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秘旨
作者:轮应禅师轮应禅师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巴马修道院
18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重要作品。小说以虚构的巴马小公国为背景,反映1796至1830年意大利北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正义斗争。小说主人公法布里斯仰慕拿破仑,辗转到了前线,参加了滑铁卢战役。后来,他在姑姑琪娜(莫斯卡首相的情妇)的帮助下,到神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巴马大主教第一助理。他为追逐江湖女戏子出了人命案,只得逃出国境,后被莫斯卡的政敌骗回巴马城而被捕。他入狱之际,与监狱长的女儿克莱莉娅相逢,二人一见倾心。法布里斯濒于被害,琪娜请求巴马大公帮忙营救。大公爱慕琪娜姿色,趁机要挟琪娜做他的情妇,哪怕只有一次,琪娜无奈,只得应承。后来,无罪释放的法布里斯被任命为巴马副主教,他在晚会上见到了已是克列桑齐侯爵夫人的克蕾莉亚。于是,他经常在侯爵府邸附近的教堂布道,以求见到克蕾莉亚。这对情人经常幽会的第二年,克莱莉娅生了儿子桑特里诺。不久这对情人的儿子病死,克莱莉娅悲痛万分,认为这是上帝对她的惩罚,悒悒而死。法布里斯此后到巴马修道院隐居,一年后死在那里。作品反映了当时宫廷的阴谋与斗争,抨击了专制统治的残暴。其情节跌宕起伏,心理刻画细腻,书中有关滑铁卢战场的描写,尤为精彩。《巴马修道院》被巴尔扎克称为“五十年来最美的书”。斯丹达尔还有长篇小说《红与黑》、《阿芒斯》、《拉弥埃尔》,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及一些著名游记。他被公认为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巴马修道院》有197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郝运的中译本。
印章要论
印学论著。明朱简撰。凡四十四则。其中部分并见于作者所著《印经》中,为作者摘录前人有关印学的札记,并申述其美学思想。认为“印始于商、周,盛于汉,沿于晋,滥觞于六朝,废弛于唐、宋,元复变体,亦词曲之于诗,似诗而非诗”。要求“习印当如钟元常习书,张南本画火,须出人头地”,注重印的审美风格和特征,又强调艺术家的审美个性特点。有《篆学琐著》本,又收入《篆学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摘录其二十四则。
便宜十六策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一治国,二君臣,三视听,四纳言,五察疑,六治民,七举措,八考黜,九治军,十赏罚,十一喜怒,十二治乱,十三教令,十四斩断,十五思虑,十六阴察。此书内容于此见其大略。惟晁氏称六曰治民,今本作治人;十二曰治乱,今本作治政;十六曰阴察,今本作阴诫,小有异同。清人张澍把此书辑入 《诸葛忠武侯文集》,一卷16篇。
秦观词集
词集,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张炎《词源》评其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本书备搜秦观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为读者欣赏李清照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同盟会用以指导革命进行的文件。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秋冬间由孙中山与黄兴、章炳麟等在日本制订。包括《军政府宣言》、《军政府与各处国民军之关系》、《军队之编制》、《战士赏恤》、《军律》、《略地规则》、《因粮规则》、《安民布告》、《对外宣言》、《招降满洲将士布告》、《扫除满洲租税厘捐布告》等件,1908年又增加《招军章程》、《招降清朝兵勇条件》二件。这些文件对革命发生后,革命政权与革命军队的建立、所应采取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
凡五卷。隋代智顗说,灌顶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系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之注释书。初以五重玄义叙述经之大意,次为入文解释。据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载,智顗在陈末时宣讲仁王般若经二次。本书之注释方式与天台三大部等大致相同,以五重玄义、四释等解释经,唯释义缺乏生动,或为后人假托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