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选要
作者:唐黉唐黉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茗柯文编
文别集。清张惠言著。九卷。凡《茗柯文初编》一卷,《二编》上、下二卷,《三编》一卷,《四编》一卷,《补编》上、下二卷,《外编》上、下二卷。此集凡六编,一至三编为作者自定,四编为董士锡辑,补编、外编为高澍然辑,外编二卷多属代笔。初编,二编成于嘉庆五年(1800),三编成于嘉庆六年。约十五万字。收文、赋凡百二十一篇。本书收入其经学论著以外之全部古文、词赋。作者始攻骈体文,后致力于古文。与恽敬同为古文中阳湖派创始人,反对当时统治词坛的“浙江词派”无病呻吟和单纯咏物之风。《送左仲甫序》、《吏难》等文章,深刻揭露社会黑暗,抨击科举制度,指斥封建官吏贪酷害民。《书山东河工事》可谓代表作,描写河工痛苦生活,并对嘉庆间农民起义有某些客观反映。笔力纵恣,语言流畅,修洁质朴,并富有文采。所作赋,状物切体,寓情于景,文笔恢宏清丽。此编对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风俗人情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嘉庆十四年刊阮元序本(无补编、外编),道光三年(1823)杨绍文刻《受经堂汇稿》本,《四部备要》本,载五卷,附词一卷。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黄立新校点《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本,最详备。
中国小说史
古典文学史著。郭箴一著。是王云五、傅纬平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39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是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后又一较早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著作,分上下两册,所收材料更为详尽,论述更加周密、系统。探索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来解释中国小说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该书第一章是长篇绪论,分别阐述“小说与社会”、“中国社会的轮廓”、“中国小说的演变”。作者认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史“应阐明在社会发达之各阶段上,小说生产之形式及小说家创作地位,如何依支配底经济组织而变化”,同时也应注意小说的发生、发展、灭亡并不是与其依存的社会的发生、发展、灭亡“步调整齐、息息相合”的。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作者考察了从上古神话直至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中国历代社会环境下,小说的发生、兴盛和灭亡过程。正是着眼于小说与它所反映的那个社会的关系,作者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最伟大的写实小说,赤裸裸地毫无忌惮地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进而指出,“《金瓶梅》的社会是并不曾僵死的”,“《金瓶梅》的时代是至今还顽强的生存着”。作者大声疾呼:“像这样的堕落的古老的社会,实在不值得再生存下去了;难道便不曾有一个时候的到来,用青年们的红血把那些最龌龊的陈年的积垢,洗涤得干干净净?” 因此这是一部富有理想精神,斗争性鲜明的著作。这种鲜明的倾向性更集中表现在最后一章有关新文学的描述上。作者站在进步作家阵营,提倡“民族的大众的文学”、“国防文学”甚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鸽经
中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养鸽专著。作者张万钟,字扣之,山东邹平县人。贡生,出身于官僚世家,曾任南明镇江府推官,扶明抗清。《鸽经》记述的内容丰富周详,且有一定深度,可见作者亲自饲养过大量的家鸽进行观察研究,并读了不少有关鸽的书籍,在借鉴前人经验和总结自己实践知识的基础上,撰著成书。此书大约完成于17世纪初叶。全书不分卷,约6500字。依次分为“论鸽”、“花色”、“飞放”、“翻跳”、“典故”、“赋诗”六个部分。“论鸽”细分性、德、种类、羽毛、飞、鸣、宿、食、眼、嘴、脚、凤头、地产、沐浴、作巢、疗治数项。论述鸽的性情、习性、种类分布、产卵、孵化、形态特征、疾病防治等。“花色”着重介绍中国主要观赏家鸽品种,列举凤尾齐、巫山积雪、银棱、亮翅、坤星等30多个品种,并简要描述了其形态特征。“飞放”介绍了传书鸽的优良品种,计有皂子、银裆、玉腿、玉翅、银灰串子、雨点斑、紫葫芦、信鸽、夜游等,并分别记述其特征、生态习性和翱翔本领。其中信鸽为诸鸽之冠,“数千里外,终日可至。其性恋巢,故中途不肯留连”。夜游是鸽与鸠的杂交种,“信鸽同鸠哺子,即能夜飞”。“翻跳”记述小体型有翻跳(空中翻筋斗)本领的家鸽品种,依次介绍了凤头白、凤头皂、毛脚紫、莲花白等7个品种。这些品种翻、跳能力各不相同,其中翻分为高翻、腰翻、簷翻。跳则分为滚跳、戏跳、打跳。“典故”转述古代家鸽故事30余例,中国家鸽饲养悠久历史可见一斑。“赋诗”摘录了历代文人皮日休、孟浩然、宋三问、苏东坡等人咏鸽诗赋十余首。《鸽经》版本流传不广,现知仅见收载于《檀几丛书》第二集第五帙卷五十中。
易纂言外翼
元吴澄撰。八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吴氏因所著《易纂言》之义例各散见诸卦中,不相统贯;其卷首所列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故复撰此书以畅明之。据吴氏《小序》,全书共十二篇:一曰《卦统》,二曰《卦对》,三曰《卦变》,四曰《卦主》,五曰《变卦》,六曰《互卦》,七曰《象例》,八曰《占例》,九曰《辞例》,十曰《变例》,十一曰《易原》,十二曰《易流》。其书罕有传本,朱彝尊《经义考》云:见明崑山叶氏《书目》载有四册,而亦未睹其书。《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录出,厘为八卷,然已非完本。《提要》指出:“今缺《卦变》、《变卦》、《互卦》三篇;《易流》缺半篇,《易原》疑亦不完。然其余尚首尾整齐,无所遗失。自唐定《正义》,《易》遂以王弼为宗,象数之学,久置不讲。澄为《纂言》,一决于象,史谓其能尽破传注之穿凿,故言《易》者多宗之。是编类聚区分,以求其理之会通。如《卦统》、《卦对》二篇,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乃程、朱所未及。《象例》诸篇,阐明古义,尤非元明诸儒空谈妙悟者可比。虽稍有残缺,而宏纲巨目,尚可推寻。谨依原目编次,析为八卷,俾与《纂言》相辅而行焉。”按,北京图书馆今藏元刻本《易纂言外翼》十二卷,当为完本,宜资参考。
京华烟云
又译《瞬息京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林语堂著。旅居美国期间用英文写成。美国纽约约翰·黛出版公司1939年出版。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1941年曾出版过郑陀、应元杰合译的中文本、越裔的节述本。还有张振玉1977年译本。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86年据张本重印,收入该社的《拿来参考丛书》。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和乐,又名玉堂,福建龙溪(漳州)人。早年留学美、英、德三国,获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等职。先后创办过《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提倡过“幽默文学”。主要著作还有《剪拂集》、《大荒集》、《吾土与吾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等。本书分上下两本,是由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以中国近现代社会为背景,叙述了一些人物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和思想的演变。如作家所钟爱的人物“道家的女儿”姚中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越来越背离了庄子哲学,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和群众抗日的洪流里,实现着做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愿望。书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官僚政治、吃人礼教的腐朽没落,以及民主要求的高涨、民族意识的觉醒等。本书是作者的代表作,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出版后,在国内外曾发生广泛影响,在国外长期畅销不衰。但书中有不少政治偏见。
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凡二十卷。宋代法护于景德元年至嘉祐三年之间(1004 ~1058)译出。又作如来秘密大乘经、秘密大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全经分为二十五品,内容阐明菩萨以身密清净,故法身无相,得以示现一切普处,化益众生;语密清净,故随时可闻一切有情之音声;心密清净,可了知一切众生之心念。又解说如来身密、语密、心密等三密不思议之所由。其后叙述菩萨六年苦行之超胜以及降魔外道之过程,依所缘观机而摄受一切众缘。成佛后入旷野城应供时,诸天鬼神皆发善心来归依之。佛且应秘密主之请,宣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法。秘密主遂请求于佛入灭后五百年中护持本经。又本经之异译有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及西藏译本,然本经比大宝积经有少许之增广,两者若就内容相等部分而言,仅有文饰之差别;又大宝积经无品目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