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两眦疾患

〔自学时数〕2学时XDN中华典藏网

〔面授时数〕2学时XDN中华典藏网

〔目的要求〕XDN中华典藏网

1.掌握赤脉传睛、胬肉攀睛的辨治。XDN中华典藏网

2.熟悉胬肉攀睛的手术指征及术后护理。XDN中华典藏网

3.掌握漏睛疮、漏睛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了解二者异同。XDN中华典藏网

两眦在五轮中为血轮。心主血脉,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两眦疾病与心和小肠有密切关系。XDN中华典藏网

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主神明,心气平调,神有所主,五脏安和,血脉通畅,眦部无疾。XDN中华典藏网

心在五行中属火,主血脉。心气平则火宁,心气盛则火炎,火炎则气血逆行,脉络壅塞,上结于眦部,而表现为眦部肿痛深红,眵粘干结等。若移热于小肠,可见溲黄或赤或不利等兼证。XDN中华典藏网

然心火为患又有虚实不同,实火多因外感六淫所化,或心火自盛。虚火多因情志内伤,或心阴不足,心火上扰,或肾水亏耗而致虚火上炎,证见眦部微赤微痒、干涩不适,虚烦不寐等。XDN中华典藏网

在治疗方面,实火可清可泻。因外感六淫所化者,宜清热散邪,药选辛凉;属心火内炽者,须泻心折火,药当苦寒。虚火宜滋宜降。心阴暗耗,当养心生液;肾水不足,水不济火,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而降心火。XDN中华典藏网

此外,因两眦分别与胞睑和白睛相邻,故其病变可影响到胞睑或白睛。如心脾同病,可见胞肿眦壅;心肺同病则胬肉横生。治疗时当兼顾脾肺。若赤脉传睛,胬肉攀睛、漏睛疮等失于治疗,可波及黑睛甚至瞳神,严重影响视力,故当积极防治。XDN中华典藏网

两眦疾患包括眦部附近的病变,属于外障范围,临证时除用药物内治外,还应结合外治法,如熏眼,洗眼、点眼、开导、㗜鼻等法,收效更捷。XDN中华典藏网

赤脉传睛XDN中华典藏网

赤脉传睛是指赤脉起自眦部,粗细多少不等,成缕而走串白睛的病证。本病名见于《银海精微》,该书还作了进一步划分:赤脉从大眦起者,称大眦赤脉传睛;从小眦发者,称小眦赤脉传睛。XDN中华典藏网

本病必须是赤脉基始于眦部方是,若从它处而起,则非本证。应注意与赤丝虬脉、胬肉攀睛两病鉴别。赤丝虬脉系赤脉纵横于白睛表面,虬蟠旋曲,然非起自眦部,也不侵及黑睛;胬肉攀睛虽然也起于眦部,但其膜厚如肉,或有赤脉满布其上,常可攀及黑睛,严重者遮蔽瞳神。XDN中华典藏网

〔病因病机〕XDN中华典藏网

1.风热之邪,侵袭泪窍,壅积日久,经脉瘀塞,泪液被灼。渐变稠浊,满溢而出。XDN中华典藏网

2.心经伏火或脾经湿热内蕴,循经上攻眦部,邪留泪窍,积聚成脓,侵渍于大眦之间。XDN中华典藏网

〔辨证论治〕XDN中华典藏网

(一)辨证要领XDN中华典藏网

本病为邪深久伏所致的顽固性眼病,辨证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若见泪窍溢出黄色脓液,眦部微红微肿者,为心火上炎;若见泪窍溢出白色脓液或浑浊泪水者,为风热内蕴;若见泪窍溢出粘液清稀如涎,粘附眦部,或伴视昏者,为正虚邪恋。总之,若见流出黄白色脓液者为顺证,易治;若见流出青黑腥秽脓水者为逆证,难疗。XDN中华典藏网

(二)论治要点XDN中华典藏网

本病的治疗当分虚实。实证局部微有红肿,脓液黄稠,治以清热排脓为主;虚证皮色如常,泪窍中常有粘液沁沁而出,治以托里排脓为主。同时,还应重视外治,如用点眼剂及泪道冲洗等。XDN中华典藏网

(三)常见证治XDN中华典藏网

1.内治:XDN中华典藏网

(1)风热内蕴:XDN中华典藏网

证候:患眼大眦处皮色似常,或见睛明穴处稍显隆起,自觉微痒,粘液不断自泪窍外流,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XDN中华典藏网

治法:疏风清热。XDN中华典藏网

方例:白薇丸〔73〕加味。XDN中华典藏网

(2)心脾湿热:XDN中华典藏网

证候:或眼眦角微红、微肿、微痒、微痛,轻度隆起,常肴脓液自泪窍溢出,浸渍眦部,拭之又生,伴有心烦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XDN中华典藏网

治法:清心利湿。XDN中华典藏网

方例:竹叶泻经汤〔94〕。XDN中华典藏网

(3)正虚邪恋:XDN中华典藏网

证候:患眼眦部周围皮色不红不肿,按之不痛,脓液浊泪稀少、色淡而不断,缠绵不已。全身伴有少气乏力,面色无华或㿠白,舌淡苔白,脉沉而无力。XDN中华典藏网

治法:扶正祛邪,托毒排脓。XDN中华典藏网

方例:托里消毒散〔88〕。XDN中华典藏网

2.外治:XDN中华典藏网

(1)八宝眼药〔12〕或补漏生肌散〔108〕点患眼内眦处,一日三次。XDN中华典藏网

(2)用黄连水冲洗泪道,解毒排脓,每日一次。XDN中华典藏网

(四)临证权变XDN中华典藏网

白薇丸〔73〕适用于风热滞留眦部而致的漏睛证,若局部压之不痛,且兼有头昏眼花,腰膝酸软,为素体肝肾不足,可加菊花、杞子、补骨脂以治之;对心脾湿热者,亦可选加天花粉、漏芦、乳香、没药,以加强清热排脓,祛瘀消滞的作用。虚证若兼形寒肢冷、喜热畏寒者,可改为阳和汤〔97〕,温阳散凝而排脓。若缘脓液长期浸渍,致生睑眩赤烂或凝脂翳者,又可参考有关章节辨证论治。XDN中华典藏网

〔调护〕XDN中华典藏网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发漏睛疮。XDN中华典藏网

在点外用药之前,应将患处脓液压出,然后点药,并应长期坚持。XDN中华典藏网

〔应用例案〕XDN中华典藏网

例1、王某,女,38岁,于1970年5月18日就诊。主诉:左眼患慢性泪囊炎有一年之久,于昨天突然左眼大眦部下睛明穴处红肿硬痛,牵引左边头痛,羞明流泪,胃纳减少。检查:左眼大眦部下险红肿,按之剧痛,白睛淡红,风轮清晰,脉象弦细。XDN中华典藏网

诊断:漏睛疮(左眼)。以清热解毒消肿汤(银花、公英、赤芍、黄芩、天花粉、生地、荆芥、防风、甘草)去生地、赤芍、黄芩加龙胆草10克,大黄15克,全虫12克、陈皮10克、川贝母6克。服二剂后于5月20日复诊,头目痛止,红肿全消而愈,转为慢性而停药。(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XDN中华典藏网

例2、刘XX,男,43岁,干部。于1976年11月12日就诊。两年前患红眼,症见多泪,曾用点药、冲洗、探针等法治疗多次,效果不佳,继而左眼大眦经常流黄白色脓液,眦部胀痛,脓岀则舒。伴口渴心烦,不寐,便干,瘦赤。检查:左目大眦肿胀微赤,轻按其下部有黄白色脓汁从泪窍沁沁而出。舌尖红、苔黄,脉数。XDN中华典藏网

诊断:左眼眦漏症XDN中华典藏网

辨证:风热毒邪外袭,蕴积于内,化火上攻,结于大眦,热痛成脓。XDN中华典藏网

治则:清热解毒,排脓止痛,佐以养阴。XDN中华典藏网

处方:败酱草30克、漏芦9克、栀子9克、竹叶6克、花粉6克、白芷9克、黄芩9克、黄连6克、黄柏9克、川羌活9克、瓜蒌9克、连翘30克、金银花30克、鱼腥草9克、木通9克、水煎服。服5剂,证状俱轻,肿消脓减,再加皂刺,穿山甲以消肿、排脓。又服5剂,余症皆除,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眼病》)。XDN中华典藏网

〔文献摘录〕XDN中华典藏网

《原机启微》热积必溃之病谓:“其病隐涩不自在,稍觉眊矂,视物微昏。内眦穴开窍如针目,按之则沁沁脓出,……竹叶泻经汤主之”。XDN中华典藏网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生于目大眦,由肝热风湿病,发于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初起如豆如枣,红肿疼痛,疮势虽小,根源甚深。溃破出粘白脓者顺,出青黑脓或如膏者险。”XDN中华典藏网

《普济方•眼目门》:“夫目脓漏者,缘血脉壅热,……则令人脸眦肿,久痒即成疾,脓汁时下,绵绵不绝,如器津漏,故谓之不漏,俗呼为漏睛是也。”XDN中华典藏网

复习思考题XDN中华典藏网

1.试述赤脉传睛的辨证论治。XDN中华典藏网

2.简述泻心汤的药物组成及方义。XDN中华典藏网

3.试述胬肉攀睛的辨证论洽。XDN中华典藏网

4.栀子胜奇散、泻脾除热饮的药物组成及适应症有何不同?XDN中华典藏网

5.胬肉攀睛一证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手术?术后应注意什么?XDN中华典藏网

6.试述漏睛疮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其治疗原则是什么?XDN中华典藏网

7.试述漏睛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它与漏睛疮有何不同?XDN中华典藏网

8.简述竹叶泻经汤的药物组成及功能。XDN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