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太监西洋记

作者:罗懋登
三宝太监西洋记

《三宝太监西洋记》,全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 义》,别题《三宝开港西洋记》。长篇神魔小说。全书20 卷100回。作者罗懋登。小说依据明朝永乐年间太监郑 和率领船队远涉重洋、游历各国的史实编著。小说主要写郑和率船队拥数万将士前后7次出使 西洋。其间历时28年,通使30个国家,最远至非洲东 部。出使途中历尽艰险。尤其是各种妖魔鬼怪不断骚扰 船队。在张天师和金碧峰长老神力帮助之下,才得以荡 妖涤怪、化险为夷,终于胜利归返。小说描写了各地风 土人情,轶闻趣事。情节中过多的神魔情节的描写是作 者着意模仿《西游记》所致,这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历史 意义和现实意义。艺术上,构思奇巧,情节曲折。但其语 言冗赘,人物刻画也不甚鲜明。《三宝太监西洋记》主要版本有明万历本,咸丰文德 堂明刻写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该书。

章节列表

升序↑

罗懋登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绘事备考

绘事备考

八卷。清王毓贤撰。王毓贤生卒年不详,字星聚,镶红旗汉军三韩 (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官湖广按察使,一说贵州布政使。陈鼎 《留溪外传》记狱吏汪金章事,曾提及王毓贤,称其勤于吏治,案无留牍。可见其颇有吏才。但王毓贤公余之暇,亦作书画,留心赏鉴,此书即是康熙三十年(1691)官按察史时所作。此书内容是论画及记画人。卷一总论,有画法、笔意、赏识、优劣、楷模、服饰、藏弃、道释、人物、蕃族、龙鱼、兽畜、草虫、花鸟、疏果、墨竹、宫室、山水、制作装潢、格式等二十一目。大都撮录以往诸家。卷二至卷八则取古来画家姓名、事迹,按时代排列,从轩辕至隋为一卷,唐为一卷,北宋为一卷,因其家数繁多,所以卷中又分上、中、下三子卷。南宋一卷。辽、金、元为一卷。明一卷。总为八卷,合子卷之数,实为十卷。所记体例是:每人各立小传,以诸书所载传世名迹附于其人之后。基本是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夏文彦《图绘宝鉴》为蓝本,增广其所未备,搜辑颇详。此书虽仿张、夏二家之旧例,但书中因时类叙,一览可知,又削除繁冗,易于寻讨,所以虽多取于旧文,仍不可视为递相重复之作。较之前代李嗣真、释彦宗、刘道淳之流的时代混淆、难于核查者,实胜一筹。当然,此书亦有数处失误,如辽代常思言,画品人品并高,见于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以往诸书皆无其名,此书亦缺载,是其不该之漏。还有,明代画家仅据韩昂《图绘宝鉴续编》至正德年间而止,嘉靖以后王毓贤本可续添而不续添,是为不该缺而缺。此书主要版本有:康熙年间刊本、康熙金阊大雅堂刊本。

花蕊夫人宫词

花蕊夫人宫词

后蜀孟昶贵妃花蕊夫人所作宫词,《全唐诗》辑录一百五十七首,其中的四十一首有人认为为王珪作,二十一首为王建作。《名媛诗归》、《历朝名媛诗词》、《历代女子诗集》各录一百首。另者,关于花蕊夫人宫词,又有三十二首或二十八首之说,故其所作数目及真伪,尚未定论。以一百五十七首而论,主要为描写宫苑楼台、龙池亭阁诸景物以及君臣、宫妃们嬉游、宴饮、宫中的游艺、礼制、节日盛事等。其中一些宫词描写宫妃们的生活,透露出宫妃的幽怨、寂寞的情绪,反映了封建帝王奢华、淫逸的生活,是思想意义比较进步的作品。清厉鹗在 《宋诗钞》 中评价花蕊的宫词,认为: “清新艳丽,足可夺王建、张籍之席。”评价颇高。兹录二首,以见一斑。其一: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描写禁苑龙池勃勃之春色,景致优雅,笔调雍容。其二: “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 描写贵为九嫔的修仪,每日仅以教鹦鹉念书、看宫人洒扫、焚香打发时光,透露出宫妃们百无聊赖的空虚生活状态,其认识价值也颇高。

玉环记

玉环记

作者佚名。或说杨柔胜撰。杨柔胜,字新吾,江苏武进人。约明万历十年(1582)前后在世。此本或为后人改订杨本。本事见于唐人《玉箫传》及范摅《云溪友议》中有关韦皋的故事。全剧三十四出。剧写:京兆书生韦皋,寄居洛阳。其父同窗好友李晟、张延赏,俱任要职。韦皋应试不第,朋友劝往院子逍遥,得识玉箫。后钱钞用尽,被赶逐出院。临别玉箫赠韦皋紫金鱼扇坠一个,白银二两,以为路费;韦皋将一对玉环,彼此各存一枚,以为表证。

史记四库本

史记四库本

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中。此外有明南、北监本,汲古阁本和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是清朝后期较好的本子。四库本《史记》系根据殿本《史记》抄写而成,分为正文、索隐,正文为司马迁所著原文,其中“楮少孙曰”是司马迁以后汉元帝时期的楮少孙所写。索隐为唐代司马贞所作,其包括节录《竹书纪年》的记载以佐证或互见。对地理名词、典章制度和语句音意的解释等。四库本《史记》正文前还有有清高宗(乾隆帝)御撰的序和四库馆臣所作的《四库全书提要·史记》。

旧城喻经

旧城喻经

佛说旧城喻经。一卷,宋法贤译。与佛说缘起圣道经,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同本。说十二因缘之观法。或逆或顺,观十二因缘,如行旧道达旧城,因以为经名。

佛说八部佛名经

佛说八部佛名经

又名《八佛名经》、《八佛经》、《佛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冬12。北魏般若流支译。一卷。首尾俱存,存二十五行。谓佛在维耶离奈女树园为长者子善作说东方有八个佛土,每佛土各有一佛现正在说法。人若持诵这八个佛的名号,活着可免一切灾祸,死后可免三途之苦。此经与三国吴支谦译《佛说八吉祥神咒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八阳神咒经》(一卷)、南朝梁僧伽婆罗译《八吉祥经》(一卷)、隋阁那崛多译《八佛名号经》(一卷)互为异本。内容、结构、主题均相同,但说法地点、请求说法的人、佛名及佛国名互有不同。另三秦失译人名《佛说十吉祥经》亦属同类经典。历代大藏经均收。北冬12上方空白处有一“兑”字,当为错抄之废稿。