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篇章玄颂卷上

道可道章第一6Yf中华典藏网

莫将常道同真道,难把常名污大名。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6Yf中华典藏网

无欲始能全皓素,有为终是恨聪明。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人常能无欲,则可以6Yf中华典藏网

观道之要。要谓一心。6Yf中华典藏网

心源直要澄虚静,情地偏宜耨坦平。6Yf中华典藏网

但且勤行须洞晓,未分清浊已萌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无令,天地之始。始者,道本也。6Yf中华典藏网

天下皆知章第二6Yf中华典藏网

增修德者遗荣贵,却与伊姜盛业同。6Yf中华典藏网

为善匪矜分至善,成功不伐是殊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不敢宁居而增修德者,忘功而功存,不居而不去。6Yf中华典藏网

若能养素三丹静,直到无言万事通。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行不言之教。6Yf中华典藏网

名立身全堪羡处,扁舟难滞五湖风。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夫唯成功,不居其位。范蠡功成名遂,遁迹五湖。6Yf中华典藏网

不尚贤章第三6Yf中华典藏网

为革浮华不尚贤,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不尚贤。6Yf中华典藏网

却将金玉委山泉。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人主不御好珍奇,黄金弃於山,珠玉弃於泉。6Yf中华典藏网

功名不伐归淳素,嗜欲皆销合自然。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不争功名返自然。又云:除嗜欲,去烦乱。6Yf中华典藏网

吉士既能宗澹泊,佳人难更街婵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放郑声,远佞人。6Yf中华典藏网

虚心实腹勤修习,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虚其心,实其腹。6Yf中华典藏网

得到无为是洞天。6Yf中华典藏网

道冲章第四6Yf中华典藏网

韬藏名誉贵全身,不把闲愁挠正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也。6Yf中华典藏网

为吏漆园明挫锐,守关函谷是同尘。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挫其锐。又云:同其尘。庄子为漆园史,尹真人为函谷关令。6Yf中华典藏网

湛然混俗如澄水,邈矣延龄出大椿。6Yf中华典藏网

先象帝生保安静,恰同琪树镇长春。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又注云:道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烦劳,欲使人修身法道也。6Yf中华典藏网

天地不仁章第五6Yf中华典藏网

天地垂恩均万物,目为黄狗似无恩。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天地生万物,人最贵。6Yf中华典藏网

天地视之如英草狗畜,不责望其报也。6Yf中华典藏网

空虚不滞生成在,情欲俱忘皓素存。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天地之问空虚,弘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藏,即神明居之。6Yf中华典藏网

爱气养精宜守德,保身销患诚多言。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又注云:不如守德於中,育养精神,爱气希言也。6Yf中华典藏网

因思玄默探微理,须觅修心静者论。6Yf中华典藏网

谷神章第六6Yf中华典藏网

圆清厚载穷根本,玄牝门为不死乡。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注云:不死之乡,道在於玄牝。玄,天也。於人为鼻。牝,地也。於人为口也。6Yf中华典藏网

猛出嚣尘无得丧,静调真气觉舒张。6Yf中华典藏网

六情销处如冰释,五性圆时助橘芳。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五性其鬼日魂,六情其鬼日魄。若去六情而清五性,即了玄牝之门。烟萝子云大如弹丸黄如橘,出彼玉池入金室者也。6Yf中华典藏网

应用若存功行毕,自分岐路见虚皇。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虚牝之用,绵绵微妙。应用若存,其用无心,故不勤劳也。6Yf中华典藏网

天长地久章第七6Yf中华典藏网

天地绵长理甚微,自除矜伐是玄机。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天地生物,德用甚多,而能长久者,以其资察於道,不自矜其生成之功也。6Yf中华典藏网

外身却得遐龄固,后己翻成众善归。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先人而后己。又云:外身则心忘,澹泊故身存。6Yf中华典藏网

蠖屈沉泥韬远势,玉藏深岫秘通辉。6Yf中华典藏网

若能宗尚无私化,莫遣行心与道违。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圣人无私,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6Yf中华典藏网

上养若水章第八6Yf中华典藏网

上善无如水性柔,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上善若水。6Yf中华典藏网

难将夷饿碍清流。偶穿积霭离幽壑,6Yf中华典藏网

岂为垂杨向御沟。利济既能均万物,6Yf中华典藏网

环回终不滞孤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水善利万物。6Yf中华典藏网

方圆用智修行处,全胜秦皇驾海求。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注云:於事善能因任,亦如水之性,方圆随器,不滞於物。6Yf中华典藏网

持而盈之章第九6Yf中华典藏网

虚白为心最忌盈,莫因高贵变常情。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盈,满也。已,止也。持满必倾,不如止也。又经云: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耳。6Yf中华典藏网

孙弘延钠全身禄,昊茵兢持后嗣荣。6Yf中华典藏网

公孙弘开暗延宾,敦尚谦逊,终得富贵。长沙王吴芮因梅鋗有功而受封,故兢持荣禄,相传子孙也。6Yf中华典藏网

秪见乘轩萦万虑,宁知敌桃梦三清。6Yf中华典藏网

范蠡张良虽乘轩冕,岂忘於道。6Yf中华典藏网

泛湖绝粒皆能退,无玷奇功显盛名。6Yf中华典藏网

范蠡泛湖,张良绝粒。6Yf中华典藏网

载营魄章第十6Yf中华典藏网

抱一归身莫暂离。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抱一能无离乎?6Yf中华典藏网

爱民兴国要无为。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爱养万人,临治国政,6Yf中华典藏网

能无为乎?当自化矣。6Yf中华典藏网

三魂安静还增寿,四达分明却不知。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魂静道气不乱,魂安得寿延年。又经云:明白四达,能无知乎?6Yf中华典藏网

专守精神全浩气,若生分别失婴儿。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专一冲气,使政柔和,能如婴儿,无两分别之也。6Yf中华典藏网

功成不宰彰玄德,始是孙谋万代基。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道长养万物,长大不宰割,以为器用。又云:既不为主宰,人君能如此者,谓深玄之德也。6Yf中华典藏网

三十辐章第十-6Yf中华典藏网

空虚一毂同玄理,三十辐赓功用深。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古者车三十辐,法月数也。共一毂者,毂,有孔,众辐奏之。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治国者贵能总众共扶强也。明证其理。6Yf中华典藏网

埏埴显就器能受,户牖俱明道可寻。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注云:埏埴者,和土为饮食之器。又云器中空虚,故得有所受盛。又云:户牖空虚,人得以观出入,并比冲用之方。6Yf中华典藏网

不染是非潜养素,暗嗟贪欲静调琴。6Yf中华典藏网

一心无用众心服,始是逍遥出世心。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虚无制有形。6Yf中华典藏网

五色章第十二6Yf中华典藏网

如能贱目六情销,为腹常应气马调。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为腹则去六情,贱目则无妄视也。6Yf中华典藏网

口爽直绿耽玉膳。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五味令人口爽。爽,妄也。嗜於五味,则口妄言,失於道。6Yf中华典藏网

心狂还似骋金镳。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又云:驰骋世务,耽着有为,如彼田猎,唯求煞获,自以心阙逐境奔驰,静而思之,是发狂病。6Yf中华典藏网

出尘好继闻天鹤,溺俗须惊截道飕。6Yf中华典藏网

舍欲全真宗澹泊,不居岩谷自逍遥。6Yf中华典藏网

宠辱若惊章第十三6Yf中华典藏网

老君垂诚甚分明,宠辱来时尽可惊。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宠辱若惊。6Yf中华典藏网

无玷何妨居下位,有勋须更让殊荣。6Yf中华典藏网

干汤负鼎匡明主,遁越扁舟惜令名。6Yf中华典藏网

伊尹负鼎干汤,盖弘利济。范蠡扁6Yf中华典藏网

舟遁越,永保功名。6Yf中华典藏网

能戢世尘弘利济,功成身退保前程。6Yf中华典藏网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6Yf中华典藏网

希夷微竟同为一。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希夷微,此三者混而为一也。6Yf中华典藏网

运动绳绳不可名,休把玄黄凭有色,莫将音律比无声。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绳绳者,动行无穷极。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赤白黑别之。非一声也,不可以官商角征羽听之。非一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之。6Yf中华典藏网

除情去欲真风集,执古同今至化清。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执古无为之道,以御今有为之事,则还返淳朴。6Yf中华典藏网

弘道不曾分缴昧,周通上下自光明。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其上不嗷,其下不昧。又注云:在上者必明,在下者必昧。唯道於上非上,在上亦不明,於下非下,在下亦不昧。6Yf中华典藏网

古之善为士者章第十五6Yf中华典藏网

古之善士守玄通,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注云: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能与天通。6Yf中华典藏网

道德弘深不可穷。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道德深远,不可识知。6Yf中华典藏网

内视若盲,返听若聋,能知其长。6Yf中华典藏网

豫若川行真性在,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豫若冬涉川。又注云:豫,闲豫也。善士於代间法如涉冬川,众人贪着,故畏惧。今我不染,故闲豫也。6Yf中华典藏网

换然冰释俗尘空。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涣若冰将释。又注云: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似空虚,有若春冰之将释。6Yf中华典藏网

徐清既得无人识,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注云:水浊则止而静之,徐徐乃自清。6Yf中华典藏网

比浊还能与众同。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浑者守本真,浊者不照鉴也。与众合同不自尊。6Yf中华典藏网

保志不盈松执滞,守其弊薄暗成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保此徐徐生长之道,不欲奢大盈满。又云:当须无所执滞,若执清求生,是谓盈满,将失此道。又云:夫唯不盈满之人能守其弊,不为新成。能弊者匿光荣,新成者贵功令。6Yf中华典藏网

致虚极章第十六6Yf中华典藏网

能清襟素臻虚极,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得道之人,损情去欲,6Yf中华典藏网

五内清静,至此虚极。6Yf中华典藏网

静笃弘持出世尘。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守清静,行厚笃。6Yf中华典藏网

万物更生明指谕,一身甘老自因循。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万物无不枯,各复返其根,而更生也。6Yf中华典藏网

心如空谷含容广,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知守真常则心境虚静,如彼空谷无不含容也。6Yf中华典藏网

德合中天覆载均。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6Yf中华典藏网

道乃久长延福祚,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与道合同,乃能长久。6Yf中华典藏网

永元危殆显修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同天行道则终投其身,长元危殆之事也。6Yf中华典藏网

太上章第十七6Yf中华典藏网

治化须同太古时,照临如日朗元私。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太上谓太古元名号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见事朴淳。6Yf中华典藏网

功成事遂世方静,凿井耕田人不知。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功成而不执,事遂而无为,百姓日用而不知,谓我自然而成遂,则太上下不知也。6Yf中华典藏网

远体朴淳恢正道,察常畏侮保宏规。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德又下衰,君多弊政,人不堪命,则驱以刑罚畏之,怀情相欺,明不能察,故侮之。6Yf中华典藏网

若能君信长均足,岂到臣寮有面欺。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信不足有不信。又注云:君之信不足,故令下有不信之人。6Yf中华典藏网

大道废章第十八6Yf中华典藏网

不宗大道分仁义。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大道废,有仁义。6Yf中华典藏网

绿失家肥别孝慈。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六亲不和,有孝慈。6Yf中华典藏网

驭索未能忘有作。6Yf中华典藏网

人枪治政,如朽索驭六马。6Yf中华典藏网

结绳方得合无为。6Yf中华典藏网

上古用结绳之政。6Yf中华典藏网

才高八斗时情伪。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智慧出,有大伪。6Yf中华典藏网

忠殉三良国祚衰。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国家昏乱有忠臣。秦穆6Yf中华典藏网

公以三良殉葬也。6Yf中华典藏网

直到众星皆敛耀,日华还普照天涯。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大道之时,仁义没,孝慈灭,犹日盛明,众星失光。6Yf中华典藏网

绝圣弃智章第十九6Yf中华典藏网

圣智俱捐浩气清,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绝圣弃智。6Yf中华典藏网

修身何处用聪明。守玄出俗师庄叟。6Yf中华典藏网

庄子逍遥任性,绝圣弃智,全真法道,着《南华真经》行於世。6Yf中华典藏网

背道矜文笑弥衡。6Yf中华典藏网

桥衡字正平,自恃才谋,常多踞傲。6Yf中华典藏网

曳尾泛龟终遂性,不才山木保长生。6Yf中华典藏网

涂中灵龟,曳尾全性,山木发地,不才保生。6Yf中华典藏网

少私寡欲还淳素。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少私寡欲。6Yf中华典藏网

秪向丹台是玉京。6Yf中华典藏网

丹台,心也。苟积功行,玉京蓬山自心而见矣。6Yf中华典藏网

绝学无忧章第二十6Yf中华典藏网

若能绝学即无忧。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绝学无忧。6Yf中华典藏网

善恶萌心亦自由。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以谕俗绝学即无忧,不绝则生息。6Yf中华典藏网

察察兴谋何日静。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俗人察察,立其法制。6Yf中华典藏网

熙熙多欲几时休。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云:众人熙熙。熙熙,淫乐多情欲也。6Yf中华典藏网

情田静默寻常乐。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容貌忽然若昏昧,而心寂兮绝於俗学。6Yf中华典藏网

智水环回分外愁。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俗人昭昭。矜巧智。6Yf中华典藏网

明示鄙顽潜了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而我独顽似鄙。又云:顽者无分别,鄙者陋不足。而心实了悟,外若不足。.6Yf中华典藏网

却胜驾海访瀛洲。6Yf中华典藏网

秦皇欲驾海求瀛洲,却涉虚妄,岂能入道也。6Yf中华典藏网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6Yf中华典藏网

垢浊能容是至人,卑谦和众内修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处卑谦也。6Yf中华典藏网

虽开青眼向时态,潜固丹心出世尘。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大德之人,不随时俗,所从於道也。6Yf中华典藏网

恍惚无形成物象。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道唯恍惚无形,其中独为万物作法象。6Yf中华典藏网

窈冥难状宝精神。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道唯窈冥无形,其中有精,实神明相居,阴阳交会。6Yf中华典藏网

须知至道休天在,如秀庄椿碧洞春。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从古至今,道常在不去。6Yf中华典藏网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6Yf中华典藏网

曲己修身即自全。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6Yf中华典藏网

财多成惑诚通贤。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财多者惑於守身。6Yf中华典藏网

机深始借张良筋,功就终摇范蠡船。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不自伐,故有功。6Yf中华典藏网

能绝是非宁街美。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圣人不自以为是而非人,故能彰显於世矣。6Yf中华典藏网

不辞洼枉岂争先。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注云:枉己以伸人。又云: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6Yf中华典藏网

如宗弊薄修阴德,琼树瑶台在眼前。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人能长守弊薄,不自矜街,则人推其长。夫如是,则琼树瑶台之游,自心而去矣,非假外求也。6Yf中华典藏网

希盲自然章第二十三6Yf中华典藏网

若解希言道德同,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希言者,忘言也。不云志言而云希者,明自言以诠道,不可都忘。悟道则言忘,故云希尔。若能因言悟道,不滞於言则合自然矣。6Yf中华典藏网

深嗟失者昧玄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云:失者同於失。谓任己失人。6Yf中华典藏网

萦缠世网猿糜铄,了悟天机鹤出笼。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注云:执言滞教,无由了悟。又注云:体道者悟道,忘言即同於道。6Yf中华典藏网

竟夕未闻延暴雨,终朝长不盛飘风。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盖言暴不能久。6Yf中华典藏网

能嫌用壮持安静,心比无云月在空。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人为事当如道安静,亦不当如飘风疾雨也。6Yf中华典藏网

跛者不立章第二十四6Yf中华典藏网

自赏光容露俊才,秪知扬己运梯媒。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人自见於形容以为好,自见所行为应道,殊不自知形之丑,操行鄙,露才扬己,动而见尤,故不明也。6Yf中华典藏网

如能昧迹见真性,若恶贪名远祸胎。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注云:贪权慕名,进趁功荣,则不可久立身行道也。6Yf中华典藏网

须怯是非成怨府,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是己非人,乃为怨府。堪防矜伐清灵台。《道经》云:自矜者不长。灵台,心也。6Yf中华典藏网

莫教害物人还畏,免到巢由去不迥。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若自是自矜之人在位,动欲伤害,故物无有不畏恶之,乃有道之人不居其国。6Yf中华典藏网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6Yf中华典藏网

蓬瀛难去海涛深,徐福狂疏妄拟寻,四大须知恢世法,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盖法地则天。6Yf中华典藏网

三天非远系人心。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妙用无方,强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则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则远不及矣。若能了悟,则返在於身心而证之。6Yf中华典藏网

秦皇用壮空寻药,汉武劳神枉炼金。6Yf中华典藏网

要识真源安静理,拂衣高谢入烟岑。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人当法地,安静和柔。要穷安静之理j 非绝俗遁迹之人莫能参预。6Yf中华典藏网

蚕为轻根章第二十六6Yf中华典藏网

道同辎重莫离身,持躁明知静是君。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辎,车也。重者,两载之物也。轻躁者贵重静,亦由行者之守辎重。故失辎重则遭冻馁,好轻躁者则生祸乱。《道经》云静为躁君。6Yf中华典藏网

多欲众人愁似织,少私高士迹如云。6Yf中华典藏网

汉文俭素延宗社,殷纣荒淫污典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宫阙,妃后所居,超然远避而不处。汉文帝俭素,慎夫人衣不曳地。殷纣惑姐己之容,恣於淫荡。6Yf中华典藏网

须到无心齐万物,不惊江上白鸥群。6Yf中华典藏网

无心於物,物自归之。古有人入岛,无机,鸥不惊去。及有心取鸥,鸥飞不下。6Yf中华典藏网

善间行章第二十七6Yf中华典藏网

了悟玄机不下堂,须知心是白云乡。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善行道者,不下堂,不出门,於诸法中体了真性。6Yf中华典藏网

烧金炼药世皆惑,涉水登山人自忙。6Yf中华典藏网

不下堂,可了玄机。堪嗟昧理之人,烹炼五石,周流四海,何契於道。6Yf中华典藏网

五善若能韬密用,三天必得见虚皇。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谴,善计者不用筹算,善闭者无关键,善结者无绳约。是谓五善也。6Yf中华典藏网

枉教汉武劳宸宸,风入茂陵摇夕阳。6Yf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虽有慕仙之志,且无出俗之心,费宝玉以妄求,想蓬瀛而不到。岂知心若了悟,不假外寻,竟为李少翁、乐大所惑,终成虚妄。茂陵则武帝所葬之陵也。6Yf中华典藏网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6Yf中华典藏网

知雄虽易守雌难,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知其雄,守其雌。6Yf中华典藏网

得似婴儿浩气安。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复归於婴儿。6Yf中华典藏网

若悟昭明劳万虑,争如暗昧静三丹。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人自知昭明,当复守之以暗昧,而无所见。6Yf中华典藏网

不辞污浊潜丁鹤,须怯光荣陆汉坛。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知己之有荣贵,当复守之以污浊。6Yf中华典藏网

治国治身弘大制,积功成日自胶鸾。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圣人用之,则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割。治身则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精神。6Yf中华典藏网

将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6Yf中华典藏网

神器来归去有为,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欲以有为治民也。6Yf中华典藏网

圣人因筑太平基。始能无执终难失,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执者失之。6Yf中华典藏网

若恶恃强还不赢。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有所强大,必有赢弱。6Yf中华典藏网

汉帝宫闱嫌绮绣,6Yf中华典藏网

汉文帝俭素,慎夫人衣不曳地。6Yf中华典藏网

尧君阶砌惜茅茨。登临大宝何兢畏,6Yf中华典藏网

言出如纶万国随。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注云:上所行,下必随之。6Yf中华典藏网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二6Yf中华典藏网

八贤臣辅相时,不穷兵势恶危机。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於天下也。6Yf中华典藏网

田畴先废宜关虑,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农事废,田不修也。6Yf中华典藏网

胜负未知须慎微。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胜负之数,未可量也。6Yf中华典藏网

去伐无骄三令肃,安民和众四方归。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善辅相者,果於止敌。盖在安民和众,必不敢求胜取强。虽果於止敌,不为寇,慎勿矜功伐取,以自骄盈,骄则败亡,故为深诫。6Yf中华典藏网

谋深止敌裨元首,何必推功耀铁衣。6Yf中华典藏网

夫佳兵者章第三十-6Yf中华典藏网

用武争如静胜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夫佳兵者,不祥之器。6Yf中华典藏网

陶唐明德握灵无。义高隐逸淳风远,6Yf中华典藏网

俭惜茅茨瑞气敷。6Yf中华典藏网

尧让天下於许由。6Yf中华典藏网

销剑戟时恢帝道,垂衣裳处阐皇图。6Yf中华典藏网

望夷宫祸秦无祀,空筑长城匝海隅。6Yf中华典藏网

唐尧阐化,弘清静之风。不佳兵以定四方,唯垂衣而临万汇,苍生受福,鸿业益昌。谐不万於茅茨,器尽销於剑戟,万古为则,岂不休哉?秦始皇背道任智,平一寰区,志不满而祸胎萌生,识忽闻而长城遂筑。殊不知嗣传胡亥,政委赵高,刘项起於山东,章酆败於河北。赵高惧罪,遂弒胡亥於望夷官。悲夫。6Yf中华典藏网

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6Yf中华典藏网

朴小虽知孰敢臣?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也。6Yf中华典藏网

侯王守一抚需民。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侯王若能守一精道,无为而化,则万物将自宾伏。6Yf中华典藏网

德彰有道川归海,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譬道之在天下与人相应和,如川谷之与江海相流通。6Yf中华典藏网

政演无为物自宾。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6Yf中华典藏网

澹荡熏风分煦妪,涵濡甘露显平均。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侯王若能抱守精一,则天成地平,交泰致和,故乃致甘露之降,萧兰俱泽,不烦教令而自均平。取譬侯王称物平施,熏风之化。6Yf中华典藏网

如何认得羲轩化,日月贞明万国春。6Yf中华典藏网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6Yf中华典藏网

能分善恶方为智,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能知人好恶为智。6Yf中华典藏网

自别贤愚始是明。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人能自知贤不肖,是为返听无声,内视无形为明。6Yf中华典藏网

街己胜人因势盛,除情去欲见心清。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能胜人者,不过以威力。又注云:人能自胜,除去情欲,则天下无有与己争者,故为强。6Yf中华典藏网

袁安知足贫胜富,炼广忘机退愈荣。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知足者富。又注云:人能强力行善,则有志於道,道亦有志於人也。6Yf中华典藏网

密用成功应不识,休天长在福群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注云: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天之积气,则可以长久也。6Yf中华典藏网

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6Yf中华典藏网

广被生成均万物,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万物皆得道而生。6Yf中华典藏网

莫将绳墨世机同。来归造化不为主,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万物归之,而不为主也。6Yf中华典藏网

直到蕃昌匪恃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 注云:万物恃颇冲用而生化,而道不辞以为劳,功用备成,不名己有。6Yf中华典藏网

匿德藏名忘满大,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圣人法道,匿德藏名,6Yf中华典藏网

不为满大。6Yf中华典藏网

检身宗道致穹崇。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是以圣人法道忘功,终不自为光大,故能成光大之业。6Yf中华典藏网

有虞演政调琴后,草木咸苏煦妪风。6Yf中华典藏网

执大象章第三十五6Yf中华典藏网

人归至道比朝宗,德契垂衣演大功。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执大象,天下往。6Yf中华典藏网

象外观时非彩绘,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视之不见。又注云:无形非若五色,有青黄赤白黑可得见。6Yf中华典藏网

世间开处是弦桐。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听之不足闻。又注云:道非若五音,有宫商角征羽可得而闻。6Yf中华典藏网

潜将梦寐通三岛,不降恩荣向六宫。6Yf中华典藏网

国富民昌成宝祚,用之无既荡淳风。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用道治国则国富民昌,治身则寿延长,故无有尽时。又注云:以道镇静,初无言教,故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而淳风大行,万物杀阜。岁计有余,故用不可既。6Yf中华典藏网

将欲歙之章第三十六6Yf中华典藏网

先极贪心要息心,微明垂教理还深。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故将歙敛众生情欲,则先开张极其侈心,令自困於爱欲,则当歙然。6Yf中华典藏网

须知柔弱无人竞,直胜刚强有患侵。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柔弱胜刚强。6Yf中华典藏网

名遂留侯能绝粒,6Yf中华典藏网

汉留侯绝粒,从赤松子游。6Yf中华典藏网

功成越相铸黄金。6Yf中华典藏网

越相范蠡功成遁去铸其形,晨入朝之。后越王思之,金6Yf中华典藏网

行权制物昌鸿业,美溢青编万古寻。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巽顺可以行权则能制物。行权6Yf中华典藏网

道常无为章第三十七6Yf中华典藏网

道常无为无不为,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也。6Yf中华典藏网

侯王师法众心移。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万物已化,效於已复,欲作巧伪者,侯王将身镇抚以道德也。6Yf中华典藏网

神州先广朴淳后,下国尽同清静时。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侯王若能守道无为,则万物自化,君之无为淳朴矣。6Yf中华典藏网

雨露报功清德水,茅茨彰俭秀灵芝。6Yf中华典藏网

侯王若演无为之化,天必降河清芝秀之瑞也。6Yf中华典藏网

寰区自正恢皇化,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注云:如能无为,天下将自正。正,安定也。6Yf中华典藏网

高筑兴隆万代基。6Yf中华典藏网

道经篇章玄颂卷上竟6Yf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