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易学

作者:李守先
针灸易学

又名《绘图针灸易学》。针灸著作。清李守先撰。二卷。守先字善述,长葛(今属河南)人。“少学针灸,六年未尝一日稍懈”。因无名医口授,不轻易动手医病,至五十一岁,因疟疾流行严重,始试针疗疟,后渐“学治杂症”,终成针灸医家。嘉庆三年(1798)撰成此书。上卷包括针灸源流、手法、认症。下卷为取穴,列十二经图,十二经穴,十二经补泻八法图,奇经督脉图、奇经穴名,经外奇穴等。守先重视手法,认为“手法不明,终身不医一病”。故倡言初学者应“首学手法,次学认症”。作歌曰:“三阴三阳气血分,凝滞全凭用金针:左指点穴知真所,右手持针须静心。补要久留虚不虚,泻要去疾实不侵;转左阴中能生阳,旋右阳中能生阴。”施术皆本《灵枢》、《素问》、《甲乙经》等补泻说,学有本源。文图并茂,简明易晓。为初学针灸之阶梯。有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本,一九一六年广益书局石印本,一九五一年中医书局铅印本。

李守先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真诰》提到“紫度炎光,夜照神烛”“流金之铃”等,《云笈 七签》卷9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该经为六朝上清经。述坐观 洞想、佩流金火铃之符以存想诵咒、诵五方神烛颂、服五帝通光 灵符、炼制外丹、餐霞咽液诸法。

删补文苑楂橘

删补文苑楂橘

《文苑楂橘》文言短篇小说集。明无名氏编。国内已不见传本,惟日本宫内省并成篑堂分别有藏本二种,均作《删补文苑楂橘》,二卷,可知非足本。卷首无序,孙楷第认为系高丽抄本,活字排印(见《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所收以唐人传奇为主,兼收明人作品,共十九篇,计卷一《虬髯客》、《红线》、《昆仑奴》、《古押衙》、《韦十一娘》、《义倡汧国夫人》、《负情侬》、《崔莺莺》、《赵飞燕》;卷二《裴谌》、《韦鲍生》、《崔玄微》、《韦丹》、《灵应》、《柳毅》、《薛伟》、《淳于棼》、《张直方》、《东郭先生》。选材精当。其中《负情侬》一篇出自宋懋澄《九龠集》,为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所本。《韦十一娘》一篇,为凌濛初《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冈纵谭侠》故事所本。

顾正红之死

顾正红之死

独幕剧,田汉著。顾正红之死是计划中的《黄浦潮》(为纪念“五卅惨案”而作)中的一场,写于1931年5月.1933年2月收入现代书局版《田汉戏曲集》第二集,仅此一场。1983年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版《田汉文集》。大群的工人围在日华纱厂厂部事务室外,等待进去谈判的工人与工厂大班交涉的结果。他们议论着那个代表李阿根能否坚持工人的利益,诉说着工人的苦难生活。顾正红从人丛中站起来,讲解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道理,号召工人起来斗争,说明组织团体的重要,“谁欺负我们中间的哪一个……我们就大家一条心起来反对他,打倒他。这个才叫做有组织的阶级!”顾的演说得到工人的喝彩和热烈响应。事务室的门开了,李阿根出来告诉大家,大班说所提条件他不能作主,要开董事会才能决定哪些可以接受哪些不能接受。李要大家都回车间做工,等待明天的答复。工人们见李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转而推顾正红做代表,大家一拥而上,要冲进事务室去。这时,武装警察举枪瞄准,日本大班、翻译、警长一起从屋里出来,和群众形成紧张的对峙。日本大班故作冷静谦和。他告诉工人,先去做工,等待答复,是最好的办法。如不安分,老板关厂回国,大家都没饭吃。顾正红愤怒地揭露他,说明日本人是看上中国油水多、工资低才来办厂的,决不是来做慈善事业的,“除非老板关厂回国,不然就请回答我们的条件”。工人热烈响应顾正红。警察捉顾,工人拥上去抢自己的代表。大班拔枪向顾射击。顾正红倒地,犹呼唤工人起来斗争。大班吩咐埋伏的警察开枪,工人纷纷倒地。但大群的工人高呼着“不要走了凶手”,向前冲去。

马援

马援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孙毓修著。 马援,东汉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为新莽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陇西隗嚣,终归刘秀。建武十一年(35年)任陇西太守,破先零羌。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将军,镇压交趾征侧、征贰起义,封新息侯。后病死于征“武陵蛮”途中。精于相马术,著有《铜马相法》。

佛祖统纪

佛祖统纪

凡五十四卷。南宋志磐着。略称统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全书主要阐明天台教学之传统,以南宋景迁之宗源录、宗鉴之释门正统二书为基础,仿史书纪传体及编年体增编而成。分为本纪八卷、世家二卷、列传十二卷、表二卷、志三十卷。本纪记载释迦成道、益物与天台宗所奉西土二十四祖、东土九祖、兴道以下八祖之传。世家收录南岳、天台等一九八人之传记。列传收录慈云至广智、神照、南屏等三七八人之传记(十九、二十两卷五十五人之传已佚)。表有二:(一)列出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至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五百三十余年间之历代传教表。(二)图示西土与东土之佛祖系谱。志则有九种:山家教典志一卷,录天台宗著作;净土立教志三卷,记述净土宗僧俗传;诸家立教志一卷,记述禅、华严、法相、密教、律诸宗创教简史;三世出兴志一卷,略说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大小三灾;世界名体志二卷,记述世界八方诸天通论;法门光显志一卷,列记有关像塔、佛事诸录;法运通塞志十五卷,篇幅最大,编年记载历代佛教史迹;历代会要志四卷,辑历代兴废佛教事例;名文光教志二卷,载赞颂天台宗之志记碑文等。本书奉天台宗为正统,虽编述偏重天台宗,但因采择史料丰富,编选精审,不失为研究中国佛教史之重要参考资料。其中第十九、二十两卷仅存目录而缺传文,然卍续藏本法运通塞志之末段有所补录,此或为后人所增补。此外,继本书之后,另有续佛祖统纪一书之刊行,计二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一册。其内仅增补列传部分,所增补者为三十人之传记,然编者、编时不详。

法乘义决定经

法乘义决定经

宋西夏沙门金总持等译。佛在祇园,有一比丘名甚深勇猛,请问鹿野苑中所说法乘决定之义。佛为广说五蕴,五取,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四圣谛,二十二根,五三摩地,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四三摩地,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十六心念,四果,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及行所感八十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