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

作者:曾国藩
冰鉴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一部真正的智慧经典,不仅可以跨越他所属的领域,而且可以跨越时空!

猜你喜欢的书

小大人

在那些环绕着天狼星转动的行星中间,有一个星球上有个青年,聪明绝顶,最近到我们这个小蚂蚁窝中游历,我三生有幸,和他认识了。他叫做小大人,这名字对所有的大人物都很合适。他身高八里:我说的八里是等于官尺二万四千步,每步五尺。一向为人类造福的代数学家,倘若当场拿起笔来,就会算出:既然天狼星系的居民小大人先生从头到脚有二万四千步,合到十二万官尺,而我们地球上的居民不过身高五尺,地球一周不过九千里;那末小大人所生长的星球,圆周一定比我们小小的地球正好大二千一百六十万倍。这在自然界中也极其平常,不足为奇。

皇明经世文编

明陈子龙主编,列名选辑者24人,参阅者142人。成于1638年(崇祯十一年)。正编504卷,另补遗4卷,总目1卷,姓氏里爵1卷,凡例1卷。取材于明文集一千余种,以作者为纲,年代先后为序,采录有关时政、礼仪、赋役、刑法、农事、漕运、科举、铨选、军务、边防等各类奏疏、文章,而以经世致用为主旨。他们选编这部书的目的在于总结明代统治经验,以经世致用,作为当时和以后施政的借鉴。他们是由所搜集到的1000多种文集选编成这部书的,有些文集今天已经没有传本,其中的文章正是靠着这部书才得以流传下来。选入的文章大量的为奏议,也有许多书信、议、序、记等,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时政、礼仪、宗庙、职官、国史、兵饷、马政、边防、军务、海防、火器、贡市、番舶、灾荒、农事、水利、海运、漕运、财政、盐法、刑法、钱法、钞法、税课、役法、科举、宗室、弹劾、谏诤等。编排上以人为纲,以年代先后为次。全书编成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由云间平露堂刊行。卷首有方岳贡、张国维、任濬、黄澍、张溥、许誉卿、冯明玠、徐孚远、陈子龙序和宋征璧所写凡例。由于这部书收入了一些为清朝满族统治者所不愿见到的历史文献,因此在清朝被列为禁书。中华书局1962年据崇祯刊本将本书影印出版,改名为《明经世文编》。书末增加了《作者姓名索引》和《分类目录》。

海上花列传

又名《青楼宝鉴》、《海上青楼奇缘》,中国近代长篇小说。韩邦庆撰。初刊于作者自编文艺刊物《海上奇书》,自1892年2月至10月共出14期,刊28回,1894年出版单行本。1982年人民文学社重新排印出版。韩邦庆(1856—1894),字子云,别号太仙,自署大一山人,又署花也怜侬,松江(今属上海)人。曾于河南为幕僚,1891年赴京应试,未及第,遂归上海,任《申报》撰著,偶为作论说。殁后诗文无存,以本书著名,另有文言短篇小说集《太仙漫稿》行于世。本书为用吴语写作的长篇小说,系吴语文学中长篇小说的第一部。书写婚姻题材,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由农村来上海后为生活所迫的遭遇和经历为线索,反映了旧上海十里洋场的黑暗与腐朽的一面。书中赵朴斋因狎妓而落得贫困不堪,后只能以拉洋车为生;赵二宝沦为娼妓,又别有一番悲惨的遭遇。书中画面虽多为妓院生活,但通过对出入于妓院的官僚商人和地痞流氓的描写,成为旧上海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一个缩影。作品文笔雅洁,结构巧妙,铺叙故事和塑造人物的手法都有出新,个个妓女写得逼真传神,活灵活现,且对话全用苏州话,颇有特色。本书当时即广被传阅,且甚为学人所重。曾作为“沪娼研究书目”。胡适、鲁迅等都给予本书很高的评价。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改修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显宗改修实录]。如前所述,开始于肃宗即位之年,而结束于肃宗3年(1677)9月的《显宗实录》是由南人所编纂的,所以,它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出南人的立场。不过,到了肃宗6年(1680),许积等南人受庚申换局这一逆谋事件的牵连而被挤出了政坛之外。西人掌控政权后,立刻于同年7月开始,进行《显宗实录》的重新改修作业,该作业于肃宗9年(1683)3月结束。领议政金寿恒等西人主张,之前的《显宗实录》为担任总裁的南人许积所领导编纂的,内容上有失公正。有的大臣甚至极力进谏说,该实录为奸臣们盗用史笔编纂而成的。不过,最重要的意见分歧还在于对显宗时期礼讼的解释上,这也是两党派之间的殊死之争。实录的改修作业中途曾因遇到仁敬王后的国丧而暂时中断。最后,历经了3年的岁月,于肃宗9年(1683)时终于得以完成。总之,继《宣祖实录》的修改之后,《显宗实录》是第二次被修改。实录的修改主要源于党派之间政策上的差异,所以,很难判定谁是谁非。可以说修改后的实录与原来的实录都具有其特定的价值,同时参考二者是很有必要的。

吏学指南

八卷。元徐元瑞撰。本书成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据作者自序称,“善为政者,必先于治,欲治必先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刑明而清,民自服矣。所以居官必任吏,否则政乖,吏之于官,实非小补。”鉴于“初学之士,妙龄而入,律书要旨,未暇师承,巧诋之风,薰染日著”,故 “摘当今吏用之字,及古法之名”,编成本书,“期在启蒙”。元代重用吏,显然,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是让初入官场的人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于教导之中,有规诫之意,并倡导崇法爱民。本书的内容包括了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术语,共分为九十一类,如 “吏称”、“才能”、“政事”、“官称”、“统属”、“法例”、“礼仪”、“狱名”、“听讼”、“服制”、“禁制”等。每类之下有若干术语,共列2109条。每条之下有简明的解释,指出词语的含义,有的再加申说。如“部曲”条称:“此等幼无所归,投身衣服,其主以奴畜之,别无户籍,唯随本主籍贯。若此之类,名为部曲,及其长成,许得通娶良人。”又“亲民官”条称:“临民之官曰亲。盖亲者,爱也。取爱养兆民之意。”就本书撰写宗旨及全书内容而言,亦可称为“元代官吏手册”,或“元代公文用语辞典”。本书原附入《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未单行。《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存目七收入。因该《全集》是一部叙述家规家训之书,往往被人所忽视,且其性质又与《吏学指南》不相近,因此使《吏学指南》这部有价值的书被埋没了六百余年。《贩书偶记》始单独列出,注明为元刊本。作为《全集》本,有元、明刊本。而单行本,始有1951年日本东京东洋史研究会油印本。后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于1979年4月据油印本改版排印,出版了标点本,并改正了油印本中的许多错误,附有《吏学指南笔划索引》,颇便读者。是为目前最好的版本。另有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点校本。

景德传灯录选译

《景德传灯录》,总共有三十卷,是北宋景德元年(公元一〇〇四年)东吴僧人道原所撰。宋、元时有单刻本行世,金、元、明、清四代汉文大藏经都有本书的著录。《金藏》载于“禅”至“云”函,《元藏》载于“振”至“世”函,明《南藏》载于“桓”至“辅”函,明《北藏》载“合”至“弱”函,《清藏》载“誉”至“青”函。民国初年的《频伽藏》(全称《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私版铅印本)亦载录此书,收在“云”帙。日本国“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在一九三四年印行的《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第五十一卷史传部(三)收入此书,是目今我们所见的比较好的本子。我们所选底本即依大正藏版。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全译本书所有的内容。我们根据本书重宗系、重语录的特点,精选那些在禅宗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对禅学有辉煌贡献的杰出禅师作为代表,另一方面尽可能保持传法世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另外,个别篇章中,有些语录嫌重复,并无多大意义,或者体现禅宗明心见性宗旨不那么强烈的,我们相对做了一些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