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
作者:李杲
《脾胃论》系医学理论著作。3卷。金·李杲撰。约成书于1249年。作者在著成《内外伤伤惑论》之后,犹恐世医对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不能明辨,又著《脾胃论》。因当时兵祸频仍,百姓为饮食劳役所伤,胃气亏乏,调治失宜,脾胃之为病甚多。李杲认为土为万物之母,人以胃气为本,假如胃气本弱,脾胃气伤,则元气不能充,产生诸病。书中卷上讨论了脾胃虚实传变、脾胃胜衰、肺之脾胃虚等,并述君臣佐使法,分经随病制方用药宜禁。其论以《内经》、仲景之说为本。卷中及卷下叙述脾胃虚弱所致诸病及处方用药法。书中列有李杲自制的补中益气汤,创“甘温除热法”。《脾胃论》所阐内伤诸证,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脾病则下流乘肾,令人骨乏无力……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迭,此阴盛阳虚之证”,对王海藏著的《阴证论》很有启示。该书所说:“湿能滋养于胃,胃湿有余,当泻湿之太过。胃之不足,惟湿物能滋养”。这一论点,又启示了清代叶天士,成为叶氏“养胃阴”一说的理论依据。该书刊行以来,版本很多,主要的版本有明·吴勉学的《医统正脉》校刊本及近代文盛书局、大东书局、受古书局石印本。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先后出版影印本及注释本。
猜你喜欢的书
水浒后传
陈忱作。共8卷40回,作品叙述宋梁山起义军征方腊之后,宋江等人死去,一部分梁山好汉流落江湖,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民族压迫下,他们又重新举起了义旗,阮小七怒而杀死蔡太师的张干办,李俊奋起反抗恶霸巴山蛇,各地民众相继响应,逐渐建立三个根据地,并参加抗金斗争。后来,在李俊的领导下远走海外,建国称王,最后以受南宋王朝的“册封”,众兄弟完婚结束。作品中明为写宋时故事,系心宋室安危,指责金兵残暴,实是感慨时事,表示了对明王朝的眷恋及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表现了对民族压迫的反抗,具有进步的思想倾向。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许多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如阮小七的泼辣坚韧、李俊的深谋远虑等,情节曲折完整,引人入胜,描述细致,语言富有个性化。
古今诗删
古至明诗的流派选本。亦名《诗删》。三十四卷。明李攀龙编选。此书一至九卷为古诗,十至二十二卷为唐诗,二十三卷至三十四卷为明诗,中间不选宋元诗。每代各自分体编排。这是一个去取很严的选本。王世贞说:“今于鳞以意轻退古之作者间有之;于鳞舍格而轻进古之作者则无是也。”(见王《序》)因为遴选严格,所以此书“得存而成一家言”,体现了李氏论诗观点。如其论五古则推重汉魏,竟说“唐无五言古诗”,即没有李氏所肯定的那种五古,所以他说:“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皆见李《序》)像杜甫“三吏”、“三别”、《北征》、《咏怀》等震撼千古的名篇都未入选。其论七古则赞美“初唐气格”,因而批评李白之七古,“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因此李白的名篇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被删去。论七律则认为王维、李颀“颇臻其妙”。对于杜甫却说“篇什虽众,愦焉自放”,使人难以理解。李氏复古思想严重,论及某种诗体往往以此体最初的名篇为体式风格的标准,不合于此者,便予以否定,这实际上是否认了文学体式的发展。书中以唐诗与明诗衔接,中间跳过了三四百年,认为宋元无诗,这种作法为后世读者所不满。如四库馆臣所言:“且以此选所录而论,唐末韦庄、李建勋距宋初阅岁无多;明初之刘基、梁寅在元末吟篇不少,何以数年之内,今古顿殊;一人之身,薰莸互异? 此真门户之见,入主出奴,不缘真有限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攀龙却很自信地说:“后之君子本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亦尽于此。”后来坊间割此选唐诗部分,加以笺注、评论名为《唐诗选》,李氏未著是书。《古今诗删》有明嘉靖中刻本。
春秋别典 [标点本]
十五卷。明薛虞畿撰。书前自序称尝阅往牒,见春秋君臣往迹,不下千事,散见百家,皆三氏所未录。间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绪,存其半而不采其全。所以作者略仿《左传》之例,分十二公以统其世,稽三传人名以系其事。书目后跋文由虞畿之弟虞宾所作,称书未脱稿其兄不幸下世,虞宾特广阅博览参互考订,削繁补缺而成书,可见此书实系薛氏兄弟合著而成。全书十五卷,旧无刊本,《四库全书》所录系朱彝尊家藏抄本,各条之末未书明出于何书,盖明人之习使然。然此书网罗繁富,颇足以广见闻,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阳明家书
《王阳明家书》收录有王阳明先生写给父亲、太叔、弟弟、儿子、从弟等人的家书,及亲戚间往来的部分诗文。家书中提到了大量王阳明对后辈在人际交往、择友、学习、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建议和诀窍,一代圣贤的经验之谈,将阳明心学的精髓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王阳明家规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家中子侄的谆谆教诲,充分展现了“良知教育”这一家规核心。
读史记十表
十卷。清汪越撰,徐克范校。汪越,字师退,又字季超。南陵(今安徽繁昌县)人。康熙举人,史学家,著《读史记十表》、《二楼小习》、《绿影草堂集》。徐克范,字尧民。南阳人。十表是同友人商榷完成的。《四库提要》记载,此书有后记一篇记汪越初作此书成书情况,徐克范说有《读史记十表》一帙遍求友人商榷。因此考校很精密,对读史的后人大有参考价值。《史通》有废表之论。而汪越独撰此书,书法严密,细微,可供读史者考证。有原刻本、钞本、民国十六年(1927)徐乃昌石印本。另有《二十五史补编》本,中华书局1982年版《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本。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即《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