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育宝庆集方

作者:佚名
产育宝庆集方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宋史·艺文志》以为郭稽中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洑阳李师圣《得产论》二十一篇,有说无方,医学教授郭稽中为时良医,以方附诸论末,遂为完书,则稽中特因师圣所得旧本,增以新方,非所自撰。《宋史》所载,似未见陈氏说也,然稽中所增,合原论共为一卷,与此本不合。以卷首诸家考之,盖陈言撰《三因方》,尝取其方论,各评得失;婺医杜荍历采其所评,附入各条之下;后赵莹得《产乳备要》,增以杨子建《七说》,合于《产论》为一集;有冀致君者又掇御医院《杂病方论》,及《八月产图》、《体元子借地法》、《安产藏衣方位》缀于其末,是辗转增益,已非郭氏之旧,特沿其旧名耳。其书世罕传本,所行者系据《永乐大典》辑出,得论二十一,陈言评十六,方三十四,为一卷;产乳备要及经气妊娠等证方六十二为一卷,其《体元子借地法》,《大典》佚不载,今亦阙焉。卷中惟陈言之评,标识姓名,余皆不标为谁说,今以原本体例推之,上卷之方皆出郭氏,下卷娩乳安产经气三条外,殆即杨氏之说,所附方药,殆即冀致君所采御药院方也。陈言即撰《三因方》者;杨子建名俊,有《杨氏家藏方》,今未见;李师圣等,皆南宋人,冀致君序称诸人为宋儒,又称近在燕赵间,盖元人云。

猜你喜欢的书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熊彼特是当代经济学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经济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其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综合反映了其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方面的思想观点。 本书是论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的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它以创新理论为基础,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研究社会制度形态问题,得出了资本主义存在不下去,社会主义行得通,资本主义可以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结论。 本书可供我国学术界研究、评论之用。

学射录

学射录

二卷。清李塨撰。此书卷一为《射法》。首有一段文字述撰作之缘由,大略言射为六艺之一,昔郭子坚任桐乡,曾开雕《射法》一帙,其为序之,而辞义未尽善。某日忽有一叟至,自言学道深山,技击皆精。夜半解衣击剑,因传射法,天明而去,不知所之。录而为之注,遂有此书云云,与圯上老人授张子房兵法同出一辙,不足凭信,似为李氏杜撰。所谓“射法”,惟二条总纲,一曰“身端体直、用力和平,拈弓得法,架箭从容,前推后走,弓满式成。”二曰:“神矢于的,矢命于心,精注气敛,内运外坚,前固后撒,收弓舒闲。”李氏引经据典,长篇大言为之详说,演成一卷。卷二为《射经》,引《礼记·射义》“射者,进退周旋必中礼”(案今本《礼记》“周旋”作“周还”)一段文字冠首,云“此三代射艺之遗文也。”次引《孟子》、《周礼·保氏》、《周礼·考工记·弓人》等为纲,下引诸家说,为之引伸发挥而已。二卷体例大略相近。此书《畿辅丛书》、《颜李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均有收录。

新废邮存底

新废邮存底

沈从文书信集,共29篇。沈从文的《新废邮存底》最早收入《云南看云集》。后者是沈从文最重要的散文集之一,1943年6月由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集中文章共分三组:第一组收三篇论文,第二组收"新废邮存底"16则,第三组收"废邮存底"13则。其中"废邮存底"大多数写于抗战以前,其余两组均为昆明时期作品。"新废邮存底"诸篇,最早的一篇《四给一个青年作家》写于1940年2月3日,最晚的一篇《美与爱》可能写于1943年5月,是抗战中期前后沈从文思想发展

中国通史(第三册)

中国通史(第三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三册是中国通史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的第一册。共三章,第一章叙述隋朝的兴亡和经济、文化状况。第二章叙述唐朝的政治概况和经济概况。第三章分别叙述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个王朝和十个割据国的兴亡及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

明神宗实录

明神宗实录

明官修。五百九十六卷。记神宗在位期间史事,起隆庆六年(1572)五月,讫万历四十八年(1620,即光宗泰昌元年)七月。天启元年(1621)三月始修,以张惟贤为监修官,叶向高、刘一燝、韩爌、史继偕等为总裁官。次年,命董其昌往南方采辑先朝奏章、遗事,录成三百册,又选录留中奏疏,别为四十卷,以备修纂之用。三年,叶向高、史继偕等相继去位,改命顾秉谦、丁绍轼、黄立极、冯铨等为总裁。书未成而熹宗死,至崇祯初,始由温体仁等续成。其时朋党之争已烈,纂修官各持门户之见,是非难于统一。然其记载建州事迹则详,多不见于《明史》诸书,颇为可贵。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佛教传记。 唐慧立、彦悰撰,十卷。唐麟德元年(664),慧立为表彰其师玄奘功业,将玄奘赴印取经事迹写成前五卷。到武则天垂拱四年(688),玄奘另一弟子彦悰将前五卷重加整理,又续撰五卷,完成此书。为玄奘法师生平最早也是最详的传记,前5卷记玄奘出家至印度求法之经过,后5卷记玄奘回国后翻译佛经等活动。书中保留不少古西域、印度历史资料,及玄奘西行途中见闻,对唐初以长安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情况反映颇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