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辩难

作者:刘一明
修真辩难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清代刘一明撰。其书以师徒问答形式,阐述内丹功理。作者认为内丹乃性命凝结而成,所以必须性命双修,指出性命之道与阴阳之道密切相关,性命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性命之用。性即理,命即气,气不离理,理不离气,因此性不离命,命不离性,浑然一体,不容分割。修性即能立命,所以修行者必须重视修性,「不能修性,焉能立命?益性者命之寄,命者性之存,性命原是一家,焉得不修性?」要求性命双修而侧重先性后命。

猜你喜欢的书

密庵集

密庵集

八卷。明谢肃撰。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明史艺文志》、集竑 《国史经籍志》、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俱载谢肃有《密庵集》十卷。而传本久稀,藏书家罕著于录。惟《永乐大典》中所收谢肃 《密庵集》八卷。其时谢肃没未久,而姚广寿等已录其遗集,与古人同列,知当时即重其文。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谢肃初谒贡师泰于吴山仰高亭,时贡方奉诏漕闽广粟,当泛舟大海,因与同载至海昌,留居州北,执经问难。凡一诗之出,一文之就,折衷论议,必当于理乃己。谢肃之学问渊源,实出师泰。集中 《题天风海涛亭诗序》云:“用先师尚书贡公玩斋所咏诗一句为起,以仰止于公。又《师泰遗集》亦谢肃所刊行。均惓惓不忘其本。故所作古文词、格律具有法程。其在淮州寄人一诗,载所与同征修礼书者有张绅、杨翮等十人之名,为《明史·礼志》所未及。又《送行人蔡天英颁琉球周王印宝一诗》。考之《明史·外国传》,但有赐中山、山南、山北三王镀金银印一事,而不言曾遣行人。凡此之类,于考史尤有所裨益。故采掇编次,厘为八卷。戴良 《序》说: “密庵五言古,则本之魏,歌行则遵李、杜,近体则祖少陵。他若山川之离合,土地之沿革,人物之废兴,可以正史策之讹谬补志之缺略,纪行之诗,可谓盛矣”。现有 《永乐大典》本存世。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

本书(三册三七六面二二五、六○○字)不分卷,选自黄岩王彦威(韬夫)辑「清季外交史料」一书。王氏在清光绪中供职军机处时,尝手录元年至三十年间有关外交之朝廷诏令、枢臣强吏章奏以及密电秘稿等件,初名曰「光绪朝洋务始末记」;以后其哲嗣希隐复搜集光绪季年至宣统三年之涉外文件赓续成书,改易今名。书系按年顺序编次,极易查考。本书所选,殆为光绪十年中法之战、二十年中日之战两役与台湾关涉之史事。此外如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事件善后事项、光绪初年西班牙船在台湾洋面失事事件、十二年日本兵船事件以及十四年洋商抽厘与后山「剿番」等事件,仅属零星资料而已。十年法兵事起,而以电牍、电奏、电旨为多。书末,节录原书所附「清季外交年鉴」,并略加补充之。

墨子译注

墨子译注

墨子及其后学著作总集。成书于战国末。《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另八篇仅存篇名。主张兼爱尚贤、节葬节用,否定天命,强调人为,批评儒家“天命”、“亲亲”、“正名”等观点,提倡“取实予名”,提出中国最早的若干逻辑范畴。其中《亲士》至《三辩》七篇年代较晚,有人认为是伪书。《尚贤》至《非儒》二十四篇,反映前期墨家基本思想。每篇均分上、中、下。《墨子閒诂·俞樾序》:“此乃相里、相夫、邓陵三家相传之本不同,后人合以成书,故一篇而有三乎!”《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为后期墨家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称《墨经》,又名《墨辩》。《耕柱》至《公输》五篇,记墨子言行,多涉及其政治主张,可作为墨子生平史料。《备城门》至《杂守》十一篇,亦后期墨家著作,主要讲防御战术与守城工具。一说《备城门》以下各篇有汉代官名,为汉人所著。有晋鲁胜注,早佚。宋代乐台注《墨子》,仅有《亲士》至《尚同》十三篇,已佚。现存注本有清毕沅校注《墨子》、孙诒让《墨子閒诂》等。

十二门论

十二门论

梵名Dva^das/amukha -s/a^stra 。全一卷。龙树着,鸠摩罗什(344~ 413)于弘始十一年(409)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为三论宗重要依据之经典。本书立十二门以发挥大乘空观,为中论之纲要书。十二门为: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观有无门、观性门、观因果门、观作者门、观三时门、观生门。本书虽由二十六偈颂与注释组成,然其中有二偈援引著者之空七十论,有十七偈引用中论者,其余之偈颂亦与中论颇多类似,故本论是否为龙树所造,古来多有论说。本书与中论、百论合称三论,历来受到我国与日本佛教界之重视。或更合大智度论,而称四论。注释有吉藏疏六卷、略疏一卷、元康疏二卷、法藏宗致义记二卷。

萨罗国经

萨罗国经

佛说萨罗国经,一卷,失译人名。佛由祇园往彼国化王及国人。佛从祇园,往化王及国人知苦,发菩提心。

妙法莲华经纶贯

妙法莲华经纶贯

妙法莲华经者。诸佛究竟之极谈也。原夫释迦牟尼如来。实成佛道以来。已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为度众生。无有休息。数数示生。数数示灭。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其成熟。已经成熟者。令得解脱。所有法味。不出藏通别圆等四种。所有化仪。不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种。且据此番八相成道。说法四十九年。畧为五时。初坐菩提道场。为大根众生说大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