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花
作者:佚名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平台湾荷国首通商 争澳门英人初肇衅
- 第二回 入觐圆明园使臣辞疾 扩充公司局通事被...
- 第三回 朱抚军严办司事 卢总督复召大班
- 第四回 设巡船私受规银 派钦使大烧烟土
- 第五回 议章程禀命国王 停贸易勒交人犯
- 第六回 九龙山炮击洋船 长沙湾火焚夷艇
- 第七回 英女主拈阄决战 林制台募勇筹防
- 第八回 邓总督严守厦门 乌抚台坐失定海
- 第九回 任情需索洋将投书 故意把持奸臣误国
- 第十回 伊大臣私馈牛酒 琦钦差尽撤兵丁
- 第十一回 攻沙角陈副将阵亡 陷虎门关提督死节
- 第十二回 琦钦差伏罪回旗 杨提督失机误事
- 第十三回 将军妄动半夜出兵 制府无谋三路失守
- 第十四回 偿军饷首府议和 起义兵洋酋殒命
- 第十五回 练团勇大振声威 谢海神滥蒙保举
- 第十六回 探水路复攻厦门 筑外城再陷定海
- 第十七回 陷镇海大臣死节 驻姑苏幕府横行
- 第十八回 将军占梦大进兵 提督闻风忽反走
- 第十九回 袭镇海偏师覆没 弃绍兴大帅遁逃
- 第二十回 用伏兵偶然战胜 妒功臣又请讲和
- 第二十一回 攻乍浦守将尽忠 犯吴淞总兵逃命
- 第二十二回 陷宝山制台先走 破镇江都统无谋
- 第二十三回 谕洋将从容停战 听汉奸草率议和
- 第二十四回 守台湾有功被诬 攻印度失机可惜
- 第二十五回 焚洋馆和战余波 下明诏贤奸结局
猜你喜欢的书
春醪集
梁遇春著。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3月初版。收入随笔体散文并文学论文、作家评传共13篇作品。题名“春醪”,见自序所引《洛阳伽蓝记》游侠语:“不畏张弓拔刀,但畏白堕春醪。”作者虽觉得“我们年青人都是偷饮了春醪,所以醉中做出许多好梦”,但仍愿陶醉在人生的幻梦里,“高举盛到杯缘的春醪畅饮”。表述了一种在愤世的感伤中积极探索人生的执着与悲壮。集内文章多以博闻强识为根基,注重独立思辩、敢于标新立异,努力阐发自己对知识、对人生的新颖见解。如开篇《讲演》即表示不迷信中外名人的讲演,主张由个人率性读书悟得智识学问;《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反对吃后悔药,相信要深悟人生滋味,非肯定“过去”的独立价值不可;《醉中梦话(一)》不同意胡适关于写作的观点,《“还我头来”及其他》反对人云亦云,力主用自己的头脑思维,甚至不惜“危言耸听”,提出“在我们青年旁边想用快刀阔斧来取我们的头者又大有人在”,“所以‘还我头来’是我的口号。”作者一反流俗,好做翻案文章。如因感慨于人们热衷讨论人生观而无结论,便提出探讨“人死观”的问题(《人死观》);鉴于人们喜欢恭维绅士君子,偏著文盛赞与君子相反的“流浪汉”(《谈“流浪汉”》);人说“春宵一刻值千金”,他提出“春朝”一刻值千金(《“春朝”一刻值千金》);人说悲哀之可悲,他则说“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更可悲(《“失掉了悲哀”的悲哀》)。即使在收入本集内的几篇文学论文如《文学与人生》、《文艺杂话》中,也体现了这种独抒己见、发人之所未能发的特点。《查理斯·兰姆评传》则道出了作者膺服英国随笔作家兰姆并深受其影响的创作思想根源。文笔坦率快捷,渗透着睿智才华,但由于涉世毕竟不够深广,故立论阐发亦有偏狭之处。
洪恩灵济真君事实
洪恩灵济真君事实,原题朱棣等撰。书成于明永乐中。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分三篇:其一为永乐十五年(1417)明成祖朱棣御制〈灵济官碑〉。内称明成祖于病中得二神默佑,施以灵符妙药,使成祖病愈,故册封二神号曰「洪恩真君」,并敕有司大新庙宇,祭祀二神,以答谢神恩。 其次为〈二真成仙〉,概述二神事迹。二神即五代南唐国江王徐知证,饶王徐知谔兄弟。二王皆宽仁忠孝。好善志道,镇守金陵有功,民间立祠祭之。据说二人仙去后为斗中都水使者,默佑下民,有救济水旱火蝗之灾及治病嗣续、卫国却敌诸般灵异,感天帝诰封其兄为九天金阙显灵溥济真人,弟为九天玉阙昭灵博济真人。明成祖又加封二神真君尊号,并于京师立行祠以祀之。 其三〈保奏真君文〉,乃道士王某所撰。从文中所述可知《正统道藏》所收八篇洪恩灵济真君斋仪,皆为王某编撰。
稚川真人校证术
稚川真人校证术,撰人不详。书中有「真一子(彭晓)金丹歌」,似出于五代以后。一卷,收于《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铅汞成丹之术。据称此术出自葛玄、郑隐、葛洪,后由无名氏传崔黄冠,崔传授西方仲成,仲成授戴道亨,道亨授杨旭兄弟。书中所述丹法称作「二因四变」。二因即炼丹所用真铅、真汞二药,「雄曰真铅,雌曰真汞」。四变即炼丹中四次变化:一变名就胎借矾、二变名阴质阳胎、三变名六神伏尸、四变名朱髓换形。其炼丹程式大致为:将雄铅雌汞二药配合中宫,入釜火养,于十二时中分寅、申、巳、亥四次行火,炼至七日而成宝。据称人服之可长生,「鸡餐成凤,蛇化为龙」。
杜牧诗选
《杜牧诗选》是一本普及读物,于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陆续在两本《杜牧诗选》上做了补充修改,又另纸写就了新增的诗注。其后,这些内容均未及出版。此次编校,即据此加以整理。先生在改写前言的一条注释时说:“关于杜牧卒年,有不同的说法,详本书末拙撰《杜牧卒年考》。”为此,特将《杜牧卒年考》作为“附录二”收入此书,尽管先生的补改本后记中未曾提及。(《杜牧卒年考》乃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樊川诗集注》时先生为其撰写的附录。先生还为此书撰写了前言,落款时间是“一九六二年三月”,附录的写就时间应该与之相近。)
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第十一卷近代前篇(上下册)》本书叙写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一段历史。上册包括文献资料和研究概况;历史基本线索的综述;典章制度的变革及经济、文化学术、科技、艺术等的发展演变。下册为人物传记,共收入35位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性人物,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文字畅达、持论公允,基本上反映了当前学术研究水平。
金刚经新异录
金刚经新异录,一卷,明王起隆辑著并序,佚名序(尾缺),内题皇明金刚经新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