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种子、 花果
玫 瑰 花
Rosa rugosa Thunb.
玫瑰花,一名赤蔷薇,为蔷薇科落叶灌木。茎多刺;花有紫、白两种,形似蔷薇和月季。一般用作蜜饯、糕点等食品的配料。花瓣、根均作药用,入药多用紫玫瑰。
[性味]甘、微苦,气香性温。
[成分]鲜花含挥发油(玫瑰油)、槲皮苷、苦味质、鞣质、脂肪油、有机酸、红色素、黄色素、蜡质、β-胡萝卜素等。果实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类、非挥发酸、黄酮类以及多种色素。叶含异槲皮苷。
[药理]动物试验:玫瑰花水煎剂能解除口服锑剂的毒性。玫瑰油对大鼠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功用]利气、行血,治风痹,散瘀止痛。玫瑰花及全株都有收敛性,可用于妇女月经过多、赤白带下,以及肠炎、下痢、肠红、痔出血等。
[便方]
1.月经过多:玫瑰花根10克,鸡冠花10克,水煎去渣,加红糖服。
2.月经不调:玫瑰花根6~10克,水煎后冲入黄酒及红糖,早晚各服1次。
3.赤白痢疾:玫瑰花去蒂,焙燥研细末,黄酒送服。每服5分,一日2~3次。
4.肝胃气痛:玫瑰花研细,开水冲服,每服1~1.5克。
5.新久风痹(急、慢性风湿痛):玫瑰花10克,红花、当归各6克,水煎去渣,热黄酒冲服。
6.跌打损伤,吐血:玫瑰花根15克,用黄酒或水煎,一日分2次服。
桂 花
Osmanthus fragrans Lour.
桂花,一名丹桂,即木犀科的木犀花。香味强烈,可糖渍蜜饯供糖果食品用。果实、枝叶,均作药用。
[性味]甘、辛、温,无毒。
[成分]花含挥发油及木樨苷。
[功用]温中散寒,暖胃止痛。
[便方]
1.胃寒疼痛,嗳气饱闷:桂花子3克研末,玫瑰花0.3克,开水冲泡,一日分2~3次温饮。
2.风湿筋骨痛:桂树枝、叶,煎浓汁温罨患部,一日2~3次。
3.口臭:桂花子3克,煎水漱口,一日3次。
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橘,属芸香科植物。有柑橘、橙橘等类,肉可食。皮及种子、橘络、橘叶均作药用。
[性味]肉:甘、酸、温,无毒。皮:苦、辛、温。
[成分]橘皮含橙皮苷、柠檬酸及柠檬烯等。果汁含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蔗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果肉中含胡萝卜素、隐黄素、维生素B1 。
[功用]橘皮为顺气、止咳、健胃、化痰药。橘络通络利气。橘核消肿,止痛,治疝气。橘叶疏肝利气,消痰核。
[便方]
1.感冒咳嗽:橘皮、生姜、苏叶各10克,水煎加红糖服。或取橘饼1~2个,生姜3片,水煎服。
2.胃寒呕吐:橘皮、生姜、川椒各6克,水煎服。
3.胸闷胁痛,肋间神经痛:橘络、当归、红花各3克,以黄酒与水合煎,一日2次分服。
4.妇女乳房起核,乳癌初起:青橘叶、青橘皮、橘核各15克,以黄酒与水合煎,一日2次温服。
5.乳吹,乳汁不通:鲜橘叶、青橘皮、鹿角霜各15克,水煎后冲入黄酒少许热饮。
6.小肠疝气,睾丸肿痛:橘核炒香研末,小茴香炒后研末,等分混合,每次3~6克,于临睡前以热黄酒送下。
7.烫伤:烂橘子搽涂患部有效。坏的烂橘子,不要抛弃,把它放在有色玻璃瓶里,密封贮藏,越陈越好,烂橘子中含一种橘霉素,有强力抗菌作用。
柚 子
Citrus grandis(L.)Osbeck.
柚子,一名文旦。属芸香科植物。我国南方广东、广西等省普遍栽培。果大皮厚肉多,肉可生食。未熟果皮名广橘红或化橘皮,与核、果都作药用。
[性味]果:酸、寒,无毒。
[成分]柚中含柚皮苷、枳属苷、新橙皮苷和柚皮素-4′-葡萄糖苷-7-新橙皮糖苷,另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烟酸、钙、磷、铁、糖类及挥发油。皮含丰富的挥发油。
[药理]动物试验:柚皮苷有抗炎作用,并对小鼠的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
[功用]下气快膈化痰。是芳香健胃、消食、化痰药。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便方]
1.老年咳嗽气喘:柚子1只取皮,削去内层白髓,切碎,放于有盖碗中,加适量饴糖(或蜂蜜),隔水蒸至烂熟,每日早晚各以一匙,冲入少许热黄酒内服。
2.寒冷腹痛,胃痛:柚子1只(留在树上,用纸包好,经霜后摘下)切碎,童子母鸡一只(去内脏)放于锅中,加入黄酒、红糖适量,蒸至烂熟,1~2日吃完。
3.发黄、发落(包括斑秃):柚子核15克,开水浸泡,一日2~3次涂拭患部。
4.哮喘:重500~1000克的红心文旦一只,去瓤加百合125克,白糖125克,加水煎2~3小时,去渣,分三天服完,连服九天,经治8例,4例痊愈。(浙江舟山资料)
5.丝虫病的象皮腿:文旦皮1个,水2500毫升,煮汤熏洗。
香 橼
Citrus medica L.
香橼,属芸香科植物。为橘类之一,肉味较酸而皮的辛香气较烈。陈香橼入药。
[性味]辛、酸,无毒。
[成分]果实含橙皮苷、柠檬酸、苹果酸、果胶、鞣质、维生素C及挥发油等。果实、果皮均含丰富的油类,其成分为α-柠檬烯、柠檬醛等。幼果中含琥珀酸。种子含黄柏酮和黄柏内酯。
[功用]下气,去痰水,心下气痛。本品为健胃驱气药,用于消化不良、胸闷痰多、呕吐等症,对于慢性胃炎、神经性胃痛(胃气痛)较为适宜。
[便方]
1.胃病,消化不良,胸闷胃痛:陈香橼,焙燥研细末30克,川椒、小茴香各12克,共研末混合拌匀,每服3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喘咳气急:鲜香橼1~2个,切碎放于有盖的碗盂中,加入等量饴糖(麦芽糖),隔水蒸数小时,以香橼稀烂为度,每服1匙,早晚各一次,有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佛 手
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
佛手,属芸香科植物。与香橼性能相似,形态不同之点为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张开如指。果肉几完全退化。供药用,为芳香健胃药。
[性味]辛、温。
[成分]含挥发油及橙皮苷等。
[功用]芳香理气,健胃止呕,化痰止咳。用于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胸闷气胀,呕吐咳嗽以及神经性胃痛等。
[便方]
1.肝胃气痛(包括慢性胃炎,胃神经痛等):鲜佛手12~15克(干的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或佛手、玄胡索各6克,水煎服,治胃气痛有效。
2.湿痰咳嗽(包括慢性支气管炎):佛手、姜半夏各6克,水煎去渣,加砂糖温服。
3.传染性肝炎:佛手干10~28克,败酱草按年龄计算,每岁1克,十岁以上每两岁增加1克,水煎,每日3次分服,服时可加白糖或葡萄糖,10天为一疗程。计治64例,皆愈,临床症状平均在4~6天内消失。(《中医杂志》1957.7,361~362页)
玳 玳 橘(枳壳、枳实)
Citrus aurantium L.var.amara Engl.
玳玳橘,一名回青橙。属芸香科植物。因其果实留在树上过冬,明年开花结新果时,其皮由黄回青,两代果实同生于一树上,故又名玳玳橘。花为玳玳花,苏州虎丘盛产,用来制玳玳花茶叶,或提制芳香油之用。玳玳花及未成熟的玳玳橘幼果(药名枳实)、将近成熟的果实(药名苏枳壳),均作药用。中药常用的江枳壳系产于江西的香圆或酸橙近成熟的实果。亦产于四川、浙江、湖南等地。
[性味]酸、苦、微寒。
[成分]玳玳橘果皮含挥发油(为癸醛、壬醛、十二烷醛、乙酸芳樟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等)、橙苷、维生素B、维生素C。江枳壳果皮含挥发油(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酸、水芹烯等)、果胶、鞣质、黄酮类(为橙皮苷等)及维生素C。
[药理]川枳壳、江枳壳、湖枳壳的水煎剂对肠管、子宫均有相似的作用。对小白鼠离体子宫主要呈抑制作用,对家兔在体或离体子宫主要呈兴奋作用,但亦有发生抑制者,对家兔肠管则全呈抑制作用,对麻醉犬可引起其血压升高,对蟾蜍心脏,在小量时呈兴奋作用,大量时呈抑制作用。
[功用]破气消积,利膈宽胸,化痰下气。玳玳花为芳香健胃药;苏枳壳健胃驱气,对平滑肌有振奋作用,适用于胃肠弛缓、子宫下垂、脱肛等症。
[便方]
1.慢性胃病,胃下垂:苏枳壳15克,野山楂10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久服有效。
2.肝胃气痛(包括神经性胃痛):玳玳花、橘皮各6克,甘草3克,开水冲泡,一日3次分服。
3.奔豚气痛(包括肠蠕动不安):苏枳壳焙燥研细末,以米汤送服,每服3克,一日3次。
4.产后子宫下垂或脱肛:苏枳壳12~18克,黄芪、甘草各8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5.小儿脱肛:幼小青嫩的玳玳橘,焙燥研细末,以糖水送服,每服1.5克,一日3次。
6.脱肛:枳壳30克,赤石脂(煅研包)、升麻各6克,黄芪12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石 榴
Punica granatum L.
石榴,一名安石榴。属石榴科植物。根皮、果皮均作药用。
[性味]甘、酸、温、涩,无毒。
[成分]石榴叶含β-谷甾醇、甘露醇。石榴皮含鞣质、蜡、树脂、甘露醇、糖、树胶等。石榴根皮含异石榴皮碱、β-谷甾醇、甘露醇。石榴树皮含异石榴皮碱、伪石榴皮碱等生物碱。
[药理]石榴根皮碱有驱除绦虫作用。石榴树根、千枝皮煎剂系作用于寄生虫的肌肉,使其持续收缩,故有驱虫效果。试管内比较400种中药对于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的杀菌试验,结果证明石榴皮抑制伤寒杆菌的生长作用最强。此外对于皮肤真菌及病毒亦有抑制作用。
[功用]根皮为绦虫驱除药。果皮为强力的治痢药,不仅有收敛作用,而且有明显的抑制细菌作用。
[便方]
1.久泻久痢,肠风下血(包括慢性细菌性痢疾,肠炎,肠结核等):石榴果皮12~18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一日分2次服。
2.大便滑脱不禁,妇女带下不止:石榴果皮烧存性,研细末空腹服3~6克,糖汤送下。
3.乳蛾(扁桃体炎),喉痛,口舌生疮(口腔炎)疼痛:鲜石榴果1~2个,取其肉(带肉的种子)槌碎,以开水浸泡过滤,凉冷后,一日含漱数次。
4.绦虫,姜片虫,钩虫,蛔虫:石榴树根皮12~15克,(成人),水煎后去渣,加入白糖,空腹顿服,每日1次服完,连服3日。
5.风火赤眼(包括急性结膜炎):新鲜石榴嫩叶约30克,加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渣过滤澄清,作洗眼剂,用滴管或洗眼杯洗之。
6.耳内脓水不干:石榴花于瓦上焙燥研末,加冰片少许研和,吹入耳,3~4次即愈。
7.肺劳喘咳,夜不安枕(包括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酸石榴(甜者无效)每夜食之,以愈为度。
樱 桃
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
樱桃,一名含桃。属蔷薇科植物。李时珍说:“常为鸟雀所含食,故名。”核、根、叶作药用。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种子含氰苷、水解产生氢氰酸。树皮中含芫花素、樱花素和一种甾体化合物。
[功用]调中益脾。核为小儿麻疹透发药。
[便方]
1.麻疹透发不快:樱桃核10~15克,水煎服。或樱桃核、芫荽子等分,加黄酒和水合煎,趁温喷抹胸颈间(麻疹已透齐者勿用)。
2.蛔虫,蛲虫:樱桃树根10~18克,水煎服。
3.蛇虫咬伤:樱桃树叶捣汁,每次服半酒杯,并以渣敷于患部。
草 莓
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a.
草莓,为蔷薇科植物。原产于南美,我国各地也栽培,果球形或卵圆形,鲜红色,味酸甜,清凉止渴,可制果酱或罐头。
[性味]果含有机酸、糖类、维生素C、维生素B1 。
[功用]清暑解热,生津止渴,利尿止泻。
[便方]
1.糖尿病,消渴尿多:鲜草莓频频食之。
2.夏季腹泻:草莓适量煎水饮服,有止泻之效。
3.小便频数、遗精遗尿:草莓干品10~20克,覆盆子干品10克,韭菜子(炒)5克,芡实10克,水煎加糖,一日2~3次分服。
杏 仁(附甜杏仁)
Prunus armeniaca L.
杏,属蔷薇科植物。为止咳化痰药,有苦杏仁、甜杏仁两种。甜杏仁可作茶点果品供食用,亦入药。苦杏仁有毒,不可生食,入药多为煎剂。
[性味]辛、苦、甘、温,有小毒。
[成分]苦杏仁含氰苷(苦杏仁苷),经酶水解,产生氢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此外尚含酶和脂肪油。甜杏仁含有苦杏仁苷、脂肪油、糖分、蛋白质、树脂、扁豆苷、杏仁油。
[功用]苦杏仁主咳逆上气。甜杏仁又名巴旦杏仁,为滋养缓和性止咳药,主治咽干、干咳。
[便方]
1.咳嗽,气喘:苦杏仁每日10克,水煎服。一般都配合他药作复方用之。
2.肺病虚弱,老年咳嗽,干咳无痰:甜杏仁炒熟,每日早、晚嚼食7~10粒,或加砂糖一同捣烂研细,开水冲服,一日2次。
杨 梅
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
杨梅,一名珠红。属杨梅科植物。我国东南各省均产,以浙江、江苏苏州洞庭山等地产品最为著名。果供鲜食及加工制成罐头食品。
[性味]酸、甘、温,无毒。
[成分]果含糖类、蜡质、维生素类。树皮含杨梅树皮色素及杨梅树皮苷。
[功用]止呕哕,断下痢,消食解酒,止渴。果实治心胃气痛及吐泻。树皮能止血,治下痢,外用治刀伤出血,跌打伤,筋骨痛等。
[便方]
1.痧气腹痛,吐泻:杨梅酒半杯,或吃酒浸杨梅2~3个。杨梅酒的制法:鲜杨梅若干,浸入高粱烧酒,以浸没杨梅为度,密封备用。
2.下痢不止:杨梅树皮烧存性,研末,糖水送下,每服3克,一日2~3次。
3.刀伤出血,跌打伤肿痛:鲜杨梅树皮或根皮,洗净捣烂外敷。
4.骨折:鲜杨梅树皮和糯米饭一同捣烂,敷于患部。另用鲜根皮30~60克,水煎去渣,冲黄酒,一日3次温服。
5.烫、烧伤:杨梅树皮烧存性,研细末,以麻油调涂。
6.皮肤病湿癣,带状疱疹,黄水疮等:杨梅树皮煎汤洗拭。
无 花 果
Ficus carica L.
无花果,一名奶浆果。属桑科植物。原产于亚洲西部,我国南部普遍栽培。叶如花构叶,大而粗糙,3~5掌状分裂,果如凉粉果,熟时软烂,味甘如柿而无核。干果作食用,亦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果含糖类、枸橼酸、苹果酸、醋酸、酶等。叶含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β-谷甾醇、β-香树脂醇和蛇麻脂醇等。
[功用]开胃,止泻痢,治五痔。为缓和滋养润肠药,有催乳作用,兼具驱虫、消炎、消肿之功。果枝和叶都含有消化酵素,可作辅助消化药用。
[便方]
1.痔疾肿痛,出血
(1)无花果1~2个,水煎或空腹生食,一日2次,可酌情加倍用之。另用叶柄的白色乳汁涂于患处,有消肿止痛之功。
(2)无花果叶煮汤,坐浴。
2.小儿蛔虫,钩虫:无花果根或茎叶60克,煎浓汤,早晨空腹1次服下。
3.下肢溃疡,疮面恶臭:无花果肉捣烂敷于患部,包扎之。或用干燥果实磨粉,撒布疮面,加以包扎。
4.赘疣(肉痣),脚痒:用未熟的果肉绞汁,或用茎叶捣汁,涂于患部,一日2~3次,数日见效。
5.误食鱼蟹类中毒,腹痛、呕吐:新的嫩叶,洗净捣烂绞汁,每服半杯,温开水和服。
6.胃弱,消化不良:干果切成小粒,炒至半焦,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泡代茶饮,有开胃助消化之功。
7.妇女子宫颈炎:无花果叶煮汤坐浴。
8.经年腹泻不愈:无花果鲜叶60克切碎,加入红糖同炒研末,开水送服,一次服完。
9.白癜风:无花果叶切细,烧酒浸泡,涂患部,一日2~3次。
番 木 瓜
Carica papaya L.
番木瓜,又名万寿果、木瓜、番瓜。属番木瓜科植物。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均有栽培。鲜果可生吃,作菜蔬,作蜜饯;未熟果实及叶入药。(见附图)
[性味]甘、寒、平,无毒。
[成分]果含丰富糖分、有机酸、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G等,未熟果的乳液中含有两种生物酶,一为木瓜蛋白酶,一为脂肪酶。
[药理]木瓜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为氨基酸。脂肪酶能分解脂肪。据最近报道,番木瓜的乳液制品,除作消化剂外,并有强心及医治湿疹等皮肤病之用。其中的木瓜蛋白酶,用在合成抗生素和抗癌药物方面,可望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新药,又其蛋白酶,则为绦虫驱除剂。
[功用]健脾胃,助消化,清暑解渴。
[便方]
1.婴儿湿疹:干燥未成熟的番木瓜,研细粉,撒布患部,一日2~3次。
2.绦虫,蛔虫等肠寄生虫病:番木瓜(未熟果)干粉,每次10克,早晨空腹服。
3.胃病,消化不良:番木瓜生吃或煮食均可,或用干粉,每服3~6克,一日2次。
4.痈疖肿毒,跌打伤肿:番木瓜树叶捣烂外敷,一日2次。
凉 粉 果
Ficus pumila L.
凉粉果即木莲,一名木馒头、鬼馒头,中药材称鬼球。为桑科植物薜荔的花托(果),破之有白汁,揉搓于水中,可制凉粉。叶茎(即“薜荔”)、果都作药用。
[性味]甘、平、涩,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种子中含有一种凝胶质样的果胶。
[功用]本品为强壮药,有下乳汁,壮阳,固精,暖腰膝,消炎散肿,消痈疽,解毒功效。近来有人试用于各种肿瘤。
[便方]
1.乳汁不下:果实2个,猪前蹄1只,同煮食并饮汁。
2.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薜荔嫩枝叶30克,苎麻根15克,水煎,加鸡蛋3个,煮熟后吃蛋(蛋煮熟时碎其壳再煮之)。
3.产后腰痛,劳伤,扭伤,腰痛:鲜果3个切碎,加黄酒和水合煎,一日分2次服。
4.阳痿,遗精:薜荔茎、藤15~18克,加黄酒和水合煎服。
5.关节炎:薜荔茎120~150克,烧酒250克,浸14天后,过滤去渣,每日2次,饭后适量饮用。
6.痈疽肿毒初起:干果焙燥研末,每服10克。或用干茎10~15克,水煎服。
白 果
Ginkgo biloba L.
白果树,又名公孙树,银杏树。属银杏科植物。为我国特产,现普遍栽培,木材优良。种子可食,与叶均入药用。
[性味]甘、苦、平、涩,有小毒。
[成分]叶含莽草酸、白果双黄酮、异白果双黄酮、甾醇。种皮含鞣质、糖类。外种皮(白果肉)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种子(白果仁)含脂肪油、淀粉、蛋白质、组氨酸。
[药理]据报道,油浸3个月的白果果浆中含有抗菌成分,对若干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对结核杆菌作用尤为显著。
[功用]温肺益气。白果仁是一种止咳平喘药,有滋养、固肾补肺之功。用于肺病咳嗽,老人虚弱体质的哮喘,因其有小毒,故必须炒熟或煮熟服食。油浸白果,适用于肺结核。
[便方]
1.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咳嗽:白果仁10~12克(炒、去壳),加水煮熟。加入砂糖或蜂蜜,连汤食之。
2.咳嗽,喘息:白果仁10克,麻黄、甘草各6克,水煎服。
3.肺结核:鲜银杏放于瓶中,加入菜油,以浸没为度。将之密封埋于土中,5个月后可取用,但以越陈越好。每次取银杏1个,撕取其肉,温水送服。
4.头风眩晕,眼黑目旋:白果仁炒燥研细末,每服3~6克,以红枣汤调服。
5.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白浊,妇女体虚白带
(1)白果仁10克,炒后入水煎,加糖,连汤食之,或炒燥研粉服。
(2)生白果仁2~3粒,研末,另取鸡蛋1个,开个小孔,将白果末塞入鸡蛋,以纸糊封,于饭锅上蒸熟,每日吃蛋1~2个。
6.鸡眼:白果树叶,烧存性研细末,用粥米粒研和,贴于患处,每日换贴1次。
7.冻疮未溃时:白果树叶煎浓汤,涂洗患部。
8.毛虱,角虱:鲜生白果,去外皮,取肉捣烂,轻轻涂于患部(注意勿沾入眼、阴部黏膜或创伤口)。
注:白果有毒成分主要在果肉中(油浸白果,可能毒性被破坏,故治肺结核可用果肉),白果仁也有毒,小孩生食白果仁5~10粒,即可中毒,故应注意炒熟,并不宜多食。
胡 桃
Juglans regia L.
胡桃,一名核桃或羌桃。属胡桃科植物。原产于西羌(即四川)、甘肃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汉代张骞使西域带来,故又称胡桃。我国北方普遍栽培。种仁、果隔、果皮、树叶都作药用。种仁并可榨油食用。
[性味]甘、平、温。
[成分]种子(核桃仁)含脂肪油、蛋白质、糖类、烟酸及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等。果肉含胡桃叶醌、鞣质。叶含挥发油、树胶、鞣质、没食子酸、缩合没食子酸、氢化胡桃叶醌。核壳含五碳糖。
[药理]动物试验:胡桃油可增加机体血清白蛋白,而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则较慢。叶的水提取物有抗菌、抗炎作用。
[功用]补气养血,润燥化痰,温肺肾,益命门。胡桃肉为滋养强壮品,润肺补肾,平喘止咳,胡桃仁油及叶可治皮肤病。果肉皮煎汁,可作洗发剂和疥癣药,泡酒服可止痛。果隔治遗尿。
[便方]
1.肺肾两虚,久咳痰喘(包括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喘,肺气肿等):胡桃仁1~2球,生姜1~2片,一并细细嚼吃。每日早、晚各1次。
2.肾虚,小便频数,遗精,阳痿,痘疮不起浆及慢性化脓病等:胡桃隔、芡实、薏米仁各10~15克,水煎服。
3.肝胃气痛,胃神经痛
(1)未成熟的胡桃皮(绿色肉皮)60克浸入240克烧酒中,密闭7~10日后可用,每次饮少许(约3~5毫升),可以止痛。此酒并可外用。
(2)急、慢性胃痛:取青核桃3000克,烧酒5000毫升,放坛中浸泡20天,待酒变成黑褐色,去渣过滤备用。在胃痛时,每次服10~15毫升。
4.呃忒:胡桃隔15克,生姜6克,水煎服。
5.肠鸣腹泻:核桃壳烧存性,研细,每服3克,温开水送下,一日2次。
6.疥癣,顽癣
(1)走油的胡桃仁研细,以纱布包裹,搽擦患处,一日2~3次。
(2)顽癣(包括体癣,股癣,牛皮癣):用刀削下鲜嫩胡桃绿色外皮,纱布包,用力拭擦患部,每日2~3次,一般约需10~20天见效。或将绿色外皮剥下晒干,煎水,擦洗患部亦可。此方亦可用于头癣及秃疮。
7.全身瘙痒:胡桃树叶煎水擦洗。
8.跌打外伤:胡桃肉皮(生胡桃外皮)捣烂敷伤处。
9.尿路结石:胡桃肉120克,麻油120克,炸酥盛起,和白糖120克,共研细,仍以麻油调和为一剂,分2天服,每天服3次。
桑 椹
Morus alba L.
桑椹,通称桑果。属桑科植物桑树的果实。嫩时色青,味酸,老熟时色紫黑,多汁,味甜。桑椹子、桑皮、桑叶、桑枝都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桑叶有多量胡萝卜素及鞣质。桑皮含还原糖、多缩戊糖及半乳糖酐。成熟桑椹果含葡萄糖、蔗糖、琥珀酸、酒石酸、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烟酸、色素等。未熟青桑椹含有氰酸。
[药理]桑枝煎汁,给予动物口服,证明有使血压下降作用,桑白皮也有降血压作用,并有利尿作用。但根及新梢叶无降压作用。
[功用]桑椹:补虚益气,去水气。桑叶降血压,清肝明目。嫩桑枝去风湿,治臂痛。桑白皮利尿、止咳,治浮肿。
[便方]
1.风湿性关节疼痛,麻痹不仁以及各种神经痛:鲜黑桑椹30~60克,水煎服。或桑椹膏,每服1匙,以温开水和少量黄酒冲服。
2.风湿筋骨痛:干桑枝切成寸段,劈细,桑叶等分,同置炉内,燃烟熏患处,一日2次,每次20分钟。
3.急性肾炎,喘咳,小便不利(包括慢性肾炎):桑白皮、冬瓜皮、玉米须各15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4.高血压,头昏头晕,或感冒头痛:经霜桑叶30克,黄菊花1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5.高血压,血管硬化,风湿筋骨痛,肢臂酸痛:嫩桑枝30克,蚕砂15克,水煎服。
6.贫血,神经衰弱,脚膝痛,肢体麻痹,中风后半身不遂,大便干结:桑椹膏每服1匙,一日2~3次,以温水和黄酒少许化服。
7.盗汗:经霜桑叶30克,炒焦,搓碎,煎汤代茶喝。
8.闭经:桑椹15克,红花3克,鸡血藤12克,加黄酒和水煎,一日2次温服。
9.破伤风痉挛抽搐:桑叶60克,水煎服。
胡 颓 子
Elaeagnus pungens Thunb.
胡颓子,又名雀儿酥、羊奶子。属胡颓子科常绿灌木。产于江南各省。果可食。根、叶、果均入药。(见附图)
[性味]酸、涩、平,无毒。
[成分]果实含有糖类、脂肪、鞣质、有机酸及维生素B、维生素C。花含挥发油。
[功用]主治肺虚喘咳,脾虚泄泻。
[便方]
1.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胡颓子叶,焙燥研细末,每服1.5~3克,糖水调服,一日2次。
2.腹泻、不思饮食:胡颓子果15克,水煎服,一日2次。
3.支气管哮喘:胡颓子叶12克,苏子10克,白果7粒,水煎,一日分2次温服。
4.无名肿毒、未破溃者:胡颓子根90~150克,煎浓汁,涂洗患部,一日3~5次。
桂 圆
Dimocarpus longan Lour.
花果桂圆,一名龙眼,俗呼圆眼。属无患子科植物。产我国东南、南部及西南诸省。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名医别录》称其“益智”,言其功能养心益智故也。《开宝本草》称“亚荔枝”,言其形状如荔枝也。龙眼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肉含维生素B、葡萄糖、蔗糖、酒石酸及蛋白质和脂肪等。核含肥皂草素、脂肪及鞣质。叶含槲皮素、槲皮苷、鞣质等。
[药理]龙眼肉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于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龙眼叶适用于外伤,有止血消炎作用。
[功用]开胃益脾,补心长智。龙眼肉为营养品,有安神补血之效。果核为收敛止血药。
[便方]
1.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龙眼肉4~6枚,莲子、芡实等量,加水炖汤于睡前服。
2.创伤出血:龙眼核焙燥研细末,撒布伤口,加以包扎。
3.烫火伤:核研细末,以茶子油调涂。
4.久泻不止,崩漏白带:龙眼树皮或根皮30~60克,水煎服。或干花15克,水煎加红糖调服。
5.丝虫病,流火(丝虫病性淋巴腺炎):鲜根30克,土牛膝全草30克,水煎服。
荔 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荔枝,一名丹荔,名见宋·《开宝本草》。为无患子科植物。与桂圆极相似,唯花无花瓣,果熟时红色,外果皮有瘤状突起。自古为我国著名果品,产于我国东南、南部及西南诸省。果与核均可作药用。
[性味]甘、酸、温,无毒。
[成分]果肉含蔗糖、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叶酸及柠檬酸等。
[功用]荔枝肉:补脾益肝,止咳,养心神,止烦渴,发痘疮。核、根皮:治疝气,消结肿,止痛,镇咳。
[便方]
1.脾虚久泻:荔枝干果7个,大枣5个,水煎服。
2.妇女虚弱,崩漏贫血:干果30克,水煎服。
3.胃寒腹胀痛,疝气腹痛:鲜根30~60克,水煎后以红糖调服。
4.睾丸鞘膜积液:带核干荔枝焙燥15克,小茴香15克,略炒,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临睡前用热黄酒调服。
5.瘰疬(淋巴结核):干果5~7枚,海藻、海带各15克,以黄酒和水合煎服。
葡 萄
Vitis vinifera L.
葡萄,属葡萄科植物。原产亚洲西部,现我国各地广为栽培,果可生食,制葡萄干和酿酒。藤及根供药用。果肉以栽培品为佳,药用多以野葡萄的藤及根为好。
[性味]甘、平、涩,无毒。
[成分]果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烟酸及其他矿物质。根、茎及叶含橡胶质、糖类和酶等。
[功用]葡萄酒有营养强壮作用。根及藤祛风利水,治风痹筋骨痛,并有镇静、止呕、止痛作用。
[便方]
1.怀孕呕吐或妊娠浮肿,小便不利:野葡萄根30克,水煎服。
2.肝炎,黄疸,风湿痛:鲜根30~90克,水煎服。
3.贫血,头晕心慌:葡萄酒适量饮服,一日2~3次。
4.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瘫痪麻木:葡萄根或藤、嫩桑枝、蚕砂各30克,加黄酒与水等量煎,一日2~3次分服。
5.跌打损伤,疼痛,风毒流痰(包括寒性脓疡、骨结核等):葡萄根或藤60~90克,加酒、水合煎服,并以鲜根皮捣烂敷于患处。
罗 汉 果
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
罗汉果,属葫芦科植物。分布于我国南方如广西、广东、海南岛以及江西等地,野生或栽培。味极清甜,胜如甘草。
[性味]甘、寒,无毒。
[成分]果肉含丰富的葡萄糖。还含有比砂糖甜三百倍的物质,是属于三萜系配糖体,暂称为“S-5”。一个15克重的果实,约含有百分之五的“S-5”,相当于500克砂糖的甜味。
[功用]有解热、清肺、止咳、补血,促进肠胃机能、抑制哮喘等功能。糖尿病人也可以用。还能消暑,止渴,清肺化痰,润喉。
[便方]
1.喉痛失音:罗汉果1个,切片,水煎,待冷后,频频饮服。
2.演员、教师、广播员等保护发声器官:常以罗汉果切碎,泡水代茶饮有效。
枸 橘
Poncirus trifoliata Raf.
枸橘,一名臭橘,属芸香科植物。中药材名枸橘李。李时珍说:“其树如橘,小枝扁平而有刺,人家多栽作篱笆,结实大如弹丸,壳薄不香。”果及花、叶作药用。
[性味]辛、温,无毒。
[成分]花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柠檬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果实含挥发油及枸橘苷,橙皮苷。还含生物碱茵芋碱。
[功用]疏肝利气,理疝,消肿。果实适用于乳房核肿。花为芳香健胃药,适用于肝胃气痛。
[便方]
1.妇女乳核(包括乳癌初起):枸橘李焙燥研细末,黄酒送下,每服6克,一日2次。
2.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慢性喉炎:枸橘叶30克(鲜品加倍),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3.遍身瘙痒:小枸橘切细,炒黄研末,黄酒调服,每服6克,一日2次。并用枸橘叶煎汤洗拭患部。
4.肝胃气痛,小肠疝气:枸橘嫩枝带叶30克(鲜品60克),加黄酒和水合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亚 麻
Linumu sitatissimum L.
亚麻,别名山西胡麻。属亚麻科植物。中药店所售的大胡麻(巨胜子)即属本种。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西南各省均有栽培。种子久食易中毒。榨取的油可供药用及工业用。
[性味]甘、辛、平。
[成分]种子含脂肪油(为亚麻油酸等甘油脂)、黏液质、蛋白质、糖、有机酸及维生素A。此外,尚含有少量的氰苷即亚麻苦苷。
[功用]养血祛风,补益肝肾,治病后虚弱、眩晕、便秘等症。
[便方]
1.烫火伤:亚麻仁油(高温消毒后)涂患部,一日2次。
2.高血压,血管硬化,胆固醇增高:亚麻仁(巨胜子)10~12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15日为一疗程。
番 石 榴
Psidium guayava L.
番石榴,又名鸡矢果。属桃金娘科灌木或小乔木。为我国南方果树之一,野生或栽培。浆果味甜可生食。叶、树皮、未熟果均供药用。
[性味]涩、甘、平。
[成分]叶含挥发油(丁香油酚等)。树皮、叶、未熟果含有鞣质。成熟果实含β-谷甾醇、槲皮素、番石榴苷、维生素C、糖类等。
[功用]止泻,止血,消炎,收敛,燥湿。
[便方]
1.皮肤湿疹瘙痒:番石榴叶适量,煎浓汁涂洗,一日数次。
2.痢疾、肠炎:干叶10~15克(鲜叶30~60克),水煎去渣,一日2~3次分服。
3.刀伤出血,跌打损伤:未熟果或树皮,焙燥研细末,外用撒布,或蜂蜜调涂,一日2~3次。
4.糖尿病:番石榴汁,每日3次,每次一调匙。
八 月 瓜
Holboellia fargesii Reaub.
八月瓜,为木通科植物木通的果实。药材名八月札,生果熟时味甜可食。茎、藤及果实均作药用。(见附图)
[性味]茎叶:苦、平,无毒。果实:甘、微寒,无毒。
[成分]八月瓜含糖类。茎、枝含木通皂苷及钾盐等。种子含脂肪油。
[功用]利水消肿,清心除烦热。
[便方]
1.膀胱及尿路炎症、小便涩痛:木通6克,车前草15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2.肾盂肾炎:八月瓜(中药名八月札)15克,或干木通根10克,水煎服。
柏 子 仁
Biota orientalis(L.)Endl.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子,柏子仁可食,并作药用。侧柏叶亦为常用中药之一。
[性味]柏子仁。甘、平,无毒。侧柏叶:苦、微温,无毒。
[成分]柏子仁含脂肪油、蛋白质、可溶性脂肪酸等。侧柏叶含有松柏苦味素、侧柏苷、挥发油及鞣酸、树脂等。
[功用]柏子仁为滋养强壮药,有祛痰止咳之功。侧柏叶为止血药,有祛风湿,治痹痛之功。
[便方]
1.风湿关节痛:侧柏树枝之节,劈碎,每日10~12克,水煎去渣,加赤砂糖适量,一日2次分服。
2.老人慢性便秘:柏子仁、大麻仁各10克,微炒研细,以绢包水煎20分钟,过滤,加白糖适量,一次顿服,每日一剂,便通为度。
食 茱 萸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
食茱萸,一名樗叶花椒、樘子、辣子等。属芸香科落叶小乔木,枝有刺,蓇葖果红色,种子棕黑色。产我国浙江、广东、广西、台湾等省。果实供食用,作调味香料,故名食茱萸,有别于吴茱萸。亦供药用。(见附图)
[性味]辛、苦、温,无毒。
[成分]叶含挥发油、树脂、酸性成分。树皮含茵芋碱、挥发油。种子和果皮均含异虎耳草素。
[功用]温中,燥湿,暖胃,健脾。
[便方]
1.久泻虚痢(慢性肠炎):食茱萸、肉豆蔻各30克,小米子60克,炒焦,研细,共为蜜丸,每服6克,一日2次,温水送下。
2.胃寒、胃气痛:根30克或干果实6克,水煎分服。
3.牛出痘:茎叶或根150~300克,水煎灌服。
苦 瓜
Momordica charantia L.
苦瓜,又名锦荔枝、癞葡萄。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状草本。卷须不分枝,果实圆头状椭圆形,外果皮有瘤状疙瘩。嫩瓜炒熟作菜,熟时黄色,内有红瓤子,味甜可食。茎叶、果、子均供药用。
[性味]甘、苦、寒,无毒。
[成分]果实含苦瓜苷、5-羟基色胺和多种氨基酸。种子含苦瓜素、脂肪酸、蛋白质。
[功用]果实清心明目。种子益气壮阳。
[便方]
1.流火丹毒,热疖:茎叶捣烂,绞汁外涂。
2.火烫伤:果瓤捣烂涂敷。
3.阳痿:种子10克,炒熟研末,一日2~3次,黄酒送服。
覆 盆 子
Rubus chingii Hu.
覆盆子,属蔷薇科植物。为插田泡的果实,味甜可食。可制糖、酿酒,入药可作滋补强壮剂。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有机酸、挥发油、果脂类物质、葡萄糖、维生素C。
[功用]温中,益气力,壮阳,补肾精,益肝明目。
[便方]
1.目生云翳:鲜根洗净,捣烂,于水中沉淀,取淀粉晒干,以人乳调和,用少许点眼。一日3次。
2.慢性眼炎、迎风流泪:插田泡鲜叶,洗净,捣烂绞汁,滴眼中,一日2~3次。
3.阳痿:覆盆子、韭菜子等分,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12克,分2次服。
黄 皮
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
黄皮,一名黄皮果,属芸香科植物。花轴、花枝叶轴及小叶片背面叶脉上均有集生成簇的密毛,果实黄色,被毛,比金柑还小,状如川楝子而味酸,果肉可食。产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叶、根皮及果核均供药用。(见附图)
[性味]气香、性平、味酸、微苦、辛。
[成分]种子含油量达53.2%。果皮、叶均含挥发油。叶又含酚类、黄酮苷、氨基酸。树皮含小檗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甾醇、黏液质、酯类成分。
[功用]宣解郁热,理疝痛。叶可防治流行性感冒。根能治气痛及疝痛。这是南方群众广为使用的一种民间药。
[便方]
1.防治流行性感冒:黄皮树叶1250克,加水12000毫升,煎至4000毫升,将汁水滤出,再在药渣上加水10000毫升,又煎至4000毫升,将2次滤液合并,再煎煮浓缩至4000毫升,然后加防腐剂。成人每次服30毫升(约1小酒杯),一日3次。小孩减半,连服3~6天。或每人每日用叶6~10克,水煎服,连服数天。治疗和预防流感有显著效果。此方同时可治疟疾。(广东资料)
2.肝胃气痛:生黄皮果晒干,每日10个,水煎服。或用黄皮树根30~60克,水煎后去渣,加黄酒冲服。
3.疝气偏坠:黄皮树根60克,小茴香15克,水煎后去渣,冲入黄酒适量,温服,一日2次。
4.风痰流注,寒性脓疡:黄皮树嫩叶,黄皮果核焙燥研细,龟板砂炒研末,各120克,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6克,一日2次,以黄酒送下。
5.蛔虫上攻,心下痛:黄皮果18克(鲜者60克),水煎空腹服。
6.肠痉挛,肠疝痛,胃神经痛:黄皮果核炒香,研细末,以水或黄酒送下,每服6克,一日2~3次。
木 半 夏
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木半夏,属胡颓子科落叶灌木。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果可食,果、根、叶均入药。(见附图)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果含果胶、有机酸、脂肪油、糖类。花含挥发油。
[功用]收敛、消肿、平喘、止泻。
[便方]
1.跌打损伤:木半夏叶煎水洗,并以渣敷患部,一日2次。
2.咳嗽气喘:木半夏果实30克,水煎服。
3.慢性泻痢:木半夏根30克,水煎去渣,加赤砂糖,一日分2次温服。
椰 子
Cocos nucifera L.
椰子,属棕榈科植物。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海南岛等地多产。椰肉(即胚乳)白色,供食用或榨油,胚乳内部水液可作饮料。
[性味]甘、温,气香。
[成分]椰子果肉含脂肪油60%~65%,油中的成分为癸酸、棕榈酸、油酸、月桂酸等。外果皮含氢氰酸。
[药理]内胚有杀绦虫作用,饮其汁而食其肉可驱虫。
[功用]椰子果肉:补虚强壮。果汁:清暑解渴,并能驱虫。
[便方]
1.姜片虫,绦虫:每次取椰子半至一个,先服椰子汁,后吃椰子肉,每日早晨空腹时1次吃完,不需另服泻剂,3小时后方可进食,其驱虫率与槟榔不相上下,且无副作用,比较安全。广东江门卫生防疫站报道治疗69例中,服药后排虫最多者达417条,排虫最少者也有1条。
2.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鲜椰子汁适量饮服。国外资料称:观察过311例,认为有良好效果。
3.椰子壳提制椰溜油,作皮肤病、体癣、足癣的外用擦拭剂,效果比水杨酸好。(广东海南资料)
4.白喉:椰子树根皮,晒干,小儿30克,成人60克,水煎加糖服,至伪膜消失后,再服一周,巩固疗效,轻者次日即见效。广东揭阳县人民医院收治83例,治愈率96.2%。
阳 桃
Averrhoa carambola L.
阳桃,或称羊桃,一名五棱子、五敛子。属酢浆草科植物的果实。产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表面色青,有五棱,如剑脊状,皮肉脆软,可生吃或作蜜饯。花、果、根、叶均可作药用。
[性味]酸、甘、平、涩,无毒。
[成分]含糖类、维生素B1 、维生素C、草酸盐及柠檬酸、苹果酸等。
[功用]果:生津止咳,下气和中。叶:利小便,捣烂外敷肿毒,散热止痛。
[便方]
1.慢性头痛:阳桃根(鲜)30~60克,豆腐120克,同炖服,每日1次。
2.寒热往来:阳桃花(干)15克,水煎服,一日2次。
3.疟母(久疟后脾脏肿大):鲜果5个,洗净切碎,捣烂绞汁,以温水冲服。
4.跌打伤肿痛,痈疽肿毒:阳桃鲜叶捣烂,敷于患处,能止血止痛、散热拔毒。
5.骨节风痛,小便热涩,热毒,痔肿出血:鲜阳桃,切碎捣烂,以凉开水冲服,一日2~3次,每次2~3个。
6.咽喉痛:生食阳桃,一日2~3次,每次1~2个。
菠 萝
Ananas comosus(L.)Merr.
菠萝,又称凤梨,属凤梨科植物。我国南方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普遍栽培。叶如铁扁担(剑麻),果形如松球而大,多汁,味甜美,可生吃或制罐头、蜜饯。叶有纤维,可造纸或制绳索。果与叶均可药用。
[性味]甘、微涩、平。
[成分]果含糖类、脂肪、淀粉、蛋白质、有机酸等。叶含鞣质。
[功用]清暑解渴,消食止泻。
[便方]
1.伤暑,身热烦渴:菠萝1个,生吃或榨汁,以凉开水和服。
2.夏日痧气,腹泻(包括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菠萝叶或根30克,水煎服。
槟 榔
Areca catechu L.
槟榔,属棕榈科的常绿高大乔木。产于我国海南岛及台湾省南部,广西、福建、云南南部亦有产。它的未熟果实即枣儿槟榔,热带民族多用来当茶果供宾客,故有槟榔之名。果皮为大腹皮,里面的种子即槟榔,均作药用。
[性味]苦、辛、温、涩,无毒。
[成分]含有各种生物碱,有效成分为槟榔碱,此外尚含鞣质、脂肪及槟榔红色素。
[功用]槟榔驱绦虫、姜片虫、蛔虫等,治腹胀,下水肿,消脚气、奔豚,诸瘴疟。大腹皮有利尿行气之功,亦有消肿胀、治脚气肿痛之效。
[便方]
1.姜片虫、绦虫、蛔虫:南瓜子仁15~28克,研细,加适量白糖,另用槟榔15~24克,煎汤送服,一日1次,空腹服。
2.猪肉或牛肉绦虫及姜片虫:带壳南瓜子60克,炒熟去壳,研粉,于空腹时1次吃下。隔2小时后,再服槟榔45克的水煎剂。再隔半小时,用元明粉10~12克,化水服取泻。小儿用量照年龄、体重递减。
3.急性、亚急性肾炎,浮肿:大腹皮15克,鲜荸荠苗(通天草)30克(干品12克),水煎服。
4.青光眼、眼压增高:槟榔10~18克,水煎服,药后以轻泻为度。如不泻可稍增加用量。据临床实验,槟榔用到30克以上方能致泻,但同时有腹痛、呕吐、恶心等副作用。
5.流行性感冒:槟榔、黄芩各10克,水煎服。据动物试验,槟榔、黄芩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6.脚气肿胀,冲心性脚气:槟榔、紫苏叶、木瓜、生姜各6克,水煎,早晨空腹服。
7.疟疾:槟榔12克,乌梅肉、臭梧桐各10克,水煎,于疟疾发作前2~3小时服。
木 瓜
Chaenomeles lagenaria(Loisel)Koidz.
木瓜,一名海棠梨。属蔷薇科植物。春末开花,深红色,结实大如桃,亦似小瓜。皮黄而红,蒂间有鼻似乳凸,香而甘酸,性脆,可蜜渍,或去子捣泥蜜煎作糕食。干果入药,宣州产者名宣木瓜,药用更佳。
[性味]酸、甘、温,无毒。
[成分]含皂苷、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以及维生素C、黄酮类、鞣质。种子含氢氰酸。
[功用]主治湿痹,脚气,霍乱吐泻,转筋。有清暑解毒,舒肝止痛之功,适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扭挫伤、筋挛急以及肺病咳嗽、痰多等。
[便方]
1.风痰入络,筋急掣痛:鲜果30克,水煎去渣,冲入红糖、黄酒,一日2次,早晚各服1次。
2.肺结核,咳嗽:木瓜15克,葎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3.跌打伤痛,宿伤腰痛、脚痛:木瓜15克,五加皮(五加科的南五加)、大血藤、威灵仙各12克,共研细末,以热黄酒送服,每服6克,一日2次。
4.扭挫伤:鲜木瓜烤熟,捣烂趁温敷于患处,一日2次。
5.小腿肚转筋(腓肠肌痉挛):木瓜1~2枚,以陈黄酒煎,每日睡前温饮一小杯,连用数天。
6.颈项筋急不可转侧:宣木瓜2枚,剖开加入乳香、没药各6克,仍缚定,于饭锅上蒸3~4次,研烂如泥,每次10克,黄酒1杯炖化,温服。
7.奔豚气攻,脐下或腹肋胀满疼痛:宣木瓜120克,小茴香90克,小青皮6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6克,一日2~3次,食后温黄酒送服,不饮酒者可以水送下。
黄 瓜
Cucumis sativus L.
黄瓜,一名胡瓜。属葫芦科植物。生熟皆可食,其苗作药用。
[性味]甘、寒,无毒。
[成分]瓜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挥发油,黄瓜蒂多苦味,成分为葫芦素A、葫芦素B、葫芦素C、葫芦素D。种子含脂肪油。
[药理]葫芦素C在动物实验中有抗肿瘤作用,毒性较低。
[功用]清热利水,解毒消炎。
[便方]
1.脓疱疮(黄水疮):黄瓜秧(藤蔓)焙焦燥,研细粉,香油调涂患部,一日2次。
2.扁桃体炎,咽峡炎肿痛:黄瓜霜吹喉,一日数次,可以吞咽。黄瓜霜制法:取成熟大黄瓜一条,切开顶端,剜去瓜瓤及种子,填入明矾令满,仍以原盖盖上,用竹签钉牢,将瓜装入网线袋中,挂在阴凉通风处,数天后,瓜皮上不断冒出白霜,用洁净鹅毛扫下,装瓶中待用。或用芒硝代明矾亦可。
越 瓜
Cucumis melo L.var.conomon(Thunb.)Mak.
越瓜,一名生瓜,亦称菜瓜。为葫芦科植物,原产于热带,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果肉白色或淡绿色,质脆,多汁,可生食,亦可酱制腌藏。作果蔬,亦供药用。
[性味]甘、寒。
[功用]利尿、解渴、清热、除烦。
[便方]
1.酒醉烦闷口渴、或中暑烦渴:生瓜捣绞汁,多量饮服,能清暑热,并解酒毒。
2.口吻热疮:生瓜烧存性研细末,茶汁调敷患部,一日3次。
油 橄 榄
Olea europaea L.
油橄榄,一名齐墩果。属木犀科植物。《酉阳杂菹》云:“齐墩果生波斯(伊朗),树高二丈,子如杨梅,五月熟,其核西域人用以榨油,煎饼果。”原产于地中海一带。现已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大面积栽培。(见附图)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果含脂肪油38.11%~73.95 %(其中脂肪酸以油酸为主,并有亚麻酸),又含油酸酯酶,色素苷。
[功用]为营养丰富的高级食用油,又供药用,旧译名阿列布油,为制外用软膏及硬膏的原料。
[便方]
1.冻疮溃烂:橄榄油90克,紫草根15克,切薄片,先将橄榄油加热至沸,即将紫草根投入油内,随即离火,趁热过滤去渣,将滤油装入瓶内,待冷却后外用,涂于溃疡面,一日2~3次。
2.婴儿湿疹:橄榄油120克,黄柏粉6克,大黄粉3克,飞滑石粉10克,冰片粉1克,共研匀,调入油中,搅和,先用食盐水洗涤患部,以棉球拭干,厚涂药油,包扎好,每日1次。
翘 摇
Vicia hirsuta(L.)S.F.Gray.
翘摇,又名小巢菜,元修菜。为豆科野豌豆之全草。野生于麦田中,亦有栽培作绿肥,嫩苗作蔬食,并作药。其荚果名“漂摇豆”,亦供药用。
[性味]辛、平,无毒。
[成分]叶含芹菜苷、槲皮素。果实含高级蛋白质。
[功用]清热利湿、治黄疸。
[便方]
1.黄疸(包括急性传染性肝炎):鲜草洗净,捣绞汁,适量饮服。
2.妇女白带:翘摇30~50克(干草),土茯苓20克,甘草5克,水煎服。
3.赤眼羞明:漂摇豆研细末,每服2~3克,清茶送服,一日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