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药与食物同出一源。所谓食物中药就是既可食用,又可防治疾病的动植物。我国古代即已采用这种方便群众的药物治疗疾病。如唐代孟诜著的《食疗本草》,南唐陈士良著的《食性本草》,明代汪颖著的《食物本草》等,都是这方面的专门著述。Pyr中华典藏网

《食物中药与便方》就是为帮助人民群众防治疾病,按照“便”(就地取材)、“验”(行之有效)、“廉”(少花或不花钱)的原则,进行编著的。书中收载食物中药183种,与其配成的便方901条。用浅显、简要的文字介绍了食物中药的来源、性味、功用、便方、用法等,书中附有学名和科属。有的还加写了成分和药理,以及抑菌试验和临床实例的报道。为使读者检索药物和便方的方便,书后附有按系统分类使用的便方索引,按首字笔划排列的药名索引。Pyr中华典藏网

书中关于成分和动植物学名,承刘寿山同志协助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审定,费新我先生题签书名,深表感谢。Pyr中华典藏网

本书于1973年初版后,许多读者来信提出宝贵意见,给我们很大鼓舞和启发。1975年增订时,吸收了读者的意见,增加了食物中药127种,便方512条,还增加了一些插图和附录。经南京药学院有关教研组、南京药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许多同志帮助审阅,提出了修改意见。并致谢忱。Pyr中华典藏网

1979年,我们进行第三版的修订工作。在这次修订中,又增加了食物中药约30种,便方约80条,插图38幅;同时,对成分和药理作了比较全面的校订和补充,并在附录中增加了一些抗癌食物与中药的介绍。必须向读者说明的是,书中所载便方大都来自群众经验,需要反复实践加以验证和提高。因此,书中提到的一些急救药物,只能供仓促中作临时处理之用,处理后应即就医治疗,以免耽误。读者在实践中使用本书有何体会,希望及时反映给我们,以便不断总结提高。Pyr中华典藏网

叶橘泉Pyr中华典藏网

1979年10月于南京药学院Pyr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