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名医方选卷第十

(日)喜多村直宽 撰gYz中华典藏网

妇人杂病gYz中华典藏网

《耆婆方》治妇人月节来,腹痛血气方gYz中华典藏网

防风(二两)  生姜(六两)  厚朴(三两,炙)  甘草(二两)  术(二两)  枳实(二两,炙)  桔梗(一两)gYz中华典藏网

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三服。gYz中华典藏网

《僧深方》治月经至绞痛欲死,茯苓汤方gYz中华典藏网

茯苓(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二两)  桂心(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凡四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gYz中华典藏网

《广济》方治月水腹痛方gYz中华典藏网

当归  甘草(各八两)  芍药  茯苓  桂心(各十二分)gYz中华典藏网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gYz中华典藏网

小品方》治妇人崩中,昼夜十数行,医所不能治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芎(八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一物,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耐酒者,随多少服之。gYz中华典藏网

又治妇人五崩下赤白青黄黑,大枣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大枣(百枚)  黄芪(三两)  胶(八两)  甘草(一尺)gYz中华典藏网

凡四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内胶,令烊,分三服。gYz中华典藏网

《医门方》治久崩中,昼夜不止,医不能疗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芎(八分)  生地黄汁(一升)gYz中华典藏网

凡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去滓,下地黄汁,煎一沸,分三服,相去八九里,不耐酒者,随多少,数数服即止,但此二味,可单用服之。gYz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治妇人漏赤不止,昼夜上气虚竭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鳖甲(炙)  牡蛎gYz中华典藏网

二味分等,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gYz中华典藏网

《葛氏方》治妇人崩中漏下,及月去青黄赤白便,无子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鹿茸(二两)  当归(二两)  蒲黄(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捣筛,酒服五分匕,日三,加至方寸匕。(《录验方》同之)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gYz中华典藏网

赤石脂,蜜丸,服如梧子三丸,日三。gYz中华典藏网

《经心录》治长血芎丸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鹿茸(二两)  当归(二两)  蒲黄(二两)  阿胶(二两)  芎(二两)  白术(三两)  干地黄(三两)gYz中华典藏网

凡七物,捣筛,和丸,大豆,服十丸,日三。gYz中华典藏网

龙骨丸治长血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龙骨  阿胶(炙)  赤石脂  牡蛎  干地黄  当归  甘草(炙。各二两)  蒲黄(三两)gYz中华典藏网

凡八物,捣,筛,丸如梧子,服十五丸,日三。gYz中华典藏网

《龙门方》疗妇人带下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人参(一两)  茯苓(二两)  牡蛎(五两,别研)gYz中华典藏网

余者末和饮,服酒亦得,日再,以瘥为度。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gYz中华典藏网

灸脐左右各一寸五分,各三百壮。gYz中华典藏网

集验方》治妇人漏下不止散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鹿茸(三两)  当归(二两)  蒲黄(二两)  阿胶(三两,炙)  乌贼骨(二两,去甲)gYz中华典藏网

下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gYz中华典藏网

《样要方》妇人无故尿血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龙骨五两,为散,空腹服方寸匕,日三。gYz中华典藏网

《范汪方》治妇人乳痈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大黄,治筛,和生鸡子,敷肿上,糁复更敷,不过三,愈。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gYz中华典藏网

大黄、鹿角二物,分等,烧鹿角与大黄,筛,以鸡子白贴之。gYz中华典藏网

《千金》下乳汁漏芦汤方(《外台》○按:今《千金》名漏芦散)gYz中华典藏网

漏芦(二分)  钟乳(五分,研)  栝楼(五分○《千金》云:栝楼根各一两)  蛴螬(三分,熬○《千金》云三合。)gYz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捣散,食后砂糖水下方寸匕,日三。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gYz中华典藏网

栝楼,青色大者一枚,熟捣,以白酒一升,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若无大者,用小者两枚,无青色者,黄色者亦好。gYz中华典藏网

《集验》产后不自饮儿,及失儿,无儿饮乳,乳畜喜结痈,不饮儿,令乳上肿者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以鸡子白,和小豆散,涂之,乳房令消结也。gYz中华典藏网

又疗妒乳乳痈连翘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连翘  升麻  杏仁(去皮、尖)  射干  防已  黄芩  大黄  芒硝  柴胡(各三两)  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gYz中华典藏网

又疗妇人女子乳头生小浅热疮,搔之黄汁出,侵淫为长,百种疗不瘥者,动经年月,名为妒乳病,妇人饮儿者,乳皆欲断,世论苟抄乳是也,宜以赤龙皮汤洗之,敷二物,飞乌膏及飞乌散佳,始作者可敷以黄连胡粉散、赤龙皮汤方gYz中华典藏网

檞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夏冷用之,秋冬温之,分以洗乳,亦洗诸深败烂久毒,洗毕敷膏散。gYz中华典藏网

又飞乌膏散方gYz中华典藏网

用烧朱砂作水银上黑烟(一名缃粉者,三两,熬令焦燥)  矾石(三两,炒粉)gYz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绢筛了,以甲煎和之,令如脂,以敷乳疮,日三,作散者,不须和,有汁自着,可用散,亦敷诸热疮、黄烂侵淫汁疮、蜜疮、丈夫阴蚀痒湿、诸小儿头疮、疳蚀口边肥疮、瘑疮等,并以此敷之。(按:甲煎见《千金》第六卷)gYz中华典藏网

又黄连胡粉膏散方gYz中华典藏网

黄连(二两)  胡粉(十分)  水银(一两,同研,令消散)gYz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捣黄连为末,三物相和合,皮裹熟挪之自和合也,纵不成一家,且得水银细散入粉中也,以敷乳疮,诸湿痒黄烂肥疮,若着甲煎为膏。gYz中华典藏网

《备急》乳痈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大黄  灶下黄土(各一分。末)  生姜(二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捣末,醋和涂乳,痛即止,极验。刘涓子不用生姜,用生鱼,三味等分。余比用鲫鱼妙。gYz中华典藏网

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方(《千金》)gYz中华典藏网

矾石  牡蛎(各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亦治丈夫。gYz中华典藏网

伏龙肝汤,治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伏龙肝(如弹丸,七枚)  生地黄(四升,一方五两)  生姜(五两)  甘草  艾叶  赤石脂  桂心(各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gYz中华典藏网

芎汤,治带下,漏血不止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芎  干地黄  黄芪  芍药  吴茱萸  甘草(各二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月经后,因有赤白不止者,除地黄、吴茱萸,加杜仲、人参各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蒲黄散治漏下不止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蒲黄(半升)  鹿茸  当归(各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治下筛,酒服五分匕,日三,不知稍加至方寸匕。gYz中华典藏网

治女人漏下,或瘥或剧,常漏不止,身体羸瘦,饮食减少,或赤或白,或黄使人无子者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牡蛎  伏龙肝  赤石脂  白龙骨  桂心  乌贼骨  禹余粮(各等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二。白多者,加牡蛎、龙骨、乌贼骨;赤多者,加赤石脂、禹余粮;黄多者,加伏龙肝、桂心,随病加之。gYz中华典藏网

治漏下去黄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黄连  大黄  桂心(各半两)  黄芩  ?虫  干地黄(各六铢)gYz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gYz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丸,主妇人脐下结坚,大如杯升,月经不通,发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气瘕也,若生肉癥,不可瘥,未生癥者可疗方(《千金翼》○按:《产宝》云此血瘕也)gYz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三十斤,捣绞取汁)  干漆(一斤,熬,捣,筛为末)gYz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相和微火煎令可圆,药成,丸如梧桐子大,食后以酒服五圆。(按:本出《肘后》、《医心》引《录验方》名干漆丸。)gYz中华典藏网

治妇人月事不通,小腹坚痛不得近,干漆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大黄(三两)  桃仁(一升,去皮、尖、及双仁)  芒硝  土瓜根  当归  芍药  丹砂(研。各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内丹砂末及芒硝,烊令尽,为三服,服相去一炊顷。gYz中华典藏网

治月水不通,阴中肿痛,菖蒲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菖蒲  当归(各二两)  葱白(切,一小升)  吴茱萸  阿胶(熬。各一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内胶,烊令尽,分为三服。gYz中华典藏网

乳痈方(《肘后百一》)gYz中华典藏网

大黄  菵草  伏龙肝(灶下黄土也)  生姜(各二分)gYz中华典藏网

先以三物,捣筛,又合生姜捣,以醋和涂,乳痛则止,极验,余比见用鲫鱼立验。此方小品佳。gYz中华典藏网

治妇人客热,乳结肿,或溃或作痈,内补黄芪汤方(《鬼遗》)gYz中华典藏网

黄芪  茯苓(各三两)  芍药(二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甘草(二两,炙)  厚朴(一两,炙)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  干地黄(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一。gYz中华典藏网

疗乳肿方(《产宝》)gYz中华典藏网

升麻  白蔹  大黄(各三两)  黄芩(二两)  芒硝(二两,内汤)gYz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为二服,揔以棉蕴药,贴肿上,日夜忽伤,即瘥。gYz中华典藏网

《胜金方》治妇人带下白下(《本草》)gYz中华典藏网

禹余粮(一两)  干姜(等分○赤下,禹余粮一两,干姜半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件禹余粮用醋淬,捣,研细为末,空心温酒调下二七钱。gYz中华典藏网

《梅师方》治妇人血风虚冷,月候不匀,或即脚手心烦热,或头面浮肿顽麻(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川乌一斤,清油四两,盐四两,一处铛内熬,令裂,如桑椹色为度,去皮脐,五灵脂四两,合一处,为末,入臼中,捣,令匀,后蒸饼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盐汤下二十丸。亦治丈夫风疾。gYz中华典藏网

《梅师方》治崩中昼夜不止(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取丁香二两,以酒二升相和,半分服。gYz中华典藏网

《杨氏产乳》疗伤胎血结心腹痛(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取童子小便,日服一升,瘥。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gYz中华典藏网

疗中水气,已服药未平,除宜单服麝香如大豆三枚,细研,奶汁调,分为四五服。gYz中华典藏网

《经效》方治妇人心痛,血气刺,不可忍,失笑散(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五灵脂(净好者)  蒲黄(等分)gYz中华典藏网

为末,每服二钱,以好酒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盏,同煎至七分,热服立效。gYz中华典藏网

小儿诸证gYz中华典藏网

《产经》云小儿初生三日,可与朱蜜方,令儿镇精神魂魄(《医心》○按:《外台》引《崔氏》只云不宜多,多则令儿脾胃冷,腹胀喜阴,痫气急变噤,痉而死也。)gYz中华典藏网

真朱,精练研者如大豆,多以赤儿一【顯/虫】壳和之。(《外台》:【顯/虫】作蚬。)以绵缠,沾取与蜜吮,得三沾止,十日令尽,此一豆多耳,作三日与之,则用三大豆多也,勿过此量,过此量则伤儿也。gYz中华典藏网

《产经》云朱蜜与竟,即可与牛黄,牛黄益肝胆,除热定惊,辟恶气也(同上○《崔氏》云:除小儿百病。)gYz中华典藏网

作法如朱蜜,多少一法同也。(《崔氏》云:三日后,应开肠胃,助谷神,可研米,作厚饮,如乳酪厚薄,以大豆粒,多与嗍之,嗍三豆许止,日三与之,满七日,乃可与哺也。)gYz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云儿新生出腹,先以指断口中恶血,去之,便洗浴龈齐,竟祝【衤并】讫,未与朱蜜也(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取甘草,如手中指一节许,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如朱蜜法,连吮讨,可得一蚬壳入腹,止,儿当快吐,吐去胸中恶汁也,吐后消息,计如饥渴,顷复更与之,若前服及更与并不吐者,但稍与尽此一合止,得吐恶汁,令儿心神智慧无病,都不吐者,是不含恶而耳,勿复与之。(《小品方》同。)gYz中华典藏网

《崔氏》小儿变蒸黑散方(《外台》○《医心》引《葛氏方》云治少小初变蒸时,有者服之发汗已,止)gYz中华典藏网

麻黄(一分,去节○《葛氏方》二两)  大黄(一分)  杏仁(二分,去皮尖,熬令变色)gYz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杏仁别捣如脂,乃细细内散,又捣,令调和,讫,内密器中,一月儿服如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之,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以儿大小量之为度。gYz中华典藏网

又紫丸方(《葛氏方》云治已服黑散,发热不歇,服之势小瘥,便止勿复与。)gYz中华典藏网

代赭  赤石脂(各一两)  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  杏仁(五十枚,去尖皮熬)gYz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捣代赭等二味为末,巴豆、杏仁别捣如膏,又内二味,合捣三千杵,自相和,若硬,入少蜜,(《葛氏方》云,一方云相和与少蜜和之。)更捣蜜,器中盛封之,三十日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喉,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热除,若未全除,明旦更与一丸,百日儿服如小豆一丸,以此准量增减也。小儿夏月多热,喜令发疹,二三十日辄一服,甚佳,此丸无所不治,代螫须真者,若不真,以左顾牡蛎代之。gYz中华典藏网

刘氏疗小儿眠睡不安,惊啼不吃奶,虎睛丸方(小儿热甚神效○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犀角(十二分,屑)  子芩(五分)  栀子仁  大黄(各十分)  虎睛(一枚,研)gYz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捣筛,蜜和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大小量之,奶母忌热面。小儿风痫,以乳汁或竹沥研三丸,服之渐增,以瘥为度,小儿百日以下,蓐内壮热,以奶汁研四丸,与服即瘥。gYz中华典藏网

又疗小儿吃乳不稳,三日至七日以来,觉壮热,颜色赤,及鼻孔黄,即恐作撮口,及孩子牙关里有虫,似蝎牛,亦似黄头白蜯螺者方gYz中华典藏网

烧竹取沥半合,和少许牛黄,与吃即瘥。又猪肉拭口,即引虫出,或自消便瘥。gYz中华典藏网

《千金》龙胆汤,疗婴儿出腹,血脉盛,实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哯者,若已能进哺,中食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鬾气,并诸惊痫方悉主之。小儿皆服之,小儿龙胆汤第一。此是新出腹婴儿方,若日月长人者,以次依此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魅气者,可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秤分多少也。一百日儿加半分,二百日儿加一分,一岁儿加半两,余药皆准尔(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龙胆  钩藤皮  柴胡  黄芩  桔梗  芍药   茯神  甘草(炙。各一分)  蜣螂(二分,炙)  大黄(四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后节度,药有虚实,虚药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取一合为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分取一合半为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余日,至四十日者尽,以五合为三服,十岁亦准此。得下即止,勿复服也。gYz中华典藏网

《小品》疗四五岁儿因食,及在胎中宿热,乳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哺不为肌肤,心腹痞满,痿黄瘦瘠,四肢痿癖,缭戾服之,令充悦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芍药(□分,炙令黄)  黄芪  鳖甲(炙)  人参(各四分)  柴胡(八分)  茯苓(六分)  甘草(炙)  干姜(冬二分,如热以枳实代)gYz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捣筛蜜和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二服。(按:《千金》无黄芪,有人黄一两。)gYz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小儿口疮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大青(三分)  黄连(二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服,夜一。gYz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少小中风,手足拘急,二物石膏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石膏(鸡子许,一枚,碎绵裹)  珍珠(一两,研)gYz中华典藏网

上药以水二升,煮取五六沸,内珍珠,煮取一升,去滓,稍稍分服之。gYz中华典藏网

《小品》疗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欬吐乳,呕逆昼夜不得息,四物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桔梗  紫菀(各三两)  甘草(一分,炙)  麦门冬(七分,去心)gYz中华典藏网

上药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为度。gYz中华典藏网

刘氏疗小儿咳嗽不得卧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甘草(六分,炙)  桔梗(四分)  桑白皮  贝母  茯苓(各三分)  大青  吴蓝  五味子  人参(各三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量多少大小与服。gYz中华典藏网

《广济》疗小儿惊痫,体羸不堪,疗子母五痫煎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钩藤(二分)  知母  子芩(各四分)  甘草(炙)  升麻  沙参(各三分)  寒水石(六分)  蚱蝉(一枚,去翅,炙)  蜣螂(三枚,炙)gYz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捣筛,以好蜜和薄泔,着铜钵于沸汤上,调之,搅不停手,如饴糖煎成,稍稍别出少许。一日儿啖之一枚枣核大,日夜五六,过服不妨,五六日儿啖之三枚,一百日儿啖四枚,二百日儿至三百日儿啖五枚,三岁儿啖七枚,以意量之。gYz中华典藏网

《备急》疗少小百二十种痫病,胸中病,蛇蜕皮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蛇蜕皮(三寸,炙)  细辛  甘草(炙)  钩藤  黄芪(各二分)  大黄(四分)  蚱蝉(四分,炙)  牛黄(五大豆许)gYz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合,百日儿一服二合,甚良,若穷地无药物,可一二味亦合,不可备用,然大黄一味不得缺,常用效。gYz中华典藏网

《古今录验》疗未满月,及出月儿壮热发痫,钩藤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钩藤(一分)  蚱蝉(一枚,去翅,熬末,汤成下)  柴胡  升麻  黄芩  蛇蜕皮(二寸炙)  甘草(炙)  大黄(各三分)  竹沥(三合)  石膏(三分,碎)gYz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三合半,和竹沥,服一合,得利,见汤色出,停后服。至五十六日儿,一服一合,乳母忌海藻、菘菜等。(《崔氏》云:若连发不醒,如麻黄一分,去节。)gYz中华典藏网

《广济》疗少小及大人腹中宿食,积成癖癥,两胁妨满,气息喘急不能食,面黄日渐瘦,腹大胀硬,除百病紫双丸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代赭(研)  丹石(研)  大黄(各八分)  青木香  当归(各五分)  桂心(四分)  犀角(三分,屑)  巴豆(六分,去皮、心,别捣)gYz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人小儿量之,十岁儿服大豆二丸,六岁者小豆许二丸,以下临时斟酌,要泻病出为度,久疾日一丸,以溏泄而已,不在猛泻。gYz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少小胃气不调,不嗜食,生肌肉地黄丸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干地黄  大黄(各五分)  茯苓(三分)  当归  柴胡  杏仁(各二分,去皮尖,熬)gYz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末之,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服。gYz中华典藏网

又疗少小咳嗽,八物生姜煎方gYz中华典藏网

生姜(七两)  干姜(四两)  桂心(二两)  甘草(三两)  杏仁(一升,去尖皮,熬)  款冬花  紫菀(各三两)  蜜(一升)gYz中华典藏网

上药末之,以蜜合诸药,微火煎之,使如饴餔,量其大小多少与儿咽之,百日小儿含如枣核许,日四五,甚良,有验。gYz中华典藏网

《千金翼》疗小儿寒热,欬逆,膈中有澼乳,吐不欲食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干地黄(四两)  麦门冬(半斤,去心)  五味子(五合)  大黄  硝石(各一两)  蜜(半斤)gYz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硝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当有宿乳一升许,出儿大者,服五合。gYz中华典藏网

《葛氏方》黄芩汤,少小辈变蒸时,服药下后,有朝夕热,吐利,除热方(《医心》)gYz中华典藏网

黄芩(一两)  甘皮(六铢)  人参(一两)  干地黄(六铢)  甘草(半两,炙)  大枣(五枚,去核)gYz中华典藏网

凡六物,切之,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绞,去滓。二百日儿服半合,三百日儿服一合,日再热,瘥止。变蒸儿有微热可服。(出张仲)gYz中华典藏网

《博济安众方》小儿吐乳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人参(二两)  橘皮(一两)  生姜(一两)gYz中华典藏网

以水一升半,煎取八合,细细服之。gYz中华典藏网

《葛氏方》小儿若患腹中痞结,常壮热者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大黄(炙,令烟出)  龟甲(炙,令黄)  茯苓gYz中华典藏网

凡三物分等,蜜丸,服如大豆一枚,日三,以儿大小增减之。gYz中华典藏网

《广利方》孩子惊痫不知人,迷闷,嚼舌仰目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牛黄一大豆许,和蜜水,服之立效。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gYz中华典藏网

乌犀角尖研,并水二大合,服之立效。gYz中华典藏网

《录验方》治小儿大腹丁奚方(同上○按:《玉函附遗》云治小儿羸瘦。)gYz中华典藏网

甘草(十八分○《玉函附遗》云,三两,炙焦为末。)gYz中华典藏网

一物下筛,蜜和为丸,一岁儿服如小豆粒廿丸,日二三,不妨食及乳服,尽更合。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霍乱《产经》人参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人参(四分)  厚朴(二分)  甘草(二分,炙)  白术(三分)gYz中华典藏网

凡四物,以水一升二合,煮取五合,五十日儿一服一合,百日儿分三服也。gYz中华典藏网

《产经》云小儿洞泄,昼夜不止,黄芩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人参(二分)gYz中华典藏网

下筛,蜜丸如大豆,服三丸,日三。gYz中华典藏网

又治小儿人人蜗疥,百疗不瘥方gYz中华典藏网

地榆(五两)  楝实(一升)  桃皮(五两)  苦参(五两)gYz中华典藏网

凡四物,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洗良。并治癣。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gYz中华典藏网

谷树白皮(一合)  腊月猪脂(一合)  苦酒(二合)  小蒜(半合)  釜下土(半合)gYz中华典藏网

凡五物,捣如泥,以敷上,密裹,干复涂之。gYz中华典藏网

又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磬咳吐乳,呕逆,昼夜不息方gYz中华典藏网

牡桂(三分)  甘草(十分)  紫菀(三分)  麦门冬(七分)gYz中华典藏网

凡四物,以水二升,煮取半升,以绵着汤中,漉儿口中,昼夜四五过,与之即乳哺。gYz中华典藏网

又治小儿赤白滞下方gYz中华典藏网

龙骨(三两,研如米粒)gYz中华典藏网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服多少任意。gYz中华典藏网

《子母秘录》云孩子赤白利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犀角(一两)  甘草(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以水一大升,煮取一大合,饮多少。gYz中华典藏网

《录验方》治小儿患利腹内不调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薤白(切,七合)  人参(切,八合)  厚朴(四分,切)  粟(三合)gYz中华典藏网

凡四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饮之。gYz中华典藏网

《新录方》治小儿嗽方gYz中华典藏网

饮胀紫菀末。gYz中华典藏网

张文仲方云孩子咳嗽宜与乳母药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竹叶(切,一升)  石膏(碎)  干姜(各四两)  贝母(三两)  紫菀  百部根(各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六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分三服。但乳母禁食蒜面。gYz中华典藏网

《僧深方》云款冬花丸治小儿咳嗽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款冬花(六分)  紫菀(六分)  桂心(二分)  伏龙肝(二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四物,下筛,蜜和如枣核,着乳头,日三夜二。(今按:以大枣丸治之尤验,其方在大人方中。)gYz中华典藏网

疗少小伤寒,芍药四物解肌汤方(《千金》)gYz中华典藏网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各二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药,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发四服,期岁以上分三服。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夏月患腹中伏热,温壮来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黄,三焦不利,竹叶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竹叶(切,五合)  小麦(三合)  柴胡(半两)  黄芩(一两六铢)  茯苓(切,五合)  人参  麦门冬  甘草(各半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㕮咀,以水四升,煮竹叶、小麦取三升,去竹叶、麦,下诸药,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儿夏月,忽壮热烧人手,洞下黄溏,气力惙然,脉极洪数,用此方加大黄二两再服,得下即瘥。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寒热,进退啼呼,腹痛生地黄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  桂心(各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期岁以下服二合,以上三合。一方七味,有芍药、寒水石、黄芩、当归、甘草各半两。gYz中华典藏网

此由心脏热之所感,宜服犀角饮子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犀角(十八铢)  茯神(一两)  麦门冬(一两半)  甘草(半两)  白术(六铢)gYz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㕮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龙齿一两佳。gYz中华典藏网

治毒气吐下,腹胀逆害,乳哺藿香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藿香(一两)  生姜(三两)  青竹茹  甘草(各半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每服一合,日三。有热加升麻半两。gYz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客鬾挟实白鲜皮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白鲜皮  大黄  甘草(各一两)  芍药  茯苓  细辛  桂心(各十八铢)gYz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㕮咀,以水二升,各煮取九合,分三服。gYz中华典藏网

《崔氏》无辜闪癖,或头干瘰疬,头发黄耸分去,或乍痢乍瘥,诸状既多,不可备说,大黄煎丸方(《外台》)gYz中华典藏网

大黄(九两,锦文新实者,若微朽即不堪用,削去苍皮乃秤)gYz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捣筛为散,以上好米醋三升和之,置铜碗内,于大铛中浮汤上,炭火煮之,火不用猛,又竹木篦搅药,候堪丸乃停,于小瓷器中密贮。儿年三岁,一服七丸如梧子,日再服。常以下青赤脓为度,若不下脓,或下脓少者,稍稍加丸;下脓若多,丸又须减;病重者,或至七八剂方尽根本,大人小儿不等,以意量之。此药唯下脓及宿结,不令儿痢,禁牛、马、驴、鸡、猪、鱼、兔肉,生冷、粘滑、油腻、小豆、荞麦,乳母亦同此忌。gYz中华典藏网

牛黄丸,治小儿胎惊及痫或心热(《颅囟经》)gYz中华典藏网

牛黄  龙齿  马牙硝  铁焰粉(各一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乳食前,热水调,破一丸灌下,令母忌口。gYz中华典藏网

虎睛丸治孩儿风痫惊啼不吃乳(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虎睛(一只)  犀角   子芩(各六分)  栀子仁  大黄(各十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惊啼不吃乳汁,下七丸,风痫米饮下五丸至七丸,儿小减丸数,取利为度。忌毒物,若有虚热,加知母六分。gYz中华典藏网

紫雪圆方,治小儿五疳兼腹肚虚胀,疳气烦闷,或时燥渴(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大黄  黄连  代赭(各二分)  朱砂  麝香(各少许)  杏仁(去皮尖,别研)  肉豆蔻  巴豆(去皮,以冷水浸,别研。各一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蜜丸如赤豆大,每服空心米饮下一圆。五岁十岁只可服五丸,临时加减,忌冷水、油腻、炙煿。gYz中华典藏网

胡黄连丸,治孩子热疳(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胡黄连  蟾酥(各等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蜜丸如绿豆大,五岁热水送下二丸。gYz中华典藏网

调中丸,治孩子诸疳,或热攻冲心肺气息,昼夜有汗,日渐羸瘦,不吃乳食(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柴胡  茯苓  人参  木香  桂心  大黄(湿纸裹,煨)  枳壳(麸炒,去皮瓤)  甘草(炙)  鳖甲(醋炙。各等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岁两丸,至五岁三丸,热水下,忌如常。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治孩子冷毒疳痢,白脓疳靛,日加瘦弱,不吃食,腹痛gYz中华典藏网

青木香(一分)  黄连(半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一岁以上,空心热水下一丸,三岁五岁服二丸,药性热者不宜多服,忌生冷。gYz中华典藏网

温脾散,治孩子水泻利,并脾冷食乳不消,吃奶频吐(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附子  干姜  甘草(泡,剉。各半两)  白术(一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空心米饮下半钱,忌鲜鱼毒物。gYz中华典藏网

平和饮子,治小儿初生,可日与之(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升麻(以上各一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一白盏,煎至一合,半月以来,时时与之,乳母忌油腻,满月及百晬以来加之,临时冷加白术,热加(缺),各半钱。gYz中华典藏网

白矾(一钱,煅过)  龙骨(一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入麝香少许,每次使拭脐干,掺之,用帕裹,避风。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治孩子蛔虫咬心痛,面伏地卧,口吐清水痰涎gYz中华典藏网

槟榔  苦楝根  鹤虱(炒。各半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空心热茶下一钱,以意加减,忌粘食。gYz中华典藏网

硝石散,治孩儿身上无故肿,但觉肉色赤热(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硝石  大黄  绿豆(各等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用时,随肿大小,取莙荙根研汁,调涂肿上。gYz中华典藏网

柴胡饮子,治小儿行迟,小儿自小伤抱,脚纤细无力,行止不得,或骨热疳劳,肌肉消瘦(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柴胡  鳖甲(米醋涂,炙)  知母  桔梗  枳壳(面炒,去瓤)  玄参  升麻gYz中华典藏网

上药等分,并细剉,每日煎时,三岁以下,取药半两,水五合,煎二合,去滓,分两服,空心食前后各一服,忌毒物。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肠胃虚冷呕吐,及痢惊啼,人参粥方(《食医心鉴》)gYz中华典藏网

人参  茯苓(各三分)  麦门冬(四分,去心)  红米(一合)gYz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一升半,煎三味,取汁七合,去滓,下米煮粥食之。gYz中华典藏网

《斗门方》治小儿未满月,惊着似中风欲死者(《本草》)gYz中华典藏网

用朱砂,以新汲水,浓磨汁,涂五心上,立瘥,最有神验。gYz中华典藏网

《子母秘录》治小儿风疹不止(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白矾,十二分,暖热酒投化,用马尾揾酒涂之。gYz中华典藏网

《谭氏小儿方》初中风瘫缓一日内(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细研胆矾如面,每使一字许,用温醋汤下,立吐出涎,渐轻。gYz中华典藏网

《韦宙独行方》治小儿脐中汁出不止,兼赤肿(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以白石脂细末,熬,温扑脐中,日三良。gYz中华典藏网

《子母秘录》小儿撮口(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盐豉脐上灸之。gYz中华典藏网

《经验方》治小儿吃泥,及䑋肚(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腻粉一分,用砂糖搜和,丸如麻子大,空心米饮下一丸,良久泻出泥土瘥。gYz中华典藏网

刘氏治小儿瘧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黄丹两钱匕,以蜜水和,与服。冷即以酒和,令服之良。gYz中华典藏网

杜壬治小儿胃寒虫上,诸证危恶,与痫相似(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干漆(捣,炒烟尽)  白芜荑gYz中华典藏网

等分为细末,米饮调下一字,至一钱。gYz中华典藏网

《子母秘录》小儿重舌(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桑白皮煮汁,涂乳饮之。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小儿鹅口gYz中华典藏网

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gYz中华典藏网

《宫气方》治小儿舌上生疮如粥(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取桑白皮汁敷之,三两度瘥。gYz中华典藏网

《兵部手集》小儿口噤体热者(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竹沥二合,暖之,分三四服,儿新生,切不可逆加针灸,忍痛动其五脉,因之或痫,是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无此疾,可审之。gYz中华典藏网

《经验方》小儿杀虫,定疼痛,抵圣散(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以苦楝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水一盏末一钱,煎取二分,放冷,待发时服之。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解颅方《产经》云(《医心》)gYz中华典藏网

细辛(□分)  桂心(一分)  干姜(五分)gYz中华典藏网

凡三物,以乳汁和涂上,干复涂。gYz中华典藏网

《僧深方》云取猪牙车骨髓涂亚上,日一,十日止(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小品方》云(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生蟹骨  白蔹(各二分)gYz中华典藏网

凡二物下筛,以乳汁和,涂上立愈。gYz中华典藏网

《样要方》云(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防风(六分)  白及  柏子仁(各二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为散,以乳汁涂腮上,日一,十日知,廿日合。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gYz中华典藏网

灸脐上下半寸(出《新录方》)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白秃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葛氏方》云:烧鲫鱼末,以酱汁和敷之。gYz中华典藏网

《产经》云:先以桑灰汁净洗之,末,白矾灰和涂之良。gYz中华典藏网

《小品方》云:捣楸叶中心取汁以涂头,立生。gYz中华典藏网

《录验方》云:取熊白脂敷之。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头疮方,胡粉膏主之(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胡粉  水银(各二两)  松脂  猪膏(各四两)gYz中华典藏网

上煎成,去滓,内水银、胡粉和调,涂疮上,日二,大人亟治之。gYz中华典藏网

《僧深方》云(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烧竹叶和鸡子白敷之,不过三愈。gYz中华典藏网

《经心方》治小儿一切头疮,久即疸痒,不生痂,藜芦膏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黄连(八分)  藜芦(二分)  黄柏(八分)  矾石(八两)  雄黄(八分)  松脂(八分)gYz中华典藏网

六味,以猪膏二升,煎合调,先以赤龙汤洗,敷之。gYz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治小儿头疮经年不瘥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松脂(六分)  大黄(四分)  苦参(五分)  黄连(六分)  胡粉(四分)gYz中华典藏网

凡五味,下筛,以猪膏和研,水银散敷上。gYz中华典藏网

徐之才方云白帝疮,小儿头上疮团团然,白色者是也,大蒜揩白处,早朝付之(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范汪方》治小儿头创,面亦有创,日月益甚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黄连  赤小豆(熬)gYz中华典藏网

分等作屑,和猪膏涂之。gYz中华典藏网

《广利方》疗小儿面上忽生疮,黄水出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黄连(末,三分)  胡粉(三分)  甘草(一分,炙)gYz中华典藏网

三味以猪脂和,以帛贴疮上,日一。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聤耳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效验方》云:烧杏仁、黄香,塞耳。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gYz中华典藏网

黄连  矾石(各二两)gYz中华典藏网

下筛如枣核,吹内耳,中立止。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目赤痛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产经》云:黄连(七枚)、人乳汁(一合半),渍敷之。gYz中华典藏网

又方gYz中华典藏网

竹沥汁(三合)  人乳汁(一合)gYz中华典藏网

和以绵取药拭目。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口噤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录验方》云:灸百会穴。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阴颓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产经》云:牵阴头正上行,灸头所极,又牵下行向谷道,灸所极,又左右髀直行,灸所极,皆四处,随年壮。gYz中华典藏网

《产经》治小儿黄烂疮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黄连  胡粉gYz中华典藏网

上二物,治下筛,分等,以麻油和涂之。gYz中华典藏网

《千金》漏芦汤,主小儿热毒,痈疽赤白,诸丹毒热,疮痈方(《外台》)gYz中华典藏网

漏芦(用叶,一分)  升麻(一分半)  连翘(一分)  白蔹(一分)  甘草(炙,一分)  芒硝(一升)  枳实(炙,一分半)  麻黄(去节,一分半)  黄芩(一分半)  大黄(四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儿生一百日以上,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一合,分三服;生二十余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gYz中华典藏网

又五香连翘汤,主小儿风热青肿,肿色白,或有恶核瘰疬,附骨痈疽,节解不举,白丹走遍身中,白疹搔不已方gYz中华典藏网

青木香  薰陆香  沉香  鸡舌香  黄芩  麻黄(去节。各一分)  连翘  海藻  射干  升麻  枳实(炙。各一分)  麝香(半分,研)  大黄(八分)  竹沥(三合)gYz中华典藏网

上十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内竹沥,煮取一升二合。儿生百余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生二百日至期岁,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黄。)gYz中华典藏网

《古今录验》疗月内儿发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升麻  黄芩  犀角  大黄(别浸)  柴胡(各一分)  甘草(一分,炙)  石膏(三分)  蓝叶(切,三合)  栀子(八分)gYz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八合,下竹沥四合,更煎取一半,去滓,分二服,甚妙。gYz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上下遍身生疮方(《千金》)gYz中华典藏网

芍药  黄连  黄芩(各三两)  苦参(八两)  大黄(二两)  蛇床子(一升)  黄柏(五两) 拔葜(一斤)gYz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浸浴儿。gYz中华典藏网

苦参汤,浴小儿身上下百疮不瘥方(同上)gYz中华典藏网

苦参  地榆  黄连  王不留行  独活  艾叶(各三两)  竹叶(二斤)gYz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斗,以浴儿疮上,浴讫,敷黄连散。gYz中华典藏网

晋唐名医方选卷第十(终)gYz中华典藏网

全文完gYz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