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语录

作者:王志谨
盘山语录

《盘山语录》是根据全真道盘山派创始人王志谨授徒答问的记录编辑而成的作品,它的语句活泼,思想圆通,其中所蕴涵的心性道德修养思想可谓是中国道教修养论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盘山语录》心性道德修养论的提出是出于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关注、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使主体的道德追求与具体的真践实履相一致。这一修养论在以传统道家清静理论为宗的同时,兼融禅宗心性本净之说,故颇具道禅混融特色。它将“道法自然”作为立足点,使心性道融通为一体,认为修心即为炼性亦是合道。在宇宙本原“道”的统摄之下,王志谨更是将真性本心的纯真与至善的境界追求上升到天人合一命题下的中和之境。透过对“真”“善”“和”的境界追求体现道德修养理论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内修与外行相融通,内外兼顾、功行双全的“泯邪存正”“切己反省”“境上炼心、”的道德修养方法,以图达到天道与人道相合的和谐之境。《盘山语录》的道德修养论是将对形而上的“道”的追求落实在形而下的各个层面,以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

章节列表

升序↑

王志谨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渊颖集

渊颖集

元代诗文别集。12卷。吴莱撰,吴莱私谥为“渊颖先生”。《四库全书》曾据两江总督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为吴莱门人宋濂所编,卷首有3序:至正十二年(1352)胡翰序、刘基序、胡助序。后2序未署年月,均应作于至正年间。卷1为赋,卷2-4为诗,卷5-12为文。其中影响较大的《观日赋》风格近于汉赋,延祐七年(1320)以《春秋》举荐但未中选,吴莱东游昌国,于盘陀石观日出并作此赋以明志。吴莱的诗仅为3卷,但很受诗评家重视,清人王士禛《论诗绝句》说:“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尽奇。耳食纷纷说开宝,几人眼见宋元诗。”(第16首)他还提到“吴立夫长句瑰玮有奇气”(《选古诗凡例》)。吴莱的文,以18岁时所作《谕日本书》(应即指《论倭》)较有名,“人谓其有终军、王褒之风”(胡翰序),被认为古之能言善辩者也不过如此。胡助评其为文时说:“他人恒苦其浅陋,立夫独患其宏博也。”宏博正是他为文的特点。本书目录之后,有吴莱之子吴士谔所写的1则附记,据此可知本集编成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由宋濂据其家藏文集选编成书。本集有元代原刊本传世,并曾影印编入《四部丛刊》,是比较常见的善本。另外,《金华丛书》之中也收入了《渊颖集》,《丛书集成》曾据以排印行世。

卓异记

卓异记

笔记小说集。旧题唐陈翱著。然据后人考证,以为作者之名及书中之序皆不足凭信,乃晚唐五代时人作。内容记唐君臣功业盛事二十七则,其中记帝王三则,将相大臣二十四则。所叙事迹多为朝政进退,官场变动,往往以“自古未有”、“无有伦比”标榜奇特,称其人事升降,可读性不强。《新唐书·艺文志》题陈翱撰,并注曰: “宪、穆时入”。《郡斋读书志》载: “《卓异记》一卷,右唐李翱撰,或题云陈翱记唐室君臣功业特异并其美事二十七类。”《直斋书录解题》记载与《郡斋读书志》大致相同。《宋史·艺文志》作陈翰,注曰: “一作翱”。《卓异记》记事最晚到昭宗,可见作者不是宪、穆时的陈翱。李翱在唐书中有传,他的生年不能详考,但卒於唐武宗会昌中。也不可能知道昭宗事。

读史述九章

读史述九章

《读史述九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咏史诗,所咏者依次为伯夷与叔齐、箕子、管仲与鲍叔、程婴与公孙杵臼、孔门七十二弟子、屈原与贾谊、韩非、鲁二儒、张挚。全诗九章,每章均为四言韵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叙述与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人情淡薄的慨叹,流露出对故国灭亡的哀痛,抒发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怀抱。组诗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结构排列颇具艺术性。

肯綮录

肯綮录

一卷。北宋赵叔向撰。赵叔向号西隐野人,一作西隐老人,籍贯及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魏王赵廷美玄孙。金人攻破北宋首都汴京,潜出至京西。金人退,引众屯青城,入至都堂,叱王时雍等速归政,置救驾义兵。因部将密告将谋不轨,被刘光世奉诏捕杀。赵叔向平时“闲居多暇,饮酒读书,足以自娱,有疑误随即记之”,以成此书。自谓“昔蒯生自名其书曰《隽永》,取肉肥而味长,我则异于是,殆是眉山先生羊骨帖中语,终日摘剔仅铢两于肯綮之间者,因以名录”(《肯綮录》小引),特定书名为《肯綮录》。全书共记俚俗字义、签美误、梅雨、伯夷叔齐名字、筠为竹、圣节香钱、万俟音墨其、九方皋、孟子字、晋宋前南方鹅贵、震灵丹、涕洟、伊蒲塞非素馔、钟馗小妹、㕲漱书、燕脂、客作、紫姑伸狱、 火骨成灰、长物、元二、井干、絃当作弦、抨棋、九拜、三老五更、香薷、玉龙膏、赵清真高士入冥、东坡易箦、衡字从角、撰与择通、就馆等三十三事。《四库全书总目》谓“是书首辨俚俗字义,于陆法言唐韵注中摘录以备考证。然唐韵为孙愐作,法言隋时人,所著乃切韵,非唐韵,开卷先误。又谓孟子名 ‘轲’应读口个切,不知韩愈石鼓歌正押平声。其他辩证亦多说部习见之文,无可采录。”其实,书中所记多为赵叔向耳闻目睹之事,皆有根据,非为臆造,亦可参考,不能全废。今传本主要有《学海类编》、《艺海珠尘》、《函海》、《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商务印书馆 《说郛》节本不分卷。

未曾有经

未曾有经

十二部经之一。梵名阿浮陀达磨Adbhutadharma记佛菩萨现种种神力不思议事之经文也。华严疏钞二十一曰:‘阿浮陀达磨,此云未曾有,亦云希法。’四分饰宗记三本曰:‘阿浮陀达磨,此云希法,旧名未曾有。’法华玄义曰:‘佛现种种神力,众怪未曾有。’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法林菩提光明宫殿,大功德所造,能令见者生大欢喜。无量功德莲华之像师子高座,佛在其上,正遍知意清净,无等正行,到诸佛等法心无障碍,到不退法,不舍无边佛事,安住不可思议,向无相法,三世平等,身满世界知法无疑,一切智身智慧无量,诸大菩萨之所受持,已到诸佛无等禅那,究竟满足得解脱智,大慈大悲转于法轮,究竟无边有色身。   及余比丘众六万二千,其名曰: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葉、阿[少/兔]楼驮、须菩提、迦旃延、摩诃劫宾那、离婆多、难陀、那提迦葉、伽耶迦葉、分那弥多罗尼子、伽梵钵底、周利般特、蹋腊骠末利至、迦提罗尼伽、准陀、摩诃俱絺罗、罗睺罗、阿难陀,如是等六万二千众,一切定一切行,等入诸法性,无住无依,度诸烦恼,入佛法界,随从一法,向一切智,不舍一切智道,乐一切智不退,已到毗婆舍那第一波罗蜜,已生诸方便境界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