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本草隽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殷夫选集
殷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殷夫(1910年6月11日-1931年2月7日),原名徐祖华,笔名白莽,浙江象山人。现代诗人。本选集收诗歌35首诗,选自鲁迅所保存的殷夫的 《孩儿塔》手稿(全部共65首);小说和速写4篇。
顺治泗水县志
十二卷。清刘桓修,杜灿然纂。刘桓,上谷人,进士出身,顺治十八年 (1661)任泗水知县。杜灿然,邑人。刘桓宰泗水县,见旧志自明末纂修后,上距当时六十余年,天时人物变迁,赋役建置兴废,皆不能无记,乃博采旁搜,依次编修,遂成新志。《泗水县志》顺治十八年修,康熙元年(1662)刻本。全书十二卷,分为:方舆志,建置志,食货志,职官志,选举志,艺文志,灾祥志,牧政志。卷首有衮州总图、泗水总图、县治图、泉林图、文庙图、仲子祠图、历山舜庙图。此志每门前有小序,末有论断,极为精辟。然其体裁内容,多袭旧志,只是缺者补之,疑者正之,删其繁芜,增其未备。其中以赋役、户口、建置等,记述特详,论断亦当。此志尚有康熙三十八年(1700)增刻本。
高注金匮要略
金匮著作。不分卷。清·高学山撰,撰年不详。高氏融合前人学说,取众家之精要,结合个人学习心得和临床实践将《金匮要略》予以全面注释。对杂病的病机、诊断、方义等阐析较详。但其中也掺杂了一些主观、附会的解释。原稿分为四册,末册佚去二页,近人王邈迖为之增补校订
春秋榖梁传注
十五卷。 民国柯劭榖(1850—1933)撰。柯劭榖字凤孙,号蓼园,山东胶州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元史》学家。光绪丙戌(1866)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司业,湖南学政,贵州提学使,学部右参议,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山东宣慰使等。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总纂,编《清史稿》。1925年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撰有《新元史》二百五十七卷,等等。柯劭榖认为 《榖梁传》一家之学, 师说湮没已久。 范宁《春秋榖梁传集解》不严守家法,多袭取何休、杜预的观点;清代学者钟文烝《春秋榖梁经传补注》又泛取唐宋以后各家之说,破坏传义。于是他搜集刘向、郑玄的有关遗文,以唐徐彦 《春秋公羊疏》所引宋君 《春秋注》所谓“九旨”作为《榖梁传》的义例。这“九旨”是: 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四曰天王,五曰天子,六曰王, 七曰讥,八曰贬, 九曰绝。 柯劭榖以这 “九旨”作为《春秋榖梁传注》全书的纲领。他对前人之说有所订正,注解时注重对传文、事实的前后互证、彼此互证,并偶尔借《榖梁传》抒发对时局的见解。该书对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民国十六年(1927)国立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排印本 (收入 《柯劭忞先生遗著》)。
心赋注
四卷。宋·永明延寿述。明·崇祯七年(1634)刊行。又名《注心赋》。收在《卍续藏》第一一一册、《禅宗全书》第三十九册。永明延寿,字仲玄,赐号‘智觉禅师’,天台德韶法嗣、大鉴下十二世、法眼三世。宋太祖建隆二年(961)住永明寺,达十五年;开宝八年(975)示寂。本书是师于永明寺时之著述,主要依据《楞伽经》中‘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一语,以赋绝待灵知之一心,并引用诸经论自作注释。在本书中,师谓此心系‘觉王同禀,祖胤亲传,大开真俗之本,独标天地之先,常为诸佛之师,能含众妙。恒作群贤之母,可谓幽玄。灵性有珠,该通匪一。千途尽向于众生,万象皆从于此出。’‘可谓履道之通衢,悟宗之真诀。’阐明统合一代时教应归入此一心。书中注释部份所引用之经论颇多,有《楞严》、《净名》、《金刚》、《圆觉》、《涅槃》、《法华》、《华严》等诸大乘经;《大智度论》、《肇论》、《释摩诃衍论》、《起信论》、《唯识论疏》等诸论,以及《高僧传》、《永嘉集》、《信心铭》、《证道歌》等书。卷末另附有〈音释〉一卷。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凡六卷。宋代知礼于天圣元年(1023)撰述。又作金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拾遗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 系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玄义,并破斥广本观心释伪造说,抨击孤山智圆之金光明玄义表微记有词鄙、义疏、理乖、事误等四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