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作者:庄子
庄子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战国时期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曾经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篇数究竟有多少,今已不可考。司马迁《史记》只言其“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则说《庄子》有五十二篇。现在传世的是晋人郭象注的《庄子》,有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其中哪些篇章是庄子自作,哪些篇章是其后学所著,已经很难确论。庄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虽不具形,但是可以感觉体会。各种各样的纷繁之物便是道的体现;他憎恶当时控制在昏相乱君之手的现实社会,幻想成为一个与造物者同游的真人、至人,追求心灵世界的绝对自由;主张人应该善于回避矛盾而自处,要全性保真,不以物累;齐万物,泯是非,一死生。卓然有别于先秦其他诸子之论。《庄子》文章,语言放纵不羁,挥洒自如,自然天成,既富有哲理意味又富于抒情情调。想象的奇特,辞采的瑰丽,行文的潇洒,笔墨的恣肆,句法结构的多变跳荡,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文学意义上,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认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过也,郭沫若认为只有屈原的诗歌和司马迁的传记散文能与之媲美。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诸子集成本、清人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中华书局于198

庄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里斯本之夜

里斯本之夜

《里斯本之夜》是德国小说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62年。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后。主人公约瑟夫反对德国法西斯政权,被他当纳粹冲锋队长的妻弟告密,关进集中营。获释后,他逃出德国,过着流亡生活。后来他弄到一份已故熟人的护照,冒名顶替,潜回德国把妻子海伦带出来。池们历经种种艰险,到达巴黎。大战爆发以后,夫妇二人都被关进难民拘留营,但又先后逃出来。在马赛,约瑟夫又被德国秘密警察抓住,他巧妙地打死一直追踪他的妻弟,带着妻子跑到西班牙,后来又到了葡萄牙的里斯本,准备去美国。可是这时身患癌症的海伦绝望自杀,约瑟夫取消了去美国的打算,决定参加外籍志愿兵团,与德国法西斯斗争到底。

西隐集

西隐集

十卷。明宋讷 (1311—1390)撰。宋讷,字仲敏,号西隐,滑县(今属河南)人。元至正中举进士。官河北盐山知县,弃官归。洪武十三年(1380)征为国子助教,后升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迁国子祭酒,卒于官。正德中,追谥文恪。事迹具载《明史》本传。据刘三吾撰《宋讷墓志》,称其所著《西隐集》十七卷。而《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俱作十卷。此本有山东东莱(今掖县)刘师鲁序,称“其集初为上海张趋所手录。滑人王崇之令上海,从其后求得而刻。岁久漫漶,师鲁因鸠工重刻。”盖此本是否在张趋缮录之时,已有所删并,故与墓志不合。本集前四卷为赋、诗,后六卷为杂文,并附以明太祖手敕四道,及《白云茅屋赋》二篇,记一篇。白云茅屋,是宋讷所筑别墅之名。宋讷领成均胄子之任,师道严正,为一时典型。文章亦浑厚醇雅,其奉敕制太学碑,极为明太祖所赏识。今具载集中。其《壬子秋过故宫》诗十九首,尤缠绵悱恻,有风人忠厚之遗。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甚推崇其“半船凉色潮生海,两岸秋风浪拍沙,华表柱头相语鹤,秣陵江上独归鸿”诸句,以为极佳。是集收入《四库全书》。

乾隆海丰县志

乾隆海丰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于卜熊修,史本纂。于卜熊,江南金坛 (今江苏金坛县)人,举人,乾隆十一年 (1746)任知县。于卜熊莅任,以《海丰县志》康熙十一年 (1672)、二十五年 (1686)屡经修辑,又已六十年,字迹漫漶,不可辩识,雍正九年分置陆丰后,海丰未有立志,都里人士专属海丰者未有专记,旧所纪载舆图关隘,多已不合。公余之暇,就其所未隶者,按旧本,少为增删而成。《海丰县志》 乾隆十六年(1750)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分为:舆图、都里、建制、经政、皇言、学校、秩官、选举、人物、列女、名宦、寓贤、词翰、邑事、赋役、兵防、杂志、外志十六门,卷未附补编一卷。此志将旧志二十一类,并为十八类,合为十卷。前后编次略异,如旧分舆图为一类,山川、沿革各分一类,现舆图为总,纪山川、沿革即分属舆图内。又记明代循吏冯渠、周一敬。又收录叶梦熊《冯侯遗爱记》、陈子壮《周侯去思碑》。宋文天祥屯兵于此被执,其地有表忠祠,方献之为之记,具载词翰志中。该志尚有同治一年 (1866) 补刻本和民国十九年(1930) 铅印雍正本。

澉水志

澉水志

又题《海盐澉水志》。城镇志。宋罗叔韶修,常棠纂。八卷。叔韶籍里不详,绍定三至六年(1230—1233)任修职郎, 常澉浦税务。常棠字召仲,号竹,仕履不详。绍定间寓居澉浦,受罗聘请于绍定三年纂成此志。一万四千字。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镇志。澉水,水名转地名称澉浦,唐置镇,宋时为对外贸易港, 设署市舶务,掌管外贸和征收关税。故址在今海盐县西南杭州湾北岸,已湮没无存。于宝祐五年(1257)方付梓初刻。记事止于淳祐七年(1247)。此书分地理、山、水、廨舍、坊巷、坊场、军寨、亭堂、桥梁、学校、寺庙、古迹、物产、碑记、诗咏等15门,前冠以地图。叙述简赅,纲目详备,体例精严。宝祐四年(1256)刊行。

广百论疏

广百论疏

佛典注疏。唐文轨撰。原著十卷。敦煌遗书藏本。现存伯2101号一件,首残尾全,系第一卷,尾题“神龙三年(707)三月僧崇晃写”。本文所疏乃印度提婆著、唐玄奘译《广百论》。据《东域传灯录》、《三论宗章疏》等经录记载,中国僧人曾撰有八种关于《广百论》的疏释,其中文轨著者为十卷,但现仅剩此一卷。文轨曾师承玄奘,并参与玄奘译场,故本疏中当包括有玄奘的某些观点。又本疏几乎全部用因明格式写成,对研究印度因明在中国的流传有一定的资料价值。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佛在净居天,光照文殊顶,文殊复以光照金刚密迹主顶,金刚请问法灭之后,云何文殊广利众生?佛言:当于东北方大振那国五顶山,游行居住,有秘密心咒,并画像、坛印、等法,先说十八大陀罗尼,次说八字秘密心陀罗尼曰:唵,阿末啰吽却哳啰,次说画像法,坛法,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