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轰天雷

    轰天雷

    《作者:孙景贤中篇小说。孙景贤(署名藤谷古香)著。大同印书局1903年刊印。十四回。书叙常熟翰林荀北山事。北山迂傻,进京纳监,因友人之助,成就一名宦家之亲事。正筹备喜事,夫人以喉疾死,遂束装南归。回常熟,友人再为其介绍苏州贝太史之女为妻。然入赘之夜,又被贝女看作疯人,避而不出。后又经种种磨难,使之失去生活勇气,遂决心做一番轰轰烈的大事业后死去。到北京后, 见友人正拟上书请太后归政,杀荣禄、刚毅、李连英三凶。北山窃友人拟稿,易己名投《国闻报》发表。轰动全国,被诩为不怕死的忠臣。被官方拘禁后,又在狱中大作忠君爱国诗,名声益振。此时北山自知目的已经达到,

  • 后水浒传

    后水浒传

    《作者:佚名清佚名撰。四十五回。题“青莲室主人辑”。首有“采虹桥上客题于天花藏”的序,序后钤有“素政堂”、“天花藏”图章各一。书虽以“水浒”为名,实则叙南宋杨幺洞庭起义事。故事以燕小乙重游梁山为引子,承接宋江、卢俊义等被害死的前书,通过罗真人说破天机,指出宋江、卢俊义为首的梁山英雄(天上的星宿)又下界转生为杨幺、王摩等洞庭英雄。所叙三十七位好汉先是分头上了天雄山、君山、焦山、白云山,然后集中于洞庭大寨,统一于一个共同的领袖。使小说情节植根于官逼民反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故事的结局既不是投降,也不是被杀,而是走进轩猿井中集体升天。故

  • 续儿女英雄传

    续儿女英雄传

    《作者:佚名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四卷三十二回。不题撰人。据序署名作者当为无名氏,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北京宏文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文贤阁石印本;清宣统元年(1909)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上海天宝书局石印本;上海启新书局铅印本。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珍稀小说选刊”排印北京宏文书局石印本,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白话小说名著续书》丛书”排印文贤阁石印本。

  • 荡寇志

    荡寇志

    《作者:俞万春清代长篇章回小说,又名《续水浒传》,共140回,又附“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阳人。《荡寇志》始写于道光丙年(1826)成于道光丁未(1847)年。全书接续金圣叹《水浒传》70回本。叙写朝廷管营提辖陈希真之女陈丽卿被高衙内所逼,逃离京都。父女二人投奔亲戚刘广,又结识刘广姻家官军将领云天彪,由于奸臣逼迫,他们不得已在猿臂寨“落草”。但他们“尊王反寇”,专门勾结官兵,民困攻杀梁山泊起义军。后在云天彪引荐下,为朝廷录用。最后与官军张夜所部一道大破水泊梁山、擒获一百零八将,非死即诛。小说对梁山农民起义军极尽污蔑

  • 水浒后传

    水浒后传

    《作者:陈忱陈忱作。共8卷40回,作品叙述宋梁山起义军征方腊之后,宋江等人死去,一部分梁山好汉流落江湖,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民族压迫下,他们又重新举起了义旗,阮小七怒而杀死蔡太师的张干办,李俊奋起反抗恶霸巴山蛇,各地民众相继响应,逐渐建立三个根据地,并参加抗金斗争。后来,在李俊的领导下远走海外,建国称王,最后以受南宋王朝的“册封”,众兄弟完婚结束。作品中明为写宋时故事,系心宋室安危,指责金兵残暴,实是感慨时事,表示了对明王朝的眷恋及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表现了对民族压迫的反抗,具有进步的思想倾向。作品

  • 玉蟾记

    玉蟾记

    《作者:崔象川又名《十二缘玉蟾记》、《十二美女玉蟾缘》、《十二缘评话》。章回小说。署“通元子黄石著”,据孙楷第考证疑为清崔象川著。六卷五十三回。叙明嘉靖间大将军张经受严嵩奸党陷害,满门抄斩。其子张昆被家人救出,通元子赠其玉蟾十二枚。每遇艰险,即有美女相救,先后邂逅十二女,以玉蟾为信物分赠。后张昆扫平倭寇,铲除严嵩奸党,与十二美女成婚。蒋瑞藻《小说考证》引《花朝生笔记》云:“明徐有贞,要自一代名臣,然夺门之役,陷于谦于死,论者恨之。弹词《玉蟾蜍》设言于公后身为某公子,清才美貌,富甲一郡,有玉琢蟾蜍一十二枚,为传家之宝。后遇十二美人,皆愿与终白首,以

  • 守宫砂

    守宫砂

    《作者:佚名稗史之兴,原用助正史之不足。若忠奸贤否,英雄豪杰,绘色绘声,跳跃纸上者,为其使愚者阅之,知所以劝善而惩恶也。是书以有明武宗任用阉宦,卒至谋乱,河南一幸,几致宗社覆灭。幸李广、楚云辈出,先事预防,拨乱反正,始得转危为安。然其中所谓忠奸贤否,英雄豪杰,无不毕露。阅者深读而玩味之,或亦谅作者之有心惩劝耳。

  • 天豹图

    天豹图

    《作者:佚名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又名《英雄奇缘传》、 《剑侠飞仙传》,十二卷四十回。不著撰人,作者不详。存清嘉庆十九年(1814)韦胜书坊刊本,首嘉庆甲戌(1814)张氏序,十二卷四十回。又民国二年萃英书局石印小本,书题“绣像剑侠飞仙天豹图”,六卷四十回,无张某序,有人物绣像四页。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有英秀堂刊小本,首道光丙戌(1826)张某序,为郑振铎旧藏。书叙明成化年间扬州府江都县一官宦子弟花子能,其父花锦章,官居当朝宰相,二叔花锦文、三叔花锦龙、四叔花锦凤亦皆当朝权贵。

  • 女才子书

    女才子书

    《作者:徐震十二卷。清徐震撰。徐震字秋涛,别署烟水散人,浙江嘉兴人。约生于顺治、康熙年间,康熙末年尚在世,生平事迹不详。所著小说有 《女才子书》、《珍珠舶》、《乐田演义》、《合浦珠》等多种。《女才子书》又名《美人书》、《情史续书》、《女才子传》,短篇小说集。每卷记一个女子,共十二人事。每卷有偶句题目,述事用文言,近于唐传奇笔法。卷一写杭州豪公子妾冯小青才貌双全,为大妇所妒,幽怨而死;卷二写杨碧秋守节,被人逼作尼姑,后遇其子登科团圆事;卷三写张小莲与朱生相爱,几经曲折终成良缘事;卷四写崔淑被休,后嫁杨汝元享荣华富贵事;卷五写张畹香善于持家处

  • 残水浒

    残水浒

    《作者:程善之《残水浒》是《水浒传》续书之一种,接七十回卢俊义惊梦起,全书共十六回,为中国近代学者、小说家程善之(1880—1942)所著,1933年《新江苏日报》刊行,199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再版,收入“水浒系列小说集成”系列,与《水浒外传》、《水浒中传》结为一册;《残水浒》小说内容结构完善,与《水浒传》前七十回遥相呼应,其结局又应对正史中宋江等三十六人为张叔夜所擒的记载。

  • 雍正剑侠图

    雍正剑侠图

    《作者:常杰淼《雍正剑侠图》又名《童林传》,是民国评书名家常杰淼创作的长篇短打侠义评书,主要讲述了童林别开天地,最终创立无极门的故事。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天津等地表演,收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可谓轰动一时。书中有大量真实的武术、江湖绿林道描写;作者常引经据典,夹叙夹评,又熟悉老北京民俗与风土人情,能够“武书文说”,把剑侠图说成学问书。

  • 续小五义

    续小五义

    《作者:石玉昆又名《忠烈续小五义传》、《三续忠烈侠义传》。章回小说。清无名氏著。一百二十四回。系《小五义》续书。书叙众义士大破铜网阵,焚毁冲霄楼,查获襄阳王谋叛盟单,襄阳王潜逃宁夏国。庞吉门生李天祥收买亡命之徒邢如龙、邢如虎兄弟行刺包公。智化识破阴谋,将计就计,活捉二邢。白菊花晏飞夜盗皇帝冠带袍履,众义士侦悉赃物置于南阳府恶霸东方亮家藏珍楼中。经查访取得此楼图纸,众侠齐力捕杀群贼,取回皇上衣冠并得一鱼肠宝剑。后襄阳王自宁夏国搬兵来犯,众侠和宋兵全力合击,生擒襄阳王。随后消灭白菊花等群贼。本书在思想内容上与《小五义》难分轩轾,在艺术

  • 小八义

    小八义

    《作者:佚名徽宗皇帝赵佶昏庸失政,太师蔡京趁机摄政并阴谋篡权,他诬陷清正廉明的吏部天官周义里造反,蛊惑赵佶下旨将周义全家一百零三口绑缚法场斩首,御林军将周义之子周景隆和周夫人秘密放走 。周夫人和周景隆前去济宁投靠亲翁梁士太,梁士太知周家之祸恐受牵连决议退婚,同时授意指使义子梁滚暗害周景隆。梁府千金梁秀英梁府闻知气愤不已,她和老管家梁忠毅然冒险救出周景隆。周景隆无奈只好远走他乡。在漂泊途中先后结识梁山后代飞毛腿阮英、孔氏三兄弟、金枪将徐文标、踏雪无痕花云平、无影侠时长青、尉迟肖和猛汉唐铁牛。他们侠肝义肠、扶危济贫,同恶霸和奸

  •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

    《作者:佚名章回小说。著者不详。四十二回。叙汉武帝时,河南洛阳马俊与柳絮、郝联、包刚结为兄弟。马俊因路见不平,打死恶少,逃亡至荆州丹凤山落草,得鬼谷子门人萧士达收为徒弟,被赐予三合明珠宝剑一口,飞天帽一顶。因山寨屡败官军,朝廷派柳絮父柳眉带兵征讨。柳絮在京城,被公主掷彩球招为驸马,遭奸相屈忠成陷害,逃出京城,流落民间。马俊知来征讨者为柳絮之父,不与交战,带飞天帽飞入京城。值奸相屈忠成谋刺皇帝,被俊侦知,入宫救驾。屈忠成事败逃至东炮山为寇。马俊寻访柳絮至虎跑山,遇盟弟包刚,并救出被陷的柳絮。其时屈忠成得龟精之助,屡败官兵,自称魏王,欲夺天下。马俊奉

  • 热血痕

    热血痕

    《作者:李亮丞《热血痕》以男侠陈音和女侠卫茜为主角,演绎了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之战的历史。小说从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这样一个局势严峻的关头开始,在越王勾践百般受辱、越国百姓惨遭蹂躏的背景之下,叙述了一些不甘忍受异国非人压迫的越国子民为了复仇雪耻、重振国威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颂扬了那些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的江湖豪士可歌可泣的事迹。

  • 续英烈传

    续英烈传

    《作者:佚名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又名《永乐演义》、《永乐定鼎全志》、《云合奇踪后传》。五卷三十四回。题“空谷老人编次”。首“秦淮墨客”序,秦淮墨客为纪振伦,似作者即为纪振伦。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主要写明初“靖难之变”事,叙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因各地诸王势力日炽,尾大不掉,故用齐泰、黄子澄策,企图废掉诸王;燕王朱棣乘机起兵,以“靖难”为名,破京师(现南京),废惠帝, 自立为帝(永乐)的历史故事。作者同情惠帝,写其被迫逊国退位,对其遭遇寄予深切同情。有道光双桂堂刻本。另有明刊本,未见。

  • 大明奇侠传

    大明奇侠传

    《作者:佚名《大明奇侠传》,又名《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云钟雁三侠传》。夫人生之初,浑然天理,无所谓善,又何有恶?至嗜欲深而性渐乖,遂至始于家庭,终于邦国。古人著书以相戒劝,正言之而不能行者,则微言之,微言之而不能行者,则创为传奇小说,以告戒于世。庸夫愚妇无不口谈心讲,以悦耳目。其苦心孤诣,更有功于警迷觉悟耳。今此书向有钞录旧本,江以南流播尚少,坊友属予阅定,惠付枣梨,庶几广为传观,且可见福善祸淫之理,尚扶翼于宇宙间也。予因述其缘起如此。道光二十九年夏四月珠湖渔隐识于道南书屋

  • 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

    《作者:文康长篇小说。全称《儿女英雄传评话》。又名《金玉缘》、《侠女奇缘》。清末文康撰。原书五十三回,今存四十一回。约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后。康,姓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自署燕北闲人,满族镶红旗人,大学士勒宝次孙。历官理藩院员外郎、安徽徽州知府,后授驻藏大臣,以病未赴任。能诗文,晚年以著述自娱。书叙安骥和侠女十三妹(何玉凤)、张金凤的婚姻故事,对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及官吏贪赃枉法等有所揭露,然基本思想倾向是宣扬封建道德。作者把“儿女”和“英雄”强揉在一起,把“忠孝节义”作为“儿女英雄”的标准,使“儿女真情”、“英雄至性”、

  • 三侠剑

    三侠剑

    《作者:张杰鑫长篇武侠小说,由清末民国艺人张杰鑫根据《施公案》和《彭公案》改编的评书作品。讲述清康熙年间,黄天霸的先人们以胜英为首的侠客们替天行道,扬善除恶,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但也与一帮武林邪恶势力结下了不解之仇,因而矛盾愈演愈烈。以秦尤为首的武林败类屡屡设计要杀害胜英及其师徒,使胜英等人时常身处险境。胜英等人无所畏惧,在群雄的帮助下,大破莲花峪、棍扫萧金台、智取冲天岛、血战黑水湖、剑扫金刚擂、五打莲花湖、大闹澎湖、大闹巢湖,最终消灭了秦尤等恶势力,逼迫澎湖御王张其善自杀,并促使台湾王郑克爽接受招安,台湾回归祖国。

  • 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

    《作者:钱彩小说。钱彩编次,金丰增订。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作者根据前代民间传说、杂剧、小说进行再创造而成。从岳飞的出生、学艺写起,记叙他抗击金兵、屈死风波亭的一生经历,还写其子岳云继承遗志,终于直捣黄龙,完成抗金扶宋的大业。作者歌颂了岳飞的爱国热情,揭露了统治者卖国求利、屈膝投降的丑恶嘴脸。作者目的在于借南宋史实悼念明末爱国将士,谴责汉奸外寇,同时也宣扬了忠孝等封建伦理道德。作品较成功地塑造了岳飞、牛皋、宗泽、梁红玉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浓笔重墨,性格鲜明,充满了传奇色彩。

  • 侠女奇缘

    侠女奇缘

    《作者:文康《侠女奇缘》是《儿女英雄传》、《续儿女英雄传》的合册, 《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 》、《 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约成书于清道光年间,原有五十三回,后因辗转散佚,到刊行时仅剩前四十回。

  • 圣朝鼎盛万年清

    圣朝鼎盛万年清

    《作者:佚名又名《万年清奇才新传》、《乾隆巡幸江南记》、《乾隆游江南》。章回小说。作者不详。八卷七十六回。叙清乾隆帝私访江南,收周日清为义子,结伴游历南京、镇江、苏州、松江、杭州等地。乾隆帝因有五宝衫护体,又得神人暗助,故每每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肃贪官、斩恶吏、除恶霸、去盗寇,所向无敌;同时察访民情、招贤纳勇。最后以高进忠等豪杰协助官府大破少林寺,乾隆回京,“四海胥安歌帝德”结尾。本书托史衍事,纯属虚构。作者笔下的乾隆既是无奸不察的“圣明”天子,又是除暴安良的侠客义士,这一方面表现出作者的忠君观念,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百姓的天真幻想。

  • 七侠五义

    七侠五义

    《作者:石玉昆近代白话章回小说。石玉昆《三侠五义》的重订本。《三侠五义》于光绪五年(1879)刊行,至光绪十五年(1889),俞樾(曲园)始见此书,遂予重订、改名,于同年由广百宋斋刊行,作者署“石玉昆述,俞曲园重订”。卷首有光绪十五年七月既望曲园居士俞樾《重订〈七侠五义传〉序》和人物绣像30幅。俞樾“重订”的《七侠五义》,与原本《三侠五义》仅有3点不同:其一,俞樾认为《三侠五义》的“第一回叙述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故“援据史传,订正俗说”,加以“别撰”。其二,俞樾又认为,“书中所载,南侠(欧阳春)、北侠(展昭)、丁氏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小侠艾虎,则已得五侠

  • 英烈传

    英烈传

    《作者:佚名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一名《龙兴名世录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武传》、《皇明开运英武传》,又名《皇明开运辑略武功名世英烈传》、《皇明英烈传》、《皇明英烈志传》、《云合奇踪》、《英烈全传》、《京本云合奇踪玉茗英烈全传》、《大明志传》、《洪武全传》。八十回。不题撰人,或谓徐渭或郭勋所作,显系伪托。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该书系由明代民间流传故事改编而成,叙元朝末年顺帝失政,朱元璋率兵起义最终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政权。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贩乌梅、取襄阳、战滁州等。至于那些英雄似的人物如常遇春、

  • 慈禧太后演义

    慈禧太后演义

    《作者: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42回。蔡东藩著。原名《西太后演义》,是以慈禧为主人公的章回小说。此书是作者以清末历史为脉络,广采遗闻轶事撰写而成。它在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中,穿插了对人物心理的剖析,描写了慈禧自入皇宫之后,处心积虑地接近咸丰皇帝,得势后,又不思强国,终日沉缅于荒淫无耻的生活中,为一己私欲,不惜违背历史潮流的史事。全书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现状,对了解慈禧及清末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受出身、时代的限制,作者的一些观念是错误的。1918年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198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再版。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色彩

中国色彩

村松梢风是日本大正时代“中国通”,以《魔都》一书著名并因而为上海命名“魔都”的作家。《中国色彩》是他于1923年到1933年间多次来到中国游历后写作的游记合集。村松梢风在华期间,足迹北至东北、热河,南到台湾、广东、香港;在作品中对中国南北不同地区的风俗、社会面貌,进行了广泛的描绘。与芥川龙之介、内藤湖南等作家学者不同,村松梢风来华前对中国文化了解并不多,这使得他的记录较少主观影响,而更多简单白描;此外,也不同于文人学者对政治、文化、学术界的关心,村松对吃喝嫖赌、拉车卖唱的市井生活兴趣更大,因此本书有较多篇幅记录了当时一般市民和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国一般社会实情提供宝贵的材料。

白牡丹

白牡丹

《白牡丹》的主要内容是描述正德皇帝为访求所梦美女白牡丹、红芍药,特意微服巡游江南,由此生发出奸监谋反、忠臣受屈、强盗打劫、平民遭困、天子风流穷形极相、男女有情终成眷属等一系列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社会生活故事。《正德皇帝游江南》(《白牡丹》一书含《正德皇帝游江南》)所演以正德皇帝游江南之事为主,兼及宸濠造反、刘瑾谋逆事,书中述及的一些人物如梁储、王守仁、李凤姐等,历史上都实有其人,加之所叙故事关于忠奸、治乱、正邪、贞淫,更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故此二书的故事历来为民众所喜闻乐道,一并受到广泛关注。此二书的故事不仅被改编为京剧、川剧、湘剧、汉剧、雩剧、河北梆子等多剧种(如有《下江南》《游龙戏凤》《梅龙镇》《江山美人》等多种戏剧),而且还流传海外,远播英国、日本、朝鲜等国。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元人郭居敬集。先后有人为之序诗、作图,刊行多种版本。该书为民间流传甚广的童蒙读物。内容为自上古至唐宋二十四个孝亲故事。它们是“孝感动天”(虞舜)、“戏采娱亲”(老莱子)、“鹿乳奉亲”(剡子)、“为亲负米”(子路)、“啮指心痛”(曾参)、“单衣顺母”(闵损)、“亲尝汤药(刘恒)、“拾葚供亲”(蔡顺)、 “为母埋儿”(郭巨)、 “卖身祭父”(董永)、 “刻木事亲”(丁兰)、 “涌泉跃鲤”(姜诗)、“怀桔遗亲”(陆绩)等等,郭居敬编撰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对二十四孝故事人物进行筛选、排序,再配上诗歌。郭居敬在诗体上选择四句的五言诗,平直亲切,长短适中,便于上口和记忆。

道诗精华录

道诗精华录

道教诗集选编。

刘玄德醉走黄鹤楼

刘玄德醉走黄鹤楼

元杂剧剧本。简名《黄鹤楼》。朱凯撰。末本。此剧搬演三国故事,系增饰元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中的《玄德黄鹤楼私遁》而成。剧演赤壁大战后,周瑜恐刘备趁势取荆州,便于孔明追击曹操之际,邀刘备过江赴黄鹤楼宴饮,欲乘机杀之。赵云觉其中有诈,劝刘备勿往,刘备不听。孔明回军,马上布置营救。先差关平以送暖衣为名,将拄拂子捎于刘备,内藏孔明借东风时向周瑜取得的镇坛令箭。再令姜维化装渔翁,手书“彼骄必褒,彼醉必逃”8字潜入黄鹤楼以教刘备。关平途中迷路,遇农夫指引,方得过江。周瑜见而不疑。黄鹤楼上,周瑜与刘备饮酒论英雄,刘备故意说错,被罚以凉水,而周瑜饮酒。不久周瑜大醉。刘备绝望时误掷拄拂子而得令箭。假传周瑜之命逃出。最后以张飞将刘备接回作结。此剧正末凡4扮,依次为赵云、农夫、姜维、张飞。第二折中净扮村姑,禾旦伴姑亦有唱词,有异于杂剧常格。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珠玉词

珠玉词

词别集。北宋晏殊(991—1055)撰。一卷。殊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十三岁时即以神童被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使尽读秘阁书。仁宗朝尤加信爱,历居显宦要职, 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培养、提携人才较多,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著有《临川集》、《紫薇集》等多散佚,文集仅存一卷,名《晏元献遗文》,有《四库全书》本。此词集收词一百三十一首。词承南唐冯延巳余风,为北宋初期词家之开祖。原集有张先序,己佚。今存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明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毛本收词一百三十一首,较为完备,《四库全书》、《四部备要》皆据以收录。清咸丰二年晏端书辑《历代诗余》中晏殊词为《珠玉词钞》,而以毛本多出的三十七首为补遗。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