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新编

作者:刘本昌
脉诀新编

脉学著作。2卷。民国刘本昌编撰。刊印于1942年。是书卷一列李中梓、沈微垣脉位图、运气合脏腑十二经络图、订正王叔和脉位图等33篇,及五脏六腑歌、诊脉赋等6篇; 卷二列《医林改错》脏腑图、崔紫虚四言脉歌、太素脉法、奇经八脉脉病歌等29篇; 全书系将前代脉学名著汇集成编,或考释,或增损,或改易,或补缺,或添音义,或阐脉理,俾于习医者辨别揣摩。

刘本昌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穷人

穷人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出版于1905年。 《穷人》集中描写了在一个浪涌风吼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在等候亲人归来时,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待渔夫归来,正和她的想法一致,作品精细地剖析了渔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自己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 《穷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描写细腻,入情入理,真切感人。现已编入各版小学教材。

奥赛罗

奥赛罗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写于1604年,根据十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短篇小说改编。威尼斯大将奥赛罗和一个元老的女儿苔丝德蒙娜结了婚。元老歧视摩尔人(非洲北部民族)奥赛罗的肤色,反对这桩婚事并诉诸威尼斯公爵。这时土耳其入侵威尼斯领地塞浦路斯,公爵需要奥赛罗领兵御敌,因此对婚事不加追究。奥赛罗率兵去塞浦路斯,任命凯西奥为副将。旗官伊阿古嫉恨凯西奥的地位,诬陷凯西奥与苔丝德蒙娜有私。并设下许多圈套,引起奥赛罗怀疑、忌妒而扼杀了妻子。后来奥赛罗发现真情,悔恨自杀,伊阿古也得到惩罚。这出悲剧,提出了关于种族的重大问题,作者赞美白种人苔丝德蒙娜冲破封建枷锁,同勇敢而品质高贵的摩尔人结婚。同时也使我们看到尽管奥赛罗轻信谗言、上当受骗,但他是光明磊落的,而白种人伊阿古则是阴险可怕的毒蛇。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

于1946年8月至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以后又多次重印,在一系列优秀的开明语文教材中,《开明新编国文读本》虽然出版时间较晚,却是颇具特色的一种。这部教材初版甲种本六册,乙种本三册,是开明书店在中学语文教材编纂方面的又一个新尝试。 首先,《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的编纂者都是一时之选。叶圣陶是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周予同是著名历史学家、经学家,当时为复旦大学教授,同时在开明书店担任编辑;郭绍虞是著名文学批评史家、语言学家,当时任同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覃必陶是开明书店编辑。由这样四位名家联手编纂这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无疑是语文教材编写史上继《开明国文讲义》之后又一次难得的盛会。 其次,《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是当年对语文教学的又一次别开生面的新探索。它的“新”,也就是最显著的特点是白话文言分开教学,甲种本专选白话文,乙种本专选文言文。乙种本侧重明清作品,并以短篇记叙文为主,还酌情选入王国维、章炳麟、蔡元培、胡适、鲁迅、钱基博、俞平伯等近现代作家、学者的文言短制,这些都是前所未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同样值得注意。不论甲种本还是乙种本,一以贯之的是凸现文学性和情趣性,循序渐进,引导读者在了解掌握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能领略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之美。

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

一名《雅尚斋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生卒年不详)撰。该书撰成于万历十九年(1591)。共十九卷,分为八个部分。卷一、卷二为清修妙论笺,摘录历代养生格言,其宗旨多出于医家、道家;卷三至卷六为四时调摄笺,记录按四时不同进行修养的口诀;卷七、卷八为起居安乐笺,专门介绍各种可资颐养的宝物器具等;卷九、卷十为延年却病笺,介绍服气导引的方法;卷十一至卷十三为饮馔服食笺,开列利于养生的食品名目,附以服饵诸物;卷十四至卷十六为燕闲清赏笺,皆论赏鉴清玩之事,以种植花卉之方法附于后。卷十七至卷十八为灵秘丹药笺,介绍各种习见的经验方药;卷十九为尘外遐举笺,记载了历代善于修身养性的一百名隐逸者的事迹。此书从各方面论述养生之道,对于各种养生方法、饮食记述颇详,征引丰富。对于古器物、单方验方等也详加记录。对于研究中国传统养生之道有重要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明万历十九年雅尚斋刊本,明崇祯间刊本,清嘉庆十五年(1810)弦雪居重订本等。近年又出版了多种排印本。

屈原

屈原

话剧剧本。郭沫若作。重庆文林出版社1942年出版。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提出联齐抗秦主张,遭南后郑袖等反对。他们诬陷屈原淫乱宫廷,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革职,关押于东皇太乙庙。卫士愤而火焚东皇太乙庙,屈原逃奔汉北,继续从事爱国活动。剧情曲折,语言优美,感情奔放,气势磅礴,热情歌颂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扬他坚持真理、敢于同邪恶势力作顽强斗争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忱。此剧在当时演出时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配合了全民族的抗日斗争。

壬癸之际胎观

壬癸之际胎观

又名《壬癸之际心书》。中国清代哲学著作。龚自珍著。同治年间收入吴煦刊刻的《定庵文集》。主要版本有1935年世界书局汇编的《龚定庵全集》本、1959年中华书局的《龚自珍全集》本等。龚自珍(1792—1841),中国清代文学家、哲学家。字璱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自幼随外祖父段玉裁学习文字学及汉学,后曾中举人和进士,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从师于今文经学家刘逢禄,是清朝中期以后今文经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积极提倡通经致用,注入今文经学以变法改制的新内容。主要著作有《定庵文集》等,现编为《龚自珍全集》。本书共9篇,各取干支纪年第一字以名篇,本书在哲学上主张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通过传语于人而表达自己的意志,“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认为统治者施政有道,天就传语于人;反之,天人就不能感通。在认识论上,认为天、地、人等名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各以其人之声”的主观加给客观事物的,从而颠倒了名实关系;本书还否认事物的突变,认为万物的发展是一而立,再而反,三而如初的循环运动;在社会政治思想上,主张社会改革,提出众人自造一切的观点,认为天地、日月、山川、伦理纲纪等皆为“我”所造,肯定了众人的作用,但又夸大了人的自我主宰作用而陷入佛教唯心主义。本书反映了作者是开一代新风的思想家,对后代谋求改革的思想家有较大影响,但也表现了他对改革寄希望于主观心力的软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