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大成
作者:赵濂赵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唐文选
唐文与唐诗对举,是一个外延较为宽泛的文章学概念,既包括散体文,也包括骈体文;既包括单篇文,也包括著作的文;既包括无韵文,也包括有韵文。唐文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本书精选唐文,并加以注释,对读者了解唐文面貌有很大帮助。
中州名贤文表
地方诗文合集。文三十卷,诗七卷。明刘昌编纂。刘昌字钦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历官河南提学副使,迁广东参政。此编即其提学河南时所编。刘氏在此为官九年,多有馀暇,为表彰中州先贤,乃选许衡(河南沁阳人)、姚燧(河南洛阳人)、马祖常(河南潢川人)、许有壬(河南汤阴人)、王恽(河南汲县人)、富珠哩翀(河南邓县人)六位名家诗文,合为一编,略依其本集之体,各以传志碑铭附后。每位各录诗一卷(或不到一卷),唯独马祖常录诗二卷,祖常在六人中诗歌成就亦最大。许衡、许有壬、王恽、马祖常皆有集传世,姚燧、富珠哩翀虽亦有集著录,但姚书仅为残本,富集已不传,端赖此书校正其误,或补其佚。此编每集之末皆有刘昌所作跋语数则,颇见考订之功。刘氏自序曾言此编为内集,尚有外集、正集、杂集若干卷,但未见传世。“文集”初刻于成化间,此本尚有传世者,嘉靖间有重刊本。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王士禛劝河南达官宋荦重刻,宋荦委托钱塘汪立名重刊。《四库全书》著录者即此本。
中国小说史
古典文学史著。郭箴一著。是王云五、傅纬平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39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是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后又一较早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著作,分上下两册,所收材料更为详尽,论述更加周密、系统。探索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来解释中国小说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该书第一章是长篇绪论,分别阐述“小说与社会”、“中国社会的轮廓”、“中国小说的演变”。作者认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史“应阐明在社会发达之各阶段上,小说生产之形式及小说家创作地位,如何依支配底经济组织而变化”,同时也应注意小说的发生、发展、灭亡并不是与其依存的社会的发生、发展、灭亡“步调整齐、息息相合”的。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作者考察了从上古神话直至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中国历代社会环境下,小说的发生、兴盛和灭亡过程。正是着眼于小说与它所反映的那个社会的关系,作者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最伟大的写实小说,赤裸裸地毫无忌惮地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进而指出,“《金瓶梅》的社会是并不曾僵死的”,“《金瓶梅》的时代是至今还顽强的生存着”。作者大声疾呼:“像这样的堕落的古老的社会,实在不值得再生存下去了;难道便不曾有一个时候的到来,用青年们的红血把那些最龌龊的陈年的积垢,洗涤得干干净净?” 因此这是一部富有理想精神,斗争性鲜明的著作。这种鲜明的倾向性更集中表现在最后一章有关新文学的描述上。作者站在进步作家阵营,提倡“民族的大众的文学”、“国防文学”甚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易经通注
九卷,清傅以渐、曹本荣等著。 此书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二月,傅以渐、曹本荣等奉诏而作。于十五年(1658年)完成。顺治诏书称:“自魏王弼、唐孔颖达有注与正义,宋程颐有传、朱熹有《本义》出,学者宗之。明永乐间,命儒臣合元以前诸儒之说,汇为《大全》,皆于《易》。首载顺治十三年十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十月傅以渐等进书表,则是书完成于1656年至1658年间。次为傅以渐序文,略谓明永乐年间,官修《周易大全》综合元代以前诸儒之说汇为一书,虽对易理多所发明,但其中异同互存
春明新史
本书续《春明外史》之后。 北京千台花农刘德胜,由于卖花的机遇,投在书局王经理门下,当了花匠,因为得罪了经理的贵客,改投到大帅薛又蟠部下汽车队当了三等兵。一次,因说书深得大帅赏识,一提为挺进营长。打几回恶仗,招抚几个土匪,便又由团长、旅长升为师长,有权有势,富双全,坐轿车,住洋楼,抽大烟,搞女人,花天酒地,恣意作乐,为所欲为。不料兵变,叛亲离,成了光杆司令,于是怀揣着八十万银元存款折,回北京找到姘妇、名演员吴月卿约定吉日成婚。不料在筹办婚事期间,突见自己当年的顶头上司包旅长流落街头,孙督军利刀碎割而死,又得知吴月卿与别人有私情,并不爱他,不觉心灰意冷,婚礼之日,竟削满头青发,一拂衣袖出门而去…
蓬轩类记
笔记。明黄暐撰。四卷。暐字日升,号东楼,江苏吴县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性刚廉,忤权贵归。书记杂事琐闻,上自朝廷典故,下及委巷方技、诙谐鬼怪之属,无所不录。记吴事尤多。分功臣、科第、赋役、国初、妖人、灾异、异人、厚德、政绩、忠烈、高士、异行、固介、颖慧、德怨、节妇、著作、诗话、技艺、冠衲、梦、果报、滑稽、怪异、黠盗、袪惑、商贩、释冤共二十八纪。凡一百一十八条,二万二千余字。所载明人事迹,多可与史相参;记诗话、书画、医、工、扑觝等吴地风貌,亦颇可取。有《涵芬楼秘笈》本,书中夹有隆庆时人号“陶庵子”者手评,多有解注之益。北京图书馆现藏钞本《蓬轩吴地》二卷《别记》一卷,共二册,善本,当为此书中记吴事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