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

作者:归耕子
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

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唐末隐士归耕子撰。官炼丹铸镜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归耕子序,称受自嵩、少之间八十许老叟。述铸镜、鼎、炉之筑坛、尺寸、火候及宗教仪轨等。称镜、鼎、炉等皆有神效。

归耕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东窗集

东窗集

宋代诗文别集。张扩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40卷,《宋史·艺文志》亦载有张扩《东窗集》40卷,又诗10卷。但其书后来罕见传本,惟《永乐大典》尚多存其诗文。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其中所收采掇编辑,整理为16卷。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七言绝句,卷6至14为制、表,卷15至16为启。作者因与秦桧交好,颇多谀颂之词,故其为人殊不足道。其诗“折归忍负金蕉叶,笑插新临玉镜台”之句,大受秦桧称尝。其制词“大抵温丽绵密,与汪藻可以联驱”,且“所交游如朱翌、曾慥、吕本中、徐俯,皆一代胜流,切劘有助,故词采清丽,斐然可观,亦未可尽没也”(《四库全书总目》)。

三字经译注

三字经译注

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编著(一说为宋末区适子著)。今本经章太炎修订。都是三字一句,便于诵读和背诵。内容包罗甚广,其中也涉及伦理道德方面。如“人之初,性本善”,但不教育就会背离善性——“苟不教,性乃迁”,故父母师长要尽教育之责,把三纲五常作为立身的准则,把扬名显身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以古人刻苦求学、追求功名,终于有成的事例,勉励少年勤学上进、跻身仕途、荣宗耀祖等等。其在民间流传甚广。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

又名《朱子家训》《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清初朱柏庐著。该书颇多生活经验之谈,为朱氏治家教子之作。内中虽有“安分守命,顺时听天”等乐天知命的封建处世之道,但亦不乏诸多有价值的生活哲理,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而像“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等,更是用语明快,义理深刻。故多为人传诵,实已成封建社会修身养性之铭。坊间多有刻本,字句小有差异。

江式论书表

江式论书表

一卷。书论。北朝北魏江式撰。江式(?—523年),字法安,陈留济阳(今河南开封)人。北魏书法家。官封骁骑将军,正光间兼著作郎,赠巴州刺史。江式少承家学,擅书法。是书即为江式上于魏宣武帝之表。表中呈述了撰集字书《古今文字》四十篇之缘由。此表主要侧重于文字学之论述,仅间及书法。表中叙述了自仓颉造字至“六书”形成: “一曰指事,二曰谐声,三曰象形,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列指出:“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直至本朝文字之演变及书法之发展、变迁。谓:“后汉郎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左中郎将陈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收……后诸方献篆,无出邕者。”“又有京兆韦诞、河东卫觊二家,并号能篆。当时台观榜题、宝器之铭,悉是诞书,咸传之子孙,世称其妙。”表上于宣武帝后,得诏曰:“可如所请,并就太常,兼教八分书史,其有所须,依请给之。名目待书成重闻。”江式于是开始撰集字书,大体依许慎《说文》为本,上篆下隶。惜书未成,而江式已卒。因是篇多从文字学角度论书体,故在书学史上的地位不及《四体书势》。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因缘心释论开决记

因缘心释论开决记

因缘心释论开决记,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一六。 佛典注疏。敦煌遗书藏本。是对龙树撰《因缘心论颂》、《因缘心论释》的注疏。先分四门总述,然后疏释正文。四门为:(1)“明造论之主”,即明龙树造论;(2)“明造论之因”,谓龙树欲使五德弟子明真、俗二谛之理,故造此论;(3)“明所述之论为正量不”,即论述本文所说全都符合佛法真理;(4)“辩论所宗”,谓大乘分“胜义皆空”、“应理圆实”、“法性圆融”三宗,今此论属胜义皆空宗。以下逐句解释《因缘心论释》的原文。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如意宝珠金轮咒王经、金轮咒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内容系广说如意宝珠之功德。计分九品,即放钵品、善恶因果品、如意宝珠品、大曼荼罗品、灌顶印真言品、阿阇梨成佛品、悉地成就品、护摩品、属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