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原发微
作者:鲍云龙鲍云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自189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12年共创作近300个短篇小说和一个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麦琪的礼物》写一对穷困年轻夫妇互赠圣诞礼物的故事,妻子卖了一头秀发买一条表链给丈夫,丈夫同时卖了祖传金表换来一套为妻子装饰头发的玳瑁梳子。动人的巧合,反映了为贫困所迫的小人物尽力为别人增添欢乐的高尚情操。《最后一片藤叶》满怀感伤深情赞美了穷艺术家之间纯真的友谊,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作出毕生最后一幅杰作的善良老画家的形象。《黄雀在后》讲一个骗子、一个强盗和一个金融家比赛骗人的本领,在金融资本家面前,强盗和骗子都自愧弗如。《警察和赞美诗》写一个流浪汉为谋食宿想进监狱,以身试法均不如愿,而当他听到教堂赞美诗音乐决心重新做人时,警察却把他抓走了。荒诞的故事,鞭挞了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欧·亨利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的哲理性场景,幽默风趣,诙谐机智用近于漫画的笔触勾勒人物。处理小说结尾的独创,使“欧·亨利式的结尾”在美国文学中享有盛名。美国于1918年设“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
康熙宁晋县志
(清)万任修、张坦纂。宁晋,唐天宝元年(742年)始置县,属赵州。明、清属真定府赵州。《宁晋县志》于明嘉靖年间,创修于县人蔡叆,志较简略,年久版毁,至清康熙朝县志失修已120余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万任赴宁晋县任后,未二载,随召集同僚及地方绅士,议修县志,并捐俸开设志局于县学,“备纸笔,供饮馔,旁搜博稽,商榷互订,如是者三月而书成。”本志10卷,分封域、建置、赋役、名贤、人物、艺文等6志,志下又分细目。卷前载有明嘉靖志旧序及新序,并详列修志人姓名。志首凡例,为万任自订。各志之首,皆有小序,卷末又有附论,俱由万任亲撰。
古韵标准
中国音韵学著作。江永撰,戴震参定。有音韵学丛书本。江永(1681—1763),字慎修,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中国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终生居于乡里授徒。长于比勘,深究《三礼》,对先秦名物、礼乐制度、锺律声韵都有深入研究。一生著述甚丰,有《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乡党图考》、《律吕阐微》、《深衣考误》等。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以前。4卷。江氏之前,研究古韵的人多把《诗经》、《楚辞》与汉魏六朝唐宋等不同时代的韵文相提并论,没有标准。江永确定一个标准,即以《诗》韵为研究古韵的主要依据,以经传骚子的用韵为佐证。这样,才能与方音偶押、后人用韵相比较,参校异同,考其流变。这是此书的主旨,也是书名的由来。
震泽长语
笔记。明王鏊(1450—1524)撰。二卷。鏊有《王文恪公集》已著录。此编约成于嘉靖初。凡分十三类:经传、国猷、官制、食货、象纬、文章、音律、音韵、字学、姓氏、杂伦、仙释、梦兆,共一百六十一条,近三万字。是编言史论致、说文谈诗、考音究字,持论皆有根据,多为见地之谈,颇有裨于文史研究。详载明初都市中的荒凉及宣德后经济发展情况,其中记明中期纳税,俸粮等资料,可与史参;记查抄刘瑾、朱宁货财数,亦颇缕悉。还辑录有时人遗闻轶事及诗词,可资参考。间有失考、过迂之论,杂迷信灵异之说。北京图书馆现藏有明刻本一册,善本。通行的有《四库全书》、《借月山房汇钞》、《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及《说郛续》一卷本。
词品
明杨慎著。6卷。杨慎字用修, 号升庵, 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以“大礼”之议触犯朝廷,遣戍云南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卒于云南,年72。《明史》有传;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后人辑其诗文为《升庵集》。《词品》论说填词,穷本溯源,直至梁陈隋六朝,为前人所未及。他在《词品》的序文中说:“诗词同工而异曲,共源而分派。在六朝若陶弘景之《寒夜怨》、梁武帝之《江南弄》、陆琼之《饮酒乐》、 隋炀帝之《望江南》,填辞之体已具矣。若唐人之七言律,即填辞《瑞鹧鸪》也。七言律之仄韵,即填辞之《玉楼春》也。若韦应物之《三台曲》、《调笑令》,刘禹锡之《竹枝辞》、《浪淘沙》,新声迭出。孟蜀之《花间》、南唐之《兰畹》,则其体大备矣。岂非共源同工乎!”该书对两宋词人及其作品介绍论述较多,金、元、明人亦及之。对诗词文体关系,亦时有评论,如在说到梁简文帝《春情曲》时说:“此诗似七言律……唐律之祖。而唐词《瑞鹧鸪》格韵似之。”如在评论王筠《楚妃吟》时说:“大率六朝人诗风华情致,若作长短句,即是词也。……予论填词必溯六朝,亦昔人穷探黄河源之意也。”
造塔功德经
全一卷。唐代地婆诃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阐说建立大小之塔,或安置佛之舍利、发牙髭爪、十二部经,或书写法身偈等,其功德广大,命终后当生梵世,或更得生五净居天。经文简短,唯十数行。依卷首之序载,此经于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十二月,地婆诃罗三藏与西明寺圆测等五人,于长安弘福寺译出。然武周之刊定众经目录卷一则称于东太原寺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