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篇

霍乱分寒热两大纲,仲圣因寒多热多,而立理中、五苓两法。旧作上篇有论无方,恐中人以下,如获石田。谨遵圣训,仍分寒热两门,各以类属。其寒多门经论已详,故惟以类征引,详加解释,不杂后世学说,如游夏不敢替一词。其热多门,经论既略,自不得不问津后贤,比事属词,参以私意,务期明辨详晰。卷末并附录连理、急救回阳二方,以广其义。仲圣《伤寒》自序云:“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此物此志也。tnP中华典藏网

寒多门方tnP中华典藏网

理中汤tnP中华典藏网

经方轻重关系重要,故分两仍照汉权用者,约以汉之一两折今之一钱三分可也,后仿此。tnP中华典藏网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tnP中华典藏网

桂苓甘露饮tnP中华典藏网

时方不注分两,用者斟酌病情进退可也,下仿此。tnP中华典藏网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 桂枝tnP中华典藏网

滑石 石膏 寒水石 甘草tnP中华典藏网

按:此方即五苓加三石。清热之功较大,亦犹理中加附子温寒之功较大也。热炽及暑热夹湿者可用。虽以寒治热,已着痕迹,然仍知用桂,不越先民矩矱,自是河间过人处。tnP中华典藏网

四苓散tnP中华典藏网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 陈皮tnP中华典藏网

按:此即五苓去桂加陈皮。五苓之功用全在桂,苟去桂,将何以为化气行水之本。一药出入,即将至灵至便至活泼之剂,变成至钝至呆至糟粕之物。在他病犹可侥幸,霍乱重证,岂可以此贻误。至若大吐大泻,阴液已竭,不堪桂再劫夺,本可比事属词,准理中去参之例而去桂。但沃焦救焚,又岂四苓散所可胜任。审乱之定未定,吐泻之止未止,阳之回未回,厥之复未复,脉之出未出,融会仲圣全书,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黄芩汤、栀子豉汤、泻心汤、百合地黄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触处皆有丹府神水在,特不可为不读书不用心者道也。tnP中华典藏网

黄芩定乱汤tnP中华典藏网

黄芩 焦栀 香豉 蚕砂 半夏 橘红tnP中华典藏网

蒲公英 鲜竹茹 黄连 吴茱萸tnP中华典藏网

燃照汤tnP中华典藏网

飞滑石 香豉 焦栀 黄芩 省头草 厚朴tnP中华典藏网

半夏 白蔻tnP中华典藏网

蚕矢汤tnP中华典藏网

晚蚕砂 生苡仁 大豆黄卷 陈木瓜tnP中华典藏网

黄连 半夏 黄芩 通草 焦栀 陈吴萸tnP中华典藏网

按:上三方乃海昌王氏订,大意在解暑秽而清湿热。虽尽脱古人范围,而香豉、省头草、蚕砂功能醒脾解秽除毒,时行霍乱,亦可节取,较俗说颇高一格。tnP中华典藏网

驾轻汤tnP中华典藏网

鲜竹叶 生扁豆 香豉 石斛 焦栀tnP中华典藏网

橘红 陈木瓜 枇杷叶tnP中华典藏网

按:此方亦海昌王氏订。治霍乱后余邪未清,一清一温,与前桂枝汤双峰并峙,然予以为不如经方竹叶石膏汤之纯也。tnP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