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伤辨惑论

作者:李杲
内外伤辨惑论

三卷。金李杲撰。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保定)人。幼好医药,从学于名医张元素,尽得其传,对《内经》、《难经》等医籍深有研究,脏腑辨证经验丰富,对脾胃内伤机理有所发挥,人称“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虽为张元素之徒,其名却出于元素之上。对中医理论贡献极大,故后世有“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撰有《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等书。此书成于金正大八年 (1231),刊于宋淳佑七年(1247)。共二万七千余字。此书发明内伤之证有类外感,对内伤和外感两大病类,从病因、症状、脉象、治方等方面作了详细辨别。上卷为辨别阴证和阳证、辨别脉象、辨别寒热、辨别外感八风之邪、辨别手心手背、口鼻、筋骨四肢、头痛、辨别气少气盛以及劳役与中热等证的分析与鉴别共十三篇,中卷论饮食劳伤、四时用药加减、暑伤、胃气论等;下卷为用药宜忌,附内伤用方等。李氏医论大旨以脾胃为主,故特制补中益气汤,专治饮食劳倦、感冒等。李氏取法土生金、升清降浊,得阴阳生化之旨。认为“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营卫不守,诸病由之而生。”以脾胃气虚立论,除着眼于内伤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病症的辨证论治,同时李氏亦注意内外伤的辨证。此书

猜你喜欢的书

智者

智者

古希腊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的后期著作。该书以对话形式讨论了3个问题:一是采用二分法下定义。他认为技术包括生产技术与掌握技术,其中生产技术又分为人与为神两种。其中为人的生产技术又分造实物的与造物象的等等。智者则分为教授富人子弟、贩卖心灵所仿造货物者;以无知伪装成知识渊博以骗取青年者。二是肯定无形物:“灵魂”、“正义”、“智慧”、“能力”及“理念”等的存在。三是论述了“通种论”。柏拉图认为“存在”、“非存在”、“动”、“静”、“同”、“异”是6个最普遍的范畴(种),它们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动和静都存在着,存在分有动和静,动和静统一于存在;但动静是相反的,动不是静,静不是动,即二者各有差异;异不是同,同不是异,但各与自身相同而和其它范畴相异,其它范畴又和自身相同,所以,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存在、动和静都和自身相同,和其它范畴相异;于是,它们彼此既相同、又相异。但是,动非静,同非异,而静、异是存在的,非静、非异亦即非存在,人们说某物是非存在时,也就肯定了它的存在。因此,存在与非存在彼此分有。相对于动而言,静是非存在;相对于静,动是非存在等等。它们彼此结合,相互排斥,对立统一。该书是研究柏拉图辩证法的重要著作。

敲爻歌直解

敲爻歌直解

刘一明撰,解读吕洞宾《敲爻歌》

异邦与故国

异邦与故国

日记集。蒋光慈著。1930年1月现代书局出版。这是作者旅居东京的日记,起于1929年8月25日,止于当年11月9日。前有极短的《序》。日记中间有失记的地方; 也许是作者公开出版时抽掉了,因为《序》中说“这是我在东京养病时一部分的日记”。这册日记的一部分,曾发表于《拓荒者》创刊号上,题为《东京之旅》。《异邦与故国》是部极好的抒情散文。1929年8月,作者迫于国内的险恶政治形势和个人处境,又加以肺病缠身,所以东渡日本去治病和创作,而日记中流露出的却是爱国的挚情,却是对政治和文艺动向的关心。日记的主调是对故国之思,书名为《异邦与故国》,也表明了这一点。日记的收束是:“呵,我应当归去,我应当归去,重新投入那悲哀的祖国的怀抱里!”这爱国的挚情,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异邦与故国》又是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日记册。日记真实地记录了当年蒋光慈的革命工作和创作活动。首先,他组织了太阳社东京支社。大家开座谈会,交流有关国内及日本文坛信息,交流创作经验,讨论修改文稿。其次,蒋光慈结交日本文艺界朋友,特别是与日本著名评论家藏原惟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再次,蒋光慈完成了长篇小说《冲出云围的月亮》的创作和苏联小说《一周间》(里别津斯基作)的翻译。最后,日记记录了蒋光慈阅读苏俄文学理论著作的情况。这些真实的日记和珍贵的资料,对我们研究蒋光慈的思想和创作,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梅尧臣诗选

梅尧臣诗选

宋诗别集。1册。梅尧臣著,朱东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此书是朱东润整理研究梅尧臣著作的系列成果之一。书首有朱氏所作序1篇,对梅尧臣生平家世、政治态度、文学成就、艺术风格以及梅氏著作的版本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全书共选诗420余首,在编排上以年代为序。梅尧臣的选集,最初只有北宋元符二年(1099)宋绩臣的《梅圣俞外集》10卷(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南宋时有《梅圣俞别集》,陆游称其中收“宛陵先生遗诗及文若干首”,这两种收集遗著的选本,都已失传。朱氏的选本,是在全面整理研究梅氏著作的基础上,从梅尧臣的《宛陵集》(60卷)中精选一部分最能代表梅氏文学主张以及艺术风格的佳作,如《鲁山山行》、《腊日雪》、《江上遇雷雨》、《重过瓜步山》等名篇。也选录了梅氏同情人民,关怀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杰作,如《田家》、《陶者》、《汝坟贫女》、《田家语》等。朱东润在选录梅氏悼亡之作《书哀》、《悼亡三首》、《梦睹》的同时,也选了他的《一日曲》、《花娘歌》;在选录梅氏佳作名篇的同时,也选录了如《扪虱得蚤》之类不忌俗恶的作品,使读者能对梅氏诗歌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诗后的注释中,不但注释字句,而且为作品系年,时而引用前人评论,并附有己见。

能显中边慧日论

能显中边慧日论

凡四卷。唐代慧沼撰。略称慧日论。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即依法相唯识之宗旨,阐明一乘三乘、种性、佛性等实义,破斥玄奘门人法宝所立之‘一乘佛性究竟论’,而总立三大章。初叙造论之旨趣,次略述三章。第一为爰真破执章,开破定时因、破定教时等七门;第二为引鉴除谬章,开标彰五性谬、种性不同谬等十一门;第三为依文显正章,开明佛性不同、有无差别等七门。

维摩经玄疏

维摩经玄疏

凡六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又称维摩经略玄、维摩经玄义、净名玄义、净名玄疏、净名玄。本疏系以天台宗释经之定规‘五重玄义’来注释鸠摩罗什所译维摩经之玄旨,可视为维摩经概论之作。全书援引经论颇多,有华严、法华、涅槃、摩诃般若、地持、清净法行等经,及大智度论、十地经论、摄大乘论等。系智顗大师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受晋王广之请,撰述于金陵。本书与同为智顗所著之维摩经文疏共称天台宗维摩经注疏之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