,身体几有疼处为实。PED中华典藏网

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PED中华典藏网

三则轻手按之则痛,为外实,病浅故也。重手按之便快,为内虚,病深故也。PED中华典藏网

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PED中华典藏网

四则重手按之则痛,为内实,病深故也。轻手按之乃快,为外虚,病浅故也。PED中华典藏网

故日虚实也。PED中华典藏网

又总言之。PED中华典藏网

四十九难曰:PED中华典藏网

有正经自病。PED中华典藏网

正经虚则剩理开,胜理开则内自发来,不从外来。PED中华典藏网

有正#3邪所伤。PED中华典藏网

五行相克,邪自外伤。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别之?PED中华典藏网

二者何所辫别。PED中华典藏网

然:经言忧愁思虑则伤心。PED中华典藏网

心为神,五藏之君,聪明寸#4智,皆由心出。忧劳太甚则伤其心,心伤神弱也。PED中华典藏网

形寒饮玲则伤肺。PED中华典藏网

肺主皮毛,形寒者,皮毛寒也。又主受水浆,不可玲饮,肺又恶寒,故日伤。PED中华典藏网

志怒气肝#5逆,上而不下则伤。PED中华典藏网

肝主谋虑,胆主勇断,虽在志为怒,其怒太甚,亦有所伤。PED中华典藏网

饮食劳倦则伤脾。PED中华典藏网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以饮食饱,胃气满,脾络常急,或走马跳跃,或以房劳,亦能伤脾。PED中华典藏网

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PED中华典藏网

腰者肾之府,久坐则肾气不得宣行,故损也。肾穴在足心,名日涌泉。居处湿地,亦损也。强力者,举重引弩也;入水者,度水跌仆,喘出於肾,或妇人经水未过,强合阴阳。PED中华典藏网

是正经之自病者也。PED中华典藏网

此五者,皆正经自病,皆谓它邪。PED中华典藏网

何谓五邪?PED中华典藏网

问五藏外邪。PED中华典藏网

有#6中风。PED中华典藏网

中,伤也。肝应风,邪散於五藏为五色,春伤於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PED中华典藏网

有伤暑。PED中华典藏网

暑喜归心,邪入五藏为五臭,夏伤於暑,秋为瘠疟。PED中华典藏网

有饮食劳倦。PED中华典藏网

脾主味,邪入五藏为五味,正经自病,言饮食劳倦。今五邪亦言饮食劳倦。正经病,谓正经虚。又伤饮食五邪病,谓食饮伤脾而致病也。PED中华典藏网

有伤寒。PED中华典藏网

肺主#7燥,而其令清切。肺主声,邪散入五藏为五声,肺主皮毛,恶寒,冬伤於寒,春必温病。PED中华典藏网

有中湿。PED中华典藏网

肾主水,主湿,邪入五藏为五液,秋伤於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PED中华典藏网

此谓五邪。PED中华典藏网

此五病从外来。PED中华典藏网

假令肝病。PED中华典藏网

且如肝不#8受病。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知中风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问中风之因。PED中华典藏网

然:其色当青。PED中华典藏网

答巽为风,属木,其色青。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言之,肝主色。PED中华典藏网

木之华萼,敷布五色,作五邪。PED中华典藏网

自入为青。PED中华典藏网

本经自病。PED中华典藏网

入心为赤。PED中华典藏网

肝邪入心,其色乃赤。PED中华典藏网

入脾为黄。PED中华典藏网

肝邪入脾,其色黄。PED中华典藏网

入肺为白。PED中华典藏网

肝邪入肺,其色白。PED中华典藏网

入肾为黑。PED中华典藏网

肝邪入肾,其色黑。PED中华典藏网

肝为心邪,故知当赤色也。PED中华典藏网

肝主中风,心主伤暑,今心病中风,故知肝邪往伤心也。PED中华典藏网

其病身热,胁下满痛。PED中华典藏网

心主伤暑,病则身热,肝布两胁,故胁满。PED中华典藏网

其脉浮大而弦。PED中华典藏网

浮大心豚,弦肝脉。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知伤暑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问伤暑之由。PED中华典藏网

然:当恶臭。PED中华典藏网

心主暑,恶臭。PED中华典藏网

心#9主臭。PED中华典藏网

心,火也。火之化物,主#10臭出焉。PED中华典藏网

自入为焦臭。PED中华典藏网

火性炎上,则生焦苦,正经自病。PED中华典藏网

入脾为香臭。PED中华典藏网

火之化土,其臭香。PED中华典藏网

入肝为躁臭。PED中华典藏网

火之化木,其臭躁。PED中华典藏网

入肾为腐臭。PED中华典藏网

火之化水,其臭腐。PED中华典藏网

入肺为腥臭。PED中华典藏网

火之化金,其腥臭#11。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心病,伤暑得之也,当恶臭。PED中华典藏网

所以心病得於伤暑,故当恶臭。PED中华典藏网

其病身热而烦,心痛。PED中华典藏网

注见十六难。PED中华典藏网

其脉浮大而散。PED中华典藏网

心自病豚。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问饮食劳倦之由。PED中华典藏网

然:当喜苦味也,虚为不欲食,实为欲食。PED中华典藏网

脾主味,故知之。脾经虚则不欲食,脾经实则欲食。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言之?PED中华典藏网

问所喜味。PED中华典藏网

脾主味。PED中华典藏网

脾主甘,甘受味,故主味。PED中华典藏网

入肝为酸。PED中华典藏网

脾邪乘肝,故喜酸。PED中华典藏网

入心为苦。PED中华典藏网

脾邪乘心,喜苦。PED中华典藏网

入肺为辛。PED中华典藏网

脾邪入肺,喜辛。PED中华典藏网

入肾为咸。PED中华典藏网

脾邪入#12肾,喜咸。PED中华典藏网

自入为甘。PED中华典藏网

本经自病,故喜甘。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也。PED中华典藏网

心主伤热,脾主劳倦。今心病以饮食劳倦得之,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PED中华典藏网

其病身热而体#13重,嗜外,四支不收。PED中华典藏网

身热者心,体重者脾,主四支不能收拾。PED中华典藏网

其脉浮大而缓。PED中华典藏网

浮大心脉,缓者脾。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知伤寒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问伤寒也。PED中华典藏网

然:当谵言妄语。PED中华典藏网

既伤於寒,则言语当语妄。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言之?PED中华典藏网

如何言语谵妄。PED中华典藏网

肺主声。PED中华典藏网

金扣之有声,故五音出於肺。PED中华典藏网

入肝为呼。PED中华典藏网

木畏金,故呼。PED中华典藏网

入心为言。PED中华典藏网

金火相当,夫妇相见,故言故笑。PED中华典藏网

入脾为歌。PED中华典藏网

土母金子,子母相见,故有歌。PED中华典藏网

入肾为呻。PED中华典藏网

金母水子,子之见母,发娇呻声。PED中华典藏网

自入为哭。PED中华典藏网

肺主秋,秋愁也。其音商,商伤也。故自为哭。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肺邪入心,为谵言妄语也。PED中华典藏网

心主暑,肺主寒。谵言妄语,皆肺邪#14入心之所致。PED中华典藏网

其病身热,酒洒恶寒,甚则喘咳。PED中华典藏网

身热者,心病。恶寒喘咳者,肺病。PED中华典藏网

其脉浮大而涩。PED中华典藏网

浮大心豚,涩肺豚。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知伤湿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问伤湿之由。PED中华典藏网

然:当喜汗出不可止。PED中华典藏网

既伤於湿,则叉自汗不止。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言之?PED中华典藏网

如何自汗。PED中华典藏网

肾主湿。PED中华典藏网

肾主水,水流湿,五湿皆出於肾。PED中华典藏网

入肝为泣。PED中华典藏网

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感而泣下,谓肺主悲,悲则金有余,木乃畏之,水乃木之母,母忧子息,肝入为泣。PED中华典藏网

入心为汗。PED中华典藏网

水火交泰,蒸之为汗。PED中华典藏网

入脾为涎。PED中华典藏网

土夫水妻,从夫生涎。PED中华典藏网

入肺为涕。PED中华典藏网

北方生寒,寒生肾,今寒感皮毛,内合於肺,肺寒则涕。PED中华典藏网

自入为唾。PED中华典藏网

肾之脉上络於舌,故自病为唾。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肾邪入心,为汗出不可止也。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自汗不止,皆肾邪入心之所致。PED中华典藏网

其病身热,而小腹痛,足经寒而逆。PED中华典藏网

身热心病,余皆肾病,见十六难。PED中华典藏网

其脉沉濡而大。PED中华典藏网

大者心豚,沉濡肾豚。PED中华典藏网

此五邪之法也。PED中华典藏网

五邪脉之法度。PED中华典藏网

五十难曰:PED中华典藏网

病有虚邪,有实邪#15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PED中华典藏网

问此五邪,何所辫别。PED中华典藏网

然:从后来者为虚邪。PED中华典藏网

心主之时,脉当洪大而长,反得弦小而急,是肝主思,木传於心,夺心之主,是肝往乘心,故言从后来。肝为心之母,母之乘子,是为虚邪。PED中华典藏网

从前来者为实邪。PED中华典藏网

心主得脾豚,心主毕当传脾。今心主未毕,是脾来逆夺其主,故言从前来。脾者心之子,子之乘母,为实邪OPED中华典藏网

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PED中华典藏网

火从所不胜於水,今病肾脉来乘,故为贼邪。PED中华典藏网

从所胜来者为微邪。PED中华典藏网

火从所胜於金,心病肺脉来乘,故云微邪。PED中华典藏网

自病者为正邪。PED中华典藏网

心主之时,豚反实强太过,反得虚微,为正邪。又无他邪相乘也。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言之?PED中华典藏网

又问。PED中华典藏网

假令心#16得之为正邪。PED中华典藏网

心主暑,今自病伤暑,故言正邪。PED中华典藏网

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PED中华典藏网

从前来者,脾乘心也,故云实邪。PED中华典藏网

伤寒得之为微邪。PED中华典藏网

从所胜来者,肺乘心也,肺主寒,又畏心,为微邪。PED中华典藏网

中湿得之为贼邪。PED中华典藏网

从所胜不中者#17,肾乘心也,肾主湿,水克火,故为贼邪。PED中华典藏网

五十一难曰:PED中华典藏网

病有欲得温者。PED中华典藏网

有病欲得温暖之处。PED中华典藏网

有欲得寒者。PED中华典藏网

有病欲得寒冻之处。PED中华典藏网

有欲得见人者。PED中华典藏网

有病欲与人得见。PED中华典藏网

有不欲得见人者。PED中华典藏网

有病不欲与人相见。PED中华典藏网

而各不同。PED中华典藏网

所欲不同。PED中华典藏网

其病在何藏府也?PED中华典藏网

所沾疾病,在何藏府。PED中华典藏网

然:病欲得#18见人者,病在府也。PED中华典藏网

府万物#19病在府,故欲得见人。PED中华典藏网

病欲得温,而不欲得见人者,病在藏也。PED中华典藏网

藏属阴,病在藏,故欲得温暖,而不欲见人。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言之?PED中华典藏网

又问如何。PED中华典藏网

府者阳。PED中华典藏网

六府属阳。PED中华典藏网

阳病欲得寒,又欲见人。PED中华典藏网

手三阴三阳应天,主暄者#20燥,故得寒又欲见人。PED中华典藏网

藏者阴。PED中华典藏网

五藏属阴。PED中华典藏网

阴病欲得温。PED中华典藏网

足一#21阴三阳应地,主病寒温,故欲得温。PED中华典藏网

又欲闭户独处。PED中华典藏网

阴主内,故欲闭户独处於外。PED中华典藏网

恶闻人声。PED中华典藏网

阴主静,故恶闻人声。PED中华典藏网

故以别其藏府之病也。PED中华典藏网

故以所欲辩别藏府疾病。PED中华典藏网

五十二难曰:PED中华典藏网

府藏发病,根本等不?PED中华典藏网

府藏发生疾病,其根本还一般否。PED中华典藏网

然:不等也。PED中华典藏网

答终不是一般。PED中华典藏网

其不等奈何?PED中华典藏网

问不同是如何。PED中华典藏网

然:藏病者,止而不移。PED中华典藏网

藏病属阴,阴主静,故止住而不移动。PED中华典藏网

其病不离其处。PED中华典藏网

疾病止在一处,不复离去。PED中华典藏网

腑病者,仿佛贲向#22。PED中华典藏网

府病属阳,阳主动,故所向仿佛贵冲。PED中华典藏网

上下行流。PED中华典藏网

流行或上或下。PED中华典藏网

居处无常#23。PED中华典藏网

疾病居止不正一处,全无常所。PED中华典藏网

藏府传病第八#24PED中华典藏网

五十三难曰:PED中华典藏网

经言七传者死。PED中华典藏网

详见辩疑。传受,谓五行相生而数之,数终於五,又却再#25数至二成七,上之五来传於七,七之被克,故云。PED中华典藏网

间藏者生。PED中华典藏网

传受问一藏者生。PED中华典藏网

何谓也?PED中华典藏网

传受同,而生死异如何。PED中华典藏网

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PED中华典藏网

传其所克之藏,故云七传。PED中华典藏网

问藏者,传其子也。PED中华典藏网

传其所生之子,故云问藏。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一甭之?PED中华典藏网

又问。PED中华典藏网

假令心病传於肺。PED中华典藏网

水木火土金,第五火字,隔第六土字来克,金被火克,故死。已下仿此。PED中华典藏网

肺传於肝。PED中华典藏网

金克木。PED中华典藏网

肝传於脾。PED中华典藏网

木克土。PED中华典藏网

脾传於肾。PED中华典藏网

土克水。PED中华典藏网

肾传於心。PED中华典藏网

水克火。PED中华典藏网

一藏不再伤。PED中华典藏网

且如心传肺,肺死而不传,故止传一藏,而不再传第一#26藏。PED中华典藏网

故言七传者死。PED中华典藏网

第七传者死。PED中华典藏网

问藏者,传其所生也。PED中华典藏网

母能生子,藏府传之於子者,为问藏。PED中华典藏网

假令心病传脾。PED中华典藏网

心传脾,脾得生气,是母子相传,故云生也。心胜肺,脾问之。PED中华典藏网

脾传肺。PED中华典藏网

脾胜肾,肺问之。PED中华典藏网

肺传肾。PED中华典藏网

肺胜脾#27,肾问之。PED中华典藏网

肾传肝。PED中华典藏网

肾胜心,肝问之。PED中华典藏网

肝传心。PED中华典藏网

肝胜木#28,心问之。PED中华典藏网

是母子自相传,竟而复始,如环无端,故言生也。PED中华典藏网

母子自相传受,周而复始,而#29有终穷,故有生生之理。PED中华典藏网

五十四难日:PED中华典藏网

藏病难治。PED中华典藏网

五藏之病最难治疗。PED中华典藏网

府病易治,何谓也?PED中华典藏网

六府受病,却易治疗如何。PED中华典藏网

然: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PED中华典藏网

肝胜脾,脾胜肾,肾胜心#30心胜肺,肺胜肝,故难治。PED中华典藏网

府病易治者,传其子也。PED中华典藏网

木传火,火传土,土传金,金传水,水传木,木逆相生,故易治。PED中华典藏网

与七传、问藏同法也。PED中华典藏网

与前章法度同。PED中华典藏网

藏府积聚第九二首PED中华典藏网

五十五难曰:PED中华典藏网

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PED中华典藏网

有积病,有聚病,何所辩别。PED中华典藏网

然:积者,阴气也。PED中华典藏网

阴气成以为积。PED中华典藏网

聚者,阳气也。PED中华典藏网

阳气成以为聚。PED中华典藏网

故阴沈而伏。PED中华典藏网

阴性静,常沉藏隐伏。PED中华典藏网

阳浮而动。PED中华典藏网

阳性动,浮泛於上。PED中华典藏网

气之所积,名日积。PED中华典藏网

气所积而成,名日积。PED中华典藏网

气之所聚,名曰聚。PED中华典藏网

气所聚而成,名日聚。PED中华典藏网

故积者,五藏所生也。PED中华典藏网

积由#31於五藏生之。PED中华典藏网

聚者,六府所成也。PED中华典藏网

聚由於六府成之。PED中华典藏网

积者,阴气也。PED中华典藏网

五藏属阴,传其所胜,当王时不收,留结为积。PED中华典藏网

其始#32有常处。PED中华典藏网

肝左胁,肺右胁,心脐上,肾脐下,脾中胱#33,各#34有常处。PED中华典藏网

其痛不离其部。PED中华典藏网

疼痛止在一部,不离其部位。PED中华典藏网

上下有所终始。PED中华典藏网

跻上脐下,各有终始。PED中华典藏网

左右有所穷处。PED中华典藏网

胁左胁右,各有穷极去处。PED中华典藏网

聚者,阳气也。PED中华典藏网

六府属阳,五聚乃阳气所成。PED中华典藏网

其始发无根本。PED中华典藏网

发病之始,全无根本。PED中华典藏网

上下无所留止。PED中华典藏网

气之所聚,回转不定,未尝留止於脐之上下。PED中华典藏网

其痛无常处,谓之聚。PED中华典藏网

疼痛无一定去处,故谓之聚。PED中华典藏网

故以是别知积聚也。PED中华典藏网

以藏府而别其孰为积、孰为聚。PED中华典藏网

五十六难曰:PED中华典藏网

五藏之积,各有名乎?PED中华典藏网

积者,蓄也。血豚不行,积蓄成病也。各有名否。PED中华典藏网

以何月何日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何月分、何日子得此积。PED中华典藏网

然:肝之积,名日肥气。PED中华典藏网

肥气者,如肉肥盛之状,此是肝积,小充多有之。PED中华典藏网

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PED中华典藏网

生在左胁,而#35覆杯突出,有头有足。PED中华典藏网

久不愈。PED中华典藏网

久不安愈。PED中华典藏网

令人发咳逆瘤疟,连岁不已。PED中华典藏网

令人沾息咳逆瘠疟,连年岁不得住。PED中华典藏网

以季夏戊己日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季夏六月,脾土正王之月也。戊己土也,脾#36气乃戊己日得此疾。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言之?PED中华典藏网

何绿戊己日得肥气。PED中华典藏网

肺病传於肝。PED中华典藏网

五藏受病传於所#37胜,其初沾之肺病,肺金胜肝,故肺传之於肝。PED中华典藏网

肝当传脾。PED中华典藏网

肝木#38胜脾土,肝不受肺之邪,传之於脾。PED中华典藏网

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PED中华典藏网

季夏乃脾土正王之时,不受肝所得之邪。PED中华典藏网

斗肝复欲还肺。PED中华典藏网

肝以脾王而不受邪,故复欲不与脉#39。PED中华典藏网

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PED中华典藏网

肺又不受,则因此留结成肥气之积,寓#40以长大,病因成矣。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六月戊已日,得肥气之积。PED中华典藏网

心之积,名曰伏梁。PED中华典藏网

伏梁者,祖屋舍之梁栋,此是心积。PED中华典藏网

起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PED中华典藏网

发起於齐上,有如手臂之大,又逆上至於心下。PED中华典藏网

久不愈。PED中华典藏网

久不安愈。PED中华典藏网

令人烦心。PED中华典藏网

令人心下烦阀。PED中华典藏网

以秋庚辛日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秋弦豚#41金正王之月,庚辛金也,伏梁得於庚辛日。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言之?PED中华典藏网

何绿庚辛日得伏梁。PED中华典藏网

肾病传心。PED中华典藏网

始初沾息肾病,肾水胜心火,故得於必oPED中华典藏网

心当传肺。PED中华典藏网

心不受肾邪,心火胜肺金,当传於肺。PED中华典藏网

肺秋适王,王者不受邪。PED中华典藏网

秋肺金所王之月,不受心所传之邪。PED中华典藏网

心复欲还肾。PED中华典藏网

心以肺王而不受邪,复欲还与肾。PED中华典藏网

肾不可#42受,故留结为积。PED中华典藏网

肾又不受,故因此留结为伏梁。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秋庚辛日得伏梁积。PED中华典藏网

脾之积气,名曰痞气。PED中华典藏网

痞,否也。否结成积,此是脾积。PED中华典藏网

在胃院,覆大如盘。PED中华典藏网

痞气覆於胃院,大如盘状。PED中华典藏网

久不愈。PED中华典藏网

久不安愈。PED中华典藏网

令人四肢不收。PED中华典藏网

脾主四肢不能收拾。PED中华典藏网

发黄疸。PED中华典藏网

黄疸,身体手足皆黄。PED中华典藏网

饮食不为肌肤。PED中华典藏网

脾胃乃饮食藏府,善食而受,谓之食#43。PED中华典藏网

以冬壬癸日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冬乃肾水所王之月,壬癸水也,痞气得於壬癸日。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言之?PED中华典藏网

何绿壬癸日得痞气。PED中华典藏网

肝病传脾。PED中华典藏网

始初沾息肝病,肝木胜脾土,故传於肝。PED中华典藏网

脾当传肾。PED中华典藏网

脾不受肝邪,脾土胜肾水,当传於肾。PED中华典藏网

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PED中华典藏网

冬肾水所王之月,不受脾所传之邪。PED中华典藏网

脾复欲还肝。PED中华典藏网

脾以肾平,而不受邪,复#44欲还与肝。PED中华典藏网

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PED中华典藏网

肝又不受,故因此留结为痞气之积。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痞气,以#45壬癸日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壬癸日得痞气积。PED中华典藏网

肺之积,名日息贲。PED中华典藏网

息,表#46也。责,鬲也。言肺在鬲上,其气不行,渐长而逼於鬲也,此肺积之名。PED中华典藏网

在右胁下,覆大如杯。PED中华典藏网

覆於右胁,其大如杯状。PED中华典藏网

久不已。PED中华典藏网

久不得已。PED中华典藏网

令人洒淅寒热。PED中华典藏网

肺虚则酒淅寒,肺实则热而闷。PED中华典藏网

喘咳,发肺壅。PED中华典藏网

肺寒则气道涩,改喘咳而肺壅。PED中华典藏网

以春甲乙日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春肝木所王之月,甲乙木也,息贵得於甲乙日。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言之?PED中华典藏网

何绿甲乙日得息贵。PED中华典藏网

心病传肺。PED中华典藏网

如初沾患心病,心火胜肺金,故传於肺#47。PED中华典藏网

肺当传肝。PED中华典藏网

肺不受心邪,则金胜肝木,当传於肝#48。PED中华典藏网

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PED中华典藏网

春肝木所王之月,不受肺所传之邪。PED中华典藏网

肺复欲还心。PED中华典藏网

肺以肝王而不受邪,复欲还与心。PED中华典藏网

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PED中华典藏网

心又不受,故因此留结为息贵之积。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甲乙日得息贵积。PED中华典藏网

肾之积,名日贲豚。PED中华典藏网

贵,聚也,似豚状也,此肾积之名。PED中华典藏网

发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PED中华典藏网

自小腹发起,上冲心下,其状若豚,或时上,或时下。PED中华典藏网

久不已。PED中华典藏网

久不得已。PED中华典藏网

令人喘逆。PED中华典藏网

令人沾息喘逆。PED中华典藏网

骨痿少气。PED中华典藏网

肾主骨,骨枯髓喊,发为骨痿。痿,无力也。PED中华典藏网

以夏丙丁日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夏心火所王之月,丙丁火也,丙丁日得贵豚。PED中华典藏网

何以言之?PED中华典藏网

何绿丙丁日得贵豚积。PED中华典藏网

脾病传肾。PED中华典藏网

始初沾息脾病,脾#49土胜肾水,故传之於肾。肾当传心。肾不受脾邪,肾水胜心火,故传於心。PED中华典藏网

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PED中华典藏网

夏心火所王之月,不受肾所传之邪。PED中华典藏网

肾复欲还脾。PED中华典藏网

肾以心王而不受邪,复欲还与脾。PED中华典藏网

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PED中华典藏网

脾又不受,故因此留结为贵豚之积故PED中华典藏网

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PED中华典藏网

故知丙丁日,得责豚之积。PED中华典藏网

此五积之要法也。PED中华典藏网

此是五积病源要法。PED中华典藏网

黄帝八十一难经慕图句解卷之六竟PED中华典藏网

#1七:此下《集注》有『凡五首』三字。PED中华典藏网

#2则:依上下文例,此前似脱『一』字。PED中华典藏网

#3正:《本义》作一五』。PED中华典藏网

#4寸:疑当作『才』。PED中华典藏网

#5肝:此字《本义》在本句末『伤』字下。PED中华典藏网

#6有:此前《集注》有『然』字。PED中华典藏网

#7主:原作『永』,据文义及上下文例改。PED中华典藏网

#8不:疑为『木』之误。PED中华典藏网

#9心:此上《集注》有『何以言之』四字。PED中华典藏网

#10主:《集注》四十九难虞注作『五』。PED中华典藏网

#11腥臭:依上文例当作『臭腥』。PED中华典藏网

#12入:原作『与』,据文义改。PED中华典藏网

#13体:原作『病』,据《本义》改。PED中华典藏网

#14邪:原作『和』,据文义及《集注》吕注改。PED中华典藏网

#15邪:此下《本义》有『有贼邪』三字。PED中华典藏网

#16心:此下《本义》有『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十字。PED中华典藏网

#17从所胜不中者:《集注》五十难吕注作『从所不胜来者』。PED中华典藏网

#18得:此下《本义》有『寒而欲』三字。PED中华典藏网

#19物:据下句注文,似当作『属阳』。PED中华典藏网

#20《集注》五十一难丁注作『暑』。PED中华典藏网

#21据上句注文似当作『三』。PED中华典藏网

#22向:《本义》作『响』。PED中华典藏网

#23常:此下《本义》有『故以此知藏府根本不同也』十一字。PED中华典藏网

#24第八:此下《集注》有『凡二首』三字。PED中华典藏网

#25再:原作『又』,据《集注》五十三难虞注改。PED中华典藏网

#26一:据文义当作『二』。PED中华典藏网

#27脾:据前后文例当作〔肝』。PED中华典藏网

#28木:据上文例当作『脾』。PED中华典藏网

#29而:据文义当作『无』。PED中华典藏网

#30肝胜脾,脾肚肾,肾胜心:原作『肝胜肾,肾胜脾,脾胜心』,与五行相克关系不符,据《集注》五十四难丁注改。PED中华典藏网

#31由:原作『虫』,据下句注文改。PED中华典藏网

#32始:此下《本义》有『发』字。PED中华典藏网

#33脘:原作『沈』,据文义改。PED中华典藏网

#34各:原作『名』,据文义政。PED中华典藏网

#35而:据文义当作『如』。PED中华典藏网

#36脾:据上文当作『肥』。PED中华典藏网

#37所:原作『金』,据文义改。PED中华典藏网

#38木:原作『不』,据文义改。PED中华典藏网

#39不与脉:据原文当作『还与肺』。PED中华典藏网

#40寓:文义未属,疑误。PED中华典藏网

#41秋弦脉:据前后文例似当作『秋乃肺』。PED中华典藏网

#42可:《集注》作『肯』。PED中华典藏网

#43食:此下疑脱『亦』字。PED中华典藏网

#44邪,复:原作『复邪』,据文义乙转。PED中华典藏网

#45:此下《本义》有『冬』字。PED中华典藏网

#46:《集注》五十六难杨注作『长』。PED中华典藏网

#47肺:原作『肝』,据文义改。PED中华典藏网

#48肝:原作『肺』,据文义改。PED中华典藏网

#49原作『肝』,据文义改。PED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