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中风门(二)

中风诸候quI中华典藏网

夫中风证,其类是多,巢氏论有五十九篇;《圣惠方》有七十三篇;《风科集验方》二十四卷,独论中风一病;《圣济总录》二百卷内,中风篇有二十卷,或名或证或灸或方,繁乱难辨,混杂易迷,是以入昆山而拾片玉之堪握,临溟海以酌涓滴之满掬。只以救人为心,则天必加术,以耻天为性,则人自施惠而已。  quI中华典藏网

急风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急风中人,乃毒厉之气,非天地阴阳橐龠之常也。其证筋脉紧急,身背强直,面黑鼻干,口噤不语,须臾风入五脏,与精气相引,则通身壮热,汗出如油,直视唇青,痰涎结聚,咽塞如拽锯声,诊脉阴阳俱细缓者生,或沉微浮数者难治。《圣惠方》云:急风者,是天地毒厉之气,非山川鼓振之风。世有体虚之人,不避寒湿,触犯之者,乃多中尔。仓卒之际,至膏育,故至名急风也。  quI中华典藏网

治急风吐痰方《圣总》:荠苨(桔梗根,味甘也)。上切,以水五盏,每一盏入生姜汁半盏,服之,良久即吐痰并恶物等。  quI中华典藏网

治急风吐痰方《圣总》:桂心(为末)、发灰(研)各一两。上二味,和匀为散,以好酒一盏,灌入口,以吐为度。凡中风人,口噤或不咽药,即用黑豆二三升,以青布裹,于醋汤铛内蘸蒸及熟熨前后心,风气散即得。药下入,或炒盐灌醋熨亦得。  quI中华典藏网

卒中风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卒中风之人,由阴阳不调,脏腑久虚,气血衰弱,风毒乘间,仆倒不识人事者,此其证也。  quI中华典藏网

白矾(生用) 半夏(生用) 天南星(生用)  quI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细末。每服以好酒一盏,药三钱匕,生姜五片,煎七分,温灌入口。当吐涎,即扶令正坐,经一伏时,不得令卧。若卧则涎难出,良久再依法煮药一钱,常可服半钱。  quI中华典藏网

穹䓖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卒中风,四肢不仁。  quI中华典藏网

芎䓖 当归(各一两半) 黄芩 干姜 秦艽 甘草 黄连 麻黄(各一两) 桂心(二两) 杏仁(三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夜二服。  quI中华典藏网

风癔quI中华典藏网

噫也  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风邪中于阴,发于五脏,其状奄忽不知人,喉中噫噫然有声,舌强不能言,身软而汗,眼下及人中左右白者可治,一黑一赤亦吐沫,汗不出,身体强直者死。阴阳之气不得偕行,营卫不流,所以目瞑不知人也。喉者所以通气,气既不利,故喉中噫噫然有声,阴气闭密,得汗则表里疏通,筋脉和缓,阳气得复,故可治也。  quI中华典藏网

独活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风癔,舌强不语,昏冒不知人,喉中作声。  quI中华典藏网

独活 生葛根(各一两) 甘草(一两半) 桂心 芍药(各一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二。  quI中华典藏网

马尾散        quI中华典藏网

治风癔,咽喉作声,言语涩。  quI中华典藏网

白马尾(急火烧)  quI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烧末,以酒服一字(一分有四字,故一字,四分一也),渐至半钱匕,若一钱,日三服,勿令病人知。  quI中华典藏网

又方:桂心紫色者,去粗皮,一两。上细末,每用少许,吹入鼻中,及置舌下。  quI中华典藏网

又方:菖蒲根石上九节者,刮净,一两。上取新者,焙末,每用少许,吹入鼻中。  quI中华典藏网

又方:梁上尘。上罗,取少许,吹入鼻中。  quI中华典藏网

风口噤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风寒客于三阳之筋,使筋脉拘急,口噤不开,牙关紧急,若不速治,恐致他病,以风者善行而数变也。  quI中华典藏网

防己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口噤,颈项筋急,饮食不下。  quI中华典藏网

防已 桂心(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末) 葛根(各二两) 甘草 防风 芍药(各一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粗散。每服三钱,或五钱匕,以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一。失音不能言者,皆治。  quI中华典藏网

吴茱萸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口噤,闷乱不知人,汤饮共不下。  quI中华典藏网

吴茱萸(汤洗七返,炒,二两) 豉(炒,六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粗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朝夕夜二三服。  quI中华典藏网

附子散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牙关紧急,遍身强硬。  quI中华典藏网

附子(一两,炮制) 白附子(炮制,一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散。每服一二钱匕,温酒调下,三服必有效。  quI中华典藏网

白矾散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一切急风,口噤不开。  quI中华典藏网

白矾(半两) 盐花(一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细研,以手点揩牙根下,又以半钱匕,以绵裹,安牙尽头。  quI中华典藏网

风口㖞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足阳明脉循颊车,手太阳脉循颈上颊,二脉俱受风寒气,筋急引颊,令人口㖞僻,言语不正,目不能平视。又云:风入耳中,亦令口㖞,其脉浮而迟者可治。  quI中华典藏网

附子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口面㖞斜。  quI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 干姜(各四两) 桂 麻黄(去根节末,各二两) 川芎(一两一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散。每用十钱匕,以水三盏,煎至二盏,去滓分三服,空心一服,夜卧并二服。  quI中华典藏网

青松叶浸酒方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口面㖞斜。  quI中华典藏网

青松叶(一斤,细剉,五粒青松叶佳)  quI中华典藏网

上木石臼中,捣令汁出,用生绢袋贮,以清酒十盏,浸二宿,近火煨一宿,初服半盏,渐加至一盏,头面汗出即止,又胡麻一斤,如松叶,可服。  quI中华典藏网

蚕砂浸酒方        quI中华典藏网

治口面㖞僻,口角涎流。  quI中华典藏网

蚕砂(微炒,捣碎,五盏)  quI中华典藏网

上用生绢袋贮,以酒十五盏浸,历七日,取饮之,半盏至一盏二盏,令常有酒气,以差为度。  quI中华典藏网

人参丸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口眼㖞斜,手足无事,患语无劳,止缘坐卧处,对耳有窍,为风所中,筋牵过一边,连眼皆紧睡着,一眠不合者,服此药,二十日内,口眼皆正。  quI中华典藏网

人参 草乌头(生用,去皮尖,日本有大毒) 牛膝(去苗,酒浸,焙,各二两二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捣罗,水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甘丸、三十丸,炒黑豆淋酒服,日二服,夜一服。  quI中华典藏网

破伤风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破伤风者,伤损处卒暴风邪袭之,传播经络,致寒热更作,身体反强,口噤不开,甚者邪气入脏则不可治。诸疮久不差,营卫虚弱,肌肉不生,疮口不合者,风邪亦能外入,为破伤风之候。(此证并治方,可在肿疮并疵段也)。  quI中华典藏网

夺命散        quI中华典藏网

亦名南星散  quI中华典藏网

治破伤中风。  quI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防风(各一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先用童子小便洗疮口,后以此药酒调贴之。  quI中华典藏网

独圣散        quI中华典藏网

治破伤风。  quI中华典藏网

苏枋木(不拘多少)  quI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细末。每服三钱、五钱匕,酒服之,立效。  quI中华典藏网

白僵蚕散        quI中华典藏网

治破伤风身肿,牙关不开。  quI中华典藏网

白僵蚕(直者,不拘多少)  quI中华典藏网

上不见火生用,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调,以鸡羽刷于疮口,勿令干,斯须肿塌皮皱为效。又仍用生姜汁调半钱一钱服之。  quI中华典藏网

银花散        quI中华典藏网

治破伤风打扑内损。  quI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大者,半生半炮) 白附子(半生半炮) 防风  quI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等分,为细散。每服三钱匕,重者以童子小便调下,稍轻者以热酒调下。如外伤,用此药贴疮口,仍法服之。如破伤风,先以小便温洗疮口,次用药干贴,追出风毒立愈。势稍恶口噤者,以童子小便调,斡开口灌之。如斗打至死,但心头微暖者,频灌三服,即活。常须合下,以备急用。  quI中华典藏网

中风失音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喉咙者气之所,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门户也。其气宣通,则声音无所阻碍,若风邪抟于会厌,则气道不宣,故令人失音,入脏则不能言语矣。  quI中华典藏网

姜附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失音不语。  quI中华典藏网

干姜 附子(炮) 甘草(炙) 桂 当归 白术 细辛 杏仁(各一两) 麦门冬(二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每服三五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quI中华典藏网

菖蒲饮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失音,立效。  quI中华典藏网

菖蒲(石上者,二钱半重) 桂(二两二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服。  quI中华典藏网

白矾丸        quI中华典藏网

治卒中风不语,失声及声噎不出。  quI中华典藏网

白矾(生研) 陈皮(炒) 桂(去粗皮,各一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以枣肉和丸如弹子。每服一二丸,含化咽津不计时。  quI中华典藏网

中风舌强不语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中风舌强不语者,盖脾脉络胃、侠咽、连舌本,心气所通。今风邪客搏,则气脉闭塞不利,所以舌强不能舒卷,有害于言语也。  quI中华典藏网

麻黄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舌强不得语,身体缓急,口目不正,奄忽神情闷乱。凡中诸风者,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quI中华典藏网

麻黄(去根节末) 防已 黄芩 桂 芍药 甘草 防风 人参(各一两半) 附子(炮,二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每服三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三枚(打破),煎至一盏,去滓服空心,半时又一服,再三服,衣覆汗出,慎外风。  quI中华典藏网

陈醋方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不得语,舌根涩强。  quI中华典藏网

陈醋(半盏) 三年酱汁 人乳汁(各一盏)  quI中华典藏网

上相和研,以生绢滤绞取汁,分为三服,日夜服之,服尽能语。  quI中华典藏网

白矾散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舌强不得语。  quI中华典藏网

白矾(生用) 桂(去粗皮,各二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一二二钱匕,安舌下,有涎吐出,即语。  quI中华典藏网

又用桂心末一种,亦有效。  quI中华典藏网

柔风quI中华典藏网

腹中急,皮肤缓倦也  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柔风之状,四肢不能收,里急不能仰。盖以血气俱虚,风邪并入,在阳而搏于外,则皮肤缓;在阴而乘于内,则腹里急故也。  quI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二两二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三四钱,水一盏半,绿豆百粒,并至一盏,去滓细细饮之,空心、日午、临卧。(诸方在大部方书中)  quI中华典藏网

摊缓风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摊则懈惰而不能收摄,缓则弛纵而不能制物,故其证四肢不举,筋脉关节无力也。不可枝梧者,谓之摊矣;其四肢虽能举动,而肢节缓弱,凭物方能运用者,谓之缓。或以左为摊,以右为缓,则非也。但以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耳,皆由气血内耗,肝肾经虚,阴阳偏废而得之。或有始因他病,服吐下之药过度,亦使真气内动,营卫失守,一身无所禀养而致然。  quI中华典藏网

镇心散        quI中华典藏网

治摊缓风,四肢缓弱无力。  quI中华典藏网

白牵牛(半生半炒) 防风 甘草(各一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钱匕,新汲水调下,服了后便令患人就所患一边卧于铺上,才上铺,便用追魂散三五钱匕,酒一盏,煎两沸,和滓服尽,当有汗出如胶水。  quI中华典藏网

追魂散        quI中华典藏网

五灵脂(三两,水飞过)  quI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研。每服三五钱匕,酒一盏,煎两沸服之,继服续命汤。  quI中华典藏网

风亸曳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人假水谷之精,化为气血,周流一身,使四肢相随,筋脉相续,犹掣裘领,无所不从。若脾胃虚弱,水谷不化,筋脉无所禀养,复遇风邪,外博亸曳,其亸则偏而不举,曳则弛而不随,是皆不能收摄也。  quI中华典藏网

独活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手足亸曳不能言。  quI中华典藏网

独活(二两) 甘草 桂心 生葛根 芍药 栝楼实(各二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散。每服五六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五片,煎取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夜一服。  quI中华典藏网

羚羊角丸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手足颤,亸曳语涩。  quI中华典藏网

羚羊角(一两) 犀角(二分,无,代升麻) 羌活 防风(各一两半) 薏苡仁(炒) 秦艽(各二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竹叶汤下,渐加至五十丸。  quI中华典藏网

贼风quI中华典藏网

邪风窃害中和之气,故名贼风  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邪之中人有四,从所不胜来者谓之贼,与冬至之日,疾风南来,名曰贼风,其义一也。圣人于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以邪从所不胜来,故谓之虚邪。以其窃害中和之气,故谓之贼风,加以风冷,则骨解深痛,按之彻骨,或遇冷气相薄,则结成瘰疬,或偏枯,风热相薄,则变附骨疽。  quI中华典藏网

甘草饮        quI中华典藏网

治贼风入腹,角弓交张,口噤舌强,目视不明,不能言,举体不仁,或心腹㽲痛。  quI中华典藏网

甘草 黄芩(各二两) 附子(二分,炮) 人参 川芎 防风 麻黄防已(各一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五片,煎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quI中华典藏网

麻黄饮        quI中华典藏网

治贼风入五脏,四肢心胁,急痛,咽干口噤。  quI中华典藏网

麻黄(去根节,二两) 当归 川芎 甘草 干姜(各二两) 黄芩(一两) 杏仁(二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五钱匕,酒半盏,水一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日三夜一。  quI中华典藏网

当归饮        quI中华典藏网

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  quI中华典藏网

当归(三两) 附子(二分) 防风(三两) 独活 麻黄(各一两半) 细辛(一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散。每服五钱匕,酒半盏,水一盏,生姜三片,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quI中华典藏网

风痉quI中华典藏网

痉,其郢反,风强病也  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风痉者,以风伤太阳之经,复遇寒湿故也。其状,口噤不开,腰背强直如发痫。盖风邪内薄于经,则营卫凝泣,筋脉紧急,故令口噤不开,卒然倒卧,不知所以。凡发极则复苏,苏则复作,其或耳中策策而痛,身背直而不屈者,不可治也。  quI中华典藏网

甘草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风痉口噤不语,肢体强直,神识不明。  quI中华典藏网

甘草 羌活(各一两一分) 人参(半两) 防风(一两) 附子(半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散。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入地黄汁一合,先同煎至八分,去滓,次入荆芥、竹叶同煎,三沸,温服,日夜各一服。  quI中华典藏网

附子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风痉,口噤不语,身体强直。  quI中华典藏网

附子(二分) 羌活 防风 桂(各二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散。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一盏,入竹叶十叶(本竹沥一合),更煎三五沸,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日二三服。  quI中华典藏网

中风角弓反张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风角弓反张之状,腰背反折不能俯也。由风邪客于诸阳之经,邪正相搏,风气胜则筋脉缩急,腰背反折如弓之形也。  quI中华典藏网

当归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口噤不开。  quI中华典藏网

当归 细辛(各三分) 防风 独活(各一两半) 麻黄(一两一分)附子(二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散。每服三钱五钱匕,水一盏酒半盏同煎一盏,去滓温服。如得汗出,慎外风。若口噤即斡开口灌之。  quI中华典藏网

当归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角弓反张。  quI中华典藏网

当归 细辛 防风(各一两半) 麻黄(二两半) 独活(三两) 附子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如麻豆大,以酒五盏,煮取三盏,去滓温服一盏,食前。  quI中华典藏网

偏风quI中华典藏网

半身中风也  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人身所养者,惟血与气,血气均等,则无过、不及之害,稍至衰微,则所运不周,遂致体有偏虚,复因风客身一边者,谓之偏风。其状半体,不知痛痒,或????痹不仁,或纵缓或痹痛是也。  quI中华典藏网

防己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偏风,半身不随,口眼㖞斜,不能言语,筋脉拘急,不得转侧。  quI中华典藏网

防已 麻黄 附子 川芎 桂心 黄芩 芍药 人参 甘草 防风(各一两) 杏仁(三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一盏,去滓温服,日二三服,夜一二服。  quI中华典藏网

羚羊角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偏风手足不随,四肢????痛。  quI中华典藏网

羚羊角(三两一分) 独活(二两) 乌头(炮制,二两一分) 防风(三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空心、夜卧各一服。  quI中华典藏网

羌活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偏风一边手足亸曳,行履不得,肌肉????痹,百日内能起。  quI中华典藏网

羌活(一两半) 桂心(一两) 葛根(一两) 附子(二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空心临卧,二三服。  quI中华典藏网

独活酒        quI中华典藏网

治偏风一边不随,口眼㖞斜。  quI中华典藏网

独活(六两) 大豆(廿两,紧小不蚛者,炒熟)  quI中华典藏网

上粗捣,以清酒五盏,煎十余沸,去滓,每服半盏,或一盏,日二三服,夜一二服。  quI中华典藏网

风偏枯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气血不足,腠理开疏,风湿客于分肉之间而不差。真气去,邪气独留,乃为偏枯之疾。其状肢体不随,肌肉偏枯细小而痛,言语不变,神智不乱,乃可治也。宜温卧取汗,益不足损有余,诊其胃脉沉而大,心脉小而牢急,皆偏枯之脉也。  quI中华典藏网

磁石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偏枯,骨酸无力。  quI中华典藏网

磁石(烧赤浸醋七返,打碎,三两) 防风(三两) 五味子(二两) 甘草(炙,一两) 玄参(二两) 附子(炮,一两) 牡丹(去心,二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散。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黑豆三十五粒,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服之。  quI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丸        quI中华典藏网

治风偏枯,四肢细小而痛,言语神智不乱。  quI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 半夏 乌头 草乌头 木鳖子 自然铜 滑石(各二两) 乳香(一分以上,并不见火)  quI中华典藏网

上捣研为细末,以酒面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若廿丸,温酒下。  quI中华典藏网

中风半身不随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脾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气血,气血充盛则身体滋荣,而风邪不能为寇,脾胃既弱,水谷亏耗,所以滋养者不足,血气偏虚,又为邪风所侵,此所以半身不随,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臂偏不举;诊其脉,寸口沉细是也。又寸口偏绝者,则偏不随,两手俱绝,则不可治。  quI中华典藏网

独活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半身不随,口不能言。  quI中华典藏网

独活 桂心(各二两) 葛根(生,四两) 甘草(炙) 防风 当归(各一两) 芍药(一两半) 附子(半两,炮) 半夏(姜制,二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午时及夜卧各一服。  quI中华典藏网

芎䓖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半身不随,口不能语,冒昧如醉,不知人。又《集验方》云:化风生于涎,毒多起于肾脏。肾恶燥,燥则生热,热气上乘风则成病。又入室多,则肾干,故令半身不随。  quI中华典藏网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各二两) 石膏(四两) 麻黄 干姜(各三两) 桂心(二两) 杏仁(三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四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二三服夜一服。  quI中华典藏网

羚羊角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半身不随。  quI中华典藏网

羚羊角 桂心 甘草(各一两) 独活 麻黄(各一两半) 升麻 葛根 防风(各一两一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粗散。每服十二钱匕,水四盏,浸药经一宿,明旦五更初,便煎取二盏,洨去滓,分作二服,温服,可相去如人行五更,服后以衣覆,微汗,慎外风。  quI中华典藏网

风痱quI中华典藏网

痱音肥,又扶滞反,又蒲罪反,肉损坏  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气血虚甚,风邪乘之,内外不得通泄,其病为痱。风痱之状,身体不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乱,时能言者是也。字书谓病痱而废,肉非其肉者,以身体无病,四肢不收而无所用也。若瘖不能言者,渐至于不可治。  quI中华典藏网

续命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人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quI中华典藏网

麻黄(二两) 甘草 桂心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各二两) 川芎(一两) 杏仁(三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  quI中华典藏网

伏龙肝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风痱,卒不能语,口噤,手足不随而强直者。  quI中华典藏网

伏龙肝(三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以冷水四盏,和搅取汁,去滓,澄清二盏,分作二服,服之。  quI中华典藏网

肉苛quI中华典藏网

苛音何,政苛烦也,怒也  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内经》谓,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尚苛也,以营气虚,卫气实。夫血为营,气为卫,气血均得流通,则肌肉无不仁之疾,及营气虚,卫气实,则血脉凝涩,肉虽如故,而其证????重为苛也。  quI中华典藏网

升麻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肉苛,肌肉不仁。  quI中华典藏网

升麻 秦艽 连翘 芍药 防风 羚羊角 南木香 枳壳 薏苡仁(各等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细剉。分为十服,每服水二盏,生姜五片,煎一盏,去滓温服。  quI中华典藏网

历节风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其邪相薄,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谓历节风也。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  quI中华典藏网

羌活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历节风,身体骨节疼痛,不可屈伸,举动不随。  quI中华典藏网

羌活 桂心 芍药 熟干地黄 葛根 麻黄(各二两) 甘草(一两二分) 防风 当归 川芎(各一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每服先用水三盏,黑豆三十粒,枣三个,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半,去滓,入药五钱匕,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一服。  quI中华典藏网

附子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历节风疼痛,日夜不可忍。  quI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一两) 黄耆(四两) 甘草(半两) 麻黄(五两) 防风(半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枣三个(去核、用肉),生姜三片,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二三服,夜一服。  quI中华典藏网

紫桂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历节风疼痛不可忍。  quI中华典藏网

桂(四两) 防风(三分) 防已 赤茯苓 芍药(各四两) 人参(一两) 乌头(七个) 白术(四两) 甘草(五两) 当归(一两二分)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每服三四钱匕,水一盏,酒少许,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  quI中华典藏网

防己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历节风,举体疼痛。  quI中华典藏网

防已 白术(各四两) 桂 赤茯苓 人参 甘草(各三两) 附子(半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每服四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入醋少许,搅匀,去滓温服,当觉身热痹,未知,六七钱加增服之。空心二服,如人行五里再服,用热姜粥投,汗出,慎外风。  quI中华典藏网

知母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历节风,身体四肢疼痛如脱落或肿,按之皮急,头眩身热,闷欲呕吐。  quI中华典藏网

知母(二两) 防风 桂心(各三两) 白术(五两) 芍药 甘草(各三两) 附子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夜一服。  quI中华典藏网

秦艽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历节风,骨节疼痛,日夜不可忍。  quI中华典藏网

秦艽 防风(各二两) 黄耆(三两) 附子(一两) 麻黄(四两)当归(一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剉。每服五六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频二服,临卧频二服,厚覆出汗,慎外风。  quI中华典藏网

没药丸        quI中华典藏网

治历节风,百骨疼痛,日夜不可忍。  quI中华典藏网

没药(一两,研) 虎胫骨(酒浸,炙,六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细研末,以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温酒服,日三服,不拘时候。  quI中华典藏网

独活散        quI中华典藏网

治历节风。  quI中华典藏网

独活(一两半) 玄参(一两) 犀角(二两,无代用升麻) 升麻(三两) 恶实根(半两) 豉(三两) 生干地黄(半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钱,若五钱,以米饮,空腹,日二三服。  quI中华典藏网

此病证世多之,故抄载于数方。  quI中华典藏网

中风百节疼痛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由体虚受风,风邪中于关节,故令百节筋脉,拘急疼痛,寒热更作,不可屈伸,皆此真气怯弱,不胜风邪,真邪相薄,故痛也。  quI中华典藏网

加减三黄汤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躁,恶寒,经数日,不欲饮食。  quI中华典藏网

麻黄(十二文重) 独活(十文重) 黄耆(五文重) 细辛(二钱半重) 黄芩(十钱半重)  quI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五六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一服小汗,两服大汗。心燥加大黄五钱重;腹满加枳实一个(每服加一二个);气逆加人参三分;惊悸加烧牡蛎粉七钱半重;渴加栝楼根七钱半重;先有寒加附子(炮)一个。  quI中华典藏网

又方:杏仁(炒)二两,虎骨以酒涂炙黄。上细末。用好酒一盏,服一两,日一服。  quI中华典藏网

中风身体疼痛quI中华典藏网

论曰:由寒邪风湿之气,时袭于体,阳气内弱,为邪气所胜,在分肉之间,不得发散,往来攻击,故身体疼痛也。  quI中华典藏网

萆薢散        quI中华典藏网

治中风身体筋骨痛。  quI中华典藏网

萆薢 牛膝(酒浸,炙) 蒺藜子(炒,去角) 枸杞(或子或根皮) 恶实(炒) 秦艽(去苗土) 羌活 当归 桂(各二两)  quI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钱匕,先嚼胡桃仁,以热酒调服之。痛甚者二服三服痛止,未平更可五服。骨痛者饭后服;脚膝及腹内痛者空服。  quI中华典藏网

《万安方》卷第二  quI中华典藏网

正和四年十一月三日,亡刻,抄之。性全五十岁。嘉历元年六月廿四日,以清书本,亦加朱墨点,性全六十一岁。quI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