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乳疾門dRn中华典藏网

乳汁不行dRn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湯 治臨產去血過多,血少不行者。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 熟地 花粉(各二錢) 川芎 炒芍 木通 王不留行(各錢半) 豬前蹄爪(一雙)dRn中华典藏网

同煎頻服。外用生蔥根葉,藥煎濃湯,常洗其乳房,以通其氣。dRn中华典藏网

湧泉散 治產後瘀血停留,氣脈壅滯,其乳脹痛,乳汁不行者。dRn中华典藏网

王不留行 花粉 漏蘆 白丁香(各一錢) 豬蹄(一雙)dRn中华典藏网

煎服。dRn中华典藏网

通草散 治血實氣盛,經脈壅滯,脹痛堅硬,乳汁不行。dRn中华典藏网

桔梗(二錢) 花粉 瞿麥 白芷 赤芍 柴胡(各一錢) 炒青皮 連翹 甘草(各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加味補血湯 治血虛無乳,脈弱形氣虛者。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五錢) 蜜耆(一兩) 生蔥白(十個)dRn中华典藏网

煎湯,頻頻溫服。外煎蔥白湯,常洗乳房,方內或加通草。dRn中华典藏网

《三因方》云:產後乳汁不行有三種,一因血氣盛,壅閉不行者,法當疏散,用漏蘆、木通、花粉、山甲之類;一因血少氣弱,滯澀不行者,法當補虛,用煉成鍾乳粉、鯽魚、豬蹄之類;一因鬱怒傷肝,乳房腫痛汁少者,用柴胡、芍藥、香附、青皮、梔仁、丹皮之類以清肝火。dRn中华典藏网

乳汁自湧dRn中华典藏网

十全大補湯 治產後乳汁暴湧不止,氣血大虛者。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蜜耆 炙術 茯苓 當歸 炒芍 熟地 川芎(各錢半) 炙草 肉桂(各八分)dRn中华典藏网

薑棗引。dRn中华典藏网

加味異功散 治脾胃大虛,氣滯脈微,暴湧不止者。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炙術 茯苓 蜜耆(各二錢) 炙草 陳皮 五味子(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薑棗引。dRn中华典藏网

八味逍遙散 治肝經血熱,脈弦而數,口苦脅痛,乳汁自湧者。dRn中华典藏网

柴胡 炙術 炒芍 茯苓 當歸(各錢半) 炙草 丹皮 梔仁(各一錢) 薄荷(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煨姜引。dRn中华典藏网

四物湯 加柴胡、條芩、梔仁,治鬱火傷肝,面青善怒,乳湧不止者。dRn中华典藏网

加味歸脾湯 治產後憂思鬱怒,肝脾受傷,乳汁自湧者。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蜜耆 炙術 當歸 茯苓 龍眼肉(各錢半) 遠志肉 炒棗仁 炙草(各一錢) 木香(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生薑、紅棗引。加柴胡、酒炒白芍各錢半。dRn中华典藏网

免懷散 治食少乳多,欲回其乳。dRn中华典藏网

淨歸尾 赤芍 紅花 牛膝(各二錢)dRn中华典藏网

煎服。dRn中华典藏网

麥芽煎 若無兒吃乳,用此斷之。dRn中华典藏网

麥芽三兩,水煎作茶飲。dRn中华典藏网

凡未產之前乳汁自出者,名曰乳泣,生子難育。dRn中华典藏网

內外吹乳dRn中华典藏网

內吹者,懷胎六七月,胸滿氣上乳房,結腫疼痛。色若紅者,多屬熱。不紅者,因氣鬱且兼胎旺也。分別治之。dRn中华典藏网

柴胡清肝湯 治內吹乳房腫痛,色紅屬熱者。dRn中华典藏网

柴胡 當歸 生地 連翹(各二錢) 赤芍 炒研牛子(各錢半) 川芎 條芩 梔子 花粉 甘草 防風(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煎服。dRn中华典藏网

逍遙散 治內吹乳房腫痛,色不紅屬氣鬱者。dRn中华典藏网

柴胡 當歸 炙術 炒芍 茯苓(各二錢) 炙草(一錢) 薄荷(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煨姜引,日三服。dRn中华典藏网

外敷沖和膏 治內外吹乳,冷熱相凝,敷此行氣疏風,活血定痛,散瘀消腫。dRn中华典藏网

炒紫荊皮(五兩) 炒獨活 白芷 赤芍(各三兩) 菖草蒲(二兩)dRn中华典藏网

共曬研極細,蔥汁熱酒調膏,敷腫痛處,數次必消。dRn中华典藏网

若內吹初起失於調治,或復怒氣傷肝,大腫大痛,勢欲成膿者,當用前逍遙散加生耆、白芷、連翹、丹皮,以養血排膿。潰後宜服八珍湯加貝母、陳皮、桔梗。待生產後,方按治癰疽法用藥收口。dRn中华典藏网

外吹者,由產後肝胃氣濁,更兼乳子吮乳睡熟,鼻孔冷氣度入乳房,與熱乳相搏,凝結疼痛,令母寒熱往為,煩躁口渴。初服 荊防牛蒡湯 。dRn中华典藏网

芥穗 防風 炒研牛蒡 銀花 陳皮 花粉 條芩 連翹 皂刺 香附 柴胡 甘草 蒲公英(等分)dRn中华典藏网

煎服數劑。俟寒熱退後乳仍腫脹者,次服 橘葉栝蔞散 。dRn中华典藏网

橘葉(廿片) 瓜蔞仁(三錢) 川芎 條芩 梔子 連翹 柴胡 炒青皮 陳皮 甘草 熟石膏dRn中华典藏网

煎服數劑,如或不消,將欲作膿,後服 透膿散 。dRn中华典藏网

生耆(四錢) 炙山甲 皂角刺(各一錢) 當歸 川芎(各三錢)dRn中华典藏网

酒引。dRn中华典藏网

外治法dRn中华典藏网

隔蒜灸法 獨頭大蒜切片,厚二三分,安放腫痛有頭頂白點處,搓艾為丸,用火灸三壯。如無頭頂者,取大塊生薑,剮作熨斗底,厚三分,內點艾丸,周圍熨之,以知熱為度,姜干再易。dRn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吹乳腫痛,寒熱往來,堅硬不消者。點燃錢紙二三片,套入竹升筒內,待火焰將息時,乘熱將筒口含在乳房腫硬處,少頃取下。dRn中华典藏网

又方 搗爛生蔥,炒熱用布包裹,頻頻熨之。或搗柳樹根白皮,炒熱布包,頻熨腫處。或敷沖和膏,見上內吹。dRn中华典藏网

丹溪云:乳房屬胃,乳頭屬肝。因乳母不知保養,或為抑鬱忿怒,或貪厚味辛辣,致肝氣不行,竅閉而乳汁不得出,兼胃熱沸騰,熱甚而化為痰。亦因小兒膈有滯痰,口氣焮熱,含乳而睡,吹氣入乳,遂腫痛而結成塊。初起須忍疼痛,揉乳令軟,聽兒吮之,汁透自消。若護痛不治,必成癰疽。治法,疏厥陰之滯用青皮,清陽明之熱用生石膏,行汙濁之血用甘草節、赤芍、桃仁,消腫導毒用栝蔞仁、蒲公英,或加沒藥、銀花、橘葉、皂刺、當歸、耆芍,隨症加減。初起若用艾灸,其效甚速,切忌針砭。dRn中华典藏网

乳房結核dRn中华典藏网

《金鑑》曰:吹乳結核不散者,當早消之,久則成癰。初起即服 栝蔞散 。dRn中华典藏网

栝蔞仁 乳香 沒藥 當歸 甘草dRn中华典藏网

等分研碎,酒煎服,服數劑結核仍不散者,內加皂角刺,再服數劑。膿成者即潰,未成者必消。另用 外敷方 。dRn中华典藏网

生南星 半夏 草烏 殭蠶 白芷 皂角刺dRn中华典藏网

等分研末,蔥汁和蜜調敷數次,或用蔥熨法。dRn中华典藏网

結核附法dRn中华典藏网

《要訣》云:結核堅硬,小者如梅,大者如李,推之不動,按之不移,時時隱痛皮色如常,由肝脾氣鬱結滯而成。形勢雖小,不可翫忽。若延日久,輕則成乳勞,重則成乳岩。dRn中华典藏网

清肝解鬱湯 治結核初起,形氣實者。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 生地 酒芍 川芎 陳皮 法半 醋炒香附(各一錢) 炒青皮 志肉 貝母 茯神 桔梗 蘇莖 木通(各八分) 甘草 梔仁 柴胡(各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服數劑。外用後方。dRn中华典藏网

香貝養榮湯 治結核初起,形氣虛者。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炙術 茯苓 陳皮 熟地 川芎 當歸 炒芍 貝母 附米 桔梗 甘草 薑棗dRn中华典藏网

加炒青皮、柴胡等分,服數劑。若憂思鬱結傷損心脾,用歸脾湯,見前乳汁白湧。俱外用 木香餅貼法 。dRn中华典藏网

搗爛鮮生地一兩,另研木香末五錢,和勻作餅,隨其大小敷貼腫上。外以熱熨斗每日熨數次,結核自消。dRn中华典藏网

乳勞dRn中华典藏网

乳勞者,由乳中結核先失調治,挨延數月,漸大如盤如碗,堅硬疼痛,根形散漫,串延胸肋脅下,其色或紫或黑,未潰先腐,外皮微點斑爛數處,漸漸湧破。輕者時津白汁,重則常流敗膿,潰深傷膜,漸添內病,午後潮熱煩悶,顴紅干嗽,食少形羸,虛怯倦怠,變成瘡癆。dRn中华典藏网

萎貝散 治乳勞初起,結腫漸大,形氣尚強者。dRn中华典藏网

栝蔞 貝母 制南星 甘草 連翹 陳皮 花粉(等分)dRn中华典藏网

酒引。dRn中华典藏网

神效散 治乳勞服前方後,旋用此散。dRn中华典藏网

栝蔞(一個,去皮焙乾) 當歸 甘草(各五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極細,白湯每調三錢 日二服。dRn中华典藏网

凡患乳勞,形氣虛者,用逍遙散、歸脾湯。如已見陰虛之症,當用六味地黃湯以固本。潰後外治方法,同後乳癰。dRn中华典藏网

乳岩dRn中华典藏网

乳岩者,由肝脾兩傷,氣鬱凝結而成。自乳中結核起,初如棗慄,漸如棋子,無紅無熱,時或隱痛。初起速宜外用炙法,內服養血之劑,以免內攻。若年深月久,潮熱惡寒,痛連胸腋,腫如覆碗,形如堆粟,高凸如岩,頂透紫色光亮,內含血絲,先腐後潰,時流汙水,或流臭血,腐處深如岩壑,或突如泛蓮,痛徹心肝,倘復因急怒,暴流鮮血,根腫愈堅。此時五臟俱衰,即成敗症。若能清心滌慮,靜養調息,方可施治。dRn中华典藏网

乳岩初起即服神效散,兼服清肝解鬱湯,方俱見前。外貼 鯽魚膏 。dRn中华典藏网

活鯽魚去頭尾鱗甲,刮取淨肉,新鮮山藥去皮等分,共搗成膏,加麝香少許再搗勻,塗腫硬處,上用油紙蓋定。如癢極時,切勿搔動,只隔衣輕輕揉之。七日一換,數次必消。dRn中华典藏网

如用前法仍反復不消者,其瘡勢已成,不可過用克伐峻劑攻損胃氣,常服香貝養榮湯,見上結核。若心煩不寐用歸脾湯,潮熱惡寒用逍遙散。要之潰後終難痊可。dRn中华典藏网

乳岩附法dRn中华典藏网

乳岩症,當於腫核初起即加醫治用。艾壯豆粒大,當頭頂處隔薑片灸七壯,次日必起疱,用三稜針當疱處刺入三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米螺散dRn中华典藏网

硇砂(二分) 冰片(一分) 白砒霜(一錢,另用麵裹煨熟,去面取白砒)dRn中华典藏网

大螺獅淨肉五枚,線穿曬乾切碎,同白砒先研細,再合硇片,同研細末,煮麵糊調細,搓成條子,每用一條插入針孔內。外用綿紙糊塗結核上,勿動,十日後四邊裂縫,其核白消。dRn中华典藏网

絳珠膏dRn中华典藏网

天麻子肉(八十一粒) 雞子黃(十個) 血餘(五錢) 白蠟(三兩) 黃丹(二兩)dRn中华典藏网

煎滾麻油十兩,先炸焦血餘,次炸枯麻子肉、雞子黃,濾去滓,方入白蠟溶化,住火片時,篩下黃丹攪勻,隨下後藥末,拔扯成膏。dRn中华典藏网

藥末法dRn中华典藏网

血竭(三錢) 硃砂(二錢) 輕粉 乳香 末藥 兒茶 珍珠(各三錢) 冰片(二錢) 麝(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極細,住火後篩入攪勻,盡扯成膏,聽其攤貼。內服舒肝養血、理脾開鬱之劑,生肌斂口,自愈。dRn中华典藏网

《要訣》云:乳岩初起,結核如圍棋,不作腫痛,久則吮疼,或五六年或十餘年,從內潰破,嵌空玲瓏,洞竅深陷,如山岩之狀。皆由抑鬱不舒或性急躁怒,傷損肝脾。初起速用木香餅貼法,見結核門。內服 十六味流氣飲 。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生耆 當歸 白芍(各二錢) 川芎 白芷 防風 蘇葉 枳殼 桔梗 木通 炒樸(各一錢) 烏藥 甘草 檳榔 桂心(各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煎湯頻頻溫眼。dRn中华典藏网

青皮甘草散 乳岩初起,常服前湯,每用此散間服。dRn中华典藏网

炒青皮 粉甘草dRn中华典藏网

等分研極細,薑湯每調二錢,日二服。初能戒七情禁葷腥,調養得法,不使成膿為妙。若日久潰破不能收功,法只補培氣血,用十全大補湯、八珍湯、歸脾湯緩緩取效。外用方法同後乳癰、乳疽。dRn中华典藏网

乳癰乳疽dRn中华典藏网

總由肝氣鬱結,胃熱壅滯而成,生於乳房,紅腫熱痛,十四日膿成者為癰,若堅硬木痛,不作紅腫,月餘成膿者為疽。治法同。dRn中华典藏网

栝蔞牛蒡湯 治乳癰疽初起,寒熱往來者。dRn中华典藏网

炒研牛子 栝蔞仁 花粉 梔仁 連翹 條芩 甘草 陳皮 銀花 皂刺 柴胡 青皮炒(等分)dRn中华典藏网

酒引。dRn中华典藏网

復元通氣散 治服前湯寒熱悉退,腫硬不消,用此通解之。dRn中华典藏网

酒炒青皮 陳皮(各二兩) 炒研栝蔞仁(紙壓去油) 炙焦穿山甲 半生半炙甘草 銀花 連翹(各一兩)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極細,酒調每服二錢,日三服。dRn中华典藏网

托裡透膿湯 治服前二方後,腫又不消,時時跳動,勢將潰膿,用此托之。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炙術 白芷 皂刺 炙山甲(各一錢) 炒青皮 升麻 甘草(各五分) 生黃耆 當歸(各二錢)dRn中华典藏网

酒引。dRn中华典藏网

托裡排膿湯 治乳癰已成膿,仍作脹痛者,用此排膿。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炙術 當歸 炒芍 茯苓 連翹 銀花 貝母(各一錢) 甘草 陳皮 白芷(各八分) 生耆(二錢)dRn中华典藏网

乳癰潰後內外治法,見後匯方。dRn中华典藏网

潰後匯方dRn中华典藏网

服藥方dRn中华典藏网

四君子湯 補氣總方。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炙術 茯苓(各二錢) 炙草(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薑棗引。dRn中华典藏网

四物湯 補血之總方。dRn中华典藏网

酒洗當歸 熟地各(三錢) 炒芍 川芎(各錢半)dRn中华典藏网

八珍湯 氣血平補,即四君四物合為一劑。dRn中华典藏网

十全大補湯 峻補氣血,即八珍內加蜜耆、肉桂也。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養榮湯 即十全去川芎加陳皮、志肉、五味,治潰後氣血虛滯者。dRn中华典藏网

益氣養榮湯 即八珍加蜜耆、貝母、陳皮、桔梗、香附,治癰疸潰後不斂。如日晡發熱或往來寒熱,加柴胡、地骨皮。膿清倍用參耆,膿不止倍加當歸,肌肉生遲加白蘞、官桂,口渴加麥冬、五味子。dRn中华典藏网

內補黃耆湯 即十全大補湯內去白朮,加麥冬、志肉,治潰後口乾。如痛不減加乳香、沒藥,硬腫不消加炒山甲、皂刺。dRn中华典藏网

理中湯 即四君內去茯苓加乾薑,治潰後脾虛寒滯,脈遲肢冷者。dRn中华典藏网

聖愈湯 即四物湯加人參、蜜耆、柴胡、薑棗,治血虛內熱,心煩氣少。dRn中华典藏网

托裡定痛湯 即四物加乳香、沒藥、肉桂、蜜炙粟殼,治潰後血虛疼痛。dRn中华典藏网

柴胡四物湯 四物加柴胡、人參、條芩、法半、甘草、薑棗,治血虛發寒熱。dRn中华典藏网

地骨皮飲 即四物加丹皮、地骨皮,治潰後虛熱,脈數無力。dRn中华典藏网

六君子湯 即四君加法半、陳皮,治潰後氣虛,有痰脈滑者。dRn中华典藏网

加減法:如潰後胃虛,痰飲嘔吐,加藿香、香附、砂仁。若無痰飲,只氣虛呃逆者,加丁香、白蔻。氣虛有寒者,加肉桂、附子。潰後滑瀉,加煨柯子、肉蔻。食少咳嗽,加桔梗、麥冬、五味。渴加葛根,傷食加炒曲、麥芽、山楂。dRn中华典藏网

以上內服諸方,潰後聽用,余按外科全書。dRn中华典藏网

洗滌方dRn中华典藏网

蔥歸溻腫湯 乳癰腫脹將潰之時,煎汁洗數次,以知痛癢內熱為度。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 獨活 白芷 甘草(各三錢) 蔥頭(七個)dRn中华典藏网

封灌口,煎湯去渣,棉蘸洗數次。dRn中华典藏网

豬蹄湯 用潰瘍流膿,洗數次助肉氣,消腫散風,止痛脫腐,腐盡者勿將用,只法溫熱米泔洗淨,不可過洗,恐破皮膚,難生肌斂口也。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 赤芍 白芷 黃芩 甘草 羌活 露蜂房(各三錢)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粗末。豬前蹄一隻,先煮濃湯,吹去油花,方入藥末,漫火煎十餘沸,濾去藥渣,用盤盛住,絹綿蘸洗,輕輕揩去孔內膿灌,再以軟帛疊數層,蘸湯沃於患處,用手輕按,冷則再易數次,後以干絹拭淨,上貼後用膏藥。dRn中华典藏网

膏藥方dRn中华典藏网

萬應膏dRn中华典藏网

川烏 草烏 白蘞 白芨 官桂 象皮 白芷 生地 當歸 赤芍 羌活 苦參 木鱉 山甲 烏藥 甘草 獨活 元參 川芎 大黃(各五錢)dRn中华典藏网

麻油五斤,浸藥在內,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方入鍋內,慢火煎至藥枯俱浮為度,住火,用布濾淨藥渣,將油稱准,每一斤兌入水粉半斤,慢火再熬,桃柳枝頻頻攪之,以黑如漆、亮如鏡、滴水成珠為度,磁器收貯,綿紙攤貼。dRn中华典藏网

加味太乙膏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 赤芍 生地 元參 肉桂 白芷 大黃 木鱉(各二兩) 槐枝 柳枝(各一百寸)dRn中华典藏网

先將十味切片,用麻油五斤浸之。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入大鍋內,慢火熬至藥枯浮起,住火濾去渣,將油稱准,用細布濾入鍋中,下頭髮一兩,文火熬化。每油一斤,另篩入黃丹六兩五錢,旋投旋攪,火加大些,以柳枝盡攪,候鍋內先起青煙後出白煙,色亮香熟,方住火,以滴水中試其老嫩,嫩加炒黃丹少許,漸漸加火,待煙盡方住。老則加熟麻油,煎滾絞勻,取下鍋來。預先切阿魏薄片三錢,撒入以待化盡,預先另研輕粉、沒藥、乳香淨末各四錢,篩入膏中,攪極勻方傾水盆中,用柳木棍縷成一塊,再換冷水浸之,乘熱每斤拔扯數百下,合成團,入磁餅中,水浸所用。dRn中华典藏网

生肌玉紅膏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二兩) 白芷(五錢) 甘草(兩半) 紫草(三錢)dRn中华典藏网

麻油一斤,浸前四味三五日,入鍋內,慢火熬至浮起,布濾去渣,再入鍋內煎滾,下白蠟二兩,血竭末四錢,盡攪化盡方住火。用碗二個安冷水盆中,將膏分作二起,每碗下研細輕粉二錢,攪冷成膏,聽其攤貼。dRn中华典藏网

生肌方dRn中华典藏网

白降丹dRn中华典藏网

硃砂 明雄(各二錢) 硼砂(五錢) 水銀(一兩) 牙硝 食鹽 白礬 皂礬(各兩半)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至水銀不見星為度,用陽城罐一個,放微炭火上,徐徐起藥入內化盡,微火烘乾取起。如火大太乾則走汞,如不幹則藥倒下,其難處在此。再用一陽城罐合上,用綿紙裁半寸寬,將淨黃泥、水粉、熟石膏研成膏,鹽水調濕,一層泥一層紙,糊合罐口四五重,又糊有藥確上二三重。地下挖一小水潭,粗碗盛水安放潭內,將無藥之罐坐於碗中,挨潭口處周圍,以瓦蓋合,免炭灰入碗內也,方燃炭火砌在有藥罐子上,周圍莫空,煅三炷香久,冷定,開看約有丹兩餘方妙。煉丹時,罐上若起綠煙,急用筆蘸鹽蘸鹽塗之。後仿此。dRn中华典藏网

紅升丹dRn中华典藏网

白礬(一兩) 皂礬(六錢) 牙硝(四兩)dRn中华典藏网

先研細入銅杓內,炒令水乾,取起再研,又另研明雄、硃砂各五錢,再和水銀一兩,研至不見星,方合硝礬同研,安放小鍋中,蓋以新碗,周圍以鹽泥築緊,或單用石膏末,外現碗蒂,頻以水潤之,架在炭火上,煅三炷香久,冷定取開,另研冰片末五分,兌勻二丹,每用少許,雞羽蘸掃患處,去腐生肌神效。dRn中华典藏网

黃靈藥dRn中华典藏网

食鹽(五錢) 白礬 皂礬 火硝(各二兩,同鹽炒焦切碎) 黑鉛(六錢)dRn中华典藏网

和水銀二兩先研細,再拌硝礬鹽同研,至不見星,安新罐內,瓦片封口,鹽泥固濟,陰乾,加炭火上煅三炷香久,不可太過不及,冷定取出,得藥二兩為妙。另研雄黃五錢,共研勻篩細,或加熟石膏五錢,能止痛。dRn中华典藏网

生肌定痛散 治潰爛紅熱腫痛有腐。dRn中华典藏网

細研石膏(一兩,甘草湯飛過七次) 辰砂(三錢) 硼砂(五錢) 冰片(二分)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極細,撒於患處,腐盡者用。dRn中华典藏网

生肌散dRn中华典藏网

乳香 沒藥 血竭 兒茶 三七 煅龍骨(等分研極細,或兌冰片末)dRn中华典藏网

乳癰附法dRn中华典藏网

消毒飲 治產後肝胃風熱壅盛,乳癰初起。dRn中华典藏网

炒殭蠶 青皮 當歸 白芷 甘草節 銀花 花粉 柴胡 貝母 香附(等分服)dRn中华典藏网

如壯熱惡寒,加羌活、獨活、芥穗、防風。膿成,加山甲、皂刺。潰後服益氣養榮湯,見上。dRn中华典藏网

連翹飲 治乳癰堅硬腫痛。dRn中华典藏网

連翹 栝蔞 川芎 橘葉 青皮 甘草節 制桃仁 皂刺 白芷dRn中华典藏网

未潰加柴胡、升麻,已潰去皂刺加生耆、當歸。dRn中华典藏网

銀花散 治乳脈壅塞,結成癰腫,脹痛日甚。dRn中华典藏网

銀花 花粉 當歸 生耆 甘草節(各二錢)dRn中华典藏网

兼服復元通氣散,見上外敷。dRn中华典藏网

如意金黃散dRn中华典藏网

川柏 白芷 大黃 薑黃(各五錢) 南星 陳皮 厚朴 蒼朮 粉草(各二錢) 花粉(一兩)dRn中华典藏网

切片曬乾,研細篩末,生蔥汁搗成膏敷之。dRn中华典藏网

一方 搗生蒲公英敷塗癰上。dRn中华典藏网

又方 醋磨鹿角濃汁,頻頻塗之。dRn中华典藏网

乳癰潰後按前方施治之,或用酒煎蒲公英、銀花常服。dRn中华典藏网

乳髮乳漏dRn中华典藏网

發生乳房,焮赤腫痛,勢大於癰,皮膚盡腐,由胃與六腑濕火結聚而成。當按乳癰門,未成者消之,已成形托之。腐肉脫遲,用前黃靈藥,以免乳房遍爛,難以收口。若久不收口,外寒侵入,失於調養,流清水而成乳漏,當用上紅升丹,紙搓作燃,以去腐生肌,兼用豆豉餅炙法。醋潤豆豉,搗爛作餅,厚三分,貼患處,點艾丸炙之,日三次。如瘡已潰,須貼四圍腫痛處,列艾於上灸之,內知熱即止,後用膏貼。dRn中华典藏网

𤷍癧癰dRn中华典藏网

生於乳旁,初腫堅硬,形似結核,髮長緩慢,漸漸焮腫,色紅疼痛。由包絡寒痰,脾氣鬱結而成,治宜溫和舒郁化堅。dRn中华典藏网

內服 內補十宣散dRn中华典藏网

沙參 生耆 當歸(各一兩) 川芎 白芷 炒樸 防風 炙草 桔梗 桂心(各五錢)dRn中华典藏网

其研極細,酒調三錢,日三服。dRn中华典藏网

外敷 回陽玉龍膏dRn中华典藏网

軍姜 赤芍 草烏(俱炒黃色。各五錢) 白芷(三錢) 南星 肉桂(各二錢)dRn中华典藏网

共為細末,熱酒調敷,上用熱酒打濕,綿紙蓋之,要坐臥溫暖處,如敷數次仍不消者,膿勢將成也,治按潰後匯方。dRn中华典藏网

蜂窩疽dRn中华典藏网

生胸側乳房之上,形如蜂窩,或生遍身。由心火毒盛而成,色紫漫腫疼痛,身發寒熱。初起六七孔,漸漸延開數寸,形似蜂房,漸至數十竅,宣腫而痛,出黃白膿,瘡面全腐,腐脫有新肉,色紅鮮潤者吉。內外治法俱按前乳癰門。dRn中华典藏网

甘疽dRn中华典藏网

生乳上肉高聳處,屬脾經中府穴之下。由憂思氣結而成。初如穀粒色青,漸若栝蔞色紫,堅硬腫痛,憎寒壯熱,速潰膿稠者順。若過十餘日,寒熱不退,信膿不生,脈見浮數,防毒內攻致生惡症。初起宜服 荊防敗毒散 。dRn中华典藏网

芥穗 防風 羌活 獨活 柴胡 全胡 枳殼 桔梗 茯苓 川芎 陳皮 甘草dRn中华典藏网

引用薑蔥,先服數劑,疏散寒熱。如腫痛不消,當用 內托黃耆散 。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 生耆 炒芍 川芎 炙術 陳皮 皂刺 炒山甲(各錢半) 檳榔(五分) 桂心(八分)dRn中华典藏网

次服數劑。應期不潰,當服益氣養榮湯,見前。dRn中华典藏网

妒乳dRn中华典藏网

連翹散 治乳頭生細瘡,或煩熱渴飲,為妒乳。dRn中华典藏网

防風 元參(各二錢) 白芍 白蘞 射干 芒消 大黃(各一錢) 升麻 甘草節(各五分) 制杏仁(十粒)dRn中华典藏网

生薑引。熱服數劑。便利去消黃加丹皮。dRn中华典藏网

外敷 鹿角散dRn中华典藏网

鹿角(鋸細末) 甘草(末)dRn中华典藏网

等分,雞子黃調成膏,銅杓炙熱敷之。dRn中华典藏网

乳懸dRn中华典藏网

產後瘀血上攻,兩乳細長,下垂過腹,謂之乳懸。宜濃煎當歸二兩,川芎一兩,童便水酒兌煎,時時當茶飲,乘熱熏鼻,瘀散乳升。如仍不止,用萆麻仁六十粒搗作餅子,敷貼頂心,乳收即去之,仍服前湯。dRn中华典藏网

以上癰疽瘡瘍皆生在乳房本處,其他膻中脾發井疽諸症,各有所屬部位,詳前《彤園醫書(外科)。dRn中华典藏网

敗血成癰dRn中华典藏网

產後氣血經絡俱虛,或傷七情,或感六淫,與瘀血相稽而成,最為險候。法宜補養,扶助根本,兼活血生新,各病當從末治,忌用寒涼敗毒之藥。dRn中华典藏网

加味生化湯 治產後癰疽初起。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八錢) 川芎(四錢) 黑姜(五分制) 制桃仁(十粒) 連翹 銀花 甘草節(各一錢) 乳香 沒藥(各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童便酒水煎服。dRn中华典藏网

清魂散 治敗血成癰,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脈浮有表。dRn中华典藏网

芥穗(三錢) 川芎 澤蘭葉(各錢半) 炙草 人參(各八分)dRn中华典藏网

酒兌服取微汗。dRn中华典藏网

回生丹 治癰疽夾有裡熱,口渴便秘,面紅唇赤,但發熱而不惡寒者。dRn中华典藏网

大黑豆三升,水浸取殼,絹袋盛住同豆盡煮,將殼曬乾去豆,留汁聽用。切碎蘇木三兩,水煎濃汁,去渣聽用。用大黃一斤,研末入鍋內,好醋三斤,慢火熬成膏,再加醋再熬,然後下黑豆汁、蘇木汁同熬攪勻,次用酒炒紅花三兩,預研末,篩入前膏內再熬干,連鍋粑俱產起,瓦盆收貯,入後藥同磨。另撿人參、當歸、川芎、附米、元參、蒼朮、茯苓、蒲黃、桃仁各一兩,元胡、烏藥、益母草各二兩,牛膝、炙草、地榆、陳皮、羌活、炒芍、煨山稜、馬鯁草、炒棗仁各五錢 木瓜、青皮、白朮、葵子、良薑、木香、沒藥、乳香各三錢 並前黑豆殼、大黃膏,同曬乾磨為極細,蜜丸每重二錢,陰乾忌火,每用酒水化下一丸。dRn中华典藏网

溫中托裡湯 治癰疽日久,不腫不腐,脈細身涼。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附片 生耆 歸身 川芎 炒芍 陳皮 茯苓 炙術 山甲 炙草 木香 姜 棗dRn中华典藏网

托裡消毒飲 令癰速潰。dRn中华典藏网

生耆 當歸 銀花 川芎 炒芍 茯苓 炙術 沙參 白芷 甘草 皂刺 桔梗dRn中华典藏网

酒引。dRn中华典藏网

潰後內外治法見乳癰匯方。dRn中华典藏网

前陰門dRn中华典藏网

產後雜治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黃耆散 丹溪治一產婦,陰戶拖下一物,如手帕狀,約重一斤。思是胎前勞乏傷氣,臨產努力,肝痿突出也。dRn中华典藏网

酒洗當歸 蜜耆 炙術 人參 炙草(各二錢) 酒炒升麻(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連服數劑。其物收上,後常服八珍湯。dRn中华典藏网

歸耆升麻湯 治一婦產後突出一物,如合缽狀,此氣血虛陷,子宮脫出也。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 蜜耆(各二兩) 炒升麻(三錢)dRn中华典藏网

頻頻與服,服後氣響,其物收入。dRn中华典藏网

失笑散 治一產婦陰中拖出肉線,長三尺,余觸動之則痛甚。令內服。dRn中华典藏网

微炒蒲黃 五靈脂(等分研細)dRn中华典藏网

每用二錢,醋調糊,滾湯沖服數貼。外用連皮生薑三斤搗爛,入清油二斤,同煎至油干為度,將軟絹兜起,肉線屈曲陰戶邊,用姜熏蒸良久,冷則用絹包定,輕輕熨之。六日縮入大半,十餘日縮盡。後服八珍等湯。如肉線斷,則不可治。dRn中华典藏网

陰腫(俗名蚌蛤疽)dRn中华典藏网

龍膽瀉肝湯 治陰戶腫脹墜痛,或兩拗牽疼而成痃者,乃心肝火盛,濕熱不流也。dRn中华典藏网

生地(二錢) 木通 車子 澤泄 條芩 當歸(各錢半) 梔仁 甘草梢 膽草 柴胡(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或服秦艽六錢,當歸、石菖蒲各三錢,蔥白引。dRn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虛下陷,陰腫重墜不痛。dRn中华典藏网

蜜耆(錢半) 人參 炙術 炙草 當歸(各一錢) 陳皮(八分) 柴胡 升麻(各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薑棗引。dRn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湯 治陰腫血虛肝燥。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 生地 川芎 赤芍(各二錢) 膽草(錢半) 丹皮 梔仁 柴胡(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痛墜加木香,渴加花粉、澤泄。dRn中华典藏网

八味逍遙散 治肝脾血虛,濕熱流注,陰腫潰爛,晡熱重墜及憎寒壯熱。dRn中华典藏网

柴胡 當歸 炒芍 炙術 茯苓(各二錢) 炙草 丹皮 梔仁(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薄荷、煨姜引。dRn中华典藏网

熏洗法dRn中华典藏网

防風(五錢) 大戟(二錢) 熟艾(一兩)dRn中华典藏网

煎湯乘熱熏洗。洗後即用 騰熨法 。dRn中华典藏网

枳殼 陳皮(等分研末)dRn中华典藏网

炒熱用絹包裹,時時騰熨痛處。dRn中华典藏网

洗藥方 治陰腫潰癢。dRn中华典藏网

麻黃 黃連 蛇床子(各三錢) 艾葉(一兩) 烏梅(三個)dRn中华典藏网

封口煎熟,乘熱先熏後洗。dRn中华典藏网

黑白散 治陰內腫硬。dRn中华典藏网

小麥 朴硝 白礬 五倍子(等分)dRn中华典藏网

蔥白搗爛同煎汁,用軟綿蘸洗陰內,再用 白礬丸 。dRn中华典藏网

白礬(五錢) 甘草 大黃(各三錢)dRn中华典藏网

研末水和為丸,如杏核樣,木棉裹定納陰中,數丸自消。dRn中华典藏网

陰痛(一名小戶嫁痛)dRn中华典藏网

陰中作痛,痛極,往往手足不能伸舒。由鬱熱傷損肝脾,濕熱下注也。服前八味逍遙散數劑,外用前熏洗方法,後用 納陰法 。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生地各二錢,切碎,先用水浸透。另研川芎、赤芍、乳香末各二錢,方將歸、地搗如泥,和後藥末搗作餅子,納入陰中,數次自止。dRn中华典藏网

加味小柴湯 治腫而內痛,小水不利,或腹脅牽疼,往來寒熱。dRn中华典藏网

柴胡(二錢) 炒芩(錢半) 人參 丹皮 法半 梔子 甘草(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姜引。用前方熏洗。dRn中华典藏网

陰癢(古名陰蝕)dRn中华典藏网

陰器外生疙瘩,內生小蟲,體倦作癢,小便淋漓。由脾胃虛,濕熱鬱積。初服龍膽瀉肝湯,或四物湯加石菖蒲、膽草、木通、川連。外敷 桃仁雄黃膏 。dRn中华典藏网

鮮桃仁(五錢) 明雄黃(三錢)dRn中华典藏网

同研如泥,用雞肝或豬肝切作條子,蘸藥插入陰戶內,待蟲聞腥氣入肝內,極癢後取去,數次自愈。若蟲入臟腑,形神消瘦,寒熱與虛勞相似者,煎逍遙散湯吞送 蘆薈丸 。dRn中华典藏网

蘆薈 青皮 川連 胡連 白雷丸 白蕪荑 崔蝨草(各一兩) 木香(三錢)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細末,兌麝末一錢和勻,麵糊丸綠豆大,煎逍遙散每下一錢,早中晚各一服,以愈為度。外用洗藥納藥。dRn中华典藏网

溻癢湯dRn中华典藏网

苦參 狼毒 歸尾 威靈仙 蛇床子(各五錢) 崔蝨(一兩)dRn中华典藏网

煎汁去渣,乘熱熏之,待稍溫時,又下豬膽汁三枚和勻,以軟帛蘸藥洗陰內。再用 銀杏散 。dRn中华典藏网

水銀(二錢) 切碎黑鉛(二錢,拌炒成砂) 去皮杏仁 明雄黃 上輕粉(各二錢)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極細,每用八分。剝棗肉二枚,同藥搗為丸,用絲綿包裹,以線扎定,納入陰中,留線頭在外,欲小解時,將丸帶出,解完仍納入內,每日換一丸,數日自愈。dRn中华典藏网

陰瘡(古名陰䘌)dRn中华典藏网

由七情鬱火,傷損肝脾,氣血凝滯,濕熱下注,日久生蟲,蟲蝕成瘡。或膿水淋漓,時痛時癢,或若蟲行,少腹脹悶,尿赤數多,食少體倦,內熱晡熱,經候不調,赤白帶下。如生瘡腫痛者,服加味四物湯。潰爛出水內痛者,服八味逍遙散。若氣虛重墜者,服補中益氣湯,方俱見上。dRn中华典藏网

《濟陰》方 治陰瘡痛癢,如蟲行狀,膿水浸漬者。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赤茯 法半 前胡 川芎 陳皮 枳殼 桔梗 紫蘇 甘草 炮姜(各一錢) 當歸 熟地 白芍(各二錢)dRn中华典藏网

棗引。如濕熱甚,去參薑、紫蘇,加苦參、桃仁、炒連。dRn中华典藏网

洗藥方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 大黃 黃柏 雄黃 白礬 川芎 五倍子(等分)dRn中华典藏网

研細末,煎濃汁,軟綿蘸洗陰中。dRn中华典藏网

又方 濃煎甘草、黑豆汁,頻頻洗之,陰內納入 雄黃散 。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黎蘆 雄黃(各一錢) 北細辛 川椒 黃丹(各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研細末,豬油同搗作二餅,用綿包裹,作二次納入陰中,一日一易。dRn中华典藏网

《肘後》方dRn中华典藏网

炒杏仁 雄黃 白礬(各五錢)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極細,和入麝末二分 篩勻水調成膏,搽陰瘡神效。dRn中华典藏网

又方 單研硫黃末,或撒或敷,內外皆宜。dRn中华典藏网

【附】陰疳法dRn中华典藏网

陰疳初起,皮腫紅亮者,服龍膽瀉肝湯數劑。次煎土茯苓,以當茶飲。日久破流腥水,腫痛麻癢者,服八味逍遙散加土茯苓。用前洗藥,敷 銅綠散 。dRn中华典藏网

五倍子(五錢) 白礬 乳香(各一錢) 輕粉 銅綠(各三分)dRn中华典藏网

為末敷撒。若潰久浸淫成片,浸潰不幹,先用甘草豆湯洗淨,頻撒 鵝黃散 。dRn中华典藏网

熟石膏 川柏 輕粉(等分研細)dRn中华典藏网

頻撒患處。水氣盛加片末少許。dRn中华典藏网

【附】便毒法dRn中华典藏网

生少腹之下、腿根之上、摺紋縫中名魚口者,瘡口潰大,立則口合,身屈口開,象其形也,屬肝腎經。或由房勞忍精,精血中途壅結,或因暴怒忿鬱,氣血凝結而成。初如杏核,漸如鵝卵,堅硬木痛,微熱不紅,寒熱往來。初服荊防敗毒散,見乳疽門。若煩躁口渴,氣鬱不伸者,次服 山甲內消散 。dRn中华典藏网

炙山甲 歸尾 大黃 甘草節(各三錢) 木鱉子(三個) 研黑醜 炒殭蠶(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空心服。大便行數次,方食粥補住。若堅硬痛甚,當用 紅花散瘀湯 。dRn中华典藏网

大黃 黑醜(各二錢) 紅花 歸尾 皂刺 連翹 炒山甲 炒姜蠶 乳香 貝母 蘇木(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熱服取通利為度。若無痛無熱,忌用攻下。日久膿勢將成者,服內托黃耆散,見乳疽。虛甚用托裡透膿湯。既潰服八珍等湯。外敷貼靈藥萬靈膏、生肌等方,俱見乳癰門。dRn中华典藏网

凡楊梅瘡結毒便毒下部癰疽,詳見《彤園醫書(外科)》。dRn中华典藏网

陰挺(古名頹疝)dRn中华典藏网

有因臨產用力太過者,有因胞絡傷損者,有因氣虛下陷者,有因濕熱下注者,故陰中突出一物,或如雞冠,或如蛇,或如菌,當分別治之。dRn中华典藏网

龍膽瀉肝湯 治陰挺腫痛,小水赤數,濕熱下注者,方見陰腫門。dRn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 治陰挺重墜,小水清長,氣下陷者,倍升麻。dRn中华典藏网

加味逍遙散 治陰挺強硬,因產後遇怒受風而成,加芥穗、防風。dRn中华典藏网

洗陰挺方dRn中华典藏网

蛇床子(一兩) 烏梅(十個)dRn中华典藏网

煎湯,熱洗數次,再敷。dRn中华典藏网

敷陰挺方dRn中华典藏网

藜蘆(二兩)dRn中华典藏网

研極細,豬油調膏塗之,干則再洗再敷。或用五倍、白礬等分研末,干撒之,或研硫黃、海螵消末,豬油調揸。dRn中华典藏网

陰痔(一名茄子疾)dRn中华典藏网

陰中有肉突出戶外,此肉從九竅中所出,流黃水者,兼濕熱,易治。流白水者,屬虛寒,難痊。濕熱初起,服八味逍遙散。虛寒者,服補中益氣湯。日久者,常服歸脾湯。dRn中华典藏网

熏陰痔方dRn中华典藏网

烏頭(七個)dRn中华典藏网

火焙存性,入罐內用醋淹之,厚紙封口,煎數滾,乘熱揭口,對痔熏蒸數次。dRn中华典藏网

洗陰痔方dRn中华典藏网

茄樹根 椿樹根(各二兩) 芥穗 石灰(各一兩) 白礬 朴硝(各三錢)dRn中华典藏网

先煎濃汁,頻頻湯洗之。dRn中华典藏网

敷陰痔方dRn中华典藏网

鮮只殼(切薄片,四兩)dRn中华典藏网

煎濃汁,先乘熱熏洗,稍冷時用絹包渣,安陰戶上,輕輕將痔揉入,令夾腿仰臥,氣透自消。dRn中华典藏网

陰脫(一名爛葫蘆)dRn中华典藏网

有因氣血俱虛,子宮脫出者,服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倍升麻,加益母草,外搗萆麻仁貼頂心,收即取去,又切枳殼半斤,煎汁熏洗。有因思欲不遂,肝氣鬱結而成者,必先於小便似有堵塞之意,因而努力,久之隨努力而下。當今穩婆扶正葫蘆,令婦仰臥,以枕墊腰,預研北細辛末,吹鼻作嚏自收,收入以厚綿填塞陰門,將腿縛定,服升補藥。dRn中华典藏网

【附】陰脫法dRn中华典藏网

有因憂思太過,陰戶開而不閉,痛癢出水,初服八味逍遙散,次服歸脾湯加柴胡、梔仁、炒芍、丹皮,多服自效。有因產後而得者,用補中益氣湯加炒芍、五味子。若連子宮脫出,外用芥蕙、枳殼、訶子、五倍子,煎湯熏洗,余見五卷產門不閉。dRn中华典藏网

按:婦人陰脫,有因大吐瀉後元氣不接而然者,亦因傷寒大病新瘥,遽與男子交接,陰精暴泄,氣隨脫下而然者。其症口眼俱開,四肢不收,足冷過節,不省人事。急用黑豆炒枯淬入酒中,取汁灌之。內服炮附子五錢,炙朮、炮姜各三錢,桂心一錢,煎服,以迴腸氣。dRn中华典藏网

陰緊(亦名縮陰症)dRn中华典藏网

凡厥陰傷寒,乳收陰緊,有屬寒屬熱之分,症治詳載三卷傷寒門。dRn中华典藏网

有因陽氣素虛,寒邪直中陰經,勿然乳頭縮入,陰器緊束,少腹急痛,手足厥逆,口鼻氣冷,冷汗虛喘,脈微欲絕,純是裡寒陰症。內服 固真湯 。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蜜耆 炙術 乾薑 茯苓 炙草 淮藥(各二錢) 炮附子 肉桂(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加味理中湯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炙術 乾薑 炙草 附子 桂心 陳皮 茯苓dRn中华典藏网

回陽散dRn中华典藏网

硫黃 胡椒dRn中华典藏网

等分研細,酒調,每服五分,片時再服。dRn中华典藏网

搗薑蔥炒熱,用布二塊包定,輪流熱熨臍腹,炒豆淬酒頻服。dRn中华典藏网

有因邪從陽化,化為熱症,宗筋為熱所灼,致男子縮陰,女子陰緊。其症舌焦口渴,熱上衝心,口氣蒸手,二便秘結,臍腹脹痛,脈實有力。重者用六一順氣湯攻下之,見三卷陽明傷寒。輕者宜清熱和陰。外用鹽數斤炒熱,布二塊輪流包熨臍腹。須知此症有寒有熱之分也。dRn中华典藏网

陰冷(【附】陰汗)dRn中华典藏网

八味地黃丸 見二卷種子門。治風寒乘虛客於子臟,久之血凝氣滯,變生他症,艱於受孕,常服此丸。dRn中华典藏网

外用坐藥方dRn中华典藏网

遠志肉 蛇床子 吳萸 乾薑dRn中华典藏网

等分研末,水調為丸彈子大,綿裹納入陰內,日用二丸。dRn中华典藏网

酒藥方dRn中华典藏网

五加皮 蛇床子 丹參 熟地 杜仲(各三兩) 枸杞子 天冬 乾薑(各二兩) 鍾乳粉(四兩)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細,絹袋盛住,用酒十斤,浸放罐內七日後,每服一二杯,日三次。陰冷有因肝經濕鬱者,服八味逍遙散,洗蛇床湯。dRn中华典藏网

東垣補肝湯 治陰冷如水,陰汗如水,腳軟無力。dRn中华典藏网

人參 蜜耆 炙草 陳皮 製蒼朮 炒川柏 炒神麯 當歸 升麻 葛根 澤泄 茯苓 豬苓 羌活 防風 連翹 柴胡 知母(等分)dRn中华典藏网

薑棗引。外用艾葉、蛇床子、吳萸,煎汁熏洗。dRn中华典藏网

陰吹dRn中华典藏网

陰中氣出有聲,如穀道放屁之狀,《金匱》謂由穀氣實胃氣下泄也。用 膏發煎 。dRn中华典藏网

豬油(四兩) 亂髮(五錢)dRn中华典藏网

漫火熬化成膏,白湯沖服一匙,每日三服,導病從小便而出,其法甚奧。若氣血大虛,中氣下陷,當用十全大補湯加炒研益智、酒炒升麻。dRn中华典藏网

陰臭陰燥dRn中华典藏网

多因肝經燥熱濕鬱而成,重者服龍膽瀉肝湯,輕者服八味逍遙散,外煎蛇床子、生蒼朮、川黃柏等分取汁,和豬膽汁調勻熏洗,以愈為度。dRn中华典藏网

又方 蛇床、苦參每日煎湯熏洗。dRn中华典藏网

若因產後遇怒受風,陰挺堅硬而兼臊臭者,初服八味逍遙散,並照陰挺熏洗法。日久不愈,朝服補中益氣湯升之,晚服瀉肝湯清之。dRn中华典藏网

交接出血dRn中华典藏网

歸脾湯 加伏龍肝、白蓮肉,治傷損心脾,每逢交接輒出血者。或服桂心釜墨散,桂心、鍋煙等分研細,酒調每下一錢,日三次。dRn中华典藏网

又方 桂心、伏龍肝等為細末 酒下二錢。外用油發、青皮等分燒灰,塗入陰內,或搓熟艾一丸,綿裹納入。dRn中华典藏网

凡療女童交接,陽道違理,血出不止者,燒油發青布灰,頻納陰中,或割刺雞冠熱血,軟綿蘸透納陰中,或塗銅煙,或撒五倍子末。dRn中华典藏网

治傷丈夫dRn中华典藏网

《集驗》方 治淫欲過度,肝氣不足,致四肢沉重,噓吸頭痛。dRn中华典藏网

生地(四錢) 炒芍 豆豉(各二錢) 甘草(錢半) 蔥白(三寸) 姜(三片)dRn中华典藏网

服後須禁房事。dRn中华典藏网

桑皮散 治傷丈夫,煩悶頭痛,頻欲嘔逆者。dRn中华典藏网

蜜炙桑皮(五錢) 炮姜(三錢) 桂心(二錢) 大棗(五個)dRn中华典藏网

立齋曰:傷丈夫症,頭痛沉困,當用補中益氣湯與地黃湯早晚間服,以滋化源。若交接出血作痛,此因肝火動脾不能攝血也,用補中益氣湯與歸脾湯間服,以調補肝脾。dRn中华典藏网

瘰癧門dRn中华典藏网

總括dRn中华典藏网

經曰:小者為瘰,大者為癧,當分經絡治之。又曰:連綿如貫珠者,即為瘰癧。凡生在項後及兩邊髮際下者,屬太陽經,名為濕癧。若形小多癢者,統名風毒。生於項前,連接數枚者,屬陽明經,名為痰瘰。生項之左右兩側,形軟遇怒即腫者,屬少陽經,名為氣癧。生項前頸側,大小數枚疊疊成攢者,屬少陽陽明二經,名重臺瘰癧。若形長如蛤蜊,色赤而堅,痛如火烙,腫勢猛烈,隨處可生,皆屬熱毒,名馬刀瘰癧。又有繞頸而生者,名盤蛇癧。大小不一者,名子母癧。形如黃豆結簍者,名鎖項癧。生左耳根者,名蜂窩癧。生右耳根者,名蕙袋癧。生頷下,色紅腫痛者,名燕窩癧。延及胸乳,名瓜藤癧。生於遍身,漫腫而軟,囊內含硬核者,名流注癧。獨生一顆在囪門者,名單窠癧。一包數十枚者,名蓮子癧。堅硬如磚者,名門閂癧。堅硬筋縮者,名筋癧。形如荔枝者,名石癧。形如伏鼠者,名鼠癧。dRn中华典藏网

已上瘰癧形名各異,其受病不外風濕痰熱,氣毒結聚,而兼恚怒忿鬱幽滯謀慮不遂而成,故婦女患者居多。dRn中华典藏网

大法推之移動者為無根,屬陽。外可用針炙,敷貼蝕腐等藥治之易愈。若推之不移動為有根,屬陰。忌用針砭及追蝕等藥,恐潰後難收斂。dRn中华典藏网

瘰癧症治dRn中华典藏网

防風羌活湯 治太陽經風濕瘰癧初起,宣腫微熱,或癢或墜,皮色如常,身先畏寒而後發熱,服數劑以解散之。dRn中华典藏网

防風 羌活 川芎 炒芩 薄荷葉 炒研牛子 酒洗昆布 海藻(各一錢) 炒殭蠶 夏枯草 連翹(各二錢) 升麻 甘草(各八分)dRn中华典藏网

濕盛加蒼朮,外治法詳後匯方。dRn中华典藏网

附子敗毒散 治濕毒瘰癧,服前方解表後,只惡寒不發熱者,服此數劑。dRn中华典藏网

炮附子 羌活 防風 前胡 陳皮 銀花(各一錢) 蔓京子 連翹 生薑 茯苓(各錢半) 炒殭蠶(三錢) 甘草(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生薑引。食後日二服。dRn中华典藏网

海菜丸 治風痰瘰癧繞項而生,不發寒熱者。常服此丸,以消盡為度。dRn中华典藏网

海藻(八兩,蕎麥拌炒焦去麥) 殭蠶(八兩,炒去絲共研極細)dRn中华典藏网

煮白梅肉糊為小丸,臨臥米湯送下三錢。忌食魚腥、厚味、發物。dRn中华典藏网

升陽調經湯 治陽明經熱毒瘰癧,生於項前或至頰車,堅硬,大小不等,深遠吮曲,內結成塊,及一切馬刀重臺等症。dRn中华典藏网

升麻 知母 酒炒莪朮(各二錢) 膽草 川連 川柏 條芩 三稜(俱酒炒) 葛根 連翹 桔梗 甘草(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煎濃湯,仰臥頻頻嚥下。重者當用 噙送丸藥法 ,將前方加分兩,研末蜜為小丸,每用百丸,先煎前湯,服時平枕仰臥,噙藥一口送丸十粒,作十次嚥下,每百丸,仍靜臥片時。dRn中华典藏网

柴胡連翹湯 治熱毒瘰癧,色紅微熱,結核堅硬,腫痛難消。凡暑熱濕毒中入三陽,兼膏梁厚味積熱,釀成馬刀等症,及氣血凝滯經閉不調者。dRn中华典藏网

柴胡 連翹 知母 炒芩 生地(各錢半) 歸尾 川柏 炙草 瞿麥 炒研牛子(各一錢) 桂心(三分)dRn中华典藏网

煎湯,食後日三服。dRn中华典藏网

雞鳴散 治熱毒瘰癧,結核疼痛,煩渴便秘,但發熱不惡寒者。dRn中华典藏网

黑醜(一兩) 大黃 樸消(各二錢) 水粉(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極細,每用三錢,於雞鳴時以白湯調服,取二便通利為度。dRn中华典藏网

犀角丸 治熱毒瘰癧,心火上衝,兩目赤澀者。dRn中华典藏网

犀角(如無以炒連代之) 黑醜(半生半炒) 炒青皮 陳皮(各六錢) 連翹 薄荷葉(各一兩)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極細,皂角去皮弦及子煮熟,布絞濃汁,糊藥末為小丸,白湯每下三十丸。dRn中华典藏网

連翹散堅湯 治少陽經氣毒瘰癧,生項側或耳下,或至缺盆,或至肩,堅硬如石,推之動移,或生兩腋,或未破,或潰濃,皆用此方,或作丸噙送。dRn中华典藏网

連翹 當歸 酒炒莪朮 三稜 土瓜根 炙草 膽草 柴胡 炒芩(各一錢) 酒炒川連 製蒼朮 赤芍(各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重者用前噙送丸藥法作丸嚥下。dRn中华典藏网

散腫潰堅湯 治氣毒瘰癧並馬刀、石癧、重臺、流注、瓜藤、筋癧,推之不移,此為有根。或從耳下串至缺盆,或至肩下,或至肱下,皆屬手足少陽經。若偏生下頦連接頰車,堅硬不潰者,此屬足陽明經所發。或初起,或已潰,或流膿,皆用此方治之。dRn中华典藏网

柴胡 花粉 海藻 昆布 桔梗 升麻(各錢半) 膽草 知母 黃柏 條芩(各錢半,俱用酒炒) 炙草 當歸 連翹 煨三稜 莪朮(各一錢) 炒芍 炒連 葛根(各八分)dRn中华典藏网

煎濃湯,仰臥頻頻嚥下。重者用前噙送丸藥法,此方加分量研末蜜為小丸,煎此湯照依前法吞送。dRn中华典藏网

夏枯草膏 治婦女憂思氣鬱,經候不調,肝旺血燥,致生瘰癧,堅硬疼痛,或寒熱食少,若用峻劑恐傷脾氣,常服此膏緩緩消之。dRn中华典藏网

研碎夏枯草(一斤) 酒炒香附(二兩) 當歸 炒芍 元參 貝母 烏藥 炒殭蠶(各五錢) 紅花 桔梗 陳皮 川芎 甘草 昆布(各二錢)dRn中华典藏网

共切細片,入砂鍋內水熬濃汁,布濾去渣,漫火熬滾,入紅糖八兩,盡熬成膏。每用二三匙白湯沖服,日三服,以愈為度,亦可塗貼瘰癧。dRn中华典藏网

加味逍遙散 治婦女氣鬱瘰癧,月水不調,口苦脅痛,寒熱往來等症。dRn中华典藏网

柴胡 茯苓 酒洗當歸 酒炒白芍 土炒白朮(各二錢) 炙草 丹皮(各一錢) 炒梔仁 薄荷葉(各五分) 夏枯草 炒香附 桔梗(各錢半)dRn中华典藏网

煨姜引。dRn中华典藏网

舒肝潰堅湯 治婦女筋瘰,因肝傷恚忿,血虛不能榮筋,結核堅硬,筋縮,推之不移。dRn中华典藏网

夏枯草 炒殭蠶 炒香附 煅石決明(各二錢) 當歸 炒芍 陳皮 柴胡 川芎 炒山甲(各一錢) 紅花 薑黃 甘草(各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便燥加乳香一錢,便溏加煅牡蠣一錢,薄荷引,先服五六劑。次服:dRn中华典藏网

香貝養榮湯 治前症,次服此。dRn中华典藏网

炒香附 川貝母 炙術 茯苓 熟地 當歸 炒菊 川芎(各錢半) 陳皮 炙草 桔梗 人參(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薑棗引。加柴胡青皮。dRn中华典藏网

益氣養菜湯 見前乳癰。凡瘰癧潰後,皆用此調補。dRn中华典藏网

有誤食汗液、蟲蟻、鼠殘、陳水、宿茶一切不潔之物,致患瘰癧,初小後大,累累如貫珠,連接數枚,初不覺痛,亦無寒熱,久則知痛,或寒熱往來者,此為誤食毒物而成也。dRn中华典藏网

楊氏家藏方 治毒癧初起,其功甚速。dRn中华典藏网

淨芥穗 炒殭蠶 黑牽牛(各二錢) 斑蝥(廿八個,糯米拌炒三次,同前藥研細)dRn中华典藏网

臨臥時先用米湯調滑石末一錢服下,半夜時再用一服,至五更初,方用酒調藥末一錢,體強者用二錢服之,靜臥良久。如小便並無惡物行下,次日早如法再進一服。仍不行者,第三日五更初,先吃糯米粥,後服此藥,再煎燈心湯調琥珀末一錢催之,以小便中利下惡物為愈。如尿孔痛甚,即用青黛一錢,煎甘草湯調服,立止。dRn中华典藏网

法制靈雞蛋 治誤食毒物,腋下生馬刀瘰癧,其功稍緩。dRn中华典藏网

斑蝥七個去頭足與翅,將雞蛋一個,頂上敲開小孔,入斑蝥在內,用紙封口,安飯上蒸熟,剝殼切開,去藥留蛋,如五更初,和米飯蒸熱,空心嚼服,俟小便利下如米泔或如脂膜方為見效。若大小便不通利者,隨服 琥珀散 。dRn中华典藏网

琥珀 黃芩 茯苓 烏藥 車子 瞿麥 茵陳 石韋 紫草 連翹 白茅根(各二錢)dRn中华典藏网

研極細末。每用燈心湯調三錢,連服數貼,催取通利。後服 妙靈散 。dRn中华典藏网

焙乾海藻(二兩) 生何首烏(切碎曬乾) 海螵蛸 川牛膝 桑寄生(各一兩) 焙乾海帶 昆布 青葙子 炙甘草節(各五錢) 木香(三錢)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極細,食後酒調下二錢,每日間服。dRn中华典藏网

內消連翹丸dRn中华典藏网

連翹(三兩) 白芨 射干 沙參 漏蘆 夏枯草 土瓜根 澤蘭葉(各兩半 共研極細) 搗核桃肉(二兩)dRn中华典藏网

先拌勻藥內,次用酒為糊丸如梧子大,每用酒水送下三錢,日與前藥間服,以愈為度。dRn中华典藏网

凡室女寡婦憂思氣鬱,結核堅腫,筋縮、馬刀、痰濕、風熱,初發寒熱,經水不調,脈見弦數者,均用八味逍遙散加香附、貝母,殭蠶、牛子、芥穗常煎服。若將潰、已潰時,須服益氣養榮湯,方見乳癰門,其敷貼腫潰方見後。dRn中华典藏网

敷貼要方dRn中华典藏网

龍泉散 治一切瘰癧,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dRn中华典藏网

水粉 磨刀石上粉 焙乾昆布 煨三稜 莪朮(等分研細)dRn中华典藏网

熱水調膏敷患處,干則用熱水潤之。dRn中华典藏网

神功散 治風痰濕毒,結核堅硬,皮色如常,日久不消。dRn中华典藏网

川烏頭 嫩黃柏(等分)dRn中华典藏网

曬研極細,米醋調膏,頻頻敷貼。dRn中华典藏网

又方 醋磨鹿角濃汁,頻塗亦效。dRn中华典藏网

內消餅 治瘰癧不辨肉色,不問大小及日月深淺,凡遇赤痛腫硬,並用此方。dRn中华典藏网

鮮山藥 萆麻仁dRn中华典藏网

等分搗成膏,作餅貼之,以消為度。dRn中华典藏网

千捶膏 治瘰癧初起,貼之即消,日久潰者,連根拔出,並治疔腫癰瘡。dRn中华典藏网

木鱉肉(五枚) 銅綠(一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 萆麻仁(七錢) 巴豆肉(五粒) 去皮杏仁(三錢) 明淨松香(四兩)dRn中华典藏网

同入石臼內,搗數千下,待成膏時取出浸水中,每隨大小捻成薄片貼之,上蓋綿紙,干則再易。dRn中华典藏网

琥珀膏 通貼瘰癧諸毒,未成者立消,已成者自潰,潰久者即斂口生肌。dRn中华典藏网

琥珀(五分) 水粉(一兩) 輕粉(四錢) 銀硃(七錢)dRn中华典藏网

四味先研細篩末,用麻油十二兩,鍋內煎滾。先下頭髮一兩,花椒廿粒,漫火炸焦,布濾去渣。再煎滾,又下黃蠟四兩,化盡方傾磁盆內。將前藥末徐徐篩入,以柳枝盡攪,候冷成膏,綿紙攤貼,潰者留口,或外撒生肌藥,見乳癰門。dRn中华典藏网

綠雲膏 治瘰癧結核堅硬,宣腫疼痛,一切熱毒,將潰已潰,屬陽分者皆用之。dRn中华典藏网

川連 大黃 黃芩 元參 川柏 木鱉肉(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碎,用麻油三兩煎炸去渣,另加淨松香四兩,再熬成膏,傾入水中,柳枝撥扯令金黃色,入鍋內再煎滾取起,方投銅綠細末二錢,豬膽汁三枚,柳枝攪勻,候冷成膏,用時滾湯坐化,隨其大小,綿紙攤貼。dRn中华典藏网

五云膏 專貼鼠癧、馬刀、重臺已潰者。dRn中华典藏网

研碎銀黝子四兩,將麻油二十兩入鍋內同熬,以桃柳桑槐梅枝盡攪,候起珍珠花時,布濾去渣,又入鍋內,文火漫熬,篩入黃丹八兩,五枝盡攪至滴水成珠為度。用時忌以火炙,煎滾湯化開,紅緞攤貼。dRn中华典藏网

陀僧膏 貼流注瘰癧,一切損傷。dRn中华典藏网

另研陀僧十兩,又研赤石脂、百草霜各一兩,去油乳香、沒藥、血竭、兒茶各三錢,銀黝五錢,共篩細末。先切碎苦參二兩,大黃四兩,當歸、赤芍各一兩,桐油一斤,麻油半斤,將藥片浸透,熬至焦枯,布濾去渣,又煎滾,初下陀僧末,柳枝攪令滴水成珠住火,次篩入赤石等末,攪令極勻方傾水中,眾於撥扯千餘下,用磁器收貯,以水浸之,聽其開貼。dRn中华典藏网

凡瘰癧潰後,堅硬未消者,服香貝養榮湯。血虛肝熱,潰出血膿者,服八味逍遙散。氣血兩虛,服八珍湯。食少便溏,服香砂六君子湯。虛而不寐,服歸皮湯。瘡口斂遲,服益氣養榮湯、人參養榮湯加白斂。諸方見前乳癰門。其餘上石疽結喉癰等症,俱詳載《彤園醫書(外科)》。dRn中华典藏网

頭部摘要dRn中华典藏网

頭油風dRn中华典藏网

生髮內及眉間,毛髮乾焦,成片脫落,皮紅光亮,癢如蟲行,俗名鬼剃頭。由毛孔開張,當風梳洗,邪風乘虛襲入,風盛燥血不能榮養也。內服 養真丹 。dRn中华典藏网

羌活 天麻 川芎 木瓜 當歸 炒芍 酒炒菟絲(各二兩,曬研極細) 蜜煮熟地(二兩)dRn中华典藏网

搗膏糊末為小丸,酒下五錢,日三服,以治其本。外洗 艾湯 。dRn中华典藏网

海艾 菊花 芥尾 防風 蔓荊 藁本 薄荷 藿香 甘松 甘草(各三錢)dRn中华典藏网

水煎封口,熱揭開熏蒸,次用布蘸洗,疊布沃之,以治其標。若耽延日久,宜用針砭其光亮之處,放出紫血,毛髮自生。dRn中华典藏网

白屑風dRn中华典藏网

初生髮內,延及面目,耳項燥癢,日久飛起白屑,脫去又生。由肌熱當風,風浸毛孔,郁久燥血,肌膚失養,化成燥症。dRn中华典藏网

祛風換肌丸dRn中华典藏网

胡麻仁 石菖蒲 製蒼朮 制首烏 威靈仙 炒牛膝 苦參 花粉(各二兩) 歸身 川芎 甘草(各一兩)dRn中华典藏网

共曬研末,酒糊小丸,白湯送下二錢,每日三服。忌魚腥、發物、煎炒。dRn中华典藏网

潤肌膏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五錢) 紫草(二錢) 麻油(四兩) 豬油(二兩)dRn中华典藏网

浸藥三日,文火熬藥焦枯,布濾去渣,入鍋再煎,下黃蠟五錢,柳枝盡攪成膏,日擦數次。dRn中华典藏网

面遊風dRn中华典藏网

初發面目浮腫,癢若蟲行,肌膚乾燥,時起白屑,次後極癢。濕熱甚者,抓破津黃水。風燥甚者,抓破津血,痛楚難堪。由平日血燥,或過食辛辣厚味,致胃經濕熱鬱結,外感風寒而發。初起癢甚者,服 消風散 。dRn中华典藏网

芥穗 防風 當歸 生地 蒼朮 苦參 蟲蛻 知母 甘草 桔梗 胡麻仁 熟石膏 炒研牛子(等分)dRn中华典藏网

日三服。初起痛甚,當服 黃連消毒飲 。dRn中华典藏网

炒連 連翹 歸尾 條芩 川柏 桔梗 防風 防己 獨活 藁本 知母(各一錢) 人參 蘇木 澤瀉 陳皮 羌活(各六分) 生地 生黃耆(各二錢)dRn中华典藏网

頻服。dRn中华典藏网

外抹 摩風膏 。dRn中华典藏网

麻黃(五錢) 羌活(一兩) 白芨 枟香(各一錢) 歸身 防風 升麻(各二錢)dRn中华典藏网

切碎,麻油六兩,浸藥五日,鍋內煎枯去渣,加黃蠟五錢,攪令化盡,布濾去渣,攪冷成膏,時時捺抹。dRn中华典藏网

雀斑dRn中华典藏网

生於面上,其色淡黃,碎點無數,由火鬱於孫絡之血分,風邪外搏而成,服 犀角升麻丸 。dRn中华典藏网

犀角(如無以川連二兩代之) 升麻 羌活 防風 生地(各一兩) 白附 白芷 川芎 條芩 紅花 甘草(各五錢)dRn中华典藏网

曬乾研細,煮麥糊為小丸,空心茶水送下二錢,每日三服,並治酒刺䵟黯等症。外搽 正容散 。dRn中华典藏网

牙皂去皮及子 紫背浮萍 櫻桃嫩枝 生梅子肉(各一兩)dRn中华典藏网

先曬乾,後焙乾,兌鷹屎白三錢,共研極細,每用少許放手掌,水搓成膏,搽於面上,良久以溫水洗去,日搽三次,至七八日其斑盡落。亦有水虛火滯生斑者,當服六味地黃丸。dRn中华典藏网

黧黑 皯𪒟dRn中华典藏网

初起色如塵垢,日久黑似煙,大小不一,或如蓮子、芡實,或如粟粒、赤豆,或長斜、圓塊,與皮膚相平。由憂思抑鬱、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外搽 玉容散 。dRn中华典藏网

白醜 白斂 細辛 甘松 白芨 白芷 蓮鬚 殭蠶 白朮 白附 水粉 茯苓 白鴿糞 白丁香 白扁豆(各一兩) 羌活 獨活 防風 鷹屎白 芥尾(各五錢)dRn中华典藏网

曬研極細,水調成膏,手掌蘸搽,良久洗去,日用二次。內服八味逍遙等湯。須息心養性,戒憂勞,禁發物與厚味。dRn中华典藏网

黑痣dRn中华典藏网

生於面部形如黴點,小者如粟,大者如豆,比肉高起一線,有自幼生者,有中年生者。由孫絡之血滯於衛分,陽氣束結而成。古用線針挑破,上點 水晶膏 。dRn中华典藏网

化開角子灰五錢,用蹇(𦸁)水浸灰,水高半指為度,再取糯米五十粒,撒放灰上,如蹇滲干,陸續添之,泡一日一夜,冬天泡兩日。取出,搗爛成膏,草心挑少許,正點痣上,切勿侵犯好肉,數日結痂自落。隨貼dRn中华典藏网

貝藥膏dRn中华典藏网

麻油一斤,浸亂髮一兩,文火炸化去渣。住火,又下白蠟二兩,攪攔成膏,候將冷時,用綿紙剪塊數條,每條入膏內蘸透,貼於磁瓶幫子上,用時只揭單張,隨大小剪貼,日換數次。貼潰爛瘡瘍神效。dRn中华典藏网

粉刺dRn中华典藏网

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粉汁,日久成白屑,或成黍粒,皆由肺經血熱而成。dRn中华典藏网

枇杷清肺飲dRn中华典藏网

蜜炙枇杷葉(三錢) 桑皮 沙參(各二錢) 川連 川柏(各一錢) 甘草(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食後常服。外搽 顛倒散 。dRn中华典藏网

大黃 硫黃(各五錢)dRn中华典藏网

研細水調,頻頻敷搽。dRn中华典藏网

酒皶鼻dRn中华典藏网

生於鼻準及兩翅,由胃火熏肺,兼風寒外束,血瘀凝結,故先紅後紫,久變為黑,最為纏綿。宜宣肺郁,化滯血,次涼血,使榮衛流通。重者初服 麻黃宣肺酒 。dRn中华典藏网

麻黃枝 麻黃根(各二兩)dRn中华典藏网

酒五斤浸藥,坐滾湯鍋中,煮三炷香久,露一夜,早晚各吃三杯,至三五日流濃成瘡,半月內則膿盡,盡則色紅,紅退先黃後白而愈。輕者只服 涼血四物湯 。dRn中华典藏网

當歸 生地 赤芍 川芎 赤茯 炒芩 陳皮 甘草 紅花(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臨服,酒調五靈脂末一錢兌服。氣虛加生耆,外治均用顛倒散。dRn中华典藏网

鈕釦風dRn中华典藏网

生頸下天突穴之間,因汗後貪涼,風邪外襲。初起粟米,搔癢無度,抓破津水。誤用水洗,浸淫成片。重者服消風散,見面遊風,輕者只用 樟硫散 。dRn中华典藏网

樟腦 川椒 明礬(各二錢) 硫黃(一兩)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極細,挖空大蘿蔔一個,將藥填滿,用皮蓋定,濕紙包裹,入燃灰中煨熟,取藥再研,豬油調搽。dRn中华典藏网

足部摘要dRn中华典藏网

臁瘡dRn中华典藏网

婦女憂思鬱怒,傷損肝脾,或飲食不調,損其胃氣,則濕熱下注,更被寒濕客入,致兩臁生瘡。外臁屬三陽,病淺易治,內臁屬三陰,病深難痊。dRn中华典藏网

大法,初起紅腫兼發寒熱者,服荊防敗毒散。潰後膿水淋漓,服益氣養榮湯、補中益氣湯。若更兼晡熱,是為陰虛,服六味地黃湯。如食少體倦,晡熱憎寒,則為真陽不足,當服八味地黃丸。方俱見前。其餘內外治法,詳四集外科書。凡臁瘡腫潰,俱貼千槌膏,見瘰癧。dRn中华典藏网

足跟疼痛dRn中华典藏网

足跟乃督脈發源之地,腎脈乃從此經過,若三陰虛熱則令腫痛,宜大劑六味地黃湯煎服,以後補其真水。若痛久不愈,腫潰流膿,宜八珍湯大補其氣血。潰處洗蔥白湯、貼太乙膏,日久用生肌藥,見乳癰門。dRn中华典藏网

足跟疽dRn中华典藏网

生足攣跟,初起紅紫腫痛,潰破膿水淋漓,形如兔咬,或如赤豆,由臟腑積熱兼外傷濕冷,或遠行傷筋,宜速調愈。蓋足跟屬太陽膀胱,名申脈穴,為陽蹺脈發源之所,又系督脈所過之路,潰久不斂,則陽蹺脈氣不能沖發腎氣,由此漏或久虛而成敗症矣。初起用隔蒜片炙法及姜鬥炙法,見乳癰外治。初腫服 仙方活命飲 。dRn中华典藏网

炒山甲 皂刺 乳香 沒藥(各五分) 甘草節 赤芍 花粉 防風 貝母 白芷(各一錢) 歸尾 銀花 陳皮(各錢半)dRn中华典藏网

加牛膝、桂心(各一錢),酒煎服。若已潰流膿,服人參養榮湯,潰久不斂,早服補中益氣湯,晚服八味地黃湯,外用鹽湯洗淨,研白朮末撒之,上貼太乙膏,見乳癰門。dRn中华典藏网

上慄dRn中华典藏网

生足跟之旁,初腫如慄,色亮而黃,腫若琉璃。由遠行涉險,勞傷筋脈。初服 五香散 。dRn中华典藏网

乳香 丁香 青香 沉香 霍香(等分)dRn中华典藏网

煎服。dRn中华典藏网

腫若不消,再服仙方活命飲,見上。若先腫壅滯已成膿者,用針刺破,煎蔥湯洗淨,外搽陀僧膏,見上瘰癧門。dRn中华典藏网

冷疔dRn中华典藏网

生足跟底上,其形如棗,起紫白疱,疼痛徹骨,漸生黑氣,腐爛孔深,時流血水,久則氣穢,潰難收口,乃由膀胱濕熱凝注也。初起外用 神燈照法 。dRn中华典藏网

硃砂 雄黃 血竭 沒藥(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先研極細,另研麝末二分和勻,每用三分,綿紙裹藥,搓作捻子,長七寸,麻油浸透,用火點燃,離瘡半寸,自外而內團園照之,須火頭向上令藥氣入內,毒氣隨火解散。初用二三根,後加至四五根。照過數次,疔腫自然漸消,方外敷 鐵粉散 。dRn中华典藏网

針砂(三錢) 松香 黃丹 輕粉(各一錢) 麝(一分)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極細,先用蔥湯洗淨,以麻油調搽,上蓋油紙,布包裹定,一日一換。內服內補十宣散,見𤷍歷乳癰。潰後內外治法同足跟癰。dRn中华典藏网

湧泉疽dRn中华典藏网

生足心湧泉穴,屬足少陰,由腎經虛損兼濕熱下注。若半月內潰膿名為癰,病淺易治。初起服仙方活命飲,外用神燈照法。如勢欲成功,膿生遲者,服十全大補湯。潰後服益氣養榮湯,與八味地黃丸間服。若黑陷不疼,廿餘日不潰膿者為疽,屬陰,難治,內外方法另詳《彤園醫書(外科)》。dRn中华典藏网

踝疽dRn中华典藏网

外踝疽生外踝近腕處,屬三陽經脈絡。內踝疽生內踝近腕處,屬三陰經脈絡。皆由濕寒下注,血瘀氣滯而生,致堅硬腫痛,難於行立。初服 瘡科流氣飲 。dRn中华典藏网

沙參 炒樸 防風 桔梗 蘇葉 桂心 陳皮 烏藥 當歸 赤芍 白芷 檳榔 川芎 枳殼 生耆 木香 甘草 生薑dRn中华典藏网

加牛膝、木瓜、防己,服數劑。外用隔蒜片炙法,方見乳癰後。用此二法腫仍不消者,當分陰陽施治。dRn中华典藏网

內托羌活湯 治外踝疽,發自三陽,用前二法不效,次服此湯。dRn中华典藏网

羌活 川柏 生耆(各二錢) 歸尾 陳皮 連翹 藁本 防風 炙草 製蒼朮 桂心(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內托黃耆湯 治內踝疽,發自三陰,用前二法不效,次服此湯。dRn中华典藏网

鹽水炒黃耆 當歸 柴胡 木瓜 連翹 生地(各二錢) 羌活 桂心 川柏(各一錢)dRn中华典藏网

空心服。dRn中华典藏网

內外踝疽不時跳痛,勢欲成功者,用十全大補湯托之,潰後治同跟疽。dRn中华典藏网

又有穿踝疽,先從內踝發起,次通外踝,內外俱腫,亦分陰陽。此由脾經寒濕下注,氣血凝滯而成。初服荊防敗毒散,次服仙方活命飲。若已潰破,內外治法俱同足跟疽。dRn中华典藏网

風疽dRn中华典藏网

生脛骨曲凹之處,癢甚抓破流津黃汁,極其黏濃,甚則身體煩熱,肌肉透紅更加疼痛,由風邪侵入血脈相搏而成。初起多服 防風湯 。dRn中华典藏网

防風 羌活 白芷 柴胡 木通 甘草 當歸 桔梗(各一錢) 炮附子 蜜炒麻黃(各五分)dRn中华典藏网

姜引。日二服。dRn中华典藏网

青竹大豆油dRn中华典藏网

杯大青竹筒三尺,去芯後裝大黑豆一升,兩頭用薄磚平平擱定,各安一碗,中間用干馬糞谷穅燒燃,炙出竹瀝豆油滴下碗內,取起調勻,先將熱米泔洗淨雞羽,蘸油時時塗搽。dRn中华典藏网

甲疽dRn中华典藏网

生十指甲旁,因剔甲或甲長侵傷好肉或穿窄鞋強行所致。初起色紅焮腫、努肉高突,及至破爛流津黃水,疼痛難堪。先用鹽湯溫洗,外敷。dRn中华典藏网

華佗散dRn中华典藏网

硇砂 乳香(各一錢) 黃丹 輕粉(各五分) 橄欖(二枚,燒灰存性)dRn中华典藏网

共研細末,麻油調敷。潰久貼陀僧膏,方見瘰癧門。dRn中华典藏网

肉刺dRn中华典藏网

俗名雞眼疔,生腳指上,形如雞眼,根陷肉裡,頂起硬凸,疼甚難行。或因纏腳拘急,或穿鞋努傷。初起腫硬刺痛,宜貼太乙膏,見乳癰門,或搗玉簪花根作餅敷貼,上蓋油紙,用布包之。若日久頑硬不消,宜用利刀輕輕削薄,上貼太乙膏。dRn中华典藏网

臭田螺dRn中华典藏网

生腳丫內,初起白疱,大如粟粒,癢甚搓至皮爛流腥臭水,待覺痛時真癢方住。次日仍癢,極其纏綿。由胃經濕熱下注而生。先用甘草、苡仁煎濃汁浸洗數次,嚼陳茶葉塗之。腳丫乾燥者,常塗 黃連膏 。dRn中华典藏网

黃連 薑黃 黃柏(各三錢) 歸尾(五錢) 生地(一兩)dRn中华典藏网

麻油十二兩,浸藥三日,慢火炸焦去渣,又下黃蠟四兩,化盡住火,布濾入磁盆,柳枝攪冷成膏,頻塗患處,油紙隔之。dRn中华典藏网

又方 燒鵝掌皮存性,豬油調塗亦效。dRn中华典藏网

凡上中下三部癰疽疔毒,證候繁多,男婦同其治法,詳見《彤園醫書(外科)》。茲摘取乳陰頭足婦女所常有之症,附錄於此,以備參考。dRn中华典藏网

嘉慶二年新鐫婦人科dRn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