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金液神丹经

作者:佚名
太清金液神丹经

道教经书。一名《上清金液神丹经》。分上、中、下3卷。分别题为张道陵、阴长生、抱朴子撰述。《宋志·神仙类》、《崇文总目·道书类》皆有著录。卷上注引有“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等《黄庭外景经》之语。《道教义枢》所引《金液经》“达观兼忘,同归于玄”,见于本书序中。应是六朝时道经。今陈国符先生以《经》中歌诀用韵情况,考为卷上及卷中部分为西汉末东汉初古经。经中内容,序文首述“达观兼忘,同归于玄”等义理。序注中谈服食行气、炼丹守一等摄生之道。正文述作丹之法,包括作六一泥制土釜,密封、日期,祭受之法,泥涂及涂雄黄雌黄精法、涂霜雪法、烧炼金液还丹、服丹法等。卷下还记扶南、西图、典逊、杜薄、大秦、月支、安息等20余国的方位及丹砂物产。是继《黄帝九鼎神丹经》的又一部外丹名著,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宝贵资料。

猜你喜欢的书

乾隆福建通志

乾隆福建通志

福建地方志。清郝玉麟、卢焯等修,谢德承、刘敬与纂。七十八卷,首一卷。玉麟,汉军镶白旗人。官闽浙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御史。德承字又绍,号古梅,福建闽县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福建自宋梁克家《三山志》后,记舆地之书不下数十家,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颇称善本。入清后收复台湾,福州所属扩及海疆,又兼行政区划,多有变动,与旧志所载多不合,而康熙旧志亦太略,故于雍正七年(1729)承诏纂辑此志。以康熙旧志为本,删汰其烦芜冗文,补增新事,乾隆二年(1737)成书。首卷为圣谕、绘图。图载鼓山、高盖山、木兰陂、万松关、玉华洞、九龙滩等五十三图。自星野下,有建置沿革、山川、疆域、城池、风俗、物产、田赋、户役、兵制、学校、名宦、选举、人物、方外、外岛、杂志、艺文等三十门,约一百七十万字。记事止雍正十二年(1734)。为福建省较好的一部通志。较康熙旧志增十四卷。凡沿海岛屿诸图,旧志不载者皆详绘补入。建置旧志仅记名号,而析并沿革不清,今仿史记年表,厘为三格,以朝代、总部、郡县缀列其下。旧志风俗仅记岁时,此集博引旧籍增补。物产则本《八闽通志》增载,依《大清一统志》例,次于山川、城池之后。祥异记该地各府县自唐大历二年(767),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水、旱、大雨雪,地震等情况。艺文分著述、表疏、文记、诗赋等十卷,为该地颇有价值的历史、文艺资料。有乾隆二年刻本, 《四库全书》本。

悦容编

悦容编

《悦容编》是晚明时期一部叙述闺房生活审美情趣的笔记小品,列有《小引》、《钟情》、《随缘》、《葺居》、《缘饰》、《选侍》、《雅供》、《博古》、《寻真》、《及时》、《晤对》、《借资》、《招隐》、《达观》等章节。作者引申了成语“女为悦己者容”之意,揭示了封建社会侍女闺秀在园居、陈设、服饰、仪态、素养等方面对美的追求,反映了晚明时期上层社会的文化生活。《悦容编》篇幅短小,现存世的刊本均收在丛书里。如明代有闵于忱辑的《枕函小史》本、卫泳辑的《枕中秘》本、闵景贤纂的《快书》本、秦淮寓客编的《绿窗女史》本;清代有张潮《昭代丛书》本、顾沅编的《一瓻笔存》本、管庭芬编的《生花管》本以及知虫天子(张延华)的《香艳丛书》本。

海船客

海船客

那是一个深秋天气的星期六下午。春江轮船已定在这晚上一点钟驶往香港。到了黄昏十点钟光景,船上热闹异常,男男女女的乘客都陆续地上船,舱面上挤满了乘客,船员,送客的人,和许多搬运行李的脚夫。这些送客的人们即使不是新婚夫妇或是相知的密友,可是都照例地临别依依,不到开船的时刻,谁也不肯早一刻分手。但是那无情的汽笛不时发出那吁吁刺耳又刺心的锐声,一再地警告这些送客者们:“船将开了,快分手罢。”同时它又似乎残酷地故意要扰乱这班送客者们喝喝的谈话。下层的货舱中和舱门口,脚夫们的声音更是喧闹。原来开船的时间将到,码头上还堆积着许多货物,时间既是很短促了,脚夫们便不得不拚命地搬运。

蛮窟风云

蛮窟风云

《蛮窟风云》是民国作家朱贞木所著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全书共分三十个章节 。现在先说金驼寨,在滇南石屏州异龙湖畔金驼峰上。这金驼峰也是云南著名哀牢。山脉的分支,面积有五六十里方圆。凡在金驼峰居住的尽是龙姓苗族,无形中这五六十里面积,变为龙家苗的势力范围,而且形势天险,出产富厚。在金驼峰深处,有一座高接云霄的峭壁,叫作插枪岩。岩壁中分,从顶挂下百丈长的一条大瀑布,终年喷琼曳玉,趋壑奔涧,弯弯曲曲分布成峰脚下二十八道溪涧,又从这许多溪涧汇聚一处,泄注于金驼峰后异龙湖中。这峰内二十八条溪涧是龙家苗族的水道,又是金驼峰的富源。原来金驼峰所以出名,因为峰势起伏,宛似骆驼,而且夕阳反照到处金光闪铄,蕴藏着无量金矿。插枪岩便是矿苗发现所在,终年无量金沙顺着瀑布冲刷而下,分流二十八道溪内。

吽迦陀野仪轨

吽迦陀野仪轨

吽迦陀野仪轨,三卷,唐金刚智译,日本佚名题记,俊然题记,传领相觉题记,编号一二五一。

杂集论述记

杂集论述记

杂集论述记,十卷,唐窥基撰,日本佚名题记,内题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是唐玄奘译《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的注释书。设六门:教起所因、论兴所为、彰体性、显宗旨、释题目、解本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续第七十四套第四册至第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