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太监西洋记
作者:罗懋登
《三宝太监西洋记》,全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 义》,别题《三宝开港西洋记》。长篇神魔小说。全书20 卷100回。作者罗懋登。小说依据明朝永乐年间太监郑 和率领船队远涉重洋、游历各国的史实编著。小说主要写郑和率船队拥数万将士前后7次出使 西洋。其间历时28年,通使30个国家,最远至非洲东 部。出使途中历尽艰险。尤其是各种妖魔鬼怪不断骚扰 船队。在张天师和金碧峰长老神力帮助之下,才得以荡 妖涤怪、化险为夷,终于胜利归返。小说描写了各地风 土人情,轶闻趣事。情节中过多的神魔情节的描写是作 者着意模仿《西游记》所致,这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历史 意义和现实意义。艺术上,构思奇巧,情节曲折。但其语 言冗赘,人物刻画也不甚鲜明。《三宝太监西洋记》主要版本有明万历本,咸丰文德 堂明刻写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该书。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盂兰盆佛爷揭谛 补陀山菩萨会神
- 第二回 补陀山龙王献宝 涌金门古佛投胎
- 第三回 现化金员外之家 投托古净慈之寺
- 第四回 先削发欲除烦恼 后留须以表丈夫
- 第五回 摩诃萨先自归宗 迦摩阿后来复命
- 第六回 碧峰会众生证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 第七回 九环锡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扫尽
- 第八回 大明国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迩率宾
- 第九回 张天师金阶面主 茅真君玉玺进朝
- 第十回 张天师兴道灭僧 金碧峰南来救难
- 第十一回 白城隍执掌溧水 张天师怒发碧峰
- 第十二回 张天师单展家门 金碧峰两班赌胜
- 第十三回 张天师坛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门
- 第十四回 张天师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万岁
- 第十五回 碧峰图西洋各国 朝廷选挂印将军
- 第十六回 兵部官选将练师 教场中招军买马
- 第十七回 宝船厂鲁班助力 铁锚厂真人施能
- 第十八回 金銮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亲排銮驾
- 第十九回 白鳝精闹红江口 白龙精吵白龙江
- 第二十回 李海遭风遇猴精 三宝设坛祭海渎
- 第二十一回 软水洋换将硬水 吸铁岭借下天兵
- 第二十二回 天妃宫夜助天灯 张西塘先排阵势
- 第二十三回 小王良单战番将 姜老星九口飞刀
- 第二十四回 唐状元射杀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将
- 第二十五回 张天师计擒金定 姜金定水囤逃生
- 第二十六回 姜金定请下仙师 羊角仙计安前部
- 第二十七回 二指挥双敌行者 张天师三战大仙
- 第二十八回 长老误中吸魂瓶 破瓶走透金长老
- 第二十九回 长老私行羊角洞 长老直上东天门
- 第三十回 羊角大仙归天曹 羊角大仙锦囊计
- 第三十一回 姜金定三施妙计 张天师净扫妖兵
- 第三十二回 金莲宝象国服降 宾童龙国王纳款
- 第三十三回 宝船经过罗斛国 宝船计破谢文彬
- 第三十四回 爪哇国负固不宾 咬海干恃强出阵
- 第三十五回 大将军连声三捷 咬海干连败而逃
- 第三十六回 咬海干邻国借兵 王神姑途中相遇
- 第三十七回 王神姑生擒护卫 张狼牙馘斩神姑
- 第三十八回 张天师活捉神姑 王神姑七十二变
- 第三十九回 张天师连迷妖术 王神姑误挂数珠
- 第四十回 金碧峰轻恕神姑 王神姑求援火母
- 第四十一回 天师连阵胜火母 火母用计借火龙
- 第四十二回 金碧峰神运钵盂 金钵盂困住火母
- 第四十三回 火母求骊山老母 老母求太华陈抟
- 第四十四回 老母求国师讲和 元帅用奇计取胜
- 第四十五回 元帅重治爪哇国 元帅厚遇沣淋王
- 第四十六回 元帅亲进女儿国 南军误饮子母水
- 第四十七回 马太监征顶阳洞 唐状元配黄凤仙
- 第四十八回 天师擒住王莲英 女王差下长公主
- 第四十九回 天师大战女宫主 国师亲见观世音
- 第五十回 女儿国力尽投降 满剌伽诚心接待
- 第五十一回 张先锋计擒苏干 苏门答首服南兵
- 第五十二回 先锋出阵掉了魂 王明取得隐身草
- 第五十三回 王明计进番总府 王明计取番天书
- 第五十四回 王明砍番阵总兵 天师战金毛道长
- 第五十五回 金碧峰劝化道长 金碧峰遍查天宫
- 第五十六回 护法神奶儿扬威 和合二仙童发圣
- 第五十七回 金碧峰转南京城 张三峰见万岁爷
- 第五十八回 国师收金毛道长 国师度碧水神鱼
- 第五十九回 国师收服撒发国 元帅兵执锡兰王
- 第六十回 兵过溜山大葛兰 兵过柯枝小葛兰
- 第六十一回 王明致书古俚王 古俚王宾服元帅
- 第六十二回 大明兵进金眼国 陈堂三战西海蛟
- 第六十三回 金天雷杀西海蛟 三太子烧大明船
- 第六十四回 王良鞭打三太子 水寨生擒哈秘赤
- 第六十五回 三太子带箭回营 唐状元单枪出阵
- 第六十六回 三太子举刀自刎 哈里虎溺水身亡
- 第六十七回 金眼王敦请三仙 三大仙各显仙术
- 第六十八回 元帅收服金眼国 元帅兵阻红罗山
- 第六十九回 黄凤仙扮观世音 黄凤仙战三大仙
- 第七十回 凤仙斩金角大仙 国师点大仙本相
- 第七十一回 国师收银角大仙 天师擒鹿皮大仙
- 第七十二回 吸葛剌富而有礼 木骨都险而难服
- 第七十三回 佗罗尊者先试法 碧峰长老慢逞能
- 第七十四回 佗罗尊者求师父 铙钹长老下云山
- 第七十五回 番禅师飞钹取头 唐状元中箭取和
- 第七十六回 关元帅禅师叙旧 金碧峰禅师斗变
- 第七十七回 王尚书计收禅师 木骨国拜进降表
- 第七十八回 宝船经过剌撒国 宝船经过祖法国
- 第七十九回 宝船经过忽鲁谟 宝船兵阻银眼国
- 第八十回 番王宠任百里雁 王爷计擒百里雁
- 第八十一回 百夫人为夫报仇 王克新计取铃索
- 第八十二回 百夫人堕地身死 引仙师念旧来援
- 第八十三回 王克新两番铁笛 地里鬼八拜王明
- 第八十四回 引蟾仙师露本相 阿丹小国抗天兵
- 第八十五回 黄凤仙卖弄仙术 阿丹国贡献方物
- 第八十六回 天方国极乐天堂 礼拜寺偏多古迹
- 第八十七回 宝船撞进酆都国 王明遇着前生妻
- 第八十八回 崔判官引导王明 王克新遍游地府
- 第八十九回 一班鬼诉冤取命 崔判官秉笔无私
- 第九十回 灵曜府五鬼闹判 灵曜府五官闹判
- 第九十一回 阎罗王寄书国师 阎罗王相赠五将
- 第九十二回 国师勘透阎罗书 国师超度魍魉鬼
- 第九十三回 宝赉船离酆都国 太白星进夜明珠
- 第九十四回 碧水鱼救刘谷贤 凤凰蛋放撒发国
- 第九十五回 五鼠精光前迎接 五个字度化五精
- 第九十六回 摩伽鱼王大张口 天师飞剑斩摩伽
- 第九十七回 李海诉说夜明珠 白鳝王要求祭祀
- 第九十八回 水族各神圣来参 宗家三兄弟发圣
- 第九十九回 元帅鞠躬复朝命 元帅献上各宝贝
- 第一百回 奉圣旨颁赏各官 奉圣旨建立祠庙
罗懋登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绘事备考
八卷。清王毓贤撰。王毓贤生卒年不详,字星聚,镶红旗汉军三韩 (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官湖广按察使,一说贵州布政使。陈鼎 《留溪外传》记狱吏汪金章事,曾提及王毓贤,称其勤于吏治,案无留牍。可见其颇有吏才。但王毓贤公余之暇,亦作书画,留心赏鉴,此书即是康熙三十年(1691)官按察史时所作。此书内容是论画及记画人。卷一总论,有画法、笔意、赏识、优劣、楷模、服饰、藏弃、道释、人物、蕃族、龙鱼、兽畜、草虫、花鸟、疏果、墨竹、宫室、山水、制作装潢、格式等二十一目。大都撮录以往诸家。卷二至卷八则取古来画家姓名、事迹,按时代排列,从轩辕至隋为一卷,唐为一卷,北宋为一卷,因其家数繁多,所以卷中又分上、中、下三子卷。南宋一卷。辽、金、元为一卷。明一卷。总为八卷,合子卷之数,实为十卷。所记体例是:每人各立小传,以诸书所载传世名迹附于其人之后。基本是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夏文彦《图绘宝鉴》为蓝本,增广其所未备,搜辑颇详。此书虽仿张、夏二家之旧例,但书中因时类叙,一览可知,又削除繁冗,易于寻讨,所以虽多取于旧文,仍不可视为递相重复之作。较之前代李嗣真、释彦宗、刘道淳之流的时代混淆、难于核查者,实胜一筹。当然,此书亦有数处失误,如辽代常思言,画品人品并高,见于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以往诸书皆无其名,此书亦缺载,是其不该之漏。还有,明代画家仅据韩昂《图绘宝鉴续编》至正德年间而止,嘉靖以后王毓贤本可续添而不续添,是为不该缺而缺。此书主要版本有:康熙年间刊本、康熙金阊大雅堂刊本。
花蕊夫人宫词
后蜀孟昶贵妃花蕊夫人所作宫词,《全唐诗》辑录一百五十七首,其中的四十一首有人认为为王珪作,二十一首为王建作。《名媛诗归》、《历朝名媛诗词》、《历代女子诗集》各录一百首。另者,关于花蕊夫人宫词,又有三十二首或二十八首之说,故其所作数目及真伪,尚未定论。以一百五十七首而论,主要为描写宫苑楼台、龙池亭阁诸景物以及君臣、宫妃们嬉游、宴饮、宫中的游艺、礼制、节日盛事等。其中一些宫词描写宫妃们的生活,透露出宫妃的幽怨、寂寞的情绪,反映了封建帝王奢华、淫逸的生活,是思想意义比较进步的作品。清厉鹗在 《宋诗钞》 中评价花蕊的宫词,认为: “清新艳丽,足可夺王建、张籍之席。”评价颇高。兹录二首,以见一斑。其一: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描写禁苑龙池勃勃之春色,景致优雅,笔调雍容。其二: “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 描写贵为九嫔的修仪,每日仅以教鹦鹉念书、看宫人洒扫、焚香打发时光,透露出宫妃们百无聊赖的空虚生活状态,其认识价值也颇高。
玉环记
作者佚名。或说杨柔胜撰。杨柔胜,字新吾,江苏武进人。约明万历十年(1582)前后在世。此本或为后人改订杨本。本事见于唐人《玉箫传》及范摅《云溪友议》中有关韦皋的故事。全剧三十四出。剧写:京兆书生韦皋,寄居洛阳。其父同窗好友李晟、张延赏,俱任要职。韦皋应试不第,朋友劝往院子逍遥,得识玉箫。后钱钞用尽,被赶逐出院。临别玉箫赠韦皋紫金鱼扇坠一个,白银二两,以为路费;韦皋将一对玉环,彼此各存一枚,以为表证。
史记四库本
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中。此外有明南、北监本,汲古阁本和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是清朝后期较好的本子。四库本《史记》系根据殿本《史记》抄写而成,分为正文、索隐,正文为司马迁所著原文,其中“楮少孙曰”是司马迁以后汉元帝时期的楮少孙所写。索隐为唐代司马贞所作,其包括节录《竹书纪年》的记载以佐证或互见。对地理名词、典章制度和语句音意的解释等。四库本《史记》正文前还有有清高宗(乾隆帝)御撰的序和四库馆臣所作的《四库全书提要·史记》。
旧城喻经
佛说旧城喻经。一卷,宋法贤译。与佛说缘起圣道经,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同本。说十二因缘之观法。或逆或顺,观十二因缘,如行旧道达旧城,因以为经名。
佛说八部佛名经
又名《八佛名经》、《八佛经》、《佛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冬12。北魏般若流支译。一卷。首尾俱存,存二十五行。谓佛在维耶离奈女树园为长者子善作说东方有八个佛土,每佛土各有一佛现正在说法。人若持诵这八个佛的名号,活着可免一切灾祸,死后可免三途之苦。此经与三国吴支谦译《佛说八吉祥神咒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八阳神咒经》(一卷)、南朝梁僧伽婆罗译《八吉祥经》(一卷)、隋阁那崛多译《八佛名号经》(一卷)互为异本。内容、结构、主题均相同,但说法地点、请求说法的人、佛名及佛国名互有不同。另三秦失译人名《佛说十吉祥经》亦属同类经典。历代大藏经均收。北冬12上方空白处有一“兑”字,当为错抄之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