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上焦病脉证并治第六

  问曰。上焦病何谓也。答曰。假令如鼻耳眼口所患。此为上焦之病也。头痛发热。咳嗽鼻鼽。脉浮而数者。风寒也。xFK中华典藏网

  头痛HT 作。肌肤鲜明。而脉滑者。为留饮也。头痛胸痞。若脚挛。脉细而弦者。宜柴胡蒿本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柴胡蒿本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银柴胡(五分) 黄芩(二分) 半夏(五分) 人参(二分) 蒿本(五分) 川芎(二分) 桂枝(三分) 大枣(二枚)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头痛气逆。若头眩。脉微滑者。桂枝茯苓白术甘草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桂枝茯苓白术甘草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茯苓(五分) 桂枝(三分) 白术(五分) 甘草(三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头痛发作。脉数实。此为头疮之兆也。宜芎黄加味丸。xFK中华典藏网

  芎黄加味丸方xFK中华典藏网

  天灵盖 大黄(各二两) 川芎(一两)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研筛。以酒糊丸。xFK中华典藏网

  头痛脉细。胸中温温。唾白涎者。宜吴茱萸汤。头痛胸痞。若悸动。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头痛眼黄。大便硬者。宜大承气汤主之。头脑刺痛。四肢厥冷。额汗出。此为痛人泥丸宫。即真头痛也。朝发者夕死。夕发者朝死。儿疳热熏灼。遂客于头脑。其囟尖高者。名曰囟填也。儿泻泄不禁。真元降陷。囟致者。名曰囟陷。宜抉脾加僵蚕汤主之。问曰。眼病何以所致。答曰。疳热风毒。若胎毒。是皆眼疾之所因也。眼目暴肿。热而疼痛者。风热所致也。眼翳胧胧然。胸腹如娠。脉沉细者。疳热所动也。眼目热红。肤作班者。为胎毒。宜火济汤主之。眼睑蚀烂。身凉和。脉沉细者。为遗毒也。芎黄加味丸主之。眼疾热痛不解者。宜铁落浆点之。xFK中华典藏网

  铁落浆方xFK中华典藏网

  铁落(四钱以雪水五合浸之一七日色如皂角汁) 燕脂(寒制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调和以点。日四五次。xFK中华典藏网

  眼病脉数紧。目脉血肿而痛。此为风眼。若不痛。名曰疫眼也。菊花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菊花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菊花(五分) 防风(一钱) 川芎(三分) 栀子(黑炒三分) 甘草(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眼睑发疮。脾郁所致。名曰眼疣。减饮食而自愈。朝明暮暗。名曰雀目。此为疳郁所致也。宜夜明砂丸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夜明砂丸方xFK中华典藏网

  夜明砂(三钱炒研) 熊胆(五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研调。糊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xFK中华典藏网

  血眼热痛。若疫眼红肿。俱点还元水。兼与三黄加细辛马舄汤主之。疳火郁蒸。遂害精萃。翳如雾里。此为疳眼也。儿省目。若疳眼者。鳗鲡胆。若海鲫胆。皆食之。当自愈。儿眼睑。浮肿HT作者。食饮过饱所致也。痘眼致星障。若翳膜者。须要急治。点以鸡冠血。点燕卵清亦佳。痘毒。若风毒。致翳障者。宜辰砂膏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辰砂膏方xFK中华典藏网

  蓖麻子(一两) 茬油(三合) 辰砂(四钱)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捣烂作膏。贴百会。又敷诸疮而愈。xFK中华典藏网

  若产妇胞衣不降者。贴足心。伤损眼。 热烦痛者。宜 荷根点之。xFK中华典藏网

  点方xFK中华典藏网

  荷根(一个去粗皮)xFK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研绞取液。以屡点。痛当自解也。xFK中华典藏网

  尘砂侵眼。碜痛多泪者。好墨磨清水。以点入。阖眼少顷。以纸捻。从尾。向 头。拭净二三次。尘当出也。眼目 热。烦痛者。为阳眼也。无热而碧白。不辨物者。阴眼也。阴眼者难治。阳眼 痛。瞳仁破者。亦难治。风眼热肿疼痛。瞳仁翻突者。不可治。问曰。鼻病如何。答曰。鼻 热而燥。屡欲湿之。湿则蚀烂而痛者。为鼻疳也。鼻热红若肿大。脉洪而数者。为肺风也。鼻浊沥流如泉。名曰鼻渊。即脑漏也。头为风热。客于肺所致。必致瞑目。剧者致衄蔑。宜三黄泻心加细辛薄荷汤。鼻内 肉。即鼻痔也。若 热红肿。鼻瓮凝塞。名曰鼻。宜割破取瘀浊也。肺风肿痛。诸鼻疮。其脉洪数者。宜火济汤服之。鼻疮 鼻。酒毒入肺所致者。葛花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葛花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葛花(五分) 枳 (五分) 薄荷(三分) 石膏(一钱) 甘草(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儿鼻热燥。遂窒塞。鼻息高鼾。睡眠不安。名 。宜蜂蜜点之。病患肺窍。为风热所阖。遂 。难以息者。宜瓜蒂散。用管吹之。燥烦而解也。鼻疮肿大。其脉洪而滑者。为鼻 也。通肺饮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通肺饮方xFK中华典藏网

  苍耳子(五分) 辛HT 仁(五分) 白芷(三分) 细辛(二分) 薄荷(二分) 龙脑(一分) 生姜(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六味去滓。内龙脑。二三沸。分温服。日三服。xFK中华典藏网

  鼻不闻香臭。此为肺窍郁遏所致。宜通肺饮主之。问曰。有衄血。有吐血。其别如何。答曰。鼻者与肺通。血溢于脑者。致衄血也。血动于胸者。致吐血也。病患血气暴动。致衄血。其脉数实者。宜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衄血为恙。恶寒发热。其脉浮而紧者。此为风热。欲解所致也。鼻衄若吐红。喘痰盗汗。脉虚微者。宜玄参汤。xFK中华典藏网

  玄参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玄参(三分) 地黄(生三分) 栀子(炒三分) 犀角(三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惊触。逆动而暴衄者。先以冷水 其面。仍与大黄黄连泻心汤。鼻衄吐红暴流。元阳欲脱者。宜灸涌泉大敦。熨百会亦为佳。病患身体羸瘦。其脉细数。咳血若衄血者。此为上实下虚之侯也。宜烧酒加萝卜汁服之。又紫糖。以烧酒。和解服之。使大蒜研如泥。贴足心。病患衄蔑颜红。此为孤阳奔腾。好墨磨热汤。加人尿服之。又花蕊石散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花蕊石散方xFK中华典藏网

  花蕊石(四钱) 食盐(一钱)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研均。以童尿服。xFK中华典藏网

  咯血。若大便血。诸虚动所致者。宜摄血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摄血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当归(五分) 芍药(五分) 地黄(生三分) 川芎(二分) 蝮蛇(炒研三分) 生姜(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以水二升。先煮五味。取一升。去滓内蝮蛇。搅调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血动为病。阳盛则身热。阴盛则身冷。身冷者易治。身热者难治。病患九窍失血。身热不解。脉滑数者。不可治。伤寒热客于膀胱。遂致血泄。此为病解也。病患吐红。腥臭不可近。其脉洪大。若头眩者。为难治。血动为侯。其人。肌肤黑瘦者易治。白肥者难治。问曰。耳疾如何。答曰。耳之为恙。脉浮者为实。沉者为虚。实者发疮。虚者致聋。儿耳脓沥而败臭。此为脾郁所致。以食饮过饱故也。名曰 耳。宜大黄黄连泻心汤。风热。上攻而鼓击。耳鸣恰如海涛者。宜防风攻毒饮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防风攻毒饮方xFK中华典藏网

  防风(五分) 细辛(二分) 牛房子(五分) 黄柏(炒三分) 寒水石(一钱) 芒硝(三分) 甘草(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病患耳鸣恰如蝉声。暮则剧。朝则减。此为无根假火奔腾所致也。乌鸦黑散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乌鸦黑散方xFK中华典藏网

  乌鸦(黑炒四钱) 黄柏(黑炒二钱) 栀子(黑炒三钱)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研调。以白汤。加童便服之。xFK中华典藏网

  耳痛HT 作。若脓滴。若蝉声者。宜白矾油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白矾油方xFK中华典藏网

  白矾(五分) 麝香(一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先以清油二升。煮白矾。内麝香。搅调滴入。日二三次。xFK中华典藏网

  耳鸣HT 作。久久致聋者不可治。风毒逆鼓而耳鸣如聋者。尚可治。假火奔腾。为劳聋者。不可治。问曰。齿龈肿痛何谓也。答曰。齿 热肿而痛脉必浮数者。为风热所致。若脉沉数。其齿焦者为 齿也。龈 暴肿而痛此为风毒所致。宜消毒饮主之。齿龈烦热疼痛若风热若脾热所致者。宜木鳖散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木鳖散方xFK中华典藏网

  木鳖子(一钱) 龙脑(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研筛醋调。敷患处。xFK中华典藏网

  齿暴燔灼。干黑而脱落者。为走马疳也。萝勒散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萝勒散方xFK中华典藏网

  萝勒(三分) 虾蟆(烧作灰二分) 龙脑(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研调敷患处。xFK中华典藏网

  重 。 热而烦痛者。宜砭瘀血也。齿痛体作者。灸列缺若阳溪不复发也。问曰。口涎流出者。何谓也。答曰。涎者脾液也。口流涎者。此为脾失收摄所致也。养脏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养脏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茯苓(五钱) 白术(炒三分) 陈皮(五分) 半夏(四分) 人参(二分) 柯子(二分) 生姜(二分) 大枣(三枚) 缩砂(三分) 甘草(三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问曰。暴哑者何以所致也。答曰。病患暴哑其声啾啾。脉沉伏而咳。此为风痰凝结也。若声吃吃。脉动数。状如狂者。惊触。若虫癖也。病患失声。如嗫状。此为风痰凝塞所致也。白糖饮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白糖饮方xFK中华典藏网

  白糖(四钱) 萝卜汁(五分) 姜(三勺)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调和。频频服。xFK中华典藏网

  病患。由惊触而哑者。宜蜜陀丸。xFK中华典藏网

  蜜陀丸方xFK中华典藏网

  金蜜陀(四钱) 麝香(一分) 辰砂(三分) 猪胆(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研筛。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温胆汤服之。xFK中华典藏网

  儿情态恰如痴而呐语。此为痫哑也。病患体倦乏气力。其声如隔壁而语。此为病末。以血液竭故也。病患身热。脉数而呕者。为胃热所致也。若身冷脉沉者。胃寒令然也。病候。有声而无物。名曰呕。无声而有物。此为吐。若脉滑为痰饮。脉弦为虫动。虫动所致。宜安蛔汤。xFK中华典藏网

  安蛔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人参(二分) 白术(三分) 茯苓(五分) 干姜(三分) 乌梅(一个) 蜀椒(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减三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病患。诸呕吐。水谷难入者。宜半夏茯苓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半夏茯苓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半夏(五分) 茯苓(五分) 生姜(三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呕逆微热。胸胁苦满。其脉细弦者。宜柴胡汤主之。病患胸间漉漉作声。吐出水谷者。茯苓饮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茯苓饮方xFK中华典藏网

  茯苓(五分) 人参(三分) 白术(三分) 枳实(二分) 橘皮(三分) 生姜(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病发热而渴。饮反呛者。为水逆也。五苓散主之。呕吐休作。饮食不能者。宜烧酒服之。xFK中华典藏网

  服法xFK中华典藏网

  烧酒(五合) 白糖(四钱) 姜汁(一合)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研调。每服一蚬壳。日五六次。xFK中华典藏网

  呕家腹满潮热。若腹痛。唇燥舌干者。此为实。宜大承气汤主之。儿暴吐脉腹反如故。此为乳饵所妨也。呕家有痈脓者勿治。脓尽自愈。呕乳休作。连日不解者。发惊痫。不可治也。呕吐腹大。四肢瘦。其脉细弦者疳也。呕家要减饮食。若妄饮食者。不可治也。问曰。膈噎病。何以所致也。答曰。天质虚弱。七情郁塞。若饮食饥饱过度。脾力仍孤竭。浊痰胶疑。致以饮食溢吐也。饮食噎出。肌肤血燥。脉微弱者。为极虚也。与蚬壳散。xFK中华典藏网

  蚬壳散方xFK中华典藏网

  蚬壳(浸醋烧四钱) 鸡子壳(四钱) 白糖(一两)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研调。以生姜汤服之。xFK中华典藏网

  病患。脉滑而动。饮食时噎吐者。宜大半夏汤。xFK中华典藏网

  大半夏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半夏(一钱) 人参(三分) 白蜜(五钱)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水二升。调和。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膈噎胃反。饮食时吐出者。宜鸬 散。xFK中华典藏网

  鸬 散方xFK中华典藏网

  鸬 (黑炒)xFK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研筛。每一钱。以烧酒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膈噎。饮食吐出而难内。其脉沉弦。此为病属沉痼也。宜老涎饮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老涎饮方xFK中华典藏网

  老牛涎(一升) 烧酒(一升)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调和。两三沸。更加姜汁。每服一二合。以病愈为度。终身当不复发也。xFK中华典藏网

  胃反膈噎。诸脾虚。食谷不化。若留饮。胸腹雷鸣。俱宜丁香煎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丁香煎方xFK中华典藏网

  丁香(三十五个) 大枣(二十枚) 生姜(一钱)xFK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去滓。煮陈米一升为粥。加食盐一匙。搅调 食。兼服白梅萝卜汁等。xFK中华典藏网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四肢瘦。腹肉脱者。为难治。呕家勿攻。以上实下虚所致也。饮食噎而难内者。尚可治。内而难收者不可治。问曰。嗳气吞酸何谓也。答曰嗳者出食臭。酸者致酸味。是以食饪郁塞也。食谷不杀。吞酸嗳臭。剧者膨满而痛。宜平胃散主之。病患腹力衰弱。胸间留饮。若呕逆食臭者。宜茯苓饮服之。病患胸痞雷鸣。大便泄利。若干噫食臭者。是以胸腹不和故也。生姜泻心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生姜泻心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生姜(三分) 甘草(二分) 人参(三分) 干姜(三分) 黄苓(三分) 半夏(一钱) 黄连(二分) 大枣(二枚)xFK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论曰。 杂为恙。痰火郁灼。为此害也。宜青皮汤和之。xFK中华典藏网

  青皮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青皮(一钱) 食盐(烧三分) 生姜(五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师曰。谷气实则噫。虚则哕。哕为吃逆。吃者哕声轻也。哕者吃声重也。哕者吃吃作声。以草刺鼻。嚏而解即是也。吃逆休作。数月不解。食饮喜戏反如故。此为虫气令然也。病患困倦。哕吃而脉沉细。此为胃虚也。宜柿蒂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柿蒂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柿蒂(一钱) 半夏(五分) 丁香(三分) 生姜(三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哕吃。若热若寒。俱宜萝卜饮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萝卜饮方xFK中华典藏网

  萝卜汁(五合) 白糖(二两) 烧酒(二升)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调和。分温频频服。xFK中华典藏网

  哕家体羸血燥。脉沉而细。此为阴阳失顺摄也。问曰。咳嗽其别如何。答曰。浮风紧寒。数热。细湿。虚劳。俱为肺气不利也。风寒所袭。其人若胸间有水气。若干呕。必脉数而咳。宜小青龙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小青龙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麻黄(五分) 芍药(五分) 半夏(五分) 五味子(三分) 干姜(三分) 桂枝(三分) 细辛(三分) 甘草(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以水一升五合。先煮麻黄。减五合。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咳家夜间更剧。引日难解者。宜敛肺饮。兼 方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敛肺饮方xFK中华典藏网

  射干(一钱) 白芥子(一钱) 生姜(三分) 罂粟壳(炒一钱)xFK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方xFK中华典藏网

  木鳖子(一两) 款冬花(一两)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作莫。每三钱焚烟。以鼻吸。少顷当涎出仍服生姜汤。xFK中华典藏网

  儿骨露血燥。咳喘而乏气力。此为疳咳。宜苦酒鸡子之。榧实蜜灸亦佳。xFK中华典藏网

  苦酒鸡子方xFK中华典藏网

  鸡子(一个)xFK中华典藏网

  上瀹熟去壳。以苦酒再煮 之。xFK中华典藏网

  咳家体瘦血燥其脉细数。必致咯血。此为虚极也。鳖枸汤主之。论曰。病有喘有哮。短气息迫。名曰喘也。喉内致响声。名曰哮也。宜茯杏甘橘枳姜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茯杏甘橘枳姜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茯苓(一钱) 杏仁(七个) 甘草(三分) 橘皮(五分) 枳实(三分) 生姜(三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喘家多以暑月寒月。必发动。此为肺脏久蓄浊气所致也。茶实饮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茶实饮方xFK中华典藏网

  茶实(炒五分) 蒂苈(五分) 桑白皮(三分) 干姜(三分) 大枣(二枚) 甘草(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喘咳气逆。痰息烦动。其脉沉弦者。泽漆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泽漆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泽漆(一钱) 半夏(五分) 紫参(五分) 白前(三分) 生姜(三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病患动躁。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麻黄(四分) 杏仁(七个) 甘草(二分) 石膏(一钱)xFK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减二合去上沫。内诸药。煮取六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咳喘交作。短息而动躁其脉浮大。眼如脱状。此为肺胀也。越婢加半夏汤主之。体瘦肌燥。喘哮休作。若痰咳咯血。夜卧不安者。薯蓣膏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薯蓣膏方xFK中华典藏网

  薯蓣(去上皮一颗) 白糖(一两)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捣如泥。每服弹丸大。日四五次。xFK中华典藏网

  肺胀息迫。四肢厥。额汗流。脉沉结者死。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脐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桔梗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桔梗(二钱) 甘草(五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肺痈喘不得卧。蒂苈大枣泻肺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蒂苈大枣泻肺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蒂苈(炒一钱) 大枣(三枚) 白芥子(五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时出痰血。腥臭。此为肺痈之渐也。肺痈。吐脓血不息。一身蒸。热脉细而数。自汗若盗汗者。不可治。问曰。骨鲠何以所治。答曰。鱼骨为恙。急 胶饴。无验者。再三 而愈。人误为鱼骨所害。金凤实服之。金凤实三个研末。以冷水调服。更以热汤嗽之。人 饼。误胶其喉。烦闷而欲死者。急苦酒白糖搅调服萝卜汁。频服亦佳。儿误吞稻笔咽嗌不利。而烦乱者。急食胶饴。无验者。再三食之。儿误吞金银。若铜铁。宜缩砂饮。xFK中华典藏网

  缩砂饮方xFK中华典藏网

  缩砂(一钱) 生姜(五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烧酒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纳白糖。搅调服。xFK中华典藏网

  问曰。胸痹心痛何谓也。答曰。胸痛。其人脉滑者。痰饮所致也。腹满而胸痛脉实紧者。谷饪所致也。胸胁挛拘。其痛休作有时。此为虫动也。伤寒脉浮。反攻之。遂胸痞而痛。名曰结胸。但满而不痛。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xFK中华典藏网

  半夏泻心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半夏(五分) 黄芩(三分) 干姜(三分) 人参(二分) 黄连(三分) 大枣(三枚) 甘草(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胸痞按之濡。其脉开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大黄(五分) 黄连(五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麻沸汤一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xFK中华典藏网

  胸痞干噫食臭。胁间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支饮胸满者。浓朴大黄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浓朴大黄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浓朴(一钱) 大黄(五分) 枳实(三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再服。xFK中华典藏网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茯苓饮主之。大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胸痞剧则致痛。痛剧则彻背。遂动躁。而脉沉伏。宜鬼箭汤。xFK中华典藏网

  鬼箭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鬼箭(二钱) 人中白(五分) 芒硝(三分) 甘草(二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大寒痛。呕不能饮食。皮粟起。宜大建中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大建中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蜀椒(五分) 干姜(四分) 人参(三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胶饴二钱微微火煎。取一升。分温再服。xFK中华典藏网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甘草粉蜜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甘草(五分) 粉(三分) 蜜(一钱)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水一升。先煮甘草。取七合。去滓内粉蜜。搅令和。xFK中华典藏网

  煎如薄粥。温服。胸间虚气满。若疼痛。其脉细弦者。熊胆饮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熊胆饮方xFK中华典藏网

  熊胆(三分) 石决明(浸醋烧去火毒五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烧酒。先解熊胆。更内石决明。搅调。分温服。xFK中华典藏网

  潮热。胸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大陷胸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大黄(五分) 芒硝(五分) 甘遂(五分)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水二升。先煮大黄。取一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后服。xFK中华典藏网

  支饮家。咳烦胸中大痛。宜十枣汤主之。xFK中华典藏网

  十枣汤方xFK中华典藏网

  芫花 甘遂 大戟大枣xFK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三分。羸人服二分。温服之。xFK中华典藏网

  利后糜粥自养。胸腹急痛。若噫息。其脉滑动。急与食盐汤。仍以鹅翎探其喉。当暴吐而愈。胸腹硬满而大痛。其脉滑数。急与浓朴三物汤。胸腹硬满卒痛。身厥脉伏。急与紫霜丸。胸腹疼痛。脉乍数。乍迟。当吐蛔也。胸痛反复动转。面颜失色。额汗如流。身厥脉结。名曰真心痛。朝发者暮死。暮发者朝死。xFK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