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作者:老子
一名《老子》。道家典籍。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作。全书共5 000余言,格言体,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故名。以“道”为其哲学之最高范畴,“道”含有万物之本原、事物变化发展之规律等含义。“道”永恒存在又不能直接感知。主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因而“道”又具有无的否定之性质。强调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且具有向对立面转化的变化规律,即所谓“反者道之动”。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但主张对立面无条件地转变,带有相对主义的色彩。在对待事物变化的态度上,主张贵柔、守雌,崇尚虚静、无为。轻视实践,排除感性经验,主张在虚静中直接体验道的境界。在历史观上,以“小国寡民”、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状态为理想。书中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养生、军事等方面的珍贵遗产。后世道教奉《老子》为主要经典。流行的注本有三国魏王弼的《老子注》等。
章节列表
升序↑- 老子第一章
- 老子第二章
- 老子第三章
- 老子第四章
- 老子第五章
- 老子第六章
- 老子第七章
- 老子第八章
- 老子第九章
- 老子第十章
- 老子第十一章
- 老子第十二章
- 老子第十三章
- 老子第十四章
- 老子第十五章
- 老子第十六章
- 老子第十七章
- 老子第十八章
- 老子第十九章
- 老子第二十章
- 老子第二十一章
- 老子第二十二章
- 老子第二十三章
- 老子第二十四章
- 老子第二十五章
- 老子第二十六章
- 老子第二十七章
- 老子第二十八章
- 老子第二十九章
- 老子第三十章
- 老子第三十一章
- 老子第三十二章
- 老子第三十三章
- 老子第三十四章
- 老子第三十五章
- 老子第三十六章
- 老子第三十章
- 老子第三十八章
- 老子第三十九章
- 老子第四十章
- 老子第四十一章
- 老子第四十二章
- 老子第四十三章
- 老子第四十四章
- 老子第四十五章
- 老子第四十六章
- 老子第四十七章
- 老子第四十八章
- 老子第四十九章
- 老子第五十章
- 老子第五十一章
- 老子第五十二章
- 老子第五十三章
- 老子第五十四章
- 老子第五十五章
- 老子第五十六章
- 老子第五十七章
- 老子第五十八章
- 老子第五十九章
- 老子第六十章
- 老子第六十一章
- 老子第六十二章
- 老子第六十三章
- 老子第六十四章
- 老子第六十五章
- 老子第六十六章
- 老子第六十七章
- 老子第六十八掌
- 老子第六十九章
- 老子第七十章
- 老子第七十一章
- 老子第七十二章
- 老子第七十三章
- 老子第七十四章
- 老子第七十五章
- 老子第七十六章
- 老子第七十七章
- 老子第七十八章
- 老子第七十九章
- 老子第八十章
- 老子第八十一章
猜你喜欢的书
茶录
饮茶论著。北宋蔡襄撰。1卷。一作2卷。是书撰于皇祐三年(1051),书成进于仁宗。前后皆有自序,前序称:“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故“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此编。全书共800余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茶论”,凡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10则;下篇为“器论”,凡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9则。专论斗茶时对茶叶加工的要求,及斗茶器具、斗茶方法等。是书为中国最早的斗茶专著,对宋代斗茶之风的兴起有颇大影响,于中国茶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书成不久,原稿即为人取去刊行。治平元年(1064),蔡襄又以小楷书之,刻石于禁中。书法出入晋唐,劲实端严,生动流活,为其传世小楷的代表之作。欧阳修、杨时、刘克庄皆为之跋,后世书家亦深为推重。上海图书馆藏有此石宋拓本。刊本有《百川学海》、《格致丛书》、《说郛》、《五朝小说》、《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救急选方
方书。1卷。日本丹波元简辑。刊于日本享和元年 (1801年)。取张仲景以降历代医籍及日本方书危证门中之方法简捷、仓促易办者,汇辑成帙,以为救卒拯急之用。分30门,每方注明出处。现存文化七年 (1810年) 聿修堂刻本、《皇汉医学丛书》本。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
元人徐道龄撰,书成于元统二年。 以斋戒内练法街注解经文。五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玄阳子徐道龄集注,乾阳子徐道玄校正。道龄后序书于元统二年(1334年)。可知本注出自元。注文发挥经义,第5卷载各项真符。
别墅之怪
一个春初的下午,我们的旧仆施桂引进一个客人来。那人的年龄已在五十左右,有个国字形的脸,扁鼻大眼,身上穿一件淡灰色细回文的华丝罗夹袍,左手无名指上有一只钻戒,装束十二分阔绰,走路时也大模大样,很像商界中的所谓体面人物。
敬业堂诗集
诗集。 清查慎行(1651—1728)撰。五十卷。慎行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更现名,字悔余,号初白,又号查田,浙江海宁人。康熙时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曾从黄宗羲、钱澄之学。著有《人海记》、《周易玩辞集解》、《黔中风土记》等。此集成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约四十万字。裒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卷,凡四十八卷,又词二卷,并喜立集名, 有《慎旃集》、《西江集》、《遄归集》、《踰淮集》等五十个集名,收诗凡四千余首,词百余首。其诗多登山临水感时咏物之作,宗法宋人,近体源出于陆游,古体源出于苏轼;间有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如《麻阳运船行》诸篇;功力纯熟,善用白描手法,如《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五老峰观海棉歌》诸篇。王士祯称其“奇创之材”,王维屏说:初白先生诗清真、隽永、典切、空灵,如明镜之肖形,如化工之赋形,其妙只是能达。有康熙五十八年刻本,乾隆年精刻本,《四部备要》铅印本等。
佛说戒消灾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持归戒人,鬼神畏避。二人受五戒,同四百九十八人见佛,皆得证果。说受三归戒之人鬼神畏避及五戒之功德。小乘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