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

作者:宋常星
道德经讲义

《道德经》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两千年来已有数千家注解版本。《道德经讲义》是清代宋常星经历宦海沉浮、潜心修道二十年后的作品。按照《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和《考证经注序》所说,宋常星祖籍山西,是清代顺治六年探花,中举之后在清廷为官多年,于康熙十八年致仕还乡并加入全真道潜心修道。《道德经讲义》虽然未被广泛关注,自身却有着独特的魅力。系统地研究《道德经讲义》对道家哲学以及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宋常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红书

红书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的特殊时期修复了他的灵魂,继续研究心理学,从而成为一代大师。不论是它在荣格一生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还是作为一件艺术品,《红书》的出版都堪称一个里程碑。

绿光

绿光

《绿光》(Le Rayon vert)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全书共23章。小说写于1881年,传说太阳在海平面上徐徐下落时射出的最后一缕光芒是绿色的;传说看见过绿光的人便不会在情感问题上走错路;传说绿光的出现会摧毁幻想和谎言……苏格兰淑女海伦娜·坎贝尔没见过绿光,迟迟不肯结婚,而晨报上的一则报道更是为这个传说摘下了神秘的面纱,变得真实可信了。海伦娜的两位舅舅早已为少女挑好了如意郎君,却不知该如何说服她,于是三个人怀着各自的心事踏上了追寻绿光的迢迢路途。一路上不仅有海的壮丽、漩涡旁的历险,更有岩洞里惊心动魄的场面。舅舅物色的对象虽然出现了,却完全不合海伦娜的心意;冷不防冒出的苏格兰年轻贵族最终与她结成百年之好。他俩经历了千辛万苦,在见到绿光的刹那间,却被对方充满炽热爱情的目光迷惑,错失良机。海伦娜感叹地说道:“既然我已经找到了幸福,就把寻找绿光的机会留给其他人吧……”

彤园四集外科

彤园四集外科

外科学著作。6卷。清郑玉坛编撰。《郑氏彤园医书四种》之一。是书卷一为外科图形脉证,脉误总括、痈疽辩论、治法总括以及灸法、砭法、针法等12门;卷二为颈部、脑后、面部等11个部位的外科病证以及瘰疬门;卷三为胸、乳、腹、腋、肋、背、腰、下阴、后臀、臑肘、臂腕等18个部位的外科病证;卷四为疔疮、杂证、损伤3门及婴儿外科;卷五、卷六为外科医方考,列肿疡、溃疡、肿溃、疡溃、前后应用、去腐7门。全编以《医宗金鉴·外科》为主,汇集诸家之说足以相互彰明者以附之,绘图立说,旨归切要,外以辨其形色部位、十二经络穴道骨度,内以察其脏腑脉息、气血精髓、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及五方风土、六淫七情之类,反复申明,因证施治,使学者可汇观而统会。外科医方考集外科内治、外治方法约800余方,其方法独用者少,兼用者多,分门别类,选择精当。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二卷。汉魏六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徒传授诵习之《老子道德经》文本。其文删定《老子》经文为五千字,故又称《五千文》,或称系师(张鲁)定本。又因经文前有吴道士葛玄所撰《老子道德经序诀》,故称葛本。现存敦煌唐人残抄本《五千文》后,又附録有道士传经盟誓词,或附録《十戒经》。今删去序诀及盟文戒文,仅録经文。底本出处:上卷P・2584号抄本、下卷S・6453号抄本1。参校本:P・2329号、P・2375号、S・189号抄本。

秦观词集

秦观词集

词集,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张炎《词源》评其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本书备搜秦观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为读者欣赏李清照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讲读王阳明心学

讲读王阳明心学

本书部分内容来自于梁启超在1926年出版的专著《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一书,加入评注者从当今角度的注解,使读者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在书中,梁启超讲解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学,“致良知”之学,追根溯源,探讨心学内核,廓清王学后人以及后世对阳明心学的误解,对于有意阳明心学的学者,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也适合于传统文化爱好者、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