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吕传道集

作者:施肩吾
钟吕传道集

道教内丹炼养经典。三卷。题钟离权述,吕岩集,施肩吾传。全书分十八论,以问答形式,全面系统地论述内丹修炼的理论、方式、效验等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系统地论述了内丹修炼的十八个问题。该书首论真仙。谓人有生老病死之规律,唯修持仙道,可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仙非一也,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 阴阳相杂者人也。唯人可以为鬼,可以为仙。少年不修,恣情纵意,病死而为鬼也;知之修炼,超凡入圣,而脱质为仙也,收入《道藏》第一一六册。

施肩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黑死馆杀人事件

黑死馆杀人事件

《黑死馆杀人事件》,作者小栗虫太郎。该书讲述了一个神秘、充满谜团的降矢木家族发生过几起令人不解的命案,该书与《脑髓地狱》、《献给虚无的供物》、《匣中失乐》并称日本推理四大奇书。降矢木,一个神秘、充满谜团的家族,居住在神奈川县一栋满溢妖异氛围、被称为“黑死馆”的西式城堡中。该家族多年前便发生过几起令人不解的命案,最后皆不了了之。这次,悲剧再度发生,黑死馆中的丹尼伯格夫人不幸遇害,尸体竟然还绽放出圣洁光芒,恰似被一层光雾包裹。然而,这只是开始……难道凶手真的是水、风、火、土四只精灵?

颜鲁公集

颜鲁公集

诗文别集。三十卷,其中诗一卷。唐颜真卿撰。按鲁公行状,其佐吉州时有《庐陵集》,刺杭州时有《临川集》,刺湖州时有《吴兴集》。但这些集子,历经五代战乱,全部亡逸。北宋时,吴兴沈侯采掇遗逸,辑编为十五卷,刘敞为之序。此为最早的辑本。后宋敏求广加采录,重编为十五卷,目次已非沈氏之旧。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间,留元刚以其所得宋敏求残本十二卷,益以拾遗一卷,又撰《年谱》一卷,并附行状、碑传为一卷,仍合十五卷之数。以上诸本皆已不见。今所传通行本为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锡山安国据吴郡都穆重编十五卷本重梓的《颜鲁公文集》十五卷。《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四部丛刊》亦据以影印。《四库全书》本又增安氏本未收的诗文作品增入《补遗》卷内。后来的不少版本即源自此本,如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刘思诚翻安氏本,万历二十四年颜胤祚重刻本等。其中颜胤祚本多脱漏舛误,尽失其旧。颜集遗佚颇多,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有《文忠集拾遗》四卷,专收其佚文。今搜集最备之本,当属清宣宗道光(1821—1850)间黄本骥刊《颜鲁公集》,总题三十卷,内多附有关鲁公的资料,道光二十五年(1845)黄氏三长物斋有刊本,后收入《三长物斋丛书》。此本包括《颜鲁公集》十二卷、《外集》八卷、《书评》十卷、《补遗》一卷。《四部备要》据以排印。

图书编

图书编

一百二十七卷。原名《论世编》,明章潢 (1527—1608)撰。章潢字本清,江西南昌人。喜好经史,主讲白鹿书院,授顺天府学训导。著有《周易象义》、《春秋窃义》等。章潢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始,辑录历代书籍中图谱及释文,至万历五年(1577)类编成帙。分经义一卷至十五卷;象纬历算十六卷至二十八卷;地理二十九卷至六十七卷;人道六十八卷至一百二十五卷。之外又有易象类一百二十六卷;学诗多识一百二十七卷。后两卷与图谱无关,有说无图,列于编末。本书体例简要,释文采摭浩博,条理分明。有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新建万尚烈等刊本、崇祯间金陵孙良富刻本、《四库全书》 本。g

读易大旨 [四库本]

读易大旨 [四库本]

五卷。清孙奇逢(1585—1675)撰。奇逢字君泰,号钟元,又号复峰,容城人 (今河北容城),前明万历庚子举人。此书乃入清后流寓河南管门山时所作。前有序言云,至苏门山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所得之见,撮其体要,以示门人子弟,原非逐句逐字作解,故称其为“大旨”。其门人耿极为他校订,末附有《兼山堂问答》,及与三元道人李崶论易之语,别为一卷。李崶,雄县人,孙奇逢师从崶学《易》。后奇逢曾孙用正复从散见于他著中的论《易》之语取得五条,汇冠卷首,题曰义例。跋称原本序文凡例皆缺,故用此补充。案奇逢说《易》,不显攻图书,亦无一字及图书,大意在发明义理,切近人事,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而通六十四卦之义。凡所训释,均先列出己说,其后附上旧训。其平生所学,主要在于实用,故所说均关法戒,有可取之处。有康熙二十七年刊本、全集本,收入 《四库全书》。

李太白诗集注

李太白诗集注

李白诗注本。清王琦辑注。琦字琢崖,号载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另有《李长吉歌诗汇解》。李白、杜甫均为唐伟大诗人,但后世对其诗集的注释多寡不均。清杭世骏曰:“注杜者,自宋以后已有千家……太白之集历五百年而始有萧、杨二家,又历五百年而始有盐官胡氏孝辕。孝辕亡后,今且百馀年矣,文士林立,未有起而补其阙者。”(《李太白集辑注序》)王琦正是鉴于此种情况,积数十年时力重为编次,参合诸本,汇集杨、萧、胡三家注之长,而纠其错讹疏漏,益以逸篇,厘为三十卷。其前二十五卷略依萧士赟本次第,但删去分类标目及题下所注作者游踪;杂文四卷依郭云鹏本次第,参订以缪曰芑本,并详加注释。别以序志、碑传、赠答、题咏、诗文评、年谱、外纪为附录六卷,而将缪曰芑本的《考异》一卷散入各篇文句之下。该书补刻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续有重刻。校勘方面,善于取资文义及有关旁证,作出精确判断。其注释考证详于典故与地理。王琦自序云:“芟柞繁芜,补增阙略,析疑匡谬,频有更定。至于山川古迹之地形、鸟兽草木之名状,尤加详考,不厌繁复,盖将以为多识之助”,故虽知有“绮碎鳞杂”之议,而仍坚持详尽综博,以“搜罗轶典,抉发奥思”。王氏又精通道书佛典,用以注释“才兼仙佛”的李白,正“足以发太白难显之情,而抉三家未窥之妙”(杭世骏《李太白文集序》)。对于前人的见解,王氏能慎重斟酌,去短从长,融入自己的心得,成为新注,总观全书,持论平正,客观可信。是书又名《李太白全集》、《李太白文集辑注》,是当时李白诗文合注最完备的本子,历来得到学术界重视,除王氏自刻者外,有多种翻印本,如《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商务《国学基本丛书》本、《万有文库》本及中华书局1979年标点整理本等。今人瞿蜕园、朱金城为李白集作新校注,即以此为底本。

金陵百咏

金陵百咏

宋诗别集。1卷。曾极著。皆七言绝句。咏建康(江苏南京)古迹,“词旨悲壮,有磊落不羁之气”(《四库全书总目》)。名为百咏,只有91首诗,恐为传抄者遗漏所致。《乐官山》诗:“城破辕门宴赏频,伶伦执乐泪横巾。骈头就戮缘家国,愧死南归结绶人”。题有注:“南唐初下时,诸将置酒,乐人大恸,杀之聚瘗此山,故名。”《古龙屏风》诗:“乘云游雾过江东,绘事当年笑叶公。可恨横空千丈势,翦裁今入小屏风。”《豫章人物志》载作者游金陵,题《行宫龙屏》,触犯时相史弥远,因此受到谴责,诗句与此相同。读此书,不但知道金陵故事,而且亦可知道作者孤怀独抱,明心见志。他是临川平民,字景建,晚年以《江湖集》事得罪,流放道州而卒。其它著作如《舂陵小雅》均佚,仅存此书,更为可贵。有《四库全书》、《观古堂所刊书》、《观古堂汇刻书》(第二集)、《郋园先生全书》等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