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

作者:张万福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

唐张万福编。道教经书。上下二卷。末尾题记说:大唐先天元年( 712 )十二月十二日太清观道士张万福谨记。则此书成于唐玄宗初。书中简述道教经戒,认为这些戒律是修道者首先必须进行的科目,否则不能得仙,犹如涉海而需办楫一样。根据信教对象的品位、贤愚、禀气清浊等而分别授以不同的戒律。书中开列了三归戒(初起心入道受)、五戒(令除五欲、出五浊、修五德)、八戒(持八事以契入神)、无上十戒(在俗男女所受,断十恶行十善)等等,按修道者功力深浅及正一、三皇、灵宝、上清等不同道派的弟子而设置,反映了当时道教戒律与受戒者的基本情况。此书为当时道教经戒的总结,为研究唐代三洞经戒法箓传授情况的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猜你喜欢的书

家塾教学法

家塾教学法

《家塾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史上首部以“教学法”命名的理论著作。清代教育家唐彪博采众多书法家和文字学家的精辟言论,融入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阅读方法和技巧,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指导,诸多语文教学理论至今仍然值得借鉴。此次重新整理出版,对符合当下“大语文改革”教学思想及启蒙教育理念的内容进行了挖掘,力求为现代儿童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蕉轩随录

蕉轩随录

《蕉轩随录》,十二卷。清方浚师(生卒年不详)撰。方浚师字子严,咸丰举人,官至永定河道。此书杂记一些遗闻琐事,还有一些经史考证、诗文评论方面的内容。全书每卷有目次,记载较为杂乱,书中观点反对清代学者黄宗羲、阎若璩、包世臣等人的论述及学说,而盛赞吕留良、袁枚等人。有同治十一 (1872年)年间刊本。

杂纂新续

杂纂新续

昔玉溪生以街谈寓诙谐,王君玉、苏子瞻继之,明黄允交复有三续之作,不过博茶前酒后一轩渠耳。余戏仿为之。凡前人所已言者,俱不赘及云。

温病辨症

温病辨症

《温病辨症》集中体现了清代医家马宗元对温病诊治方面诸多的精辟学术理论及丰富的临证经验,对其原文分上下卷进行整理,并将温病与伤寒、时邪与伏邪、温病之寒热虚实表现等分析鉴别,以及对温病常见症状的辨证论治、预知生死等马氏的独到见解。

鹿洲公案

鹿洲公案

《鹿洲公案》,原名《公案偶纪》,是蓝鼎元在狱中回忆记述知潮阳县期间审判的案例,自刊刻以来,颇受各地吏员称许,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清末,有人将《鹿洲公案》改名为《蓝公奇案》,与《包公案》、《施公案》合并为《三公奇案》印行,民国初年亦有书坊以《蓝公奇案》等名称印行。

八识规矩浅说

八识规矩浅说

八识规矩浅说,一卷,清行舟说并序,王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